禅宗直指

续藏经 禅宗直指

 明 石成金着 #

  

  传家宝禅宗直指(明心见〔桂〕须知成佛成祖要法)

    扬州城 天基 撰着

    男 (峷年嵩年) 校刻

  密传参禅要法 #

  佛法工夫。

第一要立坚志。

盖志者气之帅也。

人若立有坚志。

如统军百万。

威神八面。

天日可贯。

何事不成乎。

凡畏难者。

志不坚也。

因循者。

志不坚也。

听言更移。

中道自画。

始终勤怠者。

皆是志不坚也。

予曾撰读书心法。

开首即云。

立志若坚。

反难为易。

今於佛法工夫也。

亦是如此。

  志坚则事必成。予今以世事此论。譬如越王之复吴雠。张良之报韩恨。以及狄仁杰之再兴唐室。总因志有所定。而事成果应。佛法亦是如此。

  俗谚云。男子无志。钝铁无刚。女子无志。烂草无穰。佛法工夫。此志尤为最要。

  中峰大师歌云。也无难。也无易。只贵男儿有真志。志真。道力四坚强。力强。进道如游戏。此应验方也。

  佛法工夫。全在於觉。要知凡夫一念觉。即一念是佛。佛一念不觉。即一念是凡夫。盖因觉即是佛。佛即是觉。佛与凡夫。只在觉与不觉而已。

  人心有觉。

即为有佛。

能开六度之行门。

能越三祇之劫海。

普利尘沙。

广在福慧。

得六种之神通。

圆一生之佛果。

火镬氷河。

闻之变作香林。

饮铜入铁。

听则皆生净土。

  佛法工夫。

予有一句妙诀。

只四字。

曰坚持正觉。

要知信力日坚。

谓坚固而不更变也。

念力日持。

谓持执而不厌久也。

正觉者。

圆明普照。

不偏不亏也。

人能发此正觉。

本性自然显露。

一切妄心。

不待驱除。

而自降伏。

譬如日光一照。

黑暗尽明矣。

此虽有四字。

其实只一觉字。

但此觉字。

皆由定慧而致也。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法。惟在於此。譬如知是做梦。则不昏迷矣。

