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

  唐 海云记 #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上

    两部付法次第记海云记

  略叙金刚界大教王经师资相承付法次第记。

  三藏金刚智云。

我从南竺国。

亲于龙智阿阇梨边。

传得此金刚界百千颂经。

龙智阿阇梨自云。

从毗卢遮那如来(即释迦如来是此约法性身为名)在世。

以此金刚界最上乘法。

付属普贤金刚萨埵。

普贤金刚萨埵付妙吉祥菩萨。

妙吉祥菩萨复经十二代。

以法付嘱龙猛菩萨(龙猛菩萨即龙树菩萨也。

菩萨生时于龙树下生故名龙树也)龙猛菩萨又经数百年以法付嘱龙智阿阇梨。

龙智阿阇梨又经百余年(此二圣者道果成就。

皆寿数百岁)以法付金刚智三藏(梵云啭曰罗(二合)吉娘(二合)曩此云金刚智)金刚智三藏和尚蕴大小乘。

宗一切有部。

住戒霜洁。

律为提塘。

南天竺国王第三子为弘法故杖锡五天。

来游震旦。

时有中天竺国三藏。

性释迦氏。

斛饭王五十二代孙因父王使命征战。

遂见杀戮残害者众。

遂不乐王位。

厌世出家。

誓愿传法东国。

与金刚智三藏。

于玄宗朝同为国师知三藏金藏智解金刚界法。

遂于金刚智三藏请传金刚界五部法。

时三藏金刚智知中天竺国无畏三藏解大毗卢遮那教。

叹言此法甚深难逢难遇昔于南天竺国闻有大毗卢遮那教名。

遂游五天访求都无解者。

今至大唐喜遇此教。

遂请无畏三藏求授大毗卢遮那大教。

亘为师资传授二本教。

三藏金刚智阿阇梨又将此金刚界大教王付大兴善寺三藏不空智阿阇梨。

三藏不空智和尚又以此法付嘱含光阿阇梨等弟子五人。

一含光阿阇梨(代宗皇帝有敕令修北五台山造金阁寺不暇传法)二大兴善寺惠朗阿阇梨(传于崇福寺天竺阿阇梨天竺阿阇梨传付德美惠谨俗居士赵玖)三青龙寺昙贞阿阇梨(不传弟子每有学法者云东塔院有惠果阿阇梨善通教相可于彼学)四保寿寺觉超阿阇梨(传付契如。

