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

  宋 施护译 #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

迦兰陀竹林精舍。

而彼城中。

有一长者。

名曰善贤。

有大财宝富饶自在。

然彼长者。

于诸外道尼乾陀等。

深生信重。

长者一时。

以彼世因缘故。

其妻怀妊。

而后一日。

世尊于其食时。

被袈裟衣。

执持应器。

入王舍城。

次第乞食。

渐次至彼善贤长者舍。

时彼长者。

远见世尊渐近自舍。

即谓妻言。

我今同汝。

诣世尊所。

作是言已。

即与其妻。

前诣佛所。

到已白言。

世尊。

我名善贤。

此是我妻。

其人怀妊。

日月将满。

当所生者。

是男是女。

佛言。

长者。

汝妻胎中。

决定是男。

其后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现于人中受天胜福。

乃至最后。

于我法中出家学道。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

是时长者。

即取满钵上味清净饮食。

奉上世尊。

世尊受已。

作如是言。

愿其施者。

吉祥安乐。

世尊言已。

持所施食。

还复本处。

佛去未远。

有一外道。

是彼善贤先所重者。

见佛世尊已。

即作是思惟。

岂非今时因此沙门瞿昙。

长者于我破本信心。

我宜往彼询问其故。

沙门瞿昙来何所说。

时彼外道。

作是思惟已。

即诣长者舍。

作如是言。

长者。

沙门瞿昙。

有何愿求。

来至汝舍。

复作何说。

长者白言。

我师圣者。

我妻怀妊故。

乃问彼沙门瞿昙。

当所生者。

是男是女。

彼谓我言。

定当生男。

生已决定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现于人中。

受天胜福。

乃至最后于我法中。

出家学道证阿罗汉。

而此外道。

本善占相。

闻是言已。

即取白石。

施设算法。

算量其事为虚为实。

彼设算已。

具知其事。

如佛所言。

实无虚妄。

而彼外道。

虽知其实。

然作是念。

我今若以如实而说。

即此长者于彼沙门瞿昙。

定生信重。

我今宜应语长者言。

瞿昙所说有实有虚。

时彼外道。

作是念已。

呼长者妻。

近外道前。

取左右手。

复看手文。

及瞻面相。

尔时善贤长者。

即白外道言。

我师圣者。

先已设算。

何故重复看其手文。

及瞻面相。

彼外道言。

我适算彼瞿昙所说。

及相汝妻。

审知其事。

少分真实。

少分虚妄。

长者复言。

何者真实。

何者虚妄。

外道答言。

瞿昙所说。

汝妻生男。

此说是实所言生已家族富盛。

此亦是实。

然子生时。

合有少分火光明事。

此子后必坏汝家族。

所言最上吉祥。

现于人中受天胜福。

此是虚妄。

长者汝岂曾闻于人世中受天福者。

斯为难信。

所言于瞿昙法中当出家者。

此说是实以彼衣食因缘所逼切故。

而后决定于瞿昙边乐求出家。

所言断诸烦恼证阿罗汉者。

此是虚妄。

以沙门瞿昙法中。

决定无有断诸烦恼。

证圣果者。

尔时善贤长者。

闻说是事。

若虚若实。

其心疑惑。

即生愁恼。

白外道言。

我师圣者。

其事云何。

我今宜应当何所作。

外道告言。

长者当令汝子生。

后于我教中出家修学。

即能普学一切事业。

长者。

我虽此说。

汝自筹量。

时彼外道作是言已。

即出其舍。

是时善贤长者。

静在一处。

审自思惟。

我今一切不能顾惜而悉弃舍。

宜设计谋坏所妊子。

作是思惟已。

善贤长者即持毒药。

涂摩妻腹。

是时长者。

左边摩药。

子转右边。

右边摩药。

子转左边。

乃至遍腹。

无处容受。

涂摩毒药。

其妻以故。

即趣命终。

善贤意谓。

母既命终。

子亦随灭。

而后无人坏我家族。

亦复无人得证圣果。

尔时长者。

既见其妻已趣命终。

即时涕泪号泣。

邻人亲属。

来相慰问善贤长者。

汝妻何以忽然命终。

长者报言因怀妊故。

而忽命终。

亲属邻人来相问已。

各还自舍。

善贤长者。

即自思惟。

我妻已殁。

勿置家中。

可为施设诸所用物。

送尸陀林。

作是思惟已。

即为备办所用诸物。

将欲出送。

邻人亲属知己。

复来谓长者言。

汝妻已殁。

不须啼泣徒自生恼。

是时长者。

即取青黄赤白众色衣服。

及珍宝具。

而为庄严。

长者即时与诸亲属。

围绕出送。

置尸陀林。

尔时先占相者。

外道尼乾陀。

知是事已。

心大欢喜。

即持幢盖。

严饰而行。

于王舍城。

周遍巷陌四衢道中。

告诸外道尼乾陀等言。

汝等知不。

沙门瞿昙先言。

善贤长者妻当生子。

其后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现于人中受天胜福乃至最后。

于我法中出家学道。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

彼虚妄说。

今善贤妻。

已趣命终。

子亦随灭。

汝等当知。

譬如大树。

根既断坏。

枝叶华果。

其何能得。

诸外道辈。

相言告已。

心皆欢喜。

诸有清净信者。

当知佛世尊者。

法尔真实。

无所不知。

无所不见。

无所不解。

无所不了。

起大悲心。

普摄世间。

作一护念。

施一无畏。

已能圆满止观二行。

已能成就三调伏事。

已渡四流烦恼大海。

已能安住四神足行。

以四摄法。

普摄众生。

于长夜中。

常念度脱。

已能成就四无所畏。

断五分结。

已出五趣。

六法具足。

六波罗蜜。

悉皆圆满。

具足六种佛常行法。

开七觉华。

成八正果。

成就三摩钵底。

九先行善。

十力坚固。

名称普闻十方世界。

具足千种最胜自在。

于日三时及夜三时。

常以佛眼。

观察世间。

正知见转于众生中。

诸所施作。

何处若有增。

何处若有减。

何处若烦恼。

何处受极苦。

何处若破坏。

何处具有烦恼极苦破坏等事。

何处施设少分方便。

何处施设大方便力何处施设诸方便事。

何处众生堕于恶趣。

何处众生得生天界。

何处众生得解脱果。

何处众生未种善根者。

令种善根。

何处众生已种善根者。

使令成熟。

何处众生已成熟者令得解脱。

佛世尊者。

具足如是功德。

言无虚妄。

离诸过失。

  尔时世尊。

审知时处因缘等事。

知其所应放光明时。

即从口中。

出现青黄赤白众色光明。

其光周遍。

上下照耀光下照时。

所有等活地狱。

黑绳地狱。

众合地狱。

号叫地狱。

大号叫地狱。

炎热地狱。

