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六情忏悔

大乘六情忏悔 #

  新罗 元晓撰

  大乘六情忏悔 #

    释元晓撰

  若依法界始游行者。

于四威仪无一唐游。

念诸佛不思议德。

常思实相杇销业障。

普为六道无边众生。

归命十方无量诸佛。

诸佛不异而亦非一。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虽无所住而无不住。

虽无所为而无不为。

一一相好一一毛孔。

遍无边界尽未来际。

无障无碍无有差别。

教化众生无有休息。

所以者何。

十方三世一尘一念。

生死涅槃无二无别。

大悲般若不取不舍。

以得不共法相应故。

今于此处莲花藏界。

卢舍那佛坐莲花台。

放无边光。

集无量众生。

转无所转大乘法轮。

菩萨大众遍满虚空。

受无所受大乘法乐。

而今我等同在于此一实三宝无过之处。

不见不闻如聋如盲。

无有佛性。

何为如是。

无明颠倒妄作外尘。

执我我所造种种业。

自以覆弊不得见闻。

犹如饿鬼临河见火。

故今佛前深生惭愧。

发菩提心诚心忏悔。

我及众生无始以来无明所醉。

作罪无量。

五逆十恶无所不造。

自作教他见作随喜。

如是众罪不可称数。

诸佛贤圣之所证知。

已作之罪深生惭愧。

所未作者更不敢作。

□此诸罪实无所有。

众缘和合假名为业。

即缘无业离缘亦无。

非内非外不在中间。

过去已灭。

未来未生现在无住。

故所作以其无住故亦无生。

先有非生先无谁生。

若言本无及与今有。

二义和合名为生者。

当本无时即无今有。

当今有时非有本无。

先后不及有无不合。

二义无合何处有生。

合义既坏散亦不成。

不合不散非有非无。

无时无有对何为无。

有时无无待谁为有。

先后有无皆不得成。

当知业性本来无生。

从本以来不得有生。

当于何处得有无生。

有生无生俱不可得。

言不可得亦不可得。

业性如是诸佛亦尔。

如经说言。

譬如众生造作诸业。

若善若恶。

非内非外。

如是业性非有非无。

亦复如是。

本无今有非无因生。

无作无受。

时节和合故得果报。

行者若能数数思惟如是实相而忏悔者。

四重五逆无所能为。

犹如虚空不为火烧。

如其放逸无惭无愧。

不能思惟业实相者。

虽无罪性将入泥梨。

犹如幻虎还吞幻师。

是故当于十方佛前。

深生惭愧而作忏悔。

作是悔时莫以为作。

即应思惟忏悔实相所悔之罪既无所有。

云何得有能忏悔者。

能悔所悔皆不可得。

当于何处得有悔法于诸业障作是悔已。

亦应忏悔六情放逸。

我及众生无始已来。

不解诸法本来无生。

妄想颠倒计我我所。

内立六情依而生识。

外作六尘执为实有。

不知皆是自心所作。

如幻如梦永无所有。

于中横计男女等相。

起诸烦恼自以缠缚。

长没苦海不求出要。

静虑之时甚可怪哉。

犹如眠时睡盖[雨/復]心。

妄见己身大水所漂。

不知但是梦心所作。

谓实流溺生大怖懅。

未觉之时更作异梦。

谓我所见是梦非实。

心性聪故梦内知梦。

即于其溺不生其懅。

而未能知身卧床上。

动头摇手勤求永觉。

永觉之时追缘前梦。

水与流身皆无所有。

唯见本来静卧于床。

长梦亦尔。

无明[雨/復]心妄作六道。

流转八苦内因诸佛不思议熏。

外依诸佛大悲愿力。

仿佛信解。

我及众生。

唯寝长梦妄计为实。

违顺六尘男女二相。

并是我梦。

永无实事。

何所忧喜何所贪嗔。

数数思惟。

如是梦观。

渐渐修得如梦三昧。

由此三昧得无生忍。

从于长梦豁然而觉。

即知本来永无流转。

但是一心卧一如床。

若离能如是。

数数思惟。

虽缘六尘不以为实。

烦恼羞愧不能自逸。

是名大乘六情忏悔。

  大乘六情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