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法宝记

历代法宝记 #

  (亦名师资众脉传。亦名定是非摧邪显正破坏一切心传。亦名最上乘顿悟法门)。

  案本行经云。

杂阿含经。

普曜经云。

应瑞经。

文殊师利涅槃经。

清净法行经。

无垢光转女身经。

决定毗尼经。

大佛顶经。

金刚三昧经。

法句经。

佛藏经。

璎珞经。

花严经。

大般若经。

禅门经。

涅槃经。

楞伽经。

思益经。

法华经。

维摩经。

药师经。

金刚般若经。

付法藏经。

道教西升经。

释法琳传。

释虚实记。

开元释教。

周书异记。

汉法内传。

尹喜内传。

牟子。

列子。

苻子。

吴书。

并古录。

及杨楞伽。

邺都故事等。

后汉明帝。

永平三年。

夜梦见金人。

身长一丈六尺。

项背圆光。

飞行殿庭。

于晨旦问朝臣。

是何瑞应。

太史傅毅奏曰。

西方有大圣人。

号曰佛。

是其像也。

明帝曰。

何以知之。

太史傅毅对曰。

周书异记曰。

昭王甲寅岁佛生。

穆王壬申岁佛灭度。

一千年后。

教法流于汉地。

今时是也。

明帝遣郎中蔡愔博士秦景等。

使于天竺国。

请得佛像菩萨形像经四十二章。

得法师二人。

迦叶摩腾。

竺法兰。

明帝请升殿。

供养故洛阳城西创置白马寺。

永平十四年正月一日。

五岳霍山白鹿山道士。

褚善信费斋才等。

六百九十人等表奏。

臣闻。

太上无形。

虚无自然。

上古同尊。

百王不易。

陛下弃本逐末。

求教西域。

化谓胡神。

所说不参。

华夏臣等。

多有聪惠。

博涉经典。

愿陛下许臣等得与比校。

若有胜者。

愿除虚诈。

如其不如。

任从重决。

帝曰。

依敕所司命办供具。

并五品已上文武内外官寮。

至十五日平旦。

集于白马寺。

道士在寺门外。

置三坛开二十四门。

帝在寺门外。

置舍利及佛经像。

设七宝行殿。

褚善信费斋才等。

以道经子书苻术等。

置于坛上。

以火验之。

悲泪咒曰。

胡神乱我华夏。

愿太上天尊。

晓众生得辨真伪。

道经子书苻术等。

见火化为[火*(厂@火)]烬。

道士惊愕。

先升天者升天不得。

先隐形者隐形不得。

先入水火者不敢入。

先禁咒者唤策不能应。

种种功能并无一验。

褚善信费斋才等。

自感而死。

时佛舍利放五色光明。

旋环如盖。

遍覆大众。

光蔽日轮。

摩腾法师坐卧虚空。

神化自在。

天雨宝花及天音乐。

竺法兰梵音赞叹。

摩腾法师说偈曰。

狐非师子类。

灯非日月明。

池无巨海纳。

丘无嵩岳荣。

明帝大悦。

放五品已上公侯子女及阴夫人等出家。

道士六百人投佛出家。

法兰诵出家功德经及佛本生等经。

明帝大喜。

举国归依佛教。

明帝问二师。

佛号法王。

何为不生于汉国。

迦叶摩腾法师对曰。

迦毗罗卫城者百千日月之中心。

三千大千世界之主。

一切龙神有福之者皆生彼国。

法王所以生于天竺国。

明帝有问法师。

佛种族是谁。

何时生何时灭。

摩腾法师答曰。

佛是千代金轮王孙净饭王子。

姓瞿昙氏。

亦名释种。

癸丑岁七月十五日。

从兜率天宫降下。

摩耶夫人托胎。

甲寅之岁四月八日。

于毗尼园。

摩耶夫人右胁而诞。

又五百释种五百白马干陟车[這-言+匿]等。

供佛四月八日同时生。

壬申之岁二月八日。

逾城出家。

癸未之岁二月十五日。

入般涅槃。

佛虽不生于汉地。

一千年后或五百年后。

众生有缘。

先令圣弟子于彼行化。

案清净法行经云。

天竺国东北真丹国。

人民多不信敬。

造罪者甚众。

吾我今遣圣弟子三人。

悉是菩萨。

于彼示现行化。

摩诃迦叶彼称老子。

光净童子彼号仲尼。

明月儒童彼名颜回。

讲论五经诗书礼乐威仪法则。

以渐诱化。

然后佛经当往。

牟子云。

昔汉孝明皇帝。

夜梦见神人。

身有日光。

飞在殿前。

意中欣然也。

心甚悦之。

明日传问群臣。

此为何物有通事。

舍人傅毅曰。

臣闻。

天竺有德道者。

号曰佛。

轻举飞腾。

身有日光。

殆将其神。

于是上悟。

遣使张骞羽林郎中秦博士弟子王尊等一十二人大月氏。

写取佛经四十二章。

在兰台石室第十四。

即时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

其壁画朝廷千乘万骑绕骑十三匝。

又于南宫清凉台及开阳门上作佛形像。

明帝在时。

知命无常。

先造寿陵。

陵曰显节。

亦于其上作佛图像。

于未灭时。

国丰民宁。

远夷慕义。

咸来归德。

愿为臣妾者。

以为亿数。

故谥曰明也。

自是之后。

京城左右及州县处处各有佛寺。

学者由此而滋。

晋书云。

晋桓帝时。

欲删除佛法。

召庐山远法师。

帝问曰。

朕比来见僧尼。

戒行不纯。

多有毁犯。

朕欲删除。

拣择事今可否。

远公答曰。

昆山出玉。

上杂尘砂。

丽水丰金。

犹饶瓦砾。

陛下只得敬法重人。

不可轻人慢法。

晋帝大赦之。

萧梁武帝会三教云。

小时学周礼。

弱冠穷六经。

中复观道书。

有名与无名。

晚年开释卷。

犹日胜众星。

按花严经云。

一切诸佛退位或作菩萨。

或作声闻。

或作转轮圣王。

或作魔王。

或作国王大臣。

居士长者。

婇女百官。

或作大力鬼神。

山神河神。

江神海神。

主日神主月神。

昼神夜神。

主火神主水神。

一切苗稼神。

树神。

及外道。

作种种方便。

助我释迦如来化导众生。

按大般若经陀罗尼品云。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

佛般涅槃后。

何方兴盛。

佛告舍利子。

如是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

我涅槃后。

从北方至东北方。

渐当兴盛。

彼方多有安住大乘诸苾刍苾刍尼。

乌波索迦乌波斯迦。

能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

多深信乐。

又佛告舍利子。

我涅槃后。

后时后分后五百岁。

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于东北方大作佛事。

按付法藏经云。

释迦如来灭度后。

法眼付嘱摩诃迦叶。

迦叶付嘱阿难。

阿难付嘱末田地。

末田地付嘱商那和修。

商那和修付嘱优波掬多。

优波掬多付嘱提多迦。

提多迦付嘱弥遮迦。

弥遮迦付嘱佛陀难提。

佛陀难提付嘱佛陀蜜多。

佛陀蜜多付嘱胁比丘。

胁比丘付嘱富那耶奢。

富那耶奢付嘱马鸣。

马鸣付嘱毗罗长老。

毗罗长老付嘱龙树。

龙树付嘱迦那提婆。

迦那提婆付嘱罗侯罗。

罗侯罗付嘱僧迦那提僧迦那提付嘱僧迦耶舍。

僧迦耶舍付嘱鸠摩罗驮。

鸠摩罗驮付嘱阇夜多。

阇夜多付嘱婆修槃陀。

婆修槃陀付嘱摩拏罗。

摩拏罗付嘱鹤勒那。

鹤勒那付嘱师子比丘。

师子比丘付嘱舍那婆斯已。

故从中天竺国来向罽宾国。

王名弥多罗掘。

其王不信佛法。

毁塔坏寺。

杀害众生。

奉事外道末曼尼及弥师诃等。

时师子比丘故来化此国。

其王无道。

自手持利剑口云。

若是圣人。

诸师等总须诫形。

时师子比丘示形身流白乳。

末曼尼弥师诃等被刑死。

流血洒地。

其王发心归佛。

即命师子比丘弟子。

师子比丘先付嘱舍那婆斯已。

入南天竺国。

广行教化。

度脱众生。

王即追寻外道末曼弟子及弥师诃弟子等。

得已于朝堂立架悬首。

举国人射之。

罽宾国王告令诸国。

若有此法。

驱令出国。

因师子比丘佛法再兴。

舍那婆斯付嘱优婆掘。

优婆掘付嘱须婆蜜多。

须婆蜜多付嘱僧迦罗叉。

僧迦罗叉付嘱菩提达摩多罗。

西国二十九代除达摩多罗。

即二十八代也。

有东都沙门净觉师。

是玉泉神秀禅师弟子。

造楞伽师资血脉记一卷。

接引宋朝求那跋陀三藏为第一祖。

不知根由。

或乱后学云。

是达摩祖师之师求那跋陀。

自是译经三藏小乘学人不是禅师。

译出四卷楞伽经。

非开受楞伽经与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自二十八代首尾相传承僧迦罗叉。

后惠可大师亲于嵩高山少林寺。

问达摩祖师。

承上相传付嘱。

自有文记分明。

彼净觉师接引求那跋陀称为第一祖。

深乱学法。

法华经云。

不许亲近三藏小乘学人。

求那跋陀三藏译出四卷楞伽经。

名阿跋陀宝楞伽经。

魏朝菩提流支三藏译出十卷。

名入楞伽经。

唐朝则天时。

实叉难陀译出七卷。

名入楞伽经。

以上尽是译经三藏。

不是禅师。

并传文字教法。

达摩祖师宗徒禅法不将一字教来。

默传心印。

  梁朝第一祖菩提达摩多罗禅师者。

即南天竺国王第三子。

幼而出家。

早禀师氏于言下悟。

阐化南天。

大作佛事。

是时观见汉地众生有大乘性。

乃遣弟子佛陀耶舍二人往秦地。

说顿教悟法。

秦中大德乍闻狐疑。

都无信受。

被摈出遂于庐山东林寺。

时有法师远公问曰。

大德将何教来。

乃被摈出。

于是二婆罗门申手告远公曰。

手作拳。

拳作手。

是事疾否。

远公答曰。

甚疾。

二婆罗门言。

此未为疾。

烦恼即菩提。

此即为疾。

远公深达。

方知菩提烦恼本不异。

即问曰。

此法彼国复从谁学。

二婆罗门答曰。

我师达摩多罗也。

远公既深信。

已便译出禅门经一卷。

具明大小乘禅法。

西国所传法者。

亦具引禅经序上。

二婆罗门译经毕。

同日灭度。

葬于庐山。

塔庙见在。

达摩多罗闻二弟子汉地弘化无人信受。

乃泛海而来至。

梁武帝出城躬迎。

升殿问曰。

和上从彼国将何教法来化众生。

达摩大师答。

不将一字教来。

帝又问。

朕造寺度人。

写经铸像。

有何功德。

大师答曰。

并无功德。

答曰。

此乃有为之善。

非真功德。

武帝凡情不晓。

乃辞出国。

北望有大乘气。

大师来至。

魏朝居嵩高山。

接引群品六年。

学人如云奔如雨骤。

如稻麻竹[竺-二+韋]。

唯可大师得我髓。

时魏有菩提流支三藏光统律师。

于食中著毒饷大师。

大师食讫。

索盘吐蛇一升。

又食著毒再饷。

大师取食讫。

于大槃石上坐。

毒出石裂。

前后六度毒。

大师告诸弟子。

我来本为传法。

今既得人厌。

久住何益。