极炎热地狱。

阿鼻地狱。

如是等八热地狱。

光明照已。

悉变清凉。

所有疱地狱。

疱裂地狱。

阿吒吒地狱。

呵呵鑁地狱。

虎虎鑁地狱。

青莲华地狱。

红莲华地狱。

大红莲华地狱。

如是等八寒地狱。

光明照已。

悉变温暖。

以佛光明最胜因故。

其中众生。

蒙光照触。

身得离苦。

心生适悦。

各作是言。

我等以何罪因。

堕在此中。

今日睹是希有光明。

地狱众生。

发起如是清净心时。

世尊大悲。

复于光中。

现变化事。

彼诸众生。

见所化已。

又作是言。

我等今日见是变化希有等相。

此处出已。

应不复于恶趣受生。

以佛光明最胜因缘故。

身离苦恼。

心生适悦。

作是言已。

各发最上清净信心。

彼地狱业。

皆悉灭尽。

即分人天二趣受生。

地狱众生。

由是真实。

如应得利已。

是佛光明。

又复上照四大王天。

忉利天。

夜摩天。

兜率天。

化乐天。

他化自在天。

梵众天。

梵辅天。

大梵天。

少光天。

无量光天。

光音天。

少净天。

无量净天。

遍净天。

无云天。

福生天。

广果天。

无烦天。

无热天。

善见天。

善现天。

色究竟天。

光明上照如是等天已。

于其光中。

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声。

复于光中说伽陀曰。

  譬如大象没泥中  以勇力故即能出

  佛教勇猛大力故  能令生死军摧坏

  今此正法善调伏  所行远离诸过失

  息彼三界广轮回  灭尽众生苦边际

  尔时世尊所放光明。

各各随往。

乃至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而佛世尊。

虽放一光。

其光收时。

随应各异。

世尊若欲说过去事。

其光即当从佛后隐。

若欲说彼未来世事。

其光即当从佛前隐。

若欲说彼地狱趣事。

其光即从佛足心隐。

若欲说彼傍生趣事。

其光即从佛足面隐。

若欲说彼饿鬼趣事。

其光即从佛足指隐。

若欲说于人趣中事。

其光即当从佛膝隐。

若欲说彼小转轮王事。

其光从佛左手心隐。

若欲说彼大转轮王事。

其光从佛右手心隐。

若欲说彼天趣中事。

其光即当从佛脐隐。

若欲说彼声闻菩提。

其光即当从佛口隐。

若欲说彼缘觉菩提。

其光即当从佛眉隐。

若欲说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光从佛顶门而隐。

今佛世尊所放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已。

其光旋环。

却从世尊口中而隐。

尔时尊者阿难。

先侍佛边。

见此光明。

即前合掌白佛言。

世尊。

今此种种妙色最上清净光明。

从佛口出。

广大照耀。

普遍世界。

以何因缘。

其事如是。

作是语已。

即说伽陀曰。

  佛于世间为最上  安住正因而真实

  久已远离二语言  断除憍慢等过失

  如世商佉及莲藕  非无因故色自白

  如来最胜人中尊  非无因故光明现

  如来以自行愿力  现证神通及大智

  观察听者乐闻法  佛人中主欲敷演

  大智寂默大牛王  必说最上妙法语

  如来清净一音宣  众生疑网皆除断

  又如大海及山王  若无因故不能动

  如来正觉人中尊  无因不现光明相

  大智观察因缘事  如应所作皆利益

  随诸众生所希望  故现如是光明相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

如是如是。

阿难当知。

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若无因缘。

不放光明。

我今将欲诣尸陀林。

汝可往告诸苾刍众谓言。

如来将诣尸陀林中。

汝诸苾刍发勤勇者。

如应各各被袈裟衣。

侍从如来。

往尸陀林。

是时阿难。

受佛教敕。

即诣诸苾刍所。

到已作如是言。

佛敕诸苾刍。

如来将诣尸陀林中。

汝诸苾刍发勤勇者。

如应各各被袈裟衣。

侍从如来。

往尸陀林。

尔时尊者阿若憍陈如马胜嚩涩波大名跋捺哩迦舍利子目乾连迦叶满称等。

诸大声闻众。

受佛敕已。

即如常仪。

被袈裟衣。

来至佛所。

  尔时世尊。

与诸大众。

前后围绕。

诣尸陀林。

所谓善调伏者调伏众围绕。

解脱者解脱众围绕。

安隐者安隐众围绕。

律仪者律仪众围绕。

应供者应供众围绕。

离贪者离贪众围绕。

妙相端直者妙相端直众围绕。

犹如牛王牛众围绕。

又如象王象众围绕。

如师子王众兽围绕。

如彼鹅王鹅众围绕。

如金翅鸟王金翅鸟众围绕。

如婆罗门学众围绕。

如大医王求疗者围绕。

如勇猛将军众围绕。

如大富者财宝围绕。

如大商主商众围绕。

如最上首者多人众围绕。

如小国王臣佐围绕。

如转轮王千子围绕。

如月天子众星围绕。

如日天子千光围绕。

如持国天王乾闼婆众围绕。

如增长天王鸠盘茶众围绕。

如广目天王龙众围绕。

如多闻天王夜叉众围绕。

如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阿修罗众围绕。

如帝释天主三十三天众围绕。

如大梵王梵众围绕。

如底弥啰鱼现大海中。

如叆叇云将降大雨。

周匝诸云皆悉围绕。

如来诸根。

调柔善顺。

威仪端俨。

离缺失相。

如大象王七支拄地平正圆满。

离诸过失。

如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殊妙庄严。

清净体相。

无能胜者。

圆光炽盛。

广大照耀。

如千日中一光明现。

又如宝山高显而出。

一切最胜。

普遍贤善。

十力四无所畏。

三不护三念住。

及大悲等。

诸功德法。

皆悉具足。

是时复有无数诸苾刍众。

及无数百千人众。

周匝围绕。

随佛行诣尸陀林中。

佛所行时。

有十八种法。

而可称赞。

何等十八。

一无火怖。

二无水怖。

三无师子怖。

四无虎怖。

五无海难怖。

六无他军怖。

七无贼盗怖。

八无王难怖。

九无恶人怖。

十无关税津渡道路等怖。

十一无人怖。

十二无非人怖。

十三无非时怖。

十四天眼天耳如实见闻。

十五施设光明广大照耀。

十六于法自在。

十七于人自在。

十八无病恼等。

如是善法。

佛所行时。

皆悉具足。

尔时复有无数百千天人。

各各来集。

随从世尊。

往尸陀林。

观佛世尊所应作事。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一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 译

