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失译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序品第一 #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与大比丘众二万八千人俱。

皆所作已办。

梵行已立。

不受后有。

如摩诃那伽心得自在。

其名曰摩诃迦叶。

须菩提。

憍陈如。

离越多诃多。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毕陵伽婆蹉。

舍利弗。

摩诃迦旃延。

阿难。

罗睺罗等。

众所知识。

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俱。

此诸菩萨久殖德本。

于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

常修梵行成满大愿。

悉能通达百千禅定陀罗尼满。

不舍大悲。

随诸众生而能饶益。

绍隆三宝使不断绝。

能建法幢。

为诸众生作不请友。

到大智岸。

名称普闻。

其名曰观世音菩萨。

得大势菩萨。

常精进菩萨。

妙德菩萨。

妙音菩萨。

电光菩萨。

普平菩萨。

德首菩萨。

须弥王菩萨。

香象菩萨。

大香象菩萨。

持势菩萨。

越三界菩萨。

常悲菩萨。

宝掌菩萨。

至光英菩萨。

炎炽妙菩萨。

宝月菩萨。

大力菩萨。

无量慧菩萨。

跋陀和菩萨。

师子吼菩萨。

师子作菩萨。

师子奋迅菩萨。

满愿菩萨。

宝积菩萨。

弥勒菩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等。

百千眷属俱。

复有无量百千欲界诸天子等。

各与眷属俱。

赍诸天上微妙香华。

作天伎乐住虚空中。

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各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如来大众围绕。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阿难承佛威神。

于晨朝时入王舍城次第乞食。

尔时城中有一婆罗门子。

孝养父母。

其家衰丧家计荡尽。

担负老母。

亦次第行乞。

若得好食香美果蓏。

仰奉于母。

若得恶食萎菜干果。

而自食之。

阿难见之心生欢喜。

偈赞此人。

善哉善哉。

善男子。

供养父母奇特难及。

有一梵志。

是六师徒党。

其人聪辩。

悉能通达四围陀典。

历数算计。

占相吉凶。

阴阳改变。

豫知人心。

亦是大众唱导之师。

多人瞻奉。

执著邪论。

为利养故。

残灭正法。

心怀嫉妒毁佛法众。

语阿难言。

汝师瞿昙。

诸释种子。

自言善好有大功德。

唯有空名而无实行。

汝师瞿昙实是恶人。

适生一七。

其母命终。

岂非恶人也。

逾出宫城。

父王苦恼生狂痴心。

迷闷躄地。

以水洒面。

七日方能醒悟。

云何今日失我所生。

举声大哭悲泪而言。

国是汝有。

吾唯有汝一子。

云何舍我入于深山。

汝师瞿昙。

不知恩分而不顾录。

遂前而去。

是故当知是不孝人。

父王为立宫殿。

纳娶瞿夷。

而不行妇人之礼。

令其愁毒。

是故当知无恩分人。

阿难闻是语已。

心生惭愧。

乞食已还诣佛所。

头面礼足却住一面。

合掌白佛言。

世尊。

佛法之中。

颇有孝养父母不耶。

佛语阿难。

谁教汝令发是问。

诸天神耶。

人耶非人耶。

汝为自以智力问于如来耶。

阿难言。

亦无诸天龙鬼神人及非人来见教也。

向者乞食。

道逢六师徒党萨遮尼干。

见毁骂辱。

阿难即以上事向如来说。

尔时世尊凞怡微笑。

从其面门放五色光。

过于东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

彼有世界。

名曰上胜。

其佛号曰喜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国名严盛。

其土平正琉璃为地。

黄金为绳以界道侧。

七宝行树。

其树皆高尽一箭道。

花果枝叶次第庄严。

微风吹动出微妙音。

众生乐闻无有厌足。

处处皆有流泉浴池。

其池清净金沙布底。

八功德水盈满其中。

其池四边有妙香花。

波头摩花。

分陀利花。

跋师迦花。

青黄赤白。

大如车轮而覆其上。

其池水中异类诸鸟相和而鸣。

出微妙音甚可爱乐。

有七宝船亦在其中。

而诸众生自在游戏。

其树林间敷师子座。

高一由旬。

亦以七宝而校饰之。

复以天衣重敷其上。

烧天宝香。

诸天宝花遍布其地。

喜王如来。

而坐其上。

结加趺坐。

彼国菩萨无量亿千。

前后围绕却住一面。

合掌向于如来。

异口同音俱发声言。

惟愿世尊。

哀慈怜愍。

以何因缘有此光明。

青黄赤白其色辉艳难可得喻。

从西方来照此大众。

其有遇斯光者。

心意泰然。

惟愿世尊。

断我疑网。

佛言。

诸善男子。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西方去此无量百千诸佛世界。

有世界名娑婆。

其中有佛。

号曰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大众围绕。

今欲为诸大众说大方便大报恩经。

为欲饶益一切诸众生故。

为欲拔出一切众生邪疑毒箭故。

为欲令初发意菩萨坚固菩提不退转故。

为令一切声闻辟支佛究竟一乘道故。

为诸大菩萨速成菩提报佛恩故。

欲令一切众生念重恩故。

欲令众生越于苦海故。

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

以是因缘故。

放斯光明。

尔时大众中有十千菩萨。

一一菩萨。

皆是大众唱导之师。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叉手合掌而白佛言。

惟愿世尊。

加威神力。

令我等辈得往娑婆世界。

亲近供养释迦牟尼如来。

并欲听大方便佛报恩微妙经典。

尔时彼佛告诸菩萨言。

善男子。

汝往娑婆世界。

若见彼佛应生供养恭敬难遭之想。

何以故。

释迦如来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难行苦行。

发大悲愿。

若我得成佛时。

当于秽恶国土山陵堆阜瓦砾荆棘。

其中众生具足烦恼五逆十恶。

于中成佛而利益之。

使断一切苦获一切乐。

成就法身永尽无余。

其佛本愿如是。

汝等今往。

当如佛往住如佛住。

诸菩萨众俱发声言。

如世尊敕。

一一菩萨各将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

以为眷属前后围绕。

往诣娑婆世界。

所经国土六种震动。

大光普照。

虚空神天。

雨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

放大光明。

神足感动恒沙世界。

复有无量百千万种诸天伎乐。

于虚空中不鼓自鸣。

是诸菩萨等往诣耆阇崛山。

到如来所头面礼足。

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尔时如来复放一光直照南方。

过八十万亿诸佛国土。

有世界名曰光德。

彼中有佛号曰思惟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国名善净。

其土平正琉璃为地。

黄金为绳以界道侧。

七宝行树。

其树皆高尽一箭道。

华果枝叶次第庄严。

微风吹动出微妙音。

众生乐闻无有厌足。

处处皆有流泉浴池。

其池清净金沙布底。

八功德水盈满其中。

其池四边有妙香华。

波头摩华。

分陀利华。

跋师迦华。

青黄赤白。

大如车轮而覆其上。

其池水中异类诸鸟相和悲鸣。

出微妙音甚可爱乐。

有七宝船亦在其中。

而诸众生自在游戏。

其树林间敷师子座。

高一由旬。

亦以七宝而校饰之。

复以天衣重敷其上。

烧天宝香。

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思惟相如来。

而坐其上结加趺坐。

彼国菩萨无量亿千。

前后围绕却住一面。

合掌向于如来。

异口同音俱发声言。

惟愿世尊。

哀慈怜愍。

以何因缘有此光明。

青黄赤白其色辉艳难可得喻。

从北方来照此大众。

其有遇斯光者心意泰然。

惟愿世尊断我疑网。

佛言。

诸善男子。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北方去此无量百千诸佛世界。

有世界号名娑婆。

其中有佛。

号曰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大众围绕。

今欲为诸大众说大方便大报恩经。

为欲饶益一切诸众生故。

为欲拔出一切众生邪疑毒箭故。

为欲令初发意菩萨坚固菩提不退转故。

为令一切声闻辟支佛究竟一乘道故。

为诸大菩萨速成菩提报佛恩故。

欲令一切众生念重恩故。

欲令众生越于苦海故。

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

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

  尔时大众中有十千菩萨。

一一菩萨。

皆是大众唱导之师。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叉手合掌而白佛言。

惟愿世尊加威神力。

令我等辈得往娑婆世界。

亲近供养释迦牟尼如来。

并欲听大方便佛报恩微妙经典。

  尔时彼佛告诸菩萨言。

善男子。

汝往娑婆世界。

若见彼佛应生供养恭敬难遭之想。

何以故。

释迦如来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难行苦行。

发大悲愿。

若我得成佛时。

当于秽恶国土山陵堆阜瓦砾荆棘。

其中众生具足烦恼五逆十恶。

于中成佛而利益之。

使断一切苦获一切乐。

成就法身永尽无余。

其佛本愿如是。

汝等今往。

当如佛往住如佛住。

诸菩萨众俱发声言。

如世尊敕。

一一菩萨各将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

以为眷属前后围绕。

往诣娑婆世界。

所经国土皆六种震动。

大光普照。

虚空神天。

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

放大光明。

神足感动恒沙世界。

复有无量百千万种诸天伎乐。

于虚空中不鼓自鸣。

是诸菩萨等往诣耆阇崛山。

到如来所头面礼足。

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尔时如来复放大光直照西方。

过无量百千万亿诸佛国土。

有世界名净住。

其佛号曰日月灯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国名妙喜。

其土平正琉璃为地。

黄金为绳以界道侧。

七宝行树其树皆高尽一箭道。

华果枝叶次第庄严。

微风吹动出微妙音。

众生乐闻无有厌足。

处处皆有流泉浴池。

其池清净金沙布底。

八功德水盈满其中。

其池四边有妙香华。

波头摩华。

分陀利华。

跋师迦华。

青黄赤白。

大如车轮而覆其上。

其池水中有异类诸鸟相和悲鸣。

出微妙音甚可爱乐。

有七宝船亦在其中。

而诸众生自在游戏。

其树林间敷师子座。

高一由旬。

亦以七宝而校饰之。

复以天衣重敷其上。

烧天宝香。

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日月灯光如来。

而坐其上结加趺坐。

彼国菩萨无量亿千。

前后围绕却住一面。

合掌向于如来。

异口同音俱发声言。

惟愿世尊。

哀慈怜愍。

以何因缘有此光明。

青黄赤白其色晖艳难可得喻。

从东方来照此大众。

其有遇斯光者心意泰然。

惟愿世尊断我疑网。

佛言。

诸善男子。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东方去此无量百千诸佛世界。

有世界号名娑婆。

其中有佛。

号曰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大众围绕。

今欲为诸大众说大方便大报恩经。

为欲饶益一切诸众生故。

为欲拔出一切众生邪疑毒箭故。

为欲令初发意菩萨坚固菩提不退转故。

为令一切声闻辟支佛究竟一乘道故。

为诸大菩萨速成菩提报佛恩故。

欲令一切众生念重恩故。

欲令众生越于苦海故。

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

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

  尔时大众中有十千菩萨。

一一菩萨皆是大众唱导之师。

即从坐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叉手合掌而白佛言。

惟愿世尊加威神力。

令我等辈得往娑婆世界。

亲近供养释迦牟尼如来。

并欲听大方便佛报恩微妙经典。

尔时彼佛告诸菩萨言。

善男子。

汝往娑婆世界。

若见彼佛应生供养恭敬难遭之想。

何以故。

释迦如来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难行苦行。

发大悲愿。

若我得成佛时。

当于秽恶国土山陵堆阜瓦砾荆棘。

其中众生具足烦恼五逆十恶。

于中成佛而利益之。

使断一切苦获一切乐。

成就法身永尽无余。

其佛本愿如是。

汝等今往。

当如佛往住如佛住。

诸菩萨众俱发声言。

如世尊敕。

一一菩萨各将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

以为眷属前后围绕。

往诣娑婆世界。

所经国土皆六种震动。

大光普照。

虚空神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放大光明。

神足感动恒沙世界。

复有无量百千万种诸天伎乐。

于虚空中不鼓自鸣。

是诸菩萨等往诣耆阇崛山。

到如来所头面礼足。

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尔时释迦如来五色光明照于北方。

过五百万亿那由他诸佛国土。

有世界名自在称王。

其中有佛。

号曰红莲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国名离垢。

其土清净琉璃为地。

黄金为绳以界道侧。

七宝行树。

其树皆高尽一箭道。

华果枝叶次第庄严。

微风吹动出微妙音。

众生乐闻无有厌足。

处处皆有流泉浴池。

其池清净金沙布底。

八功德水盈满其中。

其池四边有妙香华。

波头摩华。

分陀利华。

跋师迦华。

青黄赤白。

大如车轮而覆其上。

其池中有异类诸鸟相和悲鸣。

出微妙音甚可爱乐。

有七宝船亦在其中。

而诸众生自在游戏。

其树林间敷师子座。

高一由旬。

亦以七宝而校饰之。

复以天衣重敷其上。

烧天宝香。

诸天宝华遍布其地。

红莲华光如来。

而坐其上结加趺坐。

彼国菩萨无量亿千。

前后围绕却住一面。

合掌向于如来。

异口同音俱发声言。

惟愿世尊哀慈怜愍。

以何因缘有此光明。

青黄赤白其色晖艳难可得喻。

从南方来照此大众。

其有遇斯光者心意泰然。

惟愿世尊断我疑网。

佛言。

善男子。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南方去此无量百千诸佛世界。

有世界号曰娑婆。

其中有佛。

号曰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大众围绕。

今欲为诸大众说大方便大报恩经。

为欲饶益一切诸众生故。

为欲拔出一切众生邪疑毒箭故。

为欲令初发意菩萨坚固菩提不退转故。

为令一切声闻辟支佛究竟一乘道故。

为诸大菩萨速成菩提报佛恩故。

欲令一切众生念重恩故。

欲令众生越于苦海故。

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

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

尔时大众中有十千菩萨。

一一菩萨。

皆是大众唱导之师。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叉手合掌而白佛言。

唯愿世尊加威神力。

令我等辈得往娑婆世界。

亲近供养释迦牟尼如来。

并欲听大方便佛报恩微妙经典。

  尔时彼佛告诸菩萨言。

善男子。

汝往娑婆世界。

若见彼佛应生供养恭敬难遭之想。

何以故。

释迦如来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难行苦行。

发大悲愿。

若我得成佛时。

当于秽恶国土山陵堆阜瓦砾荆棘。

其中众生具足烦恼五逆十恶。

于中成佛而利益之。

使断一切苦获一切乐。

成就法身永尽无余。

其佛本愿如是。

汝等今往。

当如佛往住如佛住。

诸菩萨众俱发声言。

如世尊敕。

一一菩萨各将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

以为眷属前后围绕。

往诣娑婆世界。

所经国土皆六种震动。

大光普照。

虚空神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

放大光明。

神足感动恒沙世界。

复有无量百千万种诸天伎乐。

于虚空中不鼓自鸣。

是诸菩萨等往诣耆阇崛山。

到如来所头面礼足。

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乃至四维上下十方诸来大菩萨摩诃萨众。

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至如来所。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异口同音各说百千偈颂赞叹于佛。

赞叹佛已却住一面。

时娑婆世界即变清净。

无诸山薮大小诸山江河池湖溪涧沟壑。

其中众生寻光见佛。

欢喜合掌头顶礼敬。

心生恋慕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即摄光明。

绕身七匝还从顶入尊者阿难观察众心。

亦咸皆有疑。

欲显发如来方便密行故。

并欲为未来一切众生开其慧眼故。

欲令一切众生渡渴爱海得至彼岸永得安乐故。

欲令众生念识父母师长重恩故。

即从座起整衣服。

偏袒右肩胡跪合掌。

而白佛言。

世尊。

阿难事佛已来。

未曾见佛笑。

笑必有意。

愿佛示之。

愿佛说之。

断除如是大众疑网。

    大方便佛报恩经孝养品第二

  尔时大众之中。

有七宝莲华。

从地化生。

白银为茎黄金为叶。

甄叔迦宝以为其台。

真珠罗网次第庄严。

尔时释迦如来。

即从座起升花台上。

结加趺坐即现净身。

于其身中现五趣身。

一一趣身有万八千种形类。

一一形类现百千种身。

一一身中复有无量恒河沙等身。

于四恒河沙等一一身中。

复现四天下大地微尘等身。

于一微尘身中。

复现三千大千世界微尘等身。

于一尘身中。

复现于十方一一方面各百千亿诸佛世界微尘等数身。

乃至虚空法界不思议众生等身尔时如来现如是等身已告阿难言。

及十方诸来大菩萨摩诃萨。

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等。

如来今者以正遍知。

宣说真实之言。

法无言说。

如来以妙方便。

能以无名相法作名相说。

如来本于生死中时。

于如是等微尘数不思议形类一切众生中。

具足受身。

以受身故。

一切众生亦曾为如来父母。

如来亦曾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

为一切父母故。

常修难行苦行。

难舍能舍。

头目髓脑国城妻子。

象马七珍辇舆车乘。

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一切给与。

勤修精进戒施多闻禅定智慧。

乃至具足一切万行。

不休不息心无疲倦。

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

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是缘故。

一切众生能令如来满足本愿故。

是以当知。

一切众生于佛有重恩。

有重恩故。

如来不舍众生。

以大悲心故。

常修习有方便。

为一切三界二十五有诸众生中不思己功。

修平等慈。

常修舍行方便。

亦明鉴一切众生空法空五阴空。

如是不退不没不沈空有。

修实相方便故。

不舍二乘。

修遍学方便。

以修如是甚深微妙方便故。

得明鉴法相。

佛法初终始末非一。

然来生昏浊猖狂有三。

渴爱所覆。

没于苦海。

为四倒之所颠倒。

于有漏法中妄想所见。

无我见我。

无常见常。

无乐见乐。

不净见净。

生老病死之所迁灭。

念念无常。

五盖十缠之所覆蔽。

轮回三有具受生死。

无有始终譬如循环。

是以如来教迹随宜。

三藏九部乃至十二部经。

分流道化。

随信深浅故。

说众经典。

异办缘使封言者。

自以顿足已得涅槃。

是以如来慈悲本誓。

显大方便。

运召十方一切有缘。

有缘既集。

于此大众中。

敷演散说此妙经典。

垂训千载流布像法。

使一切众生常获大安。

是故如来乘机运化。

应时而生应时而灭。

或于异刹。

称卢舍那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或升兜率陀天。

为诸天师。

或从兜率天下。

现于阎浮提。

现八十年寿。

当知如来不可思议。

世界不可思议。

业报不可思议。

众生不可思议。

禅定不可思议。

龙王不可思议。

此是佛不可思议。

佛欲令一切众生知佛心者。

乃至下流钝根众生皆令得知。

欲令一切众生能得见者即便得见。

欲令不得见者。

假令对目而不能见。

正使声闻缘觉有天眼通亦不得见。

又佛放大光明。

下至阿鼻地狱。

上至有顶。

所应度者皆令得见。

不应度者对目不见。

有时如来。

或时许可。

或时默然。

当知诸佛世尊不可思议。

不可测量。

难可得知。

汝今云何。

能问如来如是甚深微妙难行苦行。

汝作是问。

真是大悲愍伤众生。

闭三恶道通人天路。

阿难善听。

吾当为汝略说孝养父母苦行因缘。

  尔时世尊告于阿难及诸大菩萨摩诃萨一切大众。

而作是言。

乃往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

尔时有国号波罗奈。

彼中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佛寿命十二小劫。

正法住世二十小劫。

像法亦住二十小劫。

于像法中有王出世。

号曰罗阇王。

波罗奈国王。

有二万夫人。

大臣有四千人。

有五百健象王。

主六十小国八百聚落。

王有三太子。

皆作边小国王。

  尔时波罗奈大王聪睿仁贤。

常以正法治国不枉人民。

惟王福德力故。

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民优壤。

尔时波罗奈大王。

有一所重大臣。

名曰罗睺。

罗睺大臣心生恶逆。

起四种兵。

所谓象兵车兵马兵步兵。

伐波罗奈国断大王命。

已杀王竟。

复遣四兵往诣边国。

杀第一太子。

次复往收第二太子。

其最小弟作边小国王。

其小王者。

形体姝大端正殊妙。

仁性调善语常含笑。

发言利益不伤人意。

常以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

国土丰乐人民炽盛。

多饶财宝家计充盈。

国土人民叹美其王称善无量。

虚空诸天一切神祇亦皆敬爱。

尔时其王生一太子。

字须阇(乡本阐下皆同)提。

聪明慈仁好喜布施。

须阇提太子者。

身黄金色七处平满。

人相具足。

年始七岁。

其父爱念心不暂舍。

尔时守宫殿神语大王言。

大王知不。

罗睺大臣。

近生恶逆谋夺国位。

杀父王竟寻起四兵。

伺捕二兄已断命根。

军马不久当至大王。

今者何不逃命去也。

尔时大王闻是语已。

心惊毛竖身体掉动。

不能自持忧恚懊恼。

喑嗟烦闷心肝恼热。

夗转躄地闷绝良久。

乃稣微声报虚空中言。

卿是何人。

但闻其声不见其形。

向者所宣审实尔不。

即报王言。

我是守宫殿神。

以王聪明福德不枉人民正法治国。

以是之故。

先相告语。

大王。

今者宜时速出。

苦恼衰祸。

正尔不久怨家来至。

  尔时大王即入宫中。

而自思念。

我今宜应归投他国。

复自思惟。

向于邻国而有两道。

一道行满足七日乃到他国。

一道经由十四日。

即便盛七日道粮。

微服寻出。

去到城外。

而便还入宫中。

呼须阇提太子。

抱著膝上目不暂舍。

粗复惊起而复还坐。

  尔时夫人见其大王不安其所似恐怖状。

即前问言。

大王。

今者似恐怖状。

何因缘故。

坐不安所。

身坌尘土。

头发蓬乱视瞻不均。

气息不定。

如似失国。

恩爱别离。

怨家欲至。

如是非祥之相。

愿见告语。

王言。

吾所有事非汝所知。

夫人寻白王言。

我身与王二形一体。

如似鸟之两翅。

身之两足。

头之二目。

大王今者。

云何而言不相关预。

王告夫人。

汝不知耶。

罗睺大臣近生恶逆。

杀父王竟伺捕二兄。

亦断命根。

今者兵马次来收我。

今欲逃命。

即便抱须阇提太子。

即出进路。

  尔时夫人亦随后从去。

时王荒错心意迷乱。

误入十四日道。

其道险难无有水草。

前行数日粮饷已尽。

本意盛一人分粮。

行七日道。

今者三人共食。

误入十四日道数日。

粮食已尽。

前路犹远。

是时大王及与夫人举声大哭。

怪哉怪哉。

苦哉苦哉。

从生已来。

常未曾闻有如是苦。

如何今日身自更之。

今日穷厄衰祸已至。

举手拍头尘土自坌。

举身投地自悔责言。

我等宿世造何恶行。

为杀父母真人罗汉。

为谤正法坏和合僧。

为畋猎渔捕轻秤小斗劫夺众生。

为用招提僧物。

如何今日受此祸对。

正欲小停惧怨家至。

若为怨得必死不疑。

正欲前进饥渴所逼。

命在呼噏。

  尔时大王及与夫人。

思是苦已。

失声大哭。

王悲闷绝举身躄地。

良久醒悟。

复自思惟。

不设方便。

三人并命不离此死。

我今何不杀于夫人。

以活我身并续子命。

作是念已。

寻即拔刀欲杀夫人。

其子须阇提。

见王异相右手拔刀欲杀其母。

前捉王手语父王言。

欲作何等。

  尔时父王悲泪满目。微声语子。欲杀汝母取其血肉。以活我身并续汝命。若不杀者亦当自死。我身今者死活何在。今为子命欲杀汝母。

  尔时须阇提即白父言。

王若杀母我亦不食。

何处有子啖于母肉。

既不啖肉子俱当死。

父王今者。

何不杀子济父母命。

王闻子言。

即便闷绝夗转躄地。

微声语子。

子如吾目。

何处有人。

能自挑目而还食也。

吾宁丧命。

终不杀子啖其肉也。

  尔时须阇提谏父王曰。父王今者。若断子命。血肉臭烂。未堪几日。惟愿父母莫杀子身。欲求一愿。若见违者非慈父母。

  尔时父王语太子言。

不逆汝意欲愿何等。

便速说之。

须阇提言。

父母今者为愍子故。

可日日持刀就子身上。

割三斤肉分作三分。

二分奉上父母。

一分还自食之以续身命。

  尔时父母即随子言。

割三斤肉分作三分。

二分父母。

一分自食以支身命。

得至前路。

二日未至身肉转尽。

身体肢节骨髓相连。

余命未断寻便倒地。

尔时父母寻前抱持举声大哭。

复发声言我等无状。

横啖汝肉使汝苦痛。

前路犹远未达所在。

而汝肉已尽。

今者并命聚尸一处。

  尔时须阇提微声谏言。

已啖子肉进路至此。

计前里程余有一日。

子身今者不能移动。

舍命于此。

父母今者。

莫如凡人并命一处。

仰白一言。

为怜愍故莫见拒逆。

可于身诸节间净刮余肉。

用济父母可达所在。

尔时父母即随其言。

于身肢节更取少肉。

分作三分。

一分与儿。

二分自食。

食已父母别去。

须阇提起立住视父母。

父母尔时举声大哭。

随路而去。

父母去远不见。

须阇提太子。

恋慕父母目不暂舍。

良久躄地。

身体当时新血肉香。

于十方面有蚊虻。

闻血肉香来封身上。

遍体唼食。

楚毒苦痛不可复言。

  尔时太子余命未断。

发声立誓愿。

宿世殃恶从是除尽。

从今已往更不敢作。

今我此身以供养父母。

济其所重。

愿我父母常得十一余福。

卧安觉安。

不见恶梦。

天护人爱。

县官盗贼阴谋消灭。

触事吉祥。

余身肉血施此诸蚊虻等。

皆使饱满。

令我来世得成作佛。

得成佛时。

愿以法食除汝饥渴生死重病。

发是愿时。

天地六种震动。

日无精光惊诸禽兽四散驰走。

大海波动。

须弥山王踊没低昂。

乃至忉利诸天亦皆大动。

时释提桓因。

将欲界诸天下阎浮提。

怯怖须阇提太子。

化作师子虎狼之属。

张目[國*或]眦。

咆地大吼。

波踊腾踯来欲搏啮。

  尔时须阇提。

见诸禽兽作大威势。

微声语言。

汝欲啖我随意取食。

何为见恐怖耶。

尔时天王释言。

我非师子虎狼也。

是天帝释故来试卿。

尔时太子。

见天王释欢喜无量。

尔时天王释问太子言。

汝是难舍能舍。

身体血肉供养父母。

如是功德为愿生天作魔王梵王天王人王转轮圣王须阇提报天王释言。

我亦不愿生天作魔王.梵王.天王.人王.转轮圣王。

欲求无上正真之道。

度脱一切众生。

天王释言。

汝大愚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久受勤苦然后乃成。

汝云何能受是苦也。

须阇提报天王释言。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

终不以此苦退于无上道。

天王释言。

汝惟空言谁当信汝。

须阇提即立誓愿。

若我欺诳天王释者。

令我身疮始终莫合。

若不尔者。

令我身体平复如本。

血当反白为乳。

即时身体平复如故。

血即反白为乳。

身体形容端正倍常。

起为天王释头面礼足。

尔时天王释。

即叹言。

善哉善哉。

吾不及汝。

汝精进勇猛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

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

愿先度我。

时天王释于虚空中即没不现。

尔时王及夫人得到邻国。

时彼国王远出奉迎。

供给所须称意与之。

尔时大王。

向彼国王说上事因缘。

如吾子身肉孝养父母。

其事如是。

时彼邻国王闻是语已。

感须阇提太子难舍能舍。

身体肉血供养父母孝养如是。

感其慈孝故。

即合四兵还与彼王伐罗睺罗。

尔时大王即将四兵顺路还归。

至与须阇提太子别处。

即自念言。

吾子亦当死矣。

今当收取身骨还归本国。

举声悲哭随路求觅。

遥见其子身体平复端正倍常。

即前抱持悲喜交集。

语太子言。

汝犹活也。

尔时须阇提。

具以上事向父母说。

父母欢喜共载大象还归本国。

以须阇提福德力故伐得本国。

即立须阇提太子为王。

佛告阿难。

尔时父王者今现我父输头檀是。

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夫人是。

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则我身释迦如来是。

尔时天王释者阿若憍陈如是说此孝养父母品时。

众中有二十亿菩萨。

皆得乐说辩才利益一切。

复有十二万亿菩萨。

皆得无生法忍。

复有十方诸来微尘等数。

皆得陀罗尼门。

复有恒河沙等微尘数诸声闻缘觉。

舍离二乘心究竟一乘。

复有微尘数优婆塞优婆夷。

或得初果乃至二果。

复有百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有诸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或发菩提心。

