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唐 义净译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一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总摄颂曰。 #

  舍利子出家  并外道二人

  及驱乌少儿  阿罗汉病女

  别摄颂曰。 #

  舍利子出家  许受近圆法

  调伏谓小军  外道并五种

  尔时有占波国王。

名曰央伽。

复有邻国摩揭陀王。

号大莲华。

两境相接。

并皆人民炽盛。

丰乐安隐。

兵马精强。

互相攻伐一得一失。

已历多年。

后于异时。

其央伽王。

以国充人实。

追计旧怨。

即缮甲治兵。

盛兴军旅。

诫期誓众。

共来诛灭。

于时边人先觉。

驰使报王。

其王既闻。

出师御捍。

交兵对战。

莲华败绩。

收军入城。

闭关固拒。

时央伽王志在平克。

遣使报曰。

若也出降为善。

如其不者。

终不相容。

假使腾空。

飞罗掩取。

设令入水。

沈网牵来。

乃至登山窜林。

亦无逃路。

其莲华王闻已大惧。

即告群臣曰。

今央伽兵盛。

严使又来。

国难既深。

何方免释。

诸臣答王。

说伽他曰。

  有王便有国  无王国不存

  国破可还兴  命殒终难续

  国命两相违  人应善护命

  国破还成立  命断更难期

  时诸臣等劝王出降。王从其义。便自锁颈。诣央伽处。相与立盟。永供输税。其事既毕。遂即放还。

  尔时菩萨在睹史天宫。

观察世界。

有五事具处。

将欲下生。

时六欲诸天。

办所应办。

于迦维罗卫国。

阅头檀家。

三净摩耶夫人胎中。

乃令获大吉梦。

见菩萨作白象形。

降神母胎。

当此之时。

大地震动。

光明晃耀。

映夺金色。

周遍世界。

过日月轮。

乃至上极三十三天。

朗然洞彻。

一切幽暗。

无不皆除。

设使日月威光。

先所遗漏。

不自分辩。

长处晦冥。

一遇神先。

普皆相见。

然圣人示相。

非世间所知。

于时有四大国王。

第一王舍城。

有大莲华王。

第二室罗伐城。

有摩罗大王。

第三邬舍尼城。

奢多弥大王。

第四骄奢弥城。

阿难多泥弥大王。

此之四王。

当菩萨降生之日。

各于内宫。

俱诞太子。

其大莲华王。

以诞子遇光。

便谓子瑞。

作是念言。

我子威德。

如日出时。

我子威光。

能照世界。

以其光影殊胜。

用表休祥。

因遂名为影胜太子。

  时摩罗大王。亦同彼王。以彼光明。而为子瑞。便作是言。我今此子初生。休征殊胜。光明遍满。国界清夷。宜可表德立名。因遂名为胜军太子。

  时奢多弥王。亦同彼王。将为子瑞。而作是言。我子有德。出现光明。宜可立名。表彰休祥。因遂名为出光太子。

  时阿难多泥弥王。亦同彼王。以为子瑞。而作是言。我子诞生。如日初出。扬光破暗。光辉转升。用表嘉祥。因遂名为日初太子。

  尔时四国王等。

各各为子标瑞立名。

咸悉不知并是释迦菩萨。

大威神力之所显现。

然诸王子。

并久积胜因。

有大愿力。

各将眷属。

随圣来生。

所以影胜应期。

亦是异人间出。

遂使初生之日。

五百大臣。

皆生一子。

随其族姓。

而为立名。

其影胜太子。

置八乳母。

而保养之。

日就月将。

如莲华出水。

其所习学。

经书技艺。

历数算计。

及一切刹利灌顶王法。

无所不解。

更复留心工巧之处。

及调象驭马。

乘车等法。

弯弓走箭。

搭索之方。

击剑治疮。

众术皆尽。

四种明处。

贯练无遗。

并五百大臣之子。

亦悉通达。

后于异时。

太子监国。

因于暇日。

乘象游行。

乃见人间征敛赋税。

便问从者。

此辈何故有所征求。

答曰。

彼是邻国央伽王使。

远来收索。

太子问曰。

我国何故输税与他。

答曰。

久来若此。

是时太子。

即召使人问曰。

彼国是刹利灌顶王。

我国亦是刹利灌顶王。

统化不同。

人民各异。

何缘越国逾限。

就此征求。

宜可即还。

从兹永绝其使闻已。

便作是念。

今此太子。

禀性刚犷。

意欲违盟。

令我空返。

我等今者可就大莲华。

而为征索。

既见王已。

还敕依旧征收。

太子却归。

还逢此使。

如前征索不止。

太子告曰。

我已发遣。

何得尚留。

即还为善。

若不去者。

必加严罚。

诸人怀惧。

相率俱还。

至国具奏王知。

其影胜太子。

为人犷暴。

违盟负信。

不受征科。

幸愿大王早为先策。

如其不尔。

恐招后患。

时王即以伽他。

答使臣曰。

  树木在萌芽  爪甲便能断

  扶疏大连抱  斤斧莫能摧

  尔时央伽王大怒。

便发使致书大莲华王曰。

影胜逆命。

系颈送来。

若不然者。

我当自往。

就彼屠戮。

宜知朕意。

莲华闻已。

君臣恐惧。

唯忧亡国。

便召影胜。

责其违拒。

并遣与书。

影胜白言。

彼是刹利灌顶王。

我国亦是刹利灌顶王。

境界各殊。

何缘供税。

唯愿大王与我四兵。

自共对决。

时莲华王即自思忖。

知其影胜堪谋大事。

遂乃复书央伽王曰。

辱书。

赐追影胜。

仍令系颈驰送将来。

但我此子。

欲令绍继先王。

严告虽加。

未敢从命。

大王必欲雄力掩覆。

猛气相陵。

横野列兵。

唯知待罪。

央伽披奏。

忿怒非常。

便敕合国征兵。

炼磨器械。

我将亲往。

破灭莲华。

诛斩影胜。

遂兴万众千军。

兵马腾跃。

旌旗蔽地。

钟鼓聒天。

直入摩揭陀国。

时莲华大怖。

即召影胜。

付授四兵。

于时太子既受王教。

率大臣子。

而宣令曰。

央伽与国宿仇。

我今报复。

寇贼入境。

伫济嘉谋。

汝等世积功勋。

受国恩宠。

何方助我。

破贼安人。

答曰。

某等虽无计略。

敢竭股肱。

侍从太子。

尔时影胜说伽他曰。

  治国养黎人  应当善守护

  为他所侵夺  万姓失归依

  是时太子告诸人曰。

汝等同心共力。

卫护于我。

作是语已。

号令三军。

兵马咸发。

时大莲华王。

登高楼上。

与诸侍卫。

前后围绕观望军众。

谓诸臣曰。

此是谁兵。

答曰。

此是影胜太子兵。

王曰汝等应知。

兵众甚大。

宜可号为兵众影胜。

其中或称此是大梯影胜。

如是种种叹美太子威德盛相。

  尔时太子告诸人曰。

吾闻善战者。

不劳军阵。

今央伽王有大兵马。

其数甚多。

不可争锋。

致伤我众。

权谋秘决。

擒获为先。

即募骁雄。

伺其无备。

遂杀央伽。

三军六师。

一时退散。

爰整兵士。

逐北前临。

彼国之人。

不知王死。

安城固守。

时影胜太子即令枪彼王头。

示于城内。

仍宣令曰。

此是汝国央伽王头。

汝等可急开门。

若不尔者。

同时丧命。

众闻大怖。

即为开门。

诸有大臣。

系颈归款。

所有百姓。

无不顺伏。

是时影胜太子既入城已。

遣使闻奏。

还白父王。

幸承大王威严。

臣人尽力。

央伽逆命。

今已斩除。

合境无虞。

远安迩肃。

莲华闻已。

庆悦无量。

即以种种衣服璎珞严身之具。

及七宝盖送与影胜。

即便令彼占波为王。

以代央伽。

其国百姓。

因共号为影胜大王。

后时圣德神功。

通被幽显。

人民丰乐。

寇贼屏除。

威德嘉声。

流布遐迩。

后于异时。

莲华王崩。

摩揭陀国诸群臣等。

告哀请还。

统治本国。

是时影胜即以占波国事。

付彼旧臣。

严驾星驰。

赴哀归国。

服制既毕。

绍继父王。

以法化人。

风调雨顺。

百谷丰熟。

兆庶又安。

立德转高。

邻国慕化。

无诸怨贼。

尔时中方有一婆罗门子。

欲学法术。

遍行诸处。

渐至南方。

其南天竺。

有大婆罗门。

名曰地师善明四论。

世号大师。

即便诣彼师所。

顶礼其足。

叉手白言。

我于师所。

为弟子礼。

彼即问曰。

欲何所学。

答曰。

我今学四明大论师曰。

任随所学。

即便学诸事法。

婆罗门法。

每月三日。

诸事皆悉不作。

或时洗浴。

或入城市。

或火中烧木。

既到是日。

诸婆罗门子。

共往取木欲烧随路而去。

便即相问种姓生处。

犊子等四姓。

随一而说。

复相问言。

汝是何方。

一即说言。

我是东方。

或有说言。

我是南方。

或有说言。

我是西方。

或有说言。

我是北方。

复作是言。

彼诸国土。

我悉见闻。

即伽他曰。

  智慧出东方  两舌在西国

  敬顺生南国  恶口居北方

  婆罗门子等作如是言。

诸处悉知。

不知中国如何。

诸弟子等咨其师曰。

邬波驮耶。

我今欲往中国。

见彼国土。

复欲于彼水中洗浴。

承事参礼彼方诸师。

彼国论师。

我欲伏之。

我等名称。

必远知闻。

多获珍财。

而为利益。

彼婆罗门。

于弟子处。

甚生爱念。

所有衣物。

分给弟子。

资缘既办。

共往中国。

随路而行。

或有诸余智人来者。

与其言论。

悉皆得胜。

或有得服。

以瓶盛灰。

打其头上。

或有诸人。

来学骑术弓箭战具。

咸悉教之。

或有诸人。

以香花等幢幡宝盖。

而来迎之。

复有无量诸人皆悉来至。

而师事之。

渐渐游行。

所经诸国。

城邑村落。

悉皆得胜。

方至中国。

时婆罗门作是念曰。

我闻诸有智人。

并在王门。

我等今日亦应往彼。

而当伏之。

犹如何等。

譬如大树根及枝叶。

我所经诸处。

论议得胜者。

犹如枝叶。

若于王边。

而得胜者。

由如罚根。

我今宜往王所。

即便往去。

既至其所。

咒愿王曰。

长寿无诸灾障。

立住一面。

而白王言。

我于师所。

承得少多学问。

愿欲与王国内诸师。

共为谈论。

王即告曰。

任自随意。

王又告诸臣曰。

我此国中。

有如是婆罗门。

能与彼人论议不。

诸臣答曰。

有那罗村中婆罗门。

