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羯磨

尼羯磨 #

  唐 怀素集 #

  尼羯磨卷上(并序 出四分律)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

  原夫鹿苑龙城。

启尸罗之妙躅。

象岩鹫岭。

开解脱之玄宗。

于是三千大千。

受清凉而出火宅。

天上天下。

乘戒筏而越迷津。

内众于是敷荣。

外徒由斯安乐。

其后韬真细[疊*毛]多闻折轴之忧。

掩正微言罕见浮囊之固。

即有饮光秀出。

维绝纽而虚求。

波离事兴。

振隤网而幽赞。

慧炬于焉重朗。

戒海由是再清。

其律教也弘深。

固难得而遍举。

此羯磨者。

则绍隆之正术。

匡护之宏规。

宗绪归于五篇。

滥觞起于四分。

寔菩提之机要。

诚涅槃之津涉者也。

素以锐思弱龄。

留情斯旨。

眇观至教。

式考义途。

亟历炎凉。

庶无大过误耳。

然自古诸德取解不同。

定僧羯磨。

总有四本。

其中与僧同者。

不别条录。

其不同者。

各以类分。

隋朝愿律师。

总定二部羯磨。

僧尼各别两卷流行(或有传人辄分尼法作其三卷)。

复有宋代求那跋摩。

简尼别行集成一卷。

素乃于诸家撰集。

莫不研寻。

校理求文抑多乖舛。

遂以不敏。

总述尼法。

分为三卷。

勒成一部。

庶无增减以适时机。

只取成文。

非敢穿凿。

惟愿戒珠增照。

叶日月而齐明。

系草传芳。

与天地而同朽。

后之览者知斯志焉。

  方便篇第一 #

  僧集(律言。

应来者来。

又言。

僧有四种。

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

四人僧者。

除受大戒自恣出罪。

余一切羯磨应作。

五人僧者。

除中国受大戒出罪。

余一切羯磨应作。

十人僧者。

除出罪。

余一切羯磨应作。

二十人僧者。

一切羯磨应作。

况复过二十。

若随四位僧中有少一人者。

作法不成。

非法非毗尼)。

  和合(律言。

同一羯磨和集一处。

不来者嘱授在现前。

应呵者不呵。

又言。

五法应和合。

若如法应和合。

若默然任之。

若与欲。

若从可信人闻。

若先在中默然而坐。

如是五事应和合)。

  未受大戒者出(律言。

不应在未受大戒人前作羯磨说戒。

又言。

听除人未受大戒余者在前作羯磨说戒。

又言。

有四满数。

有人得满数不应呵。

有人不得满数应呵。

有人不得满数亦不应呵。

有人得满数亦应呵。

何等人得满数不应呵。

若为作呵责羯磨摈羯磨依止羯磨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何等人不得满数应呵。

若欲受大戒人。

何等人不得满数亦不得呵。

若为比丘尼作羯磨比丘。

不得满数亦不得呵。

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

若言犯边罪等十三人。

若被举。

若灭摈。

若应灭摈。

若别住。

若在戒场上。

若神足在空。

若隐没。

若离见闻处。

若所为作羯磨人。

何等人得满数亦得呵。

若善比丘尼同一界住。

不以神足在空。

不隐没。

不离见闻处。

乃至语傍人)。

  不来诸比丘尼说欲及清净(唯除结界不得说欲。

其欲须与清净合说。

若自恣时。

应言与欲自恣。

若有佛法僧事病患事看病缘。

听与欲。

律言。

与欲有五种。

若言与汝欲。

若言我说欲。

若言为我说欲。

若现身相与欲。

若广说与欲。

若不现身相。

不口说欲者。

不成与欲。

应更与余者欲。

其持欲人。

受欲已便命过。

若余处行。

若罢道。

若入外道众。

若入别部众。

若至戒场上。

若明相出。

若自言犯边等十三人。

若被举。

若灭摈。

若应灭摈。

若神足在空。

若离见闻处。

不成与欲。

应更与余者欲。

若至中道。

若至僧中亦如是。

若广说欲者。

应至传欲人所。

具仪作如是言)。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如法僧事与欲清净(尔时持欲比丘尼。自有事起不及诣僧者。听转欲与余人。转时应云)。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比丘尼。与某甲比丘尼受欲清净。彼及我身。如法僧事与欲清净(持欲比丘尼至僧说时。若能记识姓名者。对僧一一称名说云)。

  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某甲比丘尼。

如法僧事与欲清净(若不能记姓名但云众多。

若受欲人。

若睡若入定或忘。

若不故作如是名为成与欲。

若故不说者突吉罗)。

  僧今何所作为(然所为事。

有其三种。

一为情事。

如受忏等。

二为非情事。

如结诸界。

三情非情事。

如处分离衣等。

此所为事委僧量宜。

故须对众。

问其所作)。

  某羯磨(羯磨约体但三。

谓单白白二白四。

律言。

有七种羯磨。

不应作。

非法非毗尼羯磨。

非法别众羯磨。

非法和合羯磨。

法别众羯磨。

法相似别众羯磨。

法相似和合羯磨。

呵不止羯磨。

应作如法如毗尼羯磨。

白二羯磨。

如白法作白。

如羯磨法作羯磨。

白四亦尔。

是为如法如毗尼羯磨。

此方便六。

遍余诸法。

唯除结界。

阙者不成)。

  结界篇第二 #

  结大界法(律言。

当敷座当打揵椎。

尽共集一处。

不听受欲。

是中旧住比丘尼。

应唱大界四方相。

若东方有山称山。

有堑称堑。

若城若疆畔。

若园若林若池若树。

若石若垣墙。

若神祀舍。

如东方相。

余方亦尔。

伹结界处。

不得二界相接。

应留中间。

亦不得隔駃流水结。

除常有桥船。

唱相之法。

应起礼僧白言)大姊僧听。

我旧住比丘尼某甲(若非旧住识界者唱。

应除旧住二言)。

为僧唱大界四方相(白已应唱。

谓从东南角等次第而唱。

乃至三说讫。

众中差堪能作羯磨者。

若上座若次座。

若诵律。

若不诵律。

当如是作)大姊僧听(逖径反)。

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大界相。

若僧时到僧忍听(逖零反)。

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

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唱四方大界相。

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

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谁诸大姊忍。

僧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

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大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解大界法(诸比丘尼或欲广作界及狭作者。

佛听先解前界然后欲广狭作从意。

当作白二羯磨解。

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今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解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今解界。

谁诸大姊忍。

僧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解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听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界法(若二住处别利养别说戒。

诸比丘尼欲结共一说戒共一利养界。

佛听各自解界然后白二结。

当敷座等如前。

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如所说界相。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僧于此处彼处。

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如所说界相。

今僧于此处彼处。

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界。

谁诸大姊忍。

僧于此处彼处。

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结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于此处彼处。

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结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结同一说戒别利养界法(若二住处。

别说戒别利养。

欲得同一说戒别利养。

先各自解界然后结。

结法同前。

唯改一句云。

同一说戒别利养。

白如是)结别说戒同一利养界法(若二住处别说戒别利养诸比丘尼。

欲得别说戒同一利养。

欲守护住处故。

佛听白二结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僧于此彼住处。

结别说戒同一利养。

为欲守护住处故。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僧于此彼住处。

结别说戒同一利养。

为守护住处故。

谁诸大姊忍。

僧于此彼住处。

结别说戒同一利养。

为守护住处故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此及前二律无解法。

若欲解者准结翻。

解翻相应知)。

  结戒场法(若有四人或五人十人二十人羯磨事起。

是中大众数集疲极。

佛听结戒场。

称四方小界相。

若安杙若石若疆畔作齐限。

是中结者。

安三重摽相。

最内一重是戒场相。

中间一重是大界内相。

此与戒场相。

不得相入及并。

应留中间。

最外一重是大界外相。

先唱戒场相结。

唱法如上。

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称四方小界相。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作戒场。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称四方小界相。

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戒场。

谁诸大姊忍。

僧于此四方相内结戒场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于此四方相内结作戒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次唱大界内外相唱及结如上)。

  解戒场法(文略无解若欲解者应翻结云)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戒场。

若僧时到僧忍听。

解戒场。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比丘尼戒场。

僧今于此解戒场。

谁诸大姊忍。

僧于此解戒场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于此解戒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难结小界授戒法(若有欲受戒者至界外。

有比丘尼往遮。

佛言。

若有不同意者未出界。

听在界外疾疾一处集结小界。

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僧集一处结小界。

若僧时到僧忍听。

结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此僧一处集结小界。

谁诸大姊忍。

僧一处集结小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结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解难结小界授戒法(彼不应不解界而去应如是解)大姊僧听。

今众僧集解界。

若僧时到僧忍听。

解界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众僧集解界。

谁诸大姊忍。

僧集解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解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难结小界说戒法(律言。

若布萨日。

于无村旷野中行。

众僧应和合集在一处共说戒。

若僧不得和合。

随同和尚等。

当下道各集一处结小界说戒。

当如是结)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

若僧时到僧忍听。

结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结小界。

谁诸大姊忍。

尔许比丘尼集结小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尔许比丘尼集结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解难结小界说戒法(彼不应不解界而去。

应如是解)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

若僧时到僧忍听。

解此处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有尔许比丘尼集。

解此处小界。

谁诸大姊忍。

僧解此处小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解此处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难结小界自恣法(若有众多比丘尼。

于自恣日。

在非村未结界处道路行。

若和合得自恣者善。

若不得和合者。

随所同和尚等。

移异处结小界作自恣。

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诸比丘尼坐处已满。

齐如是比丘尼坐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于此处结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齐如是比丘尼坐处。

僧于此处结小界。

谁诸大姊忍。

齐如是比丘尼坐处。

僧于此处结小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齐如是比丘尼坐处结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解难结小界自恣法(彼不应不舍界而去。

应如是舍)大姊僧听。

齐如是比丘尼坐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解此处小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齐如是比丘尼坐处。

僧今解此处小界。

谁诸大姊忍。

僧齐如是比丘尼坐处。

解小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齐如是比丘尼坐处解小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结不失衣界法(若有比丘尼。

意欲乐静自念。

不得离衣宿。

听结不失衣界。

白二羯磨。

当如是作)大姊僧听。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结不失衣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僧今结不失衣界。

谁诸大姊忍。

僧于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结不失衣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结不失衣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若界中有村应结除村村外界法。

结法如上。

唯加一句云。

除村村外界白如是)。

  解不失衣界法(文略无解应翻结云)大姊僧听。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解不失衣界。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僧今解不失衣界。

谁诸大姊忍。

僧于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解不失衣界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此处同一住处同一说戒。

解不失衣界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有村解法翻亦同此)。

  结净地法(若僧伽蓝内无作食处。

佛听白二结作净地。

应唱房若库若温室。

经行处。

一比丘尼起已具仪僧中唱。

其院及诸果菜等处作净地。

唱已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结某处作净地。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今结某处作净地。

谁诸大姊忍。

僧结某处作净地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结某处作净地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律言。

有四种净地。

一者檀越若经营人。

作僧伽蓝时处分。

如是言。

某处为僧作净地。

二者若为僧作僧伽蓝未施僧。

三者若半有篱障。

若多无篱障。

若都无。

若垣墙。

若堑亦如是。

四者僧作白二羯磨结)。

  解净地法(文略无解应翻结云)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解某处净地。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今解某处净地。

谁诸大姊忍。

僧解某处净地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解某处净地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授戒篇第三 #

  八不可过授戒法(案律。

时摩诃波阇波提。

与五百舍夷女人俱。

诣佛所礼足白言。

善哉世尊。

愿听女人于佛法中出家为道。

佛言。

且止瞿昙弥。

莫作是言。

欲令女人出家为道。

何以故。

瞿昙弥。

若女人于佛法中出家为道。

令佛法不久。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

闻佛教已。

前礼佛足绕已而去。

后于异时。

摩诃波阇波提。

复与五百舍夷女人俱。

共剃发被袈裟。

往只桓精舍在门外立。

步涉破脚尘土坌身涕泣流泪。

尔时阿难见已往问。

为往佛所求请。

世尊为说八不可过法。

若能行者。

即是出家受戒。

故言)阿难。

今为女人制八尽形寿不可过法。

若能行者即是受戒。

何等为八。

虽百岁比丘尼。

见新受戒比丘。

应起迎逆礼拜。

与敷净座令坐。

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

尽形寿不得过。

比丘尼不应骂詈比丘呵责。

不应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

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作忆念作自言。

不应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恣。

比丘尼不应呵比丘。

比丘应呵比丘尼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式叉摩那学戒已。

从比丘僧乞受大戒。

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犯僧残罪。

应二部僧中行摩那埵。

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半月从僧乞教授。

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

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比丘尼僧夏安居竟。

应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见闻疑。

如此法应尊重等(如上)。

如是阿难。

我今说此八不可过法。

若女人能行者即是受戒。

譬如人于大水上安桥梁而渡。

如是阿难。

我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

若能行者即是受戒。

尔时阿难闻世尊教已。

即往摩诃波阇波提所语言。

女人得在佛法中出家受大戒。

世尊为女人制八不可过法。

若能行者即是受戒(即为彼说八事如上)。

摩诃波阇波提言。

若世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

我及五百舍夷女人。

当共顶受。

阿难复还白佛。

佛言。

如是阿难。

摩诃波阇波提及五百女人得受戒。

又告阿难。

若女人不于佛法出家者。

佛法当得久住五百岁。

阿难闻之不乐。

心怀悔恨忧恼啼泣流泪。

前礼佛足绕已而去。

  善来授戒法(案律。

时闻法者即于座上。

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见法得法成办诸法。

已获果实前白佛言。

我今欲于如来所出家修梵行。

佛言)来比丘尼。

于我法中快自娱乐。

修梵行尽苦源(唱此言已。

发自然落袈裟著身钵盂在手。

即名出家受具足戒)。

  羯磨授戒与度人法(律言。

世尊制戒。

虽听度人汝等愚痴。

辄便度人而不知教授。

以不知教授故。

不案威仪。

乞食不如法。

处处受不净食。

或受不净钵食。

在小食大食上高声大唤。

如婆罗门聚会法。

自今已去。

听僧与授具足者白二羯磨。

往彼僧中。

具仪作如是求)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求众僧乞度人授具足戒。

愿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度人授具足戒(三说僧当观察。

此人若不堪能教授。

及不能与二岁学戒及二法摄者。

当语言。

妹止勿度人。

若有智慧堪能教授与二岁学戒及二法摄取者。

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今从众僧乞授人具足戒。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

谁诸大姊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听某甲比丘尼授人具足戒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依止阇梨法亦同此)。

  度沙弥尼与形同法(律言。

若欲在比丘尼寺内剃发者。

当白僧若一一语令知白僧。

当作是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

欲从某甲求剃发。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为某甲剃发。

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后剃发)。

  度沙弥尼与法同请和尚尼法(若欲在比丘尼寺内出家者先请和尚尼具仪作如是请)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

今求阿姨为十戒和尚。

愿阿姨为我作十戒和尚。

我依阿姨故。

得受沙弥尼戒。

慈愍故(三说应报)可尔。

  请阇梨法(具仪作如是请)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

今求阿姨为十戒阿阇梨。

愿阿姨。

为我作十戒阿阇梨。

我依阿姨故。

得受沙弥尼戒。

慈愍故(三说应报)可尔。

  白僧法(若不得和合者当语一切僧知。若得和合作如是白)大姊僧听。此某甲。从某甲求出家。若僧时到僧忍听。与某甲出家。白如是。

  授戒法(教著袈裟具仪作如是言)我阿姨某甲。

归依佛法僧。

我今随佛出家。

和尚尼某甲。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是我世尊(三说)。

我阿姨某甲。

归依佛法僧竟。

我今随佛出家已。

和尚尼某甲。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

是我世尊(三说)。

授十戒相(语云)。

尽形寿不杀生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偷盗。

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淫。

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妄语。

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饮酒。

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著华鬘香油涂身。

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歌舞倡伎及往观听。

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高广大床上坐。

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非时食。

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尽形寿不得捉持生像金银宝物。

是沙弥尼戒。

能持不。

(答言)能。

此是沙弥尼十戒。

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汝已受戒竟。

当供养三宝勤修三业。

坐禅诵经勤作众事(授已教诵十数。

其十者。

一一切众生皆依饮食。

二名色。

三三受。

四四圣谛。

五五阴。

六六入。

七七觉分。

八八圣道。

九九众生居。

十十一切入)。

  度外道法(若有外道欲求出家者。

僧与四月共住白二羯磨。

当如是与。

先剃发已著袈裟。

乃至合掌教作是言)大姊僧听。

我某甲外道。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我于世尊所求出家为道。

世尊即是我如来至真等正觉(三说)。

我某甲外道。

归依佛法僧已。

从如来出家学道。

如来是我至真等正觉(三说次与戒相与法同上)。

  与四月共住法(次应教作是言)大姊僧听。

我某甲外道。

从僧乞四月共住。

愿僧慈愍故。

与我四月共住(三说安著眼见耳不闻处僧应作如是法)大姊僧听。

彼某甲外道。

今从众僧乞四月共住。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彼某甲外道四月共住。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彼某甲外道。

