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尼律仪要略

续藏经 沙弥尼律仪要略

 清 读体辑集 #

  

  沙弥尼律仪要略

    华山隆昌寺司律学沙门 读体 辑集

  梵语沙弥尼。此翻息慈女。谓息恶行慈。息世染而慈济众生也。亦云勤策女。亦云求寂女。律仪者。十戒律诸威仪也。

  上篇

  戒律门 #

  沙弥尼离戒文中。

佛言。

十六以上。

应作沙弥尼。

素无瑕秽。

贞良完具。

无所毁辱。

父母见听。

乃得为道。

素不贞良。

不应为道。

石人[匿/虫]病。

不应为道。

以女人恣态难保。

悦在须臾。

复生恶意。

譬如水泡。

一起一灭。

无有常定。

须善观察。

乃可度尼。

又佛观见人间。

上至二十八天。

下至十八地狱。

皆苦无乐。

故结戒以训后生。

由是信女剃发出家。

先受十支禁戒。

名法同沙弥尼。

次与二岁验学六法。

为式叉摩那。

俟岁满学净。

堪入亚僧数者。

在二部僧中。

乞受比丘尼戒。

斯诚正制。

比来尼律失宗。

时风下迈。

而沙弥尼本所受戒未谙。

憍慢者多轻二部大僧。

愚昧者全失诸门细行。

欲光道化以摄尼徒。

难可冀也。

因采十戒。

略明制止。

俾蒙学知所向方。

好心出家者。

切意遵行。

慎勿违犯。

然近为式叉摩那。

比丘尼戒之阶梯。

远为菩萨戒之根本。

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

庶几成就圣道。

不负初念出家之志矣。

若乐广览者。

自当详阅律藏全典。

  以下十戒条章。依律藏随字函本文录出。并无增减。

  第一杀戒 #

  沙弥尼初戒。

不得杀生。

慈愍群生。

如父母念子。

加哀蠕动。

犹如赤子。

何谓不杀。

护身口意。

身不杀人物蚑行喘息之类。

而不手为。

亦不教人。

见杀不食。

闻杀不食。

疑杀不食。

为我杀不食。

口不说言。

当杀。

当害。

报怨。

亦不得言。

死快。

杀快。

某肥。

某瘦。

某肉多好。

某肉少也。

意亦不念当有所贼杀於某快乎。

某畜肥。

某瘦。

哀诸众生。

如己骨髓。

如父如母。

如子如身。

等无差特。

普等一心。

常志大乘。

是为沙弥尼始学戒也。

  第二盗戒 #

  沙弥尼戒。

不得盗窃一钱以上。

草叶毛米不得取也。

主不手与不得取。

口不言取。

心不念取。

目不爱色。

耳不爱声。

鼻不盗香。

舌不偷味。

身不贪衣。

心不窃欲。

六情无着。

常立权慧。

则曰不盗。

是为沙弥尼戒也。

  第三淫戒 #

  沙弥尼戒。

不得淫妷。

何谓不淫。

真一清净。

洁身不淫妷。

口不说淫。

心不念淫。

执己鲜明。

如虚空风无所倚着。

身不行淫。

目不淫视。

耳不淫听。

鼻不淫香。

口不淫言。

心不存欲。

观身四大本无所有。

计地水火风。

无我无人无寿无命。

何所淫妷。

何所着乎。

志空无相愿。

是为沙弥尼戒也。

  第四妄语戒 #

  沙弥尼戒。

不得两舌恶言。

言语安详。

不见莫言见。

不闻莫言闻。

见恶不传。

闻恶不宣。

恶言直避。

常行四等。

无有非言。

言辄说道。

不得论说俗事。

不讲王者臣吏贼事。

常叹经法菩萨正戒。

志於大乘。

不为小学。

行四等心。

是为沙弥尼戒也(直避别本均作真譬今依高丽古本改正)。

  第五不饮酒戒 #

  沙弥尼戒。

不得饮酒。

不得嗜酒。

不得尝酒。

酒有三十六失。

失道破家。

危身丧命。

皆悉由之。

牵东引西。

持南着北。

不能讽经。

不敬三尊。