  人能知得此觉。须要振起精神。即如将军在阵。又如刑官在廷。着丝毫昏沉不得。

  佛法工夫。立志要坚。又要有恒。若不有恒。多至半途而废。或少有得而自止。是皆自弃。深可惜也。

  佛法工夫。最怕间断。若勤工一月。已臻上乘。只须间断十日五日。彼上乘者。不知何在。更不得援前月之勤以自恃。

  佛法工夫。最怕昏沉散乱。但此昏沉散乱。都从自己立志不坚。信道不笃之所致。深为可惜。

  佛法工夫。

全要自参自悟。

即至亲厚之父子师友。

俱替代不得。

亦非世法之技艺可以传授得的。

譬如他人吃饭。

只是他人腹饱。

己腹仍定饥饿。

慧思大师云。

道源不远。

性海非遥。

但自己求。

莫从他觅。

觅亦不得。

得亦不真。

此所谓求人不如求己也。

  佛法工夫。昼夜十二时。俱是用工夫之时。若五更睡醒。或清晨早起。如肯用工。工更加倍。要知平旦。乃天地清爽之气。最堪挹取。不可因循虚度。

  佛法工夫。不在乎五更眠三更起。只怕一日暴十日寒。

  佛法工夫。

要知尘世有许多恶境。

如生老病死。

忧愁困苦。

名缰利锁。

惊风骇浪。

即或小有喜悦者。

亦是空花不实。

暂时不久。

须要看得透彻。

才知佛法。

是救我出离苦海之事。

方欣欣乐为。

  佛法工夫。若是欣欣乐为。自然易於用功。自然精进不懈。这欣欣乐为。须要看世上他人的生老病死诸般苦楚。即是我不用工的式样。如何悠悠。

  佛法工夫。最怕说闲话管闲事。要知闲话闲事。俱令人心散神飞。无益有损。且将好光阴虚度。真为可惜。

  佛法工夫。

若是用功多时。

未免疲倦也。

要行步走走闲散。

闲散颐养精神。

俟有精神。

再去用功。

自然明觉。

精进苦呆。

呆下苦工。

不独性昏不灵。

而体弱之人。

疾病生焉。

疾病生而工夫歇。

岂不欲速反迟。

  佛法工夫。

一日要见一日的精进。

若因因循循。

纵过了百劫千生。

也不得有成功的日子。

昔人用工时。

点一枝香。

见香完了。

即自警云。

工夫如前。

无有损益。

一日几枝香耶。

一年若干香耶。

但光阴易过。

时不待人。

大事未明。

何日是了。

由此痛惜。

使多加策励。

吾儒门朱文公有云。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

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日月逝矣。

岁不我延。

呜呼老矣。

是谁之愆。

佛法工夫。

亦是如此儒学。

只时习二字。

便成就一生。

只姑待明日四字。

便耽误一生。

佛法工夫。

亦是如此。

  佛法工夫。

虽不可停缓。

亦不可过於急遽。

譬如善走路的人。

每日走得百里。

只走七八十里。

则气力有余。

而筋骨不疲。

若倚恃着气力强健。

走过百里之外。

自然疾趋忙奔。

必至疲倦。

次日反不能行矣。

做工夫人。

往往生出病来。

皆由如此。

  佛法工夫。如身体困倦。可将两肩前后上下用力。扭转数十徧。则周身血脉流通。精神爽快。不生诸病。此修养家辘轳双关法也。又能祛一切寒邪。

  佛法工夫。

或人问。

只当以参悟为主。

何必兼保身体。

予谓。

此乃藉假以修真也。

譬如烹茶。

若无炉火。

茶岂自熟。

倘炉坏火。

冷势必另。

又支这不独重工起作。

且恐事难期定。

反致费时失误。

明者解之。

  佛法工夫。

日间精进不可懈惰。

不必言矣。

凡每晚用工。

只可更余。

不必过久。

人若过子夜不睡。

则血不归肝。

他日病由此致。

又有一种人。

能炼魔不卧。

殊不知佛法工夫。

岂在於睡不睡耶。

  佛法工夫。

行住坐卧。

俱可用工。

或坐多时。

亦可行动。

或行多时。

何防再坐。

不专於坐也。

有学长坐不卧者。

六祖晓之曰。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此明透坐卧之机矣。

  佛法工夫。

最要发一个破生死的坚硬心。

看破世界身心。

都是假缘无实。

若不发明本具底大事。

则生死心不破。

生死心既不破。

则无常杀鬼。

念念不停。

却如何排遣。

将此一念。

作个敲门瓦子。

如坐在烈火焰中。

求出相似。

乱行一步不得。

停止一步不得。

别生一念不得。

望别人救不得。

当此时。

只须不顾猛火。

不顾身命。

不望人救。

不生别念。

不肯暂止。

往前直奔。

奔得出。

才是好汉。

  佛法工夫。

要把一个死字。

贴在额头上。

将血肉身心。

如死去一般。

只要究明底这一念子。

现前这一念子。

如倚天长剑。

若触其锋者。

了不可得。

如淘滞磨钝。

则剑去久矣。

  佛法工夫。

最怕耽着静境。

令人困於枯寂而不觉。

要知动境。

人厌静境。

多不生厌。

良以世人一向在喧闹场中。

一与静境相应。

如食饴食蜜。

如人倦久喜睡。

自然贪着而不自知也。

须要急急识破。

  外道教令身心断灭。

化为枯木寒灰。

亦从静境而入。

若岁久月深。

枯之又枯。

寂之又寂。

堕於无知。

即与枯木寒灰何异。

工夫处於静境。

只要发明衣线下一段大事。

不知在静境始得。

於大事中。

求其静相。

了不可得。

才为得也。

  佛法工夫。

全要定慧。

要知定与慧。

如同表里。

是二非二。

缺离不得。

但定一生。

怎奈昏沉亦随定而生。

若昏沉生而定去矣。

慧一生。

怎奈散乱亦随慧而生。

若散乱生而慧去矣。

我有妙法调治。

须要澄明之定。

方才定与慧成功。

须要安详之慧。

方才慧与定成功。

此二者离之不得。

合之不得。

混而为一。

乃尽其妙。

能知此法。

成道何难。

  人要明心见性成佛成祖。只在定慧上用工。知得定慧之妙。则易如反掌。不知定慧之妙。则难若登天。难易俱在自己之能干也。

  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譬如灯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二者互显。不可偏重。

  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名虽有二。体本不殊。但定而不慧。随即昏沉。慧而不定。随即散乱。须要并致。不可缺离。