遂传一领袈裟。

以为法信。

语惠可。

我缘此毒。

汝亦不免此难。

至第六代传法者。

命如悬丝。

言毕遂因毒而终。

每常自言。

我年一百五十岁。

实不知年几也。

大师云。

唐国有三人得我法。

一人得我髓。

一人得我骨。

一人得我肉。

得我髓者惠可。

得我骨者道育。

得我肉者尼总持也。

葬于洛州熊耳山。

时魏聘国使宋云。

于葱岭逢大师。

手提履一只。

宋云问。

大师何处去。

答曰。

我归本国。

汝国王今日亡。

宋云即书记之。

宋云又问。

大师今去。

佛法付嘱谁人。

答。

我今去后四十年。

有一汉僧。

可是也。

宋云归朝。

旧帝果崩。

新帝已立。

宋云告诸朝臣说。

大师手提一只履。

归西国去也。

其言。

汝国王今日亡。

实如所言。

诸朝臣并皆不信。

遂发大师墓。

唯有履一只。

箫梁武帝造碑文。

西国弟子般若蜜多罗。

唐国三人。

道育尼总持等。

唯惠可承衣得法。

  北齐朝第二祖惠可禅师。

俗姓姬。

武牢人也。

时年四十。

奉事大师六年。

先名神光。

初事大师前立。

其夜大雪至。

腰不移。

大师曰。

夫求法不贪躯命。

遂截一臂乃流白乳。

大师默传心契。

付袈裟一领。

大师云。

我缘此毒。

汝亦不免善自保爱。

可大师问和上。

此法本国承上所传嘱付法者。

请为再说。

具如禅经序上说。

又问大师。

西国谁人承后亦传信袈裟否。

大师答。

西国人信敬。

无有矫诈。

承后者是般若波罗蜜多罗承后不传衣。

唐国众生有大乘性。

诈言得道得果。

遂传袈裟以为法信。

譬如转轮王子灌其顶者。

得七真宝。

绍隆王位。

得其衣者。

表法正相承。

可大师得付嘱。

以后四十年隐[山*兒]山洛相二州。

后接引群品。

道俗归依不可胜数。

经二十年开化时。

有难起。

又被菩提流支三藏光统律师徒党欲损可大师。

师付嘱僧璨法已。

入司空山隐。

可大师后佯狂。

于四衢城市说法。

人众甚多。

菩提流支徒党告可大师云。

妖异奏敕。

敕令所司推问。

可大师。

大师答。

承实妖。

所司知众疾。

令可大师审。

大师确答。

我实妖。

敕令城安县令翟冲侃依法处刑。

可大师告众人曰。

我法至第四祖。

化为名相。

语已悲泪。

遂示形身流白乳。

肉色如常。

所司奏帝。

帝闻悔过。

此真菩萨。

举朝发心。

佛法再兴。

大师时年一百七岁。

其墓葬在相州城安县子陌河北五里。

东柳构去墓一百步。

西南十五里。

吴儿曹口是。

楞伽邺都故事具载弟子承后传衣得法僧璨。

后释法琳造碑文。

  隋朝第三祖璨禅师。

不知何处人。

初遇可大师。

璨示见大风疾。

于众中见。

大师问。

汝何处来。

今有何事。

僧璨对曰。

故投和上。

可大师语曰。

汝大风患人。

见我何益。

璨对曰。

身虽有患。

患人心与和上心无别。

可大师知璨是非常人。

便付嘱法及信袈裟。

可大师曰。

汝善自保爱。

吾有难汝须避之。

璨大师亦佯狂市肆。

后隐舒州司空山。

遭周武帝灭佛法。

隐[山*兒]公山十余年。

此山比多足猛兽常损居人。

自璨大师至。

并移出境。

付嘱法并袈裟。

后时有[山*兒]禅师。

月禅师。

定禅师。

岩禅师。

来至璨大师所云。

达摩祖师付嘱后。

此璨公真神璨也。

定惠齐用。

深不思议。

璨大师遂共诸禅师往罗浮山隐三年。

后至大会斋。

出告众人曰。

吾今欲食。

诸弟子奉。

大师食毕。

告众人叹言。

坐为寄。

唯吾生死自由。

一手攀会中树枝。

掩然立化。

亦不知年几。

塔庙在[山*兒]山寺侧。

弟子甚多。

唯道信大师传衣得法。

承后。

薜道衡撰牌文。

  唐朝第四祖信禅师。

俗姓司马。

河内人。

少小出家。

承事璨大师。

璨大师知为特气。

昼夜常坐。

不卧六十余年。

胁不至席。

神威奇特。

目闭不视。

若欲视人。

见者惊悚。

信大师于是大业年。

遥见吉州。

狂贼围城。

百日已上。

泉井枯涸。

大师入城。

劝诱道俗。

令行般若波罗蜜。

狂贼自退。

城中泉井再泛。

信大师遥见蕲州黄梅破头山有紫云盖。

信大师遂居此山。

后改为双峰山。

贞观十七年。

文武皇帝敕使于双峰山。

请信禅师入内。

信禅师辞老不去。

敕使回见帝奏云。

信禅师辞老不来。

敕又遣再请。

使至信禅师处。

使云。

奏敕遣请禅师。

禅师苦辞老不去。

语使云。

若欲得我头。

任斩将。

我终不去。

使回见帝奏云。

须头任斩将。

去心终不去。

敕又遣使封刀来取禅师头。

敕云。

莫损和上。

使至和上处云。

奉敕取和上头。

禅师去不去。

和上云。

我终不去。

使云。

奉敕云。

若禅师不来。

斩头将来。

信大师引头云斩取。

使返刀乙项。

信大师唱言。

何不斩。

更待何时。

使云。

奉敕不许损和上。

信禅师大笑曰。

教汝知有人处。

后时信大师大作佛事。

广开法门。

接引群品。

四方龙像尽受归依。

经三十余年。

唯弘忍事之得意。

付嘱法及袈裟。

与弘忍讫。

命弟子元一师。

与吾山侧造龙龛一所。

即须早成。

后问。

龙龛成否。

元一师答。

功毕。

永徽二年润九月二十四日。

大师素无痾疾。

奄然坐化。

大师时年七十有二。

葬后周年。

石户无故自开。

大师容貌端严无改常日。

弘忍等重奉神威仪不胜感慕。

乃就尊容加以漆布。

自此已后更不敢闭。

弟子甚多。

唯有弘忍传衣得法承后。

中书令杜正伦撰牌文。

  唐朝第五祖弘忍禅师。

俗姓周。

黄梅人也。

七岁事信大师。

年十三入道披衣。

其性木讷沉厚。

同学轻戏。

默然无对。

常勤作务。

以礼下人。

昼则混迹驱给。

夜便坐摄至晓。

未常懈倦。

三十年不离信大师左右。

身长八尺。

容貌与常人绝殊。

得付法袈裟。

居凭茂山。

在双峰山东西相去不遥。

时人号为东山法师。

即为凭茂山是也。

非嵩山是也。

时有狂贼可达寒奴戮等。

围绕州城数匝。

无有路入。

飞鸟不通。

大师遥见来彼城。

群贼退散。

递言。

无量金刚执杵趁我怒目切齿。

我遂奔散。

忍大师却归凭茂山。

显庆五年。

大帝敕使黄梅凭茂山。

请忍大师。

大师不赴所请。

又敕使再请不来。

敕赐衣药。

就凭茂山供养。

后四十余年接引道俗。

四方龙像归依奔凑。

大师付嘱惠能法及袈裟。

后至咸享五年。

命弟子玄迹师。

与吾起塔。

至二月十四日。

问塔成否。

答言。

功毕。

大师云。

不可同佛二月十五日入般涅槃。

又云。

吾一生教人无数。

除惠能余有十尔。

神秀师。

智诜师。

智德师。

玄迹师。

老安师。

法如师。

惠藏师。

玄约师。

刘王薄。

虽不离吾左右。

汝各一方师也。

后至上元二年二月十一日。

奄然坐化。

忍大师时年七十四。

弟子惠能传衣得法承后。

学士闾丘均撰碑文。

  唐朝第六祖韶州漕溪能禅师。

俗姓卢。

范阳人也。

随父宦岭外居新州。

年二十二。

来至凭茂山。

礼忍大师。

初见大师问。

汝从何来。

答言。

从新州来。

唯求作佛。

忍大师曰。

汝新州是[狂-王+巢]獠。

能禅师答。

身虽是獠。

佛性岂异和上。

大师深知其能。

再欲共语。

为众人在左右。

令能随众踏碓八个月。

碓声声相似。

忍大师就碓上密说。

直了见性。

于夜间潜唤入房。

三日三夜共语。

了付嘱法及袈裟。

汝为此世界大师。

即令急去。

大师自送。

过九江驿。

看渡大江已却回归。

诸门徒并不知付法及袈裟与惠能。

去三日。

大师告诸门徒。

汝等散去。

吾此间无有佛法。

佛法流过岭南。

众人咸惊。

递相问。

岭南有谁。

潞州法如师对曰。

惠能在彼。

众皆奔凑。

众中有一四品官将军。

舍官入道。

字惠明。

久在大师左右。

不能契悟。

闻大师此言。

即当晓夜倍逞奔趋。

至大庚岭上。

见能禅师。

禅师怕急恐性命不存。

乃将所传法袈裟过与惠明禅师。

惠明禅师曰。

我本不为袈裟来。

忍大师发遣之日。

有何言教。

愿为我说。

能禅师具说心法直了见性。

惠明师闻法已。

合掌顶礼。

发遣能禅师急过岭去。

在后大有人来相趁。

其惠明禅师。

后居象山。

所出弟子亦只看净。

能禅师至韶州漕溪。

四十余年开化道俗云奔。

后至景云二年。

命弟子立楷。

令新州龙山造塔。

至先天元年。

问塔成否。

答成。

其年九月。

从漕溪僧立楷智海等问和上。

已后谁人得法承后传信袈裟。

和上答。

汝莫问。

已后难起极盛。

我缘此袈裟。

几度合失身命不存。

在信大师处三度被偷。

在忍大师处三度被偷。

乃至吾处六度被偷。

我此袈裟女子将去也。

更莫问我。

汝若欲知得我法者。

我灭度后二十年外竖立我宗旨。

即是得法人。

至先天二年。

忽告门徒。

吾当大行矣。

八月三日夜。

奄然坐化。

大师春秋七十有六。

漕溪沟涧断流。

泉池枯竭。

日月无光。

林木变白。

异香氛氲。

三日三夜不绝。

其年于新州国恩寺迎和上神座。

至十一月葬于漕溪。

太常寺承韦造碑文。

至开元七年。

被人磨改刻别造碑。

近代报修侍郎宋鼎撰碑文。

  自教法东流三百年。

前尽无事相法则。

后因晋石勒时。

佛图澄弟子道安法师在襄阳。

秦苻坚遥闻道安名。

遂遣使伐襄阳取道安法师。

秦帝重遇之。

长安衣冠子弟诗赋讽诵皆依附学。

不依道安法师。

义不中难此是也。

智辩聪俊。

讲造说章门。

作僧尼轨范。

佛法宪章。

受戒法则。

条为三例。

一曰行香定坐。

二曰常六时礼忏。

三曰每月布萨悔过。

事相威仪法事咒愿赞叹等。

出此道安法师。

近代蜀僧嗣安法师。

造斋文四卷。

现今流行。

楞伽经云。

乃至有所立。

一切皆错乱。

若见于自心。

则是无为诤。

又云。

若依止少法。

而有少法起。

若依止于事。

此法即便坏。

又云。

随言而取义。

建立于佛法。

以彼建立故。

死堕地狱中。

又云。

理教中求我。

是妄垢恶离。

离圣教正理。

欲灭或返增。

是外道狂言。

智者不应说。

金刚经云。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又云。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思益经云。