乃至声闻辟支佛心。

佛告阿难。

菩萨如是为一切众生故。

难行苦行孝养父母。

身体血肉供养父母。

其事如是。

一切大众闻佛说法。

各得胜利。

欢喜作礼右绕而去。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一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二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对治品第三 #

  尔时世尊处在大众。

犹如日轮光明赫弈隐蔽众星。

喻如大龙幡兰椿轮茜练粲烂。

睹之眼眩。

思之意乱。

威光晃曜色无等喻。

犹萤火光日出不现。

日月虽有百千光明。

方于帝释譬如聚墨。

帝释虽有白净妙光。

方于大梵王所有光明。

犹如瓦砾方于夜光摩尼宝珠。

大梵天王虽有净妙百千光明。

方于如来所有光明。

亦如聚墨。

何以故。

如来圆光七尺。

乃能远照十方世界。

其中众生遇斯光者。

盲者得见。

偻者得伸。

拘躄众生即得手足。

邪迷众生得睹真言。

以要言之。

诸不称意皆得如愿。

尔时会中有七十大菩萨摩诃萨。

即从座起。

头面礼佛。

绕百千匝却住一面。

异口同音说百千偈赞叹如来。

  其名曰不思议菩萨。

离觉音菩萨。

惟念安菩萨。

离垢称菩萨。

无量音菩萨。

大名闻菩萨。

明宝髻菩萨。

坚师子菩萨。

独步逝菩萨。

舍所念菩萨。

及智积菩萨。

意善住菩萨。

无极相菩萨。

慧光曜菩萨。

消强意菩萨。

能拥护菩萨。

至诚英菩萨。

莲花界菩萨。

众诸安菩萨。

圣慧业菩萨。

将功勋菩萨。

无思议菩萨。

净梵施菩萨。

宝事业菩萨。

处大花菩萨。

善思惟菩萨。

无限法菩萨。

名闻意菩萨。

已辩积菩萨。

自在门菩萨。

十种力菩萨。

有十力菩萨。

大圣愍菩萨。

无所越菩萨。

游寂然菩萨。

在于彼菩萨。

无数天菩萨。

须弥光菩萨。

极重藏菩萨。

因超越菩萨。

而独步菩萨。

威神胜菩萨。

大部界菩萨。

以山护菩萨。

持三世菩萨。

有功勋菩萨。

宣名称菩萨。

日光明菩萨。

师子英菩萨。

时节王菩萨。

师子藏菩萨。

示现有菩萨。

光远照菩萨。

山师子菩萨。

有取施菩萨。

莫能胜菩萨。

为最幢菩萨。

喜悦称菩萨。

坚精进菩萨。

无损减菩萨。

有名称菩萨。

无恐怖菩萨。

无著天菩萨。

大明灯菩萨。

世光曜菩萨。

微妙音菩萨。

执功勋菩萨。

除闇暝菩萨。

无等伦菩萨。

各于佛前发誓愿言。

我等于世尊灭度之后。

护持佛法。

于十方界广令流布。

使不断绝。

何以故。

我等今者。

睹如来不思议妙色光明。

于光明中。

皆得闻不思议佛法。

既闻法已离于心障。

累结永消身心清净。

晃如天金万品斯照。

我等思惟如是等功德利故。

于如来所生大师想。

生慈父想。

常念佛恩当报佛恩。

何以故。

得闻正法。

不久当坐道场。

转正法轮。

度脱一切众生。

皆令以得闻法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释迦如来告一切大众言。

是七十大菩萨摩诃萨。

久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微尘数阿僧祇劫中。

已曾供养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微尘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

供养诸佛。

心不疲惓。

以慈修身。

善护佛法。

不舍大悲。

常于十方利益一切。

若有众生临命终时。

若闻一菩萨名。

若二若三若四乃至七十。

称名归命者。

命终即得往生有佛国土。

莲华化生远离淫欲。

不处胞胎离诸臭秽。

其身清净有妙香气。

众所恭敬人所爱念。

为人所恭敬爱念故。

其心欢喜。

以欢喜心故。

即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能于一切众生起大慈悲心。

以发慈悲心已。

次亦生于利益众生心。

以能利益众生心已。

复能发于不舍众生心。

利益众生心。

自利利彼心。

灭除障碍心。

寂静烦恼心。

能亲近善友常生恭敬心。

专意听法心。

忆持不忘思惟妙义心。

愿少闻多解义心。

不愿于多闻而不解义心。

次生信如心。

信如实义心。

以生如实义心已。

次生如说修行心。

以生如说修行心已。

次生不退转心。

以生不退转心已。

于诸众生即生等对治心。

  如我不喜死。一切三界二十五有。有形无形四足多足。乃至蚁子有命之属。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乃至自丧身命。终不枉夺他命。

  如我有钱谷帛衣被饮食象马车乘国城妻子身体手足供养拥护不喜他人横来侵害者。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是故菩萨。

乃至自丧身命。

终不于诸众生衣财饮食生于劫夺之心。

  如我不喜他人欺陵断我妙色姊妹妻妾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乃至丧身失命。于他美色不生邪念染污之心。况行奸恶。

  如我不喜面毁两舌恶口。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乃至丧失身命。终不妄言两舌斗乱彼此。

  如我不喜杖石鞭打搒笞拷掠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乃至丧失身命。终不杖石楚毒拷掠众生。

  如我不喜杻械枷锁桁械系闭缚勒诸苦恼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乃至丧失身命。终不枷锁系闭杻械众生。

  如我不喜为人所陵强力迫胁。威恩所逼恃怙形势压伏戢遏不令面自炳说自显清白者。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乃至丧失身命。终不非理加于众生。

  如我为人之所供养尊重赞叹令我欢喜者。

我亦常当布施众生衣被饮食卧具医药一切乐具。

若我造作大事。

若佛事法事僧事。

智力有限。

不能令其成办。

忧愁苦恼。

若有智者。

见我如是忧恚懊恼。

不能令事得办。

便报我言。

善男子。

莫忧愁也。

我当供办称意所须令汝事办。

我闻是语心生欢喜。

是故我亦当常劝化众生利益众生。

如我为王贼水火县官所逼。

若系若闭心生愁毒。

复有智者。

见我如是遇众苦难。

便往我所。

善言诱喻。

告言。

莫愁苦也。

我当为汝求哀国王。

若诸大臣。

若供给财贿。

若设余方便。

令汝解脱。

使无衰恼。

我闻是语心生欢喜。

  是故菩萨。

常当勤修技艺。

多诸工能。

音乐倡伎。

历数算计。

咒术仙药。

服乘象马。

兜矛槊箭。

出阵入阵。

有大武功。

我有如是众妙技艺。

一切众人。

若王大臣。

不敢违逆我意。

兼我复有衣财饮食。

珠环钗钏。

金银琉璃。

珊瑚虎珀。

砗磲马瑙。

真珠玫瑰。

摩尼宝珠。

象马辇舆僮仆作使。

宫人美女。

流泉浴池。

七宝台观。

如是种种微妙无量百千。

菩萨虽有如是威武随意技艺百千宝藏象马车乘无量美女胜妙台观流泉浴池一切五欲乐具。

心不贪著。

而常少欲知足。

好乐闲静。

山林树下安禅静默。

虽处大众言谈语论。

而心常入对治门中。

虽与众生和光尘俗。

出内财产生业息利。

终不为恶。

利益众生。

若有贫穷及诸苦恼。

来从菩萨求索所须。

菩萨随意称心给与。

菩萨若见有众生爱乐佛法。

而来亲近供养承事奉侍。

洗足按摩。

浣濯干晒。

杨枝澡水。

拂拭床敷。

卷[(辛*丸)/衣]被枕。

初夜后夜供给灯烛。

前食后食怛钵那食。

蒲阇尼食。

佉陀尼食。

及诸浆饮。

所谓与利师浆。

馥勒奢果浆。

蒲萄浆。

黑石蜜浆。

如是承事。

乃至一七至九十日。

为欲求请菩萨听闻佛法。

菩萨尔时虽见是人如是供给心不欢喜。

何以故。

菩萨久于无量阿僧祇劫中。

为求佛法故。

我为一切众生心无增减故。

以慈悲心故。

住平等心故。

时作转轮圣王。

常以十善导化一切众生。

为我意故欢喜奉行。

命终之后得生人天。

受微妙五欲快乐。

尊严豪贵随心适意。

卧起入宫。

服乘鞍马。

游戏园苑伎乐自娱。

欢喜饮食。

无常卒至老病丧亡。

家室男女愁毒懊恼。

举声大哭以手捶胸。

或时拔发食饮灰土。

闷绝躄地。

持幡乘车啼哭送之。

殡埋既竟。

室家男女手相扶持。

还归本家。

愁毒闷绝。

良久躄地。

或时致病。

或时狂痴。

或时致死。

于生者大损。

于死者无益。

是时转轮圣王。

前后导从案行国界。

见诸众生受斯苦恼。

愍而哀伤。

而作是言。

夫为王者。

王领国土摄诸众生。

虽以十善导化果得如是微妙五欲。

而不免生老病死无常败坏。

当知我虽以正法治国。

无益于物。

若无益于物。

云何名为大转轮王。

云何复名为大慈父。

云何复名为大医王。

云何复名为大导师。

夫大导师者。

导以正路示涅槃径。

使得无为常得安乐。

我等今者名不称行。

譬如有人渴乏垂命。

东西驰走求索冷水。

遥见空井心生欢喜。

而作是念。

今我此身便为更生。

何以故。

若不得水命去不远。

今见好井。

必其望得清净冷水。

济我虚渴运急之命。

作是念已。

驰奔往趣。

往到井上。

脱所著衣举著一处。

入井取水而不得水。

唯见毒蛇守宫蝮蝎百足之属。

瓦砾荆棘及诸草秽。

  尔时渴人失本愿故。

既不得水众毒螫身。

寻欲出井。

其井朽故陷坠嵚岩。

其朽故井深一箭道。

既无梯隥绳索杖木。

虽复踊身上升。

势不能高。

气力羸惙还堕井底。

为诸毒蛇之所唼食。

命未断顷而作是言。

我若先知此井无水。

尚不眼视。

而况往取。

今日苦毒为井所误。

尔时转轮圣王。

见诸人民室家男女恩爱分离受苦恼时。

而作是言。

今我身者喻如空井。

虽有井名而无有水。

现有所趣而无所获。

丧失身命苦恼如是。

我今虽处于转轮圣王之位。

七宝具足。

十善导化。

正法治国。

令诸众生生人天中。

受其微妙五欲快乐故。

未能免生老病死。

恩爱分离。

怨憎和合。

忧悲苦恼。

更相哭泣。

然是我过非众生咎。

所以者何。

以我无有出世间法利益一切众生。

虽从于我咨受善法望获安乐。

而实不能越于苦海。

  尔时转轮圣王。

复作是念。

我身今者。

喻如无智大痴施主。

尔时施主值天大旱。

七年不雨树木燋干。

时世饥馑谷米勇贵。

人民饥饿互相茹食。

饮血啖肉更相残害。

枉滥无辜。

或父食子或子食父。

父母兄弟妻息男女。

更相食啖。

  尔时大施主。

游行观看。

见诸众生饥饿憔悴羸瘦战掉。

气力虚微颜貌憔悴。

头发蓬乱形体瘦黑。

于其肩上或见担揭。

纯是死人。

所有头手节腕臂肘脊胁。

肩臂膑膊足指。

或是肝胆肠胃。

时大施主。

微声问言。

汝所担揭者是何物也。

答言。

我所担者。

是死人头手臂肘节腕也。

问言。

汝担是死人臂肘节腕。

何所作为。

答言。

汝不知耶。

天时亢旱时世饥馑。

谷米勇贵人民饥饿。

互相食耳。

我所担者是我饮食。

  尔时施主。

闻是说已。

心惊毛竖闷绝躄地。

以冷水洒面良久乃稣。

复更问言。

虽是汝食是何人肉。

尔时饿人闻是语已。

举声大哭忧恚断绝。

报施主言。

不可言也。

痛哉痛哉。

怪哉怪哉。

大施主。

我今情实相语。

我所担者。

或言是父。

或言是母。

或言妻子。

或言兄弟。

宗亲骨肉。

尔时诸饥饿人。

各各以情实自说因缘。

大施主。

更无余事。

我等以饥饿因缘故。

还相啖食耳。

  尔时大施主。

闻是语已饮气叹息。

报众人言。

汝等今者。

更莫共相食啖肉也。

若有所须衣服饮食。

种种汤药所须之物。

却后一七。

汝等大众皆集我家。

我当随汝所须。

衣被饮食病瘦汤药称意给与。

众人闻已心生欢喜。

叹言。

善哉善哉。

未曾有也。

  尔时施主。

还到其家。

唤其夫人及其子息僮仆作使。

一切皆集。

于众人中和颜悦色发柔软言。

告喻妻子及诸作使。

汝等应当至心听我所说。

汝等知不。

天时炎旱时世饥俭。

人民饥饿死者无数。

我等居家库藏盈满谷米无量。

可共及时种于福田。

妻子闻已。

善哉善哉快善无量。

我等身命亦随施主。

况于大藏钱财饮食耶。

  尔时施主心生欢喜。

汝等今者。

真是我无上道伴。

善哉善哉。

汝等诸人。

应当各各而自处分。

随所应作随所应为。

应作者便作。

应为者速为。

却后一七必令成办。

  尔时施主。

一一处分已竟。

即自出外处处观看。

何处当有平地宽博安施坛施。

即时安著清净之处。

除去沙卤株杌荆棘。

其地清净。

安施床敷[毯-炎+瞿]毹毾[毯-炎+登]。

即时安施大众座处已。

严驾五百大象。

负载饮食运趣施坛。

饮食如山乳酪如池。

膏油饼脯种种肴膳百味具足。

兼有种种衣服珠环严钏象马七珍。

种种具足庄严已竟。

却后一七明相举时。

亦于七日朝。

槌钟鸣鼓吹大蠡贝。

高声唱言。

一切大众。

皆来集于大施主坛。

  尔时众人闻是唱声。

心生欢喜如蒙贤圣。

闻是语已。

寻声往趣大会施坛。

随意所取。

衣被饮食珠环钗钏。

百种汤药象马七珍。

随所好喜恣意选取。

尔时施主所施之物。

众人持去已尽。

尔时施主心生欢喜已。

即还归家。

室家妻子欢喜受乐。

五欲自娱。

却后一七闻外人言。

先所受施衣被饮食者。

皆药发而死。

或未死者皆发是言。

怪哉怪哉是大施主。

虽有慈悲怜愍。

供给所须衣被饮食。

虽复当时充饥解渴得济身命。

于后数日药发丧命。

时大施主忧恚懊恼。

问其妻子。

汝等云何成熟饮食。

使恶毒药令堕食中。

妻子作使诸僮仆等。

皆言不尔。

若不尔者毒从何来。

答曰不审。

  尔时施主重自捡校。

即入家中次第案行。

见一井水而覆盖头。

问诸人言。

此是何井。

家人答言。

此是施主于小儿时养三毒蛇。

穿此一井安置其中。

此井是毒蛇住处。

水亦是毒。

饮者杀人。

施主见已问作使言。

汝等先作食时。

不取此井水用作食也。

作使答言。

饮食猥多。

当时运急汲取此水用作饮食。

大施主言。

怪哉怪哉。

如我今者愚痴无智。

云何养此毒蛇作此毒井。

告语妻子速往填塞。

中三毒蛇者为吾烧杀。

是时作使速往除灭尔时施主灭毒井已。

出外观看。

见受施者药发而死。

异口同音皆言。

坐此施主与我毒食。

令我早丧身命。

我若先知此食有毒者。

终不啖食。

尔时施主闻是语已心生懊恼。

如彼转轮圣王。

虽复十善导化令诸众生得生人天。

虽受如是微妙五欲微妙快乐。

犹未能免生老病死。

时转轮圣王寻发愿言。

我今应当求索无上佛法出世间法。

令诸众生读诵玩习。

远离生死得至涅槃。

  尔时转轮圣王。

为求佛法故。

于阎浮提遍处宣令。

谁解佛法。

大转轮王欲得玩习。

处处宣令。

皆云言无。

到一边小国中。

有一婆罗门解知佛法。

尔时使者迳往诣彼。

至婆罗门所。

问言。

大德解佛法耶。

答言解也。

  尔时使者头面礼足。

报言。

大师。

大转轮王欲相顾命。

惟愿大师。

屈神德往至彼转轮王所。

时转轮王远出奉迎。

头面礼足问讯起居。

冒涉涂路得无疲惓耶。

即请入宫。

于正殿上敷王御座。

前请大师愿坐此座。

时婆罗门即升妙座结加趺坐。

  尔时大王见于大师端坐已定。

供给所须施安已竟。

合掌向于婆罗门白言。

大师。

解佛法耶。

时婆罗门报言。

吾解佛法。

尔时大王报言。

大师。

为我解说。

婆罗门言。

王大愚也。

吾学是佛法。

久受勤苦因乃得成。

今者大王。

云何直欲得闻。

  尔时大王白大师言。

欲须何物。

婆罗门言。

与我供养。

王言。

所须供养为是何物。

衣被饮食耶。

金银珍宝耶。

婆罗门言。

吾不须如是供养。

王言。

若不须如是供养者。

象马车乘耶。

国城妻子耶。

音乐倡伎耶。

婆罗门言。

吾都不用如是供养也。

若能就王身上。

剜作千疮。

灌满膏油。

安施灯炷。

燃以供养者。

吾当为汝解说佛法。

若不能者吾欲起去。

王未答顷寻下高座。

  尔时大王即前抱持报言。大师。小复留怀。今我智慧微浅功德薄少。小顷自思惟当奉供养。

  尔时转轮圣王。

即自思惟而作是念。

我从无始世界已来。

丧身无数未曾为法。

今我此身当归坏败。

都无所为。

今日正是其时。

仰报大师言。

所须供养者。

当速办之。

  尔时大王即入宫中报诸夫人。

而我今者共汝等别。

时诸夫人闻王语已。

心惊毛竖莫知所由。

微声问王。

王欲何去。

王言。

今者我身欲剜作千灯供养大师。

时诸夫人闻王语已。

夗转躄地举声大哭。

闷绝吐逆良久稣息。

报大王言。

天下所重莫若己身。

恭敬尊重随时将养惧畏不适。

今者云何毁害捐弃。

王是智人。

而于今日如似颠狂鬼魅所著耶。

王言不也。

若不尔者。

何缘如是作此苦恼。

供养是婆罗门。

何所为耶。

王报夫人。

欲求佛法为一切众生。

若为一切众生。

今日云何便见孤弃。

王报诸夫人言。

天下恩爱皆当别离。

是故吾今以身供养。

欲为汝等及一切众生。

于大闇室燃大智灯。

照汝生死无明黑闇。

断众累结生死之患。

超度众难得至涅槃故。

汝等诸人。

今者云何违逆我心。

时诸夫人闻王语已。

默然不对。

心悲噢噎举声大哭。

自拔头发抓掴面目。

复发声言。

我等薄相生亡我所。

天王有五百太子。

悉皆端正。

聪明智慧人相具足。

其父爱念喻如眼目。

  尔时大王语诸子言。

我于今日欲设供养。

恐身命不济与汝等别。

国土人民所有王法。

从大者治。

时诸太子闻是语已。

身体肢节筋脉抽切。

譬如人噎。

又不能咽复不得吐。

微声问父王言。

今日云何永弃孤背。

时诸太子前抱王颈。

或捉手足举声悲哭。

怪哉怪哉。

今日云何永失覆护。

  尔时大王谏晓诸子。

即为宣说天下恩爱皆有别离。

诸子答言。

虽如父王所说。

心情恋慕不能舍离。

大王今日当赐一愿。

令诸子等持此身命奉上大王。

为王供养婆罗门师。

王言。

诸子幼稚未有所识。

未能堪办如是供养。

如我今者远请大师。

许相供养不得违错。

夫为孝子不违父意。

汝今云何违逆我心。

时诸太子闻是语已。

举声吼唤惊动神祇。

举身投地如太山崩。

尔时大王复与诸小国王一切辞别。

还至殿上往大师所。

脱身璎珞上妙衣服。

举著一面端身正坐。

告诸大臣诸小国王。

五百太子二万夫人。

汝等今者。

谁能为吾剜身千疮。

夫人太子及诸群臣。

皆共同心而作是言。

我等今者。

宁以利刀自剜两目。

终不能以手剜王身也。

尔时大王心生忧恼。

而我今者单子孤露。

大众之中乃无一人见佐助也。

  尔时大王。

有一旃陀罗。

其性弊恶人所怖畏。

寻声往趣语诸太子且莫忧苦也。

我有方便。

能令大王事不得成。

若不成事。

还王领国如本不异。

诸太子闻是语已。

心生欢喜。

时旃陀罗往到王前。

语大王言。

大王今者何所作为。

剜身千灯供养大师。

时旃陀罗言。

欲剜身者我能为之。

王闻是语心生欢喜。

报旃陀罗言。

汝今真是我无上道伴。

时旃陀罗。

即在王前。

喊[口*戒]噏张。

高声唱言。

大王当知杀人之法。

断头截颈割断手足。

抽筋拔肋苦痛如是。

大王今者能堪是不。

王闻是语心怀欢喜。

时旃陀罗持牛舌刀就王身上。

于眴速顷。

遍体剜作数满千疮。

时旃陀罗。

谓王意退而反不移。

投刀于地驰走而去。

  尔时大王于身诸疮灌满膏油已。

取上妙细[疊*毛]缠以为炷。

尔时婆罗门大师。

见于大王作是事已。

作是念言。

我今应当先为大王宣说佛法。

何以故。

大王今当燃身诸灯恐命不济。

命若不济谁当听法。

思惟是已。

告大王言。

精进如是难为能为。

修此苦行为闻佛法。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王宣说佛法。

王闻是语心大欢喜。

譬如孝子新丧父母。

其子愁毒苦不可言。

父母还活其子欢喜。

王闻是语亦复如是。

时婆罗门即便为王而说半偈。

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  此灭为乐

  王闻法已心生欢喜。

告诸太子及诸大臣。

而作是言。

诸人若于我有慈愍心者。

应为我忆持是法。

于诸国土处处聚落有人民处城市巷陌。

宣王优命。

诸人当知。

大转轮王见诸人民一切众生。

没于苦海未能出恶。

于诸众生起大悲心。

剜身千灯求于半偈。

诸人今当感大王大慈悲心。

应当书写此偈读诵玩习。

思惟其义如说修行。

诸人闻是语已。

心生欢喜。

异口同音赞大王言。

善哉善哉。

大王。

真是大慈悲父。

为诸众生修此苦行。

我等应当速往书写。

或纸或帛。

或于石上。

或于树木瓦砾草叶蹊径要路多人行处。

亦皆书写。

其见闻者。

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大王即燃千灯供养大师。

其明远照十方世界。

其灯光中亦出音声说此半偈。

其闻法者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其光上照乃至忉利天宫。

其灯光明悉能蔽隐诸天光明。

时忉利天王。

见此光明远照天宫。

即作是念。

以何因缘有此光明。

即以天眼观于世间。

见是大转轮王以大慈悲熏修其心。

为一切众生故。

剜身千灯供养大师。

为度一切众生故。

是故我等今当往于世间。

劝戒佐助令心欢喜。

即下世间化作凡人。

往诣王所问大王言。

剜身千灯修此苦行。

为求半偈何所作为。

报言。

善男子。

我为一切众生故。

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化人即复释身。

光明威耀曒然炳著。

时天帝释报大王言。

作是供养。

愿求天王耶。

魔王梵王耶。

是时转轮圣王报天帝释言。

我亦不求人天尊贵。

正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一切众生故。

不安者安。

不解者解。

未度者度。

未得道者欲令得道。

天帝释言。

大王今者不乃愚耶。

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久受勤苦乃可得成。

汝今云何欲求无上道耶。

报天帝释言。

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

终不以此苦退于无上道。

汝今虽发是言吾不信也。

时转轮圣王即于天王释前。

立此誓言。

我若不真实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欺诳天王释者。

使我千疮终无愈时。

若不尔者血当为乳千疮平复。

说是语时即复如故。

天王释言。

善哉大王。

真是大悲。

修大悲者如是苦行。

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三菩提时要先度我。

时天帝释放大光明遍照王身。

与百千诸天俱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五百大子。

见其父王身疮平复欢喜无量。

即前头面礼足。

却住一面。

合掌向父。

异口同音俱发声言。

未曾有也。

今者父王真是大悲愍伤一切。

王报太子。

汝等若是孝子者。

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诸太子闻是语已心生欢喜。

感于父王重恩分故。

寻声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二万夫人百千婇女亦复如是。

  尔时众中有七十恒河沙等众生。皆发声闻辟支佛心。复有无量天人及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见闻是已。皆发道心欢喜而去。