  予前篇说调治定慧法。

已委矣。

犹恐尚有未明者。

予今再重复解之。

凡予所谓昏沉者。

即世人之无记也。

凡予所谓散乱者。

即世人之妄想也。

要知定即多生无记。

慧即多生妄想。

定虽能治妄想。

而还生无记。

慧虽能治无记。

而还生妄想。

今日工夫。

只要有慧之定。

切不可入昏沉无记之定。

只要有定之慧。

切不可入散乱妄想之慧。

是二非二。

定慧融和。

即凑其功矣。

  天台智大师。

传有止观妙法。

谓止而观之。

静而明之。

令其动而能静。

静而能明。

明则照。

照则一矣。

此诚指群生之觉路。

但知予定慧之法。

即是大师止观之法。

何必另求佛法。

  人於辞世时。

若有定慧之功。

必登极乐世界。

但此妙法。

全要在平日熟习。

明哲谓。

世人终日昏散。

临终何能定慧。

学人终日定慧。

临终何能昏散。

若是临渴掘井。

怎得济事。

  佛法工夫。

最要紧的是一个切字。

这切字。

极有力。

若是不切。

则懈怠生。

懈怠生则放逸纵意。

无所不至。

如果用心真切。

放逸懈怠。

何由得生。

当知切之一字。

若能体贴。

不愁生死心不破。

不愁不到佛祖地位。

舍此切字。

别求佛法。

皆是痴狂外道矣。

  切之一字。是最亲切语。如用心亲切。则无间隙。因此诸般邪魔。不能得入。如用心亲切。自然不生计度。有无等念。则不落外道。

  切之一字。

岂但离过。

当下超善恶无记三性。

一句话头。

用心甚切。

则不思善。

用心甚切。

则不思恶。

用心甚切。

则不落无记。

话头切无掉举。

话头切无昏沉。

只要正觉现前。

则诸魔自退。

但觉非切不生也。

  佛法工夫。

不怕死不得活。

只怕活不得死。

如果与疑情。

厮结在一处。

动境不待遣而自遣。

妄心不待净而自净。

六根门头。

自然虚豁豁地。

点着即到。

呼着即应。

何愁不活耶。

  佛法工夫。

全要中正劲挺。

不近人情。

若或循情应对。

则工夫做不上。

不但做不上。

日久月深。

则随流俗。

甚是可惜。

譬如自己有事。

那得工夫。

管他人事。

  中正劲挺。就是正等正觉。

  佛法工夫。

第一要正觉。

这正觉乃是时时刻刻。

照着自己的灵明。

不可放他走去。

若是灵明走了。

便是有气的死尸。

便是昏沉无念。

堕於顽空枯寂。

虽用尽苦工。

丝毫无益。

  佛法工夫。

做得上。

如挑千斤担子。

放亦不下。

如觅要紧的失物相似。

若觅不着。

誓不休心。

其中但不可生执生着生计。

执成病。

着成魔。

计成外。

果得一心一意。

如觅失物相似。

则三种泮然没交涉。

所谓生心动念。

即乘法体也。

  佛法工夫。举起话头时。要历历明明。如猫捕鼠相似。前人所谓不斩黎奴。誓不休。不然。则坐在鬼窟里。昏昏沉沉。过了一生。有何益处。

  猫捕鼠。

睁开两眼。

四脚撑撑。

只要挐鼠。

到口始得。

纵有鸡犬在旁。

俱不暇顾。

参禅亦复如是。

只是愤然。

要明此理。

纵八境交错於前。

亦不暇顾。

才有别念。

非但鼠不能得。

兼走却猫儿。

  佛法工夫。

不可在前人公案上卜度。

妄加解释。

纵一一领略得过。

与自己俱没交涉。

要知前人一言一语。

如大火聚集。