惠德阿阇梨)五青龙寺东塔院惠果阿阇梨善通声论唐梵双明。

每栖心于实相之门。

妙悟解于如如之理。

常讽维摩经。

又于余暇常披读。

涅槃。

花严。

般若。

楞伽。

思益。

复遇大兴善三藏和尚授金刚界。

乃曰此教最上最妙。

然昔日所悟大乘心地亦为至极至妙。

今遇金刚界法门。

更为最上。

所以云极无有上者。

且显教心地唯明理观。

今此瑜伽教通理事二门。

住金刚界。

一念相应。

便登正觉。

故云极无有上也。

所传金刚界法者。

则有大兴善寺传灌顶教同学惠应阿阇梨惠则成都府惟尚。

汴淋辨弘。

新罗国僧惠日。

日本国僧空海。

青龙寺义满。

义明。

义操。

义照。

义愍。

义政。

义一。

俗居士灵殷(已上十四人皆传授大教次阿阇梨位)次青龙寺东塔院义操阿阇梨所传。

金刚界大法。

则有当院同学僧。

法润。

义贞。

义舟。

义圆。

景公寺僧深达。

净住寺僧海云。

崇福寺僧大遇。

醴泉寺僧从贺。

文苑。

会昌寺新罗国僧圴亮。

当院常坚。

玄法寺僧智深。

法全。

弟子僧文秘(已上一十四人授金刚界大法皆次阿阇梨位故。

)得金刚界大教。

海内流行。

枝叶不绝。

优昙钵教。

满字已圆。

其有得传金刚界法者。

顿见菩提。

入曼荼罗。

得授阿阇梨灌顶。

如授法轮王位。

此大教王名金刚界者。

金刚者坚固义也。

以表一切如来法身坚固不坏无生无灭无始无终坚固常存不坏也。

界者性也。

明一切如来金刚性遍一切有想身中本来具足圆满普贤毗卢遮那大用自性身海性功德。

故修瑜伽者。

又以大乐普贤金刚欲箭三摩地。

破彼无明住地二障种现及二乘种。

摧碎无余。

于一念顷证大日毗卢遮那位。

此经又名金刚顶者。

如人之身。

顶最为胜。

此教于一切大乘法中最为尊上。

故名金刚顶(梵云缚曰噜(二合)瑟抳(二合)沙此云金刚顶)又是金刚界光明遍照如来现等觉身示现三密五智令一切有情证大圆镜智成大菩提也。

  此经梵本十万偈。

略本四千偈。

广本则有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微尘数偈。

如金刚顶义决中说。

南天竺国有大铁塔。

中有金刚界曼荼罗。

圣者形像铁铸所成。

其塔中有梵夹。

广如床。

广八九尺。

高下五六尺尽是金刚界大教王广梵本经。

则知此经广本有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微尘数偈不可以凡心测量如法华化城喻品云说是法华经如洹河沙偈。