比丘云何随佛教。

云何随佛语。

若称赞毁辱。

其心不动。

是随佛教。

又答云。

若不依文字语言。

是名随佛语。

比丘云何应受供养。

答言。

于法无所取者。

云何消供养。

不为世法之所牵者。

谁人报佛恩。

答言。

依法修行者。

诸小乘禅及诸三昧门。

不是达摩祖师宗旨。

列名如后。

白骨观。

数息观。

九相观。

五停观。

日观。

月观。

楼台观。

池观。

佛观。

又禅秘要经云。

人患热病相凉冷观。

患冷病作热相观。

色相作毒蛇观不净观。

爱好饭食作蛇蛆观。

爱好衣作热铁缠身观。

诸余三昧观等。

禅门经云。

坐禅观中。

见佛形像。

三十二相。

种种光明。

飞行腾虚空。

变现自在。

为真耶为虚妄。

佛言。

坐禅见空无有物。

若见于佛三十二相。

种种光明。

飞腾虚空。

变为自在。

皆是自心颠倒。

系著磨网。

于空寂灭见如是事。

即虚妄。

楞伽经云。

如是种种相。

堕于外道见。

法句经云。

若学诸三昧。

是动非坐禅。

心随境界流。

云何名为定。

金刚经三昧经云。

我不入三昧。

不住坐禅。

是无生禅。

思益经云。

不依止欲界。

不住色无色。

行如是禅定。

是菩萨遍行。

维摩经云。

维摩诘诃舍利弗林间晏坐。

诃须菩提大迦叶不平等。

转女身经云。

无垢光女诃天帝释。

汝声闻乘人。

畏生死乐涅槃。

决定毗尼经。

菩萨乘人。

畏生持开通戒。

声闻乘人。

持尽遮戒尽护戒。

药师经云。

佛诃阿难。

汝声闻人。

如盲如聋。

不识无上空义。

佛顶经云。

诃声闻人。

得少为足此七。

佛藏经云。

舍利弗。

如来在世。

三宝一味。

我灭度后。

分为五部。

舍利弗。

恶魔于今。

犹尚隐身。

佐助调达。

破我法僧。

如来大智。

现在世故。

弊恶魔众。

不能成其大恶。

当来之世。

恶魔变身。

作沙门形。

入于僧中。

种种邪说。

令多众生。

入于邪见。

为说邪法。

尔时恶人。

为魔所迷。

各执所见。

我是彼非。

舍利弗。

如来豫见未来世中如是破法事。

故说是深经。

悉断恶魔诸所执著。

阿难。

譬如恶贼于王大臣不敢自见盗他物者。

不自言贼。

如是阿难。

破戒比丘成就非沙门法。

尚不自言我是恶人。

况能向余人说自言罪。

阿难。

如是经者。

破戒比丘随得闻时。

自降伏则有惭愧。

持戒比丘得自增长。

大佛顶经云。

即时如来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

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

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汝由未识。

修奢摩他。

毗钵舍那。

微细魔事。

境现前。

汝不能识。

洗心非正。

落于邪见。

或汝蕴魔。

或复天魔。

或著鬼神。

或遭魑魅。

心中不明。

认贼为子。

又复于中。

得少为足。

如第四禅无闻比丘。

妄言证圣。

天报已毕。

衰相现前。

谤阿罗汉。

身遭难后。

有堕入阿鼻地狱。

所以释迦如来传金襕袈裟。

令摩诃迦叶在鸡足山。

待弥勒世尊下生分付。

今恶世时。

学禅者众。

我达摩祖师遂传袈裟表其法正。

令后学者有其禀承也。

忽大师当在黄梅凭茂山日。

广开法门。

接引群品。

当此之时。

学道者千万余人。

并是升堂入室。

智诜。

神秀。

玄迹。

义方。

智德。

惠藏。

法如。

老安。

玄约。

刘主薄等。

并尽是当官领袖。

盖国名僧。

各各自言。

为大龙像。

为言得底。

乃知非底也。

忽有新州人。

俗姓卢。

名惠能。

年二十二。

拜忍大师。

大师问。

汝从何来。

有何事意。

惠能答言。

从岭南来。

亦无事意。

唯求作佛。

大师知是非常人也。

大师缘左右人多。

汝能随众作务否。

惠能答。

身命不惜。

但作务。

遂随踏碓八个月。

大师惠能根机成就。

遂默唤付法及与所传信袈裟。

即令出境。

后惠能恐畏人识。

常隐在山林。

或在新州。

或在韶州。

十七年在俗。

亦不说法。

后至海南制心寺。

遇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惠能亦在坐下。

时印宗问众人。

汝总见风吹幡。

于上头幡动否。

众言见动。

或言见风动。

或言见幡动。

不是幡动。

是见动。

如是问难不定。

惠能于座下立答法师。

自是众人妄相心。

动与不动。

非见幡动。

法本无有动不动。

法师闻说惊愕忙然。

不知是何言。

问。

居士从何处来。

惠能答。

本来不来。

今亦不去。

法师下高座。

迎惠能就房。

子细借问。

一一具说东山佛法及有付嘱信袈裟。

印宗法师见已。

头面礼足叹言。

何期座下有大菩萨。

语已又顶礼。

请惠能为和上。

印宗师自称弟子。

即与惠能禅师剃头披衣已。

自许弟子及讲下门徒叹言。

善哉善哉。

黄梅忍大师法比见闻流岭南。

谁知今在此间。

众人识否。

咸言不识。

印宗法师曰。

吾所说法犹如瓦砾。

今有能禅师。

传忍大师法。

喻如真金深不思议。

印宗法师领诸徒众。

顶礼能禅师足。

恐人疑。

及请所传信袈裟。

示众人。

并自身受菩萨戒。

印宗师共大众送。

能禅师归漕溪。

接引群品。

广开禅法。

天下知闻漕溪法最不思议。

后时大周立则天即位。

敬重佛法。

至长寿元年。

敕天下诸州。

各置大云寺。

二月二十日。

敕使天冠郎中张昌期。

往韶州漕溪。

请能禅师。

能禅师托病不去。

则天后至万岁通天元年。

使往再请能禅师能禅师。

既不来。

请上代达摩祖师传信袈裟。

朕于内道场供养。

能禅师依请即擎达摩祖师传信袈裟与敕使。

回得信袈裟。

则天见得传信袈裟来甚喜悦。

于内道场供养。

万岁通天二年七月。

则天敕天冠郎中张昌期。

往资州得纯寺。

请诜禅师。

诜禅师授请赴京内道场供养。

至久待年。

使荆州玉泉寺请秀禅师。

安州受山寺请玄迹禅师。

随州大云寺请玄约禅师。

洛州嵩山会善寺请老安禅师。

则天内道场供养。

则天本请大德。

缘西国有三藏婆罗门。

则天常偏敬重。

釰南智诜禅师当有疾。

思念归乡。

为关山阻远。

心有少忧。

其邪通婆罗门云。

彼与此何殊。

禅师何得思乡。

智诜答。

三藏何以知之。

答云。

禅师但试举意看无有不知者。

诜有云。

去也。

看相身著俗人衣裳于西市曹门看望。

其三藏云。

大德僧人何得著俗衣市中而看。

诜又云。

好看去也。

相身往禅定寺佛图相轮上立。

三藏又云。

僧人何得登高而立。

诜云。

赭回好好更看去也。

即当处依法想念不生。

其三藏于三界内寻看竟不可得。

三藏婆罗门遂生敬仰。

顶礼诜足。

白和上言。

不知唐国有大佛法。

今自责身心忏悔。

则天见三藏归依诜禅师。

则天咨问诸大德。

和上等有欲否。

神秀玄约老安玄迹等皆言无欲。

则天问诜禅师。

和上有欲否。

诜禅师恐不放归顺则天意。

答有欲。

则天又问云。

何得有欲。

诜答曰。

生则有欲。

不生则无欲。

则天言下悟。

又见三藏归依诜和上。

则天倍加敬重。

诜禅师因便奏请归乡。

敕赐新翻花严经一部。

弥勒绣像及幡花等。

及将达摩祖师信袈裟。

则天云。

能禅师不来。

此代袈裟亦奉上和上。

将归故乡永为供养。

则天至景龙元年十一月。

又使内侍将军薜蕳至曹溪能禅师所。

宣口敕云。

将上代信袈裟奉上诜禅师。

将受持供养。

今别将摩纳袈裟一领。

及绢五百疋充乳药供养。

  资州德纯寺智诜禅师。

俗姓周。

汝南人也。

随官至蜀。

年十岁常好释教。

不食薰莘。

志操高标。

不为童戏。

年十三。

辞亲入道场。

初事玄奘法师学经论。

后闻双峰山忍大师。

便辞去玄奘法师。

舍经论。

遂于凭茂山投忍大师。

云。

汝兼有文字性。

后归资州德纯寺。

化道众生。

造虚融观三卷。

缘起一卷。

般若心疏一卷。

后至万岁通天二年七月。

则天敕天冠郎中张昌期于德纯寺请。

遂赴西京。

后因疾进奏表。

却归德纯寺。

首尾三十余年。

化道众生。

长安二年六日。

命处寂扶侍吾。

遂付袈裟云。

此衣是达摩祖师所传袈裟。

则天赐吾。

吾今付汝。

善自保爱。

至其年七月六日夜。

奄然坐化。

时年九十四。

  处寂禅师。

绵州浮城县人也。

俗姓唐。

家代好儒。

常习诗礼。

有分义孝行。

年十岁。

父亡。

叹曰。

天地既无。

我闻佛法不可思议。

拔生死苦。

乃投诜和上。

诜和上问。

汝何来。

答云。

故投和上。

和上知非常人。

当赴京日。

遂担大师至京。

一肩不移。

身长八尺。

神情禀然。

于众独见其首。

见者钦贵。

后还归居资州德纯寺。

化道众生二十余年。

后至开元二十年四月。

密遣家人王锽唤海东无相禅师。

付嘱法及信袈裟云。

此衣是达摩祖师衣。

则天赐诜和上。

和上与吾。

吾转付汝。

善自保爱。

觅好山住去。

后至其年五月二十七日。

告诸门徒。

吾不久住。

至夜半子时。

奄然坐化。

处寂大师时年六十八。

  釰南城都府净泉寺无相禅师。

俗姓金。

新罗王之族。

家代海东。

昔在本国。

有季妹。

初下闻礼娉授刀割面誓言志归真。

和上见而叹曰。

女子柔弱。

犹闻雅操。

丈夫刚强。

我岂无心。

遂削发辞亲。

浮海西渡。

乃至唐国。

寻师访道。

周游涉历。

乃到资州德纯寺。

礼唐和上。

和上有疾。

遂不出见。

便然一指为灯。

供养唐和上。

唐和上知其非常人。

便留左右二年。

后居天谷山。

却至德纯寺。

唐和上遣家人王锽。

密付袈裟信衣。

此衣是达摩祖师传衣。

则天赐与诜和上。

诜和上与吾。

吾今付嘱汝。

金和上得付法及信衣。

遂居谷山石岩下。

草衣节食。

食尽餐土。

感猛兽卫护。

后章仇大夫请开禅法。

居净泉寺。

化道众生。

经二十余年。

后至宝应元年五月十五日。

忽忆白崖山无住禅师。

吾有疾计。

此合来看吾。

数度无住禅师何为不来。

吾将年迈。

使工人薰璇将吾信衣及余衣一十七事。

密送与无住禅师。

善自保爱。

未是出山时。

更待三五年。

闻太平即出。

遥付嘱讫。

至五月十九日。

命弟子。

与吾取新净衣。

吾欲沐浴。

至夜半子时。

俨然坐化。

是时日月无光。

天地变白。

法幢摧折。

禅河枯涸。

众生失望。

学道者无依。

大师时年七十九。

金和上每年十二月正月。

与四众百千万人受缘严设道场处。

高座说法。

先教引声念佛尽一气念。

绝声停念讫云。

无忆无念莫妄。

无忆是戒。

无念是定。

莫妄是惠。

此三句语即是总持门。

又云。

念不起犹如镜面能照万像。

念起犹如镜背即不能照见。

又云。

须分明知起知灭。

此不间断。

即是见佛。

譬如二人同行俱至他国。

其父将书教诲。

一人得书寻读已毕。

顺其父教不行非法。

一人得书寻读已毕。

不依教示炽行诸恶。

