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论

续藏经 华严经论〔卷十〕

 后魏 灵辨造 #

  华严经论(卷第十)

    后魏释 灵辨 造 #

  如来光明觉品第五

  光明开觉者。

上道场会圣者普贤。

以佛智明力用。

示如来树王所证法身。

依果清净。

具足自在无碍。

为应化根本。

犹如大海出百川流。

随众生器水。

示月轮身。

无不对见。

圣者文殊菩萨。

复开示名号四谛法门权道。

随一切世间众生根生。

应无量身云。

悉分别说。

显示四种权道。

充满法界。

一者身权。

随群生器水。

示根净方便无量身云。

一切悉现故。

二者依果权。

随诸业集垢净剎土。

无碍兴起。

充满世间故。

三者名号权。

随群生器。

应无量德号。

称其悕望。

皆利安故。

四者法门权。

随其欲性。

雨甘露法雨。

应彼根器。

盈满其中。

如龙王雨。

无不泽润故。

虽乘佛力。

如是开现。

一切大众。

未睹其实。

谓如来依本分月轮身所示权道。

何能充满一切世界。

是故婆伽婆。

令一切大众。

於常果法身。

起深信解故。

依月轮星流身放大光明。

渐次普照一切世界。

令诸大众。

寻光开觉。

睹见如来四种道。

充满十方。

入佛智海。

趣无余涅盘故。

是故显示光明开觉。

常果法身。

不思议无碍。

摄受一切世间。

是光明开觉。

法身智力有十种。

一者法身常住。

二者救苦说法。

三者普应世间。

四者法身如实。

五者随器出现。

六者智身寂灭。

七者常恒清净。

八者智照自在。

九者大悲拔苦。

十者普应无碍。

法身常住者。

是显示身有二分。

一者光明开觉。

二者显叹法身。

光明开觉者。

是光明开示。

有三种。

一者光照此剎。

二者因光见佛。

三者新众生来集。

光照此剎者。

  经说尔者世尊(至)一切悉现。

  三千大千者。

以千为始。

从千数至千。

名为小千。

复以小千为始。

从千数至千。

名为中千。

复以中千为始。

从千数至千。

名为大千。

其中含有百亿须弥。

百亿日月。

四百亿四天下。

四百亿四大海。

三百亿三界。

如来放光。

悉照其中。

普现四种不思议权道。

问曰。

上放光从面门眉间。

及齿间出。

是中何故从足指相轮中放。

答曰。

上放光明。

显示演说甚深法。

故从面门眉间放。

是中开示普应世间。

以四种权道。

下摄群生。

是故从於两足相轮放光。

问曰。

何故放光但应百亿。

而不说普照一切世界。

答曰。

为化众生。

渐次遍照故。

因光见佛者。

於此世界。

悉见如来坐狮子座。

奋众围绕。

转净梵轮。

入胜法门故。

  经说如此见佛(至)亦复如是。

  新众来集者。

如来神力。

十方各有一大菩萨。

而来云集。

何故以神力集。

令文殊菩萨。

依光说偈。

显示法身常住清净。

随众生器。

应四种权道。

充满法界故。

  经说以佛神力故(至)净修梵行。

  显叹法身。

文殊菩萨。

依常身智明显叹。

有五种。

一者有行平等观。

二者依正平等观。

三者阴平等观。

四者见平等观。

五者无我平等观。

有行平等观者。

依相行则有取受心生。

於一切法。

分别舍证。

见生死可舍。

见如来涅盘解脱可证。

非性净般若真如智。

如是见者。

非净慧眼。

以法性涅盘无舍证故。

  偈说若有知正觉(至)彼非净道眼。

  依正平等观者。法从缘起。犹如幻化。如实观察。身与依果。自性无二。於一切法平等。同真际。如是见佛身者。是净慧眼。如法性故。

  偈说若有知如来(至)彼人难思议。

  阴平等观者。法性涅盘中。一切法平等。佛与众生。入实相门。阴界相尽。犹如虚空。如经中说。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寂灭无二故。

