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羯磨文

菩萨戒羯磨文 #

  弥勒菩萨说 唐 玄奘译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萨说 #

    沙门玄奘奉 诏译

  受戒羯磨第一 #

  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

或是在家或是出家。

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

当审访求同法菩萨。

已发大愿有智有力。

于语表义能授能开。

于如是等功德具足。

胜菩萨所先礼双足。

偏袒右肩膝轮据地。

合掌恭敬如是请言。

  大德忆念我如是名。

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

唯愿须臾不辞劳倦。

哀慜听授(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既作如是无倒请已。

偏袒右肩恭敬礼拜。

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

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

诸菩萨众。

现前专念彼诸功德生殷净心。

  若诸菩萨。

欲授菩萨菩萨戒时。

先应为说菩萨法藏摩呾理迦。

菩萨学处及犯处相。

令其听受。

以慧观察自所意乐。

堪能思择受菩萨戒。

非唯他劝非为胜他。

当知是名坚固菩萨。

堪受菩萨净戒律仪。

以受戒法如应正授。

其受戒菩萨复于彼有智有力。

胜菩萨所。

谦下恭敬膝轮据地。

对佛像前合掌请言。

唯愿大德。

哀慜授我菩萨净戒。

如是请已。

专念一境长养净心。

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

即随思惟如是事义。

默然而住。

  尔时有智有力菩萨于彼能行正行菩萨。

以无乱心若坐若立。

而作是言。

汝如是名善男子。

听汝。

是菩萨不。

彼应答言是。

发菩提愿未。

应答言已发。

自此已后应作是言。

汝如是名善男子。

听汝等。

今者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

受诸菩萨一切净戒。

谓律仪戒。

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

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

未来一切菩萨当具。

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

于是学处于是净戒。

过去一切菩萨已学。

未来一切菩萨当学。

现在一切菩萨今学。

汝能受不。

答言能受。

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能受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答。

如是受已。

能受菩萨不起于座。

能授菩萨对佛像前。

普于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

恭敬供养顶礼双足。

作是白言。

仰启十方无边无际。

诸世界中诸佛菩萨。

今于此中现有某名菩萨。

于我某菩萨所。

乃至三说受菩萨戒。

我为作证。

唯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

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

一切有情皆现觉者。

于此某名受戒菩萨亦为作证。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如是受戒羯磨毕竟。

从此无间。

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住诸佛。

已入大地诸菩萨前。

法尔相现由此表示。

如是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

尔时十方诸佛菩萨。

睹是菩萨法尔之相生起忆念。

由忆念故正智见转。

由正智见如实觉知。

某世界中某名菩萨某菩萨所。

正受菩萨所受净戒。

一切于此受戒菩萨。

如子如弟生亲善意眷念怜愍。

由佛菩萨眷念怜愍。

令是菩萨希求善法。

倍复增长无有退减。

如是名为受菩萨戒启白请证。

若诸菩萨住戒律仪。

有其四种他胜处法。

何等为四。

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

自赞毁他。

是名第一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

有苦有贫无依无怙。

正求财者来现在前。

不起哀怜而修惠舍。

正求法者来现在前。

性悭法故。

虽现有法而不给施。

是名第二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

由是因缘。

不唯发起粗言便息。

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

捶打伤害损恼有情。

内怀猛利忿恨意乐。

有所违犯他来谏谢。

不受不忍不舍怨结。

是名第三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

开示建立像似正法。

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

是名第四他胜处法。

如是名为菩萨四种他胜处法。

菩萨于四他胜处法。

随犯一种况犯一切。

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

菩萨广大菩提资粮。

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

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

菩萨若用软中品缠。

毁犯四种他胜处法。

不舍菩萨净戒律仪。

上品缠犯即名为舍。

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

数数现行。

都无惭愧。

深生爱乐。

见是功德。

当知说名上品缠犯。

非诸菩萨。

暂一现行他胜处法。

便舍菩萨净戒律仪。

如诸苾刍犯他胜法。

即便弃舍别解脱戒。

若诸菩萨由此毁犯。

弃舍菩萨净戒律仪。

于现法中堪任更受。

非不堪任。

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

于现法中不任更受。

  如是菩萨所受净戒。

于余一切所受净戒。

最胜无上无量无边。

大功德藏之所随逐。

第一最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

普能除灭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

一切别解脱律仪。

于此菩萨律仪戒。

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

数分计分算分喻分。

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如是已作受菩萨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萨俱起供养。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顶礼双足恭敬而退。