一切众生依无念者。

是孝顺之子。

著文字者。

是不孝之子。

又云。

譬如有人醉酒而卧。

其母来唤。

欲令还家。

其子为醉迷乱。

恶骂其母。

一切众生无明酒醉。

不信自身见性成佛。

又起信论云。

心真如门心生灭门。

无念即是真如门。

有念即生灭门。

又云。

无明头出。

般若头没。

无明头没。

波般若头出。

又引涅槃经云。

家犬野鹿。

家犬喻妄相。

野鹿喻佛性。

又云。

绫本来是丝。

无明文字。

巧儿织成。

乃有文字。

后折却还是本然丝。

丝喻佛性。

文字喻妄相。

又云。

水不离波。

波不离水。

波喻妄念。

水喻佛性。

又云。

担麻人转逢银所。

一人舍麻取银。

余人言。

我担麻已定。

终不能弃麻取银。

又至金所。

弃银取金。

诸人云。

我担麻已定。

我终不弃麻取金。

金喻涅槃。

麻喻生死。

又云。

我此三句语。

是达摩祖师本传教法。

不言是诜和上唐和上所说。

又言。

许弟子有胜师之义。

缘诜唐二和上不说了教。

曲承信衣。

金和上所以不引诜唐二和上说处。

每常座下教戒真言。

我达摩祖师所传。

此三句语是总持门。

念不起是戒门。

念不起是定门。

念不起惠门。

无念即是戒定惠具足。

过去未来现在恒沙诸佛皆从此门入。

若更有别门。

无有是处。

东京荷泽寺神会和上每月作檀场。

为人说法。

破清净禅。

立如来禅。

立知见立言说。

为戒定惠。

不破言说云。

正说之时即是戒。

正说之时即是定。

正说之时即是惠。

说无念法立见性。

开元中滑台寺为天下学道者定其宗旨。

会和上云。

更有一人说。

会终不敢说。

为会和上不得信袈裟。

天宝八载中。

洛州荷泽寺亦定宗旨。

被崇远法师问。

禅师于三贤十圣修行。

证何地位。

会答曰。

涅槃经云。

南无纯陀。

南无纯陀。

身同凡夫。

心同佛心。

会和上却问远法师。

讲涅槃经来得几遍。

远法师答。

三十余遍。

又问。

法师见佛性否。

法师答不见。

会和上云。

师子吼品云。

若人不见佛性。

即不合讲涅槃经。

若见佛性。

即合讲涅槃经。

远法师问和上见否。

会答见。

又问。

云何为见。

复眼见。

耳鼻等见。

会答。

见无尔许多。

见只没见。

又问。

见等纯陀否。

会答。

比量见。

比于纯陀。

量等纯陀不敢定断。

又被远法师问。

禅师上代袈裟传否。

会答传。

若不传时。

法有断绝。

又问。

禅师得不。

答不在会处。

法师又问。

谁得此袈裟。

会答。

有一人得。

已得自应知。

此人若说法时。

正法流行。

邪法自灭。

为佛法事大所以隐而未出。

会和上在荆府时。

有西国人迦叶贤者安树提等二十余人。

向和上说法处问。

上代信袈裟和上得否。

答不在会处。

却问。

贤者等从何处来。

迦叶答。

从釰南来。

问。

识金禅师否。

迦叶答。

并是金和上弟子。

会和上问。

汝金禅师教道如何。

迦叶答。

无明头出涅槃头没。

般若头出无明头没。

有念犹如镜背。

会和上叱之。

莫说此闲言。

汝姓迦叶是婆罗门种姓。

计合利根乃是尿床婆罗门耳。

和上云。

汝釰南诜禅师是法师不说了教。

唐禅师是诜禅师弟子。

亦不说了教。

唐禅师弟子梓州赵法师是陵王是师。

已西表是法师。

益州金是禅师。

说了教亦不得。

虽然不说了教。

佛法只在彼处。

郎中马雄使到漕溪礼能和上塔。

问守塔老僧。

上代传信袈裟何在。

老师答。

能和上在。

立揩师智海师等问能和上。

承上袈裟传否。

佛法付嘱谁人。

能和上答。

我衣女子将去。

我法我死后二十年外。

竖立宗旨是得我法也。

釰南城都府大历保唐寺无住和上。

每为学道四众百千万人。

及一人无有时节。

有疑任问。

处座说法。

直至见性。

以直心为道场。

以发行为道场。

以深心为道场。

以无染为道场。

以不取为道场。

以不舍为道场。

以无为为方便。

以广大为方便。

以平等为方便。

以离相为火。

以解脱为香。

以无挂碍为忏悔。

以无念为戒。

以无为无所得为定。

以不二为惠。

不以严设为道场。

和上云。

一切众生本来清净。

本来圆满。

添亦不得。

减亦不得。

为顺一念漏心。

三界受种种身。

假名善知识指本性。

即成佛道。

著相即沈轮。

为众生有念。

假说无念。

有念若无。

无念不自。

灭三界心。

不居寂地。

不住事相。

不无功用。

但离虚妄。

名为解脱。

又云。

有心即是波浪。

无心即是外道。

顺生死即是众生垢依。

寂灭即是涅槃。

不顺生。

不依寂灭。

不入三昧。

不住坐禅。

无生无行。

心无得失。

影体俱非。

性相不立。

  和上凤翔郿县人也。

俗姓李。

法号无住。

年登五十。

开元年。

代父朔方展效。

时年二十。

膂力过人。

武艺绝伦。

当此之时。

信安王充河朔雨道节度使。

见和上。

有勇有列。

信安王留充卫前游弈先峰官。

和上每日自叹。

在世荣华谁人不乐。

大丈夫儿未逢善知识。

一生不可虚弃。

遂乃舍官宦。

寻师访道。

忽遇白衣居士陈楚璋。

不知何处人也。

时人号为维摩诘化身。

说顿教法。

和上当遇之日。

密契相知。

默传心法。

和上得法已。

一向绝思断虑。

事相并除。

三五年间。

白衣修行。

天宝年间。

忽闻范阳到次山有明和上。

东京有神会和上。

大原府有自在和上。

并是第六祖师弟子。

说顿教法。

和上当日之时亦未出家。

遂往太原礼拜自在和上。

自在和上说。

净中无净相。

即是真净佛性。

和上闻法已。

心意快然。

欲辞前途。

老和上共诸师大德苦留。

不放此真法栋梁。

便与削发披衣。

天宝八载具戒已。

便辞老和上。

向五台山清凉寺。

经一夏闻说。

到次山明和上。

纵由神会和上语意即知意况。

亦不住。

天宝九载夏满出山。

至西京安国寺崇圣寺往来。

天宝十载。

从西京却至北灵州。

居贺兰山二年。

忽有商人曹瑰礼拜问。

和上到釰南识金和上否。

答云。

不识。

瑰云。

和上相貌一似金和上。

鼻梁上有靥。

颜状与此间和上相似。

更无别也。

应是化身。

和上问曹瑰。

居士从釰南来。

彼和上说何教法。

曹瑰答。

说无忆无念莫妄。

弟子当日之时。

受缘讫辞。

金和上问。

瑰何处去。

瑰答曰。

父母在堂。

辞欲归观省。

金和上语瑰云。

不忆不念总放却朗朗荡荡。

看有汝父母否。

瑰当日之时。

闻已未识。

今呈和上。

闻说豁然。

遥与金和上相见。

遂乃出贺兰山。

至灵州出行文。

往釰南礼金和上。

遂被留。

后姚词王不放。

大德史和上。

辩才律师。

惠庄律师等诸大德不放来。

至德二载十月。

从北灵出。

向定远城及丰宁军使扬含璋处出行文。

军使苦留问和上。

佛法为当只在釰南。

为复此间亦有。

若彼此一种。

缘何故去。

和上答。

若识心见性。

佛法遍一切处。

无住为在学地。

善知识在釰南。

所以远投军使。

又问和上。

善知识是谁。

和上答。

是无相和上。

俗姓金。

时人号金和上也。

军使顶礼。

便出行文。

和上渐渐南行至凤翔。

又被诸大德苦留不放。

亦不住。

又取太白山路入住太白山。

经一夏满取细水路出至南凉州。

诸僧徒众苦留不住。

乾元二年正月。

到城都府净泉寺。

初到之时。

逢安干师。

引见金和上。

和上见非常欢喜。

令遣安干师作主人。

安置在钟楼下院。

其时正是受缘之日。

当夜随众受缘。

经三日三夜。

金和上每日于大众中高声唱言。

缘何不入山去。

久住何益。

左右亲事弟子怪。

金和上不曾有此语。

缘何忽出此言。

无住和上默然入山。

后金和上忆缘何不来。

空上座奏上座欲得相识。

恐后相逢彼此不知是谁。

和上向倪朝说。

吾虽此间每常与金和上相见。

若欲不相识。

对面千里。

吾重为汝说一缘起。

佛昔在日夏三月。

忉利天为摩耶夫人说法。

时十六大国王及一切众生悉皆忆佛。

即令大目犍连往忉利天请佛。

佛降下阎浮时。

须菩提在石室中。

闻佛降下。

即欲出室。

自念云。

我闻世尊说。

若在三昧。

即见吾。

若来纵见吾色身。

有何利益便即却入三昧。

是时莲华色比丘尼拟除恶名。

即欲在前见佛。

诸大国王龙神八部阖匝围绕。

无有路入。

化身作大转轮王。

千子围绕。

龙神国王悉皆开路。

莲华色比丘尼还作本身。

围绕世尊已。

合掌说偈。

我初见佛。

我初礼佛。

说偈已作礼而立。

尔时世尊告比丘尼。

于此会中。

汝最在后。

比丘尼白世尊。

于此会中。

无有阿罗汉。

云何言我在后。

世尊告比丘尼。

须菩提在石室中。

常在三昧。

所以得见吾法身。

汝纵来见色身。

所以在后。

佛有明文。

无住所以不去。

同住道逸师习诵礼念。

和上一向绝思断虑。

入自证境界。

道逸共诸同学小师白和上云。

请六时礼忏。

伏愿听许。

和上语道逸等。

此间粮食并是绝断。

并人般运深山中不能。

依法修行。

欲得学狂。

此并非。

佛顶经云。

狂心不歇。

歇即菩提。

胜净明心。

本同法界。

无念即是见佛。

有念即是生死。

若欲得礼念即出山。

平下大有宽闲寺舍。

任意出去。

若欲得同住。

一向无念。

得即任住。

不得即须下山去。

道逸师见不遂本意。

辞和上出天苍山。

来至益州净泉寺。

先见空上座等说。

山中无住禅师不行礼忏念诵空闲坐云。

何空等闻说。

倍常惊怪。

岂是佛法领。

道逸师见金和上。

道逸礼拜未了。

何空等咨金和上云。

天苍山无住禅师只空闲坐禅。

不肯礼念。

亦不教同住人礼念。

岂有此事可是佛法。

金和上叱何空道逸等。

汝向后吾在学地时。

饭不及吃。

只空闲坐。

大小便亦无功夫。

汝等不识。

吾当天谷山日。

亦不礼念。

诸同学嗔。

吾并不出山去。

无人送粮。

惟练土为食。

亦无功夫。

出山一向闲坐。

孟寺主闻诸同学说。

吾闲坐。

便向唐和上谗吾。

唐和上闻说。

倍加欢喜。

吾在天谷山亦不知谗。

闻唐和上四大违和。

吾从天谷山来至资州德纯寺。

孟寺主见吾来。

不放入寺。

唐和上闻吾来。

使人唤吾。

至堂前吾礼拜未讫。

唐和上便问。

汝于天谷山作何事业。

吾答。

总不作。

只没忙。

唐和上报吾。

汝于彼忙。

吾亦忙矣。

唐和上知众人不识。

和上云居士。

达摩祖师一支佛法流在釰南金和上即是。

若不受缘。

恰似宝山空手归。

璇闻已合掌起立。

弟子即入成都府受缘去。

和上山中知金和上山中遥忆彼。

即知忆遂向璇说。

此有茶芽半斤。

居士若将此茶芽为信奉上金和上。

传无住语。

顶礼金和上。

金和上若问无住。

云无住未拟出山。

璇即便辞和上。

将所奉上茶芽至逮巳月十三日至成都府净泉寺。

为和上四体违和。

辄无人得见。

董璇逢菩提师。

引见金和上。

具陈无住禅师所奉上茶芽传顶礼。

金和上闻说及见茶芽。

非常欢喜。

语董璇。

无住禅师既有信来。

何得不身自来。

董璇答。

无住禅师来日。

未拟出山。

金和上问董璇。

汝是何人。

董璇诳金和上答。