解四明论。

智慧如火。

彼自造论。

题名摩吒罗。

王曰。

唤彼邬波驮耶来。

大臣依命。

请至王所。

同前咒愿。

王即告曰。

汝能与彼婆罗门。

于我前论议不。

彼答曰。

承王威命。

尽其力能。

敢为酬对。

当即依法。

作曼荼罗两边施座。

王即敕曰。

谁当先与。

大臣答曰。

客婆罗门。

名曰地师。

可令先首。

彼既先与诵五百颂已。

便住默然。

时摩吒罗覆诵其颂。

出多过失。

即便告言。

其诵言义。

甚不相当。

不合道理。

地师闻已。

便即默然。

无所言说。

论议之法。

默然不答。

便是堕负。

王告臣曰。

谁为得胜。

谁是不如。

大臣答言。

摩吒啰论议得胜。

其王心悦。

作如是言。

我国界内。

亦有如是聪明大智慧人。

王问。

邬波驮耶。

住何聚落。

答曰。

那罗村。

王即赏赐那罗村。

任汝受用。

世人常法。

悉欲求乐。

有诸婆罗门女。

比求夫婿。

竟未能得。

时摩吒罗便于自类取妻。

共住欢娱。

不久乃生一子。

广为设会。

其子体长。

便与立字。

名为长体。

以种种供给养育。

渐渐长大。

教其艺业。

所谓算计手印。

婆罗门行。

洗净取灰取土。

赞叹四薜陀书。

祭祀读诵。

施受六种悉得成就。

后于异时。

复诞一女。

其女眼目。

如鸜鹆鸟。

诸亲会集。

建立名字。

号为鸜鹆。

其女养育。

渐长成已。

父教文字论义之法后于异时。

共兄论义。

互相击难。

妹得胜时。

父告子言。

汝是男子。

被女论胜。

我若无后。

所有受用。

必输失他。

于后有南天竺国。

有婆罗门童子。

名曰底沙。

善明无后世论。

为求法故。

从南方来至摩吒罗所。

礼其足已。

白言。

大师。

我欲于邬波驮耶处学问。

问曰。

欲学何艺。

白言。

欲学无后世论。

报曰。

任汝所作。

既受法已。

若放学时。

论说之事。

如前广说。

其童子底沙后在王前共师论。

各立两宗。

此摩吒罗最为年尊。

可应先举。

其摩吒啰便作是念。

彼婆罗门子。

新学论成。

恐难不得。

今应捉彼错处。

作是念已。

时摩吒啰即先举出长五百颂。

彼婆罗门子复颂答已。

便捉过失。

此是非言。

此言非类。

此说不可。

彼遂默然而住。

凡论难不如。

无言答者。

是为堕负。

于时国王问大臣曰。

此谁得胜。

臣白王曰。

底沙婆罗门为胜。

时王告言。

胜者赐其村邑。

时诸大臣前白王言。

若来论难得胜。

即赐村邑。

其摩揭陀国。

不久总尽。

应取摩吒啰村。

与彼受用。

时王告言。

如是即夺摩吒啰受用所封。

与彼底沙。

其摩吒啰即命妻曰。

贤首。

宜速装束。

往诣余方。

其妻问曰。

何故。

时夫答言。

我久承事国王。

今论难之时。

不护于我。

夺我村邑。

其妻装束欲去。

时诸亲族既闻此事。

即来问曰。

邬波驮耶。

何故装束。

答言。

我久承事国王。

论难之时。

不护于我。

是故余去。

亲族报言。

此住甚好。

于亲族中。

请住于此。

彼即颂曰。

  本国被人欺  外国住最胜

  不被欺之处  是本国亲族

  时底沙婆罗门闻已。

报言。

邬波驮耶。

我是客人。

暂住即去。

其邑受用。

还当相与。

时摩吒啰。

虽蒙恩惠。

亦不肯住。

底沙又言。

且宜住此。

分取半邑。

我亦取半。

报曰。

善哉。

摩吒啰即命妻曰。

贤首。

我久承事国王。

不护于我。

今底沙极大恩造。

与我半邑。

我以此女。

与彼为妻。

妻曰。

待长子俱瑟耻罗。

其父即命子曰。

我久事王。

于论难时。

不能护我。

此底沙婆罗门。

有大恩惠。

分半邑与我。

今嫁舍利。

与彼为妻。

子白父言。

此之底沙。

是父怨仇。

夺邑将去。

岂合为亲。

父便报曰。

汝是愚痴。

无所识知。

父母正意。

子不敢违。

即依礼法。

嫁女与彼底沙。

时俱瑟耻罗便作是念。

我今被欺。

但由少学寡闻。

然此底沙婆罗门。

为解无后世论。

今时得胜。

我亦应学。

作是念已即问。

诸人何处方国明解无后世论。

有人报曰。

南方最善。

彼即渐次而行。

至南天竺。

遍问国内。

谁明无后世论。

有人报曰。

某甲梵志。

彼既闻已。

即诣梵志处。

白言。

尊者。

我欲事仁为师。

愿哀纳受。

彼师即问言。

欲求何事。

答曰。

欲学无后世论。

梵志报言。

我不教授俗人居士。

彼即答言。

若如是者。

我今出家。

梵志即与出家。

便自要期。

我若不解此论者。

终不剪爪。

爪既渐长。

时人皆号长爪梵志。

于时舍利与底沙婆罗门。

欢娱欲乐。

时有净天。

久种善根。

当受最后身。

不乐生死。

专求涅槃。

不求后有。

持最后身。

从净天没。

便于舍利腹中受胎。

当受胎时。

其母梦有人持炬入己腹中。

复登大山。

腾在虚空。

又见大众而礼己身。

是时舍利于梦觉已。

即向夫说如是等梦。

其底沙婆罗门。

虽解梦书。

不闲此事。

即往明解梦书婆罗门处。

说言。

我妻昨夜作如是梦。

彼即答言。

其梦甚善。

婆罗门记曰。

当生善子。

年至十四。

即能善诵天帝等论。

复于一切论难问答。

得为最胜。

所言登大山。

腾虚空。

众礼等者。

当得出家。

有大威德。

成就大戒。

天人所敬。

作是记已。

后于异时。

底沙婆罗门而与舍利论难。

舍利得胜。

时底沙作如是念。

昔时论难。

我已得胜。

今时不如。

此有何缘。

复作是念。

此应由胎。

是彼威德。

乃于后时。

十月满足。

生一男子。

形貌端严。

色相具足。

身紫金色。

顶圆若盖。

垂手过膝。

额广平正。

鼻高修直。

广说如余。

乃至宗亲集会。

欲与立字。

当作何名。

父曰。

此儿宜可将诣外翁。

当与立字。

既至翁处。

白言。

大翁。

此子当立何字。

其翁告曰。

既是底沙之子。

宜可名为邬波底沙。

使将儿还。

底沙问曰子立何名。

报曰名为邬波底沙。

于时底沙便作是念。

此子既与父族为名。

我今更与母族为字。

名舍利子。

时人或云舍利子。

或云邬波底沙。

即以孩儿。

付八乳母。

时母养育。

以上乳酪。

及以醍醐。

而供给之。

速得长成。

如莲出水。

既渐长大。

令修学业。

世间技艺。

悉皆通达。

四薜陀论。

总蕴在怀。

至年十六。

善解帝释声明。

能伏他论。

后于异时。

遂于父前。

诵薜陀等论。

子白父言。

向所诵者。

是何义趣。

父曰。

我今不知。

答曰。

此所诵者。

是古昔仙人所作赞诵。

时人虽不知义。

仙人赞颂。

非无义理。

其舍利子。

学既胜于诸人。

其父先有五百弟子。

悉归舍利子。

尔时舍利子教诸弟子。

所有明论。

无不周悉。

  尔时林围聚落。

有一大臣。

名曰形影。

于此而住。

大富多财。

受用丰足。

娶妻虽久。

了无子息。

常希男子。

在处祈求。

所有山林树神。

无不祈请。

如是广说。

时有最后生人。

从天没已。

来托母腹。

广说如上。

既诞子已。

广设亲会。

欲立名字。

诸人报言。

既是天抱将来。

可名天抱。

亦名目乾连。

时彼长者即以孩儿。

付八乳母。

养育长成。

如莲出水。

乃至广说。

六种法事。

四薜陀论。

悉皆通达。

时彼天抱教五百弟子。

学罢之时。

五百弟子诵赞入城。

其邬波底沙诸弟子等。

亦诵赞入城。

尔时底沙弟子报目连弟子曰。

仁等何故错诵论文。

彼问如何。

复问。

仁等于何处学。

答曰。

我之师主。

犹如日月。

具一切智。

在林围聚落。

有大臣子。

名目乾连。

我于彼学。

邬波底沙弟子。

学问具足。

无有畏惧。

情怀喜悦。

即往亲教师边。

师既见来。

问曰。

何故喜悦。

答言。

无事。

师即以颂曰。

  所有内情意  亦应准可知

  以声色根形  知隐不可得

  说是颂已。告弟子曰。必应有事。时诸弟子以缘具说。师即报曰。彼所诵者。是我回文。并皆不错。弟子闻已。默而不喜。

  尔时目乾连弟子等。

往诣师处。

悉皆不喜。

师见问曰。

何故不乐。

答曰。

无事。

师即报言。

必应有事。

何故不说。

是时弟子以缘具说。

师言。

彼所诵者。

然彼师主聪明智慧。

所是长论短论。

促文引文。

极甚巧妙。

尔时二师互相知闻。

欲求相见。

时邬波底沙诣其父所白言。

我欲暂往林围聚落。

父问何故。

答言。

彼有大臣。

名曰形影。

有子名为俱哩多。

我欲相见。

父曰彼人智慧。

可胜于汝。

子报父曰。

智慧不胜。

然彼大富多财。

众人叹美。

时邬波底沙说伽他曰。

  年长是为尊  多财人亦尊

  若有多闻者  咸共尊承事

  父闻子语。

而告子曰。

彼若来此。

当可教授。

不应往就。

时俱哩多诣父白言。

我欲往那刺陀聚落。

父言。

何故。

子白父言。

彼有婆罗门。

名曰底沙。

有子名邬波底沙。

欲往相见。

父告子曰。

彼富于汝。

子言。

不富于我。

然彼智慧胜于我故。

时俱哩多说伽他曰。

  年长是为尊  多闻人亦尊

  若有多财者  咸共尊承事

  父告子曰。

彼若来此。

应与财物。

不应往就。

后于异时。

王舍城中。

有大节会。

时王常法。

或自往诣。

或使太子。

王有别缘。

不获自出。

即遣太子未生怨去。

出城游戏。

于时形影闻太子出游。

便作是念影胜王死。

未生太子当继王位。

我俱哩多承事为臣。

作是念已。

而告子曰。

汝可往彼游戏之处。

安四高座。

所为王座。

大臣座。

音声座。

婆罗门座。

复告子曰。

汝宜于大臣座上坐。

闻父语已。

即诣往坐。

是时底沙。

亦闻影胜王遣太子。

出城游戏。

即告子曰。

汝应往彼。

看四高座。

汝将瓶钵。

