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义记

法华义记卷第三

  

  法华义记卷第三

  不自觉知喻佛亦如是。

七偈半。

颂合云喻。

离三涂苦。

生于人天。

名世间乐。

修行断结。

名涅槃乐。

为大众说。

八偈颂合注两喻。

明亡相心中。

不存彼此。

信不信异。

利钝差别。

等为说也。

而无解卷。

一切众生以下。

九偈半。

颂受润喻人天圣王。

释梵诸王。

受润处少。

除患复微。

益物亦□□□□草。

声闻二乘。

受润既多。

除患亦胜。

益物处强。

名中药草。

柱下菩萨。

闻说大乘。

一□□□□过声闻百千劫行。

深伏烦恼。

识众生机。

随缘益物。

名上药草。

初住尽。

六住有多[利-禾+扁]荫。

名为小树。

七住至十地。

广有利益。

名为大树。

所禀各异者。

明受润不同。

佛以此喻。

一偈半释疑。

明如来智惠。

如大海水。

为人演说。

迦叶所知。

如一渧也。

我雨法雨。

八偈半。

颂合增长喻。

令诸世间以下。

明凡夫增长。

声闻缘觉以下。

明二乘增长。

若诸菩萨以下。

明初住以上增长。

复有住禅以下。

明七住以上增长。

如是迦叶。

一偈半。

颂合不自觉智喻。

迦叶当知。

一偈半。

□迦叶所解也。

今为汝等二偈。

重固四大声闻也。

  受记品 #

  四大声□□□解在于譬喻。自陈已得。略领如来化导之方。如来成其所说。功行既就是以列记□□□□受记。我及汝等一偈。起下品也。

  化城喻品 #

  上来明中上以悟。

下根未解。

为引往固因缘故。

以化城为喻。

名化城品。

正欲道我在十六数。

曾亦为汝说。

不得直尔而道。

要须次第。

昔何由得说。

明大通智胜。

入于三昧。

所以得说。

如来何由入定。

明说法华缘在后人。

所以入定。

所由说法华。

由十六王子请是故说也。

十六王子。

所由如请。

由众生有其大机。

所以请也。

大根机所由如有。

闻说四谛十二因缘。

断除烦□□□大机成也。

如来何由说四谛。

由王子诸梵请。

是故说也诸梵所由如请。

见大道智□□□坐道场成佛已。

召集有缘。

所以请也。

从是以来。

几时迳尘沙劫数。

故须道尔许多文句。

大通智胜。

本坐道场。

垂得菩提。

乃迳十劫。

此与寿量为由序。

过去垂得。

由迳十劫。

岂况释迦六年苦行。

得一切智。

此为不实也。

佛法不现前者。

未得一切种智。

亦可众生机咸未熟也自下明诸天雨华供养。

诸比丘以下。

明成佛已。

十六王子。

各舍所珍。

来诣佛所。

说偈赞叹。

请转法轮。

自下明十方诸梵请。

就梵请中。

皆有五段。

第一义光。

第二推寻光本。

请于佛所。

第三散华供养。

第四说偈赞叹。

第五请转法轮。

东方诸梵。

请转小乘法轮。

东南□□□。

请小乘无明人天因果。

南方梵请说大乘法轮西南方九至下方。

亦请大也。

上□□□□大小兼请。

失乐者五识乐。

相者是前乐境。

由其罪业因缘。

二俱失也。

自下明受请转四谛法轮。

上亦有请其大者。

何故不明为说大也。

过去亦说大品诸经。

同于今者。

但于今无益。

隐而不道。

亦可为厉下根。

亲从二乘。

向于法华。

故不明也。

三转十二行法轮者。

初直言。

是苦是集是灭是道。

第二劝修。

苦应知。

集应断灭应证。

道应修。

第三引证。

苦我以知。

集我以断灭我以证。

道我以修。

成无上道。

三遍说四谛。

名十二也。

此是出世之法。

世间所不能转也。

自下明因缘之道。

次第解释。

名十二也。

由有无明故。

造其行□□□□故行亦灭也。

余者可知。

那由他人。

不受一切法故者。

不受苦集一切法也。

又解。

明得道之心。

□□□一义空。

得无相心。

不受相类有为一切法也。

从是以后诸声闻不可称数者。

明在后得道欲厉于下根。

前者为高胜。

后者为不如。

皆童子出家者。

闻上说法。

增道见机处明。

勘为请主。

故请说大也。

如来知见。

深心所念者。

明心中念。

欲修行大乘。

自行兼人天下同行。

广作利益故云深心所念。

请佛为证者。

故云佛自识知也。

所以道出家。

圣王所将八万。

见王子出家。

亦求出家。

明王子本以见机根。

引尔许多人出家。

有大利益。

正欲厉于下根。

本见机明子为汝等说。

到今不解。

此为可耻也。

自下为说大也。

菩萨久积□□□便信受声闻众中有根者。

亦信解也。

其余众生。

皆生疑惑。

亦厉下根声闻。

使□□□是其高胜。

疑惑者是其卑劣。

欲使下根声闻自知。

尔时不得高同胜者。

乃下同疑惑也。

欲使检厉其情。

自鞭其后。

说此经已以下。

知缘在后人所以入定。

是时十六菩萨以下。

明王子同见其机。

所以有胜法坐。

为众说也令发无上道意。

从大通智胜以下。

明王子说法。

善法其所故。

出定赞叹。

劝人供养也所以出定赞叹者。

时坐生疑。

十六菩萨。

在其行地。

所说未必当理。

今者赞叹。

欲使时人信伏十六所说。

虚应当取信。

其为希有。

亦可道本菩萨地时。

见机分明。

为众说法。

善得其所。

况于今日。

道成正觉达□□□汝等说。

应当生信也。

世世所生。

与菩萨俱者。

明自尔以来。

高胜之者。

随其生处。

则形心俱到。

不如之者。

但有窴资远运。

与其善俱也。

从其闻法。

悉皆信解。

于今不尽者。

亦厉下根之人。

使知在前者为高胜。

在后为卑劣也。

十六沙弥皆得菩提者。

此会师古今。

亦可。

生导师喻。

于今有住声闻地者。

明其劣者。

到今住在声闻位中。

我常教化者。

常以大乘化也。

是诸人等。

应以是法。

渐入佛道者。

应以二乘方便。

长进其解。

渐入大乘佛道也。

所以者何。

释如来智惠大乘之道。

深远仿佛。

信之则难。

岂况惠解得入。

要先□□□其粗哉。

方能取信。

故言难信难解。

所以施三方便也。

尔时所化以下。

会第□□□及我灭后声闻弟子者。

亦厉下根。

亲自值我在世。

应齐同根。

未来世者。

是其劣。

使彼自生捡厉。

今日时中。

应当取信。

我灭度后。

不闻是经。

不知不觉。

已之所行正是菩萨之道。

当入涅槃。

明像正得道。

得无余涅槃也。

