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

续藏经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

 昙噩撰

- 题 #

  我不识弥勒何许人。

现示何世。

明州人传言。

这胖和尚。

吃酒吃肉。

布袋自随。

生大轻慢。

以纸包屎物。

示人云。

这是弥勒内院的。

这是兜率陀天的。

意气熏布。

惑乱此方女男。

前莆田令。

好没来繇。

与渠往来。

容通消息。

当时幸不遇我。

遇我则问。

渠是甚么。

待他放下布袋。

叉手向前。

便蓦头一棒。

他问。

过在甚处。

又与一棒。

曰打破布袋了。

管教渠无言可答。

且教他那十七八个小孩子都哭啼叫脑痛痛去也。

咄。

 芳洲外史题

  • 布袋老僧小序

  圣人观众生心是般若智。

生死海是涅盘城。

昧而不知。

速须道破。

念慈氏受释尊之记。

当末世开度生之方。

繇是降兜率。

游四明。

触处建光明幢。

逢人施甘露味。

以布袋为佛事。

以小子现童真。

四仪神变莫测。

六时妙化无穷。

登禅窟者。

死偷心於绝解之处。

活神机於难辩之时。

是故拈花悟旨。

响应千古。

笑谈垂手。

针芥相投。

俾放下布袋。

默契玄宗。

政不待言。

思而得者。

教外别传之旨也。

噫。

余以为补处。

老僧赘千百载之剩语耳。

        居士沈一贯拜撰

- 序 #

  吾闻圣贤之道。

当人自具。

岂假缘求。

祇因尘劳自闭。

彼岸自迷。

平白地屈陷於生死之中。

飘泊於轮回之际。

且阿逸多氏。

释尊授记佛乘。

嘱付佛事。

故修途万品。

总摄一宗。

即妄显真。

就事明理。

纳诸佛法。

叩於袋中。

运无量神通於掌内。

直欲将诸人无始劫来业识因缘。

今日要於和盘翻转。

截却生死根源。

彻悟无生性智。

即达全体弥陀。

惟心净土。

只争迷悟一着耳。

故传云。

即个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

一切不如心真实。

诚哉斯语也。

  甬上达真居士包士瀛。百登读弥勒传。与常寂和尚谈禅得趣。輙撰数言。书於瑶光第一阁。

  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

  大师不知何许人也。

五季梁时。

见於明州奉化县。

蹙頞皤腹。

形裁腲鮾。

世莫知其族氏名字。

常自称契此。

若长汀子布袋和尚。

则以人之所见称也。

日夕寝食无常处。

而岳林寺则其所归宿云。

每以锡杖布袋自随。

且有十八小儿谨逐之。

然亦不知小儿何从来也。

行聚落田野间。

见酰醢鱼菹物。

辄乞八口。

余以投袋中。

至阛阓处开袋。

尽取撒下。

谓众云。

看看。

复一一拈起。

问人云。

你道这个是甚么。

如是良久。

纳袋中。

荷而去。

常以纸包屎物示人云。

这个是弥勒内院的。

有时云。

这个是兜率院天的。

有僧徐行其前。

师抚其背。

僧回首云。

作甚么。

师展手云。

乞我一文钱。

僧云。

道得则与。

师放下布袋。

叉手立。

师一日居稠人中。

僧问云。

和尚在这里作甚么。

师云。

待个人来。

僧云。

我聻。

师探怀。

出一橘与之。

其僧拟接。

师缩手云。

汝不是这个人。

师偶立街市上。

僧问云。

在这里作甚么。

师云。

化缘。

僧云。

十字街头化甚么缘。

师云。

十字街头正好化缘。

僧拟议。

师荷布袋大笑而去。

白鹿和尚问云。

如何是布袋。

师放下布袋。

叉手立。

问云。

如何是布袋下事。

师荷布袋便行。

保福和尚问。

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意。

师放下布袋而立。

问云。

只如此。

更有在。

师荷布袋而行。

或新成一厕於市中。

师唱於厕前曰。

募缘造到。

不得於此大小二事。

师分卫所至。

辄遮挽不得去。

酒庐屠肆皆恣其饮啖不厌恶。