及以锡杖。

置第三座。

汝于第四高座上坐。

日出日没所有论师。

非与汝等。

子闻依教。

即诣往坐。

时诸人等。

种种音乐。

歌咏赞叹。

邬波底沙。

默然而住。

诸人见已。

各相谓曰。

此人必应大愚。

非愚大智。

所以默然。

时诸音乐。

悉皆停住。

于时俱哩多问邬波底沙曰。

汝见音乐歌咏人不。

答曰。

我整内观。

不见斯事。

报曰。

不见耳可不闻。

邬波底沙以伽他答曰。

  死皮筋作乐  令众有欢喜

  无常急若轮  智者知非乐

  时俱哩多。

及以众人。

闻说颂已。

便即问曰。

汝是邬波底沙不。

报曰。

大众当知。

我是邬波底沙。

即问俱哩多曰。

汝见如上音乐等不。

答曰。

不见。

又复报曰。

汝贪内观。

耳可不闻。

时俱哩多以伽他答曰。

一切璎珞等。

庄严身受重。

作舞动形躯。

皆是虚诳摄。

歌咏作戏者。

譬如号叫声。

此等皆无常。

思之有何乐。

尔时邬波底沙告言。

汝是俱哩多耶。

众人答曰。

如是。

邬波底沙报曰。

我为汝来。

共汝出家。

俱哩多答曰。

所为诸祭祀。

及祭祀火神。

求福修苦行。

斯其果报。

皆在手中。

家是大臣之种我常乘象。

何为出家。

尔时邬波底沙说伽他曰。

  树若欲倒时  枝叶不相济

  死时亦如是  受用不能救

  尔时邬波底沙说伽他已。

告曰。

仁来。

同共出家。

答曰。

我问父母。

告言好去。

如是语时。

此俱哩多即至父所。

白言。

愿父放我。

清信出家。

从家出家。

其父告曰。

所为诸祭祀。

及祭火神法。

求苦修行所得果报。

汝今已获。

复是大臣之子。

乘象之士当作大臣。

何为出家。

时俱哩多即于父前。

说伽他曰。

  宁于林内树皮衣  共兽同居食诸果

  不缘国事禁闭缚  智者不为恐惧事

  父闻颂已。

告曰。

唯汝一子。

如初月轮。

爱之若此。

如前广说。

凡是儿子。

皆依父母。

志愿不移。

从汝出家。

既蒙许已。

于时同侣咸并到来。

时俱哩多即发胜心。

策励身意。

往那刺陀村。

其邬波底沙。

常乐寂静。

在阿兰若处。

领诸弟子。

有五百人。

令诵梵静神咒。

时俱哩多渐次而行。

至那刺陀聚落。

问诸人曰。

邬波底沙。

今在何处。

村人答曰。

今在阿兰若处。

领五百众。

诵梵静神咒。

时俱哩多即往阿兰若处。

既相见已。

报邬波底沙曰。

出家之事。

今正是时。

邬波底沙曰。

仁得父命。

放出家耶。

答曰。

得也。

邬波底沙。

语俱哩多曰。

仁今暂住。

我亦问父。

令我出家不俱哩多曰仁今去问何时得来。

答曰。

暂去即来。

邬波底沙至父母处。

白父母曰。

今有启请。

愿垂哀愍。

我意欲求清净出家。

父母报曰。

甚为善事。

如汝所愿任汝出家。

尔时邬波底沙还至俱哩多处。

白言。

俱哩多。

父母已听。

来共出家。

又问众人。

汝等父母放出家不。

众人答曰。

已听。

时俱哩多曰。

我问父母。

已淹日月。

仁作何计。

来去速还。

答曰。

汝家因缘。

厚重牢禁。

所以来迟。

我家累轻。

是故来早。

非但今日。

乃至五百生来。

曾已出家。

又常发愿。

愿当生处。

非贵非贱。

处中而生。

缘此缚轻。

所以来速。

时俱哩多告众人曰。

我宗高贵。

今欲出家。

岂得随宜。

共往王城。

问诸净梵。

于时六师外道。

在彼城中。

皆悉自谓。

俱得神通。

自在无碍。

其邬波底沙。

俱哩多等。

即问六师脯刺拏曰。

行何法眼。

习何教法。

复得何果。

若持梵行。

获何殊胜。

彼师答曰。

我如是见。

我如是说。

无与。

无爱。

无见。

无祭祀。

无善行。

无恶行。

无善恶业报异熟果。

无今世。

无后世。

无父。

无母。

无化生有情。

世间无阿罗汉。

正行正成就。

若见此世后世者。

于此自法。

证明神通。

说得圆成。

我生已尽。

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

不受后有。

唯受此生。

断后世有。

命终即坏。

四大共成。

假为人身。

是命断时。

四大各归本处。

第五空界。

诸根即转。

将此死尸。

于林间焚烧。

既变为灰。

骸骨鸽色。

即无人也。

乃知了已。

智者行施及受施者。

所是说有之人。

悉空妄说。

虚叫之言。

并皆愚夫。

若是智者。

了俱断坏。

知无后身。

尔时俱哩多。

及邬波底沙。

作如是念。

此师住于非道。

行于非智。

仁者不应随彼而学。

修行险道。

说伽他曰。

  邪解非善说  情乐下劣法

  善教若如是  非法当云何

  说是语已。

当知彼是如击空器。

击已而去。

次诣末羯利瞿阇离子处。

白言。

仁者行何法眼。

习何教法。

复得何果。

若持梵行。

获何殊胜。

答曰。

我如是说。

如是见。

无因无缘有情受苦。

无因无缘得净。

不由因缘自然得净。

无因无缘有情无智慧无见无因无缘有情自然智慧有见。

无力。

无精进。

无丈夫无世力。

无我形。

无他形。

无我作。

无他作。

一切有情。

一切有命。

一切有类。

无处无居无观。

决定正道。

有情归依。

苦乐觉悟。

所谓六道众生。

时俱哩多。

及邬波底沙。

作如是念。

此师住于非道。

乘于邪道。

智者远离。

此是险道。

如是知已。

说伽他曰。

  邪解非善说  情乐下劣法

  正法若如此  非法当云何

  作是语已。

如击空器。

知非而去。

次往珊逝移毗刺知子处。

白言。

仁者行何法眼。

习何教法。

复得何果。

有何殊胜。

修何梵行。

答言。

摩纳婆。

我于此处。

作如是见。

作如是说。

汝应如是。

为杀命故。

应如是作。

及教他作。

应以自烧。

及命他烧斫截害等。

亦如是作。

不与应取。

于欲应行。

妄语应作。

酒等应饮。

多积人山。

利刀应杀。

应剉为聚。

如是种种杀害。

无有罪业。

亦无有报。

于恒河南岸。

种种杀生。

于北种种设会祭祀。

无罪无福若行布施持戒精进等法。

及以四摄。

如不作者。

得大果报。

尔时俱哩多。

邬波底沙。

共相谓曰。

此说非理。

并是邪教。

应当恐怖。

智者远离。

作是语已。

说伽他曰。

  邪解非善说  情乐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当云何

  作是语已。

如击空器。

舍之而去。

次诣阿市多鸡舍甘跋罗子处。

白言。

仁者行何法眼。

作何教示。

有何殊胜。

修何梵行。

复得何果。

彼便答曰。

摩纳婆。

我有如是见。

如是说。

复有七身。

何等为七。

所谓地水火风。

苦乐及命。

彼皆无作。

无所作。

无化所化。

无有损害。

积聚安住。

犹如木梢更互相持。

彼皆不生。

无变易故。

至不相害。

若福若罪。

若以罪福。

若苦若乐。

若以苦乐。

于彼七中。

谁是丈夫。

能相杀害。

能杀所杀。

皆无主宰。

不坏世间。

命于六身。

居窍而住。

与六为主。

终无损害。

于中亦无能相害者。

亦无斗诤。

无有悟者。

亦无发悟。

亦无忆念。

无有省者。

亦无表者。

无表示者。

凡有一万四千六百发趣度门。

以为上首。

复有五业。

三是应作。

二是所作。

亦有全业。

亦有半业。

六万四千观属。

六十中劫。

一百三十那刺迦诸根。

复有一百三十六病界。

四万九千龙眷属。

四万九千妙翅鸟。

四万九千尼揵子眷属。

四万九千外道眷属。

七有名劫。

七无名劫。

七阿苏罗世。

七毗舍遮世。

七天居。

七人间。

七大池。

七小池。

七大梦。

七百小梦。

七大巅坑。

七百小巅坑。

七大悟。

七百小悟。

六端严生。

十增长。

以大丈夫。

此是八万四千大劫。

于中愚夫智者。

莫不流转已。

而得苦尽。

然始解脱。

譬如以线。

缠系重物。

从高掷下。

而转线尽。

愚夫智者。

亦复如是。

经于八万四千劫中。

流转生死。

至劫终已。

而得解脱。

于中若沙门婆罗门。

能作如是语。

我以此禁戒。

勤苦修梵行。

未成熟者。

令成熟。

其成熟者。

苦尽获果。

作此说者。

无有是处。

然苦乐当住。

无有增减。

不可得知。

我如是说。

了知生死。

是实不虚。

作此说已。

时俱哩多。

及邬波底沙。

咸作是念。

然此教师。

住于非道。

犹如险路。

智者应当远离于彼。

作是念已。

说伽他曰。

  邪解非善说  情乐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当云何

  说是颂已。

如击空器等。

广说如前。

次诣昵揭烂陀子处。

白言。

仁者行何法眼。

作何教示。

有何殊胜。

有何梵行。

复得何果答曰。

我如是见。

我如是说。

一切有情所受果报。

皆由宿业。

过去恶业。

今修梵行。

而得苦尽。

今修善业。

因缘获果更不造恶。

当得漏尽。

漏既尽已。

苦业俱尽。

苦果既尽。

得至边际。

尔时俱哩多。

邬波底沙。

闻是语已。

便作是念。

此师说者。

亦住非道。

犹如险道。

智者应离。

说伽他曰。

  邪解非善说  情乐下劣法

  正法既如是  非法当云何

  说是颂已。如击空器等。广如前说。便即舍去。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一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二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此有度舍利目连缘。