我于余国作佛者。

明如来此方缘尽。

应在净土。

言余国作佛。

是人根感于我。

同生净土。

还求大乘智惠。

始终殖我。

明法轮道。

同归于一解。

是以今者殖我在世。

齐同上根领解。

应当生信也。

亦是劝厉之辞也。

如来自知。

涅槃时到以下。

起下灭化喻。

众又清净者□□□就。

除二乘著相。

名为清净。

便集比丘。

遣二假名。

归成一实。

比丘当知以下。

何以重明三者。

欲作势向下。

以险道故。

施三乘也。

自下还喻上火宅中事。

初作作险道喻。

第二作导师喻。

第三作化城喻。

第四灭化喻。

譬如五百由旬者。

与上宅礼为喻。

五道为五百。

何以知之。

下文言过三百由旬。

化作一城。

三涂示不受道。

得道之来。

要在人天。

故言过三百也。

又解。

三界为三百。

七住二乘为四百。

八地终至十住。

为五百。

何以知之。

下文言过三百由旬。

化作一城。

明二乘无漏。

三界所无。

二乘涅槃。

三界外法。

名为过也。

险难恶道者。

五道□□□□七住以上。

虽无三界分段等苦。

由有无常变易生灭。

岂非险难名恶道也。

旷□□□□明三界五道。

无其圣人也。

虽有二乘之人。

陋得无漏。

不属三界名为人出。

故言三界衰无圣人也。

若就后解。

以何为人义。

人本达古故今如理周备。

人义始足。

若尔唯佛。

是一切智人降佛以下。

人义不备。

名无人也。

怖畏之处者。

生死险道。

智人之所怖也。

若有多众者。

六百万亿。

修道进德。

欲过险道。

远诣佛果。

为至珍宝处也。

有一导师以下。

与第一思惟为喻。

昔十六王子。

释迦导师。

闻不载告名聪。

快伴法相名慧见之分明了曰明。

说到法相名达也。

知机发为通。

未发为塞也。

将导众人。

欲过此难。

与上第二思惟为喻。

□□成道。

执理以拟之。

所将人众以下。

与上第三思惟为喻。

本发大心其于佛果。

暂时废忘。

名中路退也。

白导师言。

机感于佛。

义同白也。

小惧其劫。

大名怖畏。

不能复进者。

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始到在佛地。

故名为远。

欲退还也。

导师多诸方便以下。

与上第四思惟为喻。

舍教驰轮迳。

离生死名可愍也。

背其大教。

名舍珍宝但起小心。

义同退还。

上来至此。

明念欲作化城。

作是念已下。

明思惟理教。

于险道中。

过三百由旬。

化作一城者。

无而说有。

名之为化。

防非为城。

告众人言以下。

为说化城。

安慰其心。

今□□□□可于中止者。

有为无为果。

防非为城。

可于中止也。

若入是城。

断除三界生死。

有为□□□□为大乐故。

言快得安稳也。

若能前至宝所。

亦可得去者。

若不入城。

防城亦得去也。

不尔时许。

此是理中之言。

明道成罗汉。

理自向佛故言亦可得去也。

是时疲极之众以下。

与上诸子修行为喻。

能越度生死。

名生已度想。

无为寂灭。

名安稳想也尔时导师。

知此人众以下。

作灭化喻。

即上等赐大车也。

即灭化城者。

释二假名也。

宝处在近者。

汝等所行。

是菩萨道也。

我所作者。

是方便也。

如来亦复如是以下。

合喻。

初合导师喻。

知诸生死□□□道喻。

应去合第一思惟。

通塞之想也。

应合第二思惟。

若有多众。

欲过此难也。

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

合第三思惟。

所将人众。

中路退还也即作是念。

佛道长远。

要迳生历死。

久受勤苦。

乃可得成。

身命不存。

苌寿安在。

是故欲退。

不复进也。

佛知是心以下。

合第四思惟。

导师多诸方便也。

为下劣者。

明为懈退者。

于三界外为止息故说二乘涅槃。

若众生住于二地以下。

合灭化喻。

即上尔时导师。

知此人众。

既得止息也。

汝等所作未辨者。

明二涅槃非究竟也。

正可近大乘佛惠。

而以非真实也。

如彼导师。

举喻来帖□□□□第二十劫坐道场。

得成于佛。

何故不颂初文者。

上如来即自说偈颂讫。

不须□颂也。

彼佛十六子二偈。

颂王子请。

次十六偈。

颂十方诸梵请。

次二偈颂受请已。

为说四谛十二缘也。

次三偈。

颂诸人得道。

次二偈。

颂王子请说大乘。

次二偈颂受请为说法华。

次一偈。

颂入定。

次三偈颂王子说法华。

次一偈。

颂形心俱到。

次四偈会古今。

以本说为因缘由。

至今始得说于法华也。

自下颂喻。

初二偈。

颂险道。

迥绝多毒兽者。

如大泽中。

无其人民。

但有虎狼师子。

降佛以还。

皆有生死烦恼。

无真是法。

及圣人也。

又复无水草。

□□□□是人之所依。

明三界无漏水草也。

若就后解。

唯佛得真无漏。

降佛以下。

无无漏□□也。

为智人之所怖畏也。

欲过此险道者。

欲背于生死。

远其佛果也。

时有一导师三句。

颂导师。

次一句颂第一思惟。

第二思惟。

即上通塞之相。

欲过此难也。

次一偈。

颂第三思惟。

欲退还也。

次四教寻时思方便者。

明本无其小。

暂顺小机权假施设也。

二乘无而说有。

称化作城本防非。

郭以收人。

无为涅槃。

防非语难为城。

有为涅槃。

积诸功德名郭。

有为涅槃。

修诸功德名庄严。

为行者栖神之处。

义同舍宅。

□□功德。

遮外恶不入内。

善不失散。

义同为园。

无漏召出于三界。

名林渠。

□□□人示看之处。

以喻四谛。

通其行人。

观行之处。

八解名浴池。

四禅为重门。

三空观心为楼阁。

善心有贞干之用。

能有所辨名男。

慈悲有外适之义名女。

即作是化已下已一偈。

颂为说化城。

次一偈。

颂诸子修行。

次二偈半。

颂灭化喻。

我亦复如是。

颂合喻。

为一切导师。

合时有一导师。

见诸求道者颂合第一第二思惟。

次三句。

颂合第三思惟。

次偈半。

颂合第四思惟作化城也。

次四偈。

颂灭化城喻。

  第四五百弟子受记品

  下根之人。

闻上三说。

受解在于化城。

功行既就。

是以列记方将。

故名受记。

乃与千二百受。

但导五百者。

此是师徒眷属。

其相属者故但言五百也。

从佛闻是智惠者。

方便者。