轻易师友。

不孝父母。

心闭意塞。

世世愚痴。

不值大道。

其心无识。

故不饮酒。

欲离五阴。

五欲。

六盖。

得五神通。

得度五道。

是为沙弥尼戒也。

  第六不着香花璎珞戒

  沙弥尼戒。

不得持香花自熏饰。

衣被履屦不得五色。

不得以众宝自璎珞。

不得着锦绣绫罗绮縠。

不得绮视。

当着粗服。

青。

黑。

木兰。

及泥洹里衣。

低头而行。

欲除六衰。

以戒为香。

求诵深法。

以为真实。

三十二相。

以为璎珞。

得植众好。

以为被服。

愿六神通无碍。

六度导人。

是为沙弥尼戒也。

  第七不坐高广大床戒

  沙弥尼戒。

不得坐金银高床。

绮绣锦被。

众宝綩綖。

不得念之。

不得教求索好床榻席。

五色画扇。

上好捎拂。

不得着臂训指镮。

真信戒。

惭愧施。

博闻智慧。

一心精专。

常求三昧。

以为床榻。

心不动摇。

众慧自然。

以为坐具。

七觉不转。

志於道心。

是为沙弥尼戒也。

  第八不歌舞音乐戒

  沙弥尼戒。

不得听歌舞音乐声。

拍手鼓节。

不得自为。

亦不教人。

常自修身。

顺行正法。

不为邪行。

一心归佛。

诵经行正。

以为法乐。

不为俗乐。

听经思惟。

深入大义。

自不有疾。

不得乘车马象。

当念轻举。

入不思议神通之达。

以为车乘。

度脱八难。

是为沙弥尼戒也。

  第九不捉持金宝戒

  沙弥尼戒。

不得积聚珍宝。

不得手取。

不得教人。

常自专精。

以道为宝。

以经为上。

以义为妙。

解空无相无愿为本。

至於三脱。

不求贪欲。

欲离九恼。

住道甚久。

无穷无极。

无有边际。

亦无所住。

是为沙弥尼戒也。

  第十不非时食戒

  沙弥尼戒。

食不失时。

常以时食。

不得失度。

过日中后。

不得复食。

虽有甘美无极之味。

终不复食。

亦不教人犯。

心亦不念。

假使无上自然食来。

亦不得食也。

若长者国王。

过日中后施。

亦不食。

终死不犯。

常思禅定。

一切饮食。

虽有所食。

裁自支命。

欲令一切解深远愿。

得十种力。

以为饮食。

是为沙弥尼戒也。

  下篇

  威仪门 #

  佛制尼众。

律严大僧。

由其正法系增减故。

详考圣典。

其制自明。

若沙弥尼。

自不知应所施行。

不许近圆。

以大比丘尼事更难作故。

须令熟学知已。

乃许受具。

如不知。

而即为授具戒者。

则谓佛法易行。

亚僧易作。

是故沙弥尼。

应先崇训。

  以下条则。

於大爱道经。

沙弥尼离戒文。

及第二分比丘尼随律威仪中节出。

又云栖沙弥要略内。

凡沙弥尼可通用者。

亦采集之。

良以末法尼伦。

情多懈怠。

闻繁则厌。

并恐文字生浅。

由得删繁撮要。

仍分类聚。

以便读学。

间有未备。

从义补入一二。

其乐广览者。

自当检阅全书。

  敬三宝第一 #

  当敬佛。

至心无邪持。

头脑着地。

常自忏悔宿世罪恶。

○常敬法。

心存於道。

慈孝於经。

○常敬僧。

心平不废。

至诚有信。

○不得因小事瞋舍三宝。

○不得持佛像至大小便处。

○不得着不净履。

入佛殿及僧塔中。

○始於出家受戒。

尽其终身寿命。

常当时刻系忆三宝。

○朝暮礼佛发愿。

愿在在生处。

具丈夫相。

童真出家。

即能亲近三宝。

供养承事。

○於近住女。

并檀越前。

应当赞叹三宝功德。

生增人信。

○凡着一衣。

餐一食。

饮一浆。

常不忘佛恩。

着新衣履时。

先当礼佛。

受饮食时。

先当供佛。

恒存惭愧。

起知足念。

  敬大沙门第二(大沙门。即比丘及比丘尼。此总摄二部大僧)