今从众僧乞四月共住。

僧今与彼四月共住。

谁诸大姊忍。

僧与彼四月共住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与彼外道四月共住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彼行共住竟。

令诸比丘尼心喜悦。

然后当于僧中受具足戒。

云何外道不能令诸比丘尼心喜悦。

彼外道心故执持外道白衣法。

不亲比丘尼亲外道。

不随顺比丘尼诵习异论。

若闻人说外道不好事。

便起嗔恚。

若闻人毁訾外道师教。

亦起嗔恚。

若有异外道来赞叹外道好事。

欢喜踊跃。

若有外道师来闻赞叹外道事。

亦欢喜踊跃。

若闻说佛法僧非法事。

亦欢喜踊跃。

是谓外道不能令诸比丘尼喜悦。

云何外道能令诸比丘尼喜悦。

即反上是。

是谓外道共住和调心意。

令诸比丘尼喜悦)。

  与二岁学戒法(律言。

听童女十八二年学戒满二十与授大戒。

若年十岁曾出适者。

听二年学戒满十二受大戒。

应如是与二岁学戒。

沙弥尼应往僧中具仪白言)大姊僧听。

我某甲沙弥尼。

今从僧乞二岁学戒。

和尚尼某甲。

愿僧与我二岁学戒。

慈愍故(三说应将沙弥尼往离闻处著见处已众中秉法者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彼某甲沙弥尼。

今从僧乞二岁学戒。

和尚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

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彼某甲沙弥尼。

今从僧乞二岁学戒。

和尚尼某甲。

僧今与彼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

谁诸大姊忍。

僧与彼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

和尚尼某甲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与某甲沙弥尼二岁学戒和尚尼某甲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授六法相(应语彼云)某甲谛听。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六法。

不得犯不净行行淫欲法。

若式叉摩那行淫欲法。

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与染污心男子共身相摩触犯戒。

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偷盗乃至草叶。

若式叉摩那。

取人五钱若过五钱。

若自取教人取。

若自斫教人斫。

若自破教人破。

若烧若理若坏色。

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若取减五钱犯戒。

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故断众生命乃至蚁子。

若式叉摩那。

故自手断人命。

求刀授与人。

教死劝死赞死。

若与人非药。

若堕人胎。

厌祷咒术。

自作教人作。

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若断畜生不能变化者命犯戒。

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妄语乃至戏笑。

若式叉摩那。

不真实无所有。

自称言得上人法。

得禅得解脱得定得正受。

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

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

非式叉摩那非释种女。

若于众中故作妄语犯戒。

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非时食。

若式叉摩那。

非时食犯戒。

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饮酒。

若式叉摩那饮酒犯戒。

应更与戒。

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式叉摩那尼于一切比丘尼戒中应学除为尼过食次依十诵结劝应云)汝某甲听僧已与汝学法。

式叉摩那尼受持六法。

名式叉摩那尼。

汝得具满和上尼具满阿阇梨尼具满比丘尼僧。

得具满行处。

得具满国土。

得转轮王愿。

汝今已满。

当恭敬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和尚尼阿阇梨尼。

恭敬上中下座。

当勤三学善戒学善定学善慧学。

当修三脱门空无相无作。

当勤三业坐禅诵经劝化作福行。

是诸法开涅槃门。

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如莲华在水中日日增长开敷。

汝亦如是增长道法。

后当受具足戒(次说颂云)释师子法中。

已获难得戒。

无难时难得。

已得勿使空。

头面礼僧足右绕欢喜去。

  授大戒请和尚尼法(具仪作如是言)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今求阿姨为和尚。愿阿姨。为我作和尚。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三说报云)可尔。

  请戒师法(具仪作如是请)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今求阿姨为羯磨阿阇梨。愿阿姨。为我作羯磨阿阇梨。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三说报云)可尔。

  请教授师法(具仪作如是言)大姊一心念。我某甲。今求阿姨为教授阿阇梨。愿阿姨。为我作教授阿阇梨。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三说报云)可尔。

  安受戒人处所法(应安眼见耳不闻处。其受戒人。若在空。若隐没。若离见闻处。若界外。不名受具。和尚尼及足数比丘尼。亦如是)。

  差教授师法(是中戒师问云)众中谁能为彼某甲作教授师(若作师者即应答云)我某甲能(答已戒师应作白云)大姊僧听。

彼某甲。

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为教授师。

白如是。

往彼问遮难法(教授者至受戒人所语言)此安多会郁多罗僧僧伽梨。

此僧竭支覆肩衣。

此是汝衣钵不(彼答是已复应语言)谛听。

今真诚时。

我今问汝。

有便言有。

无当言无。

汝不犯边罪不。

汝不犯比丘不。

汝非贼心入道不。

汝非破内外道不。

汝非黄门不。

汝非杀父不。

汝非杀母不。

汝非杀阿罗汉不。

汝非破和合僧不。

汝非恶心出佛身血不。

汝非是非人不。

汝非畜生不。

汝非有二形不。

汝字何等。

和尚尼字谁。

年岁满不。

衣钵具不。

父母(夫主)。

听汝不。

汝不负人债不。

汝非婢不。

汝是女人不。

女人有如是诸病癞白癞痈疽干痟癫狂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洟唾常出。

汝有如是诸病不(若其一一随事答无。

复应语言)如我向者所问。

僧中亦当如是问。

如汝向者答我。

僧中亦当作如是答。

  问已白僧法(彼教授师问已。

还来僧中如常威仪。

舒手相及处立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彼某甲。

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已教授竟。

听使来。

白如是。

  从僧乞戒法(彼应语言汝来来已为捉衣钵教礼众僧。

礼已在戒师前长跪合掌作如是言)大姊僧听。

我某甲。

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我某甲。

今从僧乞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

愿僧拔济我。

慈愍故(三说若受戒人。

不自称名。

不称和尚尼名。

教乞戒不乞戒著。

俗服等。

若眠醉狂裸形。

嗔恚无心。

身相不具。

借他衣钵。

若无和尚尼若多和尚尼若众僧不满皆不名受戒)。

  戒师白法(戒师欲问先白白云)大姊僧听。

此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

今从僧乞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问诸难事。

白如是。

  戒师问法(白已语言)汝谛听。

今是真诚时实语时。

我今问汝。

有当言有。

无当言无。

汝不犯边罪不。

汝不犯比丘不。

汝非贼心入道不。

汝非破内外道不。

汝非黄门不。

汝非杀父不。

汝非杀母不。

汝非杀阿罗汉不。

汝非破和合僧不。

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

汝非是非人不。

汝非畜生不。

汝非有二形不。

汝字何等。

和尚尼字谁。

年岁满不。

衣钵具不。

父母(夫主)。

听汝不。

汝非负人债不。

汝非婢不。

汝是女人不。

女人有如是诸病。

癞白癞痈疽干痟癫狂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洟唾常出。

汝有如是诸病不(又须随事一一答无)。

  正授本法(以法开导令起上上品心至诚谛受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此某甲。

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

今从僧乞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

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

年满二十衣钵具足。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为某甲授大戒。

和尚尼某甲。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

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

今从僧乞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

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

年满二十衣钵具足。

僧今授某甲大戒。

和尚尼某甲。

谁诸大姊忍。

僧授某甲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

与某甲授大戒竟。

和尚尼某甲。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与本法尼授大戒请羯磨阇梨法(彼受戒者与比丘尼僧俱至比丘僧中于阿阇梨前具仪作如是请)大德一心念。

我某甲。

今请大德为羯磨阿阇梨。

愿大德。

为我作羯磨阿阇梨。

我依大德故。

得受大戒。

慈愍故(三说。

彼应答言)可尔。

  乞戒法(彼礼僧已具仪作如是言)大德僧听。我某甲。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从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愿僧拔济我。慈愍故(三说)。

  戒师白法(此中戒师先白后问白云)大德僧听。

此某甲。

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

今从僧乞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问诸难事白如是。

  戒师问法(白已语言)汝谛听。

今是真诚时实语时。

我今问汝。

有当言有。

无当言无。

汝不犯边罪不。

汝不犯比丘不。

汝非贼心作道不。

汝非破内外道不。

汝非黄门不。

汝非杀父不。

汝非杀母不。

汝非杀阿罗汉不。

汝非破和合僧不。

汝不恶心出佛身血不。

汝非是非人不。

汝非畜生不。

汝非有二形不。

汝字何等。

和尚尼字谁。

汝年岁满不。

衣钵具不。

父母(夫主)。

听汝不。

汝非负人债不。

汝非婢不。

汝是女人不。

女人有如是诸病。

癞白癞痈疽干痟癫狂二道合道小大小便常漏洟唾常出。

汝有如是诸病不。

(随事答无。

复应问云)汝学戒未。

(即应答言)已学戒。

(复应问云)汝清净不。

(复应答云)清净。

(复应问余尼云)某甲已学戒未。

(余尼答云)已学戒。

(复更问云)清净不(复重。

答云)清净。

  正授戒法(既方便具已如前开导教谛受当如是作)大德僧听。

此某甲。

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

今从僧乞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

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

年岁已满衣钵具足。

已学戒清净。

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为某甲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某甲。

从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

此某甲。

今从僧乞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

某甲所说清净无诸难事。

年岁已满衣钵具足。

已学戒清净。

僧今为某甲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

谁诸长老忍。

僧与某甲受大戒。

和尚尼某甲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为某甲受大戒竟。

和尚尼某甲。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尼律中云自说清净年满二十僧今授某甲具足戒彼此俱文随诵无失作此法已应为记时边受与此无异)。

  授戒相法(应语彼云)善女人谛听。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八波罗夷法。

若比丘尼犯者。

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不得作不净行行淫欲法。

若比丘尼作不净行行淫欲法乃至共畜生。

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盗乃至草叶。

若比丘尼取人五钱若过五钱。

若自取教人取。

若自斫教人斫。

若自破教人破。

若烧若埋若坏色。

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断众生命乃至蚁子。

若比丘尼故自手断人命。

持刀授与人。

教死赞死劝死。

与人非药。

若堕胎厌祷咒术。

若自作方便教人作。

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作妄语乃至戏笑。

若比丘尼不真实非己有。

自称言得上人法。

得禅得解脱得三昧正受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

天来龙来鬼神来供养我。

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身相触乃至共畜生。

若比丘尼染污心。

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

腋已下膝已上。

若摩若捺若逆摩顺摩。

若牵若推若举若下若捉若急捺。

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犯八事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污心。

受染污心男子捉手捉衣。

入屏处屏处共立共语共行身相倚共期。

犯此八事。

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覆藏他重罪。

乃至突吉罗恶说。

若比丘尼知比丘尼犯波罗夷。

不自举不白僧不语人令知。

后于异时。

此比丘尼若休道若灭摈。

若遮不共僧事若入外道。

彼作如是言。

我先知此人犯如是如是罪。

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覆藏他重罪故。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不得随被举比丘语乃至沙弥。