    大方便佛报恩经发菩提心品第四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

名曰喜王。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合掌仰白如来。

而作是言。

菩萨云何知恩报恩。

佛告喜王菩萨。

善男子。

谛听谛听。

菩萨摩诃萨知恩者。

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报恩者。

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发菩提心云何而发。

菩萨因何事故。

所以能发。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

立大誓愿作如是言。

若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

当大利益一切众生。

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槃中。

复当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波罗蜜。

是则名为自利。

亦名利他。

是故初发菩提心者。

则得名为菩提因缘。

众生因缘。

正义因缘。

三十七助道法因缘。

摄取一切善法根本。

是故菩萨名为大善。

亦名一切众生善根。

能破一切众生身口意等三业诸恶。

一切世间所有誓愿。

及出世间所有誓愿。

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誓愿无胜无上。

菩萨摩诃萨初发三菩提心时。

有五事。

一者性。

二者行。

三者境界。

四者功德。

五者增长。

菩萨若能发菩提心。

则得名为菩萨摩诃萨。

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大乘行。

是故初发菩提心。

即能摄取一切善法。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

修行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不发心终不能得。

是故发心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根本。

菩萨摩诃萨见苦众生心生怜愍。

是故菩萨因慈悲心故。

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即能习三十七品。

因三十七品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发心名为根本。

发菩提心故行菩萨尸罗。

是故发心名根名因。

名枝名叶。

亦名华名果。

亦名为子。

菩萨发心毕竟不毕竟。

毕竟者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终不退失。

不毕竟者有退有失。

退有二种。

毕竟退。

不毕竟退。

毕竟退者。

终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能推求修习其法。

不毕竟退者。

求菩提心修习其法。

是菩提心有四种。

一者若善男子若善女人。

若见若闻诸佛菩萨不可思议事。

尔时即生信敬之心。

作是念言。

佛菩萨事不可思议。

若佛菩萨不可思议事。

是可得者。

我亦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至心念于菩提。

发菩提心。

复有不见诸佛菩萨不思议事。

以闻诸佛菩萨秘密之藏。

闻已即生信敬之心。

得生信心故。

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摩诃般若。

是故发菩提心。

复有不见诸佛菩萨不思议事。

亦不闻法。

见法灭时。

复作是念。

无上佛法能灭众生无量苦恼。

作大利益。

惟诸佛菩萨。

能令佛法久住不灭。

我今亦当发菩提心。

令诸众生远离烦恼。

愿我此身受大苦事。

护持佛法久住于世故。

发菩提心。

复有不见诸佛菩萨法灭时。

唯见恶世诸众生等。

具重烦恼贪欲嗔恚愚痴等。

无惭无愧悭吝等。

嫉妒恚痴苦恼等。

不信邪疑懒惰等。

见是事已即作此念。

大恶世时众生不能修善。

如是恶时尚不能发二乘之心。

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今当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已。

乃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喜王菩萨复白佛言。

世尊。

菩萨知恩自发菩提心。

菩萨报恩教一切众生令发菩提心者。

如来世尊于生死时。

初发菩提心。

因何事发。

佛言。

善男子。

过去久远不可计劫生死中。

时以重烦恼。

起身口意业故。

堕在八大地狱。

所谓阿诃诃地狱。

阿婆婆地狱。

阿达多地狱。

铜釜大铜釜。

黑石大黑石。

乃至火车地狱。

我于尔时堕在火车地狱中。

共两人并挽火车。

牛头阿傍在车上坐。

缄唇切齿。

张目吹火。

口眼耳鼻烟炎俱起。

身体殊大。

臂脚盘结。

其色赤黑。

手执铁杖随而鞭之。

我时苦痛努力挽车。

力励前进。

时我徒伴劣弱少力。

劣弱在后。

是时牛头阿傍以铁叉刺腹。

铁杖鞭背。

血出沐浴随体而流。

其人苦痛高声大唤苦痛难忍。

或称父母。

或称妻子。

虽作如是唱唤无益于己。

我时见是受大苦恼心生哀愍。

因慈心生故发菩提心。

为此众罪人故。

劝请牛头阿傍。

此罪人者甚可怜愍。

小复加哀垂慈怜愍。

牛头阿傍闻已心生嗔恚。

寻以铁叉前刺我颈。

寻时命终。

即得脱于火车地狱百劫中罪。

我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

即脱火车地狱之罪。

  佛告喜王。

挽火车者今我身是。

因发菩提心故疾得成佛。

是故当知。

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其事非一。

或因慈心。

或因恚心。

或因施心。

或因悭心。

或因欢喜。

或因烦恼。

或因恩爱别离。

或因怨憎和合。

或因亲近善知识。

或因恶友。

或因见佛。

或因闻法。

是故当知。

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各各不同。

喜王当知。

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其事如是。

说是法时。

万八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一切大众中有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

时天龙鬼神人及非人。

亦能发声闻辟支佛心。

闻法欢喜。

头面作礼。

右绕而去。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二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三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论议品第五 #

  尔时如来为母摩耶夫人并诸天众。

说法九十日。

阎浮提中亦九十日。

不知如来所在。

大目揵连神力第一。

尽其神力。

于十方推求。

亦复不知。

阿那律陀天眼第一。

遍观十方三千大千世界。

亦复不见。

乃至五百大弟子。

不见如来。

心怀忧恼。

优填大王恋慕如来。

心怀愁毒。

即以牛头栴檀。

摽像如来所有色身。

礼事供养。

如佛在时无有异也。

  尔时大王召诸六师。

卜问如来为何所在。

尔时六师即作是言。

大王当知。

瞿昙沙门正是幻术所化作耳。

幻化之法体无真实。

大王当知。

我等经书四围陀典。

说言千年二千年。

当有一幻人出世。

瞿昙沙门正是其人。

  尔时阿那律陀。

往诣大王所白言。

大王当知。

如来近在忉利天。

却后七日当还阎浮提。

王闻是语心生欢喜。

宣令国土扫洒烧香。

悬缯幡盖竞共集聚。

设众供养种种肴膳华香伎乐。

  尔时六师见众人集聚设诸供养种种肴膳。

六师问言。

汝等诸人设是供养。

欲请国王耶。

王子耶。

答言非也。

若不尔者。

为请大臣耶。

婆罗门居士耶。

若不尔者。

亲族会耶。

答言非也。

欲请于佛。

六师问言。

佛者是谁。

答言。

一切智人。

复言。

一切智人为是谁。

答言。

大慈悲父。

汝不知耶。

白净王种豪尊第一。

从劫初已来嫡嫡相承作转轮王。

近来二世不作转轮王。

虽不作转轮王。

而作阎浮提王。

兄弟三人其最长者。

号曰净饭王。

其次弟名曰斛饭王。

其最小者。

名曰甘露饭王。

净饭王生二子。

长者名悉达。

小者名难陀。

斛饭王复生二子。

长者名提婆达。

小者名阿难。

甘露饭王生一女。

名甘露味女。

尔时大兄悉达太子。

出城观看。

见老病死患。

忧思不食。

悲念人生当有此患。

无贵无贱有形之类无免此者。

即夜逾出宫城菩提树下苦行六年。

然后得成一切智。

故号一切智人。

独悟成佛。

具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一切种智。

其生七日母命便终。

生忉利天。

佛为母说法经九十日。

却后一七当还阎浮提。

尔时六师闻是语已。

心生嫉妒忧恚苦恼。

即时六师徒众集聚。

共论议言。

瞿昙沙门若还阎浮提者。

一切人民皆当舍我供养瞿昙。

我等孤穷恐当不济。

  尔时六师复作是念。

我等今当速往多人众中。

唱如是言。

诸人当知。

瞿昙沙门实无所知。

黄口小儿。

近出释氏宫。

菩提树下。

自言得一切种智。

当知此则虚妄之言。

所以然者。

阿耆达王来请瞿昙。

所施供养唯是马麦。

瞿昙不知为恶而便受请。

当知非一切智也。

复次问于阿难。

安居余有几日在。

阿难言。

余有七日在。

复次问于阿难。

只桓中何以多乌鸟声。

阿难言。

众鸟[口*爭]食。

适生一七其母命终。

以是事故。

当知是薄相人。

亦是极恶之人。

所以然者。

生已丧其母故。

又复非慈孝非供养。

目下朝夜供给而反捐弃。

入于深山。

亦是无恩分人。

父王为纳娶瞿夷。

竟不行妇人之礼。

令憍昙弥受大苦恼。

是故当知。

不知恩不念恩。

瞿昙沙门。

徒众无尊卑。

五百弟子各称第一。

师既无法。

弟子亦无修行之业。

乃至知数其人陀骠比丘亦称第一。

聪明智慧舍利弗亦入其中。

讷钝槃特比丘亦入其中。

乃至少欲之人耶输陀罗比丘尼亦入其中。

舍卫城中淫乱不善莲华色女亦入其中。

乃至稚小无智均提小儿亦入其中。

乃至极老须跋陀罗年百二十亦入其中。

乃至豪尊诸释种亦入其中。

极下贱王舍城中担粪秽人亦入其中。

是故当知。

瞿昙法中猥杂竞共入中。

皆无尊卑不可恭敬。

譬如大风吹诸树叶聚在一处。

瞿昙佛法亦复如是。

譬如众鸟。

随逐世间人所遗弃衣服饮食。

瞿昙徒众随取食之。

汝等诸人今日云何欲请瞿昙。

众人闻已。

譬如大地不可亏动。

大众渴仰如来。

虽闻六师作如是说。

心如金刚无有增减。

渴仰如来如渴须饮。

却后一七如来从天来下至阎浮提。

无量百千诸天。

随从如来放大光明。

神力感动作天伎乐百千万种。

乃至一切天一切龙鬼神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一切大众皆悉云集礼拜供养。

尔时优填大王大众围绕远迎如来。

头面礼足却住一面。

  尔时六师徒众集聚复作是念。

我等今者衰祸将至。

虽复众人之中唱说此言而不信受。

今当复往天人大众之中。

宣令如是。

可知清白。

尔时六师作是念已。

与其徒众八千人俱。

前后围绕往诣大众。

到已却坐一面。

  尔时复有一乾闼婆子。

名曰闼婆摩罗。

弹七宝琴往诣如来所。

头面礼足却住一面。

鼓乐弦歌出微妙音。

其音和雅悦可众心。

声闻辟支佛等。

不觉动身起舞。

须弥山王涌没低昂。

  尔时如来即入有相三昧。

以三昧力令其琴声远闻三千大千世界。

其音具足演说苦空无常不净无我。

放逸众生闻此妙音具足演说如来知恩报恩。

久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

一切众生皆随声至阎浮提。

往到佛所头面礼足。

却坐一面。

  尔时大众瞻仰如来目不暂舍。

如来尔时三昧宴默。

一切大众亦皆默然。

于大众中有七宝塔。

从地踊出住在空中。

无数幢幡而悬其上。

百千宝铃不鼓自鸣。

微风吹动出微妙音。

  尔时大众见此宝塔从地踊出。

心生疑网。

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踊出。

诸声闻众舍利弗等。

尽思度量亦复不知。

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

乃至弥勒菩萨亦复不知。

  尔时六师作是念。复何因缘有此宝塔。若有人来问我者。而我不知。若不知者。云何复名一切知见。复作是念。瞿昙何不速为大众敷演斯事。

  尔时如来出于三昧。释提桓因忉利天王。即以天衣敷师子座。尔时如来即升此座结加趺坐。如须弥山王处于大海。

  尔时弥勒菩萨观察众心。咸皆有疑自亦未了。即从座起往到佛前。头面礼足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宝塔从地踊出。

  佛告弥勒菩萨。

乃往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出现于世教化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

皆令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其佛灭后于像法中。

有国名波罗奈。

其波罗奈大王聪睿仁贤。

常以正法治国不枉人民。

王主六十小国八百聚落。

王了无子。

王自供养奉事山神树神一切神祇。

经十二年不懈不息求索有子。

第一夫人便觉有娠。

十月足满生一男儿。

其子端正人相具足。

生已召诸大臣诸小国王。

占相吉凶即为立字。

以其太子性善不嗔。

名曰忍辱。

忍辱太子其年长大。

好喜布施聪明慈仁。

于诸众生等生慈心。

尔时大王有六大臣。

其性暴恶奸诡佞谄。

枉横无道人民厌患。

时六大臣自知于行有违。

常怀嫉妒。

憎恶太子。

  尔时大王身婴重病。

苦恼憔悴命在旦夕。

忍辱太子往告诸臣。

父王困笃今当奈何。

诸臣闻已心生嗔恚。

报太子言。

王命不久。

何以故。

欲求妙药不可得故。

是以当知命去不远。

太子闻已。

心生苦恼闷绝躄地。

  时六大臣即入静室共谋议言。

忍辱太子不除去者我等终不得安隐也。

作是念已。

第一大臣言。

忍辱太子无事可除。

一臣复言。

我有方便能除去之。

即往太子所报太子言。

臣向在外。

于六十小国八百聚落中。

求觅药草了不能得。

太子问言。

所求药草为是何物。

大臣报言。

太子当知。

求药草者正是从生至终。

不嗔人眼睛及其人髓。

若得此药得全王命。

若不得者命在不久。

于诸国土无有此人。

太子闻已心生忧恼。

即报大臣。

今我身者似是其人。

何以故。

我从生已来未曾有嗔。

大臣言。

太子若是其人者。

此事亦难。

何以故。

天下所重莫若己身。

太子言。

不如诸臣所言也。

但使父王病得损者。

假使舍百千身亦不为难。

况我今日此秽身也。

大臣报言。

如此之事随太子意。

  尔时忍辱太子心生欢喜而作是念。

若使此药能除父王病者。

宜应速办此事。

忍辱太子即入宫中。

到其母所头面礼足。

合掌向母。

而作是言。

今者此身欲为父王作治病药。

恐其身命不得存立。

是故与母共别。

愿母莫忧苦恋慕其子。

其母闻是语已。

心生闷绝忘失四方。

譬如人噎。

又不得咽不能劝进。

又不得吐不能劝止。

即前抱其太子闷绝以冷水洒面良久乃稣。

尔时太子白其母言。

父王身命须臾之间不得久停。

宜时速办令王服之。

尔时太子即呼大臣诸小国王。

于大众中即宣此言。

我身今者与大众别。

尔时大臣即呼旃陀罗。

断骨出髓剜其两目。

  尔时大臣即捣此药奉上大王。

王即服之病得除差。

病既差已。

问诸大臣。

汝等于何得此妙药。

除我患苦得全身命。

大臣白王。

今此药者忍辱太子之所办耳。

非诸臣力所堪办也。

王闻是语心惊毛竖。

微声问诸臣言。

忍辱太子今在何所。

大臣答言。

太子今者在外。

身体伤损命不云远。

王闻是语举声大哭。

怪哉怪哉。

自投于地尘土坌身。

如我今者实自无情。

云何乃能服此子药。

往到子所其命已终。

王及夫人及诸臣民。

无量大众前后围绕。

其母懊恼投身死尸。

以我宿世有诸过恶。

今令子身受是苦也。

今我身者何不碎末如尘。

乃令我子丧失身命。

尔时父王及诸小王。

即以牛头栴檀香木。

积以成[卄/積]。

阇维太子。

所有身骨。

复以七宝起塔供养。

  尔时世尊。

告弥勒菩萨善男子等大众。

当知尔时波罗奈大王者今现我父悦头檀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是。

忍辱太子者今我身是。

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衣被饮食房舍卧具。

乃至身肉骨髓其事如是。

以此因缘自致成佛。

今此宝塔从地踊出者。

即是我为其父母舍此骨髓及其身命。

即于此处起塔供养。

我今成佛即踊现其前。

  尔时大众中无量人天诸龙鬼神。

闻是语已。

悲喜交集泪下满目。

异口同音赞叹如来百千功德。

寻时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有无量百千众生。

发声闻辟支佛心。

复有无量人。

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道。

复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

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当知。

如来今者真是孝养父母。

  复次菩萨本知母人之德。

以其本愿如是生如来身。

以生如来满本愿故。

不堪受其礼故。

因其将终。

尔时大众异口同音赞叹摩耶。

善哉摩耶得生如来。

天人世间无与等者。

  尔时闼婆摩罗。即从座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摩耶夫人修何功德。以何因缘得生如来。

  佛言。

善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言。

乃往过去久远不可计劫。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出现于世。

乃至正法像法灭已。

尔时有国号波罗奈。

去城不远有山。

名曰圣所游居。

以有百千辟支佛住此山中故。

无量五通神仙亦住其中。

以多仙圣止住其中故。

号圣游居山。

其山有一仙人住在南窟。

复有一仙住在北窟。

二山中间有一泉水。

其泉水边有一平石。

  尔时南窟仙人在此石上。

浣衣洗足已便还所止。

去后未久。

有一雌鹿来饮泉水。

次第到浣衣处。

即饮是石上浣垢衣汁饮此衣垢汁已。

回头反顾。

自舐小便处。

  尔时雌鹿寻便怀妊月满产生。

鹿产生法。

要还向本得胎处。

即还水边住本石上。

悲鸣宛转产生一女。

尔时仙人闻此鹿悲鸣大唤。

尔时南窟仙人闻是鹿大悲鸣声。

心生怜愍即出往看。

见此雌鹿产生一女。

尔时鹿母宛转舐之。

见仙人往便舍而去。

  尔时仙人见此女儿。

形相端正人相具足。

见是事已心生怜愍。

即以草衣裹拭将还。

采众妙果随时将养。

渐渐长大至年十四。

其父爱念。

常使宿火令不断绝。

忽于一日心不谨慎。

便使火灭。

其父苦责数已。

语其女言。

我长身已来。

未曾使此火灭。

汝今日云何令灭。

北窟有火汝可往取。

  尔时鹿女即随父教往诣北窟。

步步举足皆生莲华。

随其踪迹行伍次第如似街陌。

往至北窟从彼仙人乞求少火。

尔时仙人见此女人福德。

如是足下生于莲华。

报言。

欲得火者汝当右绕我窟满足七匝。

行伍次第了了分明。

随其举足皆生莲华。

绕七匝已。

语其女言。

欲得火者复当在此右边还归去者。

当与汝火。

  尔时鹿女为得火故随教而去。

其女去后未久之间。

波罗奈王将诸大臣百千万众。

前后围绕千乘万骑入山游猎驰逐群鹿。

波罗奈王独乘名象。

往到北窟仙人所。

见其莲华绕窟行列。

尔时大王心生欢喜叹言。

善哉善哉。

大德神仙大仙导师。

福德巍巍其事如是。

  尔时仙人即白王言。

大王当知。

此莲华者非我所能。

王言。

非大师者是谁所为。

报言大王。

是南窟仙人生育一女。

姿容端正人相具足世间难有。

其女行时随其足下皆生莲华。

王闻是语心生欢喜。

即往南窟见彼仙人头面礼足。

尔时仙人即出问讯。

大王。

远涉途路得无疲极。

尔时大王报仙人言。

闻君有女欲求婚姻。

  尔时仙人报大王言。

贫身有此一女。

稚小无知未有所识。

少小已来住此深山。

未闲人事。

服草食果。

王今云何乃欲顾录。

又此女者畜生所生。

即以上事向王具说。

王言。

虽尔无苦。

问其父言。

鹿女者今在何许。

报言大王。

在此草窟。

尔时大王即入窟中。

见其鹿女心生欢喜。

即以沐浴香汤。

名衣上服百宝璎珞。

庄严其身乘大名象。

百千导从作倡伎乐。

还归本国。

尔时鹿女从生已来。

未曾见如此大众。

心惊怖惧。

  尔时其父上高山顶。

遥看其女。

目不暂舍。

而作是念。

我今遥观我女。

远去不现当还本处。

悲号懊恼。

流泪满目。

我生育此女未有所知与我远别。

复作是念。

我今住此不应余转。

何以故。

若我女反顾后望不见我者。

令女忧苦。

伫立良久女去不现。

竟不回顾。

  尔时其父心生恚恨。

而作是言。

畜生所生故不妄也。

我小长养。

今得成人。

为王所念而反孤弃。

即入窟中诵持咒术而咒其女。

王若遇汝薄者皎然不论。

若王以礼待接汝者。

当令退没不果所愿。

  尔时波罗奈王到宫殿已拜为第一。

名曰鹿母夫人。

诸小国王百官群臣皆来朝贺。

王见此已心生欢喜。

未久数日便觉有娠。

王自供养夫人床卧饮食皆令细软。

至满十月。

望其生男绍系国位。

月满产生生一莲华。

仙人咒力令王嗔恚。

而作是言。

畜生所生故不妄也。

王即退其夫人职其莲华者使人遗弃。

其后数日。

波罗奈王将诸群臣。

入后园中游戏观看。

作倡伎乐。

斗其象马并诸力士。

中有第一大力士。

踉[跳-兆+旁]颠蹶以足蹴地。

地皆震动动莲华池。

其华池边有大珊瑚。

于珊瑚下有一莲华迸堕水中。

其华红赤有妙光明。

王见此华心生欢喜。

问群臣言。

如此华者未曾有也。

即使使者入池取之。

其华具足有五百叶。

于一叶下有一童男。

面首端正形状妙好。

尔时使者即前白王。

此莲华者未曾有也。

大王当知。

其莲华者具五百叶。

于一叶下有一天童男。

王闻此语心惊毛竖。

慨叹所以。

问使者言。

审实尔耶。

此非是我鹿母夫人所生华也。

即问青衣。

鹿母夫人所生华者遗弃何处。

答言。

大王。

埋此池边大珊瑚下。

王审实其事。

知鹿母夫人所生。

王自入宫向鹿母夫人。

自责悔过而作是言。

我实愚痴无智不识贤良。

横生恶贱。

违逆夫人。

忏谢讫已还复本位。

王大欢喜。

召诸群臣诸小国王并诸婆罗门相师。

一切集会。

抱五百太子。

使诸相师占相吉凶。

卦曰道德所归国蒙其福。

若在家者四海颙颙鬼神保之。

若出家者必断生死超度欲流越生死海。

获得三明六通。

具四道果。

王闻是语遂增欢喜。

即遍宣令国土。

选取五百乳母。

  尔时鹿母夫人白大王言。

王莫耗扰国土召诸乳母。

王宫中自有五百夫人。

诸夫人者妒我生男。

王今可以一太子与一夫人。

令其乳哺非其子耶。

王报夫人五百夫人常怀嫉妒恼害鹿母。

鹿母今者欲令我鞭打杖策摈出驱遣。

夺其命者不逆夫人。

夫人今者云何于怨嫌中放舍。

此事甚难及也。

又复能开天地之恩。

以其太子与诸夫人。

  尔时五百夫人心大欢喜。鹿母夫人施我安隐快乐。云何复能以太子与我。欢喜无量。尔时无量百千大众。闻是事已心生欢喜皆发道心。

  尔时大王报夫人言。

未曾有也吾不及汝。

夫人言。

贪恚所生皆由嫉妒。

谏恶以忍。

谏怒以顺。

我从生已来。

未曾与物共诤。

诸夫人者自生恼害。

譬如有人夜行见杌便起贼想。

或起恶鬼之想。

寻时惊怖四散驰走。

或投高岩。

或覆水火。

荆棘丛林伤坏身体。

因妄想故祸害如是。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自生自死。

如蚕处茧。

如蛾赴灯。

无驱驰者。

一切众恶从妄想起。

诸夫人者亦复如是。

我今不应与彼群愚起诸诤讼。

五百夫人即前礼鹿母夫人。

自谢悔过奉事鹿母。

如蒙贤圣。

如母姊妹。

所养太子如所生不异。

时五百太子年渐长大。

一一太子力敌一千。

邻国反叛不宾属者自往伐之。

不起四兵国土安隐天神欢喜。

风雨以时人民丰壤炽盛。

时五百太子乘大名象林野观看。

游戏自恣快乐难量。

父母爱念如护眼目。

尔时五百太子年渐长大。

于后一时集一处坐莲华池边。

见其形容水底影现。

时诸太子共相谓言。

一切诸法如幻如化。

如梦所见。

如水中形体无真实。

我等今者亦复如是。

虽复豪尊处在深宫五欲自恣。

壮年美色不可久保。

物成有败人生有死。

少壮不久会当有老。

饭食不节会得有病。

百年寿命会当有死。

诸太子即愁忧不乐。

不能饮食。

即还宫殿白父母言。

世界皆苦无可乐者。

父母今者听我等出家。

王报太子。

生老病死一切共有。

汝何以独愁。

白父王言。

不能复以死受生。

劳我精神周遍五道。

王不忍拒即便听许。

母报子言。

汝出家者莫舍我远去。

可于后园其中清净林木茂盛四事供养不令乏少。

时诸太子即便出家。

受其母请住后园中。

一一太子皆得辟支佛道。

如是次第四百九十九太子皆得道果。

往诣宫中至父母前。

报言父母。

出家利益今已获得。

时诸比丘身升虚空。

东踊西没。

西踊东没。

南踊北没。

北踊南没。

或作大身满虚空中。

复以一身作无量身。

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

身下出水身上出火。

为其父母作种种神变已。

即便烧身取般泥洹。

时鹿母夫人收取身骨。

于后园中即起四百九十九塔供养。

最小太子过九十日已。

亦得辟支佛道。

亦为父母现大神变。

现神变已即取泥洹。

尔时其母收取身骨起塔供养。

尔时鹿母夫人烧众名香作妙伎乐。

日日入后园中。

供养是五百辟支佛塔。

于其塔前愁忧不乐。

而作是言。

我虽生是五百太子。

虽复出家。

而无一人能发菩提之心。

即立誓愿。

我供养是五百辟支佛。

并起五百塔供养舍利功德。

悉以回向普及一切众生。

令我来世不用多生诸子而不能发菩提之心。

但生一子能发道心。

现世出家得一切智。

  佛告阿难。

尔时鹿母夫人者。

今摩耶夫人是。

摩耶夫人供养五百辟支佛。

及修无量善业。

是故今者得生如来身。

佛说此法时。

有无量百千人天。

得初道果乃至四果。

有无量众生。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阿难白佛言。

世尊。

摩耶夫人过去世时造何业行。

生畜生中为鹿女也。

佛告阿难。

善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摩耶夫人宿世行业因缘。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尔时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在世教化。

