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续藏经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明 袾宏辑 #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正集起於晋。

止於宋元。

自后无续之者。

乃补入元季 国初得五师焉。

而中峰本禅师。

相传今吴山云居庵有师所着麻履尚存。

然考之行状志铭。

及与广录。

曾无住持云居之事。

不敢徇俗增补。

又正集中。

国一钦禅师始末皆在双径。

未见住武林西湖实迹。

似为可删。

姑存之以俟再考。

所补五师。

虽一二诞生於元。

而出世涅盘大都在洪永间。

故独以 国朝标之。

嗣有作者。

可更续云。

  云栖沙门武林袾宏识

  续补诸师目录 #

  大明性原朗禅师  大明楚石琦禅师  大明空谷隆禅师  大明毒峰善禅师  大明雪庭某禅师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明云栖 袾宏 辑 #

  大明性原朗禅师

  师讳慧朗。

字性原。

别号幻隐。

生於元世台州府之黄岩县项宅。

母陈氏。

七岁患疽几死。

置床上。

忽不见。

已而求得之。

问其故。

曰。

顷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

无他也。

翌日疽愈。

识者已知师为天神所佑矣。

既长。

不甘处俗。

乃往依永嘉乐清宝冠寺鲁山东公出家。

后诣径山。

参元叟端公。

端云。

东岭来。

西岭来。

师指草鞋云。

此是三文钱买得。

端云。

未在。

更道。

师云。

某甲只恁么。

未审和尚作么生。

端云。

念汝远来。

放汝三十棒。

师乃悟其旨。

久之究尽底蕴。

既而出世鄞之五峰。

 皇明洪武五年。

 诏建佛会於锺山。

召高行沙门。

师与季潭泐公与焉。

后住灵隐。

逮十寒暑。

无何。

遭无妄之灾。

逮捕。

或劝师早自为计。

师不顾。

怡然诣所司。

未鞠即庑下说偈。

端坐而逝。

  大明楚石琦禅师

  师讳梵琦。

字楚石。

明州象山人。

朱姓。

母张氏。

元元贞二年丙申六月丁巳。

生在襁褓。

有僧见而谓其父曰。

此儿必当振佛法。

照耀浊世。

九岁从海盐天宁讷公受业。

十六为僧。

二十侍族祖晋翁洵公。

因阅楞严至缘见因明。

暗成无见。

不明自发。

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於此有省。

然於向上一着尚有滞碍。

元叟端和尚主径山。

往参谒。

问。

如何是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叟遽云。

言发非声。

色前不物。

速道速道。

师拟进语。

叟震威一喝。

师乃错愕而退。

已而应书写大藏之选。

至京师崇天门。

一夕闻彩楼上鼓声。

豁然大悟。

东归。

再参元叟。

叟笑迎曰。

且喜大事了毕。

未几。

出世海盐之福臻。

至元乙亥迁杭之报国。

洪武元年九月十一日。

征师说法於蒋山。

 上大悦。

又明年七月复被召。

二十六日偈曰。

真性圆明。

本无生灭。

木马夜鸣。

西方日出。

端坐而逝。

阇维。

齿舌数珠不坏。

有语录二十卷及西斋净土诗行世。

  大明空谷隆禅师

  师讳景隆。

字祖庭。

号空谷。

姑苏洞庭[元/?]山陈氏子。

父月潭居士。

母金氏。

生於洪武癸酉七月十二日。

为童时不茹荤。

趺坐若禅定。

永乐壬辰。

从弁山白莲懒云和尚受学参禅。

虽家居。

而湖海禅伯如古拙和尚辈靡不参谒。

庚子出家虎丘。

宣德二年诣杭州昭庆受戒。

遂依师住灵隐七年。

往天目礼祖塔。

憩锡一载。

刻苦参究。

忽有省。

因造懒云剖露。

云印可之。

懒云。

临济下二十四世也。

师所着有空谷集三十卷。

心宗洞达。

机辨峻拔。

儒释通贯。

事理交融。

大理卿吴公志之。

师存年五十二时。

自作塔铭於武林西湖之修吉山。

院名正传。

有正传十景之咏在集。

  大明毒峰善禅师

  师讳本善。

祖凤阳人。

随任生於广东之雷阳。

父姓吴。

母锺氏。

稚小以佛事为儿戏。

十七岁出家。

初投源明和尚请益。

明示以无字公案。

正统八年入闽参无际师。

闻钟声有省。

次见蒙隐。

次见楚山。

次见月溪。

溪印可之。

从前打七掩关。

晓夜无怠。

历尽百倍苦功。

乃得大彻。

复蒙古庭重授衣拂。

天顺庚辰。

赵氏建西湖三塔寺。

请师开山。

继兴天目昭明。

继兴吴山宝莲。

继兴南山甘露。

成化庚子。

掩关石屋寺。

壬寅。

慈云岭有山曰登云。

寺曰天真。

僧宗纲请师兴建。

事峻。

即掩关杜人事。

涵养陶汰。

有四十余年祇掩关之句。

示寂后。

门人悟深戒新等。

辑师言论行实名昭明甘露天真三处语要录云。

  大明雪庭某禅师

  师号雪庭。

一号梅雪隐人。

籍贯浙省杭州府仁和。

父姓桂。

名征。

母徐氏。

昆仲三人。

师最少。

以景泰丙子生。

毁齿丧父。

患痘风。

因得目疾。

数求出家。

十五寻师。

唯益邪解。

成化癸巳。

参休休翁於郡城仙林寺。

一见契合。

受无字公案。

十七祝发。

日夜研究。

滞沈寂之境。

座元某勉使看教。

因阅楞严至一毫端上现宝王剎有疑。

后在江阴乾明寺。

忽睹万佛阁金碧峥嵘於眉宇间。

偶会得毛端现剎之句。

弘治改元除夕。

闻钟声。

数年行履忽尔活脱。

信口偈云。

圆响心非闻。

大千同一照。

抹过上头关。

更不存玄妙。

乙卯。

又随休休翁於净慈寺。

乃蒙印可。

所着有请益警进拈古颂古拟寒山和永明诗偈等。

凡二十卷。

号幻寄集行世。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