是无住禅师亲事弟子。

金和上向董璇云。

归白崖山日。

吾有信去。

汝须见吾来。

至十五日见金和上。

璇欲归白崖山。

取和上进止。

其时发遣左右亲事弟子。

汝等总出堂外去。

即唤董璇入堂。

和上遂将袈裟一领。

人间有呈示璇。

此是则天皇后与诜和上。

诜和上与唐和上。

唐和上与吾。

吾传与无住禅师。

此衣久远已来保爱。

莫遣人知。

语已悲泪哽咽。

此衣嫡嫡相传付授。

努力努力。

即脱身上袈裟。

覆膞裙衫坐具共有一十七事。

吾将年迈。

汝将此衣物。

密送与无住禅师。

传吾语。

善自保爱努力努力。

未出山时。

更待三五年间。

自有贵人迎汝即出。

便即发遣董璇急去。

莫教人见。

董璇去后。

金和上云。

此物去迟到头还达。

金和上正语之时。

左右无人。

堂外弟子闻和上语声。

一时入堂。

问和上云。

何独语。

只没语。

为金和上四大违和。

诸人见拟。

便问和上。

承上所传信衣何在。

和上和上佛法付嘱谁人。

金和上言。

法无住处去。

衣向木头挂著。

无一人得。

金和上向诸人言。

此非汝境界。

各著本处去。

元年逮巳月十五日改为宝应元年五月十五日。

遥付嘱讫。

至十九日。

命弟子。

与吾取新净衣。

吾今沐浴。

至夜半子时。

俨然坐化。

副元帅黄门侍郎杜相公。

初到成都府日。

闻金和上不可思议。

和上既化。

合有承后弟子。

遂就净泉寺衡山宁国寺。

观望见金和上在日踪迹。

相公借问小师等。

合有承后弟子僧人得衣钵者。

小师答。

亦无人承后。

和上在日有两领袈裟。

一领衡山宁国寺。

一领留净泉寺供养。

相公不信。

又问诸律师。

鸿渐远闻。

金和上是善知识。

承上已来师师相传授付嘱衣钵。

金和上既化。

承后弟子何在。

律师答相公云。

金禅师是外国蕃人。

亦无佛法。

在日亦不多说法语不能正。

在日虽足供养布施。

只空有福德。

弟子亦不闲佛法。

相公高鉴。

即知尽是嫉言。

即回归宅。

问亲事孔目官马良康然等。

知釰南有高行僧大德否。

马良答。

院内常见节度军将说。

蚕崖关西白崖山中有无住禅师。

得金和上衣钵。

是承后弟子。

此禅师得业深厚。

亦不曾出山。

相公闻说。

向马良等。

鸿渐远闻。

金和上是大善知识。

昨自到衡山宁国寺净泉寺。

问金和上亲事弟子。

皆云。

无承后弟子及得衣钵。

又问律师。

咸言毁谤。

据此踪由。

白崖山无住禅师必是道者。

即于大衙日。

问诸军将等。

知此管内有何名僧大德否。

节度副使牛望仙李灵应归诚王董嘉会张温阴洽张余光张轸韦鸾秦逖等咨相公。

白崖山中有无住禅师。

金和上衣钵在彼禅师处。

不可思议。

相公问牛望仙君等。

何以得知。

答。

望仙高大夫差充石碑营使。

为道场不远。

数就顶礼知不可思议。

相公又问。

适言衣钵在彼。

谁人的实。

秦逖张锽咨俦曰。

逖等充左右巡虞侯。

金和上初灭度日。

两寺亲事弟子啾唧嘱常侍向大夫说。

金和上信衣不知的实。

及不肯焚烧。

高大夫判付左右巡虞侯。

推问得实领过。

当日初只得两领袈裟。

两寺各得一领。

信衣不知寻处。

当日不知有蚕崖关西白崖山中有无住禅师。

后被差充十将领兵马上西山打当狗城未进军。

屯在石碑营。

寄住行营近道场。

逖共诸军将赍供养到彼。

见此禅师。

与金和上容貌一种。

逖等初见。

将是金和上化身。

借问逗留。

知金和上衣钵先遣人送。

被隐二年不送。

卖与僧人。

僧人得夜。

有神人遣还本主。

若不还必损汝命。

买人递相告报。

后卖不得。

还到彼禅师处。

逖等初闻当时推寻不知袈裟居处。

今在此间。

即请顶礼亦不生难。

便擎袈裟出呈示诸军将官健等。

所以知在彼处。

相公闻说。

奇哉奇哉。

僧人隐没佛法不如俗人。

节度副使李灵应张温牛望仙归城王薰嘉会韦鸾秦逖等。

即众连署状请和上。

相公向诸军将知无住禅师。

自有心请。

相公差光禄乡慕容鼎为专使。

即令出文牒。

所在路次州县严拟幡华。

僧道耆寿及音声。

差一百事县官就山同请。

文牒未出。

净泉宁国两寺小金师张大师闻请无住和上。

惶怖无计。

与诸律师平章拟作魔事。

先严尚书表。

弟子箫律师等嘱太夫人。

夺金和上禅院为律院。

金和上禅堂为律堂。

小金师苟且安身箫律师等相知计会为律院。

立碑都昂撰文。

律师张知与王英耀及小金师张大师。

嘱都昂郎中。

律师王英耀共王謇侍乡同姓相认为兄弟。

嘱崔仆射任夫人。

设斋食讫。

小金师即擎裴仆射所施袈裟。

呈示仆射及夫人。

小金师悲泪云。

此是承上信袈裟。

仆射言。

肝由来不知此事。

请无住禅师相公意重。

不关肝事。

都昂王謇曲党恐夺。

律师院回顾问诸律师。

此山僧无住禅师有何道业。

英耀律师等答。

若请此无住禅师。

无有知解。

若请此僧深不益。

缁流尚书问。

缘何不益。

缁流答。

有一人。

于汶州刻镂功德。

平德袈裟一领。

计直二十千文。

被彼禅师夺。

工人衣不还云。

是和上与我。

不行事相礼念。

据此踪犹即是不益。

缁流仆射向律师云。

肝先在西山兵马使知意况。

律师等何用相诬。

语已离席。

魔党失色无计。

魔事便息。

永泰二年九月二十三日。

慕容鼎专使县官僧道等。

就白崖山请和上。

传相公仆射监军请顶礼。

愿和上不舍慈悲。

为三蜀苍生作大桥梁。

殷勤苦请。

和上知相公深闲佛法爱慕大乘。

知仆射仁慈宽厚。

知监军敬佛法僧。

审知是同缘同会不逆所请。

即有幡花宝盖。

诸州大德恐和上不出白崖山。

亦就山门同来赴请。

即宝舆迎和上令坐舆中。

和上不受。

步步徐行。

欲出山之日。

茂州境内六回震动。

山河吼虫鸟鸣。

百姓互相借问。

是何祥瑞。

见有使来迎和上。

当土僧尼道俗再请留和上。

专使语僧俗等。

是相公仆射意重为三蜀苍生。

岂缘此境约不许留。

当和上未出山日。

寇盗竞起。

诸州不熟。

谷米涌贵。

百姓惶惶。

相公仆射迎和上出山。

所至州县谷米倍贱。

人民安乐。

率土丰熟。

寇盗尽除。

晏然无事。

和上到州。

州吏躬迎。

至县。

县令引路。

家家悬幡。

户户焚香。

咸言。

苍生有福。

道俗满路。

唱言。

无相和上去。

无住和上来。

此即是佛佛授手。

化化不绝。

灯灯相传。

法眼再朗。

法幢建立。

大行佛法矣。

相公令都押衙钦华远迎和上。

钦押衙传相公语云。

鸿渐忽有风疾。

不得远迎。

至日顶礼。

釰南西川节度使左仆射兼乡史大夫成都尹崔公令都虞侯王休处岩少府监李君昭衙前虞侯杜璋等。

传仆射语。

顶礼和上。

弟子是地主自合远迎。

缘相公风疾。

所以弟子及监军使不敢先来。

伏愿和上照察。

传语已一时便引和上至空惠寺安置。

是九月二十九日。

到十月一日。

杜相公吴监军使诸郎官侍乡东川留后郎中杜济行军杜藏经功南使中丞鲜于齐明郎中杨炎杜亚都昂马雄岑参观察判官员外李布员外柳子华青苗使吴郁祖庸使韦夏有侍乡狄博济崔伉崔倜王謇苏敞司马廉两少尹成贲白子昉两县令斑愻等。

先来白和上云。

相公来谒。

和上答。

来即从他来。

押衙等白和上。

国相贵重。

应须出迎。

和上答。

不合迎。

迎即是人情。

不迎是佛法。

押衙又欲语。

相公入院见和上。

容仪不动。

俨然安祥。

相公顿身下阶。

礼拜合掌。

问信起居。

诸郎官侍卿未曾见有此事。

乍见和上不迎。

两两相看问。

缘何不迎不起。

郎中杨炎杜亚相久事相云。

深识意旨。

亦闲佛法语。

诸郎官等观此禅师必应有道。

相公自鉴。

何用怪耳。

是日门外节度副使都虞侯乍闻和上见相公不起。

战惧失色。

流行霢霂。

使人潜听。

更待处分。

见相公坐定言笑。

和上说法。

相公合掌叩额。

诸官等喜。

门外人闻已便无忧。

相公初坐问和上。

因何至此。

和上云。

远投金和上。

相公又问。

先在何处。

今来远投金和上。

和上说何教法。

无住答。

曾台山抱腹寺并汾州等及贺兰山。

坐闻金和上说顿教法。

所以远投。

相公问。

金和上说无忆无念莫妄是否。

和上答是。

相公又问。

此三句语为是一为是三。

和上答。

是一不三。

无忆是戒。

无念是定。

莫妄是惠。

又云。

念不起戒门。

念不起是定门。

念不起惠门。

无念即戒定惠具足。

相公又问。

既一妄字为是亡下女。

为是亡下心。

和上答云。

亡下女。

有证处否。

和上又引法句经云。

说诸精进法。

为增上慢说。

若无增上慢。

无善无精进。

若起精进心。

是妄非精进。

若能心不妄。

精进无有涯。

相公闻说白和上。

见庭前树否。

和上答见。

相公又问。

向后墙外有树见否。

和上答见。

非论前后。

十方世界悉见悉闻。

庭前树上鸦鸣。

相公又问和上。

闻否。

和上答。

此见闻觉知。

是世间见闻觉知。

维摩经云。

若行见闻觉知。

即是见闻觉知。

无念即无见。

无念即无知。

为众生有念。

假说无念。

正无念之时。

无念不自。

又引金刚经云。

尊者大觉尊。

说生无念法。

无念无生心。

心常生不灭。

又引维摩经云。

不行是菩提。

无忆念故。

常求无念。

实相知惠。

楞伽经云。

圣者内所证。

常住于无念。

佛顶经云。

阿难汝举心。

尘劳先起。

又云。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思益经云。

云何一切法正。

云何一切法邪。

若以心分别。

一切法邪。

若不以心分别。

一切法正。

无心法中。

起心分别。

并皆是邪。

楞伽经云。

见佛闻法。

皆是自心分别。

不起见者。

是名见佛。

相公闻说顶礼和上。

白和上云。

鸿渐闻。

和上未下山日。

鸿渐向净泉寺宁国寺观金和上踪迹。

是大善知识。

即知釰南更合有善知识。

鸿渐遍问诸师僧金和上三句语及妄字。

皆云。

亡下作心三句语各别不决。

弟子所疑。

鸿渐问诸军将。

釰南岂无真僧。

无有一人[袖-由+工]对得者。

节度副使牛望仙秦逖齐语咨鸿渐。

说和上德业深厚。

所以远迎。

伏愿和上不舍慈悲。

与三蜀苍生。

作大良缘。

语讫顶礼。

弟子公事有限。

为仆射诸节度副使得未礼拜和上。

鸿渐未离釰南。

每日不离左右。

语已辞去。

仆射知相公欢喜云。

和上不可思议。

即共任夫人及节度军将。

顶礼和上。

起居问讯讫。

坐定处分。

都押衙放诸军将同听。

和上说法时。

有无盈法师。

清凉原法师。

僧中俊哲。

在众而坐。

和上引佛顶经云。

阿难。

一切众生。

从无始已来。

种种颠倒。

业种自然。

如恶叉聚。

诸修行人。

不能得成无上菩提。

乃至别成声闻缘觉。

及成外道诸天魔王眷属。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

纵经尘劫。

终不能得。

云何二种。

阿难。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则汝今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无清净体。