闻上方便品也。

又闻授诸大弟子记者。

闻受舍利弗。

四大声闻记也。

复闻宿世因缘之事者。

闻化城品也。

复闻诸佛。

有大自在神通力者。

观彼久远由若今也。

自下明欢喜。

叹如来化导之方。

汝等见富楼。

那弥多尼子不者。

不论见形。

问识□□不。

实是大行。

现居下流。

引接未还也。

论行既周。

次与授记也。

千二百念者。

请其记□。

□□述彼意故。

次第与受之。

上利根声闻。

先悔过自责。

自陈己德。

后方列记。

今明下根之人。

钝根因缘。

故得记决然。

方能悔过。

自陈己解也。

譬如有人以下。

还喻上化城。

四段文句。

第一作亲友喻。

喻上道师。

有人者六百万亿人也。

至亲友家者。

夫为菩萨。

为众生作不请之友。

众生有感。

诣王子所。

名亲友家也。

第二醉酒而卧喻。

上险道文少不次。

应言具设饭膳。

然后醉卧。

偈中显也。

舍教驰轮。

妄本大解。

起惑以自缠。

名醉卧。

在生死也。

宫事当行者。

化导方轨。

功赫之事。

非已名宫事。

明十六王子。

此方感□□□□□□影不久。

名当行。

以无贾宝珠者。

明法华大乘。

万善功德。

利物显然。

若以宝珠。

理出量算。

名无贾也。

若暂受永失。

非谓为系。

今明昔一发之善。

窴资远运。

到今由在始。

可谓为系也。

衣里不显之事。

明如来玄知。

彼人所解不能永固而不语。

令汝之所得。

必还忘失。

若似衣里也。

又解。

昔说大乘。

令其生信。

虽复中间妄失。

藉本为机。

窴资远感。

玄见到在。

百劫之头。

方始解悟。

彼人不知。

义同衣里。

亦可系解心衣里也。

与之而去者。

说以迁应化土也。

其人醉卧。

都不觉知者。

起惑彰其惠目妄本大解。

不□□窴资远益。

故言其人醉卧不觉知也。

起已游行以下。

上化城为喻。

人天中修善。

资其出世机发名起已。

心无主当。

失于本善名游行。

本大乘为己国。

二乘为他国者。

有无为果。

有资神益。

已名衣里食苦。

身行道为求索。

菩萨一发心。

超过声闻百千劫行。

声闻心夹劣。

所收亦少。

故言甚大艰难也。

道成罗汉。

要求心息。

名若少有所得。

便以为足。

此是小器易盈也。

于后友以下。

与上灭化为喻。

会遇见之者。

今□□城中。

始得大机也。

咄哉丈夫者。

呵积之辞。

何故为小资神。

乃失于大利也。

我昔教汝□□□□令得大乘佛果安乐义同五欲乐也。

某年日月。

以无贾宝珠者。

大通智胜王子时。

为汝说也。

今故现在者。

昔一发之善。

共相资发。

到在于今也。

而汝不知有资之益也。

弃本大解。

而取于小。

故言甚为痴也。

今道成罗汉行远之佛果。

故言可以此宝贸易所须。

亦可以万善因。

资大乘佛果也。

称遂本心。

名如意。

无所之短者。

得一切智。

行备满足。

更何所少也。

自下合喻。

为菩萨智作知时以下。

合亲友喻。

而寻废忘合醉酒喻。

既得阿罗汉以下。

合起已游行喻。

一切智愿以下。

合会过见之喻。

汝等所得。

无为灭谛非究竟也。

但以方便。

示小乘涅槃也。

我今始知。

昔来□□□菩萨道故。

生欢喜也。

故说偈以重章。

初二偈半。

颂前悔过自责。

次二偈颂至亲友家与珠也。

其家甚大富者。

明大乘之道。

万善备也。

具设诸饭膳者。

称其大机。

备为说也。

默与而舍去者。

为说大乘。

必知有忘。

不言但有远益。

义同默说。

竟迁应名舍去。

起惑曀彰。

忘本大解名卧不觉也。

是人既以起。

二偈。

颂起已游行喻。

次二偈颂会遇见之。

亦复如是。

一偈半。

颂合为菩萨时。

次半偈。

颂合既得阿罗汉道。

次一偈。

颂合一切智愿。

犹在不失。

次一偈。

颂合我今乃知实是菩萨。

  授学无学人记品

  阿难罗睺罗。

所以索记者。

若不与我授记。

向来得记之者。

便生其疑疏者得记。

亲者不得。

此记未必可信。

如其与记。

遂其索记之愿。

亲疏皆得信之毕然故言众望亦足也自下与其列记。

新发意菩萨。

生其疑念。

大行之人。

由尚不得如是好记。

况其声闻。

得如是决。

如来下释明。

阿难是大权之人。

修行来久。

昔日与我空王佛所。

同其发心。

乐多闻者。

是一行精进者。

不注一行。

万行俱前。

名为精进。

故在前成佛也。

阿难现同持者。

护持我法也。

功行如是。

故获好记。

何怪之有哉。

故阿难闻如来说。

得宿命通也。

罗睺罗者。

□□□也。

明二千人功行既齐。

列记亦等也。

此人根钝竭力赞叹。

正得一偈。

  法师品 #

  上来明万善同归莫二之道。

三根齐悟列记方将。

自此以下。

流通说也。

圣者说法。

有二世利益。

欲以此法。

传通千载。

不坠于地。

付嘱四依之人也。

能通大法。

名为法师。

因药王告八万大士者。

此是四依之人可付传大乘。

故名因也。

汝见是大众不者。

以现在弟子委付。

其师不论见形。

同识其心行不。

闻妙法华。

一偈一句。

乃至一念者。

不道文句欲明此人理解处鲜。

□同一句。

以是为因皆与受记。

如来灭度之后以下。

付嘱未来弟子。

以一念解因。

玄与授佛□记也。

此诸人等。

要假汝等四依。

像正之中流。

通为其匠主。

使行得成就若复有人以下。

劝二种弟子。

应识其师。

何者是也。

人常言。

有六种法师。

一者受持。

二者读。

三者诵。

四者解说。

五者书写。

供养上五。

复是其一。

此六皆有资益。

名为师也。

先师言。

此解浅近。

不当经旨。

受持解说者。

此是四依之人。

末代世中能流通大法。

广作利益。

是汝等师。

此经中但伴为二依。

住前为初依。

上三第二。

乃至偈敬视如佛。

种种供养者。

明敬法之人。

毕能流通。

勘为依也。

以增供养十万亿佛明下□□□语其实行。

报生清净土。

愍念众生。

故处恶土。

经云。

四住菩萨。

自在生也。

初住菩萨。

分人□百。

动百佛世界。

化百佛世界。

若以愿力不可思议。

若尔下依菩萨。

愿力因缘生恶土也。

药王设有人问。

未来世中。

何等众生。

当得作佛者。

此觅其师。

未来世中。

何等人是我等师如应示是诸人等。

四依菩萨。

绍系佛处。