  尔时王舍城中。

有二童子。

一姓婆罗门。

一姓刹帝利。

其刹帝利童子。

名曰寿命。

是二童子。

从王舍城出。

于其路左。

共为戏剧。

彼寿命童子。

久发正信。

婆罗门童子。

不具正信。

乃谓寿命童子言。

我闻世尊先说。

善贤长者妻当生子。

其后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现于人中受天胜福。

乃至最后。

于我法中出家学道。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

彼善贤妻。

已趣命终。

子必随灭。

长者亲属。

送置尸陀林中。

我知是事。

岂非世尊说妄语邪。

时寿命童子。

即为婆罗门童子。

说伽陀曰。

  日月星宿可坠地  山石从地可飞空

  海水渊深可令枯  佛语决定无虚妄

  是时婆罗门童子。

闻是伽陀已。

谓寿命童子言。

汝或不信。

我今同汝。

往尸陀林。

审观是事。

于是世尊。

从王舍城。

次第而行。

彼二童子。

犹在路左。

共为戏剧。

时寿命童子。

遥见世尊大众围绕。

以宿善根故。

即说伽陀曰。

  希有大牟尼  离诸动乱相

  人天大众俱  次第而围绕

  以师子吼音  能破诸外论

  善断众疑网  最上难得见

  佛往尸陀林  威仪相可观

  如风飘密雪  清冷而遍空

  释迦牟尼尊  现光明变化

  刹那瞻睹者  随应获利益

  尔时摩伽陀国主。

频婆娑罗王。

闻佛世尊先说。

善贤长者妻当生子。

其后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现于人中受天胜福。

乃至最后。

于我法中出家学道。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

彼妻已趣命终。

长者亲属。

送尸陀林。

今佛世尊。

与诸大众围绕。

亦诣尸陀林中。

王闻是已。

即自思惟。

我佛世尊。

若无义利。

而辄不往彼尸陀林。

将非善贤之妻死而复生。

世尊往彼欲为施作诸利益故。

我今宜应往观是事。

是时频婆娑罗王。

作是思惟已。

即与耆旧大臣宫嫔官属围绕而出。

王出城时。

彼二童子。

尚居路左。

共为戏剧。

彼寿命童子遥见频婆娑罗王已。

即时前诣。

说伽陀曰。

  最胜摩伽陀国主  臣佐围绕出王城

  发起决定净信心  一切人众皆欢喜

  是时佛及一切人天大众。频婆娑罗王。乃至寿命童子等。咸悉至于尸陀林中。

  尔时世尊。

即从口中。

放净光明。

普照众会。

时彼先占相者。

外道尼乾陀等。

亦在会中。

睹佛世尊放光明已。

即作是念。

今此沙门瞿昙。

于大众中。

现光明相。

岂非善贤之子不命终邪。

作是念已。

谓长者言。

长者我观沙门瞿昙现光明相。

必是汝子存而不没。

善贤长者白言。

我师圣者。

此事若然。

我当云何。

外道告言。

长者。

汝子若存。

当令入我法中普遍修学。

尔时长者将焚其妻。

先已积薪。

并所用物。

置尸于中。

举火以焚。

火焰既发。

即从脐间。

渐次破裂。

中出莲华。

于其华中。

有一童子。

端然而坐。

面貌端正。

色相殊异。

是时会中无数大众。

悉睹是相。

叹未曾有。

诸正信者。

忆佛前言诚无虚妄。

时彼外道尼乾陀。

观是事已。

心生苦恼。

敛然而住。

  尔时世尊即告善贤长者言。

长者。

汝今收此童子。

护持养育。

时外道尼乾陀。

窃观长者面相已。

谓言。

长者。

焚尸火中。

忽出童子。

于一切事。

皆不吉祥。

汝今不应收归养育。

时善贤长者。

即不肯受。

是时佛告寿命童子言。

汝宜收此童子护持养育。

时寿命童子。

先审思已。

后白佛言。

于我舍中。

无处容受。

设得此子。

非我所宜。

时善贤妻。

焚烧已竟。

以佛光明威神力故。

火自息灭。

于刹那间。

天降细雪。

自然清冷。

收置余薪。

净其焚地。

是时火中。

出者童子。

安然而住。

于是世尊普告寿命童子等言。

汝等有正信者。

勿学外道邪异诳乱。

当住正念。

寿命童子白佛言。

世尊。

我于王族生。

亦于王族老。

我身清净。

犹如牛头妙栴檀香。

等无有异。

我实不知外道邪异诳乱等事。

是时世尊。

又复告彼善贤长者言。

今此童子。

是汝之子。

汝可收归护持养育。

彼善贤长者。

邪见坚固。

不行正道。

即时又复窃观外道尼乾陀面。

彼外道言。

善贤长者。

汝宜审思。

今此童子。

火中遗残。

大不吉祥。

虽火不烧。

而相岂善。

汝若收归。

决定令汝家族破坏。

又复于汝命不相益。

及于汝身为多损恼。

凡所欲事。

不得和合。

深自筹量。

无宜后悔。

长者闻外道言已。

复不肯受。

  尔时世尊即谓频婆娑罗王言。

大王。

汝今收此童子。

王宫养育。

时频婆娑罗王。

受佛教敕。

即速起身曲躬伸手取其童子。

普遍观瞻已。

即白佛言。

我依佛敕。

收归王宫。

然此童子。

作何名字。

愿佛世尊。

善为安立。

佛言。

大王。

今此童子。

从火中得。

应为立名号火光明。

尔时世尊。

于大众中。

以此童子。

付授频婆娑罗王已。

即时观察审知频婆娑罗王。

及诸会众。

若体若性。

心所乐欲。

如其所应。

广为说法。

是诸会众。

得闻法已。

中有多百人。

发起最上清净正信。

有证须陀洹果者。

有证斯陀含果者。

有证阿那含果者。

有证阿罗汉果者。

有能进发暖位善根者。

有能进发顶位善根者。

有能进发忍位善根者。

有发声闻菩提心者。

有发缘觉菩提心者。

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有发归依摄受心者。

有于学句起摄受心者。

如是会众。

以佛功德及正法力。

众和合事。

随其所应。

咸得利益。

尔时频婆娑罗王。

即离佛会。

将此童子。

还复王宫。

是时大王。

召八宫嫔。

以为八母。

二为养母。

使令恩养。

二为乳母。

使令乳哺。

二为净母。

使令灌浣。

二为戏母。

使令伴习戏玩。

如是王敕八母。

付其童子。

自乳哺中。

至于成长。

或乳或食。

及余所须。

于昼夜中。

抚怜恩育。

无令阙失。

后渐长成。

如清净池一莲秀出。

爱护存惜。

其义亦然。

乃至后时。

光明童子。

有一舅氏。

久持财物。

出外商贩。

渐历岁年。

未由还复。

忽于一时。

外闻人说。

我妹怀妊。

佛为记说。

定当生男。

其后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现于人中受天胜福。

乃至最后。

于我法中出家学道。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

时彼舅氏。

闻此语已。

即速聚收商贩财物。

涉远赍持。

还归自舍。

既至舍中。