  偈说若见我及佛(至)彼是大牟尼。

  见平等观者。智及境界。真如无二。自觉清净故。能如是知如来身者。则见佛与世。而无所起。等虚空故。

  偈说见者无所有(至)彼人大名称。

  无我平等观者。

阴集非有。

无性故空。

解法寂灭。

入不二法门。

则见如来智无有畏。

安稳解脱故。

何故显示法身常住。

如一切智入。

令诸大众。

寻光睹见。

四种种道。

心无染着。

离一切相故。

  偈说无我无众生(至)智者无所畏。

  救苦说法者。

光如前说。

倍增差别。

是开示法轮摄。

有二种。

一者智断具故。

能转法轮。

二者劝修。

如闻见证。

智断具者。

是相有六种。

一者安护故。

修行智断。

以无漏根力。

调御群生。

断痴爱刺林。

免热恼苦。

置清凉地。

证道还应为转法轮。

法尔调御故。

二者见见实故。

修行智断。

证真如空。

远离二边。

同涅盘相。

转实法轮故。

三者证涅盘故。

修行智断。

於无量劫。

集一切德。

本度生死此岸。

达到涅盘。

法尔应转清净梵轮。

普觉世间故。

四者降魔故。

修行智断。

以性净无我无漏圣智。

降伏四魔。

无畏勇健。

直出生死。

以慈悲智幢。

现转法轮。

无畏说故。

五者度烦恼漏故。

修行智断。

道种尽慧。

灭有依依无依诸有漏集。

逮得涅盘常身智海。

一念尽见一切法界。

自在示现。

转胜法轮。

无障碍故。

六者击法鼓故。

修行智断。

具一切智已。

兴正法云。

甘露法雨。

悉令众生。

入安稳智道。

转净法轮。

自觉法尔故。

  偈说见众生苦逼(至)自觉法如是。

  劝修者。

是劝进相。

有四种。

一者界处劝修法性涅盘。

坏一切有自在云。

实应如佛所住。

常身示现。

游诸剎土。

利安世间故。

二者果处劝修涅盘。

如空常恒清净。

应以大愿。

欢喜念住故。

三者悲处劝修。

在大地狱。

为恼烧煮。

应住心如空。

安稳济难故。

四者舍处劝修。

护大法故。

勿惜寿命。

住坚固忍。

建正法幢。

是因能至金刚之身。

不可坏故。

何故显示劝修。

如闻证入解脱果故。

  偈说不坏无量境(至)彼得如来法。

  普应世间者。光如前说。倍增差别。是普应有二种。一者法身自在。二者应身普至。法身自在者。善觉清净。住无余涅盘故。

  偈说如来觉诸法(至)调伏群生类。

  应身普至者。

是云。

现有九种。

一者出生方便。

降身母胎。

示行人道。

虽复出生。

相好具足。

犹如山王。

住最后身。

示成正觉。

普照世间。

如满月故。

二者行摄方便。

禅思经行。

集无量功德。

定慧清净。

心无所畏。

如师子王故。

三者观察方便。

净眼观察十方界藏。

或示戏笑。

调御众生故。

四者身净方便。

示末后身。

大师子吼。

所转法轮。

莫不真实。

其身清净。

如日光故。

五者弃家方便。

舍家出家。

解脱无染。

修行禅寂。

入如实际。

心常志乐。

住诸佛行。

取解脱果故。

六者亦坐道场方便。

先已善觉一切法相。

而现坐道场。

修无漏智道。

度诸法彼岸。

以金刚智火。

灭无明暗。

正觉诸法。

成无上道故。

七者调伏方便。

以大悲云。

遍[雨/复]一切。

慈光流入诸群生根。

示以法宝。

悉调伏故。

八者转法轮方便。

容仪殊特。

处一切大众。

示无畏说。

神力自在。

无能映蔽。

悉摄众生。

置如实法故。

九者灭度非灭度方便。

器咸尽故。

示般涅盘。

普现佛事。

如实饶益。

或复炽然明照世间。

如千日出。

普照一切。

随根充满。

皆令达到究竟菩提故。

  偈说或见初生时(至)显现自在法。

  法身如实者。

光如前说。

倍增差别。

是法身如实。

有十种甚深。