若比丘尼知比丘为僧所举。

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

犯威仪未忏悔不作共住。

便随顺彼比丘语。

诸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

大姊。

彼比丘为僧所举。

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

犯威仪未忏悔不作共住。

莫随顺彼比丘语。

诸比丘尼谏此比丘尼时。

坚持不舍。

彼比丘尼应乃至三谏。

舍此事故。

乃至三谏舍者善。

不舍者彼非比丘尼非释种女。

犯随举故。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能持不。

(答言)能。

善女人谛听。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四譬喻。

若犯八事。

如断人头已不可复起。

如截多罗树心不更生长。

如针鼻决不堪复用。

如大石析为二分不可还合。

若比丘尼犯八重已。

不复还成比丘尼行。

汝是中尽形寿不得犯。

  授四依法(应语彼云)善女人谛听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说四依法。

比丘尼依此出家受大戒。

是比丘尼法。

依粪扫衣出家受大戒。

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

檀越施衣。

割截衣。

应受。

依乞食出家受大戒。

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

若僧差食。

若檀越送食。

月八日食。

十五日食。

月初日食。

若众僧常食。

檀越请食。

应受。

依树下坐出家受大戒。

是比丘尼法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

别房尖头屋。

小房石室两房一户。

应受。

依腐烂药出家受大戒。

是比丘尼法。

是中尽形寿能持不。

(答言)能。

若得长利。

酥油生酥蜜石蜜。

应受。

  汝已受戒竟。

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处所。

和尚如法阿阇梨如法。

二部僧具足满。

汝当善受教法。

应劝化作福治塔供养佛法众僧。

和尚阿阇梨一切如法教敕。

不得违逆。

应学问诵经勤求方便。

于佛法中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汝始发心出家。

功不唐捐果报不绝。

余所未知者。

当问和尚阿阇梨(令受戒者在前而去)。

  师资篇第四 #

  制和尚行法(和尚尼看弟子。

当如女想。

弟子看和尚尼。

当如母想。

展转相敬重相瞻视。

如是正法便得久住。

增益广大。

请法如上。

又言。

不应年减十二受人具足戒。

又制和尚尼法。

应如是行。

若弟子众僧欲为作呵责等七羯磨者。

和尚尼当于中如法料理。

令僧不与弟子作羯磨。

若作令如法。

复次若僧与弟子作呵责等七羯磨。

和尚尼于中如法料理。

令弟子顺从于僧。

不违逆求除罪。

令僧疾与解羯磨。

复次弟子犯僧残。

和尚尼当如法料理。

若应与摩那埵当与。

乃至当与出罪。

复次弟子得病。

和尚尼当瞻视。

若令余人看。

乃至差若命终。

弟子若不乐住处。

当自移若教人移。

弟子若有疑事。

当以法以律如佛所教如法除之。

若恶见生。

教令舍恶见住善见。

当以二事将护。

以法以衣食。

是中法将护者。

应教增戒增心增慧。

教学问诵经。

是中衣食将护者。

当与衣食床卧具病瘦医药。

随力所堪为办。

自今已去。

制和尚尼法如是。

和尚尼应行。

若不行如法治)。

  制依止阿阇梨行法(若有新受戒比丘尼。

和尚尼命终。

无人教授。

以不被教授故。

乃至如婆罗门聚会法。

佛言。

自今已去。

听有阿阇梨。

听有弟子。

阿阇梨。

于弟子当如女想。

弟子。

于阿阇梨如母想。

展转相教展转相奉事。

如是于佛法中。

倍增益广流布。

当作是请具仪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今求阿姨为依止。

愿阿姨。

与我依止。

我依止阿姨住(三说彼言)可尔。

(或言)与汝依止。

(或言)汝莫放逸(阇梨行法并同和尚)。

  制弟子行法(时诸弟子。

不行弟子法不白和尚入村等。

佛言。

自今已去当制弟子法。

使弟子于和尚所行弟子法。

共行八法如前。

又不白和尚不得入村。

不得至他家。

不得从余比丘尼。

或将余比丘尼为伴。

不得与不得受。

不得佐助众事不得受他佐助众事。

不得为他剃发。

不得使他剃发。

不得入浴室。

不得为人揩摩身。

不得至昼日住处房。

不得至塳间。

不得至界外。

不得行他方。

彼当清旦入和尚尼房中受诵经法问义。

当除去小便器。

应白时到。

乃至广说。

彼当日三问讯和尚尼。

朝中日暮。

当为和尚尼执二事。

劳苦不得辞设。

一修理房舍。

二为补浣衣服。

和尚尼如法所教。

尽当奉行。

若遣往方面周旋。

不得辞设。

假托因缘若辞设者。

当如法治。

自今已去制弟子修行法。

若不修者当如法治。

此行于阿阇梨所修亦如是。

文同故不出)。

  呵责弟子法(时诸弟子。

不承事恭敬和尚阿阇梨。

亦不顺弟子法。

无惭无愧不受教。

作非威仪不恭敬。

难与语与恶人为友。

好往淫男家男子家大童男家黄门家比丘精舍沙弥精舍。

好往看龟鳖。

有此等过。

应作呵责。

呵责有三现。

一弟子二出过三呵词。

呵词有五。

应语言)我今呵责汝。

汝去汝莫入我房。

汝莫为我作使。

汝莫至我所。

不与汝语(是谓和尚呵责弟子法。

阿阇梨呵责弟子亦五。

词同。

唯唤第四句莫至我所云)汝莫依止我(彼尽形寿呵责。

佛言不应尔竟安居呵责亦不应尔病者亦不应呵)。

  弟子忏悔法(彼被呵已不向和尚阿阇梨忏悔。

佛言被呵责已。

应向和尚阿阇梨忏悔。

当如是忏。

具仪作如是言)大姊。

我今忏悔。

更不复作(若听忏悔者善。

若不听者当更日三时忏。

早起日中日暮。

若听悔者善。

若不听者。

当下意随顺求方便解其所犯。

若彼下意随顺。

无有违逆。

而和尚阿阇梨不受者。

当如法治)。

  弟子离和尚忏谢法(和尚有五非法。

弟子应忏悔而去。

应语和尚言)我如法和尚不知。

我不如法亦不知。

若我犯戒。

舍不教呵。

若犯亦不知。

若犯而忏悔亦不知(如此忏谢应当软语。

若不受者和尚应舍远去依止阇梨。

应持衣钵出界。

经宿已明日还。

更依止余比丘尼住)。

  说戒篇第五 #

  半月往僧寺请教诫差使比丘尼法(世尊有如是教。

比丘尼每半月应往比丘僧中求教授。

听白二羯磨。

差一比丘尼往。

应如是差)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比丘尼僧故。

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比丘尼僧故。

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

谁诸大姊忍。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比丘尼僧故。

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差某甲比丘尼。

为比丘尼僧故。

半月往比丘僧中求教授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彼独行无护应差二三比丘尼共去)。

  使比丘尼往僧寺嘱授法(使比丘尼至僧寺不应嘱客比丘远行病者应至一智慧解法比丘所具仪作是言)大德忆念某处比丘尼僧和合。

差我比丘尼某甲。

礼比丘僧足。

求索教诫(三说彼既嘱已。

明日往问可不。

若闻众僧已差教授师。

此使比丘尼往问教授师。

去时比丘应期往。

比丘尼应迎。

比丘期往。

不往者突吉罗。

比丘尼期迎。

不迎亦尔。

若比丘尼闻教诫师来。

当半由旬迎。

在寺内供给所须。

办洗浴具。

若羹粥种种饼食供养。

若不者突吉罗。

若无教授人。

上座有略教者。

应顶受已还本寺内。

鸣椎集比丘尼众。

不来者嘱授。

告尼众云)大德僧众。

无教诫比丘尼人。

及无说法者。

语比丘尼众。

勤修莫放逸(作此告时尼众皆合掌言)顶戴持(若二众病不和不满当遣使问讯若不往者突吉罗)。

  僧说戒法(若于十四十五十六日不知为何日说戒佛言听上座布萨日唱言)大姊僧听今僧某月某日某时集某处说戒(如是唱已。

说戒时至。

年少比丘尼。

先往说戒堂中。

扫洒敷坐。

具净水瓶洗足瓶。

然灯火具舍罗。

若年少比丘尼不知者。

上座应教。

若上座不教者突吉罗。

若不随上座教者突吉罗。

收亦如是僧集之时。

比坐当相捡挍知有来不来先白然后说戒。

白等仪轨。

具如戒经)。

  告清净法(若十四十五十六日。

旧比丘尼欲说戒。

有客比丘尼来。

已说戒竟。

若少若等。

应从旧比丘尼重说戒。

不者如法治。

若客多者。

旧比丘尼应求客和合。

若不得者。

应出界外说戒。

若旧比丘尼已说戒竟。

客比丘尼来欲说戒。

若少若等。

应求旧比丘尼和合。

若不得者。

应出界外说戒。

若客比丘尼多。

应从客比丘尼重说戒。

不者如法治。

若日同时不同。

旧比丘尼集已说序竟。

客比丘尼来少。

当告清净。

作是告云)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清净(作是告已。

余者当次第听。

若说戒竟。

举众未起。

若多未起。

若都已起。

亦告清净。

不者如法治。

若说序竟客来等多。

旧比丘尼更为重说。

不者如法治。

若说戒竟。

举众未起。

若多未起。

若都已起。

亦为重说。

若客比丘尼集已说序等。

旧比丘尼来亦如是)。

  略说戒法(律言。

若有八难及余缘。

听略说戒。

言八难者。

若王若贼。

若火若水。

若病若人。

若非人若恶虫。

余缘者。

若有大众集床座少。

若众多病。

听略说戒。

若有大众集。

坐上覆盖不周。

或天雨。

若布萨多夜已久。

或斗诤事。

或论阿毗昙毗尼。

或说法夜久听。

一切众未起。

明相未出。

应作羯磨说戒。

更无方便可得宿。

受欲清净。

略前方便一如广法量难远近。

若说戒序。

问清净已。

难至。

应言)诸大姊。

是八波罗夷法。

僧常闻(乃至众学亦尔七灭已下依文广诵若难缘逼近不及说序者即以此缘应去)。

  对首说戒法(若有三人各各相向作如是言)一大姊忆念。今僧十五日说戒。我某甲比丘尼清净(三说二人亦尔)。

  心念说戒法(若有一人应心念言)今日众僧十五日说戒。我某甲比丘尼清净(三说)。

  增减说戒法(若有比丘尼。

喜斗骂詈递相诽谤口出刀剑。

欲来至此说戒者。

应作二三种布萨。

若应十五日说。

十四日作。

若应十四日说。

十三日作。

若闻今日来。

即应疾疾布萨。

若闻已入界。

应至界外说戒。

若能如是者善。

若不能。

应作白却说戒。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不说戒。

至黑月十五日当说戒。

白如是(若客比丘尼不去应作第二却白应作如是白)大姊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不说戒。

至白月十五日当说戒。

白如是(若客比丘尼不去至白月者旧比丘尼应如法强与客比丘尼问答)。

  非时和合法(若因举事遂有斗诤能所不和别部说戒。

若能忏悔改过从僧乞解。

解已作白羯磨。

和合布萨应如是白)大姊僧听。

彼所因事。

令僧斗诤诽谤。

互求长短。

令僧破坏。

令僧别住。

令僧尘垢。

彼人僧为举罪已。

还为解已。

灭僧尘垢。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作和合布萨。

白如是(作是白已和合布萨)。

  非时说戒法(若因斗诤令僧不和合僧别异分为二部。

若能于中改悔不相举。

发此则名为以法和合。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众僧所因诤事。

令僧斗诤而不和合。

众僧破坏。

令僧尘垢。

令僧别异分为二部。

彼人自知犯罪事。

今已改悔除灭僧尘垢。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和合说戒。

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后和合说戒)。

  安居篇第六 #

  对首法(诸比丘尼不应一切时。

春夏冬人间游行。

从今已去听夏三月安居。

应作是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依某甲僧伽蓝。

(若在村内应云)某甲聚落。

(若在别房应云)某甲房。

前三月夏安居。

房舍破修治故。

(三说。

以比丘尼要依持律比丘安居故须问言)汝依谁持律。

(彼应答言)依某甲律师。

(复应语言)有疑当问。

(彼复答言)可尔(后三月安居法亦如是安居有二种一前二后若前安居住前三月若后安居住后三月)。

  心念法(律言。从今无所依人。心念安居。作法同前。但除初句及后问答。作其三说)。

  忘成法(若有住处欲安居。无所依人自忘不心念。不知成不。佛言。若为安居故来。便成安居)。

  及界法(若往安居处欲安居。入界内便明相出。彼有疑。为成安居不。佛言。若为安居故来。便成安居。次入园亦同。次一脚入界入园。亦如是)。

  受日篇第七 #

  对首法(若有佛法僧事檀越父母等。

请唤受忏病患看病求同业等缘不及即日还。

听受七日去应如是作)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受七日法出界外。

为某事故。

还此中安居。

白大姊令知(三说不应专为饮食故去)。

  羯磨法(为前缘远不及七日还。

佛言听有如是事。

受过七日法。

若十五日一月日。

白二羯磨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某甲比丘尼。

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

出界外。

为某事故。

还此中安居。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

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

出界外。

为某事故。

还此中安居。

谁诸大姊忍。

僧听某甲比丘尼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

出界外。

为某事故还此中安居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某甲比丘尼受过七日法(十五日一月日)。

出界外。

为某事故。

还此中安居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自恣篇第八 #

  往比丘僧中说自恣差使比丘尼法(世尊听比丘尼夏安居竟。

往比丘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听白二羯磨差一比丘尼往应如是差)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比丘尼僧故。

往大僧中。

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比丘尼僧故。

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谁诸大姊忍。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比丘尼僧故。

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尼为比丘尼僧故。

往大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彼独行无护听为护故应差二三比丘尼为伴)。

  使比丘尼对僧说自恣法(此使比丘尼至比丘僧中礼僧足已。

曲身低头合掌作如是说)大德僧听。

某处比丘尼僧夏安居竟。

比丘僧亦夏安居竟。

比丘尼僧。

说三事自恣见闻疑。

大德慈愍故语我。

我若见罪。

当如法忏悔(三说此比丘尼礼僧足已。

还至本寺鸣椎。

集比丘尼。

众不来者嘱授告尼众云)大德僧众不见比丘尼众有见闻疑罪可举。

语比丘尼众。

如法自恣。

谨慎莫放逸(作此告时尼众皆合掌言)顶戴持(若比丘尼众即日自恣疲极当明日自恣若二众病不满不和当遣使问讯若不尔者突吉罗)。

  白僧自恣时法(自今已去听安居竟自恣。

听遮自恣不应求听何以故自恣即是听。

又不知今日自恣明日自恣。

佛言若小食上中食上上座唱言)大姊僧听。

今僧某月某日某时集某处自恣(余仪轨等并同说戒)。

  差受自恣人法(律言。

听白二羯磨差不爱不恚不怖不痴知自恣未自恣。

应如是差)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作受自恣人。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作受自恣人。

谁诸大姊忍。

僧差某甲比丘尼作受自恣人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尼作受自恣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自恣白法(律言听比坐应知来不先白后自恣作如是白)大姊僧听。今日众僧自恣。若僧时到僧忍听。僧和合自恣。白如是。

  僧自恣法(律言听徐徐三说了了自恣不应反抄衣衣缠颈等应偏露等作如是言也)大姊众僧今日自恣。

我某甲比丘尼亦自恣。

若见闻疑罪。

大姊哀愍故语我。

我若见罪。

当如法忏悔(三说若病比丘尼佛听随身所安自恣其告清净缘及法一同说戒)。

  略自恣法(律言若有八难及余缘。

听略自恣若难事尚远容得广说应广说。

若难事近不得三说当再说。

若不得再说应一说。

若不者如法治。

若难事近不得一说。

即应作白各各共三语自恣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各各共三语自恣。

白如是(作是白已各各共三语自恣再说一说亦如是。

若难事近不得各各三语自恣亦不得白。

即应以此事去)。

  对首自恣法(若有四人各各相向作如是言)三大姊忆念。今日众僧自恣。我某甲比丘尼自恣清净(三说若三人二人亦如是)。

  心念自恣法(若有一人应心念言)今日众僧自恣。我某甲比丘尼自恣清净(三说)。

  增益自恣法(若有众多比丘尼。

结安居精勤行道。

得增上果证。

作如是念。

我曹若今日自恣。

便应移住余处。

恐不得如是乐。

彼比丘尼作白。

增益自恣。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日不自恣。

四月满当自恣。

白如是(作是白已至四月满自恣)。

  增减自恣法(律言。

若自恣日闻异住所比丘尼斗诤不和欲来此自恣。

彼比丘尼。

应作若二若三减日自恣。

若闻已入界。

应为具洗浴器等安置已至界外自恣。

若能如是方便作者善。

若不能者。

彼作白增上自恣。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日不自恣。

至黑月十五日当自恣。

白如是(作是白已增上自恣。

若客比丘尼至黑月者。

旧比丘尼应作白第二增上自恣。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日不自恣。

后白月十五日当自恣。

白如是(若客比丘尼犹不去。

旧比丘尼应如法如律强和合自恣)。

  衣钵药受净篇第九

  受五衣法(依十诵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若干)长(若干)短割截衣持(三说受次二衣类准亦尔受覆肩衣应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是衣覆肩衣受。

长四肘广二肘半。

是覆肩衣持(三说受厥修罗衣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是衣厥修罗衣受。

长四肘广二肘半。

是衣厥修罗衣持(三说)。

  舍五衣法(应翻受云)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是衣僧伽梨(若干)条受(若干)长(若干)短割截衣持今舍(三说下四例此各翻应知)。

  受尼师坛法(应云)大姊一心念。我比丘尼某甲。此尼师坛。是我助身衣受(三说余助身衣受同此法舍者翻受应知)。

  受钵法(律言钵有二种一瓦二铁。

色亦二种一赤二黑。

大者三斗小者一升半此应持应净施持准十诵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此钵多罗应量。

受长用故(三说舍者翻受应知)。

  受十六枚器法(律言比丘尼即日得器应即日受可须用者。

十六枚。

余者当净施。

若遣与人十六枚者。

大釜及盖小釜亦尔。

水瓶及盖洗瓶亦尔。

四盆及杓二小二大受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此某器。

是我十六枚数。

今受(三说)。

  受非时药法(律言听饮八种浆。

一梨浆二阎浮果浆三酸枣浆四甘蔗浆五微果浆六舍楼迦浆七波楼师浆八蒲萄浆。

若不醉入应非时饮若醉人不应饮。

若饮如法治。

应先从净人手受已次对比丘尼如法云)大姊一心念。

我比丘尼某甲。

有某病缘故。

此某甲非时浆为经非时服故。

今于大姊边受(三说受余二药法同七日应言)为共宿七日服故(尽形应言)为共宿长服故(七日药者酥等尽形药者一切醎醋等不任为食者)。

  真实净法(应云)大姊一心念。我有此长衣未作净。今为净故。舍与大姊。为真实净故(作真实净应问施主。然后得著钵药及十六枚类同)。

  展转净法(应云)大姊一心念。

此是我长衣未作净。

为净故施与大姊。

为展转净故(彼受净者应云)大姊。

汝有此长衣未作净。

为净故与我。

我今受之。

(受已语言)汝施与谁。

(彼应答言)施与某甲。

(受净者言)大姊。

汝是长衣未作净。

为净故施与我。

我今受之。

受已汝与某甲。

是衣某甲己有。

汝为某甲善护持。

著随因缘(展转净施若问不问。

听随意著钵药及十六枚作法亦同唯称事别为异)。

  尼羯磨卷上 #

  尼羯磨卷中(出四分律)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

  摄物篇第十 #

  摄时现前施法(律言自今已去不应于一切时春夏冬求索夏衣。

又不应此处安居余处受夏衣分。

又有在异住处结夏安居已。

复于余处住。

彼不知何处取安居物。

佛言。

听住日多处取。

若二处俱等。

听各取半。

又云众僧得夏安居衣僧破为二部。

佛言。

应数人多少分。

若未得夏衣。

若得夏衣。

僧破二部。

亦数人分。

此等为施现前。

分并无法尔)。

  摄非时现前施法(有得施衣不知云何。

佛言听分。

当数人多少分。

若十人为十分。

乃至百人为百分。

好恶相参分。

不应自取分。

使异人取。

不应自掷筹。

使不见者掷筹。

此既数人亦无分法)。

  摄时僧施法(若诸居士施安居物不简异处随施应分于得物处有安居劳纵身不在开属授取律言若一比丘安居大得僧夏安居衣物彼比丘应作心念言)此是我物(其羯磨对首法准同非时僧施更无异故不出)。

  摄非时僧施差分物人法(若有住处现前僧得可分衣物。

律言听分分时有客数来分衣疲极应差一人令分此人应具五法五法如上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分物人。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分物人。

谁诸大姊忍。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分物人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分物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为僧分粥分小食佉阇尼。

差请会敷卧具分卧具分浴衣。

可与可取差比丘尼等。

使一切亦如是。

有五法为僧分粥入地狱如箭射。

谓有爱等有五法分粥生天如箭射。

谓不爱等乃至差沙弥尼使亦如是)。

  付分衣人物法(既差人已应须付物作如是付)大姊僧听。

此住处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

彼当与僧。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

彼当与僧。

谁诸大姊忍。

此住处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

僧与某甲比丘尼。

彼当与僧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

彼当与僧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作此法已准人等分式叉摩那及沙弥尼若和合等分。

若不和合二分与一。

又若不和三分与一。

又若不与不应分。

僧伽蓝人四分与一。

若不与不应分)。

  四人直摄物法(若但四人不成差付直作摄法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此住处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现前僧分是衣物。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

今现前僧分是衣物。

谁诸大姊忍。

此住处若衣若非衣。

现前僧应分。

今现前僧分是衣物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今现前僧分是衣物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作羯磨已分法如前)。

  对首摄物法(若有三人彼此共三语受应作是言)二大姊忆念。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此处无僧。此是我等分(三说二人亦尔分法如前)。