未来流通者。

是汝师也。

下释敬法情深。

毕是流通人也。

是人一切所应瞻奉以下。

劝人供养。

应以如来供养明四依末代益物。

功同如来。

故言如来供养。

而供养之。

况何尽能受持以下。

明上之三依。

舍其净土报。

生于恶世。

广演此经。

若是善男子以下。

明下依人。

第二德行□□无功赫齐同上依。

见几处鲜。

义同窃。

利物义少。

同于一人。

正得八分。

若似一句。

能传通大教。

名如来使。

勘可圣意。

遣在像正。

流通大乘法事也。

何况于大众中。

广为人说。

明上三依第二德见机处明。

益物亦胜也。

若有恶人以下。

赞叹德福。

毁骂得罪。

骂佛轻者。

佛毁誉不动。

如须弥所骂者得罪轻也。

毁訾在家。

读诵法华者。

此是凡夫人闻其毁骂。

则不流通所以得罪重也。

不尔时许骂佛轻者。

但骂其人。

不欲断法。

毁呰在家出家者。

此是四依。

骂者罪同于佛。

兼欲访经断法之意。

罪兼二种。

所以重也。

以佛庄严者。

佛正以万善庄严。

此人流通大乘。

自行兼人。

万善□□。

故言而自庄严也。

则为如来肩所何担。

以大乘名肩。

彼人修行。

大乘万善。

扶疏理担其人。

至无上菩提。

其所至方。

应随向礼者。

明四依所在之处。

应遥加敬也。

什公来时。

其母语之。

俱摩罗什。

汝向东方。

汉地有一肉身菩萨。

名为道安。

汝于神朝。

遥礼敬之。

可得度难往到。

此是其事。

自下明供养具。

人天中胜者。

应以奉献下释是人欢喜说法者。

凡夫法师。

得好供养。

称适其心。

说法诣理。

闻者具足。

得菩提也。

又解。

四依菩萨。

岂容假供。

然后欢喜。

但见前人。

如是舍财□□毕是受法之人。

所以喜也。

亦可献供。

善助发道几勘能受法。

故生喜也。

说法应几。

得理在心。

故言即得无上菩提也。

初二偈。

颂二种弟子。

次三偈。

颂师。

自在所欲生者。

四住菩萨。

名自在生。

随欲生处。

即得往生。

次三偈。

颂劝弟子供养。

次一偈。

颂如来所遣行如来事。

次四偈颂毁骂得罪。

赞叹得福。

次三偈。

颂长行未劝供养。

尔时佛复告药王以下。

明经染重。

已说三乘。

当说涅槃。

今者说法华。

何故为胜。

此经偏明一乘。

文理周备。

胜于涅槃。

故言最为第一。

又解。

三世说三乘。

此经最为难信难解。

明法华经理深妙。

信之则难。

岂况惠解。

故言难信解也。

□□以来。

隐而不章名秘。

此经即是。

向佛之要路。

故名要也。

不可分布。

妄受与人者。

末代流通。

当相几说法。

不得妄有所作。

明出以来。

温积此理。

使外不干。

义同守护。

但有小几。

隐大不说也。

如来亲自在世。

由多怨嫉。

五浊恶世。

不得说一。

况未来世邪惑竞臻。

是以应当相几说法。

不得妄有所作。

则失几之辨也。

药王当知以下。

就人以叹德则为如来以衣覆之者。

明神通衣之所加护。

又解。

如来正以万善功德为衣。

此人能流通大乘。

万善具备。

覆盖此人。

故言以衣覆之也。

修行大乘。

诸佛护念也。

有大信力者。

于大乘理中。

□□惠信也。

及志愿力。

八住菩萨。

称愿以行。

愿力成就也。

诸善根力者。

无量善根成就也。

与如来共宿者。

共佛同栖。

宿大乘理中也。

为如来智手。

摩其心头。

药王在在处处以下。

就处以明经重。

明此理在人则人贵。

在地则地尊。

经住之处。

皆应起塔供养。

不须复安舍利者。

明起塔之意。

为安分身舍利。

此是弘经之塔。

唱说法华一乘。

明真妙法身。

故言不须也。

正应供养。

若有人得见此塔。

识知是弘经之塔。

万善同归一乘之道。

而礼拜□□近无上菩提也。

多有人在家出家以下。

就善行不善行。

以明经重。

在家出家。

发心修行。

不闻法华。

在二教中。

修行者。

不善行也。

所以然者。

二乘文理不备。

教诠处夹习行之者。

不善也。

得闻法华一乘。

明理处旷。

万善具足。

大乘道备。

是以习行之者。

名善行也。

信解受持者。

大行之人。

得近菩提也。

自下与此三人作喻。

有人者二乘人也。

渴乏须无上菩提水。

二乘中修学。

求其佛果。

去果远矣。

故言于彼高源求之。

知水尚远也。

施功不已。

与第二人闻经作喻。

遂渐至泥。

知水毕近。

与第三信解受持人作喻。

菩萨亦复如是以下。

合前第一人。

若得闻解。

合第二人施功不已也。

思惟修习。

合第三知水毕近人。

下释所以闻解习行之者。

得近无上菩提。

不习之者。

去远者何。

一切菩萨菩提。

皆属此经。

不属余经。

是以习之者。

名善行也得近菩提。

不习行者。

名不善行也。

去之远矣。

凡有五种菩提。

一者住前性地。

深伏烦恼。

于其胜理。

未究竟解。

名发心菩提。

初住至六住无漏在怀。

伏心于理。

名伏心菩提。

七住菩萨。

三界惑尽。

见理喻明。

名明菩提。

八住至十住。

永离爱结。

入法流水。

名出到菩提。

金刚心谢。

种知现前。

觉□法相。

更无所资。

名无上菩提。

此经备明。

故言皆厉。

开方便门。

示真实相者。

此经释二假名。

归成一实也。

是法华经藏者。

积诸功德名藏。

亦可出生诸佛也。

渊玄绝妙名深。

勿不能岨非固。

如何求之。

[車*奔]然名幽贪赜所不及名远。

十住所不逮。

名无人能到。

应迹道中。

言教开示也。

药王末代世中。

菩萨闻之惊疑者。

是新发意也。

若声闻人。

闻之疑者。

无其实德。

是增上慢也。

自下明流通之行。

入室著衣。

坐如来坐。

然后方说。

如来室者。

室有覆荫之□。

能去寒暑温凉适身。

义同于室。

悲本拔苦尽原。

慈能与乐至极。

覆荫三有众生。

离苦得乐。

大慈悲心。

是汝等未来流通此经。

当起慈悲也。

如来衣者。

衣本能弊身丑。

名之衣。

未来世中。

如令不忍辱在怀。

念加及报。

则不能流通大法。

万德不备。

菩萨行怀。

章菩萨之丑。

如其忍辱在心。

不加及报。

则能流通大法。

自行兼人。

菩萨道备弊其身丑。

故言衣者忍辱是也。

如来坐者。

坐以安为义。

明观心在第一义谛。

空中忘相。

心及缘于有处有施化。

得平等心。