灭度之后于像法中。

尔时有国号波罗奈。

其国有一婆罗门。

唯生一女。

其父命终。

婆罗门妇养育此女。

年转长大。

其家唯有一果园。

其母以女守园自往求食。

既自食已。

后为其女而送食分。

日日如是。

其母一日而便稽迟。

过时不与。

其女悒迟。

饥渴所逼。

而便恚心言。

我母今日何因缘故。

不与我食不来见看。

乃至烦惋再三。

寻复恚言。

我母今者不如畜生。

我见畜兽野鹿。

子饥渴时心不舍离。

如是未久母持食至。

正欲饮食。

有一辟支佛沙门。

从南方来飞空北过。

尔时其女见此比丘心生欢喜。

即起合掌头面作礼。

即便请之为敷净座。

取好妙华。

减其食分奉施比丘。

比丘食已。

为说妙法示教利喜。

尔时其女即发愿言。

愿我来世。

遭遇贤圣礼事供养。

使我面首端正尊荣豪贵。

若经行时莲华承足。

  佛告阿难。

尔时女者鹿母夫人是。

以其一食净华覆上施辟支佛。

五百世中尊荣豪贵。

衣食自然。

莲华承足。

愿力因缘。

今得值五百辟支佛礼事供养。

尔时以一恶言不知其恩。

毁骂其母喻如畜生。

以是恶口因缘。

五百身中生鹿腹中。

佛告阿难。

人生世间祸从口生。

当护于口甚于猛火。

猛火炽然能烧一世。

恶口炽然烧无数世。

猛火炽然烧世间财。

恶口炽然烧七圣财。

是故阿难。

一切众生祸从口出。

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

佛说此经时。

有千优婆塞优婆夷。

慎护口过。

即得初果。

复有无量比丘比丘尼。

得初道果乃至四果。

无量人天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乃至辟支佛心。

一切大众闻佛说法。

欢喜奉行。

作礼而去。

  尔时世尊与阿难入王舍城。

乞食已还出城。

于城门外有大深坑。

时王舍城人担持大小便利。

弃是坑中。

天雨恶水亦入其中。

尔时此洸水中有一虫。

其形似人。

众多手足。

遥见如来擎头出水。

视于如来流泪满目。

如来见已。

愍而哀伤惨然不悦。

即还耆阇崛山。

尔时阿难敷尼师檀。

如来坐上结加趺坐。

尔时阿难观察众心问如来言。

世尊。

向所见洸屎中虫者。

先世造何业行。

生此水中为几时耶。

复于何时当得解脱。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

汝等善听当为汝说。

阿难乃往过去无量千劫。

尔时有佛出兴于世。

教化已周。

迁神涅槃灭度之后。

于像法中有一婆罗门。

造立僧房供养众僧。

时有檀越多送酥油。

时有客比丘来。

尔时知事维那心生嗔恚。

嫌客僧来多。

隐匿酥油停持不与。

客众僧言。

何不付酥油蜜耶。

维那答言。

汝客我旧。

客比丘言。

此是檀越施现前僧。

尔时维那凶恶可畏。

即便骂詈。

汝何不啖屎尿也。

云何从我乃索酥油。

以此恶言。

从是已来九十亿劫。

常生于是洸水之中。

尔时维那者今此洸水中虫。

是由过去世发一恶言诃骂众僧。

无量千世住此屎中。

佛告诸弟子。

当护于口。

口之过患甚于猛火。

父母众僧。

宜应赞叹软语常念其恩。

众僧者。

出三界之福田。

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

何以故。

众僧之中。

有四双八辈十二贤士。

供之得福进可成道。

父母者十月怀抱。

推干去湿。

乳哺长大。

教诲技艺。

随时将养。

及其出家修得解脱。

度生死海。

自利兼利一切众生。

佛告阿难。

父母众僧。

是一切众生种二福田。

所谓人天泥洹解脱妙果因之得成。

佛说此经时。

无量百千众生人及非人。

或得初果乃至四果。

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或发声闻辟支佛心。

各各合掌礼佛右绕。

欢喜而去。

  复次波罗奈国有一辅相婆罗门。

其家大富多饶财宝。

金银琉璃。

珊瑚虎珀。

象马牛羊。

田业僮仆。

在所充足。

年过八十生一男儿。

妙色端正人相具足。

父母欢喜。

召诸相师占相吉凶。

为其立字号曰均提。

年始七岁。

父母爱念放令出家。

往诣刹提利因提罗山。

至如来所。

尔时如来四众围绕。

为诸天龙鬼神大众。

广说世论及出世间之法。

时婆罗门白佛言。

世尊。

垂老之年生育此儿。

世尊大慈普覆一切。

今以此儿为佛弟子。

佛言。

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袈裟著身。

佛为说法示教利喜。

即得道果。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尔时阿难观察众心咸皆有疑。

即从坐起整衣服。

偏袒右肩叉手合掌白佛言。

世尊。

均提沙弥。

过去世时。

作何功德。

修何行业。

值遇世尊获得道果。

何以速疾。

  佛告阿难。

均提沙弥非适今也。

过去世时。

供养父母众僧。

修妙功德。

遇善知识。

今得道果。

阿难白佛言。

愿佛说之。

佛告阿难。

善听。

乃往过去无量千岁。

有佛出世号毗婆尸。

在世教化利益天人。

化缘已周迁神涅槃。

灭度之后。

于正法中。

有一年少比丘。

通达三藏。

所谓阿毗昙藏。

毗尼藏。

修多罗藏。

面首端正人相具足。

辩才说法有妙音声。

多人所识。

刹利婆罗门之所供养。

时有一比丘。

形体粗丑人相不丰。

加复音声钝重。

常好赞叹三宝。

尔时三藏年少比丘。

见其声恶。

即便毁骂。

而作是言。

如是音声不如狗吠。

时老比丘言。

汝何以见毁骂也。

汝不识我耶。

三藏年少言。

我识汝。

汝是毗婆尸佛正法中摩诃罗老比丘。

何以不识。

摩诃罗言。

我所作已办。

梵行已立。

不受后有。

三藏比丘闻是语已。

心惊毛竖。

尔时摩诃罗。

即举右手。

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尔时三藏。

即前头面接足礼敬。

求哀忏悔。

而我愚痴不识贤圣。

作是恶业。

令我来世得近善友值遇圣师。

漏尽结解亦如大德。

佛告阿难。

尔时三藏比丘。

以一恶言诃骂上座。

五百身中常作狗身。

一切大众闻佛说法。

皆惊战悚。

俱发声言。

怪哉怪哉。

世间毒祸莫先于口。

尔时无量百千人。

皆立誓愿。

而说偈言。

  假使热铁轮  在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  而发于恶言

  假使热铁轮  在我顶上旋

  终不为此苦  毁圣及善人

  佛告阿难。舍利弗者。于诸众生为善知识。昼夜六时。常以道眼观五道众生。所应度者寻往度之。

  尔时摩竭提。

二国中间。

有五百贾客。

经过险路。

时估客主将一白狗。

尔时伴主初夜煮肉作食。

于后夜时狗偷食之。

明日伴主。

欲早饮食求之不得。

饥渴所逼嗔恚内发。

手自持刀断狗四足。

投身坑中舍之而去。

其狗宛转受大苦恼。

时舍利弗。

于初夜时道眼遥见。

过夜至旦。

著衣持钵入城乞食已。

往诣险路至彼狗所。

持食与之。

因为说法示教利喜。

狗闻法已惭愧不乐。

却后一七。

罪毕得出生于人中。

  佛告阿难。

尔时白狗者。

今均提沙弥是。

由过去世毁骂贤圣堕在恶道。

由寻能改惭愧忏悔发誓愿故得遇善友。

遇善友故罪毕得出生于人中。

遇佛世尊即得漏尽。

佛告阿难。

当念父母及善知识恩。

是故知恩常当报恩。

善知识者是大因缘。

佛说此法时。

无量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乃至声闻辟支佛心。

一切大众闻佛说法。

欢喜踊跃。

作礼而去。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三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四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恶友品第六 #

  尔时世尊大众围绕。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如来凞怡微笑。

从其面门放大光明。

青黄赤白。

名曰大悲。

远照十方。

上至阿迦腻吒天。

下至十八地狱。

照提婆达多身。

身诸苦痛即得安宁。

尔时大众异口同音赞叹如来。

善哉善哉。

世尊。

真是大慈。

真是大悲。

能于怨亲其心平等。

提婆达多。

常怀恶心毁害如来。

而世尊不以为患。

愍而哀伤。

放大悲光远照其身。

如来尔时普告大众而作是言。

提婆达多。

非适今世而伤害我。

过去世时常欲害我。

我以慈悲力因乃得济。

  尔时阿难观察众心咸皆有疑。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胡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提婆达多过去世时。毁害世尊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