  心念摄物法(若有一人应心念言)此住处若衣若非衣。现前僧应分。此处无僧。此是我分(三说分法如前)。

  摄二部僧得施法(尔时有异住处二部僧。

多得可分衣物。

时比丘僧多。

比丘尼僧少。

佛言。

应分作二分。

若无比丘尼纯式叉摩那。

亦分二分。

及纯沙弥尼。

亦分二分。

若无沙弥尼。

僧应分。

若比丘少比丘尼多。

亦分二分。

若无比丘。

纯有沙弥。

亦分二分。

若无沙弥。

比丘尼应分。

分二分已。

各至本处。

作羯磨等三法分之。

时僧得施亦尔。

其二部现前施。

并数人分)。

  摄亡比丘尼物法(律言。

分僧园田果树。

又分别房及属别房物。

又分铜瓶铜盆釜镬及诸重物。

又分绳床木床坐蓐卧蓐枕。

又分伊梨延陀耄罗耄耄罗[毯-炎+瞿]毹。

又分车舆守僧伽蓝人。

又分水瓶澡罐锡杖扇。

又分铁作器木作器陶作器皮作器竹作器。

佛言不应分。

属四方僧。

[毯-炎+瞿]毹广三肘长五肘。

毛长三指。

剃刀衣钵坐具针筒。

盛衣贮器。

俱夜罗器。

现前僧应分。

先作此简。

然后作法)。

  看病人对僧舍物法(时看病人持物僧中具仪舍云)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此(若余处亡云彼)。

住处命过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此随现有六物作法。

若有阙者应除。

又若物类众多。

此言摄不尽者。

应言若衣非衣)。

此住处现前僧应分(三说)。

  赏看病人物法(律言。

僧问瞻病人言。

病人有嘱授不。

谁负病者物。

病者负谁物。

有五法。

应与看病人物。

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

可食能与。

二不恶贱病人大小便唾吐。

三有慈愍心。

不为衣食。

四能经理汤药。

乃至差若死。

五能为病人说法。

令病者欢喜。

已自于善法增益。

有是五法。

应取病人衣物。

其钵等物。

随现有者赏。

无者不得将余物替。

应如是赏)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命过。

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

此现前僧应分。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某甲看病比丘尼。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命过。

所有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

此现前僧应分。

僧今与某甲看病比丘尼。

谁诸大姊忍。

僧与某甲看病比丘尼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与某甲看病比丘尼衣钵坐具针筒盛衣贮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差分衣人法(具德如前应如是差)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分物人。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分物人。

谁诸大姊忍。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分物人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差某甲比丘尼为僧作分物人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付分衣人物法(差已应如是付)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命过。

所有若衣非衣。

此现前僧应分。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

某甲比丘尼当还与僧。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命过。

所有若衣非衣。

此现前僧应分。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

某甲比丘尼当还与僧。

谁诸大姊忍。

某甲比丘尼命过。

所有若衣非衣。

此现前僧应分。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

某甲比丘尼当还与僧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

某甲比丘尼当还与僧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分法如前)。

  四人直摄物法(以不成差付直分云)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命过。

所有若衣非衣。

此现前僧应分。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今现前僧分是衣物。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命过。

所有若衣非衣。

此现前僧应分。

今现前僧分是衣物。

谁诸大姊忍。

某甲比丘尼命过。

所有若衣非衣。

此现前僧应分。

今现前僧分是衣物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今现前僧分是衣物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作羯磨已分法如前。

有看病者应口和赏)。

  对首摄物法(若有三人彼此共三语受作如是言)二大姊忆念。

某甲比丘尼命过。

所有若衣非衣。

此现前僧应分。

此处无僧。

此是我等分(三说二人亦尔分法如前有看病人亦口和赏)。

  心念摄物法(若有一人应心念言)某甲比丘尼命过。所有若衣非衣。此现前僧应分。此处无僧。此是我分(三说分法如前)。

  无住处摄物法(若有比丘尼游行到无住处村到已命过。

不知谁应分此衣钵白佛)佛言。

彼处若有信乐优婆塞若守园人。

彼应掌录。

若有五众出家人。

前来者应与。

若无来者。

应送与近处僧伽蓝。

  德衣篇第十一 #

  受功德衣白法(律言若得新衣。

若檀越施衣。

若粪扫衣。

若是新衣。

若是故衣。

新物帖作净。

若已浣。

浣已纳作净。

不以邪命得。

不以相得。

不激发得。

不经宿得。

不舍堕作净。

即日来。

应法四周安缘。

五条作十隔。

若过是者亦应受。

应自浣染舒张辗治。

裁作十隔缝治。

应在众僧前受。

如是白)大姊僧听。

今日众僧受功德衣。

若僧时到僧忍听。

众僧和合受功德衣。

白如是。

  差持功德衣人法(律言。

应问谁能持功德衣。

若言能者白二差持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持功德衣。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持功德衣。

谁诸大姊忍。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持功德衣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持功德衣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付功德衣与持衣人法(差已作白二付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此住处僧得可分衣物。

现前僧应分。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持此衣与某甲比丘尼。

此比丘尼当持此衣。

为僧受作功德衣。

于此住处持。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住处僧得可分衣物。

现前僧应分。

僧今持此衣与某甲比丘尼。

此比丘尼当持此衣。

为僧受作功德衣。

于此住处持。

谁诸大姊忍。

僧持此衣与某甲比丘尼。

受作功德衣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衣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持衣僧前受法(持衣比丘尼应起捉衣随诸比丘尼手得及衣言相了处作如是言)此衣众僧当受作功德衣。

此衣众僧今受作功德衣。

此衣众僧已受作功德衣竟(三说。

诸比丘尼应如是言)其受者已善受。

此中所有功德名称属我。

(持衣人应答言)尔(如是次第乃至下座受已得作五事一得畜长衣。

二得离衣宿。

三得别众食。

四得展转食。

五得不嘱比丘尼入聚落也)。

  差人作功德衣法(律言。

若得未成衣僧应白二差人作应如是差)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功德衣。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功德衣。

谁诸大姊忍。

僧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功德衣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差某甲比丘尼。

为僧作功德衣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作法如前)。

  出功德衣法(若不出功德衣作如是意以久得五事放舍。

佛言。

不应作如是意。

听冬四月竟僧应出功德衣。

应如是作也)大姊僧听。

今日众僧出功德衣。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和合出功德衣。

白如是(若不出衣过功德衣分齐突吉罗有八因缘舍功德衣一去二竟三不竟四失五断望六闻七出界八共出。

复有二种。

舍功德衣。

持功德衣。

比丘尼出界外宿众僧和合共出尔)。

  除罪篇第十二 #

  除波罗夷罪法(案律。

忏悔有五种。

或有犯自心念忏悔。

或有犯小罪从他忏悔。

或有犯中罪亦从他忏悔。

或有犯重罪从他忏悔。

或有犯罪不可忏悔。

此不可忏罪。

谓波罗夷罪。

犯波罗夷罪。

得法有三。

一犯覆藏者。

与灭摈羯磨。

二犯不覆藏者。

与尽形学悔羯磨。

三学悔人重犯者。

与灭摈羯磨也)。

  与覆藏者作灭摈法(若犯波罗夷覆藏者僧与作举作忆念与罪已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波罗夷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某波罗夷罪灭摈羯磨。

不得共住不得共事。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犯某波罗夷罪。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某波罗夷罪灭摈羯磨。

不得共住不得共事。

谁诸大姊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某波罗夷罪灭摈羯磨。

不得共住不得共事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某波罗夷罪灭摈羯磨不得共住不得共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与不覆藏者作尽形学悔法(律言。

若未犯波罗夷终不犯若已犯都无覆藏心如法忏者听僧与彼波罗夷戒羯磨彼比丘尼应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犯某波罗夷罪。

都无覆藏心。

今从僧乞波罗夷戒。

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尼波罗夷戒。

慈愍故(三说僧应如是与法)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波罗夷罪无覆藏心。

今从僧乞波罗夷戒。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波罗夷戒。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波罗夷罪无覆藏心。

今从僧乞波罗夷戒。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波罗夷戒。

谁诸大姊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波罗夷戒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波罗夷戒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得波罗夷戒已。

当须尽形寿事事随顺行之。

随顺行法者。

不得授人具足戒。

不得与人依止。

不得畜沙弥尼。

若差为比丘尼僧请教诫不得受。

设差不应往。

不应为僧说戒。

不应在僧中问答毗尼。

不应受僧差使作知事人。

不应受僧差别处断事。

不应受僧差使命。

不应早入聚落逼暮还。

当亲近比丘尼。

不得亲近外道白衣。

当顺从比丘尼法。

不得说余俗语。

不得众中诵律若无能诵者听。

不得更犯此罪。

余亦不应犯。

若相似。

若从此生。

若重于此者。

不得非僧羯磨及作羯磨者。

不得受清净比丘尼敷坐具洗足水拭革[屨-婁+走]揩摩身及礼拜迎送问讯。

不应受清净比丘尼捉衣钵。

不得举清净比丘尼。

为作忆念作自言治。

不应证正人事。

不得遮清净比丘尼说戒自恣。

不得与清净比丘尼共诤。

与波罗夷戒比丘尼。

僧说戒及羯磨时。

来与不来。

众僧无犯)。

  与学悔人重犯者作灭摈法(若与波罗夷戒已重犯应灭摈与作举等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波罗夷罪无覆藏心。

已从僧乞波罗夷戒。

僧已与某甲比丘尼波罗夷戒。

此比丘尼于学悔中。

重犯某波罗夷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重犯某波罗夷罪灭摈羯磨。

不得共住不得共事。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波罗夷罪无覆藏心。

已从僧乞波罗夷戒。

僧已与某甲比丘尼波罗夷戒。

此比丘尼于学悔中。

重犯某波罗夷罪。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重犯某波罗夷罪灭摈羯磨。

不得共住不得共事。

谁诸大姊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重犯某波罗夷罪灭摈羯磨。

不得共住不得共事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重犯某波罗夷罪灭摈羯磨。

不得共住不得共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除僧残罪法(羯磨有三种。

一半月摩那埵。

二者若行中重犯。

作半月本日治。

三出罪但得法位二。

一者得法重犯。

羯磨有三。

二者得法不重犯。

羯磨有二)。

  与半月摩那埵法(若犯僧残应在二部僧。

各满四人。

中半月行摩那埵彼比丘尼应至僧中长跪如是乞)作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今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慈愍故(三说僧应如是与法)大德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今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今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与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谁诸长老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白僧行摩那埵法(彼得法已即欲行者僧中具仪作如是白)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我今行摩那埵法。

愿僧忆持(三说彼白行已。

具行七五之行。

其七五行已如上明。

彼至清净比丘比丘尼所。

一一如弟子于和尚所行弟子法。

有八事失夜。

一往余寺不白。

二有客比丘比丘尼来不白。

三有缘事自出界不白。

四寺内徐行。

比丘比丘尼不白。

五病不遣信白。

六除伴二三人共一屋宿。

七在无比丘比丘尼处住。

八不半月说戒时白。

是为八事失夜。

随违一事失一夜。

得突吉罗罪)。

  日日僧中白法(此行摩那埵比丘尼应僧中宿日日白僧白时僧中具仪白言)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我某甲比丘尼。

行摩那埵。

已行(若干)日未行(若干)日。

白大德僧令知。

我行摩那埵(若经说戒及往余寺等白大同应知)。

  白停行法(若大众难集若不欲行若彼人软弱多有羞愧应至一清净比丘或尼所具仪白言)大德(对尼言姊)。我某甲比丘尼。今日舍教敕不作。

  白行行法(若欲行时应至一清净比丘或尼所具仪白言)大德(对尼言姊)。我某甲比丘尼。今日随所教敕当作(作是白已如前行之)。

  白摩那埵行满停法(若行满已即应白僧来至僧中具仪白言)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我今行摩那埵竟。

愿僧忆持(三说)。

  与摩那埵本日治法(既于行中重犯故与本日治法彼至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己与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我某甲比丘尼行摩那埵时中间。

更重犯某僧残罪。

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慈愍故(三说僧应与法)大德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此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此某甲比丘尼。

行摩那埵时中间。

更重犯某僧残罪。

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此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此某甲比丘尼。

行摩那埵时中间。

更重犯某僧残罪。

今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僧与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谁诸长老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白行等治同前作须具牒)。

  与不坏摩那埵出罪法(此出罪法有二。

一不坏摩那埵法。

二坏摩那埵法。

彼不坏法比丘尼行摩那埵竟。

应在二部僧。

各满二十人中出罪彼至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我某甲比丘尼。

已行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羯磨。

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尼出罪羯磨。

慈愍故(三说僧应与法)大德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此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此某甲比丘尼。

已行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某甲比丘尼出罪。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此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此某甲比丘尼。

已行摩那埵竟。

今从僧乞出罪羯磨。

僧与某甲比丘尼出罪。

谁诸长老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出罪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出罪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与坏摩那埵出罪法(彼坏法比丘尼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德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我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我某甲比丘尼。

行摩那埵时中间更重犯某僧残罪。

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僧亦与我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我某甲比丘尼。

行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

今从僧乞出罪羯磨。

愿僧与我某甲比丘尼出罪羯磨。

慈愍故(三说僧应与法)。

大德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此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

此某甲比丘尼。

行摩那埵时中间。

更重犯某僧残罪。

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此某甲比丘尼。

行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

今从僧乞出罪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某甲比丘尼出罪。

白如是。

大德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犯某僧残罪。

已从僧乞半月摩那埵。

僧已与此某甲比丘尼半月摩那埵此某甲比丘尼。

行摩那埵时中间。

更重犯某僧残罪。

亦从僧乞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

僧亦与此某甲比丘尼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摩。

此某甲比丘尼。

行前犯中间重犯某僧残罪半月摩那埵及摩那埵本日治羯磨竟。

今从僧乞出罪羯磨。

僧与某甲比丘尼出罪。

谁诸长老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出罪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尼出罪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除偷兰遮罪法(案此偷兰遮。

有其二位。

一者根本。

二者从生。

于此二中。

忏阶三品。

一者上品。

对大众忏。

谓根本中破法轮主盗四杀天等。

从生中波罗夷下重偷兰遮。

二者中品。

对小众忏。

谓根本中破羯磨僧坏法轮伴盗三二等。

从生中。

波罗夷下轻偷兰遮。

僧残下重偷兰遮。

三者下品。

对一人忏。

谓根本中剃毛裸形人皮石钵食生肉血著外道衣盗一钱等。

从生中僧残下轻偷兰遮)。

  对僧忏悔法(即前上品偷兰遮罪。

应对僧忏。

彼至僧中具仪从僧乞忏。

作如是乞)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偷兰遮罪。

今从僧乞忏悔。

愿僧。

听我某甲比丘尼忏悔。

慈愍故(三说)。

  请忏悔主法(欲忏悔者。

即于僧中。

请一清净比丘尼。

为忏悔主。

不得向犯者忏悔。

犯者不得受他忏悔。

彼比丘尼当诣清净比丘尼所若一切僧尽犯。

不得忏者。

若有客比丘尼来。

清净无犯。

当往彼所忏。

若无客比丘尼来。

即当差二三人诣比近清净众中忏悔。

此比丘尼当还来至所住处。

所住处诸比丘尼。

当向此清净尼处悔。

具仪作如是请)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偷兰遮罪。

今请大姊作忏悔主。

愿大姊。

为我作忏悔主。

慈愍故(一说)。

  受忏悔主白僧法(其受忏主未得即许。

应须白僧白云)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

犯某偷兰遮罪。

今从僧乞忏悔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受某甲比丘尼忏悔。

白如是。

(作是白已始应答曰)可尔。

  正忏悔法(彼忏悔者。

先忏覆等诸罪。

忏法如下。

后除根本除本应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犯某偷兰遮罪。

今向大姊忏悔。

不敢覆藏。

忏悔则安乐。

不忏悔不安乐。

忆念犯发露。

知而不覆藏。

愿大姊。

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如是至三。

忏主语言)自责汝心应生厌离。

(忏者答言)尔。

  对三比丘尼忏悔法(即前中品偷兰遮罪。

对小众忏。

彼比丘尼应往三清净比丘尼所请。

一为忏悔主请法如上。

其忏悔主既受请已。

不得即许改单白为问边人。

应问彼二比丘尼云)若二大姊听。

我受某甲比丘尼忏者。

我当受。

(彼二比丘尼应答言)可尔。

(彼忏悔主得二比丘尼许已。

方答忏者云)可尔(忏法如上。

但小众忏。

须三人对二人忏同此无异。

唯舍堕通得对对二作)。

  对一比丘尼忏悔法(即前下品偷兰遮罪。对一比丘尼忏。彼比丘尼。往一清净比丘尼所。请为忏主。及正忏法。一一如前。除问边人)。

  除波逸提罪法(案此罪法。

有其二位。

一三十舍堕。

二一百七十八波逸提。

但三十舍堕。

舍时除二宝。

若僧若众多人若一人。

不得别众舍。

若舍不成舍突吉罗)。

  对僧舍财法(犯舍堕衣。

不应不舍作净施遣与人。

作三衣波利迦罗衣。

故坏故烧用作非衣。

若数数著。

彼比丘尼。

应往僧中具仪作是舍云)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故畜(若干众多)长衣(余随种名事别称之)。