  又诸菩萨。

不从一切诸聪慧者。

求受菩萨所受净戒。

无净信者不应从受。

谓于如是所受净戒。

初无信解不能趣入。

不善思惟有悭贪者。

悭贪蔽者。

有大欲者。

无喜足者。

不应从受。

毁净戒者。

于诸学处无恭敬者。

于戒律仪有慢缓者。

不应从受。

有忿恨者多不忍者。

于他违犯不堪耐者。

不应从受。

有懒惰者有懈怠者。

多分耽著日夜睡眠。

乐倚乐卧乐好合徒侣。

乐嬉谈者。

不应从受。

心散乱者下至。

不能[(殼-一)/牛]牛乳项善心一缘住修习者。

不应从受。

有闇昧者。

愚痴类者。

极劣心者。

诽谤菩萨素呾缆藏及摩呾理迦者不应从受。

又诸菩萨。

于受菩萨戒律仪法。

虽已具足受持究竟。

而于谤毁菩萨藏者。

无信有情。

终不率尔宣示开悟。

所以者何。

为其闻已不能信解。

大无知障之所覆蔽便生诽谤。

由诽谤故。

如住菩萨净戒律仪。

成就无量大功德藏。

彼诽谤者。

亦为无量大罪业藏之所随逐。

乃至一切恶言恶见及恶思惟。

未永弃舍终不免离。

  若诸菩萨欲受菩萨净戒律仪。

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

尔时应对如来像前。

自受菩萨净戒律仪。

应如是受。

偏袒右肩右膝著地。

作如是言。

我如是名。

仰启十方一切如来。

已入大地诸菩萨众。

我今欲于十方世界佛菩萨所。

誓受一切菩萨学处。

誓受一切菩萨净戒。

谓律仪戒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

如是学处如是净戒。

过去一切菩萨已具。

未来一切菩萨当具。

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

于是学处于是净戒。

过去一切菩萨已学。

未来一切菩萨当学。

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

说已应起。

所余一切如前应知。

  忏罪羯磨第二 #

  若诸菩萨从他正受戒律仪已。

由善清净求学意乐。

菩提意乐。

饶益一切有情意乐。

生起最极尊重恭敬。

从初专精不应违犯。

设有违犯。

即应如法疾疾悔除。

令得还净。

  如是菩萨一切违犯。

当知皆是恶作所摄。

应向有力于语表义。

能觉能受。

小乘大乘补特伽罗。

发露悔灭。

若诸菩萨。

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

失戒律仪。

应当更受。

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

应对于三补特伽罗。

或过是数。

应如发露除恶作法。

先当称述所犯事名。

应作是说。

长老专志或言大德。

我如是名。

违越菩萨毗奈耶法。

如所称事犯恶作罪。

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

应如是说。

若下品缠违犯。

如上他胜处法及余违犯。

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

当知如前。

若无随顺补特伽罗。

可对发露悔除所犯。

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

我当决定防护当来。

终不重犯。

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得舍差别第三 #

  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虽复转身遍十方界。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由是菩萨不舍无上菩提大愿。亦不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转受余生。忘失本念值遇善友。为欲觉悟菩萨戒念。虽数重受而非新受。亦不新得。

    菩萨戒羯磨文 #

    菩萨戒羯磨序 #

    沙门静迈制 #

  夫瀛溟冲廓。

总川逝而朝宗。

法性惟玄。

统品物而都会。

是知无说显道崇毗耶之息言。

绝听雨花。

宗摩竭之掩室。

自非德本宏邈。

孰能究其弘致者哉。

有三藏法师。

是称玄奘。

弱龄轶俗。

凝神气于白云。

壮志游真。

晰智晖于玄妙。

漱其源者随迎而不如。

涮其流者游泳而不测。

大龟启灭之岁。

捐觿鞢而整花田。

须陀问道之年。

镜戒珠而嬉行地。

爰以炎隋季祀三聚创膺。

深惟蹄旨。

悟有余说。

悼灵章之紊译。

怆神理之纰传。

故能出玉门而遐往。

戾金河而殉妙。

爰有大正法藏。

寔号戒贤。

道格四依。

称流五印。

凡厥藏海取质若人。

故以所旌戒标洪誉。

遂于摩揭陀国。

钦承函杖。

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

虽萨陀之遇昙无。

蔑以加也。

因固请受菩萨律仪。

一稔三祈肇允殷望。

法师以菩萨净戒。

谅一乘之彝伦。

授受宏规。

信十地之洪范。

特所吟味。

匪替喉衿。

以大唐贞观二十有三年。

皇上御天下之始月魄日。

于大慈恩寺奉诏译周羯磨戒本。

爰开两轴。

盖菩萨正地之流澌也。

迈以不敏猥厕译僚。

亲禀洪规。

证斯传焰。

动衷形说。

式赞大猷。

聊纪译辰。

以备攸忘。

其证义。

证文。

正字。

笔受。

义业。

沙门明琰等。

二十许人。

各司其务同资教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