知妹已殁。

悲号啼泣。

审自思惟。

外先所闻佛记我妹定当生男。

乃至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

今妹既殁。

佛虚设言。

岂佛世尊亦妄说邪。

作是念已。

即往邻家。

询问其故。

谓邻人言。

我出外方商贩始还。

先闻人说。

我妹怀妊。

佛为记言。

定当生男。

其后生已。

家族富盛。

最上吉祥。

现于人中受天胜福。

乃至最后。

于我法中出家学道。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

我闻是说。

欢喜而归。

洎至家中。

妹已亡殁。

佛所设言。

岂非虚妄。

是时邻人。

即谓舅氏。

说伽陀曰。

  星月可处地  山石可飞空

  大海可令枯  佛语诚无妄

  时彼邻人说伽陀已。

复谓舅氏言。

世尊所说。

实无虚妄。

汝妹亡殁。

然有其因。

以善贤长者信外道言造杀害业。

由杀因缘汝妹亡殁。

光明童子有大威力。

火不能烧莲华中出。

而今在彼频婆娑罗王宫中养育。

是时邻人。

具以前事。

告其舅氏。

  时彼舅氏。

闻此语已。

即还家中。

谓善贤长者言。

长者所为。

不依理法。

以何事故。

我妹致终。

然我审知我妹怀妊。

汝设计谋。

不全生产。

汝以邪见。

信受外道。

起杀因缘。

杀害我妹。

光明童子有大威力。

火不能烧。

莲华中出。

今在王宫。

此实非理。

汝可速诣王宫于今日中取童子归。

斯为甚善。

若不然者。

我必与汝作不和合。

我即当持白灰。

于街巷路陌四衢道中。

乃至随处。

遍散其地。

普令地白。

使人惊异。

我当唱言。

善贤长者。

杀害女人。

我妹先因此人坏命。

光明童子。

今在王宫。

王亦今时作无义利。

我于随处。

必作此说。

汝自筹量。

无贻后耻。

尔时善贤长者。

闻此语已。

心生忧恼。

作是思惟。

如舅氏说。

将非实邪。

若实然者。

我必怀惭。

作是思惟已。

即诣王宫。

既至王所。

跪拜伸敬。

具以前事而白王言。

大王。

我尚轻小。

王最胜上。

若不与其童子。

恐谤于王愿王今时与此童子。

王言。

长者。

我本无心取此童子。

是佛世尊。

付授于我。

若非佛敕。

我岂取邪。

汝若欲取此童子者。

今自宜应往诣佛所。

具陈斯意。

是时善贤长者。

即出王宫。

往诣佛所。

到已白佛言。

我有亲属。

从外来归彼谓我言。

光明童子。

今在王宫。

于今日中。

速令取归斯为甚善。

若不然者。

彼不和合。

乃至当于四衢道中。

唱言善贤杀害女人。

我妹先因此人坏命。

光明童子。

今在王宫王亦今时作无义利。

我以是事。

适诣王宫。

取彼童子。

王言。

先因佛令收养。

故我来此。

愿佛令王还我童子。

尔时世尊知是事已。

观其善贤长者。

今时若不得此童子。

苦恼逼心。

无有是处。

定当呕血而趣命终。

佛大慈悲。

为作救护。

即告尊者阿难言。

阿难。

汝可往诣频婆娑罗王宫。

如我辞曰。

佛问大王得无病不。

今有一事。

当听佛言。

善贤长者。

来取光明童子。

王今宜应速当授与。

善贤长者。

若不得此童子。

苦恼逼心。

无有是处。

定当呕血而趣命终。

王悉是事。

应如佛言。

是时尊者阿难承佛圣旨。

即时往诣频婆娑罗王宫。

到已见王。

如佛辞曰。

佛问大王得无病不。

今有一事。

宜听佛言。

善贤长者。

来取光明童子。

善贤若不得此童子。

苦恼逼心。

无有是处。

定当呕血而趣命终。

大王应悉是事。

宜速付授。

尔时频婆娑罗王。

受佛敕已。

即作是言。

大德尊者。

回至佛所。

愿传我语。

频婆娑罗王。

稽首世尊足下。

致敬问讯世尊。

如佛教敕。

我已听受。

是时尊者阿难即出王宫。

回至佛所。

具如王言。

白佛世尊。

时频婆娑罗王。

即速宣召善贤长者。

到已谓言。

善贤。

今此童子。

久在宫中。

护持养育。

八母看侍。

乳哺依时。

我心爱怜。

过甚亲子。

今虽佛敕还付于汝。

然汝亦当体我心意。

日日三时。

汝自将来。

我欲观视。

善贤长者。

敬受王命。

即白王言。

我受王敕。

敢不遵承。

日日三时。

将诣王所。

是时频婆娑罗王。

即以众宝妙庄严具。

铰饰大象。

令光明童子乘此宝象。

别敕臣佐。

而令伴送至长者舍。

而后长者。

日日三时。

送至王宫。

王亲观视。

光明童子。

凡所施作。

皆如理法。

乃至后时。

其父善贤。

趣命终已。

光明童子。

即为家主。

既嗣家业。

转复精进。

信佛。

信法。

信苾刍众。

归佛。

归法。

归苾刍众。

其父善贤长者。

于此方处。

先造杀业。

光明长者。

今为其父。

修营福事。

乃于自舍。

常时备办。

四事丰足。

承事供给四方苾刍。

乃至将来结集世尊正法藏者。

上首耆年。

诸大声闻。

亦常供给所须供养。

光明长者。

于王舍城。

修如是等。

种种福事。

悉为其父。

而作利益。

尔时有一商客。

是彼善贤长者。

先同商贩。

故旧伴侣。

久在外方。

商贩未还。

素念此人不造善业。

又复闻知今已亡殁。

子名光明。

嗣为家主。

其光明长者。

信佛。

信法。

信苾刍众。

归依三宝。

如理所作。

时彼商客。

闻是事已。

伤念善贤。

庆快光明长者。

即以上妙牛头旃檀之香。

造一大钵。

满盛众宝。

远从外方。

遣人持来。

遗彼光明长者。

以为信记。

又令来人传如是言。

所愿长时记念不忘。

是时光明长者。

即以咒句。

而加护之。

其咒所谓。

  计那唧呬吒夜嚩(一句)室吒夜嚩(二)羯哩迦吒计那嚩(三)仡哩系[怡-台+(日/工)]咩(四)。

  说此咒已。

复作是言。

如是宝钵。

若沙门。

若婆罗门。

若大威力诸神通者。

当受此钵。

如应得乐。

如是加持已。

即持此钵。

出王舍城。

先于路左。

立一大柱。

彩绘庄饰。

上复悬铃。

置钵于下。

永为标记。

是时有诸外道。

如彼常法。

于明旦时。

诣河洗浴。

经由路次。

见此宝钵。

即时问彼光明长者言。

长者。

汝安此钵。

当何所用。

光明长者。

具以元因告诸外道。

彼外道言。

诸有清净沙门释子。

堪受此钵。

余无力能而堪受者。

外道言已。

随处而散。

乃至后有耆年大德诸苾刍众。

入王舍城。

持钵乞食。

亦于路左。

见此宝钵。

即乃问彼光明长者言。

汝安此钵。

当何所用。

光明长者。

亦以元因。

广如前答。

诸苾刍言。

长者。

今此宝钵。

非我等受。

当持奉佛。

即能增长善利。

灭诸罪垢。

时诸苾刍如是言已。

随处而散。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二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尊者。