近之不得。

触之不得。

何沈坐卧其中耶。

更於其间。

分大分小。

论上论下。

有何益处。

  此事不与教乘合。

所以久修习大乘业者。

不知不识。

何况声闻缘觉诸小乘耶。

三贤十圣。

岂不通教。

说此一事。

三乘胆战。

十地魂惊。

等觉菩萨说法。

如云如雨。

度不可思议众生。

入无生法忍尚唤作所知愚。

与道全乖。

又何况其余耶。

盖此事从凡夫地。

顿同佛体。

人所难信。

信者器。

不信者非器。

诸行人欲入斯宗乘者。

悉从信入。

信之一字。

有浅有深。

有邪有正。

不可不辩。

浅者凡入法门。

谁云不信。

但信法门。

非信自心。

深者诸大乘菩萨。

尚不具信。

如华严疏云。

见有能说法者。

有所听法众。

尚未入乎信门。

如云即心即佛。

谁云不信。

及乎问汝是佛耶。

则支吾排遣。

承当不下。

法华云。

尽思共度量。

不能测佛智。

何以有尽思度量之心。

盖信不具耳。

  邪正者。

自心即佛。

名正信。

心外取法。

名邪。

信即佛。

要究明自心。

亲履实践。

到不疑之地。

始名正信。

如朦胧猜救。

但云心即佛。

实不识自心。

即名邪信。

  前人摘挑便定。去锄地便定。去作务时亦定。岂是坐久强捺。令心不起。然后为定耶。若如此。即名邪定。非佛法正意。

  六祖云。

那伽常在定。

无不不定时。

须彻见本体。

方与此定相应。

释迦下兜率。

降皇宫。

入雪山睹明星。

开约众。

未出此定。

不然。

则被动境漂涨。

孰名为定。

动境中求起处不可得。

静境中求起处亦不可得。

动境既无起处。

将何为境耶。

会得此意总是一个定体。

充塞弥亘。

无余蕴也。

  佛法工夫。

不可沾着世法。

佛法中。

尚不可沾一点。

何况世法。

若真正话头现前。

履水不见寒。

蹈火不见热。

荆棘林中。

横身直过。

不见有挂碍。

始可在世法中。

横行直撞。

不然。

尽破境缘转将去。

欲得工夫成一片。

任多年也不得。

  佛法工夫。不可寻文逐句记言记语。不但无益与工夫作障碍。把真实工夫。反成缘虑。

  佛法工夫。

最怕比量。

将心凑泊。

与道转远。

做到弥勒下生。

管取没交涉。

若是疑情愿发的汉子。

逼塞虚空。

不知有虚空名字。

如坐在银山铁壁中。

祇要得个活路。

若不得个活路。

如何得安稳去。

但这么做去。

时节到来。

自然有成。

  近时有等邪师。教人不在工去上用工。又云。古人未尝做工夫。此语最毒。迷悞后学。入地狱矣。

  大义禅师坐禅铭云。

切莫信道不须参。

古圣孜孜为指南。

虽然旧阁闲田地。

一度嬴来得也难。

若不须参究。

即云得理。

此是天生弥勒。

自然释迦。

此辈名为可怜悯者。

盖自己不会参究。

或见古人一问一答。

便领悟去。

遂将识情解将去。

便诳妄於人。

或得一场热病。

叫苦连天。

生平解的用不着。

或到临命终时。

如螃蠏入汤锅。

手忙脚乱。

悔之何及。

  黄蘗禅师云。

尘劳逈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翻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此语最亲切。

