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经疏

仁王经疏 #

  

  仁王经疏 #

  难闻时。

更无先后。

简去传闻。

成上我闻。

故云一时。

异说如是。

次辨过非先以事验。

后引文证。

事验如何。

如经中说。

阿难是佛得道夜生。

如小乘中佛成道已过六七日。

即便说经。

阿难尔时。

犹在怀抱。

身不豫会。

佛成道已。

过二十年方始出家。

三十年后方为侍者。

自斯已前。

所说诸经多不亲闻。

虽不亲闻。

而所集经。

亦云一时。

明知一时。

非简传之谓。

又小乘中。

不得说言阿难是权。

何由得言说听一时。

人复反微。

云何得知阿难是佛得道夜生。

将来破我。

为证此义。

须知阿难立字因缘。

阿难陀者。

是外国语。

此名欢喜。

之名三因缘立。

一过去因缘。

如经中说。

释迦行菩萨时。

作一陶师。

名曰大光。

值过去世释迦文佛。

父名净饭。

母名摩耶。

侍者弟子。

名曰阿难。

因土眷属。

如今无别。

因即发愿。

愿我当来成得佛道。

还如今佛。

由斯本愿。

今得成佛。

故今侍者。

还字阿难。

二现在因缘。

阿难比丘。

面貌端正。

世人见者。

莫不欢喜。

是故字欢喜。

是故经中。

赞叹阿难。

面如月目清莲。

佛法海水阿难心。

三父母立字。

父母何缘。

与字欢喜。

喜时生故。

何者喜时所谓如来得道夜时。

如来十九逾城。

出家既出家已五年习定。

六年自饿身极羸瘦父王遣人。

恒往膳伺。

知极微惙。

常恐不令。

菩萨后时。

知饿非道。

受食乳糜欲取正觉。

魔作是念。

若佛道成。

空我境界。

闻道未成。

当败其志。

遂率官属。

十八亿万。

持诸菩具来悕菩萨。

菩萨于时。

入胜意慈定。

令魔眷属颠倒堕落。

魔既被降。

便作是念。

菩萨力大悲我能胜。

当恼其父。

遂便往诣净饭宫上。

唱如是言。

悉达太子。

昨夜了矣。

王时闻已。

从林而堕。

良久乃苏。

便为伤叹。

念子在家当为轮王。

何期出家空无所获未久之间。

菩提树神。

以佛道成。

复持天化。

庆贺父王。

当成佛时。

天雨妙花。

而为供养。

故持庆王。

其时亦往净饭宫上。

唱如是言。

大王当知。

地天太子。

昨夜明星出时。

降魔兵众。

成得佛道。

王时生疑。

向者有天。

言我子死。

今复有天。

云子成道。

何者可信。

菩提神曰。

我言可信。

向者是魔。

故相恼耳。

我是菩提树神。

以佛于我树下得道。

故相庆贺。

王时作念。

我子在家。

当为轮王。

今日出家。

为法轮大王。

彼此无失。

向者闻死。

今忽闻活。

重大喜。

复闻道成。

两重大喜。

未久之间。

王弟斛饭。

夜生阿难演说抱诣王第。

于昨夜生此一男。

王时对曰。

我子成道。

汝复生男。

众庆并集。

与字欢喜。

以斯验求定知。

阿难得道夜生。

阿难既是得道夜生。

何由得言说听一时。

事验如此。

次以文证。

佛初成道。

在波罗奈仙人鹿苑。

为五比丘。

转四谛法。

名转法轮经。

佛灭度后。

阿难比丘。

先集此经。

将集此经。

先升高坐。

说偈自言。

佛初说法时。

尔时我不见。

如时是展转闻。

佛游波罗奈。

为五比丘众。

转四谛法轮。

彼经之中。

道已传闻。

复言一时。

明知一时。

非简传之辞。

辨非如此。

次显正义。

言一时者。

就佛解释。

为化之辰。

目之为时。

于佛一代。

化时众多。

为简余时。

是故言一。

一时之言。

经中大有。

如涅槃说。