又药王本事品说甄迦罗。

频婆罗阿閦婆等偈。

随根演教广略不同。

即如花严经三本。

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

四天下微尘数品。

中本有四天下微尘数偈第三本十万偈(即花严八十卷经等是也)即如金刚顶经梵夹经略本四千偈中本十万偈。

广本则有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微偈又如华严经说普贤修多罗。

佛刹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昔姚秦时罗什三藏将此梵网经云是大本菩萨戒经。

略译成两卷。

云是此经中浅略行相。

又至大唐开元年中三藏金刚智从南天竺国将得金刚界十万偈梵夹经。

时大海中过大恶风。

三船中所有宝物舍利功德尽投于海中。

时十万偈梵夹经误忘亦投于海中。

三藏尔时作息灾法。

遂得风止。

故知十万偈经与此土缘薄故此经王沉没大海。

次至太唐天宝九载三藏不空阿阇梨自往五天遍求胜法行至南天竺国得遇长年普贤阿阇梨。

遂再咨求重学金刚界法。

将得十万偈经(故金刚界前后所学者有少不同)所以大兴善寺三藏和尚代宗皇帝灌顶之师。

每与皇帝讲金刚界甚深义味。

常在内道场翻译圣教。

门下学徒授持明灌顶者。

数盈千万。

升堂预翻译者三十余人。

入室传阿阇梨灌顶者。

数唯五人(如前文已叙)金刚界毗卢遮那梵本经百千偈(即十万偈也)说经处有十八会(名目列数次第如十八会指归说也)四大品。

一金刚界。

二降三世。

三遍调伏。

四一切义成就(此四种皆金刚界所摄)一切法要以四智印摄所谓大印。

三摩耶印。

法智印。

羯磨智印。

又一一曼荼罗皆具六曼拏罗。

一所谓大曼拏罗。

二三昧耶曼荼罗。

三法曼荼罗。

四羯磨曼荼罗。

五四印曼荼罗。

六一印曼荼罗。

唯降三世曼荼罗具十曼。

余皆具六。

其经说五部。

一佛部(毗卢遮那佛以为部主。

四波罗蜜菩萨以为看属)。

二金刚部(阿閦佛以为部主四大菩萨以为看属)。

三宝部(宝生佛以为部主四大菩萨以为看属)。

四莲华部(阿弥陀佛以为部主四大菩萨以为看属)。

五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以为部主四大菩萨以为看属)。

内外供养及四摄成三十七。

又说四种法身。

一自性身。

二受用身。

三变化身。

四等流身。

四种地位。

一胜解行地。

二普贤行愿地。

三大普贤地。

四普遍照辉地。

地前三贤为胜解行地。

从初地至十地为普贤行愿地。

等觉菩萨为大普贤地。

佛名普遍照耀地。

四种念诵。

一声念诵。

二语念诵。

(亦名金刚念诵谓舌端微动唇齿合)三三摩地念诵(谓住定与观智相应)。

四胜义念诵(思第一义谛如久之理)。

四种求愿法(谓息灾增益降伏敬爱并摄召成五)。

又瑜伽经中明四种眼(如经说)。

四种座法(如经说)。

五种大愿(如经说)。

又一切如来教集瑜伽中说一百二十种护摩炉。

炉中执印标帜各异。

所求迅速成辨世出世间果报。

诸会浩汗内曼拏罗尊位三十七并贤劫十六大菩萨表贤劫中一千佛。

或贤劫千佛皆。

在曼荼罗四方。

围绕大曼荼罗。

成五十三。

并外二十天成七十三。

内院地水火风天成七十七。

四角有四忿怒明王(或宣标帜形)成八十一圣者身。

已上总名金刚界大曼荼罗王(内五十三圣者属灌顶尊余天等皆各外金刚部不入灌顶位)金刚界曼荼罗并外金刚部尊身共八十一。

皆是金刚界光明遍照如来之看属。

以表十方三世尽虚空遍法界持微尘刹海一切如来身。

以为其体是亦十方三世诸佛。

般若波罗蜜母悉能出生一切诸佛菩萨金刚萨埵性所成就诸菩萨等。

亦能出世甚深秘密百千万亿修多罗藏。

皆是毗卢遮那如来性海功德亦能出世花藏庄严世界海有情世间及器世间。

皆是毗卢遮那如来体性周遍故一身充满一切刹。

故云此教门难逢难遇。

故从上传法者经数百年。

外方传一人。

我大兴善寺三藏和尚亲礼五天。

重咨胜法。

教流天下。

大法盛传。

所以新罗诸国经逾数万。

航海忘躯。

来趋我唐。

至求胜法。

故得金刚界累代相承每年有敕。

于大兴善寺及青龙寺保寿兴唐崇福醲泉寺。

大开灌顶。

传法度人。

是皆我大兴善寺三藏和尚传法之孙资也弘教枝叶递相传持。

永久无尽。

苾刍海云顷因余暇。

时属仲秋之月。

谨依本教略集金刚界大教王师资相承传法次第。

从普贤金刚萨埵至今所传继于八叶。

  敬礼金刚界自在。普贤萨埵持明王。

  回此赞演施群生。普愿同生华藏界。

  巨唐大和八年岁在甲寅仲秋月二十日

  净住寺梵字传教沙门海云集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下

  略叙传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教相承付法次第记(经题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梵云摩诃此翻云大毗卢遮那此云光明遍照或云大日遍照)正梵语应云吠(无每反)卢左曩(毗卢遮那者古译也。