则汝今者识精无明能生诸缘。

缘所遣者。

由失本明。

虽终日行。

而不自觉。

在入诸趣。

和上又说。

一切众生本来圆满。

上至诸佛。

下至一切含识。

共同清净性。

为众生一念妄心。

即染三界。

为众生有念。

假说无念。

有念若无。

无念不自。

无念即无生。

无念即无灭。

无念即无爱。

无念即无取。

无念即无舍。

无念即无高。

无念即无下。

无念即无男。

无念即无女。

无念即无是。

无念即无非。

正无念之时。

无念不自。

心生即种种法生。

心灭即种种法灭。

如其心然。

罪垢亦然。

诸法亦然。

正无念之时。

一切法皆是佛法。

无有一法离菩提者。

又云。

因妄有生。

因妄有灭。

生灭云妄。

灭妄名真。

是真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

和上说法已。

俨然不动。

仆射闻说合掌白和上。

肝是地主。

自合远迎。

为公事不获。

愿和上勿责。

肝先是西上兵马使。

和上在白崖山兰。

若无是当家。

若有所须专差衙前虞侯[袖-由+工]承和上。

和上云。

修行般若波罗蜜。

百无所须。

又云。

汝但办心。

诸天办供。

何等心办。

不求心。

不贪心。

不爱心。

不染心。

梵天不求。

梵天自至。

果报不求。

果报自至。

无量珍宝不求自至。

又云。

知足大富贵。

少欲最安乐。

仆射闻和上说。

合掌顶礼。

清原法师作礼白和上。

小师一闻法已。

疑网顿除。

今投和上。

愿慈悲摄受。

无盈法师据傲懔然色变。

和上问无盈法师。

识主客否。

无盈法师答。

引诸法相。

广引文义。

和上云。

法师不识主客。

强认前尘以流注生灭心。

自为知解。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

计劫只成热沙。

只是自诳诳他。

楞伽经云。

随言而取义。

建立于诸法。

已彼建立故。

死堕地狱中。

无盈法师闻说侧身偏坐。

和上问法师。

无记有几种。

法师答。

异熟无记。

变易无记。

工巧无记。

威仪无记。

和上又问。

何者是有记。

法师答。

第六意识是有记。

和上云。

第六意识是颠倒识。

一切众生不出三界。

都由意识。

意不生时。

即超三界。

剃头剃发尽是佛弟子。

不须学有记。

不可学无记。

今时法师尽学无记。

不住大乘。

云何是大乘。

内自证不动。

是无上大乘。

我无上大乘。

超过于名言。

其义甚明了。

愚夫不能觉。

觉诸情识空寂无生。

名之为觉。

无盈法师杜口无词。

和上云。

无记有二种。

一者有覆无记。

二者无覆无记。

第六意识至眼等五识。

尽属有覆无记。

第六意识已下至第八识。

尽属无覆无记。

并是强名言之。

又加第九识。

是清净识。

亦是妄立。

和上引楞伽经云。

八九种种识。

如海众波浪。

习气常增长。

槃根坚固依。

心随境界流。

如铁于磁石。

如水瀑流尽。

波浪即不起。

如是意识灭。

种种识不生。

种种意生身。

我说为心量。

得无思相法。

佛子非声闻。

无盈法师闻说。

唯称不可思议。

和上又问。

楞伽经云。

已楔出楔。

此义云何。

无盈法师答。

譬如擗木。

先以下大楔。

即下小楔。

令出大楔。

和上报法师。

既小楔出大楔。

大楔既出。

小楔还在。

云何以楔出楔。

法师更无词敢对。

和上即解楔喻众生烦恼。

楔假诸佛如来言教。

楔烦恼既无。

法即不自。

譬如有病然与处方。

病若得愈。

方药并除。

今法师执言教法。

如病人执方而不能服药。

不舍文字。

亦如楔在木中。

楞伽经云。

譬如以指指物。

小儿观指。

不观于物。

随言说指。

而生执著。

乃至尽命。

终不能舍文字之指。

和上又问法师三宝四谛义。

又问三身义。

法师更不敢对。

唯称不可思议。

仆射闻说法已。

倍加欢喜。

弟子当日恐和上久在山门畏[袖-由+工]。

对相公不得深忧直缘。

三川师僧无有一人[袖-由+工]对相公意者。

相公一见和上。

向弟子说。

真实道者。

天然特达。

与诸僧玄殊。

赞不可思议。

弟子闻相公说。

喜跃不已。

弟子有福登时无忧。

诸军将并皆喜慰。

不可言说。

顶礼。

时有东京体无师。

僧中俊哲。

处处寻师。

戒律威仪及诸法事。

聪明多办。

亦称禅师。

是圣善寺弘政禅师弟子。

共晋原窦承邡李去泰青城苏承判官周洽等。

寻问和上。

直至禅堂。

和上见来相然诺已各坐。

体无问和上。

是谁弟子。

是谁宗旨。

和上答。

是佛宗旨。

是佛弟子。

和上报。

阇梨削发被衣即是佛弟子。

何用问。

师宗旨依了义经。

不依不了义经。

有疑任意问。

体无知和上是金和上弟子。

乃有毁言。

希见釰南。

人不起心。

禅师打人云不打。

嗔人云不嗔。

有施来受言不受。

体无深不解此事。

和上答。

修行般若波罗蜜。

不见报恩者。

不见作恩者。

已无所受。

未具。

佛法亦不灭受。

无住从初发心迄至于今。

未曾受一毛发施。

体无闻说。

视诸官人云。

禅师言语大曷。

和上问体无。

阇梨口认禅师。

云何起心打人。

起心嗔人。

起心受施。

体无自知失宗旨。

瞿然失色。

量久不语。

问和上。

解楞伽经否。

和上答。

解是不解。

诸官人相党语和上。

禅师但说。

何用相诘。

和上报诸官人。

若说恐诸人不信。

诸官人答言。

信和上即说我。

若具说。

或有人闻。

心则狂乱。

狐疑不信。

即引楞伽经云。

愚夫乐妄说。

不闻真实惠。

言说三苦因。

真是灭苦因。

言说即变异。

真是离文字。

于妄相心境。

愚生二种见。

不识心及缘。

即起二妄相。

了心及境界。

妄相即不生。

体无救义引法华经有三乘。

和上引楞伽经云。

彼愚痴人。

说有三乘。

不说唯心。

无诸境界。

心无觉知。

生动念即魔网。

又引思益经云。

云何一切法正。

云何一切法邪。

若以心分别。

即一切法邪。

若不以心分别。

一切法正。

无心法中。

起心分别。

并皆是邪。

有惠忆禅师。

时人号李山僧。

问和上云。

以北禅师云何入作。

和上答禅师。

亦不南亦不北。

亦不入作亦不出作。

没得没失。

不流不注。

不沈不浮。

活鱍鱍。

惠忆闻已合掌叩头而坐。

有义净师。

处默师。

唐蕴师。

并是惠明禅师弟子。

来欲得共和上论说佛法。

和上见问。

阇梨解何经论。

唐蕴师答。

解百法。

曾为僧讲。

和上请。

唐蕴答。

内有五个无为。

外有五个有为。

摄一切法。

和上引楞伽经云。

有为及无为。

若诸修行者。

不应起分别。

经经说妄相。

终不出于名。

若离于言说。

亦无有所说。

唐蕴语义净师。

请阇梨更问。

义净即问和上。

禅师作勿生坐禅。

和上答。

不生只没禅。

义净自不会。

问处默。

此义云何。

处默亦不会。

更令义净师别问。

和上知不会。

遂问义净。

阇梨解何经论。

答。

解菩萨戒。

曾为僧讲。

和上问。

戒以何为体。

以何为义。

义净无词可对。

便出秽言。

非我不解。

直为试尔。

如似异没禅。

我嫌不行。

处默连声。

我嫌尔钝不作。

我嫌闷不行。

我懒嫌不作。

我慵嫌不入。

和上语诸僧。

如如之理具一切智。

无上大乘超过于名言。

其义甚明了。

愚夫不觉知。

无住与诸阇梨说一缘起。

有聚落。

于晨朝时。

有垓子啼叫。

声邻人闻就看。

见母嗔打。

邻人问。

何为打。

母答。

为尿床。

邻人叱母。

此子幼稚。

何为打之。

又闻一啼哭声。

邻人闻就问。

见一丈夫。

年登三十。

其母以杖鞭之。

邻人问。

缘何鞭。

母答。

尿床。

邻人闻说。

言老汉多应故尿。

直须打。

如此僧等类。

譬如象马拢悷不调。

加诸楚毒。

乃至彻骨。

和上再为说。

欲求寂灭乐。

当学沙门法。

无心离意识。

是即沙门法。

诸阇梨削发披衣自言。

我是佛弟子。

不肯学沙门法。

只言慵作懒作。

嫌钝不入。

此非沙门释子。

是野干之类。

佛有明文。

未来世当有著袈裟。

妄说于有。

毁坏我正法。

譬如以指指物。

愚痴凡夫观指。

不观物。

随言说指。

而生执著。

乃至尽命。

终不能舍文字之指。

随言而取义。

建立于诸法。

以彼建立故。

死堕地狱中。

诸僧闻说。

忙然失色辞去。

西京胜光寺僧净藏师闻和上不可思议。

远投和上。

和上问。

云何知不可思议。

净藏师答。

知金和上衣钵传授和上。

和上问。

云何知。

净藏答。

僧俗咸言云和上嫡嫡相传授得金和上法。

小师多幸有福得遇和上。

说已作礼。

和上问。

先学何经论。

答。

小师曾看维摩章疏。

亦学坐禅。

是太白宗旨。

和上即为说法。

无忆是道。

不观是禅。

师不取不舍。

境来亦不缘。

若看章疏。

即是相念喧动。

若学太白宗旨。

宗旨坐禅即是意相攀缘。

若欲得此间住。

一生来所学者尽不得在心。

问净藏得否。

答得。

和上慈悲指授一取和上规模。

和上观净藏堪为法器。

即再为说法。

一物在心。

不出三界。

有法是俗谛。

无性第一义。

离一切诸相。

即名诸佛。

无念即无相。

有念即虚妄。

无念出三界。

有念在三界。

无念即无是。

无念即无非。

无念即无自。

无念即无他。

自他俱离。

成佛菩提。

正念之时。

无念不自。

净藏闻说欢喜踊跃。

即请和上。

改法号名超藏。

不离左右扶持。

陇州开元寺觉禅师弟子知一师。

时人号质直僧。

来投和上。

和上问。

汝从何来。

知一师答。

从陇州来。

和上问。

是谁弟子。

知一师答。

觉和上弟子。

觉和上是谁弟子。

是老福和上弟子。

和上云。

说汝自修行地看。

知一师即呈本师教云。

看净。

和上即为说法。

法无垢净。

云何看净。

此间净由不立因。

何有垢。

看净即是垢。

看垢即是净。

妄相是垢。

无妄相是净。

取我是垢。

不取我是净。

无念即无垢。

无念即无净。

无念即无是。

无念即无非。

无念即无自。

无念即无他。

自他俱离。

成佛菩提。

正自之时。

自亦不自。

知一师闻说。

言下悟。

于说法处。

更不再移。

和上见知一师志性淳厚有忠孝心。

便为改号名超然。

不离左右。

乐行作务。

登州忠信师博览诗书。

释性儒雅。

舍诸事业。

来投和上。

忠信是海隅边境。

远投和上。

语已作礼。

和上。

道无远近。

云何言远近。

忠信启和上。

生死事大。

闻和上又大慈悲。

故投和上。

不缘衣食。

伏愿和上照察。

和上问。

学士多足思虑。

若欲舍得任住此间。

忠信答云。

愿闻道死可矣。

身命不惜。

何但文字。

和上即为说法。

尊者大觉尊。

说生无念法。

无念无生心。

心常生不灭。

于一切时中自在。

勿逐勿转。

不浮不沈。

不流不注。

不动不摇。

不来不去。

活鱍鱍行坐。

行坐总是禅。

忠信闻。

俨然不动。

和上见已。

即悟解大乘。

改名号超寂。

山中常秘密夜即坐禅。

不使人知。

明即却来旧处。

有法轮法师。

解涅槃章疏。

博学聪明。

傍顾无人。

自言第一。

故就山门。

共和上问难。

遥见和上神威奇特与诸僧不同。

法轮师向前作礼。

问讯起居。

和上遥见。

知是法师。

即遣坐。

坐已和上问。

法师解何经论。

答。

解涅槃经。

和上问。

云何解涅槃经。

法师即引诸章疏。

和上说云。

非是涅槃经。

此并是言说。

言说三界本。

真实灭苦因。

言说即变异。

真是离文字。

高贵德王菩萨问。

世尊云何名大涅槃。

佛言。

尽诸动念。

思想心息。

如是法相。

名大涅槃。

云何言说妄相已为涅槃。

若如此说即是不解。

云何言解涅槃。

法轮闻说。

无词敢对。

和上云。

有法是俗谛。

无性第一义。

言解即是系。

聪明是魔施设。

无念即无系。

无念即无缚。

无念是涅槃。

有念是生死。

无念即聪明。

有念是暗钝。

无念即无彼。

无念即无此。

无念即无佛。

无念无众生。

般若大悲智。

无佛无众生。

无有涅槃佛。

亦无佛涅槃。

若明此解者。

是真解者。

若不如此解。

是著相凡夫。

法轮师闻说。

启颡归依。

小师传迷日久。

今日得遇和上。

暗眼再明。

伏愿和上慈悲摄授。

绥州禅林寺僧兄弟二人。

并是持法华经。

时人号史法华。

兄法名一行师。

弟名惠明师。

来投。

和上问。

从何处来。

先学何教法。

惠明云。

从绥州来。

持法华经。

日诵三遍。

和上问。

安乐行品。

一切诸法。

空无所有。

无有常住。

亦无起灭。

是名智者亲近处。

惠明等说已。

小师迷没。

只解依文诵习。

未识义理。

伏愿和上接引盲迷。

和上即为说法。

诸法寂灭相。

不可以言宣。

是法不可示。

言词相寂灭。

离相灭相。

常寂灭相。

终归于空。

常善入于空寂行。

恒沙佛藏一念了知。

若欲得坐山中。

更不诵习。

常闲僜僜。

能否。

惠明等兄弟知诵习是不究竟。

故投和上。

和上即为再说。

无念即无生。

无念即无远。

无念即无近。

无念即是史法华。

又念即是法华史。

无念即是转法华。

有念即是法华转。

正无念之时。

无念不自。

惠明等闻已。

心意决然。

便住山中。

常乐作务。

庆州慕容长史夫人并女。

志求大乘。

举家大小并相随。

来礼拜和上。

和上问夫人。

从何处来。

答。

弟子远闻和上有大慈悲。

故来礼拜。

和上即为说种种法要。

其女闻说。

合掌胡跪。

启和上。

弟子女人。

三障五难。

不自在身。

今故投和上。

拟截生死源。

伏愿和上指示法要。

和上语云。

若能如此。

即是大丈夫儿。

云何是女。

和上为说法要。

无念即无男。

无念即无女。

无念即无障。

无念即无碍。

无念即无生。

无念即无死。

无正念之时。

无念不自。

即是截生死源。

女人闻说。

目不瞬。

立不移处。

食顷间。

和上知此女人有决定心。

与法号名常精进。

母号正遍知。

落发修行。

尼师中为道首。

后引表妹。

是苏宰相女。

聪明黠惠。

博学多知。

问无不答。

来礼拜和上。

和上见有刚骨志操。

即为说法。

是法非因非缘。

非无不非无。

是非离一切相。

即一切法。

法过眼耳鼻舌身心。

法离一切观行。

无念即无行。

无念即无观。

无念即无身。

无念即无心。

无念即无贵。

无念即无贱。

无念即先高。

无念即无下。

正无念之时。

无念不自。

女人闻说。

合掌白和上。

弟子女人罪障深重。

今闻法已。

垢障消除。

语已悲泣雨泪。

便请法号了见性。

得号已。

自落发披衣。

尼师中为道首。

谁人报佛恩。

依法修行者。

谁人销供养。

世事不牵者。

谁人堪供养。

于法无所取。

若能如此行。

自有天厨供养。

和上向诸弟子说。

摄己从他。

万事皆和。

摄他从己。

万事竞起。

又说偈。

一念毛轮观自在。

勿共同学诤道理。

见境即是丈夫儿。

不明同即畜生类。

但修自己行。

莫见他邪正。

口意不量他。

三业自然净。

欲见心佛国。

普敬真如性。

善男子于悕惜心尽。

即道眼心开明如日。

若有毛轮许惜心者。

其道眼即被翳障。

此是黑暗之大坑。

无可了了实知难出。

又说偈。

我今意况渐好。

行住坐卧俱了。

看时无物可看。

毕竟无言可道。

但得此中意况。

高[袖-由+工]木枕到晓。

和上所引诸经了义直旨心地法门。

并破言说。

和上所说说不可说。

今愿同学但依义修行。

莫著言说。

若著言说。

即自失修行分。

金刚经云。

若取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

若取非法相。

即著我人众生。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华严经云。

譬如贫穷人。

日夜数他宝。

自无一钱分。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聋人设音乐。

彼闻自不闻。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盲设众象。

彼见自不见。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饥设饭食。

彼饱自腹饿。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船师。

能渡于彼岸。

彼去自不去。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法句经云。

说食之人。

终不能饱。

佛顶经云。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见。

思觉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历劫多闻。

不如一日修无漏法。

方广经云。

一念乱禅定。

如杀三千界。

满中一切人。

一念在禅定。

如活三千界。

满中一切人。

维摩经云。

心不住内。

亦不在外。

是为宴坐。

若能如此者。

佛即印可。

无以生灭心说实相法。

法过眼耳鼻舌身心。

法离一切观行。

法相如是。

岂可说乎。

是故文殊师利菩萨赞维摩诘。

无有言说。

是真入不二法门。

和上说无念法。

法本不自。

又云。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智见无见思即涅槃无漏真净。

又破知病。

知行亦寂灭。

是即菩提道。

又破智病。

智求于智不得。

知亦无得。

已无所得。

即菩提萨埵。

又云。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无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破病本。