善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言。

过去世时无量千岁。

有国名波罗奈。

其中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在世教化满十千岁。

灭度之后。

正法住世十二千岁。

像法灭后。

波罗奈王。

名摩诃罗阇。

聪睿仁贤正法治国。

不枉人民。

王主六十小国八百聚落。

五百白象。

二万夫人了无有子。

王自祷祀诸山河池树木神祇。

满十二年。

王第一所重夫人即便有娠。

第二夫人亦皆有娠。

王甚欢喜手自供养。

床卧饮食皆令细软。

至满十月太子便生。

形体端正妙色庄严人相具足。

第二夫人亦皆生男。

王甚欢喜。

即召诸臣百官并诸相师婆罗门等。

占相吉凶。

抱儿示之。

便令立字。

相师问言。

此儿生时有何瑞相。

答言。

第一太子。

其母性行由来弊恶。

恚恨妒忌憍慢自大。

从怀子已来。

其性调善。

和愿悦色发言含笑。

先意问讯。

软语利益。

慈愍众生喻如赤子。

相师答言。

此是儿之福德。

使母如此。

即便立字。

名曰善友太子。

第二夫人所生太子者。

相师问言。

其子生时有何瑞相。

答言。

其母由来性常调善。

先意问讯。

发言柔软可适众心。

怀妊已来其性卒暴。

发言粗恶嫉妒恚痴。

相师答言。

此是儿之业行。

使母如是。

应当立字。

名之恶友太子。

哺乳长大至年十四。

善友太子聪明慈仁好喜布施。

父母偏心爱念视如眼目。

恶友太子其性暴恶。

父母憎恶而不憘视。

妒嫉于兄常欲毁害触事。

不顺其兄违逆反戾。

善友太子导从前后。

作倡伎乐。

大众围绕。

出城观看。

见有耕者。

垦土出虫乌随啄吞。

善友太子遥见如是愍而哀伤。

生长深宫未见此事。

问左右言。

此作何物共相残害。

左右答言。

太子。

所以有国。

依于人民。

所以有人民者。

依因饮食。

所以有饮食者。

依因耕田种植五谷。

得存性命。

太子念言。

苦哉苦哉。

小复前行。

见诸男女自共织作。

来往顾动疲劳辛苦。

太子问曰。

此作何物。

左右答言。

太子。

此诸人等纺织作诸衣服。

以遮惭愧荫覆五形。

太子言。

此亦劳苦非一也。

转复前行。

见诸人民屠牛驼马[利-禾+皮]剥猪羊。

太子问曰。

此是何人。

左右答言。

此诸人等。

屠杀卖肉以自存活。

以供衣食。

太子皮毛[目*需]动。

而作是言。

怪哉苦哉。

杀者心不忍。

强弱相害伤。

杀生以养生。

积结累劫殃。

转复前行。

见诸人众网鸟饵鱼。

枉滥无辜强弱相陵。

太子问言。

此是何人名何事耶。

左右答言。

太子。

网鸟捕鱼。

如是诸事以供衣食。

太子闻是语已。

悲泪满目。

世间众生造诸恶本。

众苦不息。

忧愁不悦。

即回车还宫。

王问太子。

出还何故愁忧如此。

太子具以上事向父王说。

王闻是语。

语太子言。

上来诸事未常不有。

何足愁耶。

太子言。

今欲从王求索一愿。

王见听不。

王言。

吾有汝一子。

甚爱念之不逆汝意。

太子言。

愿欲得父王一切库藏所有财宝饮食用施一切。

王言。

随汝所愿不逆子意。

善友太子。

即使傍臣开王库藏。

以五百大象负载珍宝。

出四城门外。

宣令国土。

其有欲得衣被饮食者。

恣意自取而去。

善友太子名声远闻八方。

一切云集。

未久之间三分用一。

时库藏臣。

即入白王。

所有库藏太子已三分用一。

王宜思之。

王言。

此是太子不敢违逆。

复经少时。

诸臣论议。

所以有国。

依因库藏。

库藏空竭国亦虚存。

复往白王。

所有财宝三分用二。

王宜思之。

王言。

是吾太子不敢违逆。

汝可小稽迟。

莫称其心。

善友太子欲开库藏。

时守藏臣。

缘行不在。

郑重追逐差互不遇。

善友太子言。

此小人者。

何敢违逆我意。

当是父王教耳。

夫孝子者。

不应倾竭父母库藏。

我今应当自求财宝给足众生。

我若不能给足一切众生衣被饮食称意与者。

云何名为大王太子。

即集诸臣百官共论议言。

夫求财利何业最胜。

中有第一大臣言。

世间求利。

莫先耕田者。

种一万倍。

复有一大臣言。

世间求利。

莫先畜养众生。

放牧滋息其利最大。

复有一大臣言。

世间求利。

莫先入海采取妙宝。

若得摩尼宝珠者。

便能称意给足一切众生。

善友太子言。

唯此为快耳。

即入宫中上白父王。

子今欲入大海采取妙宝。

王闻此语。

譬如人噎。

亦不得咽。

又不得吐。

语太子言。

国是汝有。

库藏珍宝随意取用。

何为方复自入大海。

汝为吾子生长深宫。

卧则韪帐。

食则恣口。

今者远涉涂路。

饥渴寒暑谁得知者。

又复大海之中。

众难非一。

或有恶鬼毒龙。

湍浪猛风洄波涌澓。

水泡之山摩竭大鱼。

往者千万。

达者一二。

汝今云何欲入大海。

吾不听汝。

善友太子。

即便五体投地。

四布手足而作是言。

父母若不听我入大海者。

我当舍命于此终不起也。

  尔时大王及诸夫人。

见是事已目不暂舍。

即前劝谏太子。

汝可起饮食。

太子言。

若不听我入大海者。

终不饮食。

王与夫人愁忧苦恼。

左右啼泣忧苦懊恼愁闷躄地。

如是乃至一日不饮不食。

二日三日至到六日。

父母忧愁畏其不济。

七日即前呜抱手足。

善言诱喻可起饮食。

此假食身。

依因饮食而得存立。

不饮食者汝命不济。

太子言。

父母若不听许者。

必没于此终不起也。

  尔时第一夫人便白王言。

如子心意难可倾动。

不可违戾。

何忍当见此子舍命于此。

愿大王垂慈听入大海。

故当万有一冀。

今不听者必丧于此。

王不忍拒而便听许。

  尔时善友太子。

即起欢喜头面礼父王足。

左右夫人及诸婇女百千万人。

互相问言。

善友太子今者为死活耶。

答言。

太子今者。

已起欢喜饮食。

王问太子。

汝殷勤欲入大海。

何所作为。

答言。

大王。

欲取摩尼大宝给足一切众生所须。

  尔时大王即遍宣令。

谁欲入海。

若往还者。

七世衣食珍宝无所乏少。

吾当供给道路船乘所须。

善友太子亦欲入海采取珍妙摩尼宝珠。

众人闻之欢喜聚集具五百人。

皆言大王。

我等今者随从太子。

尔时波罗奈国。

有一海师。

前后数返入于大海。

善知道路通塞之相。

而年八十两目蒙盲。

  尔时波罗奈大王。

往导师所。

报言。

导师。

吾唯一子未更出门。

劳屈大师入于大海。

愿见随从。

尔时导师即举声大哭。

大王。

大海留难辛苦非一。

往者千万。

达者一二。

大王今者。

云何乃能令太子远涉险道。

王报导师。

为怜愍故随从听许。

导师言。

不敢违逆。

尔时善友太子。

庄严五百人行具。

载至大海边。

  尔时其弟恶友太子。

作是念言。

善友太子。

父母而常偏心爱念。

今入大海采取妙宝。

若达还者。

父母当遗弃于我。

作是念已。

往白父母。

今我亦欲随从善友。

入海采取妙宝。

父母闻已。

答言随意。

道路急难之时。

兄弟相随必相救护。

至大海已。

以七铁锁锁其船舫。

停住七日。

至日初出时。

善友太子击鼓唱令。

汝等诸人谁欲入海。

入者默然。

若当恋著父母兄弟妇儿阎浮提乐者。

从此还归莫为我故。

所以者何。

大海之中留难非一。

往者千万。

达者一二。

如是唱令大众默然。

即断一锁举著船上。

日日唱令至第七日。

即断七锁举著船上。

望风举帆。

以太子慈心福德力故。

无诸留难。

得至海洲至珍宝山。

到宝所已。

善友太子即便击鼓宣令。

诸人当知道路悬远。

汝等诸人速载珍宝极停七日。

复作是言。

此宝甚重。

阎浮提中亦无所直。

莫大重载船舫沉没不达所至。

莫大轻取道路悬远不补劳苦。

装束已讫与诸人别。

而作是言。

汝等于是善安隐归。

吾方欲前进采摩尼宝珠。

  尔时善友太子。

与盲导师即前进路行一七日。

水齐到膝。

复更前行一七水齐到颈。

前进一七浮而得渡。

即到海处。

其地纯以白银为沙。

导师问言。

此地何物。

太子答言。

其地纯是白银沙。

导师言。

四望应当有白银山。

汝见未耶。

太子言。

东南方有一白银山现。

导师言。

此道在此山下。

至彼山已。

导师言。

次应到金沙。

  尔时导师。

疲乏闷绝躄地。

语太子言。

我身命者。

势不得久必丧于此。

太子于是东行一七。

当有金山。

从山复更前进一七。

其地纯是青莲华。

复前行一七。

其地纯是红赤莲华。

过是华已。

应有一七宝城。

纯以黄金而为却敌。

白银以为楼橹。

以赤珊瑚为其障板。

车磲马瑙杂厕间错。

真珠罗网而覆其上。

七重堑垒纯绀琉璃。

大海龙王所止住处。

其龙王耳中有一摩尼如意宝珠。

汝往从乞。

若得此珠者。

能满阎浮提。

雨众七宝衣被饮食病瘦医药音乐倡伎。

总要而言。

一切众生所须之物。

随意能雨。

是故名之如意宝珠。

太子若得是珠者。

必当满汝本愿。

尔时导师作是语已。

气绝命终。

  尔时善友太子。

即前抱持导师。

举声悲哭。

一何薄命生失我所天。

即以导师金沙覆上。

埋著地中。

右绕七匝顶礼而去。

前至金山。

过金山已。

见青莲华遍布其地。

其莲华下有青毒蛇。

此蛇有三种毒。

所谓啮毒触毒气嘘毒。

此诸毒蛇。

以身绕莲华茎。

张目喘息而视太子。

尔时善友太子。

即入慈心三昧。

以三昧力。

即起进路踏莲华叶而去。

时诸毒蛇而不毁伤。

以慈心力故。

迳至龙王所止住处。

其城四边有七重堑。

其城堑中满中毒龙。

以身共相蟠结。

举头交颈守护城门。

  尔时太子到城门外。

见诸毒龙。

即慈心念阎浮提一切众生。

今我此身。

若为此毒龙所害者。

汝等一切众生皆当失大利益。

尔时太子即举右手。

告诸毒龙。

汝等当知。

我今为一切众生欲见龙王。

  尔时诸毒龙。

即开路令太子得过。

乃至七重堑守城毒龙。

得至城门下。

见二玉女纺颇梨缕。

太子问曰。

汝是何人。

答言。

我是龙王守外门婢。

问已前入到中门下。

见四玉女纺白银缕。

太子复问。

汝是龙王妇耶。

答言。

非也。

是龙王守中门婢耳。

太子问已。

前入到内门所。

见八玉女纺黄金缕。

太子问曰。

汝是何人。

答言。

我是龙王守内门婢耳。

太子语言。

汝为我通大海龙王。

阎浮提波罗奈王善友太子。

故来相见。

今在门下。

时守门者。

即白如是。

王闻是语。

疑怪所以。

作是念言。

自非福德纯善之人。

无由远涉如是险路。

即请入宫王出奉迎。

其龙王宫绀琉璃为地。

床座七宝。

有种种光明耀动人目。

即请令坐。

共相问讯。

善友太子。

因为说法示教利喜。

种种教化。

赞说施论戒论人天之论。

时大海龙王。

心大欢喜。

远屈涂涉欲须何物。

太子言。

大王。

阎浮提一切众生。

为衣财饮食故。

受无穷之苦。

今欲从王乞左耳中如意摩尼宝珠。

龙王言。

受我微供一七日。

当以奉给。

  尔时善友太子。

受龙王请。

过七日已。

得摩尼宝珠还阎浮提。

时大海龙王。

使诸龙神飞空送之。

得到此岸。

见弟恶友。

问言。

汝徒党伴侣今何所在。

答言。

善友。

船舫沉没一切死尽。

唯弟一身牵持死尸。

而得全济一身。

财贿一切已尽。

善友答言。

天下大宝莫先己身。

弟言不尔。

人愿富死不贫而生。

何以故知然。

弟曾至冢间。

闻诸死鬼作如是论。

善友太子其性真直。

以实语弟。

汝虽失宝亦是闲耳。

吾今已得龙王如意摩尼宝珠。

弟言。

今在何处。

善友答言。

今在髻中。

弟闻是语心生嫉妒。

忧恚懊恼作是念言。

父母而常偏心爱念。

今复加得摩尼宝珠。

我身今者。

父母恶贱甚于瓦砾。

作是念已白善友言。

快哉甚善。

得此宝珠。

今此险路宜加守护。

  尔时善友即解宝珠。

与弟恶友而诫敕言。

汝若疲乏眠卧我当守护。

我若眠卧汝应守护。

尔时恶友次应守宝珠。

其兄眠卧。

即起求二干竹刺。

刺兄两目夺珠而去。

  尔时善友。

即唤其弟恶友。

此有贼刺我两目。

持宝珠去。

而恶友不应。

兄便懊恼。

我弟恶友似为贼所杀。

如是高唱声动神祇。

经久不应。

尔时树神即发声言。

汝弟恶友是汝恶贼。

刺汝两目持宝珠去。

汝今唤恶友何为。

善友太子闻是语已。

怅然饮气忧恚苦恼。

尔时恶友。

赍持宝珠归还本国。

与父母相见。

白言。

父母。

我身福德而得全济。

善友太子与诸徒伴。

薄福德故没水死尽。

父母闻是语已。

举声大哭闷绝躄地。

以冷水洒面良久乃稣。

父母语恶友言。

汝云何乃能持是面来。

恶友闻是语已。

心生懊恼。

即以宝珠埋著土中。

  尔时善友太子。

被刺两目干竹刺著。

无人为拔。

徘徊宛转。

靡知所趣。

当时苦恼大患饥渴。

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渐渐前行。

到利师跋王国。

利师跋王有女。

先许与波罗奈王善友太子。

利师跋王有一牧人名留承为利师跋王。

放五百牛随逐水草。

  尔时善友太子。

坐在道中。

尔时牛群垂逼践踏。

中有牛王。

即以四足骑太子上。

令诸牛群皆悉过尽。

然后移足右旋宛转。

反顾回头。

吐舌舐太子两目。

拔出竹刺。

  尔时牧牛人寻后得见。

问言。

汝是何人。

善友即自念言。

我今不应自陈本末炳说上事。

脱令我弟得大苦恼。

答言。

我是盲乞儿耳。

时放牛人。

遍体观望人相有异。

语言。

我家在近。

当供养汝。

时牧牛人。

即将善友还归其家。

与种种饮食。

诫敕家中男女大小。

汝等供侍此人如我不异。

如是经一月余日。

其家厌患而作是言。

家计不丰。

云何能常供是盲人。

善友闻是语已。

心意怅然。

过是夜已至明日旦。

白主人言。

我今欲去。

主人报言。

有何不适而欲舍我去。

善友答言。

客主之义势不得久。

善友言。

汝若爱念我者。

为我作一鸣筝。

送我著多人民处大城聚落。

尔时主人即随意供给。

送到利师跋城多人众处。

安隐还归。

善友善巧弹筝。

其音和雅悦可众心。

一切大众皆共供给饮食。

乃至充足。

利师跋道上五百乞儿。

皆得饱满。

时国王有一果园。

其园茂盛。

常患鸟雀。

时守园监语善友言。

为我防护鸟雀。

我当好相供给。

善友答言。

我无两目。

云何能为汝驱驰鸟雀耶。

守园监言。

我有方便。

我以绳结诸树头。

安施铜铃。

汝坐树下。

闻鸟雀声牵挽绳头。

善友答言。

如是我能将至树下。

安隐住已即舍而去。

善友防护鸟雀。

兼复弹筝以自娱乐。

时利师跋王女。

将诸侍从入园观看。

见此盲人即往其所。

问言。

汝是何人。

答言。

盲乞人耳。

王女见已心生爱念。

不能舍离。

王复遣使往唤其女。

女言不去。

为我送食。

共此盲人饮食讫竟。

白大王言。

王今持我与此盲人。

甚适我愿。

王言。

汝鬼魅所著颠狂心乱。

云何共是盲入共居。

汝不知耶。

父母先以汝许与波罗奈王善友太子。

善友今者入海未还。

汝今云何为乞人作妇。

女言。

虽尔乃至舍命。

终不舍离。

王闻是语不能拒逆。

即遣使者将盲人来。

闭著静室。

  尔时王女往盲人所。

语言知不。

我今欲共汝作夫妇。

善友报言。

汝是谁家女。

欲为我妇。

答言。

我是利师跋王女。

善友报言。

汝是王女我是乞人。

云何能相恭敬。

妇言。

我当尽心供奉于汝。

不逆汝意。

如是经九十日。

其妇小事出行。

不白其夫。

良久乃还。

善友责数。

汝私出外而不白我。

何处行还。

妇言。

我不私行。

婿言。

私与不私谁当知汝。

其妇懊恼啼泪满目。

即自咒誓。

我若私行。

令汝两目始终不差。

若不尔者。

使汝一目平复如故。

作是愿已。

其夫一眼目睫[目*需]动。

平复如故。

睛光晃晃喻如流星。

视瞻清彻得见其妇。

妇言。

何如汝信我不。

善友含笑。

妇言。

汝不识恩养。

我是大国王女。

汝是小人。

而我尽心供事于汝。

而不体信。

婿言。

汝识我不。

答言。

我识汝。

是乞人。

婿言非也。

我是波罗奈王善友太子。

妇言。

汝大愚痴人。

云何乃发是言。

波罗奈王善友太子。

入海未还。

汝今云何言是其人。

此妄言耳。

吾不信也。

善友言。

我从生来未曾妄语。

妇言。

虚之与实。

谁当信之。

婿言。

我若妄语欺诳汝者。

使我一目永不得愈。

若实语者。

使我一目平复如故。

令汝得见。

作是念已。

即如所誓。

睛光耀动如本不异。

善友太子两目平复。

面首端正人相具足。

妙色超绝世无有比。

其妇见已心生欢喜。

如蒙贤圣。

遍体瞻视目不暂舍。

即入宫中白父王言。

今我夫者即是善友太子。

王言。

痴人颠狂鬼魅所著。

而作是言。

善友太子入海未还。

汝今云何名是乞人为太子也。

女言不也。

若不信者可一视之。

王即往看。

见已便识是善友太子。

即怀恐怖而作是言。

波罗奈王若闻此事。

嫌我不少。

即前忏谢善友太子。

我实不知。

太子言无苦。

为我饷致给与此牧牛人。

利师跋王。

即以金银珍宝衣被饮食。

并与所放五百头牛。

其人欢喜称善无量。

善友太子而我未有几许恩分。

而能报我如是财贿。

时放牛人。

于大众中高声唱言。

夫阴施阳报。

布施之事果报弘广。

尔时无量大众心生欢喜。

皆发施心赈济一切。

求佛为本。

虚空神天赞叹其人。

遂成其言。

如是如是。

  尔时善友太子。

未入大海在宫殿时。

养一白雁。

衣被饮食行住坐卧。

而常共俱。

尔时夫人往到其所。

报其雁言。

太子在时常共汝俱。

今入大海未还。

生死未分。

而我不能得知定实。

汝今云何不感念太子。

雁闻是语。

悲鸣宛转啼泪满目。

报言。

大王夫人。

欲使求觅太子者。

不敢违命。

尔时夫人。

手自作书系其雁颈。

其雁音响问太子大海所在。

身升虚空飞翔宛转而去。

夫人见已心生恃赖。

今者此雁。

其必定得我子死活定实消息。

飞至大海。

经过周遍求觅不见。

次第往到利师跋国。

遥见善友太子在宫殿前。

其雁[僉*殳]身拥翅往趣。

到已悲鸣欢喜。

太子即取母书。

头顶礼敬发封披读。

即知父母昼夜悲哭追念太子两目失明。

尔时太子即作手书。

具以上事向父母说。

复以书系其雁颈。

其雁欢喜还波罗奈。

父母得太子书。

欢喜踊跃称善无量。

具知太子为弟恶友之所危害。

夺取宝珠苦恼无量。

父母寻时杻械恶友手脚。

枷锁颈项闭著牢狱。

遣使往告利师跋王。

汝今云何拥遮太子。

令我忧苦。

利师跋王。

闻是语已心生恐怖。

即严服太子送著界上。

太子遣使往白利师跋王。

善友从大海归。

尔时利师跋王。

作倡伎乐前后导从。

扫洒烧香悬缯幡盖。

捶钟鸣鼓远迎太子。

还至宫中以女娉之。

遣送往诣波罗奈国。

父母闻太子归欢喜无量。

乘大名象作倡伎乐。

扫洒烧香悬缯幡盖。

远迎太子。

国上人民男夫女妇。

闻太子入于大海安隐还归。

欢喜无量。

亦皆出迎。

善友太子前为父母头面礼足。

王与夫人目瞑不见太子形容。

以手扪摸。

汝是我子善友非耶。

父母念汝忧苦如是。

太子问讯父母起居讫竟。

举手高声。

报谢诸小国王及诸群臣国土人民一切大众。

而作是言。

苦屈大众从是还归。

善友太子白父王言。

我弟恶友今在何处。

王言。

汝不须问讯。

如是恶人今在牢狱不可放也。

善友太子言。

愿放恶友得与相见。

如是言至三。

王不忍拒便开狱门。

  尔时恶友。

手脚杻械颈项枷锁。

往见善友。

兄见如是。

上白父母。

为弟脱于枷锁。

脱枷锁已即前抱持。

善言诱喻软语问讯。

汝极劳苦耶。

汝持我宝珠今在何处。

如是至三。

而方报言。

在彼土中。

善友太子还得宝珠。

往父母前跪烧妙香。

即咒誓言。

此宝珠是如意宝者。

令我父母两目明净如故。

作是愿已寻时平复。

父母得见其子。

欢喜踊跃庆幸无量。

  尔时善友太子。

于月十五日朝。

净自澡浴著鲜净衣烧妙宝香。

于高楼观上。

手捉香炉。

头面顶礼摩尼宝珠。

立誓愿言。

我为阎浮提一切众生故。

忍太辛苦求是宝珠。

尔时东方有大风起。

吹去云雾。

虚空之中皎然明净。

并阎浮提所有粪秽。

大小便利灰土草莽。

凉风动已皆令清净。

以珠威德。

于阎浮提。

遍雨成熟自然粳米。

香甘软细色味具足。

沟渠盈满积至于膝。

次雨名衣上服珠环钗钏。

次雨金银七宝众妙伎乐。

举要言之。

一切众生所须乐具。

皆悉充足。

菩萨修大慈悲行檀波罗蜜。

给足众生一切乐具。

其事如是。

  佛告阿难。

尔时波罗奈大王者。

今现我父悦头檀是。

尔时母者。

今现我母摩耶夫人是。

尔时恶友太子者。

今提婆达多是。

尔时善友太子者。

今我身是。

阿难。

提婆达多过去世时。

常怀恶心毁害于我。

而我以忍辱力。

常念施恩。

因乃得济。

况今成佛。

佛说此法时。

无量百千人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

复有无量百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乃至无量百千众生。

皆发声闻辟支佛心。

阿难白佛言。

当何名此经。

云何奉持。

佛言。

此经名佛报恩方便给足一切众生。

众会闻经。

欢喜作礼而去。

  复次提婆达多。

虽复随佛出家。

嫉妒情深规望利养。

虽复能多读诵六万香象经。

而不能免阿鼻地狱罪。

是人与阿阇世王。

共为亲善。

心相爱念信用其言。

时提婆达多报阿阇世王言。

汝可作新王。

我亦欲作新佛。

阿阇世报言。

此事不然。

父王存在。

提婆达多言。

汝应除之。

我亦欲灭佛。

然后新王新佛教化众生不亦快乎。

时阿阇世。

即随其言断父王命。

王波罗奈国。

提婆达多报阿阇世王言。

我欲毁害如来。

阿阇世言。

如来有大神力。

豫知人之所念。

汝今云何乃能加害。

如来兼有诸大弟子。

舍利弗大目揵连。

钦婆罗阿[少/兔]楼驮等。

提婆达多报阿阇世言。

王今助我。

阿阇世言。

何所作为。

答言。

大王。

当立制限。

不听施诸比丘衣被饮食。

阿阇世王遍宣令言。

若有施诸比丘衣被饮食者。

当断汝手足。

是诸大弟子一切大众。

共佛住耆阇崛山。

次第乞食了不能得。

一日乃至七日。

舍利弗诸大弟子等。

皆以神力。

而往诸方求衣乞食。

时提婆达多白阿阇世王言。

佛诸大弟子等今皆不在。

如来单独一身。

王可遣信往请如来。

若入宫城。

即当以酒饮五百大恶黑象。

极令奔醉。

佛若受请来入城者。

当放大醉象而踏杀之。

  时阿阇世王遣使往请如来。

佛与五百阿罗汉。

即受王请前入王舍城。

尔时阿阇世王。

即放五百醉象。

奔逸搪揬。

树木摧折墙壁崩倒。

哮吓大吼向于如来。

时五百阿罗汉。

皆大恐怖。

踊在空中。

徘徊佛上。

尔时阿难围绕如来。

恐怖不能得去。

尔时如来以慈悲力。

即举右手。

于五指头出五师子。

开口哮吼。

五百醉象恐怖躄地。

尔时如来。

大众围绕前入王宫。

时阿阇世王。

即出奉迎。

请佛令坐。

佛即坐已。

求哀忏悔。

白佛言。

世尊。

非是我过。

提婆达多耳。

佛告大王。

我亦知之。

提婆达多常欲毁害。

非适今也。

过去世时亦常欲毁害我。

我以慈悲力乃能得济。

  尔时阿阇世王。

叉手前白佛言。

世尊。

提婆达多过去世时。

毁害如来其事云何。

佛言。

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不可计劫。

有大国王。

憘食雁肉。

使一猎师当网捕雁。

时有五百群雁。

从北方来飞空南过。

中有雁王堕落网中。

尔时猎师心大欢喜。

即出草庵欲取杀之。

时有一雁。

悲鸣吐血徘徊不去。

尔时猎师弯弓欲射。

不避弓矢目不暂舍。

即鼓两翅来投雁王。

五百群雁徘徊虚空。

亦复不去。

尔时猎师见此一雁悲鸣吐血顾恋如是。

尔时猎师作是念言。

鸟兽尚能共相恋慕。

不惜身命其事如是。

我今当以何心而杀是雁王。

寻时开网放使令去。

尔时一雁悲鸣欢喜。

鼓翅随逐。

五百群雁。

前后围绕。

飞空而去。

尔时猎师即白大王。

网得一雁王。

应送王厨供办饮食。

而见一雁悲鸣吐血不避弓矢徘徊不去。

时念此雁寻放雁王。

五百随从前后围绕。

飞空而去。

尔时大王闻是语已。

心意惨然寻发慈心。

鸟兽共相爱念。

护惜他命其事如是。

尔时大王即断雁肉。

誓不复捕。

大王当知。

尔时王者。

今大王身是。

尔时猎师者。

今提婆达多是。

尔时一雁悲鸣吐血者。

今阿难是。

尔时五百群雁者。

今五百阿罗汉是。

尔时雁王者。

今我身是。

  尔时阿难心生顾恋如本不异。

尔时五百阿罗汉。

飞腾虚空亦如本不异。

尔时提婆达多。

常欲毁害于我。

我以慈悲力故。

因乃得济。

说是法时。

无量百千人或得初果乃至四果。

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乃至声闻辟支佛心。

  复次提婆达多。

恶心不息而作是念。

我今应当长养十指爪甲。

极令长利。

于爪甲下涂以毒药。

往如来所。

头面接足礼时。

我当以十指甲抓足趺上。

毒药入体其必丧命。

作是念已。

如所思惟往如来所。

头面作礼以手接足。

尔时毒药变成甘露。

于如来身竟无所为。

复次提婆达多。

既不果愿。

复作是念。

如来今者坐耆阇崛山下。

我今应当上山头顶上排山上石下断其命根。

作是念已。

上山排石。

伤佛足指。

我慈悲心怨亲同等。

复次提婆达多。

过去久远不可计劫。

尔时有佛。

出兴于世。

号曰应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佛灭度后。

于像法中。

有一坐禅比丘。

独住林中。

尔时比丘尝患虮虱。

即便共虱而作约言。

我若坐禅。

汝宜默然隐身寂住。

其虱如法。

于后一时。

有一土蚤来至虱边。

问言。

汝云何身体肌肉肥盛。

虱言。

我所依主人常修禅定。

教我饮食时节。

我如法饮食故。

所以身体鲜肥。

蚤言。

我亦欲修习其法。

虱言。

能尔随意。

尔时比丘寻便坐禅。

尔时土蚤闻血肉香。

即便食啖。

  尔时比丘心生苦恼。

即便脱衣以火烧之。

佛言。

尔时坐禅比丘者。

今迦叶佛是。

尔时土蚤者。

今提婆达多是。

尔时虱者。

今我身是。

提婆达多为利养故。

毁害于我。

乃至今日成佛。

亦为利养出佛身血。

生入地狱。

提婆达多。

常怀恶心毁害如来。

若说其事穷劫不尽。

而如来常以慈悲力。

愍而哀伤。

我以值遇提婆达多故。

速得成佛。

念其恩故常垂慈愍。

尔时如来。

即遣阿难往到地狱。

问讯提婆达多。

苦可忍不。

尔时阿难受如来教。

至地狱门外。

问牛头阿傍言。

为我唤提婆达多。

牛头阿傍言。

汝问何佛提婆达多。

过去诸佛皆有提婆达多。

阿难言。

我唤释迦牟尼佛提婆达多。

尔时牛头阿傍。

即语提婆达多。

阿难在外欲得相见。

提婆达多即言。

善来阿难。

如来犹能怜念于我耶。

阿难言。

如来遣我问讯。

苦痛可堪忍不。

提婆达多言。

我处阿鼻地狱。

犹如比丘入三禅乐。

佛言。

菩萨摩诃萨。

修大方便引接众生。

其受生死无量大苦。

不以为患。

若有人言。

提婆达多实是恶人入阿鼻狱者。

无有是处。

如来尔时。

即为大众显发提婆达多微密妙行大方便。

时无量百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无量百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量百千人得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道。

虚空神天雨众天华。

遍覆大众。

作天伎乐放大光明。

赞言善哉。

如来所说法未曾有也。

一切大众闻佛说法。

头面作礼。

欢喜而去。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四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五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慈品第七 #

  尔时世尊大众围绕。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如来游于无量甚深行处。

欲拔众生三有剧苦。

欲发五盖并解十缠。

欲令一切众生俱得解脱安处无为。

即为开示二种福田。

一者有作福田。

二者无作福田。

所谓父母及与师长。

诸佛法僧及诸菩萨。

一切众生修供得福。

进可成道。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

大弟子等诸大智慧。

汝等当知。

如来不久当取涅槃。

时舍利弗。

闻是语已。

身诸肢节痛如针刺。

忧愁懊恼闷绝躄地。

以冷水洒面良久乃稣。

即起合掌。

以偈叹佛。

  佛者譬甘露  听闻无厌足

  佛当有懈怠  无益于一切

  五道生死海  譬如堕污泥

  爱欲所缠故  无智为世迷

  前世行中正  加施而平等

  故使眉间相  所照无有限

  其眼如月初  彻睹十方国

  能令人心眼  见者大欢喜

  尔时舍利弗说如是等百千偈。

赞叹如来已头面礼足绕百千匝。

告诸大众诸天龙鬼神人及非人。

诸善男子。

世间虚空怪哉怪哉。

世间虚空苦哉苦哉。

世间眼灭痛哉痛哉。

妙宝法桥今当碎坏。

无上道树今当摧折。

妙宝胜幢今当倾倒。

无上佛日没大涅槃山。

一切大众闻是语已。

心惊毛竖即大恐怖。

日无精光。

诸山崩落地为大动。

时舍利弗于大众中。

而说偈言。

  我见佛身相  喻如紫金山

  相好众德灭  唯有名独存

  应当勤精进  得出于三界

  选择众善业  涅槃最安乐

  时舍利弗说是偈慰喻诸大众已。

现大神力身升虚空。

化作千头宝象。

一一象身共相蟠结。

千头外向。

一一象皆有七牙。

一一牙上有七浴池。

一一浴池有七莲花。

于花台上有七化佛。

一一化佛皆有侍者舍利弗。

一一舍利弗。

放大光明。

普照十方无量恒沙世界。

远召有缘。

有缘既集。

时舍利弗。

复现大身满虚空中。

大而现小。

入地如水。

出无间隙。

入无孔窍。

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

踊没虚空。

或作千作百乃至无数。

现种种神变已。

从虚空下往大众中。

广为说法示教利喜。

令无量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有无量百千众生。

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果。

复有无量百千人。

发声闻辟支佛心。

时舍利弗作如是无量利益已。

告于大众而作是言。

我今何心。

见于如来入般涅槃。

作是唱已。

即升虚空。

身中出火即自烧身。

取于涅槃。

尔时大众恋慕舍利弗。

目不暂舍心生恋慕。

举声大哭尘土坌身。

日无精光天地大动。

尔时大众收取舍利起塔供养。

尔时有无量百千大众围绕塔。

念舍利弗故心生苦恼。

猖狂而行忘失正念。

  尔时如来以慈悲力。

化作舍利弗在大众中。

尔时大众见舍利弗。

心生欢喜忧苦即除。

因欢喜心故。

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阿难以如来神力故。

观察众心咸皆有疑。

即从座起整衣服。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叉手长跪而白佛言。

世尊。

舍利弗以何因缘。

先如来前而取灭度。

令诸大众忧苦如是。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

舍利弗不但今日先如来前而取灭度。

过去世时。

亦不能忍见我。

先取灭度。

阿难白佛言。

世尊。

舍利弗过去世时。

先取灭度其事云何。

佛言。

善听。

乃往过去阿僧祇劫。

尔时有国名波罗奈。

其波罗奈王名曰大光明。

大光明王主六十小国八百聚落。

其王常怀慈心。

布施一切不逆人意。

尔时有一边小国王。

常怀恶逆。

尔时大光明王于月日诸斋日。

以五百大象载珍宝钱财衣被饮食。

著大市中。

及著四城门外。

布施一切。

时敌国怨家。

闻大光明王布施一切不逆人意。

有须衣服饮食金银珍宝者。

恣意自取而去。

  尔时边小国王闻大光明王布施之德。

心生嫉妒。

即集诸臣。

谁能往彼波罗奈国乞大光明王头。

诸臣皆无能往者。

王复更宣令。

谁能往彼波罗奈国乞大光明王头能去者偿金千斤。

其中有一婆罗门言。

我能往乞之。

但给我资粮。

此国去波罗奈六千余里。

王即给资粮。

遣至波罗奈国。

时婆罗门往到波罗奈国界上。

其地六种震动。

惊诸禽兽四散驰走。

日光障蔽月无精光。

五星诸宿违失常度。

赤黑白虹昼夜常现流星崩落。

于其国中有诸流泉浴池华果茂盛。

常所爱乐者而皆枯干。

时婆罗门往到波罗奈城。

在门外立。

时守门神语守门者言。

此大恶婆罗门从远方来。

欲乞大光明王头。

汝莫听入。

时婆罗门住在门外。

停滞一七不能得前语守门者。

我从远来欲见大王。

时守门者即入白王。

有一婆罗门从远方来今在门外。

王闻是语即出奉迎。

如子见父。

前为作礼。

所从来耶冒涉途路得无疲倦。

婆罗门言。

我在他方闻王功德布施不逆人意。

名声远闻上彻苍天下彻黄泉。

远近歌叹实无虚言。

故从远来历涉山川。

今欲有所得。

王言。

我今名为一切之施。

有所求索莫自疑难。

婆罗门言。

审实尔不。

我不用余物。

今欲大祠从王乞头。

王闻是已深自思惟。

我从无始生死已来。

空丧此身未曾为法。

空受生死劳我精神。

今者此身深欲为求菩提誓及众生。

今不与者违我本心。

若不以此身施者。

何缘当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王言。

大善。

须我小自捡校委付国位夫人太子。

过七日已当相给与。

  尔时大王即入宫中报诸夫人。

天下恩爱皆当别离。

人生有死事成有败。

物生于春秋冬自枯。

夫人太子闻是语已。

譬如人噎既不能咽复不得吐。

大王。

今者何因缘故说如是语。

王言。

有婆罗门从远方来。

欲乞我头我已许之。

夫人太子闻是语已。

举身投地举声大哭。

自拔头发裂坏衣裳而作是言。

大王。

天下所重莫若己身云何今日难舍能舍持用施人。

时五百大臣语婆罗门言。

汝用是臭烂脓血头为。

婆罗门言。

我自乞匈用问我为。

大臣语言。

卿入我国我应问卿卿应答我。

时婆罗门正欲实答心怀恐怖。

惧畏大臣断其命根。

尔时五百大臣语婆罗门。

汝莫恐怖。

我等今者施汝无畏。

以大王故。

贫婆罗门何急用是脓血头为。

我等五百人。

人作一七宝头。

共相贸易并与所须。

令汝七世无所乏少。

婆罗门言。

吾不用也。

时诸大臣不果所愿。

心生苦恼举声悲哭。

白大王言。

大王。

今者。

何忍便欲舍此国土人民夫人太子。

为一婆罗门永弃孤背。

王言。

今为汝等及一切众生故舍身布施。

时第一大臣。

闻王语定必欲舍身与婆罗门。

即自思惟。

我今云何当见大王舍此身命。

作是思惟已即入静室便以刀自断其命。

  尔时大王便入后园。

唤婆罗门来。

汝今远来从我乞头。

我以慈心怜愍汝故不逆汝意。

令我来世得智慧头施于汝等。

作是语已即起合掌。

向十方礼而作是言。

十方诸佛哀慈怜愍。

诸尊菩萨威神护助。

令我此事必得成办。

语婆罗门随汝持去。

时婆罗门言。

王有力士之力。

临时苦痛脱能变悔不能忍苦。

或能反害于我。

王审能尔者。

何不以头发自系树枝。

王闻是语心生慈愍。

此婆罗门怯而且羸。

若当不能断我头者而失大利。

即随其言以发自缚著树。

语婆罗门。

汝断我头还著我手中。

我当以手授与于汝。

时婆罗门手自捉刀即前向树。

尔时树神即以手拍婆罗门头闷绝倒地。

  尔时大光明王语树神言。

汝不助我。

反于善法而起留难。

尔时树神闻是语已心生苦恼。

即唱是言。

怪哉苦哉。

于虚空中无云雨血。

天地大动日无精光。

时婆罗门寻断王头持还本国。

尔时五百太子及诸群臣。

即收大光明王所余身骨起塔供养。

佛告阿难。

尔时第一大臣。

闻大光明王以头布施心不堪忍。

寻自舍命者今舍利弗是。

尔时大光明王者今则我身释迦如来是。

菩萨如是修习苦行。

誓为众生念诸佛恩。

是故超越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

闻于如来欲入涅槃眼不忍见。

先取灭度与本不异。

过去世时不忍见我舍于身命。

我于此后园在此一树下。

舍转轮王头布施数满一千。

况余身分身体手足。

说是苦行因缘时。

有无量百千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有无量百千人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果。

复有无量百千人发声闻辟支佛心。

一切大众诸天龙鬼神人及非人闻佛说法欢喜而去。

  复次摩伽陀国有五百群贼。常断道劫人。枉滥无辜。王路断绝。

  尔时摩伽陀王即起四兵而往收捕。

送著深山悬险之处。

即取一一贼。

挑其两目刵劓耳鼻。

尔时五百群贼身体苦痛命在呼噏。

尔时五百人中有一人。

是佛弟子告诸大众。

我等今者命不云远。

何不至心归命于佛。

  尔时五百人寻共发声唱如是言。

南无释迦牟尼佛。

尔时如来在耆阇崛山。

以慈悲力于游乾陀山。

即大风起吹动树林。

起栴檀尘满虚空中。

风即吹往至彼深山诸群贼所。

坌诸贼眼及诸身疮。

平复如故。

  尔时诸贼还得两眼。

身疮平复血变为乳。

俱发是言。

我等今者蒙佛重恩身体安乐。

报佛恩者应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作是唱已。

一切大众异口同音而作是言。

诸未安众生我当安之。

诸未解脱众生我当解之。

诸未度者我当度之。

未得道者令得涅槃。

复次如来慈悲方便神力不可思议。

佛在舍卫国。

尔时崛山中。

有五百人止住其中。

断道劫人作诸非法。

如来尔时以方便力化作一人。

乘大名象身著铠仗。

带持弓箭手执鉾鋋。

所乘大象皆以七宝而庄校之。

其人亦以七宝而自庄严。

珠环严具皆出光明。

单独一己而入险路往至崛山。

尔时山中五百群贼。

遥见是人而相谓言。

我等积年作贼未见此也。

尔时贼主问诸人言。

汝何所见。

其人答言。

见有一人乘大名象。

被服璎珞并象乘具纯是七宝。

放大光明照动天地。

随路而来。

兼复单独一己。

我等若当擒获此人资生衣食七世无乏。

尔时贼主闻是语已。

心生欢喜密共唱令而作是言。

慎莫斫射徐徐捉取。

即前后围绕一时而发。

时五百人同声唱唤尔时化人以慈悲力愍而哀伤。

寻时张弓布箭射之。

时五百人人被一箭。

而疮苦痛难可堪忍。

即皆躄地。

宛转大哭起共拔箭。

其箭坚固非力所堪。

尔时五百人即怀恐怖。

我等今者必死不疑。

所以者何。

而此一人难为抗对由来未有。

即共同声说偈问曰。

  卿是何等人  为是咒术力

  为是龙鬼神  一箭射五百

  苦痛难可陈  我等身归依

  为我出毒箭  随顺不敢违

  尔时化人。说偈答曰。

  斫疮无过恶  射箭无过怒

  是壮莫能拔  唯从多闻除

  尔时化人说是偈已。

即复佛身。

放大光明遍照十方。

一切众生遇斯光者。

盲者得睹。

瘘者得申。

拘躄者得手足。

若邪迷者得睹真言。

总要而言。

诸不称意皆得如愿。

  尔时如来为五百人示教利喜。说种种法。时五百人闻法欢喜。身疮平复血反为乳。寻时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共同声而说偈言。