依金刚顶义决中解。

此毗卢遮那义翻为无边广眼聚如来。

眼者智也。

言此法身如来智惠十眼无边际故。

神德智惠万德已圆如虚空界量无边际过数量故也)或云毗卢遮那成道经。

梵云吠卢左曩三母弟婆洒多素怛囕(二合此云大日遍照尊经)此经梵夹有三本。

广本十万偈。

若依梵本具译可有三百余卷已来。

广本在西国不到此土。

梵经略本四千偈经。

更有略本。

二千五百偈。

中天竺国大阿阇梨集今时所传者四千偈。

释迦沙门三藏善无畏开元七年奉诏译。

沙门一行笔授。

即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是也。

言此经是毗卢遮那如来神通变化之所加持也。

依梵本。

译成六卷。

又总集一部教持念次第共成一卷。

成七卷。

共成一部。

编入大藏经。

时毗卢遮那如来在金刚法界宫。

与普贤等诸大菩萨十佛刹微尘数金刚牛秘密主等十佛刹微尘数诸执金刚护世主天等。

其数无量不可称说。

皆是毗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海广大法界之所加持也。

经明修真言行菩萨修无上菩提心。

超越一百六十种忘念心。

住大菩提心。

一念相应度三僧祇劫。

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经依二种修行。

菩提心为因。

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

次明十缘生句。

谓明修真言行菩萨了诸法如幻从缘所生故。

又依胜义世俗二谛。

若依胜义。

修行建立法身曼荼罗。

是故此经中说先枰虚空中曼荼罗。

是故本尊法身远离形色犹如虚空。

住如是三摩地。

若依世俗修行依四轮以为曼拏罗。

本尊圣者若黄色住地轮曼荼罗(其形方名金轮)圣者若白色住水轮曼荼罗(其形圆名水轮)圣者若赤色住火轮曼荼罗(其形三角)圣者若青色若黑色住风轮曼荼罗(其形如半月)大曼荼罗安于八叶莲华台。