谓能使所货倍售而获利多也。

遇雨。

晨起曳高齿木屐。

竖股卧大桥上。

是日必晴。

遇晴。

系草屦疾走。

是日必雨。

师尝以蒿草徧植田亩中。

明年。

官有增税课役丁夫之令。

百姓逃亡。

田畴至芜没。

师尝饭田家。

其妇怒詈其夫曰。

农忙时。

又何暇恤此风和尚耶。

师即倾其饭桑下而去。

已而饭在釜中。

渭寻曰。

责求忏悔。

夏浴溪水中。

脱衣置岸上。

群童戏。

敛衣走。

师裸逐之。

岸人聚观。

窃见其阴藏。

盖童真也。

有陆生者。

善画。

肖师像于寺库院壁。

师过之。

唾不已。

师之在闽中。

有陈居士者。

馆遇甚谨。

及游两浙。

与之别。

居士问曰。

和尚何姓。

何年月日生。

法腊几何。

师云。

你莫道我姓李。

二月八日生。

只这布袋与虚空齐年。

居士因谓师曰。

和尚此去。

若有人问。

只恁么对。

不可堕他人是非。

师答以偈曰。

是非憎爱世偏多。

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

放开泆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

纵遇冤家也共和。

要使此心无絓碍。

自然证得六波罗。

又问。

和尚有法号否。

师又答以偈曰。

我有一布袋。

虚空无絓碍。

打开遍十方。

八时观自在。

又问。

有行李否。

答以偈曰。

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在。

问路白云头。

又问。

弟子愚鲁。

如何得见佛性。

以偈答曰。

即个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

一切不如心真实。

又曰。

和尚此去。

须止宿寺舍。

莫依族舍而住。

答以偈曰。

我有三宝堂。

里空无色相。

不高亦不低。

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

求者难得样。

智者解安排。

千古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

十方尽供养。

居士异之。

复作礼曰。

愿和尚再留斋宿。

以尽弟子恭敬之意。

是夕。

师复书一偈於居士之门曰。

吾有一躯佛。

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

不雕亦不刻。

无一块泥土。

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

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

清净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

分身千百亿。

至四明。

与郡人蒋宗霸游。

出处饮食。

相往来尤密。

教其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为日课。

世因呼宗霸为摩诃居士。

一日。

与浴长汀溪中。

使摩诃揩背。

忽见师背有四目。

焵然光粲。

摩诃惊骇。

作礼曰。

和尚是佛也。

师曰。

勿说。

吾与汝相聚三四载矣。

可谓有大因缘。

吾当去汝。

汝勿忧也。

遂到摩诃家。

徐谓之曰。

汝欲富贵乎。

摩诃曰。

富贵安能久远。

但愿子孙久远可也。

师即以布袋一只。

内有无数小者。

并一箱一绳。

以授摩诃曰。

吾以此物与汝别。

乃汝后代事也。

摩诃受已。

不解其意。

数日。

师复来曰。

汝解吾意否。

摩诃曰。

弟子不解。

师曰。

盖欲令汝子孙如所遗物也。

贞明三年三月三日。

示寂于岳林寺庑下盘石上。

师无恙时。

镇亭长以师不事事。

遇则每加诟辱。

且夺其袋焚之。

明日师荷袋。

去来如旧。

如此三夺三仍旧。

虽亭长亦心异之。

至是买棺使殓。

以赎忏其过。

舁者虽众。

不能举。