  不得唤二部大僧字。

○不得盗听二部大僧说戒。

○不得转行说二部大僧过。

○不得见二部大僧过不起。

除读经时。

病时。

剃发时。

饭时。

作众事时。

○不得故作异语触恼二部大僧。

○不得无根瞋谤二部大僧。

○不得於二部大僧中挑唆彼此。

○不得故恼二部大僧假问经律。

○不得骂詈二部大僧。

○不得於二部大僧前行。

○不得轻侮二部大僧。

故意於前戏笑。

效其语言形相行步。

○不得伺屏处。

见二部大僧过指背。

○行时若逢二部大僧。

当下道低首旁立。

恭让去已。

然后方行。

  事师第三 #

  视和尚阿阇黎如视佛。

○当敬於师。

常附近之。

如法律行。

○当如师教。

常应和顺。

○常当早起。

勿后师次。

自警其心。

勿令师呼。

○早起时。

当先清净着法衣。

礼佛法。

却礼师。

○欲入户。

先当三弹指。

○礼师时。

去六尺。

问讯。

却行出户。

○师坐禅。

不应作礼。

师经行。

不应作礼。

师受食。

师梳齿。

师澡浴。

师眠息等。

不应作礼。

○欲礼拜。

若师止之。

宜顺命勿拜。

○师闭户。

不应户外作礼。

欲入户作礼。

应弹指三徧。

师不应。

应去。

○若使出不净器。

不得唾。

不得瞋恚。

○当诚信於师。

尽心给侍。

○慈孝於师。

心存左右。

不去食息。

○若行国中。

见怪异之事。

当启语师。

问其变异。

○从师受经。

当端心至实。

身心口意。

无差特如毛发。

○师设使行所至。

当疾去疾还。

设有人问。

沙弥尼汝师在不。

当默然直去。

不得共相应知。

○设有过恶。

寻当向师首过。

言已无状。

○一切当信向於师。

若人说师过。

即当呵止。

○持师饮食。

皆当两手捧。

食毕敛器当徐徐。

○侍师。

不得对面立。

不得高处立。

不得太远立。

当令师小语得闻。

不费尊力。

○若请问佛法。

当整衣礼拜。

合掌谛听。

思惟深入。

○若问家常事。

不须礼拜。

但端立师侧。

据实申白。

○师若身心倦。

叫去应去。

不得心情不喜。

见於颜色。

○不得戏坐师座。

及卧师床。

着师衣帽等。

○师疾病。

始终料理。

房室。

被褥。

药饵。

粥食等。

一一用心调治。

○持衣。

授履。

洗染。

烘晒等。

具於律中。

兹不烦录。

○凡侍师。

不命之座不敢坐。

不问不敢对。

除自有事欲问。

○凡侍立。

不得倚壁靠桌。

宜端身齐足侧立。

○师有所使令。

宜及时作办。

不得违慢。

○凡睡眠。

不得先师。

除有病缘。

白师允憩。

○人问师名。

当云上某下某。

○不得翘足叉腰。

安然於师前坐卧。

如命坐。

师起。

即应速起。

○守护师物。

如己身命。

不得私自与人。

○不得恶眼视师。

○不得离师自住。

若师命终。

若师有缘远行。

不得随去。

应礼白本师。

应依止何人。

当如师命。

即依止住。

一切还同事师法无异。

若师不指示便命终。

须更择良导依止而住。

若师破戒。

破见。

被僧如法如律治摈。

亦应别觅明师依止而住。

不得纵情自用。

○不得依止比丘僧住。

○不得与沙弥同住。

○不得随师住游境花园。

○不得随师住神庙坟庵。

师若住。

当作礼如律谏劝。

○夏安居时。

当随师近大比丘界住。

不得於无比丘住处夏安居。

○师或有所施。

当恭敬顶礼乃受。

若已有者当云有。

不可妄受。

  随师出行第四 #

  不得过历人家。

○不得止住道边共人语。

○不得左右顾视。

当低首平目随师后。

○到檀越家。

当住一面。

师教坐乃坐。

○到他寺。

师礼佛。

或自礼。

不得擅自鸣磬。

○师受斋。

当立出生。

斋毕。

复当侍立收嚫。

○若缘往。