不存被此。

安空理。

然后以不解。

代可得说也。

故言坐者一切法空是。

自下明得果报。

初遣化人若说法者以下。

遣其实者。

为作听众。

何故尔者。

欲使听者见众多。

故知。

其有道生敬信也。

虽在异国。

令说法者。

得见我身。

明还感应佛。

不尔时许。

明理中见我。

经云见法者。

即见佛也。

忘失句读。

非是忘文。

理相难知。

客可有忘。

还应其人。

闻我所说。

令具足也。

偈中初偈。

颂善行不善行三人。

略不颂前者。

又解。

上半偈颂喻前三人。

下半偈。

颂前三说之中。

最为难信。

乃至人处。

颂不次第耳。

声闻之人。

不能行于万行。

若以懈怠。

劝听此经。

明于万行习之者。

得近菩提也。

自昔以来但施三乘言教。

大法不设。

岂非难闻也。

亦可无量劫中。

乃说一乘耳。

要积德行。

勘闻是经。

非近因也。

故信受者难。

亦可菩萨闻惊。

名新发意。

声闻惊疑。

是增上慢。

能信受者。

是其难也。

次一偈半。

颂喻。

次二偈半。

颂合喻。

次二偈半。

颂流通方法。

次十一偈。

颂得果报。

念佛故应忍者。

如其不忍加毁。

不得流通大法。

念佛告敕。

故能忍加毁。

流通大法。

亦可由念佛故。

神通守护。

勘受加毁。

又解。

流通之时。

其于当佛。

如其不忍。

不得流通此经。

万行不备。

念欲作佛。

是故忍也。

诸佛加护。

大众信伏也。

若亲近四依法师。

为汝解释。

习之者。

速得道也。

  见宝塔品 #

  此塔何时而来。

上来明其一乘法师流通已竟。

此塔忽然。

从地而出。

证说一乘之果。

明其分身。

是应化果。

明其踊出。

是眷属果。

明其寿量。

是寿命果。

又解。

宝塔来意。

欲证经真实。

正是三请时来。

与三乘。

作受道之缘。

如令一人不集。

大法不唱。

故知。

尔时以来。

但出缘经者。

见下举偈。

来劝时会。

故著之在此。

若三请中安者。

则隔绝尔许多文句。

明破三义赊远。

故置之偈前。

从地踊出者。

明生死异路。

故从地出。

不尔时许。

将明大乘之道。

万善地中出。

住在空中者。

空是无类。

将表明大乘之果。

独脱无类也。

又解。

空本是请静。

将明一乘静理。

故住在空也。

亦可道因下而果上。

自下明庄投宝塔。

及以供养。

塔中所出音声。

赞叹释迦。

能以一乘大惠。

三乘等与所说不虚。

皆真实也。

大众见塔处空。

所出音声。

皆得法憘。

怪未曾有也。

大乐说。

知四众心疑。

为设二问。

宝塔出之因缘。

第二问其音声所以。

如来先答第二问。

明塔中有如来全身。

所以有声。

非碎身舍利也。

自下答初问。

过去有佛。

号曰多宝。

昔有其愿。

若我成佛。

灭度之后。

有说法华经处。

我之宝塔。

皆踊现其前。

为作证明。

叹言善哉。

所以有此塔也。

不但此中有宝塔。

说经之处。

皆亦如之。

大乐说。

以如来神力。

闻欲见佛身者。

上明直问塔之因缘。

声之所以。

事相是近。

不假神力。

率已所见。

自能问也。

今明因言。

以长理明。

若欲见者。

要集分身。

若三变净土。

分身方集。

如其一人不集。

大法不唱。

此亦与三乘。

作受道之缘。

然后开塔。

说于法华。

事相是远。

几会难识。

故假神力。

问其所以。

大乐说。

即请见分身佛。

即放光召也。

所以变土清净者。

有其二意。

一欲明宾主相待。

二欲移三乘之秽。

就一乘之净也。

何故三变也。

一变亦能容受。

明移三乘故也。

一变为菩萨。

二变为辟支。

三变为声闻。

亦可三变者。

明分身多故也。

各将一大弟子者。

欲明表一乘义也。

又解。

将欲简粗就细也。

所以召十方者。

欲以释迦为主。

十方为分身。

若彼方受道缘至。

亦以释迦为分身。

彼方为本。

此斯皆不实。

故知。

更有真妙法身。

为万应之本。

本毕归净。

而化在于秽净即法身所统也。

此亦与寿量为由序。

诸佛遣使。

通其相闻。

同于大乐欲开塔也。

故言诸佛遣使亦复如是。

皆欲开塔显一乘也。

释迦知诸佛同见。

欲开宝塔。

知受道时至。

从坐而起。

住在空中。

是以四众。

起立加敬。

即开塔户。

见多宝如来。

全身不散。

如入禅定。

发声赞叹也。

即分半坐。

与其释迦。

劝就坐也。

坐其半坐者。

明过佛与今佛同。

将明释迦双林。

涅槃之相。

不尔时许。

欲等生死。

明过去来同。

今明释迦双林。

灭而不灭。

以今同古。

明释迦王宫生。

非宝生故。

言等生死也。

由斯得显寿量也。

佛坐高远者。

空有殊隔也。

唯愿如来。

令我等见辈。

俱处空也。

即以神力。

接诸大众。

皆在虚空上来至此。

皆方便品中事。

若如是者。

广说以下。

皆处空说也。

以大音声以下。

接次法师品末文句。

谁能于此。

广说法华者。

此句结终开始。

结终者。

结流通也。

开始者。

由此一唱。

持品得兴。

他方亦然。

佛止不须。

即显踊出。

得明寿量。

此为开始也。

佛欲以此大乘之道。

付嘱有在。

故举偈来劝。

初三偈半。

以多宝来劝。

明过佛久成。

由尚为法。

岂况汝等。

行地不足。

境中而当。

不为法也。

次三偈。

举分身来劝。

次五偈半。

使识变土之意。

正为大法得存也。

次一偈半。

令发誓。

次一偈半。

引多宝来证为证。

次二偈。

明若能受持。

得三佛意。

次三偈。

若能受持。

则供养三佛。

次一偈。

若能流通。

则三佛。

自下明持之者难。

宜发大愿。

诸余经典五偈。

若说小乘。

及神通力。

亦未为难。

于像正中。

说法华者。

是则为难。

次二偈。

明书持经难。

次二偈。

明读经难。

次二偈。

持说者难。

次三偈。

虽持小乘十二部。

为人演说。

获六神通。

此是小益。

非为难也。

听受大乘。

问其义趣。

乃达其佛果。

是为难也。

次三偈。

明说小乘。

获得四果。

亦是小益。

非是其难若能奉持法华经典。

是为难也。

此经于大乘。

故称第一。

佛正以万善为体。

若持大乘。

则持万。

故言则持佛身也。

自下明能受持者。

教其发誓。

是则踊猛。