过十日。

犯舍堕。

我今舍与僧(一说)。

  舍罪乞忏法(彼舍财。

竟从僧乞忏作如是乞)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故畜长衣(余随种名事别称之)。

过十日。

犯舍堕。

此衣已舍与僧。

是中有(若干众多)波逸提罪。

今从僧乞忏悔愿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忏悔。

慈愍故(三说此等对僧仪轨大同前位。

以此舍堕人之数。

犯作法是难故更具述)。

  请忏悔主法(欲忏悔者即于僧中。

请一清净比丘尼。

为忏悔主。

当诣彼清净尼所。

具仪作如是请)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故畜(若干众多)长衣(余随种名事别称之)。

过十日。

犯舍堕。

此衣已舍与僧。

是中有(若干众多)波逸提罪(更有余罪亦随称之)。

今请大姊作忏悔主。

愿大姊。

为我作忏悔主。

慈愍故(一说)。

  受忏悔主白僧法(其受忏主。

未得即许应白僧云)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

故畜(若干众多)长衣(余随种名事别称之)。

过十日。

犯舍堕。

此衣已舍与僧。

是中有(若干众多)波逸提罪(余罪随称)。

今从僧乞忏悔。

若僧时到僧忍听。

我受某甲比丘尼忏悔。

白如是(作是白已始应答云)可尔。

  正忏悔法(此中诸罪始终位别。

合有一十二位三罪。

第一三者。

谓长波逸提及根本展。

转二种覆藏。

第二三者。

僧说戒时告清净波逸提罪及二覆藏。

第三三者。

对首说戒。

自言清净波逸提罪及二覆藏。

第四三者。

僧自恣时告清净波逸提罪及二覆藏。

第五三者。

对首自恣自言清净波逸提罪及二覆藏。

第六三者。

自身有罪为众说戒突吉罗罪及二覆藏。

第七三者。

自身有犯不合闻戒突吉罗罪及二覆藏。

第八三者。

僧说戒时二处三问默妄突吉罗罪及二覆藏。

第九三者。

心念说戒自言清净突吉罗罪反二覆藏。

第十三者。

心念自恣自言清净突吉罗罪及二覆藏。

第十一三者。

自身有罪受他忏悔突吉罗罪及二覆藏。

第十二三者。

著用舍堕衣突吉罗罪及二覆藏。

此之一十二位三罪。

忏时并须缘知具阙。

准文正解。

忏开三位。

第一同忏。

二十四覆罪。

谓本长捉乃至第十二著用舍堕衣下覆及随覆二突吉罗。

以此诸罪种类同故。

第二同忏。

不应说戒等七位突吉罗罪。

亦以此七种类同故。

第三同忏。

长等五位波逸提罪)。

  忏二十四覆藏罪法(行此忏法。

应须具仪至诚恳恻。

殷重惭愧。

永断相续。

请乞证明。

泛尔轻浮罪必不灭。

应如是作)我某甲比丘尼。

故畜(尔许众多)长衣(余随种别称之)。

过十日犯(尔许众多)尼萨耆波逸提罪。

既犯此罪。

僧说戒时告清净犯(尔许众多)波逸提罪。

对首说戒自言清净犯(尔许众多)波逸提罪。

僧自恣时告清净犯(尔许众多)波逸提罪。

对首自恣自言清净。

犯(尔许众多)波逸提罪。

自身有罪为众说戒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自身有罪不合闻戒。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僧说戒时二处三问。

犯(尔许众多)默妄突吉罗罪。

心念说戒自言清净。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心念自恣自言清净。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自身有罪受他忏悔。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著用犯舍堕衣。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此等诸罪并悉识知。

故不发露经宿。

犯覆藏突吉罗罪。

不忆数(知数者言知数)。

经第二宿已去。

复犯随展转覆藏突吉罗罪。

不忆数(知数言知)。

我今忏悔。

不敢覆藏。

忏悔则安乐。

不忏悔不安乐。

忆念犯发露。

知而不覆藏。

我今自责心生厌离(一说虽言责心言陈须具)。

忏不应说戒等七位突吉罗罪(具仪恳恻请证如前。

应如是作)我某甲比丘尼。

故畜(尔许众多)长衣(余随种别称之)。

过十日。

犯(尔许众多)尼萨耆波逸提罪。

既犯此罪为众说戒。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自身有罪不合闻戒。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僧说戒时二处三问。

犯(尔许众多)默妄突吉罗罪。

心念说戒自言清净。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心念自恣自言清净。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自身有罪受他忏悔。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著用犯舍堕衣。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我今忏悔等同前。

忏长等五位波逸提罪(至诚应如是作)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故畜(尔许众多)长衣(余随种别称之)。

过十日。

犯舍堕。

此衣已舍与僧。

是中有(尔许众多)波逸提罪。

既犯此罪。

僧说戒时告清净。

犯(尔许众多)波逸提罪。

对首说戒自言清净。

犯(尔许众多)波逸提罪。

僧自恣时告清净。

犯(尔许众多)波逸提罪。

对首自恣自言清净。

犯(尔许众多)波逸提罪。

今向大姊忏悔。

不敢覆藏忏悔则安乐。

不忏悔不安乐。

忆念犯发露。

知而不覆藏。

愿大姊。

忆我清净戒身具足清净布萨(三说。

受忏者应语言)自责汝心应生厌离。

(忏者答言)尔(若舍堕物已用坏尽虽无财舍罪位同前。

亦须一一缘知具阙如上忏之)。

  还衣即座转付法(若众僧多难集此比丘尼若因缘事。

欲远行应问言。

汝此衣与谁随彼说便与。

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

故畜(尔许众多)长衣(余随种别称之)。

过十日。

犯舍堕。

今舍与僧。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持此衣与彼某甲比丘尼。

彼某甲比丘尼。

当还此某甲比丘尼。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

故畜(尔许众多)长衣(余随种别称之)。

过十日。

犯舍堕。

今舍与僧。

僧持此衣与彼某甲比丘尼。

彼某甲比丘尼当还此某甲比丘尼。

谁诸大姊。

忍僧持此衣与彼某甲比丘尼彼某甲比丘尼。

当还此某甲比丘尼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与彼某甲比丘尼衣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一月衣急施衣过后畜钵药十六枚皆同。

唯称事别为异)。

  经宿直还法(若无上缘要经宿已羯磨。

还主一月衣等亦同。

除此余者即坐直还二。

还法同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

故畜(尔许众多)长衣(余随种别称之)。

过十日。

犯舍堕。

此衣已舍与僧。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持此衣还某甲比丘尼。

白如是。

大姊僧听某甲比丘尼。

故畜(尔许众多)长衣(余随种别称之)。

过十日。

犯舍堕。

此衣已舍与僧。

僧持此衣还某甲比丘尼。

谁诸大姊忍。

僧持此衣还某甲比丘尼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还某甲比丘尼衣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不还物法(于僧中舍竟。不还者突吉罗。若作净施。若遣与人。若持作三衣。若作波利迦罗衣。若故坏若烧。若作非衣若数数著。尽突吉罗)。

  对三比丘尼舍堕法(应往三比丘尼所具仪作如是舍云)诸大姊忆念。

我某甲比丘尼。

故畜等(余词同上。

唯不得称僧为异。

于中请一清净比丘尼。

为忏悔主。

请词如前。

其忏悔主既受请已。

未得即许。

应改单白为问边人。

应问彼二比丘尼云)若二大姊听。

我受某甲比丘尼忏者。

我当受。

(彼二比丘尼应答言)可尔。

(受忏悔主得许可已。

方始答忏者云)尔(正忏词等同上)。

还衣(问和同上)。

不还(结罪同上若对二尼及一舍忏。

一一同此更无有异。

对一尼中除问边人)。

  舍乞钵法(是中舍者。要须对僧。又此住处。非余住处舍。及忏悔词并同前)。

  还钵法(此比丘尼钵若贵价好者留置。

取最下不如者。

与之白二羯磨。

应如是与)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钵破减五缀不漏。

更求新钵犯舍堕。

今舍与僧。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此某甲比丘尼钵。

白如是。

大姊僧听此某甲比丘尼。

钵破减五缀不漏。

更求新钵犯舍堕。

今舍与僧。

僧今与此某甲比丘尼钵。

谁诸大姊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钵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与此某甲比丘尼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行钵白法(彼比丘尼钵。

应作白问僧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以此钵次第问上座。

白如是(作此白已。

当持与上座。

若上座不取。

与彼比丘尼。

彼比丘尼应取。

不应护众僧故不取。

亦不应以此因缘受持最下钵。

若受突吉罗。

若上座取应与上座。

取上座钵授与次座。

若次座取。

不一如上座。

如是展转乃至下座尔)。

  付钵令持法(若持此比丘尼钵。

还此比丘尼。

若持最下座钵与与。

时应作白二羯磨如是与)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以此最下座钵(若是此比丘尼钵应云。

僧今以此比丘尼下钵)。

与某甲比丘尼。

受持乃至破。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今以此(若最下座钵若彼比丘尼下钵)。

与某甲比丘尼。

受持乃至破。

谁诸大姊忍。

僧与某甲比丘尼钵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尼钵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彼比丘尼守护此钵。

不得著瓦石落处。

不得著倚杖下。

及著倚刀下。

不得著悬物下及著道中石上果树下不平地。

不得一手捉两钵。

除指隔中央。

不得一手捉两钵开户。

除用心。

不得著户阈内户扇下。

不得著绳床木末下床间床角头。

除暂著。

不得立荡钵。

乃至足令钵破。

不应故坏及故令失作非钵用)。

  对俗舍宝法(若比丘尼。自手捉金银若钱。若教人捉。若置地受教。彼有信乐守园人若优婆塞。语言)此物我所不应汝当知之(忏对一人作法同上)。

  俗还物法(若彼人。

取还与比丘尼者。

当作彼人物故受。

教净人使赏之。

若得净衣钵针筒尼师坛应易受持。

若优婆塞取已。

与比丘尼净衣钵尼师坛针筒者。

应取持之)。

  俗不还宝法(若彼取已不还者令余尼语言)汝应还此比丘尼物(若余比丘尼。不语及语不还者当自语言)。

  佛教比丘尼作净故与汝。(若言)与僧与塔与和尚等。与诸亲旧知识。若还本主(何以故。不欲失彼信施故)。

  净宝法(因此便明净宝仪轨。

若依此部别开。

信乐优婆塞。

及守园人为净主宝。

付彼人应语彼言)此物我所不应。

汝当知之。

(或言)知是看是。

(或为佛法等事受者。

受时应作净语。

净语应言)知是看是。

(若不语彼人言)知是看是者突吉罗(若依说一切有部净施法。

如钱一切宝物。

应先求一知法白衣净人。

语令解意已复语云)我比丘尼法不畜钱宝。

今以檀越为净主。

后得钱宝。

尽施檀越(若净主死。

远出异国。

应更求净主。

然说净有二种。

若白衣持钱宝来。

与比丘尼。

但言)此不净物我不应畜。

若净当受(即是净法。

若白衣言。

与比丘尼宝。

比丘尼语言)我不应畜。

(净人答言)易净物畜(即是作净。

若白衣不言易净物畜。

比丘尼自不说净直置地去者。

若有比丘尼。

应向说净随久近畜。

说词同上)。

  忏一百七十八波逸提罪法(欲除本罪。

还先忏覆品数多少。

准前应知。

此对一人许别众忏请忏悔主如上作法请已。

应对忏主作是悔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故妄语犯(尔许众多)波逸提罪(余随种名事别称之)。

今向大姊忏悔。

不敢覆藏等。

同上。

  忏波罗提提舍尼罪法(覆品如前请忏主已作如是忏)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无病故乞苏食。

犯(尔许众多)波罗提提舍尼罪(余随种名事别称之)大姊我犯可呵法所不应为。

今向大姊悔过。

不敢覆藏等同上(一说)。

  忏突吉罗罪法(一切突吉罗无问根本从生故作误作覆。

随覆等品数如前。

要期永断作如是忏)我某甲比丘尼。

故不齐整著僧伽梨。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

以故作故。

复犯(尔许众多)非威仪突吉罗罪(若误犯者即无故。

犯非威仪罪。

应云)我某甲比丘尼。

误不齐整著僧伽梨。

犯(尔许众多)突吉罗罪(余随种名事别称之)。

我今忏悔不敢覆藏等。

同上。

  一切僧同犯识罪发露法(案律。

僧集一处欲说戒。

当说戒时。

一切众僧尽犯罪。

彼各各作是念。

世尊制戒。

犯者不得说戒。

不得闻戒。

不得向犯者忏悔。

犯者不得受他忏悔。

彼比丘尼白已当忏悔。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此一切众僧犯罪。

若僧时到僧忍听。

此一切僧忏悔。

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后说戒)。

  一切僧同犯疑罪发露法(案律。

僧集一处欲说戒。

当说戒时。

一切僧于罪有疑。

彼各念言。

世尊制戒等如前彼一切僧作白已。

应说其罪。

当作是白)大姊僧听。

此一切僧于罪有疑。

若僧时到僧忍听。

此众僧自说罪。

白如是(作是白已然后说戒)。

  别人识罪发露法(至一清净比丘尼所具仪作如是言)大姊忆念。

我某甲比丘尼犯某甲罪(若干众多)。

今向大姊发露。

后当如法忏悔(一说如是已得闻戒)。

  别人疑罪发露法(还至一净尼所具仪作如是言)大姊忆念。我某甲比丘尼。于某犯生疑。今向大姊自说。须后无疑时。当如法忏悔(一说如是已得闻戒)。

  说戒座中识罪心念发露法(案律。

当说戒时犯罪。

若有人举若不举。

若作忆念不作忆念。

其人自忆罪而发露。

当语边人言)我犯某甲罪。

今向大姊忏悔(复作是念。

设语傍人恐闹乱众。

不成说戒。

彼比丘尼当心念言)我犯某罪。

须罢座已。

当如法忏悔(作如是已得听说戒)。

  说戒座中疑罪心念发露法(缘同于前。唯疑为异彼心念言)我于某罪生疑。须罢座已无疑时。当如法忏悔(作如是已得听说戒)。

  治人篇第十三 #

  与呵责羯磨法(案律有二法。

僧应与作呵责羯磨。

非法说法。

法说非法。

乃至说不说亦如是。

乃至举羯磨亦如是。

复有三事。

僧应与作呵责羯磨。

谓破戒破见破威仪。

乃至举羯磨亦如是。

复喜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互求长短。

若复余人斗诤。

往彼劝助。

是故令僧未有诤事便有诤事。

已有诤事而不除灭。

听僧与作呵责。

白四集僧。

集僧已为作举。

作举已为作忆念。

作忆念已与罪。

与罪已。

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喜共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互求长短。

彼自共斗诤已。

若复有余比丘尼斗诤者。

即复往彼劝言。

汝等勉力。

莫不如他。

汝等多闻智慧财富。

亦胜多有知识。

我等当为汝作伴党。

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

已有诤事而不除灭。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为某甲比丘尼。

作呵责羯磨。

若后复更斗诤共相骂詈者。

众僧当更增罪治。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喜共斗诤共相骂詈口出刀剑互求长短。

彼自共斗诤已。

若复有余比丘尼斗诤者。

即复往劝彼言。

汝等勉力莫不如他。

汝等智慧多闻财富。

亦胜多有知识。

我等当为汝作伴党。

令僧未有诤事而有诤事。

已有诤事而不除灭。

僧为某甲比丘尼。

作呵责羯磨。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比丘尼作呵责羯磨。

若后复更斗诤共相骂詈者。

众僧当更增罪治。

忍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为某甲比丘尼作呵责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彼得法已修行七五之行此七五行具如上明)。