  尔时有教师。

名曰珊逝移。

即便诣彼。

问诸人曰。

此教师何处宴坐。

其教师先在房中。

闻是语已。

便作是念。

我久在此。

不闻说此宴坐之语。

时俱哩多等复作是念。

彼人宴坐。

我等不应辄令起动。

待坐起已。

即应相见。

作是念已。

便隐屏处。

尔时珊逝移从宴坐起。

诸根清净。

彼二知已。

即便诣彼。

白言。

仁者有何法眼。

作何致示。

有何殊胜。

修何梵行。

复得何果。

答曰。

我如是见。

我如是说。

实不妄语。

不害众生。

常不生不死。

不堕不灭。

当生二梵天。

尔时彼二问曰。

所说何义。

答曰。

不妄语者。

名为出家。

不害生者。

与一切法以为根本。

常不生不死不堕不灭等处。

是为涅槃。

生二梵者。

诸婆罗门等所修梵行。

皆求彼处。

闻是语已。

白言。

尊者。

愿与我等。

摄受出家。

修行梵行。

即俱与彼二人出家。

既出家已。

四远皆闻俱哩多等于珊逝移处。

而得出家。

于时珊逝移多获利养。

即作是念。

我昔族望憍陈种姓。

今时亦为憍陈种姓。

今获利养。

莫不由彼二人福德。

非我福故。

作是念已。

时珊逝移先有五百弟子。

常教论典。

即命彼二。

各领二百五十弟子。

受其教法。

时珊逝移便染时患。

时邬波底沙告俱哩多曰。

师今染患。

汝求医药。

为看侍耶。

答曰。

仁有智慧。

宜应看侍。

我当求药。

时俱哩多求得诸药根茎花等。

与师啖服。

其病转加。

于时教师即便微笑。

底沙白言。

大人无缘。

必不应笑。

师今微笑。

有何因缘。

师便告曰。

如汝所言。

我向所笑。

金洲有王名曰金主。

命终欲焚。

其妻悲恼。

亦自焚身。

众生愚痴。

由欲所牵。

欲情染故。

受斯苦恼。

邬波底沙白言。

何年日月。

有如是事。

答曰。

某年月日。

及以时节。

其二弟子即便录记。

又白师曰。

我所出家。

求断生死师既获已。

愿今教我。

得断生死。

师即答言。

我意出家。

亦求此事。

如汝所请。

我不获得。

然十五日褒洒陀时。

有诸天众。

在于虚空。

作如是语。

于释种中。

有童子生。

于雪山所有河。

名曰分路。

于彼河侧。

有劫比罗仙人住处。

有婆罗门。

善解天文。

及能占相。

彼记童子。

当作转轮圣王。

彼若出家。

当证如来应正等觉。

名闻十方。

告弟子曰。

汝等于彼教中出家。

修持梵行。

不应自恃族种尊高。

应修梵行。

调伏诸根。

汝等于彼。

当得妙果。

不受生死。

说先语已。

而说伽他曰。

  积聚皆消散  崇高必堕落

  会合终别离  有命咸归死

  尔时教师不久命终。

诸弟子等。

以青黄赤白缯彩缠已。

将向林中。

以礼焚讫。

于时金洲有婆罗门。

名曰金发。

从彼来至王舍城中。

到邬波底沙处。

时邬波底沙问。

汝从何来。

答曰。

从金洲来。

汝彼曾见希有事不。

答曰。

不见余事。

然金主王命终焚烧。

其妻悲念。

亦自焚身。

便即问曰。

何年日月。

答曰。

某年月日。

及以时节。

其邬波底沙自捡私记。

诚如师言。

时俱哩多告邬波底沙曰。

我之教师。

已证妙法。

然师秘法。

不教我等。

师若不证天耳法眼。

宁知他方有如是事。

时俱哩多便作是念。

邬波底沙。

聪明智慧。

于教师处。

应得妙法。

不教于我。

作是念已便即告曰共立誓言。

若先证得上妙法者。

应相度脱。

作是誓已。

俱游人间尔时菩萨年二十九。

欲在王宫。

受五欲乐。

既见生老病死。

心生厌离。

中夜逾城。

往诣林薮。

六年苦行。

都无所获。

随意喘息。

便餐美味乳酪等食。

酥油涂身。

以香汤浴。

便即往诣军营聚落。

受欢喜欢喜力二牧牛女十六倍乳糜。

菩萨食已。

时有黑色龙王。

赞言善哉。

复有一人。

名曰常住。

授与菩萨吉祥草已。

即诣菩提树下自敷斯草。

其草不乱。

便即右旋。

于此草上。

结跏趺坐。

端身正念。

便即发要期之心我若诸漏不尽。

终不起于此座。

  尔时菩萨应未证悟。

便即降伏三十六万俱胝恶魔。

其魔各有百千鬼神眷属。

尔时菩萨以慈铠仗。

降伏魔已。

便证无上正等菩提。

时有梵天。

来请世尊。

于波罗痆斯。

三转法轮。

时会听者。

有大臣子五十余人。

既闻法已。

并请出家。

及受近圆。

  尔时世尊复诣聚落。

名白[疊*毛]林。

有六十人。

同为善伴。

闻佛说已。

便得正信。

复诣聚落。

名曰军住。

其聚落主。

有二女人。

一字难陀。

二名难陀波罗。

闻佛说法。

同前正信。

复有一池。

名忧楼频螺。

其处有一大仙。

名曰迦摄。

并诸弟子一千人俱。

闻佛说法。

咸请出家。

及受近圆。

佛到伽耶顶制底所。

有伽耶迦摄。

示现三种神变事已。

遂令迦摄。

住圆寂处。

后往杖林。

令摩揭陀主影胜大王。

得见真谛。

与八万天众。

及摩揭陀国婆罗门居士。

至王舍城。

住于竹林尔时世尊在竹林园。

羯兰铎迦池侧。

时邬波底沙。

与俱哩多。

游行人间。

至王舍城乃见城中寂静。

便作是念。

有二事因。

令彼大城。

得寂静住。

或为有他怨怖。

或缘有大威德沙门婆罗门。

作是念已。

即行观星。

无他怨怖。

面点三画。

渐次游从。

复有无量百千万人。

随后而去。

后于异时。

面妆画已。

渐次游从。

随后无有一人。

便作是念我先游从。

乃有无量百千人众随从。

今无一人。

是事云何。

尔时诸佛常法如余。

佛即作念。

此异学人。

一名地师。

一名拘哩多。

已于过去诸佛之所。

多种善根。

久修福业。

犹如热肿。

时节若熟。

逢缘发破。

即得除愈。

此人根熟。

今正是时。

佛又观其根器。

云何得度。

复于谁处。

而得有缘。

观知此人当于具足律仪人所。

而得发心。

世尊即令马胜苾刍。

往彼而度。

时马胜苾刍威仪庠序。

诸天人众。

见者发心。

佛告马胜。

汝可摄受二人。

既受敕已欢喜默然。

顶礼佛足。

便即往去。

尔时马胜至明食时。

著衣持钵。

入王舍城。

次第乞食。

威仪庠序。

顾若牛王。

时邬波底沙梵志出游。

乃见尊者马胜。

威仪具足。

与世希奇。

叹未曾有。

于时邬波底沙便作是念。

所有城中诸出家者。

非与此等。

我应问彼。

谁边出家。

所学何法。

教师是谁。

作是念已。

便往近路。

而候尊者。

于时尊者从彼而来。

邬波底沙见已。

便即问曰。

谁是汝师。

所学何法。

谁边出家。

马胜答言。

我之大师。

是释迦种。

沙门乔答摩。

今证无上正等菩提。

彼是我师。

我依于彼。

剃除鬓发。

而为出家。

修行梵行。

读诵教法。

尔时邬波底沙告言。

具寿。

愿与我说。

令我得闻。

马胜报曰。

如来教法。

甚深微妙。

难解难知。

我近出家。

不能广说。

然我今者不能记文。

略说其义。

底沙告曰。

愿说其义。

尔时马胜便以伽他。

而告之曰。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

  说是颂已。

时邬波底沙即便离垢。

证得法眼。

法中之眼。

得见法已。

心无疑惑。

情无畏惧。

忽便起立。

恭敬合掌。

作如是言。

此是我师。

此是正法。

住此法者。

更不坠堕。

是无忧处。

我从无量旷大劫来。

未曾闻此甚深要法。

即告具寿。

大师世尊。

今在何处。

答曰。

我之大师。

在王舍城。

羯兰铎迦池侧。

时邬波底沙闻是语已。

欢喜踊跃。

恭敬合掌。

右绕三匝。

奉辞而去。

便即往诣俱哩多处。

时俱哩多遥见而来。

告邬波底沙曰。

汝今容貌。

异常鲜洁。

诸根清净。

为得甘露上妙法耶。

邬波底沙答曰。

如是如是。

如汝所言。

时邬波底沙具申上事。

说伽他曰。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

  尔时俱哩多闻是法已。告言。具寿更为我说。时邬波底沙复为重说。

  诸法从缘起  如来说是因

  彼法因缘尽  是大沙门说

  说是法已。

时俱哩多便得离垢。

证得法眼法中之眼。

既见法已。

恭敬合掌。

欢喜顶礼。

作如是言。

此是正法。

若住此者。

不堕落处。

我从无量俱胝劫来。

未闻此法。

时俱哩多告邬波底沙曰。

大师世尊今在何处。

答曰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侧。

闻是语已。

又告邬波底沙。

今宜共往。

于彼出家。

修行梵行。

答言。

甚善。

俱哩多曰。

问诸弟子。

共许以不。

邬波底沙报言。

善哉善哉。

汝是名德。

众所知识。

应问弟子。

尔时俱哩多告诸弟子曰我与邬波底沙。

今欲往诣佛世尊所。

出家学道。

修行梵行。

汝等云何弟子答曰。

我等所学。

皆依师授。

今邬波驮耶随佛出家。

我等亦愿随佛出家。

师告言善今正是时。

尔时邬波底沙与俱哩多。

各与二百五十弟子。

即出王城。

欲往羯兰铎迦竹林池所。

尔时具寿马胜苾刍。

去世尊不远。

在一树下。

寂然宴坐。

邬波底沙既遥见已。

告俱哩多曰。

为当先去礼世尊耶。

为先于邬波驮耶处。

而为听法。

俱哩多曰。

应听法处。

作是语已。

俱诣尊者马胜苾刍处。

头面礼足。

退坐一面。

尔时如来众中。

有一婆罗门。

先事月神。

世尊。

为彼婆罗门。

而说伽他曰。

  若人能了法  无论老与少

  当须起恭敬  犹如月初出

  尔时会中。有一事火婆罗门。世尊复为而说颂曰。

  若人能了法  无论老与少

  当须起恭敬  如火能净秽

  尔时邬波底沙。

与俱哩多等。

顶礼尊者马胜足已。

即诣佛所。

尔时世尊。

与无量百千苾刍众等。

前后围绕。

而为说法。

世尊遥见俱哩多等。

便告诸苾刍曰。

汝等见此二人。

大众围绕。

而为上首不。

答言。

如是。

我等已见。

世尊复言。

汝等当知。

此二人等。

于我法中。

出家学道。

于声闻中。

神通智慧。

最为第一。

时俱哩多。

及邬波底沙。

至世尊所。

顶礼佛足。

退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愿与我等。

于善法中。

出家近圆。

成苾刍性。

修持梵行。

  尔时世尊命彼二人善来苾刍。修行梵行。佛既语已。时彼二人。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如曾剃发。已经七日。威仪具足如百岁苾刍。而摄颂曰。

  世尊命善来  诸根得寂静

  发落衣著身  威仪如百夏

  时有众多苾刍。食时著衣持钵。入王舍城。次第乞食。于其城内所是珊逝移诸弟子等。见诸苾刍。共相讥笑。而说伽他曰。

  佛于王舍城  摩揭陀最胜

  珊逝悉度讫  汝今当度谁

  时诸苾刍闻是语已。

便失威德。

情不欢喜。

乞食得已。

还至本处。

饭食已讫。

收衣洗足。

至世尊所。

顶礼佛足。

退坐一面。

时诸苾刍白佛言。

世尊。

我等食时。

王城乞食。

所有珊逝移弟子等。

种种讥嫌。

具说上事。

我等默然。

无有威德。

情怀不乐。

佛言。

彼若作如是语。

汝应此答。

  凡度应如法  世尊教是正

  汝等有何知  彼度是依法

  若作此答。彼无威德。默然而去。时诸苾刍著衣持钵。入王舍城。次第乞食。时珊逝移诸弟子等。如上讥嫌。说伽他曰。

  佛于王舍城  摩揭陀最胜

  珊逝悉度讫  汝今当度谁

  时诸苾刍闻是语已。便说伽他答曰。

  凡度应如法  世尊教是正

  汝等有何知  彼度是依法

  时珊逝移弟子。

闻是语已。

威德俱失。

默然退散。

后于异时。

摩吒罗婆罗门夫妻俱亡。

底沙婆罗门。

及妻舍利。

命亦终殁。

俱瑟耻罗从南方还。

将无后世论。

至那刺陀聚落。

有守门人问曰。

具寿。

汝是俱瑟耻啰不。

答言。

如是。

众人得知。

问守门人曰。

摩吒啰婆罗门今在何处。

答言。

已死。

又问其妻及底沙等。

具答如前。

又问。

舍利子今在何处。

答言。

在王舍城。

有一大师。

名曰珊逝移。

近出世间。

于彼出家。

俱瑟耻罗便作是言。

婆罗门法。

不应出家。

此非善事。

作是语已。

渐次而行。

至王舍城。

问诸人曰。

珊逝移大师今在何处。

诸人答言。

大师已死。

所有弟子。

悉于沙门乔答摩处。

于彼出家。

叹言甚善。

彼既记言。

当作转轮圣王。

彼若作王。

舍利子应为大臣。

尔时长爪梵志。

闻是说已。

即诣佛所。

作如是语。

沙门乔答摩。

一切我法。

所有见等。

皆我不欲。

所有事火。

作如是见。

作如是说。

我所见者。

悉离悉除。

亦离变易。

若离此见。

不取相续。

更不取余见。

沙门乔答摩。

我如是见。

我如是解。

世人所见。

多与事火相违。

又说如是见解。

皆住此道。

汝乔答摩。

作如是见。

如是解不。

又事火论曰。

若沙门婆罗门等。

能舍此见。

不取余见。

如是此等。

真沙门婆罗门。

是微妙处。

又事火者。

皆住三见。

云何为三。

一者一切不欲。

二者一切欲。

三者一切愿不欲。

乃至出家。

  佛告诸苾刍。

于我声闻弟子之中。

明解聪利。

俱瑟耻罗苾刍。

最为第一。

时具寿舍利子。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果。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