  我等已发心  广利诸众生

  应当常恭敬  随顺诸佛学

  念佛慈悲力  拔苦身心安

  应当念佛恩  菩萨及善友

  师长及父母  及诸众生类

  怨亲心平等  恩德无有二

  尔时虚空中。欲界诸天憍尸迦等。雨众天华作天伎乐。供养如来。异口同音而说偈言。

  我等先世福  光明甚严饰

  众妙供养具  利益于一切

  世尊甚难遇  妙法亦难闻

  宿殖众德本  今遇释中神

  我等念佛恩  亦当发道心

  我今得见佛  所有三业善

  为诸众生故  回向无上道

  尔时诸天说是偈已绕百千匝。头面礼佛飞空而去。

  复次如来方便慈善根力不可思议。

尔时毗舍离国有一婆罗门。

执著邪见贪著我慢。

舍利弗大目揵连往到其家。

说法慰喻而不信受。

执著邪论。

其家大富财宝无量。

家无有子。

一旦崩亡财贿没官。

思惟是已。

奉祠诸山及诸树神。

过九十日其妇便觉有娠。

月满生男。

其儿端正人相具足。

父母爱念众人宗敬。

至年十二。

共诸等侣出外游观。

道逢醉象驰奔践踏。

即便命终。

父母闻之举声大哭。

自投于地生狂痴心。

尘土坌身自拔头发而作是言。

一何薄命生亡我珍。

前趣儿所抱持死尸。

举声恸哭绝而复稣。

心发狂痴裸形而行得睹如来。

如来以慈善根力化作其儿。

  尔时父母即前抱持欢喜无量。狂痴即灭还得本心。如来尔时即为说法。因闻法故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如来慈善根力不可思议。

尔时流离王起四种兵伐舍维国。

得诸释子穿坑埋之。

坑悉齐腋令不动摇。

过一七已。

如来尔时以慈善根力即化其地变成浴池。

其浴池水具八功德。

有妙香花。

所谓波头摩花。

分陀利花。

青黄赤白。

大如车轮充满其中。

异类众鸟相和悲鸣。

时诸释子见是事已心生欢喜。

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发菩提心已。

时流离王即以酒饮五百黑象极令奔醉。

脚著铁甲鼻系利剑。

即声恶鼓。

放诸群象踏诸释子。

身诸肢节皮骨糜碎。

狼籍在地。

以如来慈悲力故身心安乐。

身心安乐故发菩提心。

以发菩提心故。

于诸众生得平等心。

心平等故不生嗔恚。

心不嗔恚故命终生天。

得生天已即以天眼却观本缘。

寻相谓言。

我等蒙佛慈恩。

得生于天。

七宝宫殿名衣上服身诸光明。

微妙伎乐一切乐具。

皆是如来神力。

是故我等发大悲心利益众生。

随有佛法所流布处。

若城邑聚落山林树下宫殿舍宅有读诵书写解说其义随流布处称意供给令无乏少。

若有刀兵疾疫饥馑。

我等应当昼夜拥护心不舍离。

尔时诸天发是愿已。

身命色力光明晃耀复倍于常。

欢喜踊跃飞空而去。

  复次如来方便慈善根力不可思议。

尔时流离王伐舍维国。

毁害诸释种已。

选诸释女。

择取端正才能过人。

各无数伎取五百人前后围绕。

作倡伎乐还归本国。

夫人婇女升正殿上。

结加趺坐告大众言。

我今快乐称善无量。

时诸释女问流离王言。

汝今云何快乐。

答言。

我得胜怨。

诸释女言。

汝不得胜。

假使汝国一切四兵。

不敌于我释种一人。

然我释种是佛弟子。

不与物诤令汝得胜。

若起恶者。

汝前后三四起兵向舍维国。

而常退缩。

汝第一往时。

我诸释种而作是言。

此流离王。

不识恩分反生恶逆。

若我等与彼战者。

贤愚不别皂白不明。

我等今者。

宜应恐怖令彼退散。

即立誓令。

今者诸人。

齐共射之令箭莫伤。

即起四兵往逆流离。

去四十里挽弓射之。

箭箭相续筈筈相拄。

时流离王见是事已。

即怀恐怖退还归去。

过九十日。

复起四兵伐诸释种。

尔时诸释寻共议言。

流离恶人不知惭愧。

而复更来欲相危害。

尔时诸释复立誓限。

今日诸人齐共射铠莫令伤人。

时诸释种齐共射之。

悉令诸人所著铠仗钾钾断坏裸身而住。

时流离王心怀怖惧。

即集诸臣而共议言。

我等今者恐不全济。

中有第一大臣白大王言。

是诸释种皆佛弟子。

持不杀戒修行慈悲。

若不尔者。

我等身命久已殒灭。

王言。

审如是者更可前进。

  尔时诸释[僉*殳]手而住。

流离军马遂至逼近。

诸释种中有一婆罗门。

语诸释子。

今衰祸至云何俨然。

诸释答言。

我等今者不与物诤。

若与彼诤非佛弟子。

时婆罗门即嫌其言。

踊出释前。

与流离战一箭射七。

未久之间伤杀转多。

流离四兵即还却退。

时诸释种复作是念。

我等今者。

不应与是恶人共为徒党。

即集释众。

共摈出是婆罗门种。

既摈出已。

流离四兵坏舍维国。

以是因缘令汝得胜。

时流离王即生惭愧。

唤旃陀罗。

即刵耳鼻截断手足。

断手足已。

即以车载弃于冢间。

时诸释女宛转无复手足。

悲号酸切苦毒缠身余命无几。

时诸释女各称父母兄弟姊妹者。

或复称天唤地者。

苦切无量。

惟其中有第一释女告诸女言。

姊妹当知。

我曾从佛闻。

若有一人能于运急之中发于一念念佛至心归命者。

即得安隐各称所愿。

时五百释女。

异口同音至心念佛。

南无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复更唱言。

苦哉苦哉。

痛哉痛哉。

呜呼婆伽婆修伽陀。

作是唱时。

于虚空中。

以如来慈善根力故。

起大悲云雨大悲雨。

雨诸女人身。

既蒙雨已。

身体手足还生如故。

诸女欢喜俱唱是言。

如来慈父无上世尊。

世间妙药世间眼目。

于三界中能拔其苦施与快乐。

所以者何。

我等今者得脱苦难。

我等今者当念佛恩。

当念报恩。

诸女念言。

当以何事而报佛恩。

如来身者金刚之身。

常住之身。

无饥渴身。

微妙色身。

悉是具足百千禅定根力觉道不可思议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之好具二庄严住大涅槃。

等视众生如罗睺罗。

怨亲等观亦不望报。

我等今者欲报佛恩。

当共出家修持禁戒护持正法。

思惟是已即求衣钵。

往诣王园比丘尼精舍求索出家。

时有六群比丘尼。

见诸释女年时幼稚美色端正。

今云何能舍此难舍而共出家。

我等当为说世间五欲快乐。

待年限过然后出家。

不亦快乎。

彼若还俗。

必以衣钵奉施我等。

思惟是已。

于释女前。

即以上事向诸女说。

诸女闻已心怀苦恼。

此安隐处。

云何有大恐怖。

如肴膳饮食和以毒药。

此比丘尼所说亦复如是。

世间五欲多诸过患。

我已具知。

云何而反赞叹其美。

而劝我等还归本家在于五欲。

作是语已。

举声大哭还出僧房。

时有比丘尼。

名曰华色。

即问诸女何为啼哭。

诸女答言。

不果所愿。

比丘尼言。

汝愿何等。

答言。

愿欲出家不蒙听许。

时华色比丘尼问言。

汝欲出家者。

我能度汝。

诸女闻已心生欢喜。

即便随从度为弟子。

时诸释女既蒙听许。

悲喜交集而作是言。

和上当知。

我等在家众苦非一。

亲族丧亡。

割削耳鼻截断手足祸患滋甚。

  尔时和上报诸弟子。汝等辛苦何足言耶。我在家时。荷负众苦其事众多。时诸释女长跪白师。愿说在家众苦因缘。

  尔时华色比丘尼。

即入三昧。

以神通力。

放大光明照阎浮提。

请召有缘天龙鬼神人及非人。

于大众中即自说言。

我在家时。

是舍卫国人。

父母嫁我与北方人。

彼国风俗。

其妇有娠。

垂欲产时还父母家。

如是次第数年生子。

后复有娠。

垂产之日皆乘车马。

夫妻相将归父母家。

中路有河其水瀑长。

其路旷绝多诸贼难。

既至河已不能得渡住宿岸边。

于初夜时我腹卒痛即便起坐未久之间。

即便娩身生一男儿。

岸边草中有大毒蛇。

闻新血香即来趣我。

未至我所。

我夫及奴眠在道中。

蛇至奴所寻便螫杀。

前至夫所。

夫眠不觉亦螫杀夫。

我时唱唤蛇来蛇来。

唤夫不应夫奴已死。

尔时毒蛇亦螫牛马。

至日出已。

其夫身体膀胀烂坏。

骨节解散狼籍在地。

忧悲恐怖闷绝躄地。

举声大哭以手捶胸。

自拔头发尘土坌身。

寻复闷绝举身投骨。

如是忧苦经留数日。

独在岸边。

其水渐小。

荷负小儿以手牵持。

其新产者以裙盛之。

衔著口中即前入水。

正到河半反视大儿见一猛虎奔走驰逐。

开口唱唤口即失裙。

婴儿没水。

以手探摸而竟不获。

其背上者失手落水寻复没丧。

其岸上者为虎所食。

我见是已心肝分裂。

口吐热血举声大哭。

怪哉怪哉。

我今一旦见此祸酷。

即到岸上闷绝躄地。

未久之间有大伴至。

尔时伴中有一长者。

是我父母旧所知识。

我即前问父母消息。

尔时长者即答我言。

汝父母家昨夜失火。

所烧荡尽父母亦丧。

我闻是已闷绝躄地良久乃稣。

未久之间。

有五百群贼即坏众伴。

尔时贼主便将我去。

作贼主妇法常使守门。

若有缓急为人所逐。

须速开门。

后于一时夫与群贼共行抄劫。

  尔时财主王及聚落。并力驰逐即还其家。尔时其妇在其舍内娩娠生子。夫在门外再三唤已内无人开门。

  尔时贼主即作是念。

今此妇者欲危害我。

思惟是已即缘墙入。

语其妇言。

以何事故不开门耶。

妇言。

以产生故而不及耳。

尔时贼主见是事已。

嗔恚小息语其妇言。

人有娠者便当有子。

汝为产故危害于我。

用是子为速往杀之。

尔时其妇心生怜愍不忍杀之。

  尔时贼主寻拔刀斫解断手足。

语其妇言。

汝可还啖。

若不食者当断汝头。

尔时其妇以恐怖故即还食之。

既还食已嗔恚便息。

其夫于后续复劫盗。

为王所得。

即治其罪。

治贼之法要断其命合妇生埋。

我时身体著妙璎珞。

尔时有人贪利璎珞。

于后夜时即便开冢。

取我璎珞并将我去。

复经少时王家伺官。

即伺捉得以律断之。

如治贼罪。

治贼罪法即断其命合妇生埋。

埋之不固。

于后夜时多诸虎狼。

把发冢开食啖死尸。

我因此故寻时得出。

既得出已荒错迷闷不知东西。

即便驰走。

路见多人即便问言。

诸人当知我今苦恼。

何处能有忘忧除患。

时有长老婆罗门等。

以怜愍心即语我言。

曾闻释迦牟尼佛法之中。

多诸安隐无诸衰恼。

我闻是已心生欢喜。

诣大爱道憍昙弥比丘尼所出家。

次第修习即得道果。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以是因缘汝等当知。

我在家时勤苦如是。

以是因缘自致得道。

时诸释女闻是语已。

心大欢喜得法眼净。

诸会听众各发所愿欢喜而去。

尔时佛姨母憍昙弥比丘尼告一切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尼.优婆夷及一切女人。

而作是言。

佛法大利。

一切功德三种果报。

唯有如来佛法海中乃具有之。

一切众生皆悉有分。

而我等一切女人。

如来不听。

以一切女人多诸疑惑执著难舍。

以执著故。

使诸结业无量缠缚痴爱覆心。

覆心重故。

爱水所没不能自出故。

以二等智故。

懈怠慢惰故。

现身不能庄严菩提获得三十二相故。

于生死中失转轮圣王所有胜果。

以十善法摄众生故。

亦失无上梵王之位。

能为建立正法劝发咨请。

使一切众生得利乐故。

是故如来不听女人乐为弟子。

天魔波旬及诸邪见一切外道。

长夜恶邪执著邪论。

残灭正法毁佛法僧。

是故如来不听女人乐入佛法。

我为一切诸女人故。

三请如来欲求佛法。

如是至三。

亦不听许。

时我不果所愿。

心怀怅恨忧悲苦恼。

即出只桓悲泪满目。

  尔时阿难即问我言。

母人何故忧愁如此。

我时即报侍者阿难。

欲求出家修行佛法。

三请如来如来不许。

以是因缘我忧愁耳。

尔时阿难即报我言。

母人莫愁。

我当启请如来使母人得入佛法。

憍昙弥。

闻是语已心大欢喜。

尔时阿难入白佛言。

世尊。

今欲从佛启请一愿。

佛言。

听汝说之。

阿难白佛言。

憍昙弥母人者。

乳哺养育如来色身。

至今得佛。

依因母人之所成立。

母人于如来有大恩分。

如来犹尚听于一切众生入佛法中。

况于母人而不听许。

  佛告阿难。

如汝所说。

如来非不知母人于如来所有是重恩。

但不乐使女人入佛法中。

如来若听女人入佛法中者。

正法当渐微渐灭于五百岁。

是故如来不乐喜听女人入佛法中。

尔时阿难头面礼佛足。

长跪叉手重白佛言。

世尊。

阿难自念。

过去诸佛具四部众。

而我释迦如来独不具耶。

佛告阿难。

若憍昙弥。

爱乐佛法发大精进清。

净修习八敬之法者。

听入佛法。

阿难即时头面礼佛。

右绕三匝即便出外。

白母人言。

阿难已劝请如来。

得使母人奉持佛法。

憍昙弥。

闻是语已心大欢喜白阿难言。

善哉阿难。

乃能殷勤劝请如来。

得使母人称遂本愿。

阿难具宣如来殷勤之教。

母人闻已悲喜交集。

而我身者是无常身。

今日乃得贸易宝身。

今我命者念念迁灭代谢不定。

始于今日贸易宝命。

今我所有身命财者。

众缘所共无有真主。

今日乃得贸易宝财。

我思惟如是功德利故。

于阿难所深生恭敬供养之想。

白言。

大德阿难。

愿不有虑。

如来秘教当尽奉行。

假使丧失身命终不退失。

如来即当宣说微妙八敬之法。

难可毁犯。

  尔时憍昙弥母人。

即以大悲熏修其心。

普为未来一切女人重白佛言。

世尊若当未来恶世之中。

有善女人信乐爱敬于佛法者。

唯愿听许得蒙其例。

佛言善哉。

若有女人护持佛法。

渐次修学戒施多闻及诸善法。

在家出家三归五戒乃至具戒。

及诸度脱诸助道法。

皆悉听许恣意修习。

亦得是三种果报。

人天泥洹。

时憍昙弥闻是说已心生欢喜而白佛言。

世尊。

若是果报正是佛恩。

佛言。

莫作是说。

如来终不有恩于诸众生。

如来终不于诸众生而计有恩。

计有恩者则破如来平等之心。

憍昙弥。

当知如来于诸众生计有恩无恩者无有平等。

何以故。

若有众生毁害于佛如来不嗔。

若有众生以栴檀汁涂如来身如来不喜。

如来普于众生怨亲等观。

唯是阿难非如来也。

以阿难故。

令诸女人得入佛法。

憍昙弥。

未来末世。

若有比丘尼及诸一切诸善女人。

常当至心念阿难恩。

称名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令不断绝。

若不能常昼夜六时令心不忘。

时憍昙弥告诸比丘尼及一切诸善女人而作是言。

我等应当至心归命阿难大师。

若有女人欲求安隐吉祥果报。

常当于二月八日八月八日。

著净洁衣。

至心受持八戒斋法。

昼夜六时建大精进。

阿难即以大威神力。

应声护助如愿即得。

时会大众闻法欢喜。

右绕而去。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五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六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优波离品第八 #