  解呵责羯磨法(若众僧在小食上后食上。

若说法若布萨。

被呵责羯磨人正衣服脱革屣。

于一面住。

胡跪合掌白如是言)大姊受我忏悔。

自今已去自责心。

止不复作(律言。

若随顺众僧无所违逆。

求解呵责羯磨听解作白四羯磨。

僧应观察有五法不应为解。

谓违上七五之行。

有五法应为解呵责。

谓不违上七五之行。

应至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僧与作呵责羯磨。

我今随顺众僧无所违逆。

从僧乞解呵责羯磨。

愿僧慈愍故。

为我解呵责羯磨(三说僧应如是与法)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

僧为作呵责羯磨。

彼比丘尼随顺众僧无所违逆。

从僧乞解呵责羯磨。

若僧时到。

僧忍听解某甲比丘尼呵责羯磨。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僧为作呵责羯磨。

彼比丘尼。

随顺众僧无所违逆。

从僧乞解呵责羯磨。

谁诸大姊忍僧为某甲比丘尼。

解呵责羯磨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三说)。

僧已忍解某甲比丘尼呵责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与摈羯磨法(律言。

行恶行污他家。

言恶行者。

谓自种华树教他种等。

言污家者。

有四种事。

一依家污家。

二依利养污家。

三衣亲友污家。

四依僧伽蓝污家。

若行恶行污他家。

见闻皆具。

听僧作摈白四。

此作及解文。

如律明)。

  与依止羯磨法(若有比丘尼。

痴无所知。

多犯众罪。

共白衣杂住。

而相亲附。

不顺佛法。

听僧为作依止白四。

谓遣依止有德人住。

不得称方国土等作。

此作及解。

亦文如律)。

  与遮不至白衣家羯磨法(白衣有五法。

僧应为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此人恭敬父母沙门婆罗门。

所应持者坚持不舍。

比丘尼有十法。

僧应与作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恶说骂白衣。

方便令白衣家损减。

作无利。

作无住处。

斗乱白衣。

于白衣前谤佛法僧。

在白衣前作下贱骂。

如法许白衣而不实。

此作及差使送忏悔解等。

具如律文矣)。

  与不见罪举羯磨法(若有比丘尼犯罪。余比丘尼语言。汝犯罪见不。答言不见。佛言。听僧与作不见罪举白四。此作及解。亦文如律)。

  与不忏悔罪举羯磨法(若有比丘尼犯罪。诸比丘尼语言。汝有罪忏悔。答言不忏悔。佛言。听僧与作不忏悔举白四。此作及解。亦文如律)。

  与不舍恶见举羯磨法(若有比丘尼。

如是恶见生。

作如是言。

我知佛所说法。

犯淫欲非障道法。

佛言。

听僧为作呵谏白四。

舍此事故。

谏法如文。

彼比丘尼僧。

与作呵谏已。

犹故不舍恶见。

佛言。

与作不舍恶见举白四。

此作及解。

亦文如律)。

  与狂痴羯磨法(有三种狂痴一说戒时。

或忆或不忆。

或来或不来。

二或忆而来。

三或不忆不来。

是谓三种狂痴。

是中下二。

不应与作。

初一应作白二羯磨。

应如是与)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心乱狂痴。

或忆说戒。

或不忆说戒。

或来或不来。

若僧时到。

僧忍听僧与某甲比丘尼作心乱狂痴羯磨。

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

僧作羯磨说戒。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心乱狂痴。

或忆说戒或不忆说戒。

或来或不来。

僧与某甲比丘尼作心乱狂痴羯磨。

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

作羯磨说戒。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比丘尼作心乱狂痴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作羯磨说戒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尼作心乱狂痴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作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解狂痴羯磨(若狂病止僧作白二法解是仪作如是乞)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先得狂痴病。

说戒时。

或忆或不忆。

或来或不来。

众僧与我作狂痴病羯磨。

作已病还得止。

今从众僧乞解狂痴羯磨(三说僧应如是与法)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先得狂痴病。

彼说戒时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众僧与作狂痴病羯磨与作羯磨已。

狂痴病还得止。

今从众僧乞解狂痴病羯磨。

若僧时到。

僧忍听与解狂痴病羯磨白。

如是大姊僧听此。

某甲比丘尼先。

得狂痴病彼说戒时或忆或不忆或来或不来众僧与作狂痴病羯磨与作羯磨已。

狂痴病还得止。

今从众僧乞解狂痴病羯磨。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比丘尼解狂痴病羯磨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与某甲比丘尼解狂痴病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佛言随狂病时与作羯磨狂止还解)。

  与学家羯磨法(时有居士家夫妇。

俱得信乐。

为佛弟子。

诸佛见谛弟子常法。

于诸比丘比丘尼。

无所爱惜乃至身肉。

若诸比丘比丘尼至家。

常与饮食及诸供养故。

令贫穷衣食乏尽。

佛言。

听僧与彼居士作学家羯磨。

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于某城中。

某居士家夫妇。

得信为佛弟子。

财物竭尽。

若僧时到。

僧忍听僧今与作学家羯磨。

诸比丘尼不得在某家受食食。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于某城中。

某居士家夫妇。

得信为佛弟子。

财物竭尽。

僧今与作学家羯磨。

诸比丘尼不得在某家受食食。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居士作学家羯磨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与某居士作学家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若先受请若有病若置地与若从人受若学家施后财物还多无犯)。

  解学家羯磨法(若学家财物还多从僧乞解学家羯磨僧应白二解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于某城中。

某居士家夫妇。

得信为佛弟子。

好施财物竭尽。

僧先与作学家羯磨。

今财物还多。

从僧乞解学家羯磨若僧时到。

僧忍听解学家羯磨。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于某城中。

某居士家夫妇。

得信为佛弟子。

好施财物竭尽。

僧先与作学家羯磨。

今财物还多。

从僧乞解学家羯磨。

僧今与某居士解学家羯磨。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居士解学家羯磨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与某居士解学家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作余语羯磨法(若有比丘尼犯罪。

诸比丘尼问言。

汝自知犯罪不耶。

即以余事报诸比丘尼。

汝向谁语。

为说何事。

为论何理。

为语我。

为语谁耶。

是谁犯罪。

罪由何生。

我不见罪。

云何言我有罪。

佛言。

自今已去听白已。

当名作余语。

应如是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犯罪。

诸比丘尼问言。

汝今自知犯罪不耶。

此比丘尼。

即以余事报诸比丘尼言。

汝向谁语。

为说何事。

为论何理。

为我说为余人说。

谁犯罪罪由何生。

我不见罪。

若僧时到。

僧忍听当名某甲比丘尼作余语。

白如是(作是白已各作余语者。

若未白前作余语者。

一切尽突吉罗。

若作白已作余语者。

一切尽波逸提)。

  作触恼羯磨法(若有比丘尼。

众僧立制。

不得作余语。

已便触恼众僧。

唤来不来。

不唤来便来。

应起不起。

不应起便起应语不语。

不应语便语。

佛言。

听僧与此比丘尼作单白羯磨。

名作触恼。

作如是白)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

僧名作余语已。

便触恼众僧。

唤来不来。

不唤来便来。

应起不起。

不应起便起。

应语不语。

不应语便语。

若僧时到。

僧忍听制某甲比丘尼。

名作触恼。

白如是(如是白已名作触恼僧。

未白前触恼僧者。

一切尽突吉罗。

若作白已触恼僧者一切尽波逸提)。

  恶马治法(若有比丘尼恶性不受谏语。

多犯众罪。

余比丘尼语言。

汝犯罪见不。

答言不见。

僧应舍弃。

莫问语如是言)汝今不见罪。

汝所往之处。

彼亦当举汝罪。

为汝作自言。

不听汝作阿[少/兔]婆陀。

不听布萨自恣。

如调马师恶马难调。

即合所系缰杙弃之。

汝比丘尼不自见罪。

亦复如是一切舍弃。

汝所往之处。

乃至不听汝布萨自恣(是人不应求听此即是听)。

  梵罚治法(若有比丘尼恶性犯戒复不受谏者作默摈治应如是作)一切比丘尼默摈不与语。

是梵罚治(然不改者)。

将诣众中。

诸人共弹使出。

莫与说戒。

亦莫与法会从事。

  不礼比丘法(时六群比丘沙弥。

来至比丘尼住处。

共六群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共住。

更相调弄或共呗。

或共哭共戏笑。

乱诸坐禅比丘尼。

佛听唤来谪罚。

若不改者。

应为彼沙弥和尚阿阇梨作不礼羯磨。

此作及解文。

如律明)。

  与白衣家作覆钵羯磨法(律言。

白衣家有五法。

不应与作覆钵不孝顺父。

不孝顺母。

不敬沙门。

不敬婆罗门。

不供事比丘尼。

有五法应作。

即反上是。

复有十法。

众僧应与作覆钵。

骂谤比丘尼。

为比丘尼作损减。

作无利益。

方便令无住处。

斗乱比丘尼。

于比丘尼前说佛法僧恶。

以无根不净法谤比丘尼若犯比丘尼。

如是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与作覆钵法应如是与)大姊僧听。

此某甲某甲比丘尼清净。

而以无根波罗夷法谤。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为此某甲作覆钵不相往来。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某甲比丘尼清净。

而以无根波罗夷法谤。

今僧为作覆钵不相往来。

谁诸大姊忍僧为某甲作覆钵不相往来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为某甲作覆钵不相往来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差比丘尼使告白衣法(律言应白二差一比丘尼为使告彼令知其使比丘尼应具八德八德及差广如律明此使比丘尼往至彼家不应受床坐饮食供养等具应语云)今僧为汝作覆钵不相往来(彼若不解应广为说。

彼人若言作何方便解我覆钵还相往来者。

彼使应语云。

汝应往忏悔众僧。

彼若忏悔随顺众僧不敢违逆。

从僧乞解覆钵还相往来者。

僧应为解文如律尔)。

  尼羯磨卷中 #

  尼羯磨卷下(出四分律)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

  设谏篇第十四 #

  谏随顺被举比丘法(时阐陀比丘。

比丘僧中为作举。

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不顺从不忏悔。

僧未与作共住。

时有比丘尼。

名尉次。

往返承事阐陀比丘。

佛言。

听僧与尉次比丘尼作呵谏白四羯磨。

诸比丘尼语此比丘尼言)此比丘僧与作举。

如法如律如佛所教。

不顺从不忏悔。

僧未与作共住。

汝莫随顺。

可舍此事。

莫为僧所举更犯重罪。

(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当作白。

(白已复应语言)妹当知。

我已白。

余有羯磨在。

汝舍此事。

莫为僧所举更犯重罪。

(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当作初羯磨。

(作初羯磨已当语言)妹。

我已与汝作白初羯磨。

余有二羯磨在。

汝可舍此事。

莫为僧所举更犯重罪。

(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当作第二羯磨。

(作第二羯磨已当复语言)妹知不。

我已作白二羯磨。

余有一羯磨在。

汝舍此事。

莫为僧所举更犯重罪。

(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作第三羯磨(作第三羯磨竟波罗夷。

白二羯磨竟舍者三偷兰遮。

白一羯磨竟舍者二偷兰遮。

白竟舍者一偷兰遮。

若作白未竟舍者突吉罗。

若未白前随顺所举比丘。

一切突吉罗。

羯磨法体。

具如律明也)。

  谏破僧法(若比丘尼方便欲破和合僧受破僧法坚持不舍彼比丘尼当谏此比丘尼言)大姊莫方便欲破和合僧。

莫受破僧法坚持不舍。

大姊。

当与僧和合。

欢喜不诤同一水乳。

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

大姊可舍此事。

莫令僧作呵谏而犯重罪。

(若用语者善若不用语者)复令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王大臣种种异道沙门婆罗门等若余方比丘尼。

闻知其人信用言者应来。

(若用言者善若不用言者)应作白。

(作白已应更求)大姊。

我已白竟。

余有羯磨在。

汝今可舍此事。

莫令僧为汝作羯磨更犯重罪。

(若用语者善若不用语者)应作初羯磨。

(作初羯磨已应更求)大姊。

我已白作初羯磨竟。

余有二羯磨在。

汝可舍此事。

莫令僧更为汝作羯磨而犯重罪。

(若用言者善若不用言者)应作第二羯磨。

(作第二已应更求云)大姊。

我已作白二羯磨竟。

余有一羯磨在。

汝可舍此事。

莫令僧更为汝作羯磨而犯重罪。

(若能舍者善若不能舍者)与说第三羯磨(说第三羯磨竟僧伽婆尸沙。

作白二羯磨竟舍者三偷兰遮。

作白一羯磨竟舍者二偷兰遮。

作白竟舍者一偷兰遮。

若初白未竟舍者突吉罗。

若一切未白前。

方便欲破和合僧。

受破和合僧法坚持不舍。

一切突吉罗。

羯磨法体。

具如律明)。

  谏破僧助伴法(僧众谏彼破僧比丘尼时。

复有非法群党比丘尼。

一二三众多。

语诸比丘尼言。

大姊。

莫谏此比丘尼。

此比丘尼。

是法语比丘尼。

律语比丘尼。

此比丘尼所说我等忍可。

诸比丘尼应语言)汝莫作是语言。

此比丘尼。

是法语比丘尼律语比丘尼。

此比丘尼所说我等忍可。

而此比丘尼。

非法语比丘尼非律语比丘尼。

汝等莫坏和合僧。

当助和合僧。

大姊。

与僧和合欢喜不诤等如前(羯磨法体亦如律明)。

  谏被摈谤僧法(若有比丘尼行恶行污他家见闻皆具僧作摈法便谤僧言诸比丘尼有爱有恚有怖有痴有如是同罪比丘尼有驱者有不驱者诸比丘尼应语彼言)大姊。

污他家亦见亦闻。

行恶行亦见亦闻。

大姊。

污他家行恶行舍此事。

莫为僧所呵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乃至与说第三如上白四法体亦如律明)。

  谏恶性不受语法(若有比丘尼。

恶性不受人语。

诸比丘尼以戒律如法教受。

自身作不可共语。

语诸比丘尼言。

大姊莫语我若好若恶。

我亦不语诸大姊若好若恶。

大姊。

止不须谏我。

彼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大姊。

莫自作不可共语。

当作可共语。

大姊。

如法谏诸比丘尼。

诸比丘尼。

亦当如法谏大姊如是佛弟子众得增益展转相教展转相谏展转忏悔。

大姊。

可舍此事。

莫为僧所呵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乃至第三如上白四法体亦如律明尔)。

  谏习近住法(时有二比丘尼。

一名苏摩。

二名婆颇夷。

常相近住共作恶行恶声流布。

展转共相覆罪。

余比丘尼语言。

大姊。

汝等二人莫相近共作恶行。

恶声流布。

展转共相覆罪。

汝等若不相亲近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展转共相覆罪者。

于佛法中有增益安乐住。

而彼犹故不改。

佛言。

听僧与作呵谏。

舍此事故。

白四羯磨。

余比丘尼谏此比丘尼言)大姊。

汝等莫共相近共作恶行。

恶声流布共相覆罪。

汝等若不相亲近共作恶行恶声流布。

于佛法中得增益安乐住。

汝等宜舍此事。

勿为僧所呵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乃至与说第三如上白四法体亦如律明)。

  谏谤僧劝习近住法(时二习近住比丘尼。

为僧呵谏已。

六群比丘尼等教作如是言。

汝等当共住。

何以故。

我亦见余比丘尼共住共相亲近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共相覆罪。

众僧以恚故。

教汝等别住。

佛言。

听僧与六群比丘尼等作呵责白四羯磨。

是比丘尼应谏彼比丘尼言)大姊。

汝莫教余比丘尼言。

汝等莫别住。

当共住。

我亦见余比丘尼共相亲近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共相覆罪。

僧以恚故。

教汝等别住。

今正有此二比丘尼。

更无有余。

汝共相亲近共作恶行恶声流布共相覆罪。

若此比丘尼别住者。

于佛法有增益安乐住。

汝今可舍此事莫为僧所呵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乃至第三如上白四法体亦如律明)。

  谏嗔心舍三宝法(时六群比丘尼趣以一小事嗔恚不喜便作是语我舍佛舍法舍僧不独有此沙门释子更有余沙门婆罗门修梵行者我等亦可于彼修梵行佛言听僧作呵责舍此事故白四羯磨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言)大姊。

汝莫趣以一小事嗔恚不喜。

便作是语。

我舍佛舍法舍僧。

不独有此沙门释子。

更有余沙门婆罗门修梵行者。

我等亦可于彼修梵行。

汝舍此事。

莫为僧所呵责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乃至第三如上白四法体亦如律明)。

  谏发起四诤谤僧法(时有比丘尼名黑喜斗不善忆持诤事后遂嗔恚作是言。

僧有爱有恚有怖有痴。

佛言听僧与黑比丘尼作呵责舍此事故白四羯磨是比丘尼当谏彼比丘尼言)大姊。

汝莫喜斗诤。

不善忆持诤事。

后嗔恚作是语。

僧有爱有恚有怖有痴。

而僧不爱不恚不怖不痴汝自有爱有恚有怖有痴。

汝今可舍此事。

莫为僧所呵责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乃至第三如上白四法体亦如律明)。

  谏恶见说欲不障道法(若有比丘尼作如是言我知佛所说法行淫欲非障道法诸善比丘尼应谏此比丘尼言)汝莫作是语。

莫谤世尊。

谤世尊者不善。

世尊不作是语。

世尊无数方便说。

行淫欲是障道法。

汝今可舍此事。

莫为僧所呵更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乃至第三如上白四法体亦如律明谏式叉摩那及沙弥尼法同此无异)。