若将此偈。

时时警策工夫。

自然做得上。

如百里程途。

行一步则少一步。

不行只住在这里。

纵说得乡里事业。

了了明明。

终不到家。

当得甚事。

  佛法工夫。最怕思维做诗做偈做文赋等。诗偈成则名诗人。文赋工则称文人。与参禅总没交涉。

  佛法工夫。凡遇着顺逆境缘。动人念处。便当觉破。提起话头。不随境缘转。才得有成。或云。不扞紧这三个字是误人。学者不可不审。

  佛法工夫。

疑情不破。

如临深渊。

如履薄氷。

毫厘失念。

则丧身失命。

为疑情不破。

则大理不明。

一口气不来。

又是一生。

被中阴牵引。

未免随业识去。

改头换面。

不觉不知。

由此则疑上。

更添个疑。

提起话头。

不明决走要明。

不破决定要破。

譬如捉贼。

须是见赃。

  佛法工夫。

要紧。

要正。

要绵密。

要融豁。

何谓紧。

人命在呼吸。

大事未明。

一口气不来。

前路茫茫。

未知何往。

不得不紧。

古德云。

如麻绳着水。

一步紧一步。

何谓正。

学人须具择法眼。

三千七百祖师。

大有样子。

若毫厘差错。

则入邪径。

经云。

惟此一事实。

余二则作真。

何谓绵密。

眉毛与虚空厮结。

针札不入。

水洒不湿。

不容有毫厘间隙。

若有毫厘间隙。

则魔境趂隙而入。

古德云。

一时不在。

如同死人。

何谓融豁。

世界阔一丈。

则古镜阔一丈。

古镜阔一丈。

则火炉[涧-日+活]一丈。

决不抱执住在一处。

捉定死蛇头。

亦不系坠在两头。

漭漭荡荡。

古德云。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真到融豁处。

则内不见有身心。

外不见有世界。

始得个入路。

此四种不是前后层次。

须要齐臻。

  紧而不生。则枉用工。正而不紧。则不能入。既入须要绵密。始得相应。既相应须要融豁。方为化境。

  佛法工夫。

着不得一毫别念。

行住坐卧。

单单只提起本参话头。

发起疑情。

愤然要讨个下落。

若有丝毫别念。

前人所谓杂毒入心。

岂但伤身命。

此伤乎慧命。

学者不可不谨。

  我说的别念。非但世间法。除究心之外。佛法中一切好事。俱名别念。又岂但佛法中事。於心体上。取之舍之。执之化之。皆别念也。

  佛法工夫。

凡於世上一切事物。

可爱可憎。

可喜可悲的种种情思。

俱皆丢去。

惟存我的正觉。

不顾其余。

又要做一个没用的人。

任他来折挫我。

我也只是个不知不理。

任他来耻笑我。

我也只是个不知不理。

我只照管我自己的正觉。

时刻莫懈。

  佛法工夫。

做的人多云做不上。

即此做不上。

便做去。

如人不识路。

便好寻路。

不可说寻不着路便罢了。

如寻着路的。

贵在行。

直至到家乃可。

不可在路上。

跕着不行。

终无到家的日子。

  佛法工夫。

最怕的一个伶俐心。

伶俐心为之药忌。

犯着丝毫。

虽真药现前。

不能救矣。

若真是个参人。

眼如盲。

耳如聋。

心念才起时。

如撞着银山铁壁相似。

如此则工夫始得相应。

  佛法工夫。

不怕错。

只怕不知非。

纵然行在错处。

若肯一念知非。

便是成佛成祖的根基。

出生死的要路。

破魔网的利器也。

释迦佛於外道法。

一一证过。

祇是不坐在窠臼里。

将知非便舍四个字。

从凡夫只到佛位。

此意岂但出世法。

在世法中。

有失念处。