  尔时如来大众围绕。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

观察众心咸皆有疑。

如来世尊。

云何乃听优波离下贱之人随佛出家。

以听其出家故。

毁辱一切诸王刹利种。

增不敬之心。

污信心故永失福田。

乃使白净王子难陀比丘生轻慢心。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

汝等善听。

汝等乃可说如来无有平等大悲三念处五智三昧。

不得说言优波离比丘真实是下贱人。

修习下行下愿下精进也。

汝等乃可说如来烦恼无常迁变。

不可得说优波离下贱出家。

如来以正遍知宣说真实之言。

汝等应当信受佛语。

如来知见生死过患独觉成佛。

优波罗亦随出家。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天人大众增仰。

护持正法持律第一。

堪任供养能令众生成就三种妙果。

所谓现报生报后报。

是故当知。

优波离者奇特妙行。

偏为大悲菩萨。

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所殖众德本。

亦于诸佛法中持律第一。

亦于释迦牟尼佛法中持律第一。

尔时难陀比丘闻佛说已即从座起。

头面礼大憍陈如足。

次第至优波离前。

俯仰而立合掌而已。

尔时如来即为难陀而说偈言。

  难陀当应知  汝莫忧贫穷

  亦不失富贵  出家法应尔

  难陀。

闻佛示教利喜种种说法。

心生欢喜即正衣服。

头面礼优波离足。

应时天地六种震动。

身心柔软逮得己利所作已办。

佛告优波离。

汝速师子吼于三宝四谛在家出家七众差别。

所谓三归五戒乃至一切戒。

利益众生戒。

净烦恼戒。

调御威仪戒。

禅戒。

无漏戒。

兴隆三宝。

时优波离白佛言。

世尊。

如来以威神力引接将护。

我乃少能所咨问耳。

  云何名三宝。

佛法及众僧。

三宝若无性。

云何分别说法僧差别名。

归依三宝者。

云何而奉行。

三归若一者不应说言三。

若说三归者。

云何七众名。

尔时优波离白佛言。

世尊。

何所归依名归依佛。

尔时如来一一称解。

答曰。

  佛陀者觉。

觉了一切法相故。

复次一切众生长眠三界。

佛道眼既开自觉觉彼。

故名为觉。

佛于一切法。

能一切得一切说。

问曰。

佛云何一切说。

为应时适会随宜说耶。

为当部党相从说耶。

答曰。

佛随物适时说一切法。

后诸弟子结集法藏。

以类撰之。

佛或时为诸弟子制戒轻重有残无残。

撰为律藏。

或时说因果相生诸结诸使及以业相。

集为阿毗昙藏。

为诸天世人随时说法。

集为增一。

是劝化人所习。

为利根众生说诸深义。

名中阿含。

是学问者所习。

说种种随禅法。

是杂阿含。

坐禅人习。

破诸外道。

是长阿含。

问曰。

佛若一切说者。

有经云。

佛坐一树下捉一枝叶。

问弟子曰。

此枝叶多树上叶多。

答曰。

树上叶多。

佛言。

我所知法如树上叶。

我所说法如掌中叶。

云何言佛一切说耶。

答曰。

有别相一切。

总相一切。

今言别相一切。

有言。

佛能一切说。

但众生不能尽受。

佛非不能说。

有言。

应云一切知直言说。

不得言一切说也。

问若佛知而能说。

声闻缘觉依知而能说。

何不称佛耶。

答曰不尔。

佛知说俱尽。

二乘知说于法有所不尽。

复次佛解一切法。

尽能作名。

二乘不能。

复次佛得无边法。

能无边说。

二乘不能。

复次有共不共。

二乘所得共。

佛所得不共。

声闻所得三乘同知。

中乘所得二乘共知。

唯佛所得二乘不知。

独佛自知。

复次函大盖亦大。

法大法相无边。

佛以无边智知说无边法。

二乘智有边故不称法相。

复次有根义。

根者慧根。

义者慧所缘法。

佛根义俱满。

慧所缘法无有不尽。

二乘根义二俱不满。

复次佛得如实智名。

于一切法相如实了故。

二乘知法不尽原底。

兼有所不周。

是以不得称如实智。

以是种种义故。

二乘不得称佛。

婆伽婆者不可以音传。

不可以义解。

云何世尊以能知一切对治法故。

复次世法言音不同。

世人自不相解。

佛悉知之。

故云世尊。

复次敕比丘云。

凡二乘凡夫。

自说得法。

或乐静默。

或入禅定。

或以余缘秘惜不说。

佛所得法以慈悲力故。

乐为他说。

复次云何以破三毒故。

得称世尊。

问曰。

二乘亦破三毒。

何不名世尊耶。

答曰不尔。

二乘有退。

佛不退故。

退有三种。

果退不果退所用退。

果退者声闻三果退。

下果不退。

中乘二种。

若百劫习行成辟支佛果不退。

若本是下乘三果作辟支佛则果有退。

佛果不退。

不果退者。

若向三乘人未得而退。

若修比丘三业懈堕不进。

凡有所修习退而不勤。

名不果退也。

所用退者。

凡所得法不现前用。

如佛十力小乘十智。

用一余则不用。

如诵十万言经。

若不诵时尽名所用退也。

下乘不果退。

中乘亦有不果退。

佛无不果退。

于一切行中无不勤故。

二乘有所用退也。

佛则不定。

又云。

于十力中用一不用九。

故名退也。

有云。

无不用退。

如诵二十万言经。

凡夫力劣故。

或一日二日诵讫。

佛能即时诵讫。

十力亦尔。

用能即用。

无障碍故。

无不用退。

又云。

佛无不用退。

如著泥洹僧时不直尔著。

如凡夫人法。

皆为利益众生故。

凡所用法。

有益则用。

无益不用。

非不能用。

故无用退。

虽各有所解。

而云不可定也。

佛意不可思议。

问曰。

声闻何故三果退。

下果不退。

答曰三果已曾得故退。

下果未曾得故不退。

如人饥得美食。

久则不忘。

此义亦尔。

又云。

下果忍作无碍道智作解脱道。

三果智作无碍道智作解脱道故退。

又云。

见谛道无退。

思惟道有退。

净不净想断结故。

思惟道有逼迫。

见谛无逼迫。

见谛无逼迫。

见谛结见理。

思惟微生故逼迫不退也。

又云。

见谛智力强如大梁镇物。

思惟智弱故退也。

又云。

见谛欲界忍智二心能断九品。

上界忍智二心断七十二品结尽无色界故不退也。

以是义故独名世尊。

复次佛习气断。

二乘习气不尽。

如牛呞比丘。

常作牛呞。

以世世牛中来故。

如一比丘虽得漏尽。

而常以镜自照。

以世世从淫女中来故。

如一比丘跳枰掷阁。

以世世从猕猴中来。

不得名世尊。

凡言如是我闻者。

佛在时言。

我闻为是灭后也。

撰法藏者言我闻。

佛二十年中说法。

阿难不闻。

何得言我闻。

答曰。

云诸天语阿难。

又云。

佛入世俗心令阿难知。

又云。

从诸比丘边闻。

又云。

阿难从佛请愿。

愿佛莫与我故衣。

莫令人请我食。

我为求法恭敬佛故。

侍佛所须不为衣食。

诸比丘晨暮二时。

得见世尊。

莫令我尔。

欲见便见。

又佛二十年中所说法尽为我说。

问曰。

二十年中所说法句。

何由可说。

答曰。

佛善巧方便。

于一句法中演无量法。

能以无量法为一句义。

佛粗示其端绪。

阿难尽已得知。

速利强持力故。

八万法者。

又云。

如树根茎枝叶名为一树。

佛为众生始终说法名为一藏。

如是八万。

又云。

佛一坐说法名为一藏。

如是八万。

又云。

十六字为半偈。

三十二字为一偈。

如是八万。

又云。

长短偈四十二字为一偈。

如是八万。

又云。

如半月说戒为一藏。

如是八万。

又云。

佛自说六万六千偈为一藏。

如是八万。

又云。

佛说尘劳有八万。

法药亦八万。

名八万法藏。

问曰。

契经阿毗昙不以佛在初。

独律诵以佛在初。

答曰。

以胜故。

佛独制故。

如契经中诸弟子说法。

有时如释提桓因自说布施第一。

何以故。

我以施故。

得为天王所愿如意。

佛言如是。

有时佛化作化佛。

化佛说法。

律则不尔。

一切佛说。

是故以佛在初。

又如契经随处随决。

律则不尔。

若屋中有事。

不得即结。

必当出外。

若白衣边有事。

必在众结。

若聚落有事。

亦在众结。

若于五众边有事。

必在比丘比丘尼边结。

是故以佛在初。

毗耶离者。

或有国以王为名。

或以地为称。

或以城为号。

此国以龙为目。

迦兰陀聚落者。

以鸟名之。

又云。

聚落主名须提那者。

父母求请神祇得。

故名求得。

富贵者。

富有二种。

一众生类。

二非众生。

非众生者。

多有金银七宝仓库财帛田畴舍宅。

众生类者。

奴婢仆使象马牛羊村落封邑。

故名富也。

贵者或为封主。

或有美德。

人所宗敬。

故言贵也。

自归三宝受三归法。

  问曰。

三归以何为性。

有论者言。

三归是教无教性。

受三归时。

胡跪合掌。

口说三归。

是名身口教也。

若纯重心有身口无教。

是谓教无教。

又云。

三归是三业性。

身口意业也。

又云。

三归是善五阴。

以众生善五阴为三归。

以三宝为所归。

所归以救护为义。

譬如有人有罪于王。

投向异国以求救护。

异国王言。

汝求无畏者。

莫出我境。

莫违我教。

必相救护。

众生亦尔。

系属于魔有生死罪。

归向三宝以求救护。

若诚心三宝更无异向。

不违佛教。

魔王邪恶无如之何。

昔有一鸽。

为鹰所逐。

入舍利弗影战惧不解。

移入佛影泰然无怖。

大海可移此鸽无动。

所以尔者。

佛有大慈大悲。

舍利弗无大慈悲。

佛习气尽。

舍利弗习气未尽。

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

舍利弗六十劫中修习苦行。

以是因缘。

鸽入舍利弗影犹有怖畏。

入佛影中而无怖也。

问曰。

若归三宝能除罪过息怖畏者。

提婆达多亦归依三宝。

以信出家受具足戒。

而犯三逆堕阿鼻狱。

答曰。

夫救护者救可救者。

提婆达多罪恶深大兼是定业。

是故难救。

问曰。

若有大罪佛不能救。

若无罪者不须佛救。

云何三宝能有救护。

答曰。

提婆达多归依三宝。

心不真实三归不满。

常求利养名闻。

自号一切智人。

与佛争竞。

以是因缘。

三宝虽有大力不能救也。

如阿阇世王。

虽有逆罪应入阿鼻狱。

以诚心向佛故。

灭阿鼻罪入黑绳地狱。

如人中重罪七日都尽。

是谓三宝救护力也。

问曰。

若提婆达多罪不可救者。

有经云若人归佛者不堕三恶道。

是义云何。

答曰。

提婆达多以归三宝故。

虽入阿鼻受苦轻微。

亦时得暂息。

又如人在山林旷野恐怖之处。

若念佛功德恐怖即灭。

是故归依三宝救护不虚。

三宝于四谛中何谛所摄。

于二十二根中何根所摄。

于十八界中何界所摄。

十二入中何入所摄。

于五阴中何阴所摄三宝于四谛中尽谛所摄。

道谛少入。

根中三根所摄未知已知无知根。

于十八界所摄意界意识界法界。

十二入中意入法入所摄。

五阴中无漏五阴所摄。

佛宝于四谛中道谛少入。

法宝于四谛中尽谛所摄。

僧宝于四谛中道谛少入。

佛宝二十二根中。

无知根所摄。

法宝是尽谛无为故非根所摄。

僧宝二十二根中三无漏根所摄。

佛宝于十八界中。

意界意识界法界少入。

十二入中意入法入少入。

五阴中无漏五阴少入。

法宝于十八界中法界少入。

十二入中法入少入。

法宝非五阴摄。

阴是有为。

法宝是无为故。

僧宝于十八界中意界意识界法界少入。

十二入中意入法入少入。

五阴中无漏五阴少入。

问归依佛者。

为归依释迦文佛。

为归依三世佛耶。

答曰。

归依三世佛。

以佛法身同故。

归依一佛。

则是三世诸佛。

以佛无异故。

有云。

若归依三世诸佛者。

有诸天自说。

我迦叶佛弟子。

我拘留孙佛弟子。

如是七佛中各称我是某佛弟子。

以是因缘。

正应归依一佛。

不应三世。

有云不应尔。

何以故。

如毗沙门经说。

毗沙门王归依三宝。

归依过去未来现在佛。

以是义故。

应归依三世诸佛。

问曰。

若尔者。

如诸天各称某佛弟子。

是义云何。

答曰。

诸天所说。

何足定义。

有诸天各称一佛为师。

亦归三世诸佛。

直以一佛为证耳。

问曰。

何所归依名为归依佛。

答曰。

归依语回转一切智无学功德。

为归色身。

归依法身耶。

答曰。

归依法身不归色身。

不以色为佛故。

问曰。

若色身非佛者。

何以出佛身血而得逆罪。

答曰。

色身是法身器故。

法身所依故。

若害色身则得逆罪。

不以色身是佛故得逆罪。

归依法者。

何所归依名归依法。

答曰。

归依语回转断欲无欲尽处涅槃。

是名归依法。

问曰。

为归依自身尽处他身尽处。

答曰。

归自身尽处他身尽处。

是名归依法。

若归依僧何所归依。

答曰。

归依语回转良祐福田声闻学无学功德。

是名归依僧。

为归俗谛僧。

为第一义谛僧。

若归第一义谛僧者。

佛与提谓波利受三自归。

不应言未来有僧汝应归依。

第一义谛僧常在世间。

答曰。

以俗谛僧是第一义谛僧所依故。

言未来有僧汝应归依。

又欲尊重俗谛僧故作如是说。

佛自说一切诸众中佛众第一。

譬如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酥出醍醐。

醍醐于中最胜最妙。

佛弟子众亦复如是。

若有众僧集在是中。

四向四得无上福田。

于一切九十六种众中。

最尊最上无能及者。

是故言未来有僧汝应归依。

不伤正义。

问曰。

佛亦是法。

法亦是法。

僧亦是法。

正是一法有何差别。

答曰。

虽是一法。

以义而言自有差别。

以三宝而言。

无师大智及无学地一切功德是谓佛宝。

尽谛无为。

是谓法宝。

声闻学无学功德智慧。

是名僧宝。

以法而言。

无师无学法。

是名佛宝。

尽谛无为非学非无学法。

是名法宝。

声闻学无学法。

是名僧宝。

以根而言。

佛是无知根。

法宝非根法。

僧是三无漏根。

以谛而言。

佛是道谛少入。

法宝是尽谛。

僧是道谛少入。

以沙门果而言。

佛是沙门。

法宝是沙门果。

僧是沙门。

法宝是沙门果。

以婆罗门而言。

佛是婆罗门。

法宝是婆罗门果。

僧是婆罗门。

法宝是婆罗门果。

以梵行而言。

佛是梵行。

法宝是梵行果。

僧是梵行。

法宝是梵行果。

以因果而言。

佛是因。

法宝是果。

僧是因。

法宝是果。

以道果而言佛是道。

法宝是果。

僧是道。

法宝是果。

佛以法为师。

佛从法生。

法是佛母。

佛依法住。

问曰。

佛若以法为师者。

于三宝中何不以法为初。

答曰。

法虽是佛师。

而法非佛不弘。

所谓道由人弘。

是故佛在初。

  尔时优波离复白佛言。

世尊。

若受三归戒时。

先称法宝后称佛者成三归不。

答曰。

无所晓知说不次第者。

自不得罪。

得成三归。

若有所解故倒说者。

得罪亦不成三归。

问曰。

若称佛及法不称僧者成三归不。

若称法僧不称佛者成三归不。

若称佛僧不称法宝成三归不。

答曰。

不成三归。

问曰。

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

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

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

若不白四羯磨得具戒不。

答曰。

一切不得。

若受五戒。

先受三归。

三归既竟乃得五戒。

所以说五戒名者。

欲使前人识戒名字。

如白四羯磨竟已便得具戒。

所以说四依四堕十三僧残者。

但为知故说。

又言。

受三归竟说不杀戒尔时得戒。

所以说一戒得五戒者。

若能持一戒五尽能持。

又以五戒势分相著故。

兼以本意誓受五戒故。

又言。

受五戒竟然后得戒。

于诸说中受三归已得五戒者。

此是正义。

如白四羯磨法。

若受八戒。

若受十戒。

如五戒说。

若先受三归作优婆塞后若受五戒。

若受八戒。

若受十戒。

更须三归不。

答不受三归一切得戒。

以先受三归故。

若先不受三归直白羯磨得戒不。

答受五戒八戒十戒。

但受三归即便得戒。

若受具戒要以白四羯磨而得具戒。

不以三归。

凡具戒者功德深重。

不以多缘多力。

无由致之。

是故三归十僧白四羯磨而后得也。

五戒八戒十戒。

功德力少。

是故若受三归即便得戒。

不须多缘多力受具戒已。

何以但说四堕十三僧残不说余篇耶。

此二篇戒最是重者。

一戒若犯永不起二。

虽起难起。

若波利婆沙摩那埵二十众中而后出罪。

若难持而能持者。

余篇易持戒不须说也。

是故但说二篇不说余篇。

问曰。

是波罗提木叉戒是无漏戒。

是禅戒不。

答曰。

非无漏戒亦非禅戒。

此波罗提木叉戒。

若佛在世则有此戒。

佛不在世则无此戒。

禅无漏戒若佛在世若不在世一切时有。

波罗提木叉戒从教而得。

禅无漏戒不从教得。

波罗提木叉戒从他而得。

禅无漏戒不从他得。

波罗提木叉戒不问眠与不眠。

善恶无记心一切时有。

禅无漏戒必禅无漏心中有戒。

余一切心中无也波罗提木叉戒。

但人中有。

禅戒无漏戒人天俱有。

波罗提木叉戒但欲界中有。

禅无漏戒欲色界成就无漏戒。

波罗提木叉戒但佛弟子有。

禅戒外道俱有。

问曰。

优婆塞五戒。

几是实罪。

几是遮罪。

答曰。

四是实罪。

饮酒一戒是遮罪。

饮酒所以得与四罪同类结为五戒者。

以饮酒是放逸之本能犯四戒。

如迦叶佛时。

有优婆塞。

以饮酒故邪淫他妇。

盗杀他鸡。

他人问言。

何以故尔。

答言。

不作。

以酒乱故一时能破四戒。

有以饮酒故能作四逆。

唯不能破僧耳。

虽非宿业有狂乱报。

以饮酒故迷惑倒乱。

犹若狂人。

又酒乱故废失正业坐禅诵经佐助众事。

虽非实罪。

以是因缘与实罪同。

优波离复白佛言。

优婆塞戒但于众生上得戒。

非众生上亦得戒不。

但于可杀可盗可淫可妄语众生上得戒耶。

若于不可杀不可盗不可淫不可欺诳众生上亦得戒耶。

答曰。

于众生得四戒。

于非众生上得不饮酒戒。

若众生可杀不可杀。

可淫不可淫。

可盗不可盗。

可妄语不可妄语。

一切得戒。

下至阿鼻地狱。

上至非非想处。

及三千世界乃至如来一切有命之类。

得此四戒。

以初受戒时一切不杀。

一切不盗。

一切不淫。

一切不妄语。

无所限齐。

以是故一切众生上无不得戒。

凡受戒法。

先与说法引导开解。

令于一切众生上起慈愍心。

既得增上心便得增上戒。

夫得戒法。

于一切众生上各得四戒。

四戒差别有十二戒。

于众生上。

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

凡起此四恶有三因缘。

一以贪故起。

二以嗔故起。

三以痴故起。

于一切众生上有十二恶。

以反恶故得十二善戒色。

一切无边众生上亦复如是。

设有百万千万阿罗汉入于泥洹。

先于此罗汉上所得戒始终成就。

不以罗汉泥洹故此戒亦失。

得不饮酒戒时。

此一身始终三千世界中一切所有酒上。

咽咽得戒色。

以受戒时一切酒尽不饮故。

设酒灭尽戒常成就而不失也。

先受戒时。

于一切女人上三疮门中得不淫戒。

而后娶妇犯此戒不。

答曰。

不犯。

所以尔者。

本于女上得邪淫戒。

今是自妇。

以非邪淫故不犯此戒。

以是义推之。

一切同尔。

八戒十戒。

众生非众生类。

得戒亦如是。

二百五十戒。

一切众生上各得七戒。

以义分别有二十一戒。

如一众生上起身口七恶。

凡起此恶有三因缘。

一以贪故起。

二以嗔故起。

三以痴故起。

以三因缘起此七恶。

三七二十一恶。

反恶得戒。

一众生上得二十一戒色。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以此义推。

可一时得无量戒。

不可一时尽犯。

而得一时舍戒也。

夫破戒法。

若破重戒更无胜进。

设还舍戒后更受者。

更不得戒。

如破八斋中重戒。

后更受八戒。

若受五戒。

若受十戒。

若受具戒。

兼禅戒无漏戒一切不得。

若破五戒中重戒已。

若受八戒十戒具戒并禅戒无漏戒一切不得。

若破五戒已。

欲舍五戒更受十戒者。

无有是处。

若舍戒已。

更受五戒。

若受八戒十戒具戒并禅戒无漏戒一切不得。

若破十戒具戒中重戒者。

若欲胜进。

若欲舍戒还受戒者。

如五戒中说。

问曰。

禅戒无漏戒波罗提木叉戒。

于三戒中何戒为胜。

答禅戒胜。

有云。

波罗提木叉戒。

所以尔者。

若佛出世得有此戒。

禅戒无漏戒一切时有。

于一切众生非众生类得波罗提木叉戒。

禅无漏戒但于众生上得。

于一切众生上慈心得波罗提木叉戒。

禅无漏戒不以慈心得。

夫能维持佛法。

有于七众在于世间。

三乘道果相续不断。

尽以波罗提木叉为根本。

禅无漏戒不尔。

是故于三界中最尊殊胜。

初受戒时白四羯磨已。

戒已成就。

始一念戒色名业。

亦名业道。

第二念已后生戒色。

但是业非业道。

所以尔者。

初一念戒色思愿满足。

以通思故名思业道。

以前戒为因故。

后戒色任运自生。

是故但名业非业道。

初一念戒有教无教。

后次第生戒。

但有无教无有有教。

初一念戒亦名为戒。

亦名善行。

亦名律仪。

后次续生戒亦有此义。

优波离复白佛言。

于三世中何世得戒。

答曰。

现在一念得戒。

过去未来是法非众生故不得戒。

现在一念是众生故得戒。

问曰。

为善心中得戒。

为不善心中。

为无记心中。

为无心中得戒。

答曰。

一切尽得。

先以善心礼僧足已。

受衣钵求和上问。

精进乞戒。

胡跪合掌白四羯磨已。

相续善心戒色成就。

是谓善心中得戒。

若先次第法中。

常生善心起诸教业。

白四羯磨时。

起贪欲嗔恚等诸不善念。

于此心中成就戒色。

是名不善心中得戒。

以本善心善教力故。

而得此戒。

非不善心力也。

先以善心起于教业。

白四羯磨时。

或睡或眠。

于眠心中而生戒色。

是名无记中得戒也。

先以善心起于教业。

白四羯磨时。

入灭尽定。

即于尔时成就戒色。

名无心中而得戒也。

优波离复白佛言。

若白衣不受五戒。

直受十戒。

为得戒不。

答曰。

一时得二种戒。

得优婆塞戒。

得沙弥戒。

若不受五戒十戒。

直受具戒。

一时得三种戒。

忧波离复白佛言。

若受具戒。

一时得三种戒者。

何须次第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后受具戒耶。

答曰。

虽一时得三种戒而染习佛法必须次第。

先受五戒。

以自调伏信乐渐增。

次受十戒。

既受十戒善根转深。

次受具戒。

如是次第得佛法味。

深乐坚固难可退败。

如游大海渐渐入深。

入佛法海亦复如是。

若一时受具戒者。

即失次第又破威仪。

复次或有众生应受五戒而得道果。

或有众生因受十戒而得道果。

以是种种因缘。

是故如来说此次第。

若先受五戒。

次受十戒。

受十戒时亦成就二戒五戒十戒。

受十戒已次受具戒。

受具戒时成就三种戒。

五戒十戒具戒。

七种受中唯白四羯磨戒次第三时得。

余六种受戒但一时得。

无三时次第也。

若一时得三种戒。

若欲舍时。

若言我是沙弥非比丘即失具戒。

二种戒在。

五戒十戒。

若言我是优婆塞非沙弥。

即失十戒。

余五戒在。

若言在家出家一切尽舍我是归依优婆塞。

三种一时尽失不失三归。

若次第得三种戒舍法次第。

如一时得戒中说。

若先优婆塞出家受十戒舍五戒不。

答曰。

不舍。

但失名失次第。

不失戒也。

失优婆塞名。

得沙弥名。

失白衣次第。

得出家次第。

若沙弥受具戒时。

失十戒五戒不。

答曰。

不失。

但失名失次第。

不失戒也。

失沙弥名。

得比丘名。

失沙弥次第。

得比丘次第。

终始常是戒。

而随时名。

譬如树叶春夏则青。

秋时则黄。

冬时则白。

随时异故树叶则异。

而其始终故是一叶。

戒亦如是常是一戒。

随时有异。

又如乳酪酥醍醐四时差别。

虽随有异而故是一。

戒亦如是。

虽三时有异。

戒无异也。

优波离复白佛言。

凡受优婆塞戒。

势不能具受五戒。

若受一戒二戒乃至四戒。

受得戒不。

答曰不得。

若不得者。

有经说。

少分优婆塞。

多分优婆塞。

满分优婆塞。

此义云何。

答曰。

所以作是说者。

欲明持戒功德多少。

不言有如是受戒也。

忧波离复白佛言。

若受一日二日乃至十日五戒。

得如是受不。

答曰。

不得。

佛本制戒各有限齐。

若受五戒必尽形寿。

若受八戒必一日一夜受。

是故不得。

夫白四羯磨戒有上中下。

五戒是下品戒。

十戒是中品戒。

具戒是上品戒。

入五戒中亦有三品。

若微品心受戒得微品戒。

若中品心受戒得中品戒。

若上品心受戒得上品戒。

十戒具戒亦各三品。

如五戒说。

若微品心得戒已后。

以上中品心受十戒者。

先得五戒。

更无增无胜。

于五戒外乃至不非时食等残余五戒。

得增上五戒。

先得五戒得本微品也。

即先微品五戒。

以中上品心受具足戒。

先得五戒更无增无胜。

仍本五戒。

自五戒外一切诸戒。

以受具戒时心增上故。

得增上戒。

以是推之。

波罗提木叉戒无有重得。

以次第而言。

五戒是微品。

十戒是中品。

具戒是上品。

以义而推。

亦可以上品心得五戒。

是上品戒。

中品心得十戒。

是中品戒。

下品心得具戒。

是下品戒。

以是义故。

随心有上中下。

得戒不同无定限也。

若请和上受十戒时。

和上不现前亦得十戒。

若受十戒时和上死者。

若闻知死受戒不得。

若不闻死受戒得戒。

若白四羯磨。

受戒和上不现前不得受戒。

以僧数不满故。

若僧数满。

设无和上亦得受戒。

优波离复白佛言。

五戒优婆塞得贩卖不。

答曰。

得听贩卖。

但不得作五业。

一不得贩卖畜生以此为业。

若自有畜生直卖者听。

但莫卖与屠儿。

二者不得贩卖弓箭刀杖以此为业。

若自有者直卖者听。

三者不得沽酒为业。

若自有者亦听直卖。

四者不得压油。

多杀虫故。

天竺法尔。

罽宾以来。

麻中一切若无虫处压油无过。

五者不得作五大色染业。

以多杀虫故。

洛沙等外国染法。

多杀诸虫。

是故不听。

谓秦地。

染青法亦多杀虫。

堕五大染数。

优波离复白佛言。

夫八斋法通过中不食。

乃有九法。

何以八事得名。

答曰。

斋法过中不食为体。

八事助成斋体。

共相支持。

名八支斋法。

是故言八斋。

不云九也。

若受八戒人于七众为在何众。

虽不受终身戒。

以有一日一夜戒故。

应名优婆塞。

有云。

若名优婆塞。

无终身戒。

若非优婆塞。

有一日一夜戒。

但名中间人。

有经说。

忧波离复白佛言。

若七众外。

有波罗提木叉戒不。

答曰。

有八斋戒是。

以是义推。

若受八斋不在七众也。

受八斋法应言一日一夜不杀生。

令言语决绝。

莫使与终身戒相乱也。

问曰。

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日一时受不。

答曰。

佛本制一日一夜戒不得过限。

若有力能受一日。

过已次第更受。

如是随力多少不计日数。

夫受斋法必从他人边受。

于何人受。

五众边受。

既受八戒。

若鞭打众生斋不清净。

虽即日不鞭打。

若待明日鞭打众生亦不清净。

以要而言。

若身口作不威仪事。

虽不破斋无清净法。

设身口清净。

若心起贪欲觉嗔恚觉恼害觉。

亦名斋不清净。

若身口意三业清净。

若不修六念亦名斋不清净。

受八戒已精修六念。

是名斋清净。

有经说。

若作阎浮提王。

于阎浮地中一切人民金银财宝于中自在。

虽有如是功德。

分作十六分。

阎浮提王功德。

于十六分中不及一分。

所谓最后清净八斋也。

若人欲受八斋。

先恣情色。

或作音乐。

或贪啖肉。

种种戏笑。

如是等放逸事。

恣心作已而后受斋。

不问中前中后。

尽不得斋。

若本无心受斋。

而作种种放逸事。

后遇善知识即受斋者。

不问中前中后。

一切得斋。

若欲受斋。

而以事难自碍不得自在。

事难解已而受斋者。

不问中前中后。

一切得斋。

问曰。

若欲限受昼日斋法不受夜斋。

得八戒不。

若欲受夜斋不受昼斋。

得八戒不。

答曰。

不得。

所以尔者。

佛本听受一日一夜斋法。

以有定限不可违也。

忧波离复白佛言。

若不得者。

如皮革中说。

亿耳在旷野处。

见诸饿鬼种种受罪。

或昼受福夜则受罪。

或夜受福昼则受罪。

所以尔者。

以本人中。

昼受戒法夜作恶行。

或夜受戒法昼作恶行。

是以不同。

此义云何。

答曰。

凡是本生因缘不可依也。

此中说者非是修多罗。

非是毗尼。

不可以定实义也。

又云。

此或是迦旃延以度亿耳故。

作此变化感悟其心。

非是实事。

若受斋已欲舍斋者。

不必要从五众而舍。

若欲食时趣语一人。

斋即舍也。

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

以五道而言。

唯人道得戒。

余四道不得。

如天道以著乐故深重。

不能得戒。

如昔一时大目揵连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以问耆婆。

正值诸天入欢喜园。

尔时目连在路侧立。

一切诸天无顾看者。

耆婆后至顾见目连。

向举一手。

乘车直过。

目连自念。

此本人中是我弟子。

今受天福。

以著天乐都失本心。

即以神力制车令住。

耆婆下车礼目连足。

目连种种因缘责其不可。

耆婆答目连曰。

以我人中为大德弟子。

是故举手问讯。

颇见诸天有尔者不。

生天以著乐深心不得自在。

是使尔耳。

目连语耆婆曰。

有弟子病当云何治。

耆婆答曰。

唯以断食为本。

有时目连劝释提桓因。

佛世难遇。

何不数数亲近咨受正法。

帝释欲解目连意故。

遣使敕一天子令来。

反覆三唤犹故不来。

此一天子唯有一妇。

有一伎乐。

以染欲情深。

虽复天王命重。

不能自割。

后不获已而来。

帝释问曰。

何故尔耶。

即以实而对。

帝释白目连曰。

此天子唯有一天女一伎乐。

以自娱乐不能自割。

况作天王。

种种宫观无数天女。

天须陀食自然百味。

百千伎乐以自娱乐。

视东忘西。

虽知佛世难遇正法难闻。

而以染乐缠缚不得自在知可如何。

凡受戒法。

以勇猛心自誓决断然后得戒。

诸天著乐心多。

善心力弱。

何由得戒。

饿鬼以饥渴苦身心烧然。

地狱无量苦恼。

种种楚毒心意痛著。

无缘得戒。

畜生中以业障故无所晓知。

无受戒法。

虽处处经中说龙受斋法。

以善心故而受八戒。

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

不得戒也。

以业障故。

以四天下而言。

唯三天下阎浮提。

拘耶尼。

弗婆提。

及三天下中间海洲上人。

一切得戒。

如拘耶尼。

佛遣宾头卢。

往彼大作佛事。

有四部众。

东方亦有比丘。

在彼亦作佛事唯有郁单越无有佛法。

亦不得戒。

以福报障故。

并愚痴故。

不受圣法。

有四种人。

一男二女三黄门四二根。

四种人中。

唯男女得戒。

二种人不得戒。

黄门二根。

如男女中。

若杀父母阿罗汉。

出佛身血。

坏法轮僧。

污比丘尼。

贼住越济人断善根。

如是人等尽不得戒。

大而观之。

受染佛法者。

盖不足言。

若天若龙鬼神。

若郁单越。

若不男二根。

种种罪人。

尽得受三归也。

问曰。

三世诸佛得戒等不。

答曰。

不等。

凡得戒者。

于众生类非众生类上得戒。

而一佛出世度无数阿僧祇众生入无余泥洹。

而后佛出世。

于此众生尽不得戒。

如是诸佛。

先后得戒各各不等。

如迦叶佛。

度无数阿僧祇众生入无余泥洹。

而迦叶佛于此众生尽皆得戒。

释迦文佛。

于此众生尽不得戒。

一切诸佛有三事等。

一积行等。

二法身等。

三度众生等。

一切诸佛尽三阿僧祇劫修菩萨行。

尽具足五分法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

尽度无数阿僧祇众生入于泥洹。

问曰经说一佛出世度九十那由他众生入于泥洹。

何以言无数阿僧祇众生耶。

答曰。

此经说一佛出世度九十那由他众生者。

但云从佛得度者有尔所众生。

而众生或自从佛得度。

或从弟子。

或遗法中而得度者。

言九十那由他众生者。

直佛边得度者。

总而言之。

无数阿僧祇众生入无余泥洹。

三世诸佛三等尽等。

而得戒不等。

问曰。

恶律仪戒。

众生类非众生类上得也。

能以不能尽得戒不。

答曰。

但于众生上得恶律仪戒。

非众生类上不得恶戒。

有云。

但于能杀众生上得恶戒。

不可杀众生上不得恶戒。

又云。

何杀不可杀众生上尽得恶戒。

如屠儿杀羊。

常怀杀心作意杀羊。

无所齐限。

设在人天中今者不杀。

而受生展转有堕羊中理。

是故于一切众生尽得恶戒。

十二恶律仪亦如是。

十二恶律仪者。

一者屠儿。

二者魁脍。

三者养猪。

四者养鸡。

五者捕鱼。

六者猎师。

七者网鸟。

八者捕蟒。

九者咒龙。

十者狱吏。

十一者作贼。

十二者王家常差捕贼。

是为十二恶律仪人。

养蚕业等谓皆不离恶律仪。

恶律仪戒有三时舍。

死者欲爱尽时。

受律仪戒时。

如受三归时。

初始一说即舍恶戒。

第二第三说时。

即得善戒。

人作恶戒时。

何时舍善戒得恶戒耶。

答曰。

一说言我作屠儿。

即舍善戒。

第二第三说我作屠儿。

即得恶戒。

又云。

随何时舍善戒即得恶戒。

若善戒人未自誓作屠儿。

但以贪利共屠儿作杀害事。

尔时名犯善戒。

求舍善戒求得恶戒。

必自誓作屠儿而得恶戒。

若受恶戒自誓便得不从他受。

若欲受一日二日乃至十日一年二年恶律仪戒。

随誓心久近随意即得。

所以尔者。

以是恶法顺生死流无胜进义。

是故随事即得。

不同善律仪戒。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六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七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亲近品第九 #