十力迦叶。

游行到彼置宝钵所。

见是事已。

即诣光明长者舍。

问长者言。

汝置宝钵于其路左。

当何所用。

光明长者。

即以前缘。

具白尊者。

是时十力迦叶。

作是思惟。

我闻善贤长者信重外道先造杀业。

光明长者。

今于此地为作福事。

我今不应弃此钵去。

宜现神力。

令光明长者。

圆满志愿。

作是思惟已即以神力。

舒其右手。

譬如壮士屈伸臂顷。

取其宝钵。

持还所止。

时诸苾刍。

见十力迦叶持宝钵来。

咸共白言。

尊者。

汝于何处。

而得此钵。

十力迦叶。

具以前事。

告诸苾刍。

时诸苾刍又复白言。

尊者。

汝为此钵故。

所现神力。

如法仪不。

十力迦叶言。

诸苾刍。

设如法仪。

不如法仪。

我已施作。

今复云何。

时诸苾刍。

具以其事。

即共白佛。

佛告诸苾刍言。

若非时处。

及无义利。

不应辄现神力等相。

所现非宜。

必生过失。

尔时世尊。

即以神力。

化出四钵。

一金。

二银。

三吠琉璃。

四颇胝迦。

化此四已。

又化四钵。

一鍮石。

二赤铜三白铜。

四木。

如是化已。

将前四钵。

次第安布。

将后四钵。

亦复安布。

一一钵中。

满盛上好可食香药。

送置一处。

令苾刍众所应受者随意而取。

于后佛摄神力。

钵亦不现。

乃至后时。

光明长者。

天中胜福。

吉祥相现。

殊异等事。

时时自出。

是时王舍城。

瞻波国。

二界中间。

有标记柱。

彩绘庄饰。

下有二钵。

一铁。

二瓦。

是钵先加持已。

安置于此二界。

不远有一税场。

诸商贩者。

输纳王物。

有一守税人。

诸子眷属。

财帛具足。

然不修善。

于税场所。

而忽命终。

作大恶夜叉。

亦在彼方。

守护税场。

诸子一夜梦夜叉言。

可于彼地标记柱上悬一大铃。

凡诸商人。

经此税场。

若有税物隐而不纳。

其铃自动。

守税人知。

即速追集。

重复搜捡。

获所税已。

而乃放去。

诸子得梦。

至明旦时。

即与亲属。

往税场侧。

寻见其柱。

乃依所梦。

悬铃于上。

尔时瞻波国中。

有一居家婆罗门。

名曼[寧*也]怛谟。

营贸为业。

忽于一时。

与自妻室。

同在一处。

妻谓夫言。

我今共汝营谋家业。

滋彼财谷。

以备所须。

岂可安然都无营作。

汝今宜应往市肆中。

买[疊*毛]华蕊极妙好者。

我当为汝织成白[疊*毛]。

持出贸易。

岂无利耶。

时婆罗门。

如其妻言。

买得持归。

妻乃设以机织之具。

次第敷置。

缉织其[疊*毛]。

是蕊细软。

妙好无比。

布以经纬。

致密细均。

如是勤力。

织成其[疊*毛]。

即谓夫言。

今此白[疊*毛]。

上妙细软。

价直千金。

汝可持出外。

若有人酬千金价。

当可授与。

其或价直不满千金。

汝应随处。

可出轻言。

是处无人而能辩识此妙细[疊*毛]。

唱是言已。

即当持往他处贸易。

尔时曼[寧*也]怛谟婆罗门。

具如妻言。

持此细[疊*毛]。

入市贸易。

竟无有人酬千金者。

忆妻所说。

乃唱是言。

瞻波大城。

无有一人识此细[疊*毛]。

言已持归。

与妻同议。

此既无人酬是价直。

宜往他国。

必有识者。

更相告已。

时婆罗门。

复将一假曾所著者。

同前新[疊*毛]。

置伞柄中。

随商人众。

隐覆而行。

渐出本国。

适王舍城。

经彼二界所有税场。

是诸商人。

既至彼已。

置随行物。

聚集一处。

时守税人。

次第搜捡。

彼诸商人。

即各以其所应税物。

输纳于王。

众中唯有曼[寧*也]怛谟婆罗门。

隐覆先置柄中白[疊*毛]。

而不输纳。

独在一面。

是时税场之侧。

先所安立标记之柱。

其所置铃。

自然作声。

彼守税人。

即知众中有隐税者。

乃谓商主言。

今此柱上铃自作声。

非风吹动。

非人摇击。

我已审知。

汝此众中。

岂非有人隐覆税物不输纳邪。

时守税人。

即速呼集。

重复搜捡。

于此众中。

不见一人有其税物隐不纳者。

时诸商人。

互相知悉无税物已。

咸欲前进。

铃又作声。

如是数四。

累细捡覆。

无隐税者。

商主乃谓守税人言我此众中。

无隐税者。

必是他众私隐前去。

作是言已。

众共佥议。

谓是此一婆罗门。

隐覆税物。

乃至最后。

彼守税人。

于曼[寧*也]怛谟婆罗门处。

执而不舍。

坚求其税。

时婆罗门言。

汝今何故而相谋执。

汝已显见我实无物。

若有少物隐不纳者。

罄我所有。

悉以输税。

作是言已。

铃又作声。

时守税人。

秖于此婆罗门处。

委细搜捡。

乃谓彼言。

咄婆罗门。

汝今何故。

坚隐税物。

而不肯纳。

汝今闻此铃声频震。

是事希有。

汝今当知。

此柱之下。

必有天神。

而作加护。

汝宜输物无自贻咎。

婆罗门言。

天神加力。

我信是实。

言已于伞柄中。

出其白[疊*毛]。

示守税人。

作如是言。

此即是我所隐税物。

汝宜收之。

时守税人。

受此[疊*毛]已。

谓婆罗门言。

既不输王。

非我所受。

回奉天神。

言已持[疊*毛]挂于柱上。

复谓婆罗门言。

我已挂[疊*毛]。

奉彼天神。

汝或欲者。

当自取之。

时婆罗门。

即取其[疊*毛]。

而乃前进。

于一静处。

亦复如前安伞柄内。

隐覆而行。

渐次入于王舍城中。

时婆罗门。

显张其[疊*毛]。

货于市肆。

冀望有人酬千金价。

如是周行。

竟无有人酬千金者。

时婆罗门。

作是唱言。

王舍大城。

无人辩识此妙细[疊*毛]。

唱是言时。

光明长者。

乘以宝象。

方从王宫。

还归自舍。

适闻此语。

而忽惊愕。

即时暂住。

谓婆罗门言。

汝今何故于此城中。

出轻易语。

彼婆罗门。

即时无答。

光明长者言。

汝宜具说此事元因。

婆罗门言。

我从本国。

持此二假上妙细[疊*毛]。

而来贸易。

若人酬我千金价者。

我即与之。

我已周行。

无人酬价。

光明长者言。

汝可持来。

我暂观视。

时婆罗门。

即随长者。

至于舍中。

乃展其[疊*毛]。

示于长者。

长者见已。

即能辩识。

乃谓婆罗门言。

今此二[疊*毛]。

一新一故。

故者酬汝五百金钱。

婆罗门言。

长者所酬。

其价未当。

光明长者言。

我今现见。

此是故物。

浣濯乃新。

长者即时将此故[疊*毛]。

于重楼上。

自空投下。

其[疊*毛]体重。

即速坠地。

光明长者。

复谓婆罗门言。

余一新[疊*毛]。

我欲观视。

时婆罗门。

即取新[疊*毛]。

持授长者。

长者观已。

亦复如前。

向空投下。

其[疊*毛]体轻。

良久徐徐方乃坠地。

彼婆罗门。

即生信重。

乃作是言。

光明长者有大威力。

今此细[疊*毛]。

若新若故。

我悉奉汝。

不取其价。

汝当受之。

长者答言。

我家巨富。

汝历艰辛。

安可无名受汝此物。

我今各与汝千金钱。

鬻我二[疊*毛]。

时婆罗门。

得其价已。

持还所止。

光明长者。

先以故[疊*毛]。