当与三人共行。

○当与大尼共行。

○若与优婆夷共行。

应着法衣行。

着衣当齐整。

○不得反抄衣行。

○不得衣缠颈行。

○不得跳行。

○不得手叉腰行。

○不得摇身行。

○不得掉臂行。

○不得戏笑行。

○随师后行。

不得践师形影。

○道傍遇有花果。

不得擅摘。

○随师遐迩往还。

不得怨声言苦。

现疲劳相。

○若道逢男子。

不得视忆。

当观空作不净想。

○若路见俗奇之事。

不得失声赞美。

  入众第五 #

  不得争坐处。

○不得於座上遥相呼语笑。

○众中有失仪。

当隐恶扬善。

不得伐劳显己之功。

○不得与大比丘大比丘尼共坐。

○不得相形笑。

○不得高声鼻涕呕吐。

○不得佛塔四边大小便。

使臭气来入。

○不得向佛塔大小便。

○不得向佛塔舒脚坐。

○吃茶汤时。

不得只手作礼。

○不得多言。

多笑。

及呵欠。

当以衣袖掩口。

○供佛花。

取开圆者。

不得先嗅。

除萎者。

方供新者。

萎者不得弃地践踏。

宜着屏处。

○应为大比丘尼给杨枝澡水等。

随力能为。

即当作之。

不得偷安。

当求胜福。

○若闻呼时。

即念佛应之。

不得云有云是。

○凡拾遗物。

当白主事比丘尼。

○凡上佛殿。

当肃容仪。

不得放意自便。

○不得恶口相调。

不得教人作不善语。

○不得坐视大众劳务。

避懒偷安。

○不得私取招提竹木花果蔬菜。

一切饮食。

及一切器物等。

○凡自称。

当举二字法名。

不得云我及某甲。

○不得因小事争执。

若大事难忍者。

亦须心平气和。

以理论辩。

不可。

则辞而去。

若动气出粗。

即非沙弥尼。

○入大僧堂。

先礼圣僧像。

次行十方礼。

○若见式叉摩那及沙弥。

亦应作礼。

  随众食第六 #

  闻楗椎声。

即当整衣服。

○临食咒愿。

皆当恭敬。

○出生。

饭不过七粒。

面不过一寸。

馒头不过指甲许。

多则为贪。

少则为悭。

其余蔬菜豆腐不出。

○凡出生时。

默念偈云。

汝等鬼神众。

我今施汝供。

此食徧十方。

一切鬼神共。

○凡饮食作五观想。

一计功多少。

量彼来处。

二忖己德行。

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

贪等为宗。

四正事良药。

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故。

方受此食。

○无呵食好恶。

○不得以食私所与。

若摘与狗。

○来益食。

不得言不用。

若已饱。

当以手让却之。

○不得爪头。

使风屑落邻钵中。

○不得含食语。

○不得笑谈杂话。

○不得嚼食有声。

○如挑牙。

以袖掩口。

○食中或有虫蚁。

宜密掩藏之。

莫令邻单见生疑心。

○当一坐食。

不得食讫离座。

更坐食。

○不得食讫。

以手指刮碗钵食。

○凡食不得太速。

不得太迟。

○行食未至。

不得生烦恼。

○或有所需。

默然指授。

不得高声大唤。

○不得碗钵作声。

○不得食毕先起。

○若违僧制。

闻白椎。

不得抗拒不服。

○饭中有谷。

去皮食之。

○不得见美味。

生贪心。

恣口食。

○不得偏众食。

○受食时。

左手持钵。

右手扶缘。

○食未毕。

不得先起。

须俟结斋同众而起。

○午后不得妄忆其食。

当止贪念。

谨遵法律。

宁死不食。

○不得自畜宿食。

○不得为他人畜宿食。

○不得教余沙弥尼非时食。

  礼拜第七 #

  礼拜不得占殿中央。

是住持位。

○有人礼佛。

不得向彼人头前径过。

○凡合掌。

不得十指参差。

不得中虚。

不得将指插鼻中。

须平胸高低得所。

○不得非时礼拜。

如欲非时礼。

须待人静时。