云何为本。

一切众生本来清净。

本来圆满。

有本即有利。

故心有采集。

识家得便。

即轮回生死。

本离离他。

即无依止。

己他俱利。

成佛菩提。

佛无根境相。

不见名见佛。

于毕竟空中。

炽然建立。

又破净病。

涅槃相病。

自然病。

觉病。

观病。

禅病。

法病。

若住此者。

即为有住病。

法不垢不净。

亦无涅槃佛。

法离观行。

超然露地坐。

识荫般涅槃。

远离觉所觉。

不入三昧。

不住坐禅。

心无得失。

又破一病。

一亦不为一。

为一破诸数。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制之一处。

无事不办。

参罗及万像。

一法之所印。

一本不起。

三用无施。

其心不计。

是有力大观。

汝等当离己众他众。

己即是自性。

他即是妄念。

妄念不生。

即是自他俱离。

成佛菩提。

和上每说言。

有缘千里通。

无缘人对面不相识。

但识法之时。

即是见佛。

此诸经了义经。

和上坐下。

寻常教戒诸学道者。

恐著言说。

时时引稻田中螃蟹问。

众人不会。

又引王梵志诗。

惠眼近空心。

非开髑髅孔。

对面说不识。

饶尔母姓董。

有数老人。

白和上。

弟子尽有妻子男女眷属。

整舍投和上学道。

和上云。

道无形段可修。

法无形段可证。

只没闲不忆不念。

一切时中总是道。

问老人得否。

老人默然不对。

为未会。

和上又说偈。

妇是没耳枷。

男女兰单杻。

尔是没价奴。

至老不得走。

又有釰南诸师僧。

欲往台山。

礼拜辞和上。

和上问言。

大德何处去。

僧答。

礼文殊师利。

和上云。

大德佛在身心。

文殊不远。

妄念不生。

即是见佛。

何劳远去。

诸师僧欲去。

和上又与说偈。

迷子浪波波。

巡山礼土坡。

文殊只没在。

背佛觅弥陀。

和上呷茶次。

是日幕府郎官侍卿三十人。

礼拜讫坐定问和上。

大爱茶。

和上云是。

便说茶偈。

幽谷生灵草。

堪为入道媒。

樵人采其叶。

美味入流坏。

静虚澄虚识。

明心照会台。

不劳人气力。

直耸法门开。

诸郎官因此问和上。

缘何不教人读经念佛礼拜。

弟子不解。

和上云。

自证究竟涅槃。

亦教人如是。

不将如来不了教。

回自己解已悟初学。

即是人得直至三昧者。

和上说讫。

俨然不动。

诸郎官侍乡咸言未曾有也。

问和上。

缘何不教事相法。

和上答。

大乘妙理至理空旷。

有为众生而不能入经教旨。

众生本性见性即成佛道。

著相即沈轮。

心生即种种法生。

心灭即种种法灭。

转经礼拜皆是起心。

起心即是生死。

不起即是见佛。

又问和上。

若此教人得否。

和上云。

得。

起心即是尘劳。

动念即是魔网。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诸官闻说。

疑网顿除。

咸言为弟子。

又有道士数十人。

山人亦有数十人。

法师律师论师亦有二十人。

皆釰南领袖。

和上问道士云。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岂不是老君所说。

道士云是。

和上云。

尊师解此义否。

道士默然无对。

和上又问。

为学曰益。

为道曰损。

损之有。

损之已。

至于无为。

无为无不为。

又问。

庄子云。

生生者不生。

杀生者不死。

道士尽不敢对。

和上云。

时今道士无有一人学君老者。

只学谤佛。

道士闻已失色合掌。

和上又问山人。

夫子说易否。

山人答说。

又问。

夫子说仁义礼智信否。

答言说。

又问。

易如何。

山人并不言。

和上即为说易言。

无思也。

无为也。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此义如何。

山人不敢对。

和上更说云。

易不变不易。

是众生本性。

无思也。

无为也。

寂然不动。

是众生本性。

若不变不易。

不思不相。

即是行仁义礼智信。

如今学士不见本性。

不识主客。

强认前尘。

已为学问。

大错。

夫子说无思无为大分明。

山人问和上。

感即遂通义如何。

和上云。

梵天不求。

梵天自至。

果报不求。

果报自至。

烦恼已尽。

习气亦除。

梵释龙神咸皆供敬。

是故如来入城乞食。

一切草木皆悉头低。

一切山河皆倾向佛。

何况众生。

此是感而遂通也。

山人一时礼拜和上。

并愿为弟子。

和上又问道士云。

上得不失得。

是以有得。

下得以不失得。

是以无得。

此义如何。

道士云。

请和上为说。

和上云。

上得之人无所得心。

为无所得。

即是菩提萨埵。

无有少法可得。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是上得之义。

下得不失得。

是以无得。

下得之人为有所求。

若有所求。

即有烦恼。

烦恼之心即是失得。

此是失得之义也。

又云。

为学曰益。

为道曰损。

若有学人。

惟憎尘劳生死。

此是不益也。

为道曰损。

损之有。

损之已。

至于无为。

无为无不为。

道即本性。

至道绝言。

妄念不生。

即是益之。

观见心王时。

一切皆舍离。

即是有益之。

以至于无为。

性空寂灭时。

是法是时见。

无为无不为。

即是不住无为。

修行无起。

不以无起为证。

修行于空。

不以空为证。

即是无不为义也。

又庄子云。

生生者不生。

妄念不起。

即是不生。

杀生者不死。

不死义也。

即是无生。

又云。

道可道非常道。

即是众生本性。

言说不及。

即是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亦是众生本性。

但有言说。

都无实义。

但名但字。

法不可说。

即非常名也。

道士闻说已合掌问和上。

若依此说。

即是佛道无二。

和上言。

不然。

庄子老子尽说无为无相。

说一。

说净。

说自然。

佛即不如。

此说。

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一切贤圣。

皆以无为法。

而有差别。

佛即不住无为。

不住无相。

以住于无相。

不见于大乘。

二乘人三昧酒醉。

凡夫人无明酒醉。

声闻人住尽智。

缘觉人住寂净智。

如来之智惠生起无穷尽。

庄老夫子说与共声闻等。

佛呵声闻人。

如盲如聋。

预流一来果不还阿罗汉。

是等诸圣人其心悉迷惑。

佛即不堕众数。

超过一切。

法无垢净。

法无形相。

法无动乱。

法无处所。

法无取舍。

是以超过孔丘庄老子。

佛常在世间。

而不染世法。

不分别世间。

故敬礼无所观。

孔丘所说多有所著。

尽是声闻二乘境界。

道士作礼。

尽为弟子。

默然信受听法。

又问诸法师。

云何是佛宝。

云何是法宝。

云何是僧宝。

法师默然不语。

和上说云。

知法即是佛宝。

离相即是法宝。

无为即是僧宝。

又问法师。

法无言说。

云何说法。

夫说法者。

无说无示。

其听法者。

无闻无得。

无法可说。

是名说法。

常知如来。

不说法者。

是名具足多闻。

法师云何说法。

法师答。

般若有三种。

一文字般若。

二实相般若。

三观照般若。

和上答。

一切诸文字。

无实无所依。

俱同一寂灭。

本来无所动。

我法无实无虚。

法离一切观行。

诸法师互相视面。

无词可言。

和上问律师。

云何是戒律。

云何是决定毗尼。

云何是究竟毗尼。

戒以何为体。

律以何为义。

律师尽不敢。

答和上问律师。

识主客否。

律师云。

请和上为说主客义。

和上答。

来去是客。

不来去是主。

相念无生。

即没主客。

即是见性。

千思万虑。

不益道理。

徒为动乱。

失本心王。

若无思虑。

即无生灭。

律是调伏之义。

戒是非青黄赤白。

非色非心。

是戒体。

戒是众生本。

众生本来圆满。

本来清净。

妄念生时。

即背觉合尘。

即是戒律不满足。

念不生时。

即是究竟毗尼。

念不生时。

即是决定毗尼。

念不生时。

即是破坏一切心识。

若见持戒。

即大破戒。

戒非戒二是一相。

能知此者。

即是大道师。

见犯重罪比丘。

不入地狱。

见清净行者。

不入涅槃。

若住如是见。

是平等见。

今时律师。

说触说净。

说持说犯。

作想受戒。

作相威仪。

及以饭食皆作相。

假使作相。

即与外道五通等。

若无作相。

即是无为。

不应有见。

妄相是垢。

无妄相是净。

取我是垢。

不取我是净。

颠倒是垢。

无颠倒是净。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触。

非无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若说诸持戒。

无善无威仪。

戒相如虚空。

持者为迷倒。

心生即种种法生。

心灭即种种法灭。

如其心然。

罪垢亦然。

诸法亦然。

今时律师。

只为名闻利养。

如猫觅鼠。

细步徐行。

见是见非。

自称戒行。

此并是灭佛法。

非沙门行。

楞伽经云。

未来世当有身著袈裟。

妄说于有无。

毁坏我正法。

未来世于我法中而为出家。

妄说毗尼。

坏乱正法。

宁毁尸罗。

不毁正见。

尸罗生天。

增诸结缚。

正见得涅槃。

律师闻说。

惶悚失色。

战栗不安。

和上重说。

离相。

灭相。

常寂灭相。

终归于空。

常善入于空寂行。

恒沙佛藏一念了知。