请世尊曰。

此舍利子。

先作何业。

由彼业故。

感得利智。

深智。

无疑惑智。

佛言。

诸苾刍。

汝等应听。

其舍利子。

先所作业。

还应自得。

非于余处。

广说乃至。

果报还自受等。

乃往古昔。

于一聚落。

有婆罗门。

娶妻未久。

便诞一息。

不经多年。

复生一女。

俱渐长大。

父母遇病。

皆悉身亡。

时彼童子既遭忧戚。

念往山林。

即携其妹。

共至林所。

采拾花果。

以自支持。

汝等苾刍。

如大黑蛇。

有五过患。

云何为五。

一者多嗔。

二者多恨。

三者作恶。

四者无恩。

五者利毒。

应知女人。

亦有五过。

一者多嗔。

二者多恨。

三者作恶。

四者无恩。

五者利毒。

云何名为女人利毒。

凡诸女人。

多怀猛利染欲之心。

是时童女既至成人。

欲心渐盛。

告其兄曰。

我今不能常餐花果。

以自存命。

可往人间。

求请饮食。

时兄将妹。

共出山林。

往婆罗门家。

而行乞食。

两俱齐唤。

主人出看。

见而告曰。

隐居之人。

亦畜妻室。

兄曰。

此非我妻。

是亲妹也。

即问兄曰。

曾娉人未。

彼报言未。

若如是者。

何不与我。

答曰。

此已远离世间恶法。

女心欲盛。

报其兄曰。

岂我林中食诸花果。

不能活耶。

然我不堪烦恼所逼。

共辞林野。

远至人间。

今可以我与婆罗门。

兄曰。

我实不能嫁娶于汝。

此是恶法。

非我所为。

汝有俗心。

任情所欲。

时婆罗门知女心已。

延入家中。

大会宗亲。

纳以为妇。

报其兄曰。

今与我同宅而居。

别为一室。

兄曰。

我不求欲。

当乐出家。

妹曰。

共立要契。

方可随情。

兄曰。

是何言要。

妹曰。

若其证得殊胜果者。

可来相见。

兄曰。

善哉。

如汝所愿。

即便辞去。

至隐士所。

而为出家。

由彼宿世善根力故。

遂于三十七品菩提分法。

无师自悟。

证独觉果。

便作是念。

我先与妹。

共立要契。

今可往看。

便至其所。

上升虚空。

身现神变。

上出火光。

下流清水。

奇相非一。

纵身而下。

诸凡夫人见神通时。

心疾回转。

犹如大树崩倒于地。

顶礼尊足。

白言。

大兄。

今得如是殊妙胜德。

答言。

我证。

白言。

兄为资身。

须得饮食。

我为求福。

愿兴供养可住于此。

答曰。

汝无自在。

可入报夫。

即白夫言。

仁今知不。

我兄出家。

成就禁戒。

得上妙果。

世间第一。

我欲供养。

不敢自专。

若见许者。

于三月中。

饮食资给。

答言。

贤首。

彼不出家。

我虽不欲。

终须供济。

况已出家。

获殊胜道。

今随汝意。

供养三月。

其三月中。

种种上妙供给其兄。

三月既满。

即以上[疊*毛]刀子及针。

即便奉施。

兄既受已。

以刀割截。

刀子善利。

裁割迅疾。

其妹见已。

便即蹲踞。

作如是言。

愿我根性。

如此刀子。

得善迅利。

乃至未来。

成就利智。

于时独觉取衣缝刺。

善用针线。

缝刺无碍。

妹便发愿。

愿我今身。

乃至未来。

令我智慧。

犹若此针。

智慧深远。

通达无碍尔时佛告诸苾刍。

勿生异念。

往昔婆罗门女者。

岂异人乎。

今舍利弗是。

由彼过去供养独觉。

奉施刀子。

及白[疊*毛]等。

广发誓愿。

由此善根。

今得利智聪明第一。

汝等苾刍。

当知黑业。

还得黑报。

若行白业。

还得白报。

乃至广说。

如上应知。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

白世尊曰。

具寿舍利弗。

昔作何业。

今得非贵族种。

非极下贱。

处中而生。

数数出家。

佛告诸苾刍。

汝等应听。

乃往过去。

有一国王。

娶妻不久。

自恣欲乐。

乃至游猎。

不经多年。

便诞一息。

其子长大。

见其父王非法化世。

便作是念。

我父灭度。

当堕地狱。

我绍王位。

亦同斯苦。

我应往于善法律中。

出家修道。

乃至梵行。

作是念已。

即诣父所。

白言。

大王。

愿王放我出家。

王告子曰。

所有种种祭祠天等。

皆求富贵。

汝是太子。

乘象之种。

王位在即。

汝今何故。

而求出家。

种种呵责。

不放出家。

后于异时。

太子乘象。

出城游观。

见一贫人持叶乞食。

告曰贤首。

我是贵种。

不得出家。

汝非贵种。

何不出家。

答言。

我无衣钵。

云何出家。

报言。

贤首。

我当与汝三衣钵等。

汝应出家。

答言。

极善。

于时太子如上付与。

时有五通仙人。

在一树下。

乐寂宴坐。

于时太子。

及与乞士。

俱诣仙人处。

太子下象。

至仙人处。

白言圣者。

愿与出家。

时彼仙人。

即与出家。

太子告言。

我今欲去。

汝若得道。

及与证果。

愿令相报。

彼即答言。

如仁所言。

既出家已。

即往静处。

宴坐修定。

遂于三十七品菩提分法。

无师自悟。

证独觉果。

便作是念。

我所证果。

皆由太子。

我应于彼今可往看。

示现神变。

作是念已。

便至其所。

上升虚空。

种种神变。

乃至火光。

下流水等。

广如上说。

时诸人等见神变已。

心疾回转。

犹如大树崩倒于地。

咸皆顶礼。

白言圣者。

今证如是殊胜果耶。

答言。

我证。

太子见已。

作如是念。

彼所获者皆悉由我。

我不出家证斯果者。

莫不皆由高族家生。

作是念已。

便发誓愿。

唯愿我等生生世世。

勿于高族家生。

及以下贱。

处中而生。

令我无障。

易得出家。

汝等苾刍。

勿生异念。

往太子者。

岂与人乎。

今舍利弗是。

由彼昔时誓愿力故。

今生出家。

自在无碍。

当知果报。

自作自受。

若作白业。

还得白报。

若作黑业。

还得黑报。

乃至善恶。

广说如前。

汝等苾刍。

当如是学。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

唯佛世尊能断疑惑。

诸苾刍等白世尊言。

此具寿舍利弗。

作何福业成熟善根。

于声闻中。

智慧第一。

佛言。

由昔过去发愿力故。

诸苾刍等白言。

世尊。

作何誓愿。

唯佛慈悲。

为我广说。

佛告诸苾刍。

汝等应听。

乃往过去。

此贤劫中。

人寿二万岁时。

有佛出世。

号曰迦摄波。

十号具足。

此舍利弗有一教师。

迦叶佛所。

而得出家。

迦摄波佛记舍利师。

汝于声闻众中。

聪明智慧。

最为第一。

乃至梵行。

而无亏缺。

然无果报。

非获于果。

至师命终时广发誓愿。

我所修行梵行功德。

以此善根。

愿迦叶波佛与彼嗢怛啰婆罗门。

当来世时。

人寿百岁。

有佛出世。

号曰释迦牟尼应正等觉。

十号具足。

于彼教中。

而得出家。

断诸烦恼。

乃至漏尽。

证阿罗汉果。

尔时舍利弗。

今所获果。

一如师愿。

由彼愿力故。

今舍利弗。

诸声闻中。

智慧第一。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

唯佛能断白世尊曰。

彼具寿大目乾连。

先作何业。

成熟善根。

诸声闻中。

神通第一。

佛告诸苾刍。

汝等应听。

彼大目乾连。

乃往过去。

善行善业。

积聚善根。

乃至果报。

广说如前。

  佛告诸苾刍。

乃往过去。

波罗奈城。

去斯不远。

有一仙人。

于彼居止。

心行慈悲。

怜愍有情。

于时有一采樵贫人。

负薪至彼。

疲极偃息。

仙人见已。

极生怜愍。

遂作是念。

此贫穷人。

先世不种修行善根。

虽得人身。

受斯辛苦。

而得衣食。

我今应度此人出家。

令修焚行。

作是念已。

告言。

贤子。

汝受辛苦。

何不出家。

答言。

大仙。

我是贫人。

采樵活命。

谁能见是。

度我出家。

告言。

贤首。

我当度汝。

令得出家。

傥若获果。

愿当相报。

答言。

圣者。

必若证果。

必当相报。

时彼仙人即与出家。

既出家已。

而逐静处。

修禅习定遂于三十七品菩提分法。

无师自悟。

证独觉果。

便作是念。

我所证果。

皆由仙人。

我应覆誓。

往看相报。

作是念已。

至其仙所。

上升虚空。

下流清水。

乃至火光。

十八变等。

如前广说。

其仙见已。

心疾回转。

犹如大树。

崩倒于地。

便发愿言。

愿我所修无量功德。

于当来世所有威德。

如汝所有神通第一。

汝等苾刍。

勿生异念。

往仙人者。

岂异人乎。

即大目乾连是也。

当知果报黑白业等。

广如上说。

汝等苾刍。

应如是学。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

唯佛能断。

来白佛言。

此大目乾连。

复作何业。

于大德中。

神通第一。

  佛告诸苾刍。

汝等应听。

乃往过去。

此贤劫中。

迦摄波佛出现世时。

以誓愿故。

广如上说。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

唯佛能断。

来白世尊。

具寿憍陈如。

先世作何善业。

成熟善根。

能四如意解。

今时利根明了。

佛告诸苾刍。

于此贤劫中。

过去有佛出现。

名迦摄波。

有教师修持梵行。

不获果报临命终时。

发誓愿故。

如前广说。

于佛住世之时。

若有出家近圆者。

皆来于世尊所。

佛言。

善来苾刍。

须发自落。

袈裟著身。

自然持钵。

即为出家近圆。

别有一人。

在外远国。

于苾刍处。

来求出家。

彼苾刍将此人。

来于佛所。

欲与出家近圆。

其人在路身亡。

乃不得出家。

时诸苾刍缘此事故。

来白佛言。

具如上说尔时世尊便作是念。

疲乏我声闻。

若有人求出家近圆。

在远国者。

我许于苾刍僧众。

与彼出家近圆。

时佛世尊集诸苾刍。

告言。

缘此事故。

从今已后。

若有求出家者。

许苾刍僧众。

与出家与近圆。

佛许此事已。

彼苾刍众。

不知云何与出家与近圆。

以缘白佛。

时世尊告诸苾刍。

但有人来。

求出家者。

当问诸难。

若无障难者。

然后与受三归。

即令合掌胡跪。

当自称名。

尽一形世。

归依佛两足尊。

归依法离欲尊。

归依僧众中尊。

后与受五学处。

十戒。

二百五十戒。

广如余说。

  既出家近圆已。于阿遮离邬波驮耶处。无怕惧心。所作之事。皆无所问。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