一者无相甚深。

法身非有。

随群生器。

次第现身。

犹如月王。

渐增满足故。

二者清净甚深。

证如智破二种缚。

一者心缘缚。

解我无我心相尽故。

二者界处缚。

我所法中。

无所取故。

离此缚故。

得二种净。

一者智净。

涅盘智觉。

如灵空故。

二者断净。

於烦恼尔炎地种灭故。

是净非念处智。

常身离尽无边圣谛故。

三者解脱甚深。

自觉圣道。

离无明暗。

如日天子。

普照世间。

如声发响应。

悉对现故。

四者常身甚深。

离阴入界。

入坏无常坏果。

超出世间。

住自觉圣地。

自在无畏。

如师子王故。

五者自体净甚深。

离一切障。

自觉解脱。

如灵空集故。

六者断常甚深。

於有依集起。

无依集起二种建立。

住地烦恼。

菩提智断故。

七者同体净甚深。

自觉清净离染障。

自在无碍。

悉寂灭故。

八者尔炎净甚深。

智光普入众生界藏悉建立。

九者严净甚深。

集一切依果。

以无量庄严具。

悉庄严故。

十者空实甚深。

正觉寂灭。

有亦有。

有非有相。

非无亦无。

无非无相。

而能普现说法调御故。

  偈说善逝法甚深(至)为说清净法。

  随器出现者。

光如前说。

倍增差别。

是依器出现。

有十种净妙业。

一者慈救净业。

於三品人中。

等心免济。

於苦众生。

救苦与乐。

离人天放逸。

住慈等善根故。

二者信净业。

修念佛三昧。

坚住不动。

犹如明镜净无垢故。

三者无漏净业。

住性净法流。

慧明无秽故。

无明暗障。

越生死海故。

四者身净业。

於四威仪。

不令毁坏。

心常系念三昧法中。

昼夜善观诸佛境界。

心不休息。

趣菩提明处故。

五者遍修净业。

心无怠慢。

入一切三世。

勇猛精进。

摄无余涅盘故。

六者真智净业。

观一切法。

入性净无我。

真如法中。

离我我所。

无身相故。

七者观察净业。

善能计量诸众。

悉知其小大。

应彼根器。

令离爱染。

安置如实寂灭法故。

八者神业净业。

於一切佛土。

示神变力。

悉令无量群生。

饮法甘露。

充满身心。

悉安稳故。

九者计量净业。

知一切佛国色集。

以无碍智明。

照尽无余故。

十者微细计量智明净业。

於一切尘。

悉知其数。

智明无碍。

自在教化故。

何故显叹净业。

依彼器水。

现月王身故。

  偈说离诸人天乐(至)是彼净妙业。

  智身寂灭者。

光如前说。

倍增差别。

是智身寂灭有二种。

一者法身离相。

二者应身出化。

法身离相者。

是寂灭难见。

有六种。

一者倒见非真。

二者色身无边。

三者法身离相。

四者涅盘寂灭。

五者离尽智净。

六者体净解脱。

倒见非真者。

作色相缘。

佛非净涅盘。

欲见佛者。

是人随[真*真]倒行。

蔽於慧眼。

不能善达最胜涅盘。

邪见取相故。

  偈说若以色性大神力(至)彼为不识最胜法。

  色身无边者。无色离色。示一切色相。犹如虚空。无有能观。见边际故。

  偈说如来色身形相处(至)妙色威神不可极。

  法身离相者。体净涅盘如实际。离一切色。非相所摄。而具妙色随应故。

  偈说非以相好为如来(至)随其所应悉能现。

  涅盘寂灭者。法性行果如如际。住无有量离诸量。离集无集。过诸合散。性相常恒。不可说故。

  偈说诸佛正法不可量(至)其性本来常寂灭。

  离尽智净者。法身智净。离阴界入。舍无常坏果。证报净涅盘。心行处灭。过语言道故。

  偈说不以阴数为如来(至)言语道断行处灭。

  体净解脱者。身心离相。善觉如实。不二不尽。常清净故。

  偈说等观身心无异相(至)善逝深远无所有。

  应身出化者。

是示现有五种。

一者流光遍入。

随一切法界。

悉能远照。

光觉自在。

善应群生故。

二者同体示现。