授彼家僮。

后将新[疊*毛]。

自作净巾。

而常受用。

乃至后时。

光明长者。

用是巾已。

向日[日*殺]曝。

是时频婆娑罗王。

臣佐围绕。

方欲上殿。

忽为暴风。

飘其浴巾。

落于王前。

时频婆娑罗王。

谓侍臣言。

今此细[疊*毛]。

从何所来。

唯应王者。

乃可受用。

侍臣白言。

大王曾闻。

转轮圣王。

临位七日。

天雨黄金。

王今统临。

天雨细[疊*毛]。

后必非久亦雨黄金。

王言。

汝等知不。

我闻佛记。

光明长者。

现于人中受天胜福。

今此细[疊*毛]。

必应是彼所用之物。

风飘至此。

可召其人而还授之。

是时光明长者。

即至王前。

王言。

长者。

佛先记汝。

现于人中受天胜福。

今此细[疊*毛]。

必汝所有。

今还授汝。

时光明长者。

鞠躬伸手。

捧受其[疊*毛]。

受已观见。

是己所有。

即白王言。

此是我家所用净巾。

适因曝于日中。

风飘至此。

其事如实。

王言。

长者。

佛记于汝。

受天胜福。

吉祥相现。

佛语谛诚。

其事如是。

又言长者。

汝今胜相若此。

何不请王于汝舍中。

暂一观视。

长者白言。

愿王今时幸我小舍。

王言。

长者。

汝可先还备诸饮食。

长者白言。

大王受天福者。

不假营造自然成办。

愿王临幸。

尔时频婆娑罗王。

即与臣佐围绕。

出诣光明长者舍。

长者前导。

王至彼舍。

于其外门。

见守门婢。

色相殊异。

王乃暂住长者白言。

大王何故住而不进。

王言。

长者。

我见汝妻。

故乃暂住。

长者白言。

此非我妻。

是守门婢。

王即前行至中门外。

又见一守门婢。

王复不进。

长者白言。

王复何故住而不进。

王同前答。

长者白言。

此非我妻。

亦是守中门婢。

王即前进入于中门。

见摩尼宝地上。

有虫鱼流水之相。

王意谓是池沼。

在此亦复暂住。

长者白言。

大王何故住而不进。

王言。

此处有水。

故不前进。

长者白言。

大王。

此处无水。

是摩尼宝所成之地。

王言。

长者。

若是宝地。

何故有诸虫鱼流水等相。

长者白言。

大王。

上有旋轮雕镂虫鱼等相。

下是摩尼宝光映照故尔。

王虽闻是说。

犹故未信。

即时取自指环。

前掷于地。

环击地声。

王乃信是摩尼宝地。

时频婆娑罗王。

既入其舍。

处师子座。

时长者妻出拜王前。

而忽泪下。

王言。

长者。

汝妻何故见王垂泪。

长者白言。

大王。

妻拜王前。

何敢垂泪。

但为王所著衣有木烟气烟薰目故。

而忽泪下。

是故大王。

受天福者。

所欲饮食。

有如意宝。

自然能出。

尔时频婆娑罗王。

在长者舍。

住经七日。

忘还王宫。

时诸臣寮。

共诣阿阇世太子所。

白言。

太子。

王在光明长者舍。

经今七日。

于国政事。

有所妨废。

太子宜往请王还宫。

时阿阇世太子。

即诣光明长者舍。

白父王言。

我王何故忘还王宫。

于国政事。

有所妨废。

王言。

我在此舍。

始经一日。

国有政事。

汝岂不能暂代吾治。

太子白言。

父王当知。

住于此舍。

已经七日。

王闻是语。

顾视光明长者问言。

实不。

长者白言。

实尔大王。

已经七日。

王言。

长者。

汝此舍中。

观于何相。

以分昼夜。

长者白言。

华开华合。

以分昼夜。

异鸟和鸣。

及不和鸣。

以分昼夜。

摩尼宝珠光现不现。

以分昼夜。

其或有华合而非夜。

有华开而非昼。

有珠光隐而非夜。

有珠光现而非昼。

有异鸟寂然而非夜。

有异鸟和鸣而非昼。

时频婆娑罗王。

闻是事已即谓光明长者言。

我信佛语。

真实无妄。

佛所说汝现于人中受天胜福。

其事如实。

时频婆娑罗王。

言已出长者舍。

彼阿阇世太子。

方出舍时。

私窃取一摩尼宝珠名扇恒。

俱授一侍人。

还王宫已。

召而谓言。

适所授汝摩尼宝珠。

汝可持来。

我欲观视。

侍人开手欲奉太子。

其珠不见。

即时白言。

不知此珠失于何处。

是时太子。

即将侍人。

而行捶打。

光明长者。

以天福力。

即知其事。

来问太子言。

何故捶打此侍人耶。

太子答言。

我适汝舍。

盗摩尼珠。

授此侍人。

今忽隐讳。

我已作盗。

此复转盗。

其罪愈甚。

故行捶打。

长者白言。

汝取我珠。

此不名盗。

今既不见。

亦非他盗。

此珠现今复在我舍。

何以故。

受天福者。

方可用故。

太子若复别有所欲。

悉当奉汝。

我无所吝。

时阿阇世太子。

心生疑念。

我今于此长者。

未有希取。

将来我父频婆娑罗王。

命终已后。

我乃求彼财宝诸物。

作是念已。

阿阇世太子。

与提婆达多。

结构异谋。

害父王命。

乃至后时。

杀其父已。

自行灌顶。

处于王位。

乃召光明长者而谓言曰。

长者可为我兄。

欲就汝舍而共居止。

凡有所须。

汝应给我。

时光明长者。

作是思惟频婆娑罗王。

正法治世。

此人猛恶。

又复勃逆杀其父王。

私自灌顶处于王位。

今于我前。

出矫诳语。

欲止我舍。

我应随顺。

我若违彼。

必因此人。

坏我家族。

作是念已。

白言。

大王。

我知汝心。

必有所欲。

愿就我舍。

凡有所须。

随意受用。

我当于后却往王宫。

阿阇世王言。

若能如是。

乃为甚善。

作是议已。

是时大王。

先诣其舍。

长者还复来诣王宫。

长者所有天人吉祥胜相。

宝藏诸物。

长者行处。

而悉随至。

彼阿阇世王。

在长者舍。

见珍宝藏。

七遍出现。

七遍隐没。

作是思惟。

今此舍中。

宝藏诸物。

必随彼去。

我不能得。

我今宜应别设异谋。

潜遣数人极凶恶者。

同载一车。

往光明长者所。

盗窃珍宝。

彼人到已。

巧设计谋。

伺行盗窃。

时光明长者。

在高楼上。

侍女围绕。

时诸侍女。

见此车中所载之人。

先已默识是凶恶人。

来作盗窃。

侍女见已。

笑指而言。

此是凶恶盗窃之人。

是时长者。

忽闻笑言。

具知其事。

于是诸人。

隐之终夕。

至明旦时。

多人共见。

咸唱是言。

阿阇世王。

是恶逆人。

杀害父王。

今复遣诸恶人。

来长者所。

偷窃珍宝。

时阿阇世王。

知是事已。

即遣使人。

来光明长者所谓言。

长者何故多人轻谤于我。

时光明长者。

知王意已。

即速驱逐恶人令去。

长者即自思惟。

阿阇世王。

极大恶逆。

杀害父王。

岂非后时亦复于我。

致杀害事。

我今弃舍一切所有。

忆佛先记。

于佛法中。

出家学道。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

我今宜应投佛出家。

作是思惟已。

即出宝藏。

施作种种悲愍利乐布施等事。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三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光明长者。