别有童氏素敬师。

以棺易之。

舁不加众。

而轻举若羽。

於是邦人设大会。

建塔於封山之原。

其山皆岩石。

石之洼穴皆大师遗迹也。

有卓锡处。

有置钵处。

置钵之穴。

其深浅小大如其钵。

而水常盈其中。

虽大旱不少涸。

可异也。

既灭之十年。

会越师遣人使蜀。

回至栈道。

见师识之。

谓曰。

四明有蒋摩诃者。

幸为我寄声。

使加保爱。

以待相见也。

时摩诃方筑庵於跘跨山十二盘之高峻处以居。

畜一黄犬自卫。

每米尽。

则系百钱犬颈上。

出东吴以籴。

往来二十里。

无所间。

及蜀使致师命。

摩诃曰。

我已知之。

即设斋会亲友。

沐浴趺坐而逝。

晋天福初。

兴化军莆田县令王仁煦。

遇大师於江南天兴寺。

后又遇於福州官舍。

出怀中圆封书戒王曰。

我七日不来。

则开以看。

王如诚。

开圆封无他语。

止一偈也。

偈曰。

弥勒真弥勒。

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

世人俱不识。

后书九字云。

不得状吾相。

此即是真。

至是乃知师是弥勒佛也。

宋熙宁三年。

莆田裔孙铸尚能宝藏其真迹。

明年。

晋安刘继业摹其偈文。

兼写大师像。

刻石於宜春。

而遗其九字。

元丰四年。

沙门宗尚得其本始。

摹刻於岳林寺后。

三年。

温陵人吕振监明州市舶。

出莆田裔孙所藏九字真本。

俾住持如恂刊於偈后。

恂以幻相非大师意。

命去之。

乃移偈於石。

并九字刻之以传焉。

卢释祗者。

尝令此县。

尤敬慕之。

使人图其像。

迎八县署供养。

即风雨随至。

祈祷殊有验。

因香火至今。

又有人见之东阳道中。

持一履。

嘱之曰。

我昔误持此以来。

汝今可持之以归。

后开圹视之。

果仅一履存焉。

师所作偈颂颇多。

兹姑录一二以警世。

云。

腾腾自在无所为。

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

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

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

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

不强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

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

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

莫愁诸处不闻声。

已而。

有术士谓人曰。

二百年后。

布袋和尚所居岳林寺道场复兴。

宋绍兴间。

住持圆明。

乃东林照觉之嗣子。

福州陈居士之裔孙。

既新封山塔亭。

冯斯道等。

又施四围山地。

增广其基。

忽发异光。

掘之。

获黄色净瓶.六环锡杖。

制度奇古。

观者太息。

有司上其事。

元符开元戊寅六月九日敕赐今谥。

崇宁三年。

住持昙振劝乡人董氏建阁於寺之后。

乡人任氏塑师像於阁上。

既而董氏以为我建阁。

而置任氏像。

即自装一像置其上。

移任氏像於阁下。

有术者曰。

董氏像。

止六十年运。

任氏像。

过六十年。

运始发耳。

逮绍兴间。

寺经回禄。

而阁与俱竟。

煨烬董氏之像。

时有饶道者。

然一臂化缘。

与沙门行中重建阁。

乃迎任氏像置其上。

伛指而数。

术者之言果信然。

嘉泰初。

阁势欲压。

一夕风雨骤作。

雷电交至。

迟明。

屹然中正。

而题栱间。

悉缀鳞甲萍藻迹。

淮海肇禅师碑其事。

以诧神明扶助之功焉。

逮皇元阁崩於至元十九年九月九日。

大师遗像独不坏。

巍然相好。

出瓦砾中。

几上立像。

亦复能跃至於后园丛林竹间。

近远士庶停业罢市。

作礼观瞻感叹。

十八年住山梵中遴材。

嗣构五间。

规模壮丽。

观者伟之。

