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依释序文缘起

续藏经 得依释序文缘起

 日本 慧坚撰

  

  得依释序文缘起

  通塞隆夷。

理所固有。

道之兴废。

必系乎人。

得其人则其道兴。

亡其人则其道废。

人能弘道。

道假人弘。

其斯之谓欤。

我佛之道。

戒定慧而已矣。

而惟戒律寿命于道。

故南山曰。

律为法命。

弘则命全。

若其不弘。

正法斯灭。

呜呼。

戒律可废矣哉。

支那戒律。

自灵芝大智祖入无声定之后。

虽代不乏人。

而其法渐晦。

元明以来。

典型尽失。

万历间有古心律师。

杰出于世。

而法复大兴。

亦道假人弘也。

  律师讳如馨。

字古心。

溧阳杨氏子。

既出俗。

慨律学荒芜。

步礼五台。

求见文殊受戒。

至半山中。

见一婆子捧僧伽梨问曰汝求何事。

曰求见文殊菩萨亲受大戒。

婆曰持衣来否。

曰未。

婆曰此衣与汝。

师手接衣。

婆标指曰那不是文殊么。

才一回顾。

婆子不见。

菩萨於云中垂手摩师顶曰。

古心比丘。

文殊为汝受戒竟。

师於言下顿悟心地法门。

视大小乘律如自己胸中流出。

遂还金陵中兴戒法。

时有雪浪法师。

奉敕修长干宝塔。

工将告竣。

塔顶艰举。

其心勿悦。

少顷隐几而卧。

梦神人慰曰。

异日优波离尊者振锡绕塔。

顶窍自投。

尔何疑虑。

明旦师率弟子执杖绕时。

顶果自上。

世人咸信为波离再转也。

时神宗皇帝御赞曰。

瞻其貌。

知其人。

入三昧。

绝六尘。

昔波离。

今古心。

迁寂谥号慧云。

其嗣法者三昧律师。

  律师讳寂光。

号三昧。

瓜渚钱氏子也。

初依雪浪法师习贤[巢-果+(一/自)]教观。

次求古心律师受具足大戒於润州甘露寺。

亲炙有年。

惟律仪是任。

心师嘉其行解。

传授毗尼。

师始行道豫章。

缁素敦请开戒於庐山东林寺。

陆地忽透千叶白莲一十八朵。

昔慧远大师临灭度时对众示曰。

若有白莲重开。

吾当再来教化矣。

自晋迄明。

枯而不荣。

池久为地。

师到此山。

白莲花开。

时人忆昔符谶。

皆称师为远师再来也。

师自万历乙卯至庚申。

六载住山。

阐扬净土。

四方学者来归不下二千指。

后於金陵预定时日端坐而化。

生平神异甚多。

详如铭传。

其传法上首曰见月律师。

  律师讳读体。

号见月。

俗姓许氏。

滇南白鹿郡之人。

祖籍江南句容。

洪武初开滇黔。

以军功封昭武将军。

世袭指挥使。

遂世居白鹿焉。

父胤昌。

母吴氏。

梦明月投怀而生师。

师生而神敏。

稍长辄有旷致逸情。

善绘事。

尤工大士像。

人争宝之。

一时称为小吴道子。

年十四父母继卒。

伯无子。

育师为嗣。

至二十七。

忽念世相无常。

弃袭爵而去於剑川州赤宕嵓。

遇一兰若老僧。

与语甚契。

授华严。

阅世主妙严品有省。

遂诣宝洪山亮如法师乞度。

先一夕如梦一人身披袈裟。

众僧拥跽而求剃染。

及旦见师。

喜为再来人也。

遂与禁戒。

闻江南有三昧律师。

慕之。

偕友成拙携瓢笠东行。

艰苦备常。

先入南岳参伞居道人颛大师。

代演楞严四依解。

继登破额山冯茂山礼诸祖道场。

进九华。

朝五台。

再渡大江。

始遇昧师于海潮庵。

圆具戒。

充上座。

代讲梵网。

四众莫不称善。

师犹欿然不自足。

乃于藏中捡四分广律及余部律文核之。

遇壅滞。

祷佛求解。

默坐移时。

涣然冰释。

次从昧师传戒于金陵报恩寺。

座下千人。

师临坛教授。

忽忆昔时梦至一大寺。

金碧交辉。

苾刍云集。

自顾已成僧相。

一瞿昙丹衣高座。

招上授经命讲。

众皆跪听。

汗流而觉。

及是所见恍符前梦焉。

后随昧师主华山。

以教授兼掌院务。

废寝忘餐。

始终不怠。

昧师尝语众曰。