○师礼佛。

不得与师并禅。

当随后远拜。

○师拜人。

不得与师同拜。

○在师前。

不得与同类相礼。

○在师前。

不得受人礼。

○己手持经像。

不得为人作礼。

○凡礼拜。

须精诚作观。

教列七种。

不可不知。

○粥饭后。

齿木清净。

方行礼敬。

○不应着亵衣礼他人。

亦不得着亵衣受檀越礼。

当恒着缦条袈裟。

○诣俗省亲。

不得作礼俗亲眷属。

唯至诚合掌问讯。

  习学经典第八 #

  宜先学沙弥尼十戒诸威仪。

后学修多罗。

不得违越。

○凡学经。

先须白师。

经完。

更白师学某经。

○不得污手持经卷。

○不得口吹经上尘。

○不得案上狼籍卷帙。

○不得经案上包藏茶末杂物。

○对经典如对佛。

○不得借人经看不还。

及不加爱重。

以致损坏。

○不得笑经语。

○凡读经律时。

先礼经律三拜。

方双手请卷於案。

将开卷。

先必合掌诵开经偈。

掩卷已。

仍请供佛像前。

作礼三拜乃却。

○读经律案。

应净洁焚炉香。

○不得沙弥尼律仪放大乘经上。

○不得以帽置经律卷上。

○不得二人戏笑读经律。

○读经不得抚案曲身翘足累踝。

○不得高声动众。

○不得卧读出声。

  听法第九 #

  当整理衣服。

○平视直进。

○坐必端严。

○不得乱语。

○不得咳唾。

○凡听法。

须闻而思。

思而修。

不得专记名言。

以资谈柄。

○不得未会称会。

入耳出口。

○至说法处。

先礼座三拜。

方坐。

听竟起身。

仍礼三拜。

旁立。

候说者下座。

方回本所。

○不得来去无礼。

坐久生厌。

  入寺院第十 #

  凡入寺门。

不得行中央。

须缘左右边行。

缘左先左足。

缘右先右足。

○不得无故登大殿游行。

○不得无故登塔。

○入殿塔。

当右绕。

不得左转。

○不得殿塔中涕唾。

○绕塔。

或三匝七匝。

乃至十百。

须知徧数。

○不得以笠杖等倚殿壁。

○不得着木屐。

及不净履。

入殿塔中。

○不得於佛殿中形相佛像。

○不得殿塔中舒脚坐。

○不得上塔向窗牗观望。

  入禅堂随众第十一

  不得高声大语。

○轻手揭帘须垂后手。

○不得拖鞋作声。

○不得大咳嗽作声。

○凡洗面不得多使水。

○漱口吐水。

须低头引水下。

不得喷水溅人。

○不得二衣苟简。

○不得多作衣服。

若有余。

当舍。

○不得着类俗家妇女衣饰等。

○不得以白带束腰。

○不得不净手搭衣。

○不得将佛灯私就己用。

○然灯。

当以罩密覆。

勿令飞虫投入。

○不得闲走。

○不得与人结拜亲友。

○不得於僻处裸形自弄身体。

○不得照镜摩[打-丁+(改-己)]面目画眉。

○上单下单。

俱当细行。

勿令邻单动念。

○不得单上缝补衣被。

  执作第十二 #

  当惜众僧物。

○当随知事者教令。

不得违戾。

○凡洗菜当三易水。

○凡汲水先净手。

○凡用水。

须谛视有虫无虫。

若有虫。

以密罗滤过方用。

若严冬。

不得早滤水。

须待日出。

○凡烧灶。

不得然腐薪。

○凡作食。

不得带爪甲垢。

○凡弃恶水。

不得当道。

不得高手扬泼。

当离地四五寸。

徐徐弃之。

○凡扫地。

不得迎风扫。

不得聚灰土安门扇后。

○洗内衣。

先须拾去虮虱。

○夏月用水盆了。

须覆令乾。

若仰即虫生。

○不得热汤泼地上。

  入浴第十三 #

  不得与优婆夷共洗。

○不得与婢使共洗。

○不得与小儿共洗。

○先以汤洗面。

从上至下。

徐徐洗之。

○不得粗躁。

以汤水溅他人。

○不得浴堂小遗。

○不得自视形体隐处。

○不得共人语笑。

○凡有疮癣。

宜在后浴。

或有可畏者。

尤宜回避。

○不得恣意久洗。

妨碍后人。

○脱衣着衣。

安详自在。

○汤冷热。