复以奉安任氏所刻之像。

此其迹也。

若夫本者。

则徧尘剎以皆存。

历沙劫而不朽。

正报既然。

依报亦尔。

微大师。

吾谁与归。

  前天台国清禅寺住持无梦沙门昙噩撰

  • 布袋和尚后序

  恭闻法身无相。

具含诸数之形。

觉性无生。

何妨起灭之念。

一切世界如虚。

五蕴身心不实。

以其不实如虚。

故世界即毗卢法界。

蕴心即圆觉妙心。

历劫无生。

万古无灭。

廓尔深奥。

湛寂灵明。

斯一切如来与诸众生同证菩提之极果也。

特其未悟天真。

妄耽幻相。

沉迷苦海。

自取轮回。

佛虽灭度。

契经三宝充满人寰。

信乐精持。

如佛在世。

智浅障深。

对面千里。

故圣人不得不降御人间。

度诸凡类。

古称四明三佛地者。

过去维卫佛示现哑女相。

以柔和智德而感化。

释迦如来流布舍利。

特放光现瑞而利生。

三佛传载之详矣。

惟弥勒世尊。

绍释迦佛位。

依法式度生。

观因果经云。

释尊接迦叶佛之道统。

恒居兜率陀天。

号曰护明菩萨。

应期降诞。

转大法轮。

洪济万类。

普利河沙。

曾记弥勒。

贤劫佛之第五。

故称补处。

非补瞿昙佛位。

亦补释尊天宫。

仍居兜率陀天。

号曰慈氏菩萨。

虽居兜率宫。

化身十方界。

慈悯大千国土九界众生。

或修六度万行。

或纵三毒四倒。

或造地狱深因。

或植人天小果。

由是作大帡幪。

亭毒普化。

一於六朝萧梁时。

降迹义乌。

为傅大士。

建道场於双林。

有双林语录垂世。

一於唐末僖宗朝。

偶现於四明。

为布袋僧。

袒腹含笑。

隐德如痴。

竟不知其何许人也。

仪形不恭饰。

处世少范规。

第吐词盖天盖地。

布武非圣非凡。

实而不虚。

混而不凿。

恒以十八童子环绕如戏。

为诸根尘净智。

互现神通。

常持布袋。

示佛宗猷。

包摄无量密因。

运出无缘妙用。

凡见世间纵心繓业极意贪图者。

师以随方调顺。

展转启明。

令彼处仁守义。

达妄即真。

或分卫处。

视其争贪利路。

沉醉爱河者。

师以和言巽语解其扃鐍。

指向要关。

称彼机宜。

直谭觉慧。

勉其克[泳-永+剪]尘习。

销铄邪风。

人人被法沾恩。

恰似绿杨春意。

遇道流时。

唯善知识要须了悟自己圆觉灵明。

灵明廓尔无碍。

无碍不动真如。

真如绵密无间。

无间周遍圆融。

圆融解脱自在。

自在无可不可。

信口谭玄。

超情绝解。

沃斯旨者。

个个心开智净。

宛同杲日丽天。

师游北上。

见屠儿宰畜。

谏曰。

一切畜生是造业人果报。

贪道无财能救。

愿诸长者饶此生灵。

教彼活命。

蠢动含灵具佛性。

仁者应须慈眼看。

非惟慈悲利物之德。

更植菩提长寿之曰。

复值宰牛者曰。

杀牛之人号罗利。

杀他自杀谁惊怛。

刀山斧砟暨鏊煎。

何劫何时获解脱。

僧问。

如何降伏妄心。

师曰。

心是何物。

徒劳调伏。

妄本无根。

放下无迹。

诸缘扰攘。

一真宁寂。

如如法界体堂堂。

砍不破兮遮不黑。

师指流俗僧曰。

汝本是佛。

何滞凡情。

当铲剭诸缘。

涤荡尘习。

力究心体无生。

须达妙明真性。

果获无碍圆通。

便是出尘罗汉。

否则。

屈杀丈夫也。

师受田家斋。

问道。

答曰。

牛捏青苗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

退步原来是向前。

师於大桥上夜坐。

忽有强人窥探。

师曰。

贫道无财。

君亦无妄。

何贪财利。

自蔽妙明。

历劫生来。

被贪所悞。

枉受轮回。

汝何不省。

暗怀攘窃。

无端造罪。

何不反思自心。

未遇境缘。

贪无所起。

则知一念不生是汝真性。

即汝安身立命之处。

立刻究明无生之旨。

已是蹉过若干好时节矣。

偈曰。

由贪沦堕世波中。

舍却贪嗔礼大雄。

直截凡情无所得。

圆明寂照汝心宗。

师出街衢。

见市人挤挤。

叹曰。

奔南走北欲何为。

日岁光阴顷刻衰。

自性灵知须急悟。

莫教平地陷风雷。

又曰。

趣利求名空自忙。

利名二字陷人坑。

疾须返照娘生面。

一片灵心是觉王。