一应示无量。

无量示一。

应一处一切处。

一切处一处。

无障[得-彳]故。

三者不动示现。

身无去来。

过妄想际。

而能示现。

起如幻智。

应种种身云故。

四者随世间起。

应妄想生。

了达自性。

知无所有。

悉寂灭故。

五者究竟示现。

如涅盘智者。

则睹导师。

远离诸漏故。

  偈说普放妙光明(至)是则见导师。

  常住清净者。

光如前说。

倍增差别。

是相有二种。

一者法身常住。

二者劝诸菩萨。

应如实知。

法身常住者。

是净有六种。

一者自觉超胜法身常住。

超度四魔。

自体无依。

无能胜者。

坏无常坏果。

如金刚故。

二者能安护世间法身常住。

自度四魔。

能与世间。

为归依者。

具一切功德。

调御群生。

证涅盘故。

三者妄想识灭法身常住。

坏七心坏果。

觉净涅盘。

常恒不变。

无所依止。

如虚空故。

四者坏果不坏法身常住。

七识灭。

真心体净。

不为坏法之所坏故。

五者断净法身常住。

体自体虚伪尽。

如镜无垢故。

六者智净法身常住。

不思议流住灭。

真如体照不二。

善觉法性故。

  偈说最胜自觉超世间(至)是名善入如来智。

  劝诸菩萨如实知者。

是劝进有五种。

一者远离身心。

二者无转示转。

三者道净平等。

四者法於如住。

五者无依寂灭。

远离身心。

应如实知者。

欲入常身深智慧海。

离诸心念妄想意根。

能如实了达。

无疑惑故。

  偈说欲入善逝深法海(至)永不随顺疑惑心。

  无转示转应如实知者。转法轮时。知性自性。无所转故。

  偈说一切世界如来境(至)无上导师方便说。

  道净平等应如实知者。菩提无种种相。当离妄想。如菩提住故。

  偈说晓了诸法无疑惑(至)正意思惟佛菩提。

  法相如住应如实知者。法非一二。假名说量无量。而能流布。余益群生故。

  偈说谛了分别诸法时(至)是知诸佛无量德。

  无依寂灭应如实知者。生死涅盘。除性无有异。除灭忆想。如佛住故。

  偈说观察诸法及众生(至)是则了知佛法义。

  智照自在者。

光如前说。

倍增差别。

是智自在。

有十种常身无[得-彳]方便。

一者离尽常住。

二者自觉圣谛。

三者住深禅寂。

四者住涅盘性。

五者等觉随顺。

六者具十力智。

七者同真际。

八者成败自在。

九者宿命他心智。

十者三明自在。

离尽常住寿命方便者。

证二种涅盘。

智无伦匹。

度生死海。

起胜彼岸。

命根难俎。

如虚空故。

  偈说大智无有量(至)是则方便力。

  自觉圣谛如实方便者。达法缘起。入如实际。三世一合。净明无二故。

  偈说於诸佛深法(至)是则方便力。

  住深禅寂示身方便者。正受三昧。如无所度。而能现起身云。如应调伏故。

  偈说常乐观众生(至)是则方便力。

  住涅盘性常恒方便者。解脱自在。满平等大慧。巧会有无。证解脱道故。

  偈说方便善观察(至)是则方便力。

  等觉随顺菩提方便者。摄一切智。究竟如法性。善化众生故。

  偈说随顺调御士(至)是则方便力。

  具十力智解脱方便者。用深广智慧。自觉圣道。能到是处非处等诸法彼岸。能令众生。背生死道。趣涅盘故。

  偈说佛说深法义(至)是则方便力。

  同真际无[得-彳]方便者。到诸法实相。心如实虚空。善巧无差。平等寂灭。无障[得-彳]故。

  偈说心如虚空界(至)是则方便力。

  成败自在时数方便者。善巧念知。日月时朔。年岁劫等。随剎成败。如实知故。

  偈说常记念昼夜(至)是则方便力。

  宿命他心智处方便者。於众生界。种种因缘。随诸业果。一切遍知故。

  偈说一切群萌类(至)是则方便力。

  三明自在无[得-彳]方便者。

智尽三世。

一切觉故。

前七种方便。

善觉真谛。

巧会有无际实。

除涅盘性故。

后三种方便。