佛只许五岁学戒。

五岁已上舍小乘师。

访大乘师。

学无人我法。

若不如此。

佛甚呵责。

律师闻已。

疑网顿除。

白和上。

小师传迷日久。

戒律尽舍。

伏愿慈悲摄受。

一时作礼雨泪而泣。

和上云。

不忆不念。

一切法并不忆。

佛法亦不忆。

世间法亦不忆。

只没闲。

问得否。

律师咸言得。

和上云。

实若得时。

即是真律师。

即是见性。

正见之时。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即是佛。

正见之时。

见亦不自。

和上更为再说。

起心即是尘劳。

动念即是魔网。

只没闲。

不沈不浮。

不流不转。

活鱍鱍。

一切时中。

总是禅。

律师闻已。

踊跃欢喜。

默然坐听。

和上问诸法师。

论师作何学问。

论师答。

解百法。

和上说。

解百法。

是一百个计。

总不解是无计。

无计即无念。

无念即无受。

无念即无自。

无念即无他。

为众生有念。

假说无念。

正无之时。

无念不自。

又问论师。

更解何经论。

答。

解起信论。

和上说云。

起即不信。

信即不起。

又问。

论师以何为宗。

论师不语。

和上云。

摧邪显正为宗。

论云。

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

离名缘相。

离念相者。

等虚空遍法界无所不遍。

如今论师。

只解口谈药方。

不识主客。

以流注生灭心解经论。

大错。

论云。

离言说即著言说。

离名字即着名字。

只解浑吃[飢-几+追]子。

不知枣素。

楞伽经云。

乃至有心转。

是即为戏论。

不起分别者。

是人见自心。

以无心意无受行。

而悉摧伏诸外道。

达诸法相无挂碍。

稽首如空无所依。

论师闻说。

合掌作礼。

又有道幽师。

旻法师。

冠律师。

法名嗣远。

问和上。

禅门经云。

贪著禅味。

是菩萨缚。

和上答。

诸法师取相著相。

是众生系。

又经云。

钝根浅智人。

著相憍慢者。

如斯之等类。

云何而可度。

和上言。

经云。

离相。

灭相。

常寂灭相。

律师法师。

总违佛教。

著相取相。

妄认前尘。

以为学问。

以犬逐块。

块即增多。

无住即不如此。

如师子放块寻人。

块即自息。

相念喧动。

怀其善根。

悟性安禅。

即无漏智。

若于外相求。

纵经尘劫。

终不能得。

于内觉观。

刹那顷便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又时有广庆师。

悟幽师。

道宴师。

大智师。

已上师僧并是坚成禅师弟子。

来至和上坐下。

和上呷茶次。

悟幽师向和上说。

呷茶三五碗合眼坐。

恰似壮士把一瘦人腰急[日空][日空]地大好。

和上语悟幽师。

莫说闲言语。

永淳年不吃泥馎饨。

悟幽师闻已失色。

和上云。

阿师今将世间生灭心。

测度禅。

大痴愚。

此是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和上语悟幽。

无住为说一个话。

有一人高堆阜上立。

有数人同伴路行。

遥见高处人立。

递相语言。

此人必失畜生。

有一人云失伴。

有一人云采风凉。

三人共诤不定。

来至问堆上人。

失畜生否。

答云不失。

又问失伴。

云亦不失伴。

又问。

采风凉否。

云亦不采凉。

既总无。

缘何得高立堆上。

答只没立。

和上语悟幽师。

无住禅不沈不浮。

不流不注。

而实有用。

用无生寂。

用无垢净。

用无是非。

活鱍鱍。

一切时中。

总是禅。

有雄俊法师。

问和上。

禅师入定否。

和上云。

定无出入。

又问。

禅师入三昧否。

答云。

不入三昧。

不住坐禅。

心无得失。

一切时中。

总是禅。

又有陇州法缘师。

俗姓曹。

远闻和上。

将母相随至白崖山。

礼拜和上。

和上问。

讲说何经论。

答。

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和上问。

用谁疏论。

答。

用天亲无著论晖坛达等师疏。

和上问。

经云。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皆从此经出。

云何是此经。

黄檗。

是此经。

纸是此经。

法缘师答云。

实相般若。

观照般若。

文字般若。

和上答。

一切诸文字。

无实无所依。

俱同一寂灭。

本来无所动。

法离一切观行。

经云。

我法无实无虚。

若言有所说法。

即为谤佛。

法缘答。

依章疏说。

和上语法缘师。

天亲无著晖坛等疏。

何如佛说。

法缘答不如。

和上云。

既不如。

缘何不依佛教。

经云。

离一切诸相。

即名诸佛。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此经者即是此心。

见性成佛道。

无念即见性。

无念无烦恼。

无念即无自。

无念即无他。

无念即无佛。

无念无众生。

正无念之时。

无念不目。

法师闻已合掌。

白和上。

法缘多幸得遇和上。

老亲伏愿慈悲摄受。

便住山中。

不离左右。

般若波罗蜜。

不见报恩者。

不见作恩者。

无住行无缘。

慈行无愿慈。

行不热慈。

行无恩慈。

亦不彼亦不此。

不行上中下法。

不行有为无为。

实不实法。

不为益不为损。

无大福无小福。

以无所受而授诸受。

未具佛法。

亦不灭受。

若欲忏悔者。

端坐念实相。

无念即实相。

有念即虚妄。

忏悔咒愿皆是虚妄。

和上说。

谁人报佛恩。

依法修行者。

谁人堪受供养。

世事不牵者。

谁人消供养。

于法无取者。

无念即无取。

无念即无垢。

无念即无净。

无念即无系。

无念即无缚。

无念即无自。

无念即无他。

正无念之时。

无念不自。

无念即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者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何其坛越拔妄相之源。

悟无生之体。

卷重云而朗惠日。

业障顿祛。

廓妄相以定心。

寂然不动。

真如之义。

非理非事。

无生无灭。

不动不寂。

二谛双照。

即真见佛。

檀越但依此法。

无慢斯须虽塞阻遥。

即常相见无异也。

傥违此理。

流注根尘。

思虑竞生。

贪染过度。

纵常对面。

楚越难以喻焉。

  大历保唐寺和上传顿悟大乘禅门门人写真赞文(并序)。

  山人孙寰述曰。

道也无名。

悟道者方知得本。

法者无相。

识法者乃达其源。

得本即道。

知道体妙有无生。

识法即源。

见法性圆明自在。

在无所在。

在非彼此之方。

生无所生。

生非有无之际。

故释迦文佛说十二部之分法。

总了于心。

即说无所说。

我和上指八万之尘积。

直教见性。

乃指无所指。

矧知法离言说。

法非言说不明。

法离见闻。

法非见闻不显。

因言显义。

得义亡言。

是故顺言说者。

言显而法亡。

返见闻者。

言亡而法显。

无言无我无为。

无为之体如如。

如如之理不一。

不一不自。

寔曰菩提。

胜净明心。

周于法界。

即我和上处。

其门传其法。

示无念之义。

不动不寂。

说顿悟之门。

无忆无念。

每谓门人曰。

法即如是。

非言说所及。

吾祖师达摩多罗传此法要。

嫡嫡相受。

是诸佛之秘门。

是般若波罗蜜。

亦名第一义。

亦名不二门。

亦名见性。

亦名真如。

亦名名涅槃。

亦名禅门。

如是之名。

是过去诸佛如来之假说。

真实之义无有名字。

时门人得教。

如说修行而味之。

共相叹曰。

荡荡乎。

如睹太虚之寥廓无纤无埃。

洋洋乎。

若视沧溟之浩溔无际无涯。

深知道言不及。

微妙无名。

感荷大师愍我迷愚。

示我正法。

不由阶渐。

直至菩提。

若遇诸学。

我须传示。

不有师相。

曷以显诸。

遂默召良工。

绘事真迹。

容光焕然。

相好成就。

睹貌者可以摧邪。

依法者可以至妙。

更深处而未测。

稽首瞻仰。

强为赞云。

最上乘法。

无理非事。

善说多门。

皆归不二。

迦叶得之。

西弘于佛域。

达摩受之。

东流于泽地。

事即千有余载。

圣乃三十有四。

嫡嫡相承。

代代相次。

得法契于道源。

传衣表于真伪。

吾师密受。

堂堂显示。

豁诸佛之秘门。

启大乘之了义。

不顺有为。

不依无记。

离相离性。

不愚不智。

义非有无。

有无非义。

逆凡夫心。

越贤圣意。

行过三乘。

顿超十地。

非自非果。

无他无自。

用无生寂。

影体俱离。

见无明暗。

无念即是。

遂召良工。

潜为绘事。

挫毫生相。

睹巍巍之应身。

离相穷言。

见汪汪之法器。

得犹天锡。

骨与世异。

默妙良哉。

究得真气。

貌惶惶而欲言。

目瞬瞬而将视。

仰之弥高。

胆之弥贵。

不有吾师。

此法将堕。

  大历九年六月三日告诸门徒。

与吾取新净衣。

沐浴。

沐浴讫。

著新净衣。

问弟子。

斋时到未。

答到。

约束门徒弟子。

若是孝顺之子。

不得违吾言教。

吾当大行。

吾去后。

不得频眉。

不同世间。

不修行。

哭泣著眼及频眉者。

即不名吾弟子。

哭泣即是世间法。

佛法即不然。

离一切诸相。

即是见佛。

语已奄然坐化。

大师春秋六十有一。

  历代法宝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