施作种种悲愍利乐布施等事已。

而不告诸眷属亲爱。

潜诣佛所。

到已头面礼世尊足。

前白佛言。

世尊愿佛。

今时施我善利。

我今于佛法中。

乐欲出家。

受具足戒。

而为苾刍。

净修梵行。

愿佛大慈。

摄受于我。

佛言。

善来于我法中。

勤修梵行。

作是言时。

光明长者。

须发自落。

僧伽梨衣。

自然著身。

成苾刍相。

然后执持应器及净军。

持经七昼夜。

心住正念。

净修梵行。

威仪可法。

如百腊者。

佛以自著僧伽梨衣。

与覆其顶。

光明苾刍。

诸根寂静。

一心正住。

是时空中有声赞言。

佛于今时。

与满意愿。

光明苾刍。

即复发起勤勇坚固之意。

谛观五趣。

生死轮回。

动转循环。

无有穷尽。

众生诸行。

种种差别。

堕生死中。

唯佛正法。

而能解脱。

如是观已。

见四谛法。

了知生死。

远离三界贪爱之想。

视诸金宝。

与泥土等。

断尽烦恼。

证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

悉得具足。

最上无比。

履空高举。

如意自在。

于世名闻利养等事。

而悉不著。

释梵诸天。

咸来供养。

是时会中诸苾刍众。

见是事已。

心生疑念。

俱白佛言。

世尊。

今此光明苾刍。

以何因缘。

未出家时。

现于人中。

受天胜福。

入佛法中。

始出家已。

即能断除一切烦恼。

证阿罗汉。

佛言诸苾刍。

此光明苾刍。

宿种善根。

今已成熟。

逮得所利。

如应决定。

今正是时。

是故光明苾刍。

以宿善因缘。

获如是果。

  复次诸苾刍当知。

诸业果报。

皆从自因所作。

非外地界所成。

亦非水火风界所成。

亦非从余蕴处界成。

若善不善。

皆由自业。

获诸报应。

尔时世尊。

为诸苾刍。

说伽陀曰。

  一切众生所作业  纵经百劫亦不忘

  因缘和合于一时  果报随应自当受

  佛告诸苾刍。

汝等谛听。

光明苾刍。

往昔因缘过去九十一劫。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佛与六百二十万苾刍众。

游行到满度摩底大国城中。

安止一处。

彼国有王。

名满度摩。

其王正信。

正法治国。

国土广大。

人民炽盛。

安隐丰乐。

离诸疾苦饥馑等难。

亦无斗诤怨害盗贼恐怖。

人民和顺。

善相具足。

时彼城中。

有一长者。

名曰积财。

于法正信。

其家大富。

财宝无量。

与毗沙门天王。

等无有异。

时彼长者。

知毗婆尸如来。

与苾刍众。

来至城中。

即自思惟。

我欲请佛及苾刍众。

饮食供养。

及就我舍。

安居三月。

作是思惟已。

诣彼佛所。

到已头面礼佛双足。

退坐一面。

时毗婆尸佛。

乃为长者。

如其所应。

宣说法要。

示教利喜。

积财长者闻正法已。

即从座起。

整治衣服。

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

世尊。

我今请佛及苾刍众。

就我舍中。

饮食供养及就我舍。

安居三月。

一切所须供给承事。

愿佛慈悲赴我所请。

毗婆尸佛。

即时默然。

积财长者。

见佛默然。

知已受请。

心生欢喜。

头面礼足。

即出佛会。

还复自舍。

是时满度摩王。

闻毗婆尸佛。

与六百二十万苾刍众。

游行到此国城之中。

即作是念。

我今请佛及苾刍众。

就我宫中。

饮食供养。

及就我宫。

安居三月。

一切所须。

随应供给。

作是念已。

即与臣佐官属围绕。

诣彼佛所。

到已头面礼佛双足。

退坐一面。

是时彼佛。

如其所应。

为说法要。

示教利喜。

王闻法已。

即从座起。

整治衣服。

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

世尊。

我今请佛及苾刍众。

就我宫中。

饮食供养。

及就我宫。

安居三月。

一切所须。

饮食衣服。

卧具医药。

随应供给。

承事供养。

愿佛慈悲受我所请。

佛言大王。

我已先受积财长者所请。

王言。

愿佛且就我宫。

饭食供养。

我当告敕积财长者。

佛言大王。

法尔不应违于先请。

尔时满度摩王。

头面礼毗婆尸佛足礼已。

即从佛会。

还所居宫。

亟遣人使诣积财长者所。

传教敕言。

汝今当知。

我已先请毗婆尸佛及苾刍众。

汝可别日营办供养。

积财长者白使者言。

愿王哀察。

我已先请彼佛及苾刍众。

使还白王。

王复遣告长者。

汝今居我国中。

于理亦应我先供佛。

长者白使者言。

大王若言居王国中。

王合先请者。

理实不然。

愿王今时勿相违碍。

使还具白。

王复遣言长者。

当知设汝所请。

我亦不障。

然若能造胜上食者。

佛当自赴。

尔时积财长者。

闻是语已。

即于是夜。

燃以香木。

营办种种清净最胜上味饮食。

满度摩王。

亦于宫中。

办造饮食。

至明旦时。

长者舍中。

敷设庄严妙好床座。

及净水器。

安布已讫。

遣人诣佛。

白彼佛言。

饮食已办。

食时亦至。

愿佛降赴。

今正是时。

  尔时毗婆尸佛。

与苾刍众。

食时著衣。

执持应器。

诣积财长者舍。

受其供养。

到彼舍已。

佛先洗足。

处于最上妙好之座。

诸苾刍众。

亦各洗足。

次第而坐。

积财长者。

恭敬合掌。

前礼佛足。

礼已即持最上饮食。

躬自奉上佛世尊已。

次第各各奉诸苾刍。

是时彼佛。

及苾刍众。

饭食讫已。

收置其钵盥手清净。

次第安坐。

积财长者。

亦于佛前。

恭肃而坐。

听佛说法。

尔时毗婆尸佛。

为积财长者。

如其所应。

宣说法要。

示教利喜。

长者得闻法已。

心大欢喜。

顶礼佛足。

积财长者。

如是供养已。

佛出其舍。

尔时满度摩王。

尚于宫中。

营办饮食。

求胜长者。

乃谓侍臣言。

我此宫中。

眷属嫔御。

而甚广大。

何人善为营造胜上殊妙饮食。

而能胜彼积财长者。

侍臣白言。

大王但当禁止诸卖薪者。

而彼长者自不能办供佛之膳。

王如其言。

即令禁止。

若固卖者。

不应住我国中。

时积财长者。

闻有教敕禁卖薪者。

心生忿恚。

即作是言。

今我舍中。

自有香木。

何须彼薪以焚身邪。

是时长者。

舍中先燃香木。

及以香油。

营造饮食。

是香普薰彼大城中。

满度摩王。

闻是香已。

问侍臣言。

今此妙香。

从何所来。

侍臣白言。

此是积财长者。

燃以香木。

营造饮食。