只消一个知非便舍。

便做得一个净白的好人。

若抱定错处为是。

不肯知非。

纵有活佛现前。

救他不得。

  佛法工夫。

不可避喧向寂。

瞑目合眼。

坐在鬼窟里作活计。

昔人谓。

黑山下坐。

死水里浸。

济得甚么事。

只须在境缘上做得去。

才是得力处。

一句话头。

顿在眉睫上。

行里坐里。

着衣吃饭里。

迎宾待客里。

祇要明这一句话头落处。

一朝洗面时。

摸着鼻孔。

原来太近。

便得个省力。

真是得来。

全不费工夫。

  佛法工夫。最怕认识神为佛事。或扬眉瞬目。摇头转脑。将谓有多少奇特。若把识神当事。入外道无疑。真是走错了路。甚为可惜。

  佛法工夫。

祇在一则公案上用心。

不可在一切公案上解会。

能解得。

终是解会。

非悟也。

法华经云。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到。

圆觉云以思为心。

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如将萤火热须弥山。

终不能得。

洞山云。

拟将心意学玄宗。

大似西行却向东。

大凡穿凿公案者。

须皮下有血。

识惭愧始得。

  佛法工夫。最怕落空。话头现前。那得空去。只此怕落空的。便空不去。何况说话现前耶。

  密传佛法通旨 #

  释氏之弃家学道。

论者议其蔑弃伦纪。

殊不知未尝弃也。

即如释迦一身。

首度净饭。

以及摩耶。

次度耶输。

次度罗睺。

次度阿难。

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伦。

并未废也。

而谓之蔑弃伦纪可乎。

即欲云废。

亦从比丘发论。

在宰官居士白衣。

皆不离君亲。

而俱可学道修真。

又谁得以弃伦议之乎。

假如佛教不明人。

只知贪养口腹。

不审持斋戒杀。

贵人贱物。

斩艾群灵。

如同瓜果。

不知旁生异类。

皆谓众生。

皆有佛性也。

罗縠锦绣。

以为华饰。

不知杀万蚕之命。

[火*立]浮躯之彩。

可惜也。

百味珍馐。

以为甘旨。

不知烹水陆之鲜。

塞饥仓之孔。

大罪也。

鹰犬矰戈。

遍满山林。

网罟扈梁。

充溢江海。

牛羊猪鹿。

狼籍市都。

鱼鳖虾蠏。

腥秽街衢。

习而行之。

恬不为畏。

不知冤结债负。

报应无穷也。

清歌妙舞。

品竹弹丝。

女宠男欢。

快心娱意。

英贤豪杰。

视为分内。

不知欲海无涯沦堕之本也。

遭世逢时。

争名竞利。

里巷光荣。

道路欣羡。

中人以上。

率皆染指。

不知幻泡无常流转之根也。

系缚情缘。

贪恋骨肉。

苦乐萦心。

生死结念。

不知有解脱也。

妄分人我力修恩怨。

不知有平等也。

且止论目前。

(大误事)何有身后不知善恶因果。

历千生万劫。

报不尽也。

(许多不知音要知)自佛法昭明始悉。

种种违犯如故者虽多。

奉教修持者亦不少。

其为世道之津梁。

岂不大哉。

儒为世间法。

用以纲维名教。

而保聚於生前。

佛为出世法。

用以练养性灵。

而升跻於身后。

二者原无相害。

何防两存。

  人谓。

佛氏之学。

以心求心。

是即以心用心也。

似有一心。

不知心也者。

湛寂灵明。

圆融无碍。

包罗万法。

含裹十方。

至灵至妙。

心一而已。

非有二也。

以其圆融无碍。

乃外观百物。

只此一心。