我今为诸弟子。

制其学处。

若诸弟子所作事业。

以水洒地。

及瞿摩耶涂坛扫地。

及修理衣钵。

食啖等事。

不告白师。

及有客苾刍。

先不相识。

来至房中。

应白师知。

唯除五事。

余悉皆白。

若不如是。

得越法罪。

言五事者。

所谓嚼齿木。

饮净水。

大小便利。

及四十九寻内礼制底。

此不应白二师。

所有缝衣等事。

弟子应白。

师勿自劳。

我当代作。

若如是者善。

不如是者。

得越法罪。

师若为福及众作。

不代无犯。

二师有病。

须勤看侍。

应白师言。

所须医药。

及以饮食。

应随师意。

不得违情。

若如是者善。

若不如是。

同前得罪。

若二师有犯。

同住弟子。

应善方便。

白二师言。

师犯如是恶作之罪。

师应发露。

广说如上。

二师邪见。

大众为作驱摈等。

令出住处。

弟子应须于大众处。

殷勤求谢。

令众欢喜。

又须白师。

勿作恶见。

方便正谏。

令舍是事。

令众及师。

和合乐住。

若不如是。

得越法罪。

乃至广说。

如上应知。

若二师犯僧伽伐尸沙罪。

弟子应须令师发露。

若复僧伽与其二师。

行遍住法。

及以意喜不得与善苾刍。

同室眠卧等事。

若如法悔。

罪根及业。

悉皆除灭。

同善苾刍。

乃至复本等。

广如上说若如是者善。

若不依行者。

得越法罪。

其弟子等殷勤谏悔。

弟子有过。

师亦殷勤呵责令改。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二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三

