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疏

涅槃经疏 #

  

  涅槃经疏 #

  得理逾明除身口意十恶名触。

三业净得正命者。

除十恶□命相续名得正命触也。

受名摄取者。

众生受时取境苦□有无名受。

二地智慧逾明领纳二地下功德故名受为摄取也。

受故起烦恼。

三十七品能怀三恶道报。

故以受为摄取。

此就所除制名也。

思惟是三地心。

断见谛粗细惑尽。

解心胜前二地名增得。

是三十七品破烦恼者。

是四地心。

能破修道中上品烦恼。

要藉正念主领功德□念为主也。

如世间中已下以喻来解也。

既入定者五地心。

修三十七品能善分别法相引生后慧故。

以主为导也。

是三十七品者。

六地缘空般若。

七地便般若能分别法相。

智解最胜。

以慧为胜也。

若坏烦恼去三种□□功德。

八地九地十地。

此三地胜解乃名为实。

是三十七品虽得四沙门及以解脱者。

须陀洹乃至罗汉。

此四果犹不得名毕竟。

断除三十七品所行之事。

心行处灭名大涅槃。

复次已下第四就因果相发生解。

爱念心是欲者。

念欲得菩提念欲生二地名欲也。

因下品爱念为善发生上品□为触。

是名为因也。

前二心发二地名受为摄取。

因近善友者。

因前二地□惟常理解理逾明名增也。

因是四法者。

藉因前根因摄增四法能生长四地无漏名念定五地心智是六地七地则名主胜也。

因是三法者。

因主□智发后三地名二解脱。

痴能障慧爱能缚心。

断爱故心得脱。

除痴故慧得明。

心慧二解脱是名为实。

如是八法空解相续毕竟得果名大涅槃。

欲者是发心已下。

第五就出家法中深浅解。

初地下品心是初无漏名初发出家也。

触是白四羯磨者。

触是上心品如似出家后白四羯磨名二地心名。

摄如白四羯磨后发二种戒。

增者逾胜如因二种戒修得四禅定心也。

主转强如似定后发慧断见谛结尽。

修道中六品结尽。

证须陀洹斯陀二果。

导者断三微惑尽。

如似阿那含也。

胜者二种般若是胜名阿罗汉。

实者后三地真心法流有无双照最利名辟支也。

毕竟者有遂因义名无上大果也。

欲名为识者。

九法中欲最是其初。

如似一报中识最是初故言欲名识也。

触名六入者根本触对六尘。

如似初地上品心触对二地亦可触境生解。

故名触六入。

摄名为受者。

受本纳领苦乐名受摄能领纳二地下功德故言摄名为受也。

增名无明者。

过去无明生惑中强。

如似三地信忍之上品有强于前名。

增主名名色者。

名色相依使不坏散相续受百年一段果报。

如似四地下心无漏相续故言主名名色也。

导名为爱者。

爱本贪染境界。

如似五地心能引生后慧。

故言导名爱也。

胜为取者。

染取境界名取。

如似六地智慧般若。

七地方便般若。

此之二慧得理逾明故言胜也。

实名有者。

含果未吐名有。

辩生老中强名有。

欲明八地九地十地此三地心是大无生忍。

功德逾明辩大果义强。

故言实名为有。

毕竟名老死。

老死本一报之最终。

如似涅槃果是终极之处。

故言毕竟名老死。

为前十二因得如涅槃为前八法所得也。

  迦叶言已下第四文略上九法为三法也。

就中亦有六幡明义。

初一直列名。

第二根即是作已下转名解义。

第三未来之世已下直就当现二法解。

第四根即是求已下正三法名。

第五根即见道已下就觉无觉明义。

第六根即正因已下就因果相发生解义。

根本因增云何取异。

善男子已下答。

初地至七地皆是初发。

因者后三地同在法流位中不为相间故名相似。

增者灭向者三相似得果中真相似未来果报。

以未现受故属行人名因。

万行备种智现时名增。

下文可解也。

迦叶言如是涅槃云何可得。

此问所以来由。

上言性地心中三十七品犹故不取为梵行。

要初地以上终至于佛空心相续得作梵行时。

人闻以生其退心。

初地已上始勘为梵行。

地下不阶。

我今天众未有地下之因。

地上之行何由可阶。

因行既不成。

大涅槃果云何可得也。

善男子已下答。

四部众但修十相为因。

次生初地相续终得大涅槃。

汝修十相故便得。

何待多行。

此是其智远。

从相生名相也。

十相义就文易解。

  憍陈如品 #

  此品经师解言。

前之二品劝人修道。

既有修道为毕得果。

是故憍陈如一品意在流通故兴品。

所以先命陈如欲明陈如是众之上坐。

如来灭后欲使流通千载不灭。

一意故命。

二来说经已竟十仙悟道缘在陈如。

二意故命也。

三来初始成道在于鹿苑始说四谛伧为陈如。

今日垂终之教在于双林亦为陈如。

表明如来有始有终也。

此中流通因无常色获得常色。

既名流通。

与上品明义。

何以名流通也。

如来自言。

我上来说色是无常。

汝灭无常色获得常色。

汝于未来流通我此法。

是故此品由名流通也。

色者常果之体。

断除生死□著色尽。

体明了显白义同于色。

如来断下三受永亡。

体是至极。

领纳真功德名受。

真照之智达假名相尽名想。

行者下地聚积生死名之为行。

如来断除众恶万善聚积名行。

下地识了别青黄名识。

真智能达实法名识。

下地阴者阴盖。

行人恒在生死名阴果。

显阴者能阴覆行人使逍然方外故名阴也。

若有人能解上常无常义者是名沙门。

真息恶人名婆罗门真净行人。

我佛法中有沙门人。

若离佛法外道有沙门法有沙门人无有是处。

道有者都是外道也。

何以故。

兴此文者。

讥切外道欲使各立神我。

与佛论义辩其是非。

因此言论归其正化故兴此文也。

诸外道言。

瞿昙昔日说苦无常空无我。

集我门徒。

由故可忍。

与我解异。

无智从之。

有智归我。

故言可忍。

今日在双林中说常乐我净。

所有门徒皆归化尽。

情不能忍。

故求论讥。

众中有婆罗门。

如来上十六天国与诸外道论义。

皆从正化尽。

此中十仙更别有一段外道。

今始欲来论义。

此十仙中要根机速疾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