能亡身取法。

是则精进。

万行俱前。

是名持戒。

以大乘防非。

行头陀者。

能断诸恶。

众行既备。

疾得道也。

是真佛子。

劝能绍继也。

世间眼者。

能解其义。

为人演说。

开导群萠也。

下劝人天供养。

  持品

  因上如来。

唱务受持。

说偈。

劝人。

发誓流通。

今者药王。

大乐。

并法华坐上声闻。

及小行菩萨。

应于上言。

感发誓流通受持。

故名受持也。

初明大士恶世流通。

不借身命。

第二明声闻流通唯在净土。

不勘处恶也。

自下明与比丘尼授记偈力赞叹。

正得一偈。

亦发誓愿。

净土流通。

视八十亿者。

此是下依菩萨。

欲使发誓流通也。

是诸人等。

敬顺佛意。

并满本愿。

发誓流通周旋往返者。

明小行菩萨。

不得高同大士。

久处于恶。

若一向在净土。

所同声闻故。

言往返下。

请佛为护者。

即时诸菩萨。

俱同发声说偈者。

此是八十亿大菩萨也。

偈中广明恶世之中。

多有恶人。

及增上慢。

如是众恶。

我皆能忍。

复有受持小乘声闻戒者。

去其聚落五百□空闲静默。

谓是真道也。

轻贱人间者。

四依菩萨。

处俗教化。

不顺衣议。

闲静比丘。

不识拥道。

而轻贱其人也。

谓四依贪利养故。

为白依说法。

是人怀恶者。

道像正中陈练。

觅流通人过。

常念世俗事者。

恶心慢法。

不离生死。

名念俗事习行小乘。

陈恶非真阿练。

名假名。

要修行大乘。

万行具备。

众恶永忘。

乃可谓为真陈若。

好出我等过。

假名阿练。

好见菩萨过也。

谤我所说。

言外道经。

非是佛说。

诳惑求名。

分别大小也。

常在大众中。

及国王大臣。

说我等过。

言是邪见人。

我四依敬敕。

故悉忍受之。

汝等皆是佛。

此是善骂。

汝说大乘。

处俗流通。

广作利益者。

佛无是语。

若说有者。

便为胜佛。

如此轻慢。

皆忍受之。

为烦恼恶鬼。

入其身故。

是以毁我。

敬佛嘱故。

著忍辱铠。

亦可敬于当佛。

修其万行。

如令不忍。

万行不备当佛不成故言著忍铠也。

既道其忍。

何故不轻。

避走远住者。

释言。

不爱身命。

要假此身。

流通大法。

故但言借无上道。

恶世比丘。

不知小乘独剬一已是佛方便。

闻说大乘。

见流通之人恶口频蹙而宾出之。

此等众恶。

念佛敕故。

亦忍受之。

自下但使有求大乘法者。

不游讥嫌。

皆列其所。

而为说也。

处众无所畏者。

世尊使我恶世流通。

神通力加护。

更何所畏。

自下请佛为证者。

  比丘惠业许

  正始五年五月十日释道周所集在中原广德寺写讫

  安乐行品 #

  指佛果为安乐。

为佛果修行。

名安乐行。

又解。

文殊师利。

为小行菩萨。

请其四行。

若能备此四行。

恶世流通。

堪受加毁。

故名安乐。

亦可。

修此四行。

外恶不干。

泰然怡悦名安乐行也。

何异于上者。

上为利根大行。

但开其门。

彼人以已解。

今为小行。

曲辨于释。

广为四耳。

第一明生法二空。

第二口无其过。

第三内除嫉妒。

第四兴大慈悲。

若具此四行。

堪能恶土流通也。

初明生法二空。

各有其二行之以近处。

若观空理。

如理知。

名为行处。

亲而近之。

名为近处。

安心此理。

堪为众生。

演说此经也。

自下初解行空处。

住忍辱地者。

要得生空。

柔伏烦恼。

出空处。

有能忍于苦。

是故以忍智生空者。

何是忍而云其地。

忍辱堪受加毁。

故得名地。

地能生为义。

若尔即忍辱为地。

由有忍故。

恶土流通。

堪受加毁。

万行扶疏增长。

功由于忍。

故指忍辱为地。

又解。

生空是忍家地。

若观心在空。

见三事俱不可得。

不见打者骂者。

是护及以刀杖。

皆不可得。

是故处有。

能忍疲苦者。

由斯解空故。

所以能忍。

故指空为忍辱家地。

柔和其言。

亦可。

柔和其意。

善顺前人。

是口忍。

而不卒暴。

是其身忍。

见三事是空。

不念加报。

如其不忍念。

加返报。

卒暴应至。

故言而不卒暴也。

亦不惊。

是其意忍。

上之二行。

何以得成。

要由内心观空故。

是恶来加。

已心不惊惧。

所以身口二忍。

不卒暴也。

上来明其生空也。

又复于法明法空。

明五阴诸法。

缘假而有求实性毕竟空。

故不可得。

故于法所无行也。

观五阴生。

理智常尔。

古今定准名如。

绝于假诳名实相。

能观之心。

不空观境。

著即是患。

故名不行。

能观所观。

皆不可得。

名不分别。

观心调和。

名行处也。

自下更一周。

明近处也。

上直明生法二空。

以为行处近处。

今明修行之法。

从浅及深。

初戒中定后。

则从定发慧。

观生法二空。

如是次第不亲近以下。

及解将明亲近。

于戒先列不亲近。

即是亲近戒也。

不亲近国王王子者。

皆是宰民之主。

□生卒暴。

菩萨若当近之。

恼生愤怒起心则犯菩萨戒故。

所以不近也。

不亲近外道梵志者。

彼人习异。

何容近之。

赞咏外书者。

其心浮薄。

去理远矣。

外道师难弟子。

为及路。

弟子难师。

名为逆路。

自余可知。

不乐畜年少弟子者。

皆是防之缘。

自下第二次明定也。

菩萨修定。

故不畜也。

是名初亲近处。

结戒定二行也。

观一切法空。

第三明得胜惠。

如实相者。

此中明假实合观。

观假体无。

是其空境。

观一切假实。

有境如实相也不颠倒者。

明能观之心。

如理而观。

名不颠倒。

定在于空。

名不动心。

既不动亦不退。

失于空境。

空既不退。

亦不转入于有也。

下明三空观。

如虚空者。

明空门。

第一义谛。

□然心行处灭。

名言语道断也。

不生以下。

明死生空门。

亦言无相空门。

始有名生。

增长名起。

事成名出。

亦可。

理非未来名不生。

非过去名不出。

非现在始生名不起。

空理何可表彰名目。

明无相空门。

名相俱报下实安在。

故言实无所有。

空理出过量算名无量。

自下亦可。

明无愿空门。

既无量数。

安有边也。

无碍无彰者。

容理移然。

谁能居碍。

既无其碍。

岂为物障也。

亦可。

观心明了。

名无障碍也。

若一向道空。

凡夫则生其断灭。

故讹有以进行。

但以因缘假会而有也。

空是颠倒。