    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

  佛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

给孤独园。

时具寿近军苾刍。

游行人间。

三月坐雨安居已。

度一弟子。

与彼渐行。

至室罗筏城。

尔时具寿近军洗足已。

往诣佛所。

顶礼佛足。

退坐一面。

诸佛常法。

若有客苾刍来。

先唱善来。

从何处来。

复于何方。

三月坐雨安居。

尔时佛告近军苾刍。

汝从何方来。

何处三月坐雨安居。

近军苾刍白言。

世尊。

我从余国来。

于彼三月坐雨安居佛问言。

此善男子。

是谁弟子。

近军答曰。

是我弟子。

佛言。

汝出家几时。

答曰。

经今二年。

其弟子度经一年尔时佛告诸苾刍曰。

此近军已起过为首。

我今制诸苾刍。

不应出家经年。

度余弟子。

及授近圆。

不与同住。

应自依止。

若出家未满十夏。

不度求寂。

及授近圆。

有客僧来。

先不相识。

不与依止。

若满十夏。

于别解脱戒经。

善知通塞。

应度求寂。

依止等事。

皆悉应作。

自未调伏。

调伏于他。

无有是处。

如是愚小亦不应度。

自未证悟解脱寂定。

及以涅槃。

为他说者。

亦无是处。

自堕淤泥。

犹未得出。

拟欲度他。

此亦非理。

时有年老无知苾刍。

不闲戒律。

度一外道。

及授近圆。

既近圆已。

白邬波驮耶曰。

今教授我。

其师不解。

默然无对。

遂生讥嫌。

诸苾刍知。

以缘白佛。

佛言。

我今许十夏苾刍。

许度弟子。

近圆如前。

不于他依止。

而成就五法。

何等为五。

一者近圆经十夏已上。

二者弟子患。

能为看养。

三者有恶作疑犯。

随事举勖。

四者若有邪见。

教令正见。

五者若不乐法。

勤摄受令乐住。

是名五法。

复有五种。

何等为五。

一者具戒。

二者多闻。

三者持经。

四者持律。

五者善持母论。

是名为五。

复有五种。

何等为五。

一者具戒无缺。

二者多闻。

三者善明经义。

四者于毗奈耶。

善知通塞。

五者磨窒哩迦藏。

善明义趣。

是名为五。

复有五种。

何等为五。

一者具戒。

二者多闻。

三者持经知义。

四者善通毗奈耶。

五者善明摩窒哩迦藏。

是名为五。

广如前说。

复有五种。

云何为五。

此五同前。

于一一上。

唯加极言。

广说如上。

复有五种。

此五亦同。

于一一上。

更加胜字。

复有五种。

亦同上说。

于上加能。

广说如前。

复有五种。

云何为五。

一者戒成就。

二者多闻成就。

三者胜解脱成就。

四者证智胜解脱成就。

五者智慧成就。

是名为五。

复有五种。

一者信成就。

二者戒成就。

三者多闻成就。

四者舍成就。

五者智成就。

广说如前。

复有五种。

云何为五。

一者具戒。

二者多闻。

三者精进。

四者念。

五者慧。

是名为五。

广说同前。

复有五种。

何等为五。

一者具戒。

二者多闻。

三者精进。

四者定。

五者般若。

是为五。

复有五种。

四者同上。

第五为是乐寂静坐。

复有五种。

一者有学戒蕴成就二者有学定蕴成就。

三者有学慧蕴成就。

四者有学解脱蕴成就。

五者有学解脱知见蕴成就。

广说如余。

复有五种无学成就同有学说。

复有五种。

一者知有过。

二者表示。

三者意表示。

四者舍弃。

五者随解。

复有五种。

何者为五。

一者知有留难。

二者知无留难。

三者随说教示。

四者与依止弟子。

五者摄受。

广说如前。

复有五种。

云何为五。

一者知有犯。

二者知无犯。

三者知轻。

四者知重。

五者知波罗底木叉。

广解演说。

成就五法。

满十夏者。

得与人出家近圆。

与依止及教示。

如自不具上五法成就者。

应依止他。

尔时具寿邬波离白佛言。

世尊。

如佛所说。

已五法成就。

满十夏。

应度弟子。

自不应依止他。

若苾刍近圆。

经六十夏。

不解别解脱。

若不成就五法者。

应依止他住不。

佛言。

应依止他住。

白言。

云何依止。

佛言。

依止老者。

白言。

若无老者。

云何当住。

佛言。

当依止少者。

唯除礼拜。

余皆取教示。

  佛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

给孤独园。

有一苾刍。

愚痴无智。

不闲善恶。

遂度外道。

令受近圆。

乃共诸苾刍。

常为诤论。

遂便归俗。

种种谤毁。

遂生讥嫌。

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佛言。

何有斯事。

愚痴无智。

弃善法律。

而就邪见。

譬如有人。

饥火所逼。

弃好饮食。

啖诸秽恶。

如是之人。

亦复如是。

由彼愚痴。

弃善法律。

爱乐外道邪见。

是故苾刍。

不应辄度外道。

以为弟子。

唯度释子。

若有释子。

持外道服。

来求出家。

及近圆者。

如此应度。

成苾刍性。

除斯释种。

自余外道。

皆应四月共住。

佛已许度外道。

四月共住。

承事供养不舍本衣。

时诸苾刍不知共住。

及以度法。

以缘白佛。

佛言。

若有外道。

来求出家。

先可应问身无障难。

若无障难已与受三归。

及五学处。

将向众中。

于僧伽前。

蹲踞合掌。

教彼作如是言。

大德僧伽听。

我是外道。

名字某甲。

今求出家。

于四月中。

以我本服。

供养僧伽。

愿众许我。

已著眼见耳不闻处。

应可差一苾刍。

谓作羯磨。

作如是说。

大德僧伽听。

此外道某甲。

今求出家。

以本服于四月中。

供养邬波驮耶。

及以僧伽。

若僧伽时至听者。

僧伽应许。

若不许者说。

如是三说。

僧伽已听许。

由其默然故。

我今如是持。

于四月中所有事业。

一同求寂。

著亲教师衣。

食僧伽食。

于四月中。

若旧见改。

应与出家。

若心乐外道者。

应驱令出。

尔时具寿邬波离问佛。

世尊。

如佛所说。

改旧见者。

云何得知改于旧见。

佛言。

应于彼前。

赞叹三宝。

说佛功德。

应毁外道。

种种毁訾。

若闻赞叹佛法与僧。

闻毁本族。

心生欢喜。

应与出家。

若赞三宝。

心则不喜。

闻毁訾外道。

心生忧戚。

即不应度。

应驱摈出。

若闻毁訾外道之种。

心不嗔恨。

便生欢喜。

是改旧见。

佛言。

若有事火外道。

来求出家。

应与彼度。

及授近圆。

何以故。

此事火种类。

信三种业。

何等为三。

所谓有业。

及所作业。

与作因业。

是故应度。

汝等苾刍。

应如是学。

此等有业。

与有所作业。

及所作因业。

汝等当学。

  佛在王舍城。

羯兰铎迦池。

竹林园。

三月坐雨安居已。

时王舍城。

耆宿苾刍数少。

年少者多。

尔时世尊欲往南山。

游行人间。

告阿难陀曰。

汝应告诸苾刍。

欲随世尊者。

应修营支伐罗。

时阿难陀受教敕已。

即诣诸处。

告诸苾刍曰。

世尊欲往人间游行。

若欲随世尊者。

应修营支伐罗。

时耆宿苾刍告具寿阿难陀。

我不能随世尊游行。

阿难陀告言。

何故不能。

答曰。

我等年老。

时少年者。

我等不去。

问曰。

何故。

答言。

我之师主。

既不随去。

我今须为看侍邬波驮耶。

尔时世尊与少弟子。

具持衣钵。

即往人间。

在路游行。

左右顾望。

如大象王。

恐诸苾刍执持瓶钵。

有不如法。

世尊回顾。

乃见苾刍其数不多。

世尊知而故问。

告阿难陀曰。

何故苾刍。

徒众减少。

时阿难陀以如上事。

具答世尊。

佛告诸苾刍。

我今应许五夏已上苾刍。

成就五法。

得随处学。

游行人间。

不依止住。

何等五法。

一者知有犯。

二者知无犯。

三者知重罪。

四者知轻罪。

五者善持钵唎底木叉。

广能宣说。

是名五法。

游行人间。

随处受学。

得往勿疑。

具寿邬波离问佛。

世尊。

六年已去。

成就五法。

游行人间。

受学得不。

佛言得。

又白世尊。

三夏成就五法。

得往以不。

佛言。

不得。

佛言。

我今当制。

五夏已上。

成就五法。

得随意去。

若未满者。

纵闲三藏。

亦不应往游行受学。

  佛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

给孤独园。

时具寿大目乾连。

与十七众出家。

并受近圆。

此皆幼年。

以邬波离为首。

夜中忍饥。

彻晓啼泣。

时佛世尊知而故问。

告阿难陀曰。

何故夜中小儿啼声。

阿难陀以缘具答。

佛告诸苾刍。

我今当制。

若年未满二十。

不应与受近圆。

成苾刍性。

所以者何。

未满二十。

不能忍饥寒热渴乏。

蚊虫所唼。

及病等。

又师呵啧。

不能忍受。

及诸苦恼。

由是幼小。

不能忍斯如上等苦。

佛告阿难陀。

若满二十。

即有志烈。

能忍如上呵啧等苦。

由年未满。

与受近圆。

有如是过。

是故苾刍。

若未满二十。

不应与授近圆。

若有求寂。

来求近圆。

苾刍应问。

年二十不。

若不问者。

得越法罪。

  佛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

给孤独园。

于此城中。

有一长者。

娶妻未久便诞一息。

长养渐大。

长者家业渐渐散尽。

便作是念。

我今贫困。

应求出家。

便命子曰。

我今年老。

不能与汝绍其家业。

我今欲于善法律中。

于彼出家。

于汝意云何。

子白父言。

父若出家。

我今亦应随父出家。

父报言善。

于时父子相随。

往诣逝多林。

于苾刍处。

白言。

圣者。

愿与我等。

而为出家。

苾刍报言善。

又告曰。

贤首。

此小童子。

是汝何亲。

答言。

是子亦欲出家。

时彼苾刍俱与出家。

教四威仪。

及以吃食。

经数日已。

告言。

汝去。

鹿不养鹿。

室罗筏城。

是我境界。

极以广大。

多诸人民。

敬信三宝。

汝应往彼。

自求衣食。

养活躯命。

闻是语已。

严持衣钵。

相随往。

诣室罗筏城。

次第乞食。

遂于衢路。

见一妇人。

作其煎饼。

时小求寂即从乞求。

女人报曰。

与我价直。

求寂报言。

我是沙门不畜财物。

既不与直。

乞饼不得。

时小求寂高声啼泣。

宛转于地。

时诸人等遂生讥嫌。

何故苾刍度此血团。

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佛言。

所有过失。

悉由度彼幼小出家。

从今以去未满十五。

不与出家。

若有童子。

来求出家苾刍应问。

年十五不若不问者得越法罪。

  佛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

给孤独园。

具寿邬波难陀有二求寂。

更相调戏。

犹如女人与丈夫戏。

亦如男子共女人戏。

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佛言。

所有过失。

斯由畜二求寂。

若畜者。

得越法罪。

佛既制已。

时有兄弟二人。

年几相似。

来求出家。

时诸苾刍不敢度彼。

不知云何。

以缘白佛。

佛言。

若有兄弟。

一时求出家者。

应度无犯。

彼二求寂。

并未年满。

应自留一。

教受事业。

将一付与亲知识处。

或大德处。

若至年满。

应与近圆。

其未满者。

自养无犯。

若年二十。

不与彼等。

而受近圆。

得越法罪。

  佛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

给孤独园。

于此城中。

有一居士。

家有一奴。

勤求作务。

无有懈怠。

所有作务。

先首为了。

后于异时。

曹主生嗔。

便作是念。

曹主甚难承事。

我当逃走。

复作是念。

生处难舍。

是诸声闻释子。

于王得恩。

无能损者。

我投彼处出家。

其奴即往逝多园林。

于苾刍处。

白言。

圣者。

我欲求出家。

时诸苾刍即与出家。

及近圆已。

种种教示。

依教修行研求。

能除诸烦恼。

而证阿罗汉果。

如余广说。

于时长者乃生悔心。

便作是念。

我奴所作之事。

一切无有懈怠。

我不应嗔。

令彼舍我。

我若见彼。

应从忏摩。

即于室罗筏城。

城门边立。

然彼苾刍。

食时执持衣钵。

入城乞食。

彼见告言。

贤首。

汝得出家耶。

答言尔。

报曰。

现今无人可给事我。

相随归舍。

尔时苾刍即升虚空。

乃现种种神变。

是时居士而生悔心。

速便归信。

心疾回转。

犹如大树摧倒。

顶礼其足白言。

圣者。

得证如此功能。

愿从今已后。

受我衣服卧具。

饮食汤药。

名称普闻。

某甲奴出家。

证阿罗汉果。

有如是胜妙功德。

时胜光王闻此语已。

某甲长者有奴出家。

殊胜证悟。

能获四果。

作是语已。

即命群臣。

而告之曰。

汝等应知。

我是灌顶刹利王种。

从今已往。

一切官寮长者等家。

有奴求出俗者。

便放出家。

勿令障碍。

室罗筏城。

时有长者。

家有一奴勤求作务。

常不懈怠。

广说如前。

便即出家。

并受圆具。

令学法式。

告言。

贤首。

鹿不养鹿。

其室罗筏城。

土地宽广。

父母居处。

汝今可去乞食而活。

时彼长者心生追悔。

便作是念。

彼奴勤求作务。

常不懈怠我若见时。

应求忏悔。

时彼长者。

遂于室罗筏城门侧而立时彼苾刍。

食时著衣持钵。

入城乞食。

长者见已。

告言贤首。

汝得出家。

谁当事我。

可共归家。

即便执臂。

苾刍告曰。

若触我者。

当截汝腕。

胜光王敕。

恩垂苾刍。

由如太子。

是长者毁呰苾刍曰。

沙门释子。

坏我城隍。

及坏梵志。

岂合与奴出家。

时诸苾刍闻此事已。

以缘白佛。

尔时世尊便作是念。

既有斯过。

从今已往。

汝等苾刍不应与奴出家。

若有求者。

当可问之。

汝是奴不。

若与奴出家者。

得越法罪。

  尔时世尊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

给孤独园。

于此城中。

有一长者。

每放课钱。

或时收利。

或时本利俱收。

复于后时。

见负债人。

本利俱索。

牵掣久捉不放。

即共立限。

方始放还。

彼人便作是念。

然此长者。

甚是恶性。

我复不能本利俱还。

我当逃走。

复作是念。

乡土难舍。

沙门释子而于王所。

由如太子。

我今于彼。

求出家耶。

即往逝多林。

诣苾刍处。

白言。

圣者我求出家。

彼与出家。

及受近圆。

并教法式。