五佛四菩萨安于台叶中。

曼荼罗外。

又三种曼荼罗。

一一切如来曼荼罗。

二释迦牟尼曼荼罗。

三文殊师利曼荼罗。

总名为大悲胎藏曼荼罗。

弟子受灌顶法少曼荼罗极微细委曲余部所不代。

此中修行供养兼存二种。

事与理是也。

此经中说一百二十五种护摩炉。

护摩火天有四十四种。

就中一十二种火为最胜。

其中极妙有种智火。

为初炉形。

及木有乳果苦练。

所用不同。

东西南北所愿各殊。

内外护摩亦依五轮。

求四种事。

速疾成就。

息灾增益。

降伏敬爱。

所谓火天各各不同。

寂静熙怡。

忿怒。

喜怒。

次第应智。

苦依广教行相。

极多。

今且略叙大毗卢遮那大教王经少分意趣。

其次明从上相承师资传法次第。

但海云虑恐大教传持师资断续大法沦坠年多废忘。

三藏善无畏云。

此法从毗卢遮那佛。

付嘱金刚手菩萨金刚手菩萨经数百年传付中印度那烂陀寺达磨掬多阿阇梨。

达磨掬多阿阇梨次付中印度国三藏释迦种善无畏(梵云轮婆迦罗僧诃。

唐云善无畏)三藏学究五明教闲三藏五天艺业无不备能。

斛饭王五十二代之孙也。

舍袭王位。

出家入道。

开元七年从西国。

将大毗卢遮梵夹经等来至此国。

玄宗皇帝礼为国师。

随驾两京。

翻译大毗卢遮那等经为大毗卢遮那曼荼罗灌顶大阿阇梨。

无畏三藏和尚复将此大毗卢遮那大教王。

付天竺国三藏金刚智三藏金刚智复将金刚界大教王授三藏善无畏。

互为阿阇梨。

递相传授。

三藏金刚智(梵云嚩日啰(二合)吉娘(二合)曩此云金刚智)三藏善解大小乘。

解声明论。

于一切有部。

出家南天竺国国王之子亦舍王位。

出家来游震旦。

誓弘圣教。

玄宗皇帝礼为国师。

随驾两京。

翻译金刚顶大教王等经。

为金刚界曼荼罗灌顶阿阇梨三藏金刚智复将大毗卢遮那大教王。

付大兴善寺三藏不空智阿阇梨(梵云阿目佉吉娘(二合)那梵云不空智)三藏和尚蕴五部五秘要。

入普贤之性海之心。

住瑜伽则顿入佛乘。

演真言。

则天魔摧碎。

三朝国书天子稽首自玄宗肃宗至于代宗。

珍仰之心敬之如佛。

代宗皇帝请为灌顶大阿阇梨。

所传大教四十余年。

所翻经论凡百余部。

大兴善寺三藏和尚从大和尚金刚智三藏传授金刚界法。

已复恐大教未圆。

自往南天竺国。

亲礼长年普贤阿阇梨重更咨受金刚界五部百千颂法。

将得十万偈经故此二本大教王秘密甚深堪传者稀。

经数百年方传一人自佛法流传东夏神州近一千余年。

所有持念秘密心地教门流行不过此二本大教王(即大毗卢遮那大教王及金刚界大教王是也)。

统摄一切持念教门次有苏悉地(此云妙成就)教。

广明三部。

亦摄论持念法。

此中但明事成就与金刚界及大毗卢遮那。

义味相涉。

亦是至极要妙法。

三藏善无畏所译兼前二部大教及苏悉地共成三部大教。

大兴善寺三藏和尚再译流传。

时善无畏三藏复将此大毗卢遮那大教王传付大兴善寺沙门一行及保寿寺新罗国沙门玄超。

沙门一行既传教已造大毗卢遮那义译七卷(成分为十四卷)略译二卷。

大毗卢遮那形像图样坛仪一卷。

标帜坛仪法一卷。

契印法一卷。

造金刚顶经义决三卷(上卷有本。

余两卷阙本)大兴唐寺一行和尚博胆天文。

学通内外。

唐梵经史无不洞明。

每与玄宗皇帝行座相随论理国及预翻经不暇传法。

次沙门玄超阿阇梨复将大毗卢遮那大教王及苏悉地教传付青龙寺东塔。

  院惠果阿阇梨。

阿阇梨又传付成都府僧惟尚(又云惟明)汴州辨弘。

新罗国僧惠日。

悟真。

日本国空海。

当院僧义满。

义明。

义证。

义照。

义操。

义愍。

法润(付法传阿阇梨灌顶位者数百十二人)或有在京传持或有外方弘教。

皆多沦没次东塔院义操阿阇梨传付同学僧义真。

景公寺深达。

净住寺弟子海云。

崇福寺僧大遇。

醴泉寺文苑(已上五人皆传教)传付次阿阇梨位。

次东塔院法润阿阇梨传付净法寺僧道升。

玄法寺法全。

惟谨。

此大毗卢遮那大教王又名大悲胎藏毗卢遮那者从如来大悲根本。

发生大菩提心从菩提心成菩提行。

次证大菩提及涅槃。

皆从方便具足成就五智之身。

即是长恶字门故经云方便为究竟。

能成诸佛事。

如转轮圣王将欲受生托在圣后母腹。

当知圣王不久生也。

修瑜伽者发菩提心。

住阿字观观法不生即是住毗卢遮那胎藏。

如显教大乘仁王般若云。

伏忍圣胎三十人十住十行十回向此名地前三十心。

名住圣胎也。

此约显教渐悟菩萨地前修行。

经一大阿僧祇劫。

始名住圣胎菩萨。

由名外凡夫修真言行菩萨则不如是。

于一念顷具足五智身。

住大毗卢遮那佛位。

廊周法界为曼荼罗体才住心名入圣胎。

观至究竟名成佛位。

是名超越三僧祇劫而证菩提。

上来具明眙藏教意。

谨依显密二教界略叙其由。

教意深广难穷其底。

但海云忝承佛荫。

得遇至教。

亲承法眼。

传于大毗卢遮那苏悉地从上相承至今七叶。

粗述宗旨。

随所见闻。

略记次第诸有智者幸请指示稽首三际一切智。

普贤秘密持金刚。

回兹赞演福群生。

悉愿同生安乐刹。

  巨唐大和八年岁次甲寅十月上旬有八日净住寺传教苾刍海云集记之

  宽喜元年三月二十八日奉写了

  金刚佛子 #

  际辨交了 #

  此书异本两三有之欤。

  永仁五年十一月晦日。以上件御本书写比校了。是则惊先师御名凌寒雪忘冷风书写了 慈心记之。

  康安元年延文六三晦改之。四月七日于东寺观智院。以慈心上人本书写了。但谬字多多可直之 金刚资贤宝生二十九。

  同十日以写本加校合了。

此记异本有之。

本朝圆仁圆载圆珍宗睿遍明等编载之本虽有之。

今本不载之。

恐是根欤。

此记既大和八年撰集也。

彼入唐学法大和以后星霜稍隔。

争可载彼名字乎。

以知后人所致也。

仍故所写留此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