老人三十年戒幢。

若非见月。

几被摧折。

示寂日。

取荣昌公主法衣并诸部戒本付之。

师嗣席。

即以十誓励众。

一不与剃度为徒。

二不受纳资养老。

三不攒单给疏。

四不积蓄香仪。

五不私备果食。

六不私设厨库。

七不避作务。

八不行吊贺。

九不立化主募缘。

十不许丝衣晚食。

有违约者决不留住。

自后依律受具。

结界安居。

人见闻者咸谓南山再世也。

顺治三年官兵入山搜捕土贼。

师与大众悉被押赴军前。

时巴廒二将军愤师容。

隐欲加极罪。

常住田产悉没於官。

师虽在剑戟林中。

神色不变。

从容对曰。

华山大路焉能禁彼往来。

遂感巴廒诸公舒诚敬服。

愿为护法。

请师还山并复田地。

给帖永照。

於是躬修般舟三昧。

为众楷模。

九十昼夜不坐不卧。

如此者二次。

复遵祇园遗制。

建石戒坛于铜殿之右。

斸基之夜。

感大士现瑞炳然。

坛殿交光。

直冲霄汉。

师开坛说戒。

少则五千指。

多至万四千指。

受别请如常州之天宁。

真州之五台。

金陵之碧峰及紫竹林。

宿迁之极乐并本山慈应天隆。

所至道俗老幼阗咽街衢。

将谢世。

示微疾。

嘱诸门人曰。

勿进汤药。

更七日行矣。

至期端坐而逝。

师生于万历辛丑年三月三日。

示寂于康熙己未年正月二十二日也。

世寿七十九。

僧腊四十四。

坐夏三十三。

经七日茶毗时。

四众弟子遐迩皆集。

悲鸣徧野。

佛声震天。

焰光中或见佛相。

紫烟内或现莲华。

火灭后收取灵骨。

获舍利五色者不可胜数。

师一生来八坐道场。

开戒七十余期。

法嗣六十余人。

门弟子以数万计。

所着止持会集(十六卷).作持续释(十五卷).传戒正范(四卷).大乘玄义(一卷).药师忏法(一卷).剃度正范(一卷).僧行轨则(一卷).三归五八戒正范(一卷).教诫尼正范(一卷).黑白布萨(一卷).幽冥戒正范(一卷)等诸书。

并行於世。

身长大。

顶肉髻。

声若巨钟。

貌类古佛。

有一善士自滇南来参云。

弟子曾礼鸡足山求见迦叶。

梦感韦天示云。

尊者已至华山弘律。

尔欲亲觐可往见焉。

故来礼拜。

师恐众惑。

秘不容传。

至於马陵之枯泉自溢。

龙眠之三世冤消。

冥戒归依。

神龙护法。

种种灵奇难可具录。

余详御史李模督河孙在丰二塔铭。

翰林尤侗侍御方享咸二传。

及方伯丁思孔道行碑中。

  有宜洁律师者。

系师法嗣。

名书玉。

宜洁字也。

别号佛庵。

今现住古杭昭庆。

说法度生。

其学才挺拔。

道德高明。

固是一世之雄。

而不忝为慧云老祖四世之孙者也。

辛巳夏予尝应请抵肥后州熊本城讲梵网於神护教寺。

肥前州岛原城江东禅寺主殷请开戒於其寺。

因留锡结冬安居。

制前寺主要予游长崎。

既到。

首访东明山兴福寺。

寺主悦峰章禅师。

支那人也。

喜予来访。

[款-士+止]待优渥。

促榻对谈。

霏霏如吐玉屑。

出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二卷见赠。

毗尼日用切要即见月和尚所集。

而宜洁律师随而笺之曰香乳记。

予恭读之。

又因禅师所谈。

方知律师现在昭庆。

遂乃托禅师以六物图依释四卷附商舶寄贻。

律师见而随喜。

序以证之。

并赠其所着羯磨仪式二册畀予。

今兹戊子秋九月二十五日敬而领之。

辄述一偈以志其喜。

前贻依释。

今领此赠。

并赖东明禅师劳神用也。

序文既梓。

冠於卷端。

私恐人不审其所由。

撰缘起一篇。

诸师事实皆依香乳记出之。

兼取於庐山志。

其文全存而不敢杀者。

令人知支那戒律中兴继承有得其人。

保佛道寿命於浊末之运云。

  时

  宝永五年岁在徒维困敦冬至后三日

  江左安养兰若苾刍湛堂淑盘谭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