是彼余香。

来至于此。

王闻是语。

知佛已赴长者所请。

转复愁恼。

谓侍臣言。

今我宫中。

何无香木。

侍臣白言。

市无香木。

其何能得。

大王当知。

彼积财长者。

家虽巨富。

而无子息。

一旦终殁。

必无继嗣。

凡彼所有。

悉归于王。

时满度摩王。

虽闻是语。

亦复不悦。

臣白王言。

大王且止愁恼。

王当别日请佛供养。

如王所欲。

我悉能令胜彼长者。

尔时臣佐作是言已。

即于满度摩底城中。

悉令除去一切沙砾不净等物。

以旃檀香水。

洒令清净列净水瓶。

焚诸妙香。

以真珠宝。

交错垂布。

立诸幢幡。

散种种华。

犹如天中欢喜之园。

等无有异。

清净庄严。

众宝具足。

敷置种种妙宝之座。

营办广大。

细软甘美。

种种上味。

清净饮食色香具足。

如天苏陀悦意上味。

如是饮食。

所应供养三界中尊。

既安布已。

时诸臣佐。

俱白王言。

今此大城。

内外清净。

种种庄严。

上味饮食。

悉已成办。

愿王请佛。

饭食供养。

时满度摩王。

见是事已。

心生欢喜。

即遣使者。

诣毗婆尸佛所。

而白佛言。

饭食已办。

食时亦至。

愿佛降赴。

今正是时。

尔时毗婆尸佛。

与苾刍众。

食时著衣。

执持应器。

诣满度摩王宫。

受其供养。

到已佛先洗足。

处于最上妙好之座。

诸苾刍众亦各洗足。

次第而坐。

时满度摩王。

即持宝吉祥瓶。

自佛已降。

遍行净水。

以佛神力故。

有吉祥龙。

自然住空。

持百伞盖。

覆佛世尊。

及苾刍顶。

王第一妃。

执其珠金众宝庄严上妙宝扇侍立佛侧。

余诸宫嫔。

亦执宝扇。

侍苾刍侧。

时满度摩王。

前礼佛足。

礼已即持上味饮食。

躬奉世尊。

然后各各。

奉诸苾刍尔时积财长者。

知佛亦赴满度摩王所请。

即时遣人。

潜诣王宫。

观其敷设庄严饮食等事所作何若。

是人至彼。

具见殊胜。

贪止不还。

如是累遣人去。

亦复不还。

最后长者即亦自往。

至王宫已。

备见庄严供养等事。

乃自思惟。

今王宫中。

如是敷设。

不知何人而能办作。

我家何故无能此者作是念已。

还归自舍。

谓守库人言。

汝可取诸金宝置于门首。

有来求者。

随意当与。

勿须引入。

我不能见。

时积财长者。

作是念已。

即入舍中。

寂止一处。

榰颐不悦。

是时帝释天主。

以净天眼。

见是事已。

乃作是念。

今此界中。

积财长者。

布施供养毗婆尸佛。

是为上首施主。

彼心净信。

我宜变身助其营造。

作是念已。

隐帝释天主身。

现婆罗门相。

诣积财长者所。

到彼舍已。

谓守门人言。

汝可入告长者言。

有憍尸迦族婆罗门。

今在门外。

欲见长者。

守门人曰。

长者有言。

凡有来者。

不应引入。

或有所求。

随意当给。

汝婆罗门。

若有所欲。

宜自持去。

何故须求见长者耶。

婆罗门言。

我于诸物。

都无希取。

然今但欲求见长者。

汝宜为我速入通达。

时守门人。

即入白言。

有一憍尸迦族婆罗门。

今在门外。

欲见长者。

长者告言。

汝可谓彼婆罗门曰。

若有所求。

自当持去。

何故须欲求见我耶。

时守门人。

即出具告。

婆罗门复言我无所求。

唯欲与彼长者相见。

时守门人。

再白长者。

于是长者。

许其相见。

婆罗门入已。

白长者言。

汝今何故榰颐不悦。

有何忧愁。

尔时长者。

说伽陀曰。

  我不说忧事  说亦不能脱

  若令我得脱  我即为汝说

  时婆罗门言。

汝但具说忧愁所因我必为汝善解其事。

时积财长者。

具说所因已。

彼帝释天主即摄婆罗门相。

还复本身。

谓长者言。

我是帝释天主。

我今当遣毗首羯磨天子。

来助于汝。

营办胜上饮食供佛。

作是语已。

隐复天宫。

即敕毗首羯磨天子言。

汝往积财长者舍。

潜助营办供佛之事。

不亦善乎。

时彼天子。

奉帝释命。

潜助长者。

乃以神力。

即变大城。

悉令清净。

如天境界。

敷设种种上妙珍宝严饰之具。

天诸宝座。

天妙饮食。

皆悉具足。

有爱啰嚩努龙王。

自然住空持白伞盖。

覆于佛顶。

余吉祥龙。

各持伞盖。

覆诸苾刍顶。

有天童女。

执金宝庄严最上宝扇。

侍立佛侧。

余诸天女。

各执宝扇。

侍苾刍侧。

时积财长者。

即持种种上味饮食。

躬自奉上佛及苾刍。

时满度摩王。

即谓使者言。

汝可潜诣积财长者舍。

观其敷设庄严饮食其事何若。

使者奉命。

即潜诣彼。

具见庄严殊异等事。

见已忘还。

复遣近臣去。

亦不还。

遣大子去。

亦复不还。

乃至最后王自诣彼。

潜立门侧。

尔时毗婆尸佛。

知王在外。

即谓长者言。

汝先因满度摩王。

发不善语业。

斯为罪咎。

其王今在汝舍门外。

汝可速出悔谢其过。

长者即出。

见其王已。

悔过自责。

迎王前入。

王入舍已。

具见种种天妙庄严及饮食等。

见已悉忘前事。

乃谓长者言。

汝所供佛。

胜上若此。

如能日日如是供养佛及苾刍。

斯无等比。

时积财长者。

起清净心。

前礼佛足。

发是愿言。

愿我以此。

如实布施佛及苾刍。

所作善根。

当生获得大富自在。

一切具足。

所生之处。

得于人中现受天福。

不起多贪。

具离贪行。

愿如今日。

得善法利。

值佛正法。

归佛出家。

发是愿已。

毗婆尸佛。

及苾刍众。

即住长者舍。

安居三月。

  尔时释迦牟尼佛。

告诸苾刍言。

于汝意云何。

尔时毗婆尸佛法中。

积财长者。

岂异人乎。

今光明苾刍是也。

彼时于满度摩王所。

出不善语业。

由是因故。

果报无失。

于五百生中。

与母同其火焚。

乃至今生。

亦复如是。

然于毗婆尸佛所。

先种善根。

及发大愿。

今已成熟。

为大富长者。

一切具足。

现于人中。

受天胜福。

所作善利。

乃至威力等事。

与彼毗婆尸佛时。

等无有异。

而今最后于我法中。

出家学道。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

诸苾刍。

以是因缘。

汝等当知。

一切众生。

若造一黑业因。

决定当受一黑业报。

若造一白业因。

决定当受一白业报。

是故诸苾刍。

若黑业因。

若白业因。

一一果报。

决定无失。

当知皆是自分所作。

汝等诸苾刍。

应如是修学。

佛说此经已。

诸苾刍众。

闻佛所说。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