又解。

业行是颠倒。

由过去业行颠倒。

见一切法是有。

亦可。

颠倒众生。

说有是常。

乐观缘假。

而有实性。

则无相也。

以戒定为初。

始观慧心。

为第二近处也。

初一偈半。

颂前请。

次十三偈半。

颂离乱行处近处者。

明戒定慧。

皆有行处近处也。

亦可。

二空各有行之近处也。

次一偈。

颂法空行处。

次一偈颂生空。

半偈结句。

次五偈半。

颂二空近处。

中间一颂释定。

文少不次。

颠倒众生。

著其有无也。

次四偈半。

明能备此行即得果报。

第二明际其口过。

若口有过。

常欲是已而非物。

何能流通大化也。

不乐说人者。

小乘人。

如其道彼长短。

即与前人隔绝不得流通大法也。

又解。

欲流通大法。

不乐说前人是非也。

经典过者。

小乘也。

经明如来说法。

非唯一道。

自有隐伏之言。

随缘化物。

有益则行。

不得以前责后。

不得道经过也。

亦不轻慢。

诸余法师者。

小乘法师。

可有进之义。

物轻慢也。

不说化人。

好恶长短者。

道长必别他短。

故不得说也。

于声闻不得说其过恶。

佛自说三乘教化。

如其道过。

即生彼懈怠。

欲通大法。

不说过恶也。

若当赞叹。

则著于小乘。

应当方便引接。

趣向大乘。

故言不得赞叹其美也。

不生怨慊之心。

如令怨慊。

与前人隔绝。

不得流通大法也。

不以小乘法答者。

彼有请大之几。

不得说小。

敢有施言。

皆方便接引。

趣向大理。

故言但以大乘而为解说。

初十一偈半。

颂说法方轨。

次五偈。

颂后果报。

第三安乐明内无嫉妒者。

嫉彼所得。

妒者妒忌胜尚之心。

先已而后人。

有此在怀。

何能流通大化。

自行兼人。

广作利益。

故其教除其嫉妒也。

卑颜绮辞。

曲取人情。

名谄谄。

心事成名诳。

如其谄诳在怀。

则令人虚坠陷前人。

故应除之。

亦未轻骂学佛道者。

三乘之人。

皆是学佛道者。

无得恼之。

生其疑悔。

欲流通大化。

应当方便接引。

进其修行。

勿轻学。

敬学如佛。

故言亦勿轻骂学佛道者。

求长时许。

欲形彼短。

皆是其过。

安得流通大法。

故勿求之。

上来明除其嫉妒。

方便接引。

自下教求法宝义。

又亦不应戏论诸法者。

明理外之心。

不当法宝。

劳而无功名戏论。

有所诤竞者。

喜生是非。

故经云诸法从缘生。

万法皆无性。

遍执有是非。

达者无违诤。

世人说有。

我亦说有。

故无违诤。

故言不应有所诤竞也。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相。

教其接下。

于诸如来以下。

教其奉上。

能训导于我。

名之为师。

故应加敬。

平等说法者。

明化导之方。

当顺其几。

然后为说。

勿令增减。

故言以顺法故。

不多不少也。

当相几说法。

勿莫妄作也。

乃至深爱法者。

亦称几说法。

勿令多少。

自下明得果报。

初二偈半颂说法宜轨次半偈。

颂接下。

次二偈。

颂奉上。

次一偈。

颂得果报。

第四安乐。

以慈悲为体。

于家出家人中。

是小行菩萨。

苦处轻微。

作与乐之意。

于悲苦人中者。

凡夫人中。

受苦无边。

起其大悲。

以大乘被彼。

救拔其苦原也。

如来方便。

随宜说法不闻者。

不闻一乘之道。

破三归一。

故名大失也。

我得菩提者。

是得性地以上菩提时。

识众生根。

随在何根地中。

方便引之。

令得住在一乘法中也。

又解。

我得佛果菩提时。

方便始巧见理同备。

以神力引之。

令得住是一乘法中也。

自下明得果报。

所以者何。

释弘经之行。

得感诸天所护者。

何理是深重。

乃为三世诸佛之所护念。

故乃能尔也。

亦可。

作势向下喻。

自引于昔以来化道之方。

到今出世。

不即说一。

施三方便。

至今方始得说一乘。

如来出世。

由尚如是。

汝等未来流通。

应仿而成愿。

不得妄有所作。

教小行菩萨。

化道方轨也。

譬如强力圣者。

喻释迦如来十六王子也。

欲以大乘威势。

使六百万亿。

降伏四魔诸国也。

而诸烦恼小王。

不顺其命。

起种种兵者。

六百万亿。

从王子以来。

无量出世。

教令发心。

修行五戒十善。

使其调顺。

故言而往讨罚也。

王见兵众战有功者。

见其人天中修善。

善几发也。

称遂圣意。

即大欢喜。

随感为说。

或与田宅。

明二乘理教。

生善为田。

为行人迁神名宅。

聚落者。

四禅功德解脱除。

入无漏等也。

有为果名城邑。

或与衣服者。

惭愧忍辱等也。

或与种种珍宝以下。

明有为功德也。

唯结中明珠。

不以与之者。

不得一乘也。

下释明。

大乘之道。

唯佛独究。

若为彼说。

诸大菩萨。

同见此几。

未堪受大。

故言若以与之。

王诸眷属。

必大惊怪。

自下合喻。

如来亦复如是。

合转轮王喻。

以大乘禅定智慧。

名得法国也。

而诸魔王。

不顺伏者。

合诸小王也。

如来贤圣诸将。

合种种兵。

其有功者。

合王见兵众战有功者。

为说诸经。

合随功偿赐。

赐以禅定以下。

合式与田宅。

亦可。

还合种种珍宝金银。

又复赐与涅槃之城。

合聚落城邑。

而不为说。

是法华经。

合独王顶上。

有此一珠。

不得与之自下。

作珠喻。

出世以来。

愠积此理。

不妄与人。

但施三乘言教。

长养机根。

到今方得说也。

如来亦复如是以下。

合转轮王喻。

见贤圣军以下。

合王见其兵众战有功者。

贤圣军者。

道成四果也。

与五阴魔者。

魔名杀者。

明彼五阴皆伤害善法名为魔也。

烦恼扰乱行人害其善法。

名为魔也。

临终之日。

多生贪嗔。

亦能丧灭善法。

名死为魔。

初生之时。

亦生贪嗔。

何故不名生为魔。

明生本顺情。

所以不道。

三魔既伏。

复能降伏第六天魔也。

除嗔痴名三毒。

破魔网者。

魔网在于三界。

今成罗汉。

众患永除。

出于三界。

故破魔网也。

此法华经以下。

合以此难之珠。

久在髻中。

不妄与人。

而今说之。

即合而今与人。

文殊师利以下。

叹经深重。

举外喻来怊。

明王子以来。

所施言教。

不说一乘。

要待大几。

然后得说。

汝等未来。

当防则之。

勿莫妄作也。

初四偈。