乡人问师。

答何常持布袋。

答曰。

包纳乾坤。

曰。

意趣若何。

师答以偈。

圆觉灵明超太虚。

目前万物不差殊。

十方法界都包尽。

惟有真如也太迂。

僧问。

如何是顿渐法门。

师曰。

汝心即正智。

何须问次第。

圣凡都不到。

空花映日飞。

师受关主斋。

问曰。

今日出关。

何时八关。

若有出入。

即非禅关。

若无出入。

谁号禅关。

有无一致。

出入齐观。

无为直指。

菩提涅盘。

偈曰。

关非内外绝中央。

禅思宏深体大方。

究理穷玄消息尽。

更有何法许参详。

问师。

如何化导。

答以偈曰。

肩挑明月横街去。

把定乾坤莫放渠。

遇圣遇凡俱坐断。

寂光胜地可安居。

师於寺前伫立。

众僧问师。

久立何为。

师曰。

我在此时个同参释迦未生的人。

众笑曰。

释尊说法利生灭度久矣。

师曰。

汝等徒知佛之灭度。

焉知佛之未生。

苟知未生。

定知无死。

只知无死二字。

衲子家珍。

当谛信不疑。

皎然非物。

尔我皆如也。

否则虚生浪死。

偈曰。

无生无死佛家风。

不堕古今莫定踪。

触处圆明常湛寂。

龙华鸡足两无从。

僧问。

如何是道。

师曰。

碧水映孤峰。

寒潭迎皎月。

尔我不知宗。

须弥足底越。

师见行者。

担柴运水至。

问曰。

汝水若还清。

汝身被水溺。

汝柴若还燥。

汝身被火燎。

燎溺病同途。

大梦原未觉。

汝能鞭起悬空灵觉心。

反覆看渠非深奥。

神光独耀性真常。

现成公案方知道。

便能稳坐毗卢顶上吹清调。

师为讲主曰。

大道无名。

大阐无声。

大悟无道。

大真无外。

大觉无妄。

大似无我。

大寂无定。

大用无为。

大法无乘。

座主果能了却圣凡情。

吾将布袋连底倾。

师游化诸方。

内秘般若冲玄之正智。

韬晦圣乘。

外示落魄不间之中流。

似同凡类。

适僧俗会於兰若时问道。

师曰。

当绝攀缘。

体会觉性。

性本常住。

永无生灭。

以无生性中。

示现生灭之法。

以生灭性中。

全体涅盘真如。

汝自不审。

认假为真。

执着世谛。

甘受轮回。

空遭涂炭。

犹未惺悟。

若能回首知非。

旋机破胆。

不越一念。

洞见真源。

故余观师随机答话。

唤醒迷途。

备殚雪岭宗风。

直示西来大意。

是故道人处凡世而无染。

道群迷而无碍。

的指万法。

生无所生。

究竟寂灭。

灭无所灭。

寂灭尚不存。

何言可指示。

斯乃最上禅宗。

达摩骨髓。

又谁可得而拟议者哉。

即如傅大士初见梁武帝时。

问曰。

如何是道。

对曰。

即心是道。

国主未升殿时。

未起念先。

本智妙明。

辉今耀古。

充塞太虚。

万古无生。

永劫无灭。

非圣非凡。

无缚无脱。

斯是妙湛心体。

心外无别道。

道外无别心。

故曰即心是道。

帝问曰。

师事谁也。

对曰。

师无所师。

事无所事。

从无所从。

复告王曰。

国主是救世菩萨。

应以无着为宗。

虚怀为本。

无相为因。

涅盘为果。

其为国也。

以正法治世。

仁德化民。

任贤去奸。

胜残去杀。

兵戈息而部伍宁。

天位雄而太平着。

斯国主天机神妙。

践祚恒如。

贫道之所至望也。

刘中丞见圣驾到。

大士不起座。

问曰。

如何不臣天子。

不友诸侯。

答曰。

敬中无敬性。

不敬无不敬心。

贫道若动身。

则法地动。

一切法不安矣。

圣主请大士讲经。

大士登座。

默然良久。

抚尺下座。

太子问曰。

如何不论义。

对曰。

语默皆佛事。

复何言也。

复告王曰。

贫道有如意宝珠。

清净解脱。

照彻十方。

国主若能受者。

疾至菩提。

盖一切诸法。

不有不无。

凡所有相。

同归实际。

世间幻化。

莫不归空。

百川万流。

咸归於海。

世出世法。

莫过真如。

实无生灭。

故无涅盘。

三世平等。

十方清净。

以清净平等之法。

饶益有情。

同登觉岸。

如是妙法度世。

名大慈悲主也。

大士甫见经藏於双林。

俾诸众等推挨转运。

令初地凡夫当为转经功德。

缘於成佛正因。

天下龙藏祖法於此也。

