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卷上

  

  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卷上

    五阴山室寺惠辨禅师注

  若夫至道圆明虚无湛极。

慈悲普摄济生死之深。

河浮大宝舟广度四生之难。

恩沾大道迥秡三界之牢。

惠镜长悬照无明之巨夜。

法王慈愍接引多方。

众苦之病无穷。

设药之途非一。

故有照大士垂音五浊之中。

悲愍群生欢请如来设教遵首。

称佛为心王菩萨说投陀经者。

以为王心为身之主耳目处。

其外任持六根。

不坏善恶种子。

使之亡乍来无有限。

碍自在如王。

言心王菩萨。

解脱之别。

得道之异名。

以觉合机故。

称佛说投陀者。

西国之语。

此土往翻名为椒[木*棗]。

烦恼不生。

寂然无相。

故曰投陀经者常也。

人能悟道求难死故号为常。

尔时(时无有二。

行人发意之时。

故云尔时)佛(佛者觉。

虚凝难心意识。

荡寂空无神变自在。

故为佛)在大林薮山(五阴烦恼是大林薮。

无明厚重不能觉察。

名之为山)山形大小。

纵广八万四千由延(五阴三毒合为八万。

地水火风名曰四千。

由者从也。

延长也。

其心造不善业。

迄至于今不能改悔。

故名由延)其山四方有无量夜叉罗刹虎狼师子毒蛇恶鬼杀害众生。

啖人精气(方四大是四大假合共成此身故曰四方。

烦恼薮多故言无量。

缘境不住故名夜叉。

取舍心起。

名为罗刹无明炽盛天口食善法。

名之为虎。

贪心造罪不生厌离。

名之为狼。

恶性盛猛能坏善狼。

名之为师子。

毒蛇者贪嗔痴。

是能坏法身惠命。

烦恼乱其身心不得自在。

名之为恶鬼。

万行法门自然消灭。

故云能害众生。

啖人精气者。

烦恼是也)其山四维有无量贤善大士。

修学大乘(眼耳鼻舌身。

性清净无所染著。

名曰四维。

一切烦恼自然改变。

故言为智惠。

贤善大士亦名修学大乘。

不简怨亲通同普载名为大乘。

亦名无乘。

名曰大乘)于佛法中决定生信(佛法僧宝本是一心。

更无别异。

故名为信。

信有十心。

一者信心。

此身无常无我信三宝。

常信不灭。

设有变灭。

信知示现之非佛。

是实灭。

是名信心。

二者念心。

非是生灭之念。

色心不二。

自性不动。

守春不移。

是名念心。

三者进求涅槃。

是名进心。

四者惠心。

觉了自性。

空寂无二。

是名惠心。

五者定心。

常住法性。

是名定心。

六者不退心。

进起波若。

不为生死亡惑。

是名不退心。

亡者回向心。

观行停熟。

流入法河。

是名回向心。

八者护法心。

护诸众生而成就之。

护已善根而不失之。

是名护法心。

九者戒断生死求舍俗缘。

是名戒心。

十者志愿满足。

六者波罗蜜。

超生死轮涅槃岸。

是名愿心。

故曰生信)护持禁戒如净明殊(清净心是)守护心城。

摧伏外道(涅槃为城。

城诸妄想不令漏失。

经曰。

以无心意无受行。

而悉能摧伏诸外道)五峰神仙最居山顶(色阴想阴识阴受阴行阴。

行者盖也。

能掩其心。

今不明了形碍为色。

领纳是非为受。

妄情思虑为想。

魔缘诸境为行。

了别名识。

称为色。

无明黑闇 长生故曰神仙。

亦名长受仙人。

我慢高于五岳。

故曰最居高顶)仙人我慢。

五欲自恣。

不悟无常(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

五处受生贪。

是名为五欲。

随所染著。

住情即造。

故曰恣。

生老病死念念迁谢。

故曰无常)佛与迦叶诸大菩萨侧塞虚空。

前后围绕(佛者心也。

心王自在。

能使识不起异念。

即是弟子故曰迦叶。

既随教念命心得解脱。

名为菩萨。

法门广大包括十方。

故言侧塞虚空。

无处不遍故曰围绕也)四部弟子。

一时共会(眼耳鼻舌名为四部。

心王所制不染色声香味。

故言弟子。

俱登一心觉故曰一时。

身心不二即是共会会合也。

一相一里也)尔时世尊。

在大众中(世以寂灭为义。

尊以觉证为能。

觉知一切烦恼无所有。

故号世尊。

八万四千烦恼之中悟平等道。

故曰众中尊)坐宝莲华(观行已毕至无功用。

寂休闲居。

名之为坐。

宝者道也。

道体明浑。

尘垢不染。

故曰莲华也)结跏趺坐(此为入定也。