依例击梆。

不得大唤。

  入厕第十四 #

  欲大小便即行。

莫待内逼仓卒。

○竹竿上挂直裰。

折令齐整。

以手巾或腰绦系之。

一作记认。

二防堕地。

○须脱换鞋履。

不得净履入厕。

○不得与人共厕。

○不得上男子厕上。

○至当弹指。

或謦咳。

使内人知。

○不得迫促内人使出。

○已上。

复当弹指作声。

令厕中非人知。

○不得低头视下。

○不得持草画地。

○不得努气作声。

○不得隔壁共人语。

○不得唾壁。

○便毕。

当先洗净。

次洗手。

未洗手。

不得持物。

○未洗净洗手。

逢人不得作礼。

宜侧身避之。

○不得沿路行系衣带。

  眠卧第十五 #

  凡处睡不在人前。

起不在人后。

○不得与大比丘尼同室宿。

○不得与同事沙弥尼。

及式叉摩那共榻。

设无异榻。

不得共被。

设无异被。

须各着衬身衣。

○不得入佛塔中止宿。

除为守护。

○当头输佛。

○当伛卧。

不得伸脚。

不得仰向频伸。

○不得裸裸自露。

○不得手近不净处。

○凡挂鞋袜小衣等。

不得过人头面。

○不得共邻单说话动众。

○善见律云。

临欲睡时。

应先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天。

念无常。

於六念中。

随一一念。

  围炉第十六 #

  不得交头接耳说话。○不得弹垢腻火中。○不得烘焙鞋袜。○不得向火太久。妨后人。稍暖。便宜归位。

  在房中住第十七

  更相问讯。

须知大小。

○四分律云。

沙弥以生年为次第。

若生年等者。

以出家年月为次第。

谦和为高尚。

其沙弥尼亦尔。

○欲持灯火入。

预告房内知。

云火入。

欲灭灯火。

预问同房人。

更用灯否。

○不得口吹灯火。

应徐却炷令熄。

○灭灯后。

不得高声念诵。

○若有病人。

当慈心始终看之。

○有人睡。

不得打物作响。

及高声语笑。

○不得无故入他房院。

○不得咳唾室中净地及四壁。

○不得与伴戏论说世间不急之事。

  止檀越家第十八

  有异座当坐。

不宜杂坐。

○不得左右顾视。

○不得与婢共私语。

○人问经。

当知时。

慎勿为非时之说。

○若与男子说法。

不得低声密语。

不得多语。

○不得诳说佛法。

乱答他问。

自卖多闻。

求彼恭敬。

○不得诈现威仪。

假妆禅相。

○主人设食。

虽非法会。

亦勿失仪轨。

○不得至灶下坐食。

○不得杂坐酒席。

○不得空室内。

或屏处。

与男子共坐共语。

○不得书疏往来及假借等。

○不得送盒礼。

效白衣往还。

○不得结拜白衣人作父母姊妹兄弟。

○不得管人家务。

○不得说僧中过。

○若诣俗省亲。

当先入堂中礼佛。

或家堂圣像前。

端庄问讯。

次父母眷属等。

一一问讯。

○不得向父母说师法严。

出家难。

寂寥淡泊。

艰辛苦屈等事。

宜为说佛法。

令生信增福。

○不得与亲族小儿等。

久坐久立。

杂话语笑。

○不得与优婆夷相看形体大笑。

○不得独至舍后。

○无犯夜行。

○若天晚作宿。

当独处一榻。

多坐少卧。

一心念佛。

事讫即还。

不得留连。

  乞食第十九 #

  当与老成人俱。

若无人俱。

当知所可行处。

○到人门户。

宜审举措。

不得失威仪。

○家无女人。

不可入门。

○若欲坐。

先当瞻视座席。

有刀兵不宜坐。

有宝物不宜坐。

○欲说经。

当知所应说时。

不应说时。

○不得说与我食。

令尔得福。

○不得哀求苦索。

○不得广谈因果。

望彼多施。

○不得专向熟情施主家。

及熟情庵院处索食。

  入聚落第二十 #

  有三宝事。

及看病等切缘方入。

无切缘不得入。

即入。

亦觅如法者伴。

○不得驰行。