忽一日。

见定光.金粟.释迦从东方来。

宝光异香。

集大士身。

唱言当代释迦说法。

坐龙华胜会。

明指文殊垂普愍。

慧集即观音。

辅扬秘密之淳风。

大施医王之良剂。

有回天转地之功。

起死超生之法。

须弥矗漠。

奚妨日月之丽天。

肉眼凡夫。

妄分明暗之相。

石壁横空。

不碍大士之过地。

拱高孚祖。

自悔憍慢之心。

甫击木槌。

阙内阍门悉启。

拈起布袋。

兜率内院齐来。

大炉韛前多钝铁。

良医门下饶病人。

一粒真丹。

点铁成金。

一言法语。

革凡成圣。

是故带水拖泥之禅。

度生急务。

含垢和光之德。

利物先锋。

八方湖海是圆觉道场。

总一家之受用。

十类众生具真如妙性。

同一子之眷情。

发义天之秘奥。

广被迷途。

开心地之玄宗。

普收利钝。

故师示众云。

万像森罗。

纤尘不立。

一真法界。

百行纷纭。

如如至理。

动静皆禅。

一念契真。

倐登彼岸。

斯乃布袋和尚.双林大士。

两地同敷阿逸多氏之慈风也。

何傅大士自称当来解脱善慧大士。

何布袋老人往复二十余年。

韬光晦德。

不知所由。

虽然隐显难量。

顺逆莫测。

观其拈一物示众云。

这是兜率陀天的。

师从北还。

持一文钱示众云。

这是龙华会里的。

分明指示人。

人自不察耳。

盖素鄙其礼貌疎阔。

众皆忽之。

故绝唱之词。

多不传世。

世卒无有能识之者。

迨师灭度数年。

而寄书蒋摩诃。

有偈云。

弥勒真弥勒。

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世人。

世人俱不识。

乃始知其为弥勒化现也。

师若不道破。

毕竟无能识。

是以如意摩尼现。

谁人识本真。

惟有蒋摩诃。

殷勤奉事。

以后蜀使寄声。

跏趺而逝。

亦非凡情可测。

观二师先后出世。

僧俗权机。

任彼赞毁信疑。

总属龙华得度因缘。

故此随缘导利众生。

应机随汰佛性。

对面弥勒。

谁能甄别。

故曰。

现凡修圣道。

果地集凡因。

当说无所说。

常度无度人。

法印无来去。

宗途绝故新。

余故忆其玄言要旨。

实不下於双林。

后数百年。

大元佛懿大禅师昙噩传其故事。

因观师於闽中。

陈居士盘桓问答。

展转启明。

句句法雷狮吼。

令人顿开心地。

不一而足。

读之不觉汗下。

广如性质凡愚。

埋头煅炼。

禅宗一着未破。

脑后一锥未明。

如丧考妣。

何暇他论。

因迩重建岳林寺之两禅德。

复刊弥勒传。

力征余再叙布袋宗由。

固辞弗获。

輙稽之别传语录。

凡属布袋语。

汇而载之。

代为慈氏一言或通。

则不妨无言而言。

言之无碍。

师创岳林寺也。

以神通力愿。

不烦扰檀那。

惟开凿圣智。

对迦罗越人云。

此古剎废极。

欲重建精蓝。

众皆单从者。

盖先感其预容祸福之兆。

人得受利於趋避之益。

故叹善哉。

师往闽中化檀越一袋之木。

此间井中取之无竭。

众皆惊异。

遂某也舍工。

某也助粮。

某也怂恿。

不约而至。

巍巍胜迹。

万万工程。

大雄殿之千佛阁。

兜率宫后两退居。

经藏钟楼对峙。

浮屠宝塔凌空。

四时焚修不懈。

晨昏钟鼓分明。

丛林德业。

颇称盛矣。

师东游海滨。

观斥卤湾之坦涂。

对乡人云。

此处我欲成田。

众笑其痴。

师以囊沙覆垒成塘。

沙堤如石。

以拥海潮。

仍设三碶。

以御旱潦。

塘内成田二千余亩。

每岁收获。

供给僧徒。

余赎命放生。

至今沙堤永固无[泳-永+助]。

遐哉圣迹。

安如泰山。

相期於龙华会里。

合称腴田之美矣。

师於南畔封山。

指点隐迹之处。

至於朱梁均王贞明二年三月三日。

对众云。

明年今月今日。

我取弥勒果。

供养大众。

果於次年是日。

跏趺盘石上。

泊然而逝。

众方叹讶。

忆之正合是谶。

结龛为窣堵波。

赐额为定应塔。

少俟熟脱之机而出世。

播扬定慧之宗而摄持。

繇是八百年来福田博被。

善果崇登。

不特一方之顶礼有加。

即六字之仰瞻弗替。

然寺之兴废。

必待其人。

不恒其一。

谁隆旧观。

自木南和尚继兴之后。