善觉世谛。

随无量差别事。

一念悉知故。

  偈说一切过去世(至)无比方便力。

  大悲拔苦者。

光如前说。

倍增差别。

是大悲拔苦。

有十种。

一者能度难度。

二者勉彼恐怖。

三者断诸放逸。

四者拔我见地。

五者与无依为依。

六者断邪行结使。

七者拔苦三有。

八者勉流住。

无明住地。

九者断无常坏果。

十者同断摄。

能度难度苦。

大悲者不惜身命。

修难行苦行。

度难度海。

还来法界。

大师子吼。

如实利安一切众生。

悉令逮得无师智故。

  偈说受持难行法(至)我令悉当度。

  勉彼恐怖救苦大悲者。於生死津济五烦恼中。拯接众生。令离恐怖。世雄决定。能善利安。悉解脱故。

  偈说漂浪生死流(至)是则佛境界。

  断诸放逸救苦大悲者。以无漏智。大灭诸爱欲。究竟清净。住如来道故。

  偈说世间诸放逸(至)是则佛境界。

  拔我见地救苦大悲者。以智慧力。断彼众生邪慢我心。远离乱意。住寂灭地故。

  偈说慧者灭本际(至)是则佛境界。

  与无依为依救苦大悲者。断孤茕众生。诸恶趣苦。置清凉处故。

  偈说见彼苦众生(至)是则佛境界。

  断邪行结使救苦大悲者。然以智灯。而普照之。令彼悉舍邪见暗障。住无漏智明故。

  偈说迷惑失正路(至)是则佛境界。

  拔出三有救苦大悲者。为漂溺众生。施造法船。着济度脱故。

  偈说一切三有海(至)是则佛境界。

  勉流注无明住地救苦大悲者。於变易生死有漏渊中。施设法桥。悉皆度脱。置法性涅盘故。

  偈说无有本实见(至)是则佛境界。

  断无常坏果救苦大悲者。以方便生死手。於生死狱。挽出众生。悉令穷尽三苦边际。究竟达到入涅盘城故。

  偈说见彼生死狱(至)是则佛境界。

  同类摄救苦大悲者。随缘示现。应同彼形。令断恐怖。心无疑惑。悉寂灭故。

  偈说闻佛甚深法(至)是则天人师。

  普应无[得-彳]者。

光明遍照一切法界。

悉开示故。

是自在相。

有二种。

一者光网普觉一切世间。

二者开示法身一切现化。

光网普觉者。

流光普照一切法界。

悉令大众见法身权道。

充满世间。

自在摄化。

尽无余故。

  经说尔时光明(至)净修梵行。

  开示法身一切现化者。

是法身自在。

有七种。

一者十力智。

二者觉示现无[得-彳]。

三者妙行清净。

四者心净观察。

五者妙音示现。

六者见佛不存其相。

七者身藏不思议。

十力智者。

知法界境界。

三明达到。

一念照尽。

而无去来。

湛然寂灭故。

  偈说无量无数劫(至)具足十种力。

  自觉示现无[得-彳]者。起诸依果。随如如相。十方斯现。犹如大云。悉普覆故。

  偈说无[得-彳]大名称(至)十力靡不见。

  妙行清净者。证法身依果。处彼现化。令一切众生。欢喜信乐。悉得自在。无[得-彳]解脱故。

  偈说从始供养佛(至)速逮无上道。

  心净观察者。睹如来身。解一切法。入如实际。同净法身。住佛所住故。

  偈说能问十方佛(至)斯人等如来。

  妙音示现者。转净法轮。逮无上智。雨甘露法雨。泽润群生故。

  偈说闻佛妙音声(至)甚深难知见。

  见佛不存相者。知佛法身。是涅盘事。不可以有无缘。如盲对色。寂然不取故。

  偈说最胜所说法(至)乃见真如来。

  身藏不思议者。一切世界。悉入其中。而无障[得-彳]。如处虚空。无有来去。示成败相。一切圆备。充满虚空故。

  偈说众生种种业(至)充满虚空界。

  圣者文殊。

如是於一切处。

依大光明。

方便以偈。

显示法身。

无为常住。

随众生器。

现四种道。

充满法界。

大众睹见。

於常果法身。

令得正解。

何以故。

知佛法身。

犹如满月。

不一不异。

一切现化故。

  卷十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