端其身心真一心其命即虑静)嬉怡微笑(悟道性情美。

名之嬉怡之言。

忱忱乐心神故微笑也)威德光明普照一切(烦恼消灭名威。

识了无生德故曰威德清净。

是光普照一切者。

谓阴入界。

一切阴色受想行识是。

入者十二入。

内有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外有六尘。

为色声香味触法。

名十二入。

界者中门。

六识六根六尘即是十八界。

是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是一切行人观之空无所有。

名之曰照。

故云普一切也)佛告心王菩萨(告之言发发开生死心。

见法身相虚凝不动自在无碍。

即是心王菩萨也)汝当为诸大众宣说甚深无上妙法(宣由吐也。

从无地吐法出身寂寥无常平等。

平等不二故言甚深。

妙者要要妙之法。

佛所说也)令诸众生识烦恼性空无所有(众生迷故为有烦恼。

觉已知无故言空无所有)令投陀一心法苦乐一相(生死是苦。

涅槃为乐。

生死既空。

涅槃非有。

平等无生故言一相)心王菩萨。

承佛神力。

身升虚空。

变现自在(承者受也。

佛神力自觉身心本无所有故云虚空。

变自在者。

转妄以入真。

万物不动故云自在)于大众中放大智光。

光如百千万亿日月。

清凉调适(清凉是光。

光相不动说名为如百者。

百波罗蜜千法明门。

万者行也。

定惠双照明同日月故言百千万亿日月也。

烦恼火灭故言清凉。

喜怒不生名为调适)随诸众生所求皆得(圣化无碍故云皆得)普照十方招集有缘诸来大众(十方者十恶也。

招集者四谛是。

有缘者十二因缘是。

烦恼非一。

名曰诸来之言。

会烦恼交会共造一心。

故言大众寂空。

明名之照也)天龙八部护法善神(心净为天。

智惠龙。

五阴三毒。

合为八部。

不起异念名为难。

护法神善神)天王等(眼耳鼻舌名为天王。

见闻觉知不起二相。

故为之等也)上至有顶。

下极空际(顶是实也。

实相之理圆空不动故言有顶。

上下无二曰极。

极者空也。

空际名为佛性也)六道死生蒙光喜悦(眼耳鼻舌身意名为六道地水火风名为死生理生。

虚无湛然不名为听。

皆来听法。

神光照荡空寂无生。

故云喜悦也)大众云集(言此妄身由如云集。

暂有还散究竟无实也)菩萨摩诃萨。

大慈所薰(菩萨者西国语。

此云道心众生是。

慈能拔苦。

苦恼不生。

名大慈。

薰者香也。

薰我身烦恼灭尽。

此是无价香。

非是世间草木之香。

故云大慈所薰也)复放六百万亿最胜光明(六百者六根是。

一根一百故曰六百。

万者万行之门户也。

亿者总持之大名。

见道转染故名曰最胜也)其光明中宣说一切众生本性清净(了众生相即是实相故言本性清净)无生无灭(妄想不起。

是名无生。

善法常住。

是名不灭)无垢无净(分别是无。

名分别是净。

垢性自空。

净性非有)无生死际。

无涅槃际(生死性空。

涅槃非有)二际平等。

等诸法空故(二际俱空空。

故平等。

诸法亦然也)闲居静住。

即是投陀(因成果就故曰闲居。

淳一无离名为静住)寂然念道。

绝断攀缘(见道性空攀缘即灭)不生分别(诚性体空本无分别)何以故。

以生死涅槃不一不二(法身不动离诸名数。

故云不一不二也)俱假名说说佞引愚夫(涅槃方便。

是佛权教指方陈说。

今识道性体空。

生死如梦如电。

愚夫不了为生死可舍。

为涅槃可得。

于空之中妄生染著。

众自觉叹迷来曰久故言假说)上品众生体达法相。

不入涅槃。

不出生死(法性体空空无出入)中品众生求涅槃(舍生死是声闻行。

贪求涅槃是凡夫。

不舍不求是菩萨行也)无方便惠。

实际为家(不识生死涅槃。

皆是虚空幻化。

是无方便惠。

经曰。

有惠方便縳惠方便缚)下品众生无明痴住(心无智惠名曰无明。

不能发起心故言痴住也)不觉不知沉沦苦海(恒在生死故曰沉沦苦海。

常以苦海。

生苦老苦死苦。

求不得苦。

爱别离苦。

[死/心]憎会苦。

忧悲之苦。

忆想不住。

念念分别名为生。

苦老者烦恼恼身心。

不得自在故言老苦。

举缘妄想驰散放逸心神躁扰。

名曰病苦。

菩提之性理在烦恼之中。

不觉不知名为死苦。

非本所求。

妄生追念。

念不离竟。

名为求不得苦。

佛是慈。

众生慈父。

爱念众生。

由如赤子。

众生违背轮回生死故云爱别离苦。

五阴为怨。

恶业为憎。

烦恼交会隐藏无地。

故言怨憎会苦。

大道之破塞佛性未由显现。