几三百年。

非惟梵剎倾颓。

抑亦圣容衰落。

独有龙目井安然如故。

万历间。

本寺住持南禅师。

紏寺僧万金.万全共出衣资。

重新大殿。

稍稍落成。

寥寥数[示*冀]。

今守愚和尚。

法缘明慈。

恊力募资。

矢心兴建。

航海於闽。

延木为事。

回冒大海凉波。

忽罹强贼杻械。

守愚梃然不怀生死。

界之露宿风餐。

绿林自化。

感梦梵僧。

惊疑释放。

其杉木更被官兵所获。

竟以兴贩诬之桎梏。

法缘解道。

虽遭涂炭。

踞然幻化视之。

顷间吏部戴大檀书抵当道。

审豁解缠。

守愚亦脱难而至。

幸完璧归乡。

恣其树立。

岂非慈氏菩萨冥加威力所致也。

世称戴吏部布袋后身。

号龙华居士。

善蹈觉路。

冥合宗乘。

真阿兰若之屏翰也。

迄今数年。

大雄殿之崇丽。

千佛阁之峥嵘。

俾然香散花。

翘勤顶礼者。

往心整肃。

正眼豁开。

天真佛性。

当体自明。

人人证本地风光。

更从何处觅佛也。

余复告曰。

大用繁兴时。

不干寂灭定。

庄严佛净土。

觉性自无生。

导引迷涂者。

顿令最上乘。

满目菩提道。

端居不动尊。

子明一着子。

何参布袋僧。

      沙门 广如 撰

  补处慈风。

充满人寰。

应期降迹。

大转法轮。

宏济万类。

普度群生。

在双林为傅大士。

在岳林为布袋僧。

往来二十余年。

袒胸微笑。

隐德如痴。

举世人莫识其繇矣。

癸亥夏。

楷庵老人大畅玄风於行道之际。

拉铭同往云间。

遨游峰泖。

募顾闻远。

助赀重镌兹传。

适超果方丈遇周易垂先生。

谈及斯举。

欣然序其事。

乃知前代沙门昙噩.广如二公。

俱从圆觉灵明处。

写出无数奇缘幻迹於兜率宫中。

大家团圞一笑。

却也自在。

  剡上璧城居士戴铭案王氏敬跋并书

  • 重刻弥勒传略记

  夫游天下名山者。

莫不记宇中之圣迹也。

如余之游者。

游於造化之内。

而不能如庄子游於造化之外者也。

如余之观者。

观於形骸之内。

而不能如童子观於形骸之外者也。

即此二者不备。

又何能重开楼阁。

覆见弥勒之真耶。

观夫弥勒道场之所及目。

群公衙署之所贯耳者。

鲜之有也。

方今灿烂乎塔分三座。

上中下之宛然。

彷徨乎寺列千尊。

南北东之依旧。

稽双林大士。

不受千金之赐。

考剡水僧人。

岂担一文之赊。

依他游戏。

十七八个笑笑嘻嘻。

随我神通。

三四五双哭哭啼啼。

拨海成田。

声震千里之外。

聚沙作剎。

名标四境之中。

焕然玉级。

高出重霄。

俄然清泉。

下临无际。

生卧桥头。

心随流水缘到海。

死坐石边。

性顺寒冰觉至盘。

携锡杖以示人。

齐物论之莫侧。

放布袋以警己。

括有篇之何穷。

降兜率以权封山。

会龙华而实鸡足。

两地双树。

一乘独显。

然传之板。

向藏书坊。

遭时毁化。

遇难倾消。

性公虑其失传。

於斯捐刊。

以待将来之补。

公命序之。

余勉应之。

及观其传。

诸大老序之详矣。

余又何强臆膜之谈。

而紊狮弦之论耶。

且大师云。

不得状吾相。

此即是真。

这此一相一真。

他也明明指出。

但须当人自别。

不假缘证。

故文殊云。

执相迷真。

对面千里。

丹经云。

辛苦两三年。

快活千万劫。

是因觉迷相差。

露出万般像状。

幸仰大悲。

广说方便。

立三乘之教典。

设四谛之规章。

说有说空。

以至说默。

惟明迷觉二字。

截断生死根源。

庶免覆萌之患。

颂曰。

  佛与众生本同源  始因迷觉续念迁  常觉不迷源是佛  常迷不觉已沉沦  觉先迷后众生类  觉后迷先声闻证  去来现在理会者  端坐龙华待

吾到

  雪山寺僧 惠智 谨撰

  布袋和尚传 #

  明州奉化布袋和尚。

不知何许人。

自称契此。

未详氏族。

形裁腲(乌罪切)鮾(奴罪切)。

蹙额皤腹。

出语无定。

寝卧随处。

常以杖荷一袋囊并破席。

凡供身之具。

尽贮囊中。

入廛肆聚落。

见物则乞。

或酰醢鱼菹。

才接入口。

分少许投囊中。

时号长汀子。

一日。

有僧在师前行。

师乃拊其背。

僧回首。