○不得摇臂行。

○不得旁视人物行。

宜端身平目直视而行。

○不得共小年谈笑行。

○不得与男人前后互行。

○不得与男僧前后互行。

○不得与醉人狂人前后互行。

○或逢尊宿亲识。

俱立下旁。

先意问讯。

○或逢戏幻奇怪等事。

俱不宜看。

○或遇官府。

不论大小。

俱宜回避。

○或遇斗诤者。

亦远避之。

不得住看。

○凡遇水坑水缺。

不得跳越。

有路当绕行。

无路。

众皆跳越。

则得。

○不得回寺夸张所见奇事。

  市物第二十一 #

  勿争贵贱。○若为人所犯。方便避之。勿从求直。○已许甲物。虽复更贱。勿舍彼取此。令主有恨。○慎勿保任致愆负。

  凡所施行不得自用第二十二

  出入行来。

当先白师。

○作新法衣。

当先白师。

着新法衣。

当先白师。

○剃头当先白师。

○疾病服药。

当先白师。

○作众僧事。

当先白师。

○欲有私具纸笔之类。

当先白师。

○若讽经起。

当先白师。

○若人以物惠己。

当先白师。

师许受方受。

己欲以物惠人。

当先白师。

师听方送。

○人从己借物。

当先白师。

师听方与。

己欲借人物。

当先白师。

师听方借。

○白师听不听。

皆当作礼。

不听。

不得有恨意。

○不得立门望视。

及以指插口中。

  沙弥尼律仪要略(终)

  说戒法仪 #

  (每至黑白月十五日。

清晨知事禀白堂头。

今日诵戒。

和尚令侍者命书记书简轮请阇黎知事送简入阇黎寮。

问讯出命直日者在比丘堂前击钟。

或击鼓三下。

集诸比丘依戒次列定。

轮差二比丘一人执香。

一人执磬。

入阇黎寮迎阇黎升座。

迎请率诸比丘礼三拜阇黎系是菩萨尊腊不必谢众。

若是比丘。

便当谢众。

如菩萨戒本前后同。

迎请侍座坐。

举赞)。

  禅宗正法。非戒无防。坚持洁白。保心王识。相行温良。仪表堂堂。利济戒生香。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稽首礼诸佛。引请击鱼同阇黎梵举)。

  (戒序。并问清净法。阇黎鸣尺白)。

  (比丘戒相。梵举逐句同诵)。

  (诵毕引请送阇黎归寮。诸比丘入和尚方丈礼拜)。

  音释

[匿/虫] #

  (女力切音匿虫食病)。

  (他代切音贷态度也)。

  (乌含切音庵知也熟闻也)。

  (音软同蠕虫行貌)。

  (音祇)。 #

  (悉委切骨中脂也)。

  (音逸)。 #

  (音彻每事即然也)。

  (常利切音视嗜欲喜之也)。

  (胡谷切音斛轻纱细缚也)。

  (委远切音宛纁色衣)。

  (以然切冕前后垂覆)。

  (所交切音筲)。

  (敷勿切音髴拂去尘埃也)。

  (尺绢切臂环也)。

  (户关切音还)。

  (桑何切音梭)。

  (汤卧切口液也)。

  (如欲切音辱坐褥也)。

  (音耳食也)。

  (初亲切音襟嚫钱也)。

  (陟草切音谪手取也)。

  (巨偃切音键限门也)。

  (直追切音追击也)。

  (丘闲切吝也)。

  (莫见切音眄麦末也)。

  (谟官切音瞒面食也)。

  (力吊切音料疗治也)。

  (才爵切啮也)。

  (语绮切与蚁同)。

  (户瓦切音跨足踝也)。

  (音赞污洒也)。

  (陟教切笼也)。

  (耶果切赤体也)。

  (音虑)。 #

  (音几虱子也)。

  (音瑟啮人虫也)。

  (初庄切音仓疮痍也)。

  (息浅切音鲜乾疡也)。

  (丁括切音掇补裰破衣也)。

  (质涉切折迭也)。

  (音韬缨饰也)。

  (初亲切音衬近身衣也)。

  (鲁果切赤体也)。

  (勿发切音袜足衣也)。

  (音庄粉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