故曰忧悲之苦。

苦无边际。

名之为海)诸菩萨等。

汝当谛了。

如是光明从何而来。

内外推求都无生处(内外根尘空无自姓。

故都无生处也)从心化生。

湛然常一(从定生惠。

故曰化生。

言心者非是生灭之心。

乃是无想之心。

名字虽多其体不异。

故曰常一也)一想光明触众生身。

从毛孔入(触之言照众生身。

内外虚通众生心。

纳由如毛孔一相光明无处不遍。

名之为入也)众生愚者入无量定(入诸言触。

触此身心。

由如虚空本来不动也)光触眼者。

入妙色三昧(眼虽见色妄识不起。

与物合故名为妙色三昧)光触耳者。

入音声三昧(耳虽闻声不得声相识。

不分别名曰音声三昧也)光触鼻者。

入香林三昧(鼻虽闻香不得香体。

即是空空无分别。

故言香林三昧)光触舌者。

入法喜三昧(舌虽触味不得味相。

味相自空识无分别。

名为法喜三昧)光触身者。

入智明三昧(身虽知寒热涩滑等。

不得触相。

识不分别故名为智明三昧)光触身者。

入法明三昧(六识体空无能分别状。

若韵音六根。

是一根故名为法明三昧)光遍十方。

仙人蒙光。

我慢即除(无明之光照。

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自然消灭也)身心清净。

悟无生忍(清净之心是无生死)恶鬼毒蛇夜叉罗刹啖人精气者。

皆发菩提心(身心寂空是发菩提心也)二见牛头斗诤心息(善恶二见名曰牛头。

生灭不住名之为斗。

毕竟不生名之为见)波旬魔王开地狱门。

施清净凉水(生死魔烦恼魔。

魔力威大自在如王。

无明闭塞名为地狱。

豁然悟解万参罗本无所有名为地狱。

开施言舍离知见想不生。

即是法清凉。

水即是法水。

湛然清净也)饥饿众生自然饱满(心生烦恼。

忆想妄缘。

名为饥饿。

禅定无生法喜无满。

故名为饱也)发清净心。

餐法喜食。

身心解脱(味道心和名为法喜。

不住有无。

自然解脱)深入法性自在无为(实相之理名曰入深。

体性不动入逍遥自在。

故曰无为也)虽得无为察心不住(不住而住住于不住也)学方便故(所化之缘曰方。

能化之智曰便)法为妻化生一子。

处在深宫正念思惟(妻者定也。

定能生惠。

故曰化生。

一子者菩萨是也。

实相远窥而莫睹。

故曰深宫。

空寂无生名为正念也)学大方便。

不舍有为。

不住无为(性理有无平等不二。

是大方便)二惠方便念念具足(一既不存。

二从何立。

惠亦无体。

言下有名解了还无故曰方便。

前念由浅。

后念转深。

深相平等名为具足)其年虽小常乐出家。

学无上道(初入定门。

道未成。

名为年小。

心无间念曰定。

从定起惠。

名为出家。

学者学性平等。

故曰无上道也)不乐世事。

常修少欲知足之行(端心自守。

五阴消亡故不乐世尊意满无求。

名为知足)修六和敬。

眼与色和(心灭境亡。

体无分别。

色心不二。

合一相理也)何以故。

心不缘色。

妄识不生。

即是和义(和者合也。

合一切空。

空故名义。

义即是佛)余如上说。

动静常一(耳鼻舌身意等。

此之五根义同眼识。

故言余如上说也)守护心城不令贼入(道心坚固。

六尘之财无由得入外道六师多方巧术。

诈为亲善六贼者。

向外取尘。

名为外道。

六师者。

取舍难易故曰多方。

强生分别名为巧术。

尘性本空取不可得名迷惑。

不了言诈亲善)语王子言。

世有极乐。

自叹娱长养王身(六贼驰骋夸引。

心王追求六尘缚。

绕自在喜悦身心名极乐。

生死不住名为叹娱。

五阴炽盛故言长养)既受乐已。

天上伎乐种种馔馐。

自然来至(众生愚痴见恶欢喜。

如观伎乐。

妄想无数故言种种。

贪痴食名为馔膳。

举心即是。

是曰自然来至也)五欲天女巧转五心所求皆得(心迷五欲。

本空愚夫不了妄生染著心。

名为天女。

执情取相。

任意即造故云皆得也)王子闻已似悲复喜(心迷故悲。

悟解还喜)我从昔来只为爱网。

网我身心(昔者古也。

从古已来五欲罗网笼罕佛性不能得出。

故曰爱网也)不能自拔。

何能救他(为无惠眼不见本来。

故曰不能自拔。

佛性既不显现。

烦恼云何能遣。

故曰不能救他)今日何缘复作斯语。

诳惑于我(心开悟道却语无明本无实事。

云何诳我。

我者佛性。

是佛性者无来无去无住无著无为无相无生无灭。

由如虚空湛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