  复次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

修大方便利益众生。

应适随宜显示无方。

善男子。

有佛出世。

号无异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应现世间引接有缘。

有缘既尽迁神涅槃。

灭度之后。

于正法中有一婆罗门子。

聪明黠慧。

受持五戒护持正法。

婆罗门子。

缘事他行远至余国。

到于中路多诸贼难。

有五百人共为徒侣。

前至险路。

于顿止处。

五百群贼常住其中。

前后围绕欲劫行伴。

尔时贼主密遣一人。

历伺诸伴应时欲发。

尔时贼中复有一人。

先与是婆罗门子亲善知识。

以亲善故先来告语。

善男子。

当知于初夜时当有贼发。

当时愦闹恐相伤损。

故来相告语。

汝密自作方便。

远舍而去勿令伴知。

尔时婆罗门子闻此语已。

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

欲告语伴。

惧畏诸伴害此一人。

若害此人惧畏诸伴没三恶道受无量苦。

若默然者贼当害伴。

若杀诸伴贼堕三恶道受无量苦。

作是念已。

我当设大方便利益众生不自为己。

三恶道苦是我所宜。

思惟是已。

即便持刀断此贼命。

使诸同伴安隐无为。

尔时众伴异口同音而作是言。

大婆罗门子。

卿是胜人。

亦是纯善之人。

云何今日作此大恶。

尔时婆罗门子。

胡跪合掌心生惭愧。

而我今日不应作恶。

为利众生及诸同伴。

尔时众伴复作是言。

汝自杀人于我何益。

答众人言。

此是恶贼欲谋害众伴。

为是伴故断此人命。

令伴安隐还家。

而我罪报甘受地狱。

尔时五百伴人举声大哭。

悲喜交集而作是言。

天下所重无过于命。

所畏无过于死。

所以然者。

一切众生皆舍金银珍宝国城妻子衣服饮食为救身。

命我等众伴便为更生。

作是语已。

此婆罗门子。

为众生故不辞众苦及三恶报。

我等今日当念重恩。

报重恩者。

今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作是语已即令发心。

尔时五百群贼复作是言。

卿是胜人纯善之人。

云何乃能作是大恶。

婆罗门子言。

我诚知不应作是大恶。

为欲利益一切众生。

并护汝等身命故。

尔时群贼而作是言。

卿自杀人于我何益。

时婆罗门子报诸贼言。

我先知汝等在此。

但我默然。

不告语国王及我诸伴。

以是故令汝等身命安隐。

尔时诸贼闻是语已而作是念。

我等身命便为更生。

即前合掌向是童子。

善哉大士修大悲者。

愿敕我等何所作为。

答曰。

我所作者。

唯当速发无上菩提之心。

尔时诸贼为报恩故。

寻声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阿难。

菩萨勤求精进。

欲庄严菩提。

欲报佛恩。

常当忆念一切众生如一子想。

善男子当知。

尔时婆罗门子。

岂异人乎则我身是。

以是因缘超越九劫。

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菩萨修大方便知恩报恩。

佛在竹园精舍。

有一比丘身患恶疮。

形体周匝脓血常流。

众所恶贱无人亲近。

住在边外朽坏房中。

尔时如来即示神力。

隐蔽大众令无知者。

如来独往病比丘所。

随其所须取水洗之。

思惟是已。

令欲界一切诸天知之。

释提桓因与诸眷属无量百千前后围绕。

雨众天花作种种天乐住虚空中。

尔时忉利天王手持百福庄严微妙澡罐。

盛满清净大悲净水即前奉迎。

头面礼如来足。

却住一面。

  尔时如来即伸百福庄严臂。

即于纤长五指放大光明。

远照诸天大众已。

集如来躬。

往病比丘所。

即放顶光照病比丘。

比丘遇光苦痛即除。

于脓血中而起归命稽首而形不随。

如来即以右手。

从天帝释受取宝瓶。

灌病比丘顶。

左手摩拭病比丘身。

身诸疮病随如来手寻得平复。

得平复已。

欢喜无量。

南无释迦牟尼。

南无大慈悲父。

南无无上最胜医王。

而我今日身病除愈。

唯有心病。

如来今者。

为怜愍故施我法药。

除我身心所有重患。

尔时如来告病比丘。

如来今者念汝重恩。

如来今者欲报汝恩。

尔时病比丘惊喜无量。

佛时即为示教利喜。

比丘欢喜即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释提桓因及诸眷属。

无量诸天皆堕疑网。

如来云何枉屈神德。

洗病比丘疮痍脓血。

云言报恩。

其事云何。

愿为我等分别解说。

佛告释提桓因及诸天人大众。

汝等善听。

当为汝说宿世之事。

释提桓因。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尔时有王恶逆无道。

非理压伏逼夺取财。

尔时恶王与一五百。

深心相知。

密共要言。

若当有人犯官事者。

汝当苦治威恩随汝。

若得财贿与我共之。

尔时五百常行鞭杖。

得财多者便令不著。

若无财者或致失命。

以此为常。

时有优婆塞。

犯小官事。

将付五百应受鞭楚。

闻是优婆塞是好善人便令无著。

于楚毒中而得脱难。

以是因缘欢喜无量。

憍尸迦当知。

尔时五百者今病比丘是。

优婆塞者今我身是。

是故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轻恩重报。

乃至正觉心常不忘。

尔时释提桓因及无量天众欢喜无量。

有四万八千诸天。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发菩提心已作天伎乐各还所止。

佛告阿难。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知恩报恩。

当行四事。

一者亲近善友。

二者至心听法。

三者思惟其义。

四者如说修行。

复有四法。

一者随法不随人。

二者随义不随字。

三者随智不随识。

四者随了义经不随不了义经。

行此八法名为知恩。

复行八法是名报恩。

何等为八。

一者利。

二者衰。

三者毁。

四者誉。

五者称。

六者讥。

七者苦。

八者乐。

复行四事。

是名知恩。

亦名报恩。

一者见恶众生心生怜愍。

以修慈因缘故。

二者见苦众生目不暂舍。

起悲因缘故。

三者见师长父母有德之人心情欢悦。

起喜因缘故。

四者见怨家众生心不嗔恚。

修舍因缘故。

尔时阿难即整衣服前白佛言。

世尊。

如来初发菩提心时知恩报恩。

行初四事其义云何。

佛告阿难。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尔时有佛出世。

名毗婆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出兴于世教导有缘。

有缘已尽。

迁神涅槃。

正法像法灭已。

有国名波罗奈。

人民炽盛国土丰熟。

其王常以正法治国。

不柱人民。

其国有山名仙圣山。

其山常有五百辟支佛止住其中。

多有五通神仙亦住其中。

尔时多有诸禽兽等而来依附。

有一师子名曰坚誓。

身毛金色。

有大威武。

力敌于千。

发声哮吼。

飞鸟堕落。

走兽隐伏。

游行山泽。

见一辟支佛沙门威仪清净。

见已心喜日日亲近。

常闻诵经说微妙法。

尔时有大猎师。

见是师子身毛金色。

心生欢喜而作是念。

我若得此师子。

剥取其皮奉上国王。

必施爵禄七世无乏。

思惟是已复发是言。

坚誓师子兽中之王。

弓箭所不及。

弶网所不制。

我今复当更设异计。

坚誓师子所敬望者。

乃是沙门。

我今当作沙门之像密弓射之。

袈裟覆上细视徐行往诣树下。

彼若见我必来亲附。

以亲近已便复挽弓。

药箭射之万无不获。

思惟是已。

即便还家而唱是言。

祖先已来历世相承常为猎师。

未曾闻兽身毛金色。

况复见之。

今欲猎取。

即剃须发而被法服。

如所思惟。

还入山中坐一树下。

尔时坚誓师子见是比丘心生欢喜。

腾跃亲附舐比丘足。

尔时猎师即便射之。

既被毒箭嘊喍哮吼欲前搏撮。

临欲毁害复作是念。

此是沙门被坏色衣。

是三世佛贤圣幖帜。

我今若害不足为难。

若夺其命便夺诸佛贤圣幖相。

思惟是已饮气忍苦。

复经少时。

毒药转深苦痛难忍。

思惟是已复欲搏啮。

复发是言。

不足为难。

若毁害者。

诸佛贤圣之所呵责。

又复世间善恶不别。

此是恶人。

怀毒阴谋欲来害我。

我若不忍与彼恶人则无有异。

修忍之人一切爱敬。

不忍之人众所憎恶。

增长烦恼。

长烦恼故生死增长。

长生死故生诸难处。

生难处故远离善友。

远善友故不闻正法。

不闻法故重翳疑网。

以疑网故远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我今不应起恶。

作是念已。

即说偈言。

  愿自丧身命  终不起恶心

  向于坏色服  愿自丧身命

  终不起恶心  向于出家人

  说是偈已即便命终。

天地六反震动。

惊诸禽兽四散驰走。

无云雨血。

日无精光。

尔时猎师即脱被服。

持刀剥之担负还归。

既至家已奉上国王。

王见欢喜问诸臣言。

我从生来。

未闻畜兽身毛金色。

如何今日亲自眼见。

奇哉怪哉。

徐问猎师。

以何方便而得是皮。

尔时猎师即前白王。

唯愿大王赐我无畏。

当以上事向大王说。

王言。

随汝所愿。

尔时猎师具以上事向大王说。

王闻是语心生忧恼。

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

即出宣令一切大臣及诸小王大众已集即自宣言。

诸君当知。

我曾从智者闻如是语。

若有畜兽身毛金色必是菩萨。

若一众生发菩提心。

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

如何今日是恶猎师。

设是方便杀是菩萨。

我今若以官爵俸禄象马七珍衣服饮食钱财谷帛赐是恶人。

则与彼一道共为劳侣。

思惟是已。

即取猎师夺其命根。

持师子皮还入山中到尸骸所。

即以牛头栴檀聚而成[卄/積]。

以火阇维师子皮骨。

收取舍利起塔供养。

佛告阿难。

诸善男子。

坚誓师子者。

今则我身释迦文是。

菩萨如是亲近善友。

乃至丧命终不起恶。

何以故。

为知恩报恩故。

所以者何。

菩萨得近善知识故。

能速成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菩萨常勤求善知识。

为闻佛法乃至一句一偈一义三界烦恼皆悉萎悴。

菩萨至心求佛语时。

渴法情重不惜身命。

设践热铁猛火之地。

不以为患。

菩萨为一偈故尚不惜命。

况十二部经。

为一偈故尚不惜身命。

况余财物。

闻法利故身得安乐。

深生信心直心正见。

见说法者如见父母。

心无憍慢。

为众生故至心听法。

不为利养。

为众生故不为自利。

为正法故不畏王难饥渴寒热。

虎狼恶兽盗贼等事。

先自调伏烦恼诸根。

然后听法。

非时不听。

至心听法。

恭敬说者。

尊重于法。

是名菩萨知恩报恩。

云何菩萨至心听法。

听法有四。

一者至心。

二者一心。

三者一切心。

四者善心。

是名菩萨勤求十二部经。

所以者何。

念佛重恩。

为欲流布诸佛正法。

为欲增长诸佛法故。

为令世问信佛法故。

为令一切无量众生悉得无上菩提道故。

是故菩萨念十方无量诸众生故。

为报诸佛之重恩故。

是故菩萨所以勤求十二部经。

菩萨何故勤求佛法。

欲令众生生信心故。

是故求于因论。

为知诸过罪故。

为破外道恶邪论故。

为知方便调众生故。

为欲分别如来语义世语义故。

是故菩萨求于因论。

菩萨何故求于声论。

为令言辞净庄严故。

不净之言不能宣说明了义故。

为欲解知一切义故。

不坏正语憍慢心故。

破于邪见为知方便调众生故。

是故菩萨求于声论。

菩萨何故求诸医方。

为令众生离诸恶不善四百四病故。

为怜愍一切众生。

为令生信心故。

既得离患心生欢喜故。

以得欢喜。

心常念诸佛大悲。

度众生故。

是故菩萨求诸医方。

菩萨何故求世方术。

为易得财利众生故。

为众生生信心故。

为知世事破憍慢故。

调伏众生故。

知一切法调闇障故。

若有菩萨。

不能如是求五事者。

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智。

为得无上菩提故求于五事。

菩萨知恩报恩者。

为众生说。

说何事。

云何说。

说何事谓十二部经。

云何说谓成就五事。

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说有二事。

一者次第说。

二者清净说。

次第说者。

初说檀波罗蜜。

次说尸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为知恩报恩故。

思惟其义如法而住。

是名次第说。

清净说者。

听者坐说者立不应为说。

若听者求于法过求说者过不应为说。

若听者依人不依法。

不依法者不应为说。

若听者依字不依义不应为说。

乃至听者不依了义经者不应为说。

何以故。

是人不能恭敬诸佛菩萨清净法故。

若说法者尊重于法。

听法之人亦生宗敬。

至心听受不生轻慢。

是名清净说法。

次第说者一切说。

一切说者。

谓十二部经。

乃至一句一偈乃至半偈。

若辞若义若法。

于其法义示教利喜时。

或时呵责。

或时真说。

或时喻说。

随所应说。

或浅近说。

或易入说。

随所乐闻。

是名菩萨知恩报恩次第说法。

清净说者。

菩萨摩诃萨。

于怨憎中。

修习慈心得慈心已。

于恶众生及放逸人。

以诸方便而为说法。

乃至爱乐其心慢恣及贫穷人。

方便开示而为说法。

不为赞己毁他饮食利养名誉故。

是名菩萨知恩报恩清净说法。

云何如法住。

身口意业修习善法。

具足清净知恩报恩。

为庄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复次菩萨摩诃萨知恩报恩思惟其义。

多闻逮得总持炽然法炬。

为利益一切众生。

应当修施戒多闻。

供养说者。

不求法过及说者过。

无有害心施众生无畏。

是名知恩。

受人天乐得道涅槃。

是名报恩。

菩萨复有四种。

修于忍辱破坏不忍。

庄严菩提摄取众生令修忍辱。

若自忍若使他忍。

远离怖畏。

是名知恩。

以忍辱因缘。

无有嗔心。

眷属不坏。

不受苦恼。

心无悔恨。

舍是身已受人天乐。

速得涅槃乐。

是名报恩。

善男子。

菩萨复有四事。

勤修精进破坏懈怠。

庄严菩提摄取众生。

为菩提道令修精进。

卧安觉安离诸烦恼。

增长善法身受安乐。

是名自利。

菩萨精进不恼众生打掷呵骂。

是名利他。

舍是身已受人天乐。

身得大力获菩提道。

是名大果。

是名菩萨精进四事。

菩萨修定破坏乱心。

庄严菩提摄取众生。

为菩提道令修禅定。

现受世乐身心寂静。

是名知恩。

以身心寂静故不恼众生。

是名报恩报恩。

菩萨舍是身已。

受清净身。

安隐快乐得大涅槃。

是名菩萨禅定四事。

  复次菩萨知恩报恩。

成就智慧破坏无明。

庄严菩提。

以四摄法摄取众生。

为菩提道修行智慧。

以知法界故受身安乐。

是名自利。

能发众生世间之事及出世事。

是名利他。

能坏烦恼智慧二障。

是名大果。

是名知恩。

是名报恩。

菩萨智慧四事不可思议。

复次菩萨非宿命智。

知宿世之事。

为观众生善恶诸业同受善者。

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故。

菩萨摩诃萨以大方便处兜率天成就寿命有三事胜。

一者寿胜。

二者色胜。

三者名称胜。

初下之时。

放大光明遍照十方。

自知始入母胞胎时住时出时。

于十方面行七步时。

无人扶持。

作如是言。

我今此身是最后边。

诸天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以诸华香微妙伎乐幡盖供养。

三十二相庄严其身。

无能胜者。

以慈善力坏魔兵众。

一支节同那罗延所得大力。

童龀之年不学世事而能知之。

无师而学。

自然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梵天劝请为诸众生转正法轮。

正受三昧。

雷声震吼不能令动。

诸兽亲附爱如父母。

畜生奉食佛知心故。

云神降雨洗浴其身。

树垂曲枝荫翳其躯。

既成道已六年之中。

魔常伺求不得其短。

常在禅定成就念心。

善能了知觉观起灭。

是名菩萨共生不可思议。

不共生者。

为欲利益一切众生。

如彼狂人。

缘见如来还得本心。

盲者得眼。

倒产得顺。

聋者得听。

贪嗔痴者悉得除灭。

是名不共生不可思议。

又共生者。

如来所行不可思议。

常右胁卧如师子王。

若草若叶无有动乱。

旋蓝猛风不动衣服。

发足行步如师子王白鹅王等。

若欲行时先发右足。

所行之处高下皆平。

食无完过遗粒在口。

是名共生不可思议。

复次共生不可思议。

一者足下平。

二者足下千辐轮。

三者指纤长。

四者足跟佣满。

五者指网缦。

六者手足柔软。

七者佣[蹲-酋+(十/田/ㄙ)]肠如伊尼延鹿王。

八者踝骨不现。

九者平立手摩于膝。

十者阴藏相如象马王。

十一者身圆满足如尼拘陀树。

十二者身毛上靡。

十三者一一毛右旋。

十四者身真金色。

十五者常光各一寻。

十六者皮肤细软尘垢不著。

十七者七处满。

十八者上身如师子。

十九者臂肘佣圆。

二十者缺骨平满。

二十一者得身佣相。

二十二者口四十齿。

二十三者齿密不疏而齐平。

二十四者齿色白。

二十五者颊车方如师子。

二十六者味中得上味。

二十七者肉髻相。

二十八者广长舌。

二十九者梵音声。

三十者目绀青色。

三十一者眼如牛王。

三十二者眉间白毫。

如是八十种不可思议相好。

一一相好复有无量百千种微妙相好。

一一相好。

皆是菩萨从初发心坚固菩提。

知恩报恩修是妙行。

是故今得无上菩提。

佛言。

如来久于无量阿僧祇劫。

至心修持净戒故。

得足下平。

供养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

以是因缘。

得足下轮相。

于诸众生不生害心无劫盗想。

若见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

远出奉迎安施床座。

恭敬礼拜破除憍慢。

以是因缘。

得纤长指。

具上三行得足跟佣满。

以四摄法摄取众生。

以是因缘。

得指网缦。

以好酥油摩洗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

以是因缘。

得手足柔软。

修集善法不知厌足。

以是因缘。

得佣[蹲-酋+(十/田/ㄙ)]肠。

闻法欢喜乐为人说。

为法走使。

以是因缘。

得踝骨不现相。

三业清净瞻病施药。

破除憍慢饮食知足。

以是因缘。

得平立手摩膝相。

见分离者善言和合。

自修惭愧亦教人修。

以是因缘。

得马藏相。

自净三业亦教人净。

若有众生四大不调。

能为疗治。

以是因缘。

得身圆相。

闻法欢喜乐为人说。

以是因缘。

得身毛上靡相。

思惟诸法甚深之义。

乐修善法。

供养父母和上师长有德之人。

若行道路。

佛塔僧坊。

除去砖石荆棘不净。

以是因缘。

得一一毛右旋相。

若以饮食璎珞施人。

除去嗔心。

以是因缘。

获得二相。

一者金色。

二者常光。

以何业缘得一一毛相。

即此业缘。

得身细软尘垢不著。

常施众生所须之物。

以是因缘。

得七处满相。

自破憍慢调柔其性。

随众生心如法而行。

为除不善教以善法。

以是因缘。

得上身如师子相。

得肩圆相。

缺骨平满相。

以何业缘得纤指相。

即此业缘得身佣相。

远离两舌和合斗诤。

以是因缘得四十齿相。

齿密不疏相。

齿齐平相。

修欲界慈。

以是因缘得白齿相。

见有求者欢喜迎送。

以是因缘得方颊车相。

等视众生犹如一子。

以是因缘得上味相。

常施众生无上法味。

见有忘者施其忆念。

自持五戒转以教人。

修集悲心能大法施。

以是因缘得肉髻相。

广长舌相。

实语。

法喜语。

法软语。

非时不语。

以是因缘得梵音声相。

修集悲心。

视诸众生犹如父母。

以是因缘获得二相。

一者目绀青色。

二者眼如牛王。

见有德者称实赞叹。

以是因缘得白毫相。

三十二相。

虽复各各说其因缘。

真因缘者持戒精进。

何以故。

若不持戒能修精进。

尚不得人身。

况得三十二相无见顶及肉髻相等无差别。

复次凡所作事定心不悔。

以是因缘得足下平相。

若至心作。

以是因缘得千辐轮相。

第二第三指网缦相。

七处满相。

细软肩圆缺满身直广长舌相。

若常作者。

以是因缘。

得长指相。

平住摩膝。

常光一寻相。

齿密不疏相。

若净作者。

以是因缘获得余相。

复次若于众生生淳善心。

以是因缘。

得手足柔软。

肤体细滑。

尘垢不著。

次第修集时节修集。

以是因缘。

得第二第三第四相。

喜修善法心无悔退。

以是因缘得金色身。

常光齿白。

眉间毫相。

若闻赞叹不生憍慢。

覆藏善法不令人知。

以是因缘得马藏相。

所修善法回向菩提。

以是因缘得一一孔一毛相。

身毛上靡。

口四十齿最上味相。

勤精进故。

以是因缘。

得方颊车上身如师子相。

至心爱念一切众生如视一子。

以是因缘。

得齿齐平。

绀青目牛王眼相。

修集善法不知厌足。

以是因缘获得余相。

菩萨摩诃萨住性行时。

修三十二相业。

住净行时。

虽有如是三十二相。

相不具足未得明净。

住十二行。

尔乃了了明显具足一切佛法。

虽无量相众生不同。

有上中下不可思议。

是故佛说三十二相。

一切众生所有功德。

和合集聚。

正与如来一毛相等。

一切毛孔所有功德。

和合集聚乃成一好。

合集众好所有功德。

增至百倍乃成一相。

唯除白毫无见顶相。

合集其余一切诸相。

增至千倍成是二相。

和合集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有功德。

增至千万亿倍。

乃成如来深远雷音。

其声闻乎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微尘等诸佛世界。

为众生故行大慈悲。

知恩报恩。

修集此不可思议甚深微妙。

不可思议。

如是相好。

一一相好。

能利益无量百千万亿大地微尘等众生令发菩提心。

次第修集。

具足得成三十二相好。

具相好已悉令住趣菩提树。

降魔成佛。

转正法轮。

利益众生。

渡渴爱海。

到大智岸。

成就利益一切众生。

佛告阿难。

一切大众诸菩萨摩诃萨等。

诸善男子。

汝等谁能常念佛恩。

护持正法。

书写读诵微妙甚深大方便报恩经典。

谁能于后恶世建大精进。

受持拥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谁能护法流布此经。

于一切众生作无边利益。

尔时大会中有万八千大菩萨摩诃萨。

即从座起整衣服。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叉手长跪而白佛言。

世尊。

我等能于后恶世之中。

受持拥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能护正法教化众生。

尔时师子菩萨复作是言。

世尊。

我亦能以种种方便摄持众生。

金刚菩萨言。

世尊。

若有众生当堕三恶道。

我能遮持令不堕落。

文殊师利复作是言。

世尊。

若有众生凡所求索。

我悉能令一切具足。

智幢菩萨复作是言。

我能惠施众生大智。

法幢菩萨乃作是言。

世尊。

我能以法普施众生。

日光菩萨言。

世尊。

我愿施于众生安乐。

月光菩萨言。

世尊。

我能教化一切众生令修福德。

善护菩萨言。

世尊。

我能教化一切众生令不放逸。

无尽意菩萨言。

世尊。

我能教化一切众生。

悉令见无尽界义。

月上菩萨言。

世尊。

我能惠施一切众生无上安乐。

如是等诸菩萨。

各自立奇特妙愿。

庄严菩提。

利益一切众生为念佛恩。

为报佛恩故。

即从座起胡跪合掌而白佛言。

愿以此经付嘱我等诸菩萨众。

阿难白佛言。

世尊。

云何名此经。

云何奉行。

佛告阿难。

此经名摄众善本。

亦名大方便。

亦名微密行。

亦名佛报恩。

佛告阿难及诸大菩萨摩诃萨众。

汝等当如说修行。

说是嘱累品时。

七万二千声闻发无上菩提之心。

及余一切诸天.龙.鬼神.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及一切大众。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