我于一时。

在迦尸国。

我于一时。

在恒河岸。

我于一时。

在尸首林。

我于一时。

在王舍城。

如是非一。

今言一时。

共彼相似。

云何得知。

一时从后。

非是属前。

准依地经。

所以得知。

华严大本十地品初。

故言我闻一时。

  圣教虽众。

略要唯二。

一声闻藏。

二菩萨藏教声闻法。

名声闻藏。

教菩萨法。

名菩萨藏。

声藏中所教有二。

一声闻声闻。

二缘觉声闻。

声闻者。

是人本来。

求声闻道。

乐观四谛。

成声闻性。

于最后身。

值佛欲小。

如来为说四真谛法。

而得悟道。

本声闻性。

今复闻声。

而得悟道。

是故名为声闻声闻。

经言为求声闻之者。

说四真谛。

据斯为论。

缘觉声闻者。

是人本来。

求缘觉道。

常乐观察十二缘法。

成缘觉性。

于最后身值佛为说十二缘法。

而得悟道。

本缘觉性。

于最后身。

闻声悟道。

是故名为缘觉声闻。

经言为求缘觉之者。

说十二缘。

据此为言。

此二虽殊。

同期小果。

藉教处等。

以是义故。

齐号声闻。

对斯二人。

所说之法。

名声闻藏菩萨藏中。

所教亦二。

一是渐入。

二是顿悟。

言渐入者。

是人过去。

曾习大法。

中闻觉小。

后还入大。

大从小来谓之为渐。

故经说言。

除先修习。

学小乘者。

我今亦令入是法中。

此即是其渐入菩萨。

言顿悟者。

有诸众生。

久习大乘相应善根。

今始见佛。

即能入大。

大不由小。

目之为顿。

故经说言。

或有众生。

世世已来。

常受我化。

始见我身。

闻我所说。

即皆信受。

入如来惠。

此是顿悟。

渐入菩萨。

藉浅阶远。

顿悟菩萨。

一越解大。

顿渐虽殊。

以其当时受大处一。

是故对斯二人。

所说。

名菩萨藏圣教虽众。

要不出此。

故龙树云。

佛灭度后。

迦叶阿难。

于王舍城。

结集三藏。

为声闻藏。

文殊阿难。

在铁围山。

结集摩诃衍。

为菩萨藏。

地持亦云。

佛为声闻菩萨。

行出苦道。

说修多罗。

结集经者。

集为二藏以说声闻所行。

为声闻藏。

说菩萨行。

为菩萨藏。

地持复言。

十二部经。

唯方广部。

是菩萨藏。

余十一部。

是声闻藏。

故知。

圣教无出此二。

此二亦名大乘小乘。

半满教等。

名虽变改。

其义不殊。

今此经者。

二藏之中。

菩萨藏收。

为根熟人。

顿教法轮。

已知教分齐。

次释其名。

今言佛说仁王护国波若波罗蜜者。

盖乃檦经部别名也。

诸经所以皆首题其名者。

为求所明法。

此经以真性为宗。

故始檦举。

但诸经立不同。

乃有多种。

或就法为名。

如涅槃经波若经等。

或就人为目。

如萨和树须达拏等。

或就事立秤。

如枯树经等。

或就喻障名。

如大云经宝□经等。

或就人法并障。

如胜鬘经等。

或事法覆举。

如彼方等大集经等或法喻但题。

如华严经等。

或人事并立。

如舍利弗问病经等。

如是非一。

今此经者。

人法为名。

如来所说。

是其人名。

波若波罗蜜。

是其法名。

法藉人通。

故须檦人法。

是所须举法但诸经首。

别人有四。

一题说人。

如胜鬘等。

二举问人。

如彼弥勒所问经等。

三举所说。

如睒子经萨和檀等。

四举所化人。

如玉玡经须摩提女等。

今举所说人。

说者不同。

有其五种。

一是佛说。

二是圣弟子说。

三诸天说。

四神仙等说。

五变化说。

此经如来圣弟子说。

  开皇十九年六月二日抄写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