内观一心。

亦只此一心。

外观百物。

谓之放光。

内观一心。

谓之返照。

能放光又能返照。

此心之所以为灵妙也。

月能照万物。

不能返照。

镜能照万象。

亦不能返照。

以二者之明俱不灵也。

心能观万物。

又能返照自心灵也。

心之为染为净。

为圣为凡。

心自知之。

是即以心观心也。

非谓所观者一心能观者又一心也。

心既外观百物。

又岂不能内观一心乎。

是以耳目之用。

能一而不能二。

以一为一者形也。

心能一而能万。

以万为一者神也。

是以心能观心也。

夫心欲其净。

去染而得净。

谁能为之心也。

谓之以心观心则可。

谓之以心求心亦可。

谓之以心用心则不可。

若以心观心为二心。

则以心觉百物。

为百心矣(大错)。

  论者谓。

释氏之学。

於敬以直内。

则有之矣。

义以方外。

则未之闻也。

夫谓佛敬以直内。

是矣。

盖佛之内心。

止以绝粉飞。

谓之寂寂。

观以除昏暗。

谓之惺惺。

止而常观。

止非无记。

观而常止。

观非乱想。

定如大地。

八风吹而不动。

慧如朗月。

万物照而无遗。

以慧为定。

定之体湛然。

以定为慧。

慧之用寂若。

止观为因。

定慧为业。

功先戒律。

严净毗尼。

敬以直内。

可谓真合儒教矣。

然必身心俱虔。

行解相应。

内修观智。

外肃威仪。

布萨羯摩。

遵如来之遗则。

六度万行。

为佛事之庄严。

语不杀。

伤及蠉飞蠕动。

即杀也。

语不盗。

则鼻嗅荷香。

即盗也。

语不淫。

隔壁闻钗钏声。

即淫也。

语不贪。

即一草一针。

不敢贪也。

语不瞋。

则肢体损裂。

不敢瞋也。

语不痴。

则等觉如来。

一品无明未破。

亦痴也。

义以方外。

可谓严矣密矣。

滞固而入於枯稿者。

乃小乘独觉。

非大乘圆顿之门。

疏通而归於恣肆者。

乃放逸狂禅。

违梵网木叉之律。

罪在学人。

於佛何损。

佛之方严如此。

此皆传之金口。

载之贝经。

章明昭着。

岂得云非义方耶。

  论者谓。

儒之求放心。

似释氏说入定一般。

但释氏到此。

便若死了心无主宰。

此言似是而实非。

放心者。

心驰千万里。

不胜其翕熠纷飞。

求而收之。

尚未必有把柄。

定心者。

心摄於一处。

己自凝寂安恬。

徐而俟之。

自然能发慧光。

谓定心为死。

非知定者也。

佛氏言止。

则必兼观。

言寂则必兼照。

有空如来藏。

一法不立。

有不空如来藏。

万法森然。

如一轮之月。

悉照万波。

万波各有一月。

月惟一轮。

一味之雨。

咸苏万品。

万品各有一雨。

雨上一味。

用起於天堂。

则欲色无色。

尽花香台。

用起於地狱。

则铜柱铁床。

编成华藏。

人王宰臣菩萨应现。

螺蛳蛤蜊大士化身。

种种作用。

种种事案。

胥从静定中来也。

谓之心死可乎。

  论者谓。

佛所谓性。

正圣人所谓心。

佛所谓心。

正圣人所谓意。

佛原不认得这理。

便认知觉运动。

能视能听能思能动的是理。

此言大谬。

佛氏之言。

心性原只是一物。

天地间一种清净广大妙湛圆明物事。

名之为性。

性之灵通处。

名之为心。

性如镜之明。

心如镜之照。

其实一物也。

无所不包裹。

总谓之性。

性而灵通。

乃谓之心。

如山河大地草木瓦砾。

皆有性。

惟人之性。

能灵通知觉。

乃可言心。

山河大地草木瓦砾。

