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果和尚行状

续藏经 惠果和尚行状

  

  大唐青龙寺三朝供奉大德行状

  先师讳惠果和尚。

俗姓马氏。

京兆府万年县归明乡人也。

幼年九岁。

便随圣佛院。

故三朝国师内道场持念赐紫沙门讳昙真和尚。

立志习经。

至年十七。

为缘和尚。

常在内道场。

持念不出。

乃於兴善寺三藏和上。

求授大佛顶随求等真言。

年十九。

三藏边教授灌顶散华。

得转法轮菩萨。

和上云。

我於南天竺国。

散花得此尊。

如今无异。

异於吾后。

弘传总持大教。

如我无异。

又大历八年。

三月上旬。

 勅於慈恩寺。

置方等道场。

圣佛院和上。

奉慈恩寺 勑。

置方等道场。

微僧有二童子。

年满二十。

堪授具戒。

未敢专擅与出家剃头。

伏乞圣慈。

许臣归寺。

与二童子。

并授戒衣钵。

勑赐刀一口。

於青龙大佛殿前。

授 勑与和上二童子剃头。

赐袈裟衣钵各两副。

度官告住寺。

天使和上送至慈恩寺讫。

却入内谢 勅。

臣一界微僧。

谢圣慈赐与二童子出家授戒衣钵剃刀。

官告及天使送至慈恩寺道场。

授戒处讫。

微僧不胜顶贺。

授戒讫。

年廿二。

又於无畏三藏和上弟子玄超和上边。

求授大悲胎藏毗卢遮那大瑜伽大教。

及苏悉地大瑜伽法。

及诸尊瑜伽等法。

一一亲垂旨授。

又於大兴善寺三藏和上边。

求授金刚顶大瑜伽大教王经法。

诸尊瑜伽密印。

亲承指示。

先师在内所得。

恩赐等书将奉上三藏和上。

充授法之恩。

每於阁下。

节食邀期。

时念凡经数遍。

年廿五。

特奉恩旨诏命入内。

於长生殿。

当时有勑唤。

对问。

师有何功效。

夹天云。

微僧未有功效。

奉 勑便诫当时。

唤童子八人。

考召加持 恩命所问。

尽皆成就。

转瓶合竹。

并得成就。

 帝乃大喜。

至大历十年。

於当寺。

别 勑赐东塔院一所。

置毗卢遮那灌顶道场。

七僧持念。

至大历十一年。

加持代宗皇帝。

应时便差。

 勅赐紫衣一对。

口奏不敢受。

应时却进。

 勅云。

朕已赐师紫衣。

何得不受。

奏云。

一界微僧。

赐紫不胜顶荷。

即合便受。

伏缘和上先皇赐紫。

弟子不合与师齐。

帝云。

师大孝。

是朕之错。

 勅云。

他宗异姓上。

存遵奉孝敬之心。

於此以后。

堪为国师。

遂赐褐衣一对。

奉 勅加持。

花阳公主。

三日得差。

后於申未之问。

公主忽然不语。

 皇帝与宫人等。

一向前。

和上奏云。

时热。

望阶下与宫人等。

暂向微僧加持即令得差。

其公主便差。

言词分明。

皇帝大悦。

赐绢一百疋。

衣一对。

谢 勅。

臣一界微僧。

谢圣慈赐绢及衣。

不胜顶贺。

(三日口奏移公主)大历年中。

所有恩赐钱物。

一千余贯。

尽修塔下功德。

大历十三年。

奏请前后两度巡南台。

依师所奏。

和上於观音台。

持念。

夜久之间。

大圣观音。

於大月轮中。

现大身相。

光明由如白日。

祥云皎洁。

同时数百千人。

遥共瞻礼。

大历十三年。

 勅长生殿内道场三朝传法灌顶殁故三藏和上。

 勅语惠果。

三藏和上殁后。

将为佛法无去时。

闻师学得大法。

总在缘国事□和上所边。

授得念诵法门。

多有癈忘。

佗日降举问道。

即是师位。

大历十三年十月十五日。

高李宪诚宣。

建中年初。

有□□国僧辨弘。

从本国。

将铜钹一具。

奉上圣佛院。

螺两具。

铜□瓶四。

□奉上和上。

充供养。

求授胎藏毗卢遮那大法。

建中二年。

新罗国僧惠日。

将本国信物。

奉上和上。

求授胎藏金刚界苏悉地等。

并诸尊瑜伽三十本。

已来授讫。

精通后时。

却归本国。

广弘大教。

精诚绝粒持念。

悉地现前。

遂白日冲天。

其国王宫中瞻礼。

求乞其法。

空中□言西大唐国。

有秘密法法有青龙寺。

同年新罗国僧悟真。

授胎藏毗卢遮那及诸尊持念教法等。

至贞元五年。

往於中天竺国。

□毗卢遮那经梵夹余经。

吐藩国身殁。

当院弟子僧义明。

义满。

义澄。

同时於和上。

求授毗卢遮那胎藏苏悉地等经三十本。

贞元五年。

奉 勅於当寺大佛殿□。

令七僧祈雨。

第七日夜雨足。

各赐绢一束。

茶十串表谢。

奉 勅於右卫。

龙迎真身入内。

贞元六年四月□曰。

奉 勅令僧惠果入内。

於长生殿。

为国持念。

在内七十余日。

放归。

每人赐绢卅疋。

茶廿串。

后乃分番上下。

□赐四时衣物。

三节料。

当年杜相公黄裳韦相公亲言受灌顶。

学持念。

再奏请巡台。

奉 勅宜依。

充观音寺大德。

贞元九年。

后至十三年。

义恒。

义一。

义政。

义□。

义操。

义云。

智兴。

义慜。

行坚。

圆通。

义伦。

义播。

义润。

俗弟子吴殷。

开丕等。

约五十人学法。

贞元十四年。

五月大旱。

五月上旬。

奉 勅祈雨。

七日。

在内道场。

专精持念。

祈雨日足。

 恩赐绢一束。

茶十串。

谢。

臣僧等。

索无功行。

天降甘雨。

皇帝感化。

僧等谢绢及茶。

不胜顶贺。

贞元十五年。

八月下旬。

加持皇太子。

三日得差。

各赐绢廿疋。

吴绫五十疋。

茶廿串。

臣等一界微僧。

谢圣慈赐绫绢及茶。

不胜顶贺。

十六年冬十一月十六日。

神威军焦护军。

请和上军宅供养。

并和上写真。

装饰送院。

十八年。

和上得族渐重。

进状请退。

恩命放归。

且令寺将息。

 朕意欲存终始。

赞即不得。

其年八月中旬。

舍衣钵。

付属义明等七人授用。

贞元十九年。

日本国僧空海。

奉 勅将摩衲及国信物五百余贯文。

奉上和上。

尽将修饰道场供养。

求授大悲胎藏金刚界。

并诸尊瑜伽教法。

经五十本。

登时见境界梵阿字日月轮。

现入口中。

贞元廿一年。

八月五日。

改为永贞元年。

十二月十五日。

北首掩终。

至元和元年正月十七日。

弟子道俗约千余人。

送葬。

至孟村龙原大师塔侧。

厥后至宝历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义一。

深达。

义丹。

浐川之侧。

表蔺村。

建塔移葬。

开成四年。

正月十三日。

日本国僧圆行。

将法衣信物。

  (写本批云) #

  承安元年(大岁辛卯)八月二十五日戌克书毕

  (中川本也) #

  观应元年九月晦日。於东寺西院僧坊。书写之讫。为一具抄中□□之也。

  大法师跋佗罗摩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