  谏习近居士子法(时有比丘尼。

亲近居士居士儿。

共住作不随顺行。

时诸比丘尼谏言。

汝莫亲近居士居士儿作不随顺行。

汝妹可别住。

汝若别住。

于佛法中得增益安乐。

而彼故不别住。

佛言。

听僧与彼比丘尼作呵责舍此事故白四羯磨。

是比丘尼谏彼比丘尼言)妹。

莫亲近居士居士儿作不随顺行。

汝当别住。

汝若别住。

于佛法有增益安乐。

汝今可舍此事。

莫为僧所呵责而犯重罪(若随语者善若不随语者乃至第三如上白四法体亦如律明)。

  谏犯罪法(若有比丘尼欲犯波罗夷乃至恶说诸比丘尼如法谏此比丘尼言)大姊。

莫作是此不应作。

大姊所作非法非律非佛所教(然此比丘尼不从诸善比丘尼如法谏劝即便犯戒。

若此比丘尼自知所作是明他谏者非故作犯根本不从语者突吉罗。

若此比丘尼自知所作非明他谏者是故作犯根本不从语者波逸提。

若无智人不知谏法应语彼云)。

汝可问汝和上阿阇梨更学问诵经。

知谏法已然后设谏(此一谏法通防止作不同僧谏随事别立)。

  灭诤篇第十五 #

  与现前毗尼法(若有比丘尼人不在现前便作羯磨佛言不应人不现前而作羯磨)自今已去。

与诸比丘尼。

结现前毗尼灭诤应。

如是说现前毗尼(但现前有五。

谓法毗尼人僧界。

云何法现前。

所持法灭诤者是。

云何毗尼现前。

所持毗尼灭诤者是。

云何人现前。

言义往返者是。

云何僧现前。

同羯磨和合集一处。

不来者嘱授在现前。

应呵者不呵者是。

云何界现前。

在界内羯磨作制限者是)。

  与忆念毗尼法(若有比丘尼。

实不犯重罪波罗夷僧伽婆尸沙偷兰遮。

有诸比丘尼。

皆言犯重罪。

问言。

汝忆犯重罪不。

彼不忆犯。

答言。

我不忆犯如是罪。

即语诸比丘尼言。

妹莫数诘问我。

诸比丘尼故诘问不止。

佛言。

听僧为作忆念毗尼白四羯磨。

乞作如文)自今已去与诸比丘尼。

结忆念毗尼灭诤。

应如是说忆念毗尼(云何忆念毗尼彼比丘尼此罪更不应作举作忆念)。

  与不痴毗尼法(若有比丘尼。

痴狂心乱。

多犯众罪非沙门法。

言无齐限。

行来出入不顺威仪。

后还得心。

有诸比丘尼言。

犯重罪波罗夷僧伽婆尸沙。

问言。

汝忆犯重罪不。

彼即答言。

我先痴狂心乱时。

多犯众罪。

非我故作。

是狂痴耳。

诸妹不须数见难诘。

诸比丘尼故难诘不止。

佛言。

听僧与作不痴毗尼白四羯磨乞作如文)自今已去与诸比丘尼。

结不痴毗尼灭诤。

应如是说不痴毗尼(云何不痴毗尼彼比丘尼此罪更不应作举作忆念)。

  与自言治毗尼法(若比丘尼。

以天眼清净。

见比丘尼犯戒。

不取自言。

牵出门外。

佛言。

不应如是。

若于异时。

亦不应如是。

令彼伏罪。

然后与罪。

不应不伏罪而与罪也)自今已去与诸比丘尼。

结自言治灭诤。

应如是说自言毗尼(是中人现前者受忏者忏悔者是云何自言说罪名说罪种忏悔者是云何治自责汝心生厌离)。

  与多人语毗尼法(若诸比丘尼诤事现前不能灭者应多求知法比丘尼行舍罗灭以筹多表语)自今已去。

与诸比丘尼。

结用多人语灭诤法。

应如是说用多人语(云何多人语若用多人说持法持毗尼持摩夷)。

  与罪处所毗尼法(若诸比丘尼犯罪前后相违。

佛言听僧与彼比丘尼作罪处所。

白四应如是与集僧。

集已为作举作举已为作忆念。

作忆念已与罪作法如文作已顺行七五之行)自今已去。

与诸比丘尼。

结罪处所灭诤法。

应如是说结罪处所(云何罪处所彼比丘尼此罪应与作举作忆念者是)。

  与草覆地毗尼法(若诸比丘尼作念。

我曹多犯众戒非沙门法。

亦作亦说出入无限。

若我曹还自共喜问此事。

或能令此诤事转深重经历年月。

不得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灭除诤事。

令僧不得安乐。

佛言。

应灭此诤犹如草覆地)自今已去与诸比丘尼。

结如草覆地灭诤法。

应如是说如草覆地(云何草覆地此罪更不说罪名罪种忏悔者是)。

  诤有四种(言诤觅诤犯诤事诤。

云何言诤。

比丘尼共比丘尼诤言。

引十八诤事。

法非法乃至说不说。

若以如是相共诤言语。

遂彼此共斗。

是为言诤。

云何觅诤。

若比丘尼与比丘尼觅罪。

以三举事破戒破见破威仪见闻疑。

作如是相觅罪。

共语不妄。

求伴势力。

安慰其意。

若举作忆念。

若安此事。

若不安此事。

不痴不脱。

是为觅诤。

云何犯诤。

犯七种罪。

波罗夷乃至恶说。

是为犯诤。

云何事诤。

言诤中事作。

觅诤中事作。

犯诤中事作。

是为事诤。

举药对诤。

律文广明)。

  杂行篇第十六 #

  结说戒堂法(律言不知当于何处说戒。

佛言听作说戒堂应一比丘尼具仪唱某大堂阁上堂经行堂若河侧若树下若石侧若生草处已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在某处作说戒堂。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众在某处作说戒堂。

谁诸大姊忍僧在某处作说戒堂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听在某处作说戒堂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解说戒堂法(若比丘尼先立说戒堂复欲余处立听解前说戒堂然后更结白二羯磨应如是解)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解某处说戒堂。

白如是。

大姊僧听。

今僧解某处说戒堂。

谁诸大姊忍僧解某处说戒堂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解某处说戒堂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结库藏法(若安物处不坚牢佛听于别房结作库藏屋白二羯磨应唱房若温室若重屋若经行处应一比丘尼具仪僧中唱某房作库藏屋唱已应如是作)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结某甲房作库藏屋。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结某甲房作库藏屋。

谁诸大姊忍僧结某甲房作库藏屋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结某甲房作库藏屋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若库藏不坚牢听差守库藏人具德如上若不肯者与福饶与粥若故不肯一切所受衣食分应与二分若故不肯当如法治)。

  解库藏法(文略无解应翻结云)大姊僧听。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解某甲房库藏屋。

白如是。

大姊僧听。

僧解某甲房库藏屋。

谁诸大姊忍僧解某甲房库藏屋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解某甲房库藏屋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与无主为己造房法(若比丘尼看无难无妨处应于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自乞作屋。

无主自为己。

我今从僧乞处分无难为妨处(三说僧应观察此比丘尼为可信不。

若可信者即当听作。

若不可信者一切众僧应到彼看。

若僧不去遣僧中可信者看。

若彼处有难有妨处。

不应与处分若无难有妨处有难无妨处。

亦不应与处分。

若无难无妨处。

应与处分作如是与)大姊僧听某甲比丘尼自求作屋。

无主自为己。

从僧乞处分无难无妨处。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处分无难无妨处。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

自求作屋。

无主自为己。

从僧乞处分无难无妨处。

僧今与某甲比丘尼处分无难无妨处。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比丘尼处分无难无妨处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处分无难无妨处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有主造房文同但称有主为异)。

  与结不失衣法(若有比丘尼得干痟病有粪扫僧伽梨极重有因缘事欲往人间行不堪持行。

佛亦听僧与此病比丘尼结不失衣白二羯磨应至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

得干痟病。

此粪扫僧伽梨重。

有因缘事欲人间行。

不堪持行。

我今从僧乞结不失衣法(三说僧如是与)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得干痟病。

有粪扫僧伽梨重。

有因缘事欲人间行。

不堪持行。

从僧乞结不失衣法。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此比丘尼结不失衣法。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某甲比丘尼得干痟病有粪扫僧伽梨重。

有因缘事欲人间行。

不堪持行。

从僧乞结不失衣法。

今僧与某甲比丘尼结不失衣法。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比丘尼结不失衣法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结不失衣法竟。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与作新卧具法(若有比丘尼得干痟病有粪扫卧具极重未满六年不堪持行佛亦听僧与彼比丘尼白二羯磨更作新卧具当往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得干痟病。

有小因缘欲人间行。

有粪扫卧具极重。

不堪持行。

我今从僧乞作新卧具羯磨(三说僧若是与)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得干痟病。

欲人间行。

有粪扫卧具重。

今从僧乞作新卧具羯磨。

若僧时到僧忍听。

僧与此某甲比丘尼作新卧具羯磨。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得干痟病。

有粪扫卧具重。

欲人间游行。

今从僧乞更作新卧具羯磨。

僧与此某甲比丘尼更作新卧具羯磨。

谁诸大姊忍僧与此某甲比丘尼更作新卧具羯磨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更作新卧具羯磨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与畜杖络囊法(若有比丘尼羸老不能无络囊盛钵无杖而行佛言听僧与彼比丘尼作杖络囊白二应至僧中具仪作如是乞)大姊僧听。

我某甲比丘尼老病。

不能无络囊盛钵无杖而行。

今从僧乞畜杖络囊。

愿僧听我某甲比丘尼畜杖络囊。

慈愍故(三说僧应如是与法)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羸老。

不能无络囊盛钵无杖而行。

今从僧乞杖络囊。

若僧时到僧忍听。

与某甲比丘尼杖络囊。

白如是。

大姊僧听。

此某甲比丘尼羸老。

不能无杖络囊而行。

今从僧乞杖络囊。

僧今与此某甲比丘尼杖络囊。

谁诸大姊忍僧与某甲比丘尼杖络囊者默然。

谁不忍者说。

僧已忍。

与某甲比丘尼杖络囊竟。

僧忍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六念法(依僧祇云)第一念(谓知日数月之大小黑白称云)此月大(月小称小)。

白月一日乃至十五日。

(黑月应云)黑月一日乃至十四十五日(西方本制月有黑白白月纯大黑有小大此土立法以三十日为月故作念者通知大即应此方立其月法别言黑白一二日等复顺西方本制月日)。

第二念(谓知食处食处不定随其食处称云)或食僧常或常乞食或受彼请或自食等(若未定食处者称云)今日念不背请食。

第三念(谓知受戒时日岁数称云)我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

一尺木若干影。

受具足戒无夏(若有夏者随夏称之)。

第四念(谓知衣钵缘资有无具阙若衣钵有阙者随有称云)某衣及钵具(余不具者称云)某衣及钵不具。

念当时具(若总具足应云)五衣钵具(余长衣药钵念知已净未净若有未净者称云)有某长衣及药钵未作净。

念当说净(若无称云)无长衣药钵。

第五念(谓知食之同别劝与众同称云)不别众食。

第六念(谓知病不。

有病者云)我今有病。

念当疗治。

(无病者云)我今无病。

依众行道。

舍请法(若比丘尼无病及施衣缘一日之中有多请者应自受一余者转施与人作如是言)大姊。

某甲家请我施五正食。

我应往彼。

今布施汝(若不舍前请受后请食食者咽咽波逸提若不舍后请受前请食食者咽咽突吉罗)。

  作余食法(食有二种。

一者正食。

二者不正食。

不正食者。

谓根茎食等。

此非正食。

非足。

正食者。

谓饼麨干饭鱼及肉。

若粥初出釜。

以草画之不合者。

是正食不得食。

于五种食中。

若食一一食。

令饱足已舍威仪。

不作余食法。

更食五正食者。

咽咽波逸提。

若欲食者。

持食至一未足食比丘尼所。

作是言)大姊。

我足食已。

知是看是。

此作余食法(彼比丘尼应取少许食已语此比丘尼言)大姊我已食止。

汝取食之。

(彼应答云)尔(作此法已得随意食)。

  别众食白入出法(别众者若四人若过四人若二人三人随意食四人若过四人应分作二部更互食若比丘尼有别众食因缘欲入食者当起白言)我有某别众食缘。

欲求入(佛言当听随上座次入别众食缘者病时作衣时施衣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众集时沙门施食时若比丘尼无别众食因缘彼比丘尼即当起白言)我于此别众食中无因缘欲求出(佛言听出彼比丘尼别众食咽咽波逸提若有因缘不说者突吉罗)。

  前食后食诣余家嘱授法(若比丘尼大有请处不敢入城听相嘱授入城作如是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已受某甲请。

今有某缘入某聚。

落至某甲家。

白大姊令知(病时作衣时施衣时。

开不嘱授。

若嘱授已欲诣所去处。

而中道还。

或不至所嘱处。

更诣余家。

乃至库藏处。

聚落边房。

及比丘僧伽蓝。

若至所嘱处白衣家还出。

如是等皆失前嘱授。

若欲往者。

当更嘱授也)。

  非时入聚落嘱授法(若有僧事塔寺事瞻视病比丘尼事听嘱授入聚落作如是言)大姊一心念。

我某甲比丘尼。

非时入某聚落。

至某甲家。

为某缘故。

白大姊令知(若道由村过若有启白若唤受请或为力势所持系缚等不犯)。

  修奉篇第十七(此修奉法依大僧出尼有不同具如本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汝等谛听善思念之。