师曰。

乞我一文钱。

曰。

道得即与汝一文。

师放下布袋。

叉手而立。

白鹿和尚问。

如何是布袋。

师便放下布袋。

曰。

如何是布袋下事。

师负之而去。

先保福和尚问。

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放下布袋叉手。

福曰。

为祇如此。

为更有向上事。

师负之而去。

师在街衢立。

有僧问。

和尚在这里作甚么。

师曰。

等个人。

曰。

来也。

来也。

归宗柔和尚别曰。

归去来。

师曰。

汝不是这个人。

曰。

如何是这个人。

师曰。

乞我一文钱。

师有歌曰。

祇个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

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

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

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

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

智者祇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平。

不强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

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

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锡若登故国路。

莫愁请处不闻声。

又有偈曰。

是非憎爱世偏多。

子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肠须忍辱。

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

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

自然证得六波罗。

我有一布袋。

虚空无挂碍。

展开徧十方。

入时观自在。

吾有三宝堂。

里空无色相。

不高亦不低。

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

来者难得样。

智慧解安排。

千中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

十方尽供养。

吾有一躯佛。

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

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

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

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

清净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

分身千百亿。

又有偈曰。

一钵千家饭。

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

问路白云头。

梁贞明三年丙子三月。

师将示灭。

於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盘石。

而说偈曰。

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

时人自不识。

偈毕安然而化。

其后复现于他州。

亦负布袋而行。

四众竞图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