颂合三乘。

次一偈。

颂合与珠。

次三偈。

颂长行末。

劝流通之人。

应识宜轨。

勿莫作也。

次二十一偈半。

颂得果报也。

  从地踊出品 #

  此品何由而来。

上唱慕受持。

药王。

大乐。

顺于佛教。

他方菩萨。

请欲受持。

佛止不须。

我下方自有六万恒河沙菩萨。

自然持也。

闻如来此言。

忽然从地而出。

故名踊出。

所以从地出者。

欲彰常住佛果。

从无常地出也。

就此品中。

有其二文。

初就汝等。

自当因是得闻。

明其序说。

止他方者。

有三意。

一由止故得显踊出。

时众生疑。

弥勒致问。

得明寿量。

二欲使彼具足受持。

如其不止。

彼人即去。

不闻寿量。

不得因果具足受持也。

有此三义。

是故止也。

自下明下方菩萨。

从地而出也。

皆是大众。

唱导之首。

列其胜者。

为师。

各将以下。

明其弟子。

初多后少。

以况师转多也。

如是时间迳五十小劫。

谓如半日。

事在难智。

圣人延从劫数。

云何可识。

少病少恼者。

问众生烦恼厚薄也。

应度之者。

受教易不。

如其难者。

即生劳疲。

还说偈问。

下如来答。

明有感众生。

易可化度无劳疲也。

下释明受化来久。

华严会上始见我身。

闻我所说。

即便信受。

入如来慧者。

入常住大乘佛慧也除先修习。

学小乘者。

似若劳吾精神。

出世以来。

方便诱进。

几根成熟。

得闻是经。

入于佛慧也。

自下师徒迭相赞叹。

故使弥勒。

大众生其疑念。

弥勒腾众疑。

故说偈而问。

是从何所而来。

问下方国土无量从何方而来。

以何因缘集者。

夫菩萨形无定。

方待感则应。

缘尽则灭。

应游化十方。

度于众生。

广作利益。

修其万行。

有何物因缘。

尔许大士。

位阶十地。

集在一处。

为谁其说法教化。

使得十地行备从谁初发心者。

问其始行之处。

乃不识一人者。

弥勒是补处大士。

岂可不识。

但现疑导惑故。

然明大士所为。

实自难知。

下明释迦分身。

诸佛弟子。

各请其师。

问踊出因缘也。

且待须臾。

弥勒已问佛。

今当答之。

何须我也。

自下第二略明常住。

将欲为说。

先难在前。

然后识之。

汝等当共一心。

被精进铠者。

铠本防身碎阵。

明精进本不主一行。

万行俱前。

能摧四魔。

敌阵防其身也。

故言被精进铠。

将明常住深理。

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始到在佛地。

故应发坚固意也。

如来今欲显发宣示。

诸佛智慧者。

何异于上方便品中□。

昔日智慧。

缘无常理起。

今者智慧。

缘常无常二理而起。

是故有异□即生下如来如实知见。

三界之相。

诸佛自在神通之力。

明如来生非实生。

灭非实灭。

达解法相。

与法界齐等。

岂非自在神通力也。

亦可。

生下我实成佛以来。

甚大久远。

常住不灭。

诸佛师子夺迅之力者。

奋迅本使毛尾中申舒。

去尘之义。

明金刚三昧灭。

一念相应慧。

现在。

万累。

云除。

其心舒太。

故言师子奋迅之力。

亦可。

本伏今起。

明自昔以来。

无常隐真。

而不彰名伏。

今明丈六方便尽。

在此经。

常果始显。

义同起也。

亦可。

生下本行菩萨道时。

成所寿命今犹未尽。

复位上数也。

诸佛威猛。

大势力者。

明一得永固。

无常大力。

所不能动。

岂非威猛大势之力也。

亦可。

生下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

我此土安隐也。

故说偈以诫之。

勿得疑悔。

当生信也。

自下答从谁初发心者。

我于是婆娑。

得无上者。

答论行至成佛。

语其实处。

唯一独脱灵智十住所不逮。

今明菩萨行地。

发愿成佛。

要在人天。

处空不得化。

要在于有也。

上言从谁初发心。

今言我于净土娑婆。

得无上菩提。

教化示导。

从我发心也。

明道场树下。

一念相应慧。

在前缘常无常。

二理俱备。

即上显发诸佛智慧。

自尔以来。

灭不能灭。

生非实生。

即上自在神之力。

一得相应慧。

在现前。

万累云除。

即是师子奋迅之力。

自尔以来。

无常大力。

所不能动。

岂非威猛大势之力。

此诸菩萨以下。

答问是从何所来。

明下方空世界中住。

若方空中状。

似解怠之人。

今释。

于诸经典。

读诵通利。

非懈怠也。

自下答以何因缘集上问。

菩萨大待感则现。

缘尽则灭。

所由有尔。

多菩萨。

聚在一处。

今答言。

不乐在众。

多有所说。

士有万行。

各处一行。

亦可。

大众是乱独处为静。

以洗无常为乱。

常住为静。

是故菩萨。

不乐处众。

乐静处也。

勤行精进。

常乐深智。

故集在一处也。

还说偈以重彰。

我于加耶城。

菩提树下。

得成正觉。

尔时令发道意。

是故今日。

位阶十地。

上来一周略说。

利根大士。

可有仿佛。

中下二人。

未解。

生其疑怪。

是以弥勒。

为众腾疑。

执迹以问。

闻导娑婆加耶。

道场成佛。

谓是今日。

娑婆加耶。

始成于佛。

得道来近。

云何化尔许多菩萨位阶十地。

如此之事。

世所难信。

自下说喻来请。

譬如有人。

年二十五。

指百岁人。

言是其父母。

是我之留里。

其百岁人。

亦指年少。

是我之祖宗。

生育我等。

岂非难信。

如其解者。

知年少之时。

服其仙药。

得仙之后。

乃至十年。

童颜不毁子孙头白。

何怪之有。

未达闻之。

生其不信。

佛亦复如是。

合喻义。

同服药得仙之人明知。

来服常住仙药。

一得永固。

无常大力。

不能毁也。

今道生者现应生也。

我等解故。

知久成佛。

始行之人。

不达权道。

谓言近出。

故言得道以来。

其实未久。

即合年二十五。

而此大众以下。

合百岁子。

明其老少。

既是不定。

现在未来。

始行之者。

闻不能解。

而起破法。

愿为解说。

使现在未来。

不生疑也。

初五偈。

颂弥勒腾众疑请次二偈。

讼喻。

次七偈。

颂合喻矣也。

  法花义记第三 #

  比丘法顺写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