若比丘说相似文句遮法毗尼。

此比丘令多人不得利益。

作诸苦业以灭正法。

若比丘随顺文句。

不违法毗尼。

如此比丘利益多人。

不令作众苦业。

正法久住。

是故诸比丘。

汝等当随顺文句。

勿令增减违法毗尼。

当如是学。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

如来出世见众过失故。

以一义为诸声闻结戒。

摄取于僧。

以此一义故。

如来为诸声闻结戒。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乃至正法久住。

句句亦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

如来出世以一义故。

为诸比丘制呵责羯磨。

摄取于僧。

以是一义故。

如来出世。

为诸比丘制呵责羯磨。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乃至正法久住。

句句亦如是。

如是摈羯磨。

依止羯磨。

遮不至白衣家羯磨。

作不见罪举羯磨。

不忏悔羯磨。

恶见不舍羯磨。

检校法律所制。

制受依止。

制梵罚。

制举制忆念。

制求听制自言。

制遮阿[少/兔]婆陀。

制遮说戒制遮自恣。

制戒制说戒。

制布萨制布萨羯磨。

制自恣制自恣羯磨。

制单白羯磨。

制白二羯磨。

制白四羯磨。

制与覆藏与本日治与摩那埵与出罪。

制四波罗夷。

制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法。

三十尼萨耆九十波逸提。

四波罗提提舍尼式叉迦罗尼七灭诤。

一一句如呵责羯磨。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见。

出家人不应行。

非法见法。

法见非法。

复有二见。

毗尼言非毗尼。

非毗尼言毗尼。

复有二见。

非犯见犯。

是犯见非犯。

复有二见。

轻而见重。

重而见轻。

复有二见。

有余见无余。

无余见有余。

复有二见。

粗恶见非粗恶。

非粗恶见粗恶。

复有二见。

旧法见非旧法。

非旧法见旧法。

复有二见。

制见非制。

非制见制。

复有二见。

说见非说。

非说见说。

复有二见。

酒见非酒。

非酒见酒。

复有二见。

饮见非饮。

非饮见饮。

复有二见。

食见非食。

非食见食。

复有二见。

时见非时。

非时见时。

复有二见。

净见不净。

不净见净。

复有二见。

重见非重。

非重见重。

复有二见。

难见非难。

非难见难。

复有二见。

无虫见虫。

虫见无虫。

复有二见。

破见不破。

不破见破。

复有二见。

种见非种。

非种见种。

复有二见。

已解义见未解。

未解义见已解。

复有二见。

可亲见非亲。

非亲见可亲。

复有二见。

怖见不怖。

不怖见怖。

复有二见。

道见非道。

非道见道。

复有二见。

可行见非行。

非行见可行。

复有二见。

出离见不出离。

不出离见出离。

复有二见。

弃见不弃。

不弃见弃。

复有二见。

见世间常。

见世间无常。

复有二见。

见世界有际。

见世界无际。

复有二见。

是身是命。

身异命异。

复有二见。

有如来灭度。

无如来灭度。

复有二见。

有无如来灭度。

非有无如来灭度。

于佛法内有如是二见。

出家人不应修行。

若修行如法治。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

有二种人住不安乐。

一喜嗔。

二怀怨。

复有二法。

一急性。

二难舍。

复有二法。

一悭。

二嫉妒。

复有二法。

一欺诈。

二谄曲。

复有二法。

一自高。

二喜诤。

复有二法。

一好饰二放逸。

复有二法。

一慢。

二增上慢。

复有二法。

一贪。

二恚复有二法。

一自誉。

二毁他。

复有二法。

一邪见。

二边见。

复有二法。

一有难教。

二不受训导。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

破戒堕二道。

地狱畜生中。

持戒生二道。

生天及人中。

屏处造恶业。

生堕于二道。

地狱及畜生。

屏处造善业。

得生于二道。

生天及人中。

邪见生二道。

地狱及畜生。

正见生二道。

生天及人中。

佛圣弟子天人中尊贵。

有二法不得解脱。

一犯戒。

二不见犯。

有二法自得解脱。

一不犯。

二见犯。

有二法不得解脱。

一犯而不见罪。

二见犯而不如法忏悔。

有二法自得解脱。

一见犯罪。

二犯而能如法忏悔。

有二法不得解脱。

一见罪不如法忏悔。

二若如法忏悔而彼不受。

有二法自得解脱。

一见罪能如法忏。

二如法忏者彼能如法受。

缚不缚亦如是。

有二种清净。

一不犯。

二忏悔。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

有二众。

一法语众。

二非法语众。

何等非法语众。

众中不用法毗尼。

不以佛所教而说。

应教不教而住。

应灭不灭而住。

是为非法语众。

何等法语众。

众中用法毗尼。

随佛所教而说。

应教教而住。

应灭灭而住。

是为法语众。

此二众中。

法语众。

我赞叹为尊。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复有二众。

如法众。

不如法众。

何等不如法众。

众中若非法者有力。

如法者无力。

非法者得伴。

如法者不得伴。

作非法羯磨。

不作法羯磨。

作非毗尼羯磨。

不作毗尼羯磨。

非法便行。

是法不行。

是为非法众。

何等如法众。

若众中如法者有力。

非法者无力。

如法者得伴。

不如法者不得伴。

作法羯磨。

不作非法羯磨。

作毗尼羯磨。

不作非毗尼羯磨。

是法行非法灭。

是为如法众。

此二众中。

如法众。

我赞叹为尊。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有二众。

等众不等众亦如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

若国法王力弱。

众贼炽盛。

尔时法王不得安乐出入。

边国小王不顺教令。

国界人民亦不安乐出入。

生业休废忧苦损减。

不得利益。

如是非法比丘有力。

是如法比丘无力。

如法比丘不得安乐。

若在众中亦不得语。

若在空处住。

是时作非法羯磨。

不作法羯磨。

作非毗尼羯磨。

不作毗尼羯磨。

非法便行。

是法不行。

彼不勤行精进。

未得令得。

未入令入。

未证令证。

则令诸天人民不得利益长夜受苦。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

若国法王力强。

众贼力弱。

皆来归伏。

或复逃窜。

时王安乐出入。

无有忧患。

边国小王顺从教令。

境内人民亦得安乐。

生业自恣无诸忧苦。

多得利益无有损减。

如是如法比丘得力。

非法比丘无力。

非法比丘来至如法比丘所。

随顺教令不敢违逆。

若当逃窜不作众恶。

尔时如法比丘安隐得乐。

若在僧中得语。

若在空处住。

作如法羯磨。

不作非法羯磨。

作毗尼羯磨。

不作非毗尼羯磨。

是法便行。

非法不行。

勤修精进。

未得能得。

未入能入。

未证能证。

则令诸天人民得大利益。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舍利弗告诸比丘。

诸长老。

若有斗诤。

举他比丘及有罪比丘。

不自观察。

当知此诤遂更增长。

不得如法如毗尼除灭。

诸比丘不安乐。

若比丘共诤。

举他比丘及有罪者。

各自观过。

当知此诤不复增长深重。

得如法如毗尼除灭。

诸比丘便得安乐住。

诸比丘云何自观过。

有罪比丘作是念。

我犯如是事。

彼见我犯非。

我若不犯者。

彼不得见我犯非。

以我犯故。

令彼见我。

我今应自悔过。

令彼不复以恶语呵我。

我若如是。

使善法增长。

是为比丘能自观其过。

云何举他比丘自观其过。

彼作如是念。

彼比丘犯非。

令我得见。

若彼不犯非者。

我则不见。

以彼犯非故。

令我得见。

若彼自能至诚忏悔者。

不令我出恶言。

如是令善法增长。

是为举他比丘自观其过。

若比丘有诤事。

举他比丘有罪比丘。

能作如是自观其过。

当知此过不复增长。

如法如毗尼如佛所教。

诸比丘得安乐住。

舍利弗说如是。

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有众多比丘。

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白世尊言。

大德。

是法之主。

说言学。

云何为学。

佛告诸比丘。

学于戒故言学。

云何学戒。

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

是故言学。

彼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时。

得调伏贪欲嗔恚愚痴尽彼得贪欲嗔恚愚痴尽已。

不造不善不近诸恶。

是故言学。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问诸比丘。

汝云何学。

云何为学。

诸比丘白佛言。

大德。

是法之根本。

为法之主。

如世尊向所说。

我等受持故言学。

复有三学。

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

学此三学。

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

是故当勤精进学此三学。

尔时阿难在波罗梨子城鸡园中。

时有孔雀冠婆罗门。

至阿难所。

问讯已在一面坐。

白阿难言。

沙门瞿昙何故为诸比丘制增戒学增净行学增波罗提木叉学。

阿难答言。

所以尔者。

为调伏贪欲嗔恚愚痴令尽故。

世尊为诸比丘制戒。

复问言。

若比丘得阿罗汉漏尽。

彼何所学。

阿难答言。

贪欲嗔恚愚痴尽。

不造不善不近诸恶。

所作已办。

名为无学。

婆罗门言。

如向所说便为无学耶。

阿难答言。

如是。

孔雀冠婆罗门闻已。

欢喜信乐受持。

佛告迦叶比丘言。

若上座既不学戒。

亦不赞叹戒。

若有余比丘乐学戒赞叹戒者。

亦复不能以时劝勉赞叹。

迦叶比丘。

我不赞叹如是上座。

何以故。

若我赞叹者。

令诸比丘亲近。

若有亲近者。

令余人习学其法。

若有习学其法。

长夜受苦。

是故迦叶比丘。

我见如是上座过失故。

不赞叹(若中座下座亦如是次有上中下座如法反上句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

譬如有驴与群牛共行。

自言我亦是牛我亦是牛。

而驴毛不似牛脚。

不似牛音声。

亦不似牛而与牛共行。

自言是牛。

如是有痴人。

随逐如法比丘。

自言是比丘。

此痴人无有增戒增心增慧。

如善比丘与众僧共行。

自言我是比丘是故汝等当勤修习增戒增心增慧学。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尔时佛告诸比丘。

有三学。

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

何等增戒学。

若比丘尊重于戒。

以戒为主。

不重于定。

不以定为主。

不重于慧。

不以慧为主。

彼于此戒若犯轻者忏悔。

何以故。

此中非如破器破石故。

若是重戒便应坚持。

善住于戒应亲近行。

不毁阙行不染污行。

常如是修习。

彼断下五使。

于上涅槃不复还此。

若比丘重于戒以戒为主。

重于定以定为主。

不重于慧不以慧为主如上。

若比丘重于戒以戒为主。

重于定以定为主。

重于慧以慧为主。

彼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

于现在前自知得证。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复还此。

满足行者具满成就。

不满足行者。

得不满足成就。

我说此戒无有唐捐。

佛说如是。

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复有三学。

增戒增心增慧学。

何等增戒学。

若有比丘具满戒行少行定行少行慧行。

彼断下五使。

便于上涅槃不复还此。

若不能至如是处。

能薄三结贪欲嗔恚痴。

得斯陀含来生世间。

便尽苦际。

若不能至如是处。

能断三结得须陀洹。

不堕恶趣决定取道。

七生天上七生人中。

便尽苦际。

若比丘具满戒行具满定行少行慧行亦如上。

若比丘具满戒行具满定行具满慧行亦如上。

复有三学。

增戒学增心学增慧学。

何等增戒学。

若比丘具足持波罗提木叉戒。

成就威仪畏慎轻戒。

重若金刚等学诸戒。

是为增戒学。

何等增心学。

若比丘能舍欲恶乃至得入第四禅。

是为增心学。

何等增慧学。

若比丘如实知苦谛。

知集尽道。

是为增慧学(庆闻修奉等同前)。

  尔时世尊。

在婆阇国地城中。

告诸比丘。

我说四种广说。

汝等善听。

当为汝说。

诸比丘言。

大德。

愿乐闻之。

何等四。

若比丘如是语。

诸长老。

我于某村某城。

亲从佛闻受持。

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教。

若闻彼比丘说。

不应便生嫌疑。

亦不应呵。

应审定文句已。

应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

若听彼比丘说。

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时。

若不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

违背于法。

应语彼比丘。

汝所说者非佛所说。

或是长老不审得佛语。

何以故。

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

不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

违背于法。

长老。

不须诵习。

亦莫教余比丘。

今应舍弃。

若闻彼比丘说。

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时。

若与修多罗毗尼法律相应。

应语彼比丘言。

长老所说是佛所说。

审得佛语。

何以故。

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

与共相应而不违背。

长老应善持诵习教余比丘。

勿令忘失。

此是初广说。

复次若比丘如是语。

长老。

我于某村某城和合僧中上坐前闻。

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

闻彼比丘说时。

不应嫌疑。

亦不应呵。

应审定文句寻究修多罗毗尼检校法律。

若闻彼比丘说。

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时。

不与相应违背于法。

应语彼比丘言。

长老。

此非佛所说。

是彼众僧及上座不审得佛语。

长老亦尔。

何以故。

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

不与相应违背于法。

长老不须诵习。

亦莫教余比丘。

今当弃之。

若闻彼比丘语。

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

而与相应不违背于法。

应语彼比丘言。

长老。

是佛所说。

彼众僧上座及长老。

亦审得佛语。

何以故。

我寻究修多罗毗尼法律。

而与相应无有违背。

长老。

应善持诵习。

亦教余人勿令忘失。

此是第二广说(次第三句从知法毗尼摩夷众多比丘所闻亦如是第四句从知法毗尼摩夷一比丘所闻亦如是)。

是为四广说。

佛说如是诸比丘闻。

欢喜信乐受持。

  毗尼有五事答。

一序。

二制。

三重制。

四修多罗。

五随顺修多罗。

有五法名为持律。

知犯知不犯。

知轻知重。

广诵二部戒。

复有五法。

四法同前。

第五广诵毗尼。

复有五法。

四法同前。

第五住毗尼而不动。

复有五法。

四法同前。

第五诤事起善能除灭。

有五种持律。

诵戒序四事十三事二不定广诵三十事。

是初持律。

若广诵九十事。

是第二持律。

若广诵戒毗尼。

是第三持律。

若广诵二部戒毗尼。

是第四持律。

若都诵毗尼。

是第五持律(是中春秋冬应依上四种持律若不依住突吉罗夏安居应依第五持律若不依住者波逸提)。

  持律人有五功德。

戒品坚牢。

善胜诸怨。

于众中决断无畏。

若有疑悔能开解。

善持毗尼令正法久住。

复次有五种犯。

波罗夷。

僧伽婆尸沙。

波逸提。

波罗提提舍尼。

突吉罗亦名五种制戒。

亦名五犯聚。

若不知不见五犯者。

我说此人愚痴。

波罗夷乃至突吉罗。

  复次死人有五不好。

一不净。

二臭。

三有恐畏。

四令人恐畏恶鬼得便。

五恶兽非人所住处。

犯戒人有五过失。

有身口意业不净。

如彼死尸不净。

我说此人亦复如是。

或有身口意业不净恶声流布。

如彼死尸臭气从出。

我说此人亦复如是。

有身口意业不净诸善比丘畏避。

如彼死尸令人恐怖。

我说此人亦复如是。

有身口意业不净。

令诸善比丘见之生恶心言。

我云何乃见如是恶人。

如人见死尸生恐畏。

令恶鬼得便。

我说此人亦复如是。

有身口意业不净者。

与不善人共住。

如彼死尸处恶兽非人共住。

我说此人亦复如是。

是为犯戒人五事过失。

如彼死尸。

破戒有五过失。

自害。

为智者所呵。

有恶名流布。

临终时生悔恨。

死堕恶道。

  持戒有五功德(反上句是)。

复有五事。

先未得物不能得。

既得不护。

若随所在众。

若刹利众。

婆罗门众。

若居士众。

若比丘众。

于中闻有愧耻无数由旬内沙门婆罗门称说其恶破戒恶人死堕恶道。

持戒有五功德(反上句是)。

有五种净果。

火净。

刀净。

疮净。

鸟净。

不任种净。

复有五净。

若剥少皮。

若都剥。

若腐烂。

若破。

若瘀。

有五法令正法疾灭。

何等五。

有比丘不谛受诵喜忘误。

文不具足以教余人。

文既不具其义有阙。

是为第一疾灭正法。

复次有比丘。

为僧中胜人上座。

若一国所宗。

而多不持戒。

但修诸不善法。

放舍戒行不勤精进。

未得而得。

未入而入。

未证而证。

后生年少比丘仿习其行。

亦多破戒修不善法。

放舍戒行亦不勤精进。

未得而得。

未入而入。

未证而证。

是为第二疾灭正法。

复次有比丘。

多闻持法持律持摩夷。

不以所诵教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私便命终。

彼既命终令法断灭。

是为第三疾灭正法。

复次有比丘。

难可教授。

不受善言。

不能忍辱。

余善比丘即便舍置。

是为第四疾灭正法。

复次有比丘。

喜斗诤共相骂詈彼此诤言。

口如刀剑互求长短。

是为第五疾灭正法。

复有五法令正法久住(反上句是)。

  尔时有异比丘。

往佛所白言。

大德。

以何因缘正法疾灭而不久住。

佛告比丘。

若比丘在法律中出家。

不至心为人说法。

亦不至心听法忆持。

设复坚持不能思惟义趣。

彼不知义不能如说修行。

不能自利亦不利人。

佛告比丘。

有是因缘令法疾灭而不久住。

大德。

复以何因缘令法久住(反上句是)。

尔时佛告诸比丘。

比丘至僧中。

先有五法。

应以慈心。

应自卑下如拭尘巾。

应善知坐起。

若见上坐不应安坐。

若见下座不应起立。

彼至僧中。

不为杂说论世俗事。

若自说法。

若请人说法。

若见僧中有不可事。

心不安忍应作默然。

何以故。

恐僧别异故。

比丘应先有此五法。

然后至僧中。

尔时世尊在瞻婆城伽伽池边。

白月十五日说戒时。

于露地坐与众僧俱前后围绕。

时有比丘举彼比丘见闻疑罪。

当举罪时。

彼比丘乃作余语答。

便起嗔恚。

佛告诸比丘。

应审定问彼人。

彼人于佛法中。

无所堪任。

无所增长。

譬如农夫田苗稊稗参生。

苗叶相类不别而为妨害。

乃至秀实方知非谷之异。

既知非谷。

即耘除根本。

何以故。

恐害善苗故。

比丘亦复如是。

有恶比丘。

行来坐起摄持衣钵。

如善比丘不别。

乃至不出罪。

时既出其罪。

方知比丘中稊稗之异。

既知其异。

应和合为作灭摈除之。

何以故。

恐妨善比丘故。

譬如农夫治谷当风簁扬。

好谷留聚其下。

秕[卄/告]随风除之。

何以故。

恐污好谷故。

如是恶比丘行来入出。

如善比丘不别。

乃至不出罪。

时既出其罪。

方知比丘中秕[卄/告]秽恶。

既知已应和合为作灭摈除之。

譬如有人须木作井栏。

从城中出手捉利斧。

往彼林中遍扣诸树。

若是实中者。

其声贞实。

若是空中者其声虚而[斯/瓦]。

而彼空树。

根茎枝叶如贞实者不异。

至于扣时方知内空。

既知内空即便斩伐。

截落枝叶先去粗朴。

然后釿刬细治内外俱净。

以作井栏。

如是恶比丘。

行来出入摄持衣钵威仪。

如善比丘不异。

乃至不出罪。

时既出其罪。

方知沙门中垢秽稊稗空树。

若知已即应和合作灭摈。

何以故。

恐妨害善比丘故。

而说偈言。

  同住知性行  嫉妒喜嗔恚

  人中说善语  屏处造非法

  方便作妄语  明者能觉知

  稊稗应除弃  及以空中树

  自说是沙门  虚妄应灭摈

  已作灭摈竟  行恶非法者

  清净者共住  当知是光显

  和合共灭摈  和合尽苦际

  佛说如是。诸比丘闻。欢喜信乐受持。

  尼羯磨卷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