止名为性。

不名为心。

佛之所谓心。

乃清净广大妙湛圆明。

谓之本觉。

谓之般若。

谓之毗卢性海。

谓之牟尼宝珠。

所谓意者。

乃人心之识神。

生死之根本。

佛之所以圆修妙悟。

必转此识神而为之慧。

乃称为转凡成圣也。

盖凡夫之与圣人。

本同具此心性。

凡夫迷真逐妄。

所以智慧化为识神。

圣人破妄归真。

所以识神转为智慧。

意者佛之所呵也。

乃云。

佛所谓心。

正圣人所谓意。

其失言多矣。

佛氏归真。

则知觉运动。

视听言动。

能视能听。

能言能动。

无非是性。

凡夫逐妄。

则知觉运动。

视听言动。

能视能听。

能言能动。

无非是妄。

谓佛氏只认得能视听言动的是性。

岂不愚哉。

夫能视能听能言能动。

谓之非性不可。

而谓佛氏所谓清净广大妙湛圆明之性。

只在视听言动得名。

有是理乎。

夫说性则如来会一性於统宗。

说理则如来诠万理於事物。

理之广博。

横被法界。

理之精微。

折入毫芒。

二乘之破见思。

穷理尚粗。

菩萨之破无明。

穷理极精。

等觉之一品无明未破。

则理尚有碍。

必入妙觉。

而后一真了彻。

万里洞然。

谓不认得理字。

是何言也。

夫理有自然。

安排已远。

理有各当。

凑泊即乖。

不安排而有。

不凑泊而合。

此佛理之所次为至妙也。

  白智慧之化。

而为识神也。

智见愈多。

性灵愈晦。

饶他说理合明。

语言微妙。

尽是鬼家活计。

播弄精魂。

不知绝去名言。

扫空义理。

将平日许多理路窠臼。

一顿掀翻都尽。

而中间止觉。

般若熏观。

寂寂惺惺。

忽然如电光一闪。

莲花乍开。

名为大悟。

良以禅家话头正妙。

正无有意味。

舍分别而得自在。

转识神而成般若也。

要知六祖樵夫也。

以不识一字。

而即得证悟。

阿难多闻总持人也。

以多闻扫尽。

而后悟真空。

良有以也。

  论云。

佛只认得人心。

无所谓道心。

不知佛之所最呵者人心。

所最修者道心也。

有善无恶。

是道佛心。

则[纟*武]恶尽去。

万善同归。

有净无染。

是道佛心。

则一尘不染。

万德圆净。

有体有用。

是道佛心。

则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以性相不住为宗。

以事理无碍为则。

佛全是觉。

觉全是道。

乃至人心。

名为识神。

名为染法。

六根妄用。

八识炽然。

生死根因。

三途种子。

佛之所以精勤修行。

单为去此。

谓佛只认得人心。

岂知佛者或。

  佛言无念。此无妄念。正念不灰灭。般若智在也。外道言无想。正念灰灭。无般若智熏观也。

  问定能生慧。

慧亦能生定否。

答慧之生定。

更疾於定之生慧。

定之生慧。

如定水不灭。

诸物尽照。

慧之生定。

如慧灯一朗。

阴怪尽灭。

妙喜云。

人说静了方悟我是悟了方静。

未悟时心识纷飞。

悟了时方贴贴地。

  问无情是佛否。

答无情是佛。

死人应是如来。

所谓无情为无凡情。

非无圣情也。

问何名圣情。

何名凡情。

答无分别是非。

於一切境上法上。

不着不取。

是名圣情。

有分别是非。

於一切境上取着。

是名凡情。

无凡情。

有圣情。

有情亦是无情也。

  禅宗直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