既近圆已。

勇厉精勤。

于中无间。

不经多时。

乃证阿罗汉果。

时彼长者便生追悔。

作如是念。

彼负我债。

于时时间。

常还本利。

以何因缘。

辄见轻弃。

如若今时。

重得见者。

我当忏谢。

即于城门。

伫立而住。

时彼苾刍。

于日初分。

执持衣钵。

入城乞食。

长者便见。

问言。

贤首。

汝已出家。

虽复时时常还本利。

今可共归。

便执其手。

欲引而行。

尔时苾刍便即升空乃现种种十八神变。

广说如上。

时彼长者速便归信。

心疾回转。

犹如大树崩倒于地。

白言。

圣者。

获得如是殊胜功德。

上妙果证。

从今以去。

圣者所须资具衣食。

我当给与。

愿尊纳受。

尔时四远。

皆悉闻知某甲长者所负财主。

获如是果。

时胜军王既闻斯事。

敕大臣曰。

从今以去。

所有负债。

未得还者。

此等欲于佛所出家。

若有如是。

不应与彼生其留难。

时室罗筏城。

有一长者。

放债与人。

时有一人。

举物生利。

乃至出家。

不养鹿等。

广如上说。

复于异时。

持钵乞食。

长者遇见。

告言。

苾刍。

汝已出家。

谁复时时偿我本利。

今可共归。

欲执其手。

苾刍告曰。

汝莫触我。

若触我者。

当截汝手。

报言。

何故。

苾刍曰。

汝可不闻。

王有教令。

若欲出家。

一切负债。

皆悉放免。

彼共讥嫌。

作如是语。

出家释子多怀慠慢。

现负他债。

度令出家。

苾刍以缘白佛。

佛作是念。

由度负债者。

有如是过。

告诸苾刍。

从今已后。

负债之人。

不应辄度。

若有度者。

得越法罪。

  尔时佛在室罗筏城。

给孤独园。

有一长者。

娶妻未久。

便生一息。

乃至年渐长大。

因父嗔责。

遂即私逃。

后作是念。

乡国难离。

然诸释子。

皆如王子。

得免众事。

我今宜可于彼出家。

即往给园。

至苾刍所。

报言。

圣者。

我愿出家。

时有苾刍。

即与出家。

及授近圆。

复于异时。

其父觅子。

往苾刍所。

白言。

圣者。

见有如是童子来不。

报言。

今已度讫。

长者告言。

此等苾刍常执刀耶。

所有来者。

即与剃发。

又言。

岂不待于七八日间。

何故即度。

苾刍以缘白佛。

佛言。

不应即度。

若有童子。

去来不远。

来求出家应七八日。

然后方度出家。

若有远方来欲出家者。

不七八日与度无犯。

  佛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

给孤独园。

有一长者。

娶妻不久。

便生一息于时长者告其妻曰。

贤首。

我子长养。

虽复损我。

我今欲往外国兴易。

我所负债。

令子代还。

作是语已便即出去。

遂乃不还其妻养育。

儿渐长大。

送于学内。

令教外典。

其同学者。

所有论典。

悉皆明解。

唯此童子。

全无所获。

复于异时。

其母诣学。

告博士曰。

一种与直。

何故诸人学问俱备。

唯我童儿都无所解博士报曰。

夫所学者。

有二种事。

学业成就。

何等为二。

一者具羞。

二者有怖。

然此童子。

都无此二。

其母告言。

博士何不与杖。

复于异时。

博士才打。

种种呵责乃即啼泣。

归向母边。

具陈上事。

其母还打。

时彼童子便作是念。

我遭苦事。

前于一处被打。

今遭两处。

不能受苦。

宜可逃去入逝多林。

至彼见一求寂采花。

便即叹言。

甚大快乐。

问言。

何故。

答言。

出家。

求寂报言。

汝今何不出家报言。

圣者。

谁能与我出家。

报言。

汝来。

共汝往问邬波驮耶。

既见师已。

白言。

邬波驮耶。

此善男子欲求出家。

时彼师主即与出家。

其母后时往诣学堂。

问博士曰。

我子何在。

博士答言。

我打走归。

母即报言我见归来遂即还打。

弃我逃走于时慈母遂往诸处。

寻求访觅不得。

乃于王舍城门首立。

东西顾望伫立不久。

乃见童子剃除鬓发。

与彼求寂。

俱时瓶钵。

相随而来。

母时见识。

以手捶胸悲号啼泣。

告言痴子。

我比无处不觅。

遍历诸方。

寻求不得。

音信不通。

汝今何故贱沙门中。

而为出家。

执手将归。

脱其衣钵。

抑令还俗。

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佛作是念。

不白父母。

与出家者。

多生过失。

佛告诸苾刍。

我今当制所有出家。

不告父母。

辄与出家者。

得越法罪。

  佛在王舍城。

竹林园。

羯兰铎迦池。

于此城中。

有一婆罗门。

娶妻不久。

诞生一息。

年渐长大。

忽婴疾病。

遍问医人疗治不可。

母告子言。

可于侍缚迦长者所。

疗治其病。

既至其所。

白言。

长者。

为我治病。

长者告曰。

汝身病重难可疗治。

然我所医。

治二种人。

何等为二。

一者佛及僧伽。

二者王宫内人。

汝等之病。

无暇可治。

汝今归去。

其子即归。

母问子曰。

其病疗耶。

答曰。

我病无人可治。

具如上说。

母告子言。

汝应出家。

子答母曰。

我是婆罗门种。

云何于杂种沙门释子中。

而为出家。

又告子曰。

汝且出家。

病可还俗不难。

子曰。

若出家者。

必剃我头。

此事云何母曰。

剃发莫生。

是为不可。

后还生发。

何所惧耶。

即往竹园。

诣苾刍所。

顶礼足已。

白言。

圣者。

与我出家。

既出家已。

于此夜中。

遂住门外。

不入房中。

师便告曰。

何不入来。

答曰。

我身有病。

不得入来。

师便告曰。

汝今出家。

何得有病。

白言。

邬波驮耶。

我身在俗。

先患其病。

师曰。

汝何不告我。

答曰。

师不见问。

其师便怒。

既至明已。

其旧弟子皆来请白。

问邬波驮耶。

何故不喜。

师即告曰。

我之住处。

乃是病坊。

诸有病者。

皆投来此。

求寂白曰。

如世尊说有二种事。

一者不应擎重担二者已度不应弃师今已度。

知欲如何。

说此语时。

侍缚医王即便来至。

师告医曰。

此苾刍病。

可治以不。

医王答曰。

此病极重然胜光王与药若足。

我当治之。

既治可已。

白邬波驮耶曰。

我为求事。

今来出家。

求事既了。

今欲归去。

师曰。

汝得阿罗汉果耶。

答曰未得。

又问。

汝得不还一来。

及须陀洹果耶。

皆云未得。

汝何故归。

答曰。

我为病故投此出家。

我病既差。

何能住此。

师曰。

出家法中。

有四胜果。

汝都未获。

汝宜且住还他药债。

若不尔者。

后更得病。

必死无疑。

不取师言即便归去。

彼报恩故。

于侍缚迦。

供给花果嚼齿木等。

时侍缚迦告言。

贤首。

汝于我处。

求何事耶。

彼婆罗门白言。

我无所求。

报恩故长者报曰我于汝更作何益事答曰。

我缘患病。

疗我得差时侍缚迦报言我不曾省。

答曰。

我作忆念。

得省令解。

时侍缚迦言。

汝于善说法律中出家于四沙门果中。

应证得果汝已受他信心之物今乃却堕恶事作是语已便作是念我应以此事诣世尊所。

头面礼足。

退坐一面白言。

世尊。

然诸苾刍。

令病者出家受近圆。

因此令王仓库。

渐渐损减。

我亦身劳。

复于圣者。

阙修善法。

愿世尊制。

勿令更度病者。

佛即默然而许。

时侍缚迦知佛默然许已。

顶礼而去。

佛作是念。

诸有过失。

悉由度彼病者。

佛告诸苾刍曰。

从今以去。

不应度有患者。

若为出家来者。

应先问有患不。

若不问者。

得越法罪。

  佛在劫比罗城尼瞿陀林中住。

时净饭王而宣教令。

劫比罗城释种。

家别一子出家。

彼等诸亲眷属来看。

时出家者为彼眷属说法。

闻法喜已。

皆发信心。

便即出家。

其中或是父。

或是兄。

或是夫主。

或是亲叔。

或是其子。

彼皆忧恼。

昼夜二时高声啼泣。

尔时净饭王闻彼释种啼泣声已。

告言。

何故昼夜二时。

诸释种等悲声啼泣时诸释种白王言曰。

我等眷属。

若在林中。

彼诸圣者。

即令出家。

为此忧恼。

而为悲泣。

王闻是语。

而作是念。

我应往诣佛所。

到已。

顶礼佛足。

退坐一面。

白佛言。

世尊。

唯愿世尊与我一愿。

世尊问曰。

大王。

求何愿耶。

王曰。

有少许愿然诸释种为言。

世尊。

当作转轮圣王。

乘空往四天下。

我等亦随世尊。

既出家已。

我等所望。

悉皆不得。

复次难陀当作力转轮王。

彼亦世尊度令出家亦绝希望罗怙罗有大威德。

当作大王。

世尊今亦令其出家。

我等释种亦绝希望。

大德。

父母于子。

恩爱深极。

愿世尊制。

若父母未许。

勿使出家尔时世尊。

默然受父王所请。

王见许已顶礼佛足。

辞佛而去。

佛作是念诸有过失。

皆由不问父母。

而与出家。

及受近圆。

若有来求出家者。

应先问父母许已方与出家。

若不先问与出家者。

得越法罪。

世尊既制。

不问父母。

不许出家。

时有他方远来。

父母已许出家。

诸苾刍不敢辄度出家。

便有废阙。

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佛言。

若远来者。

父母先许出家。

应听出家。

不问无犯。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三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四

    大唐三藏义净奉 诏译

  尔时商主等。

还至海岸已在海艰辛。

皆生疲倦咸悉睡著。

于时僧护苾刍观是大海。

又作是念。

如佛所说。

有五种事。

观不厌足。

云何为五。

一者具相象王。

二者转轮圣王。

三者大海。

四者妙高山王。

五者如来应正等觉。

是名为五。

良久观已。

乃至五更。

便即睡著。

时诸商主装束象车。

运载物去。

既至明已。

不见僧护。

便大惊忙。

四方求觅。

竟未能见。

于中有言应向前去。

有言在后。

四处既求不见。

悉皆忧恼。

作如是言。

我弃圣者。

此非吉祥。

宜应回觅。

复作是说。

然彼圣者。

有大威德。

大海险难。

由故得存。

平地无阂。

岂容不达。

作是语已。

便即进途尔时僧护在沙碛上睡日炙便觉。

起立四顾。

都无一人。

便作是语。

此商主等舍我而去。

我不可住。

宜应前进。

即渐次行。

无有人踪。

但见小径。

寻径而行。

至一大林。

于中见寺严丽精妙。

床座榻席。

毡褥[毯-炎+瞿]毹。

殿堂楼阁。

窗牖殊妙。

其中亦有流泉清沼。

宝树行列。

奇异杂色。

枝叶隐映。

于彼池中。

亦有众鸟。

白鹤孔雀。

鹦鹉舍利白鹅等鸟。

犹若天宫。

于此寺中。

有诸苾刍。

威仪具足。

尔时僧护见同梵行。

即往至彼。

恭敬顶礼。

彼苾刍言。

善来善来。

僧护。

汝从何来。

僧护以具如上事答时彼苾刍令憩定已。

将入寺中。

见诸好座。

有妙饮食。

苾刍问曰。

汝饥渴不。

答言。

饥渴。

报曰汝饥。

啖食。

答曰。

待僧伽食。

我当同食。

苾刍报曰。

汝在路疲乏。

宜应具食。

若至食时。

有诸过失。

僧护食讫。

向一边住。

既至食时。

鸣揵椎。

集僧伽。

各自持钵。

至食堂中。

次第而坐。

于时寺舍便即隐没。

其钵变为铁檛。

各用此檛。

更互相打。

头面俱碎。

血流遍地。

受诸剧苦。

食时既过。

其寺复现。

其诸苾刍平复如故。

诸根寂静。

次第而坐。

是时僧护诣苾刍处。

白言。

圣者。

作何因业。

有如斯事。

受诸苦恼。

答曰。

大德僧护。

彼赡部洲人。

无有信心。

僧护报曰。

我今现见。

何故不信。

告言。

僧护。

我等往昔于迦摄波佛所而作声闻。

欲至食时。

遂相斗打。

由斯业故。

令我于此。

别受地狱。

且受轻苦。

于此命终。

当堕大地狱。

汝今应去报赡部僧伽。

每于食时。

勿相斗打。

若斗打者。

必获斯苦。

僧护答言。

唯唯如是。

即辞而去。

渐次前行。

复见一寺。

其寺严丽。

与前无异。

还见苾刍威仪具足。

乃至同前隐没。

苾刍钵中。

有热洋铜更互相撜。

乃至寺现其苾刍众依次而坐。

僧护白言。

大德。

由何业力。

来至此间。

受如斯苦。

苾刍告曰。

众生难信。

答言。

我自亲见。

何得不信。

僧护当知。

我于迦摄波佛所。

而为声闻。

每至食时。

得诸上妙酥等美食。

于时有客苾刍。

我等悭食。

便作是念。

待彼客去。

后当共食。

时值天雨。

乃经七日。

客为泥雨。

不得进途。

乃至七日不行斯食。

并皆臭坏。

不堪充供。

便将送弃。

由受信施。

不平均食。

辄将弃掷。

由斯业故。

生于别狱。

且受轻苦。

受已命终。

堕大地狱。

告言。

僧护。

汝报人间苾刍。

勿为斯事。

若尔当招大地狱苦。

闻是语已。

即辞而去。

渐次前行。

又见一寺。

严丽如前。

有诸苾刍。

见食时至。

同前而坐。

其寺火起。

猛焰炽盛。

诸苾刍众。

悉皆被烧。

食时既过。

寺还如故。

其苾刍众。

诸根调伏。

依次而坐。

僧护同前问答。

告言。

善听。

我于往昔迦摄波佛所。

而作声闻。

便即破戒。

僧摈我出。

遂于他处。

与同类之人共住。

后于异时。

有一苾刍。

持戒精进。

来至此处。

又于异时。

复有苾刍。

持戒无缺。

亦来此处。

整理僧徒。

呵责我等。

遂生不忍。

后于异时。

至食时间。

大众欲食。

遂即同心。

放火烧寺。

乃至烧尽。

由彼业力。

来生此中。

且受别苦。

于斯受尽。

堕大地狱。

汝当为报赡部苾刍。

勿为斯事。

若作此者。

还如我等。

受如斯苦。

又复别见有情。

形体如壁。

或如大树。

或有如叶。

或复如花。

或有如果。

亦有如柱。

此等有情总以绳系。

挽令断绝。

尔时僧护渐次前行。

至一住处。

有五百仙人。

见僧护来。

各相谓曰。

此沙门释子。

多言多语。

汝等不应与彼言谈。

作是语已。

嘿然而住。

是时僧护到彼告诸仙曰。

宜应与我安置住处。

诸仙嘿然。

无人共语。

众中有一仙人。

慈悲愍念。

告诸仙曰。

岂不安置沙门释子。

诸仙报曰。

宜应与座。

勿与言谈。

僧护答曰。

善。

于一空室。

安置僧护。

洗足敷座。

安置座已。

端身正念。

仙人住处。

先有众多天女。

至初夜分。

到僧护所。

白言。

圣者。

愿与我等。

说其法要。

僧护报言。

姊妹。

汝等大受快乐。

我被诸仙制不令语。

所以得此静室而住。

姊妹。

遣我说法。

欲令我出去耶。

时诸天女便作是念。

此沙门释子。

从外远来。

身应疲乏。

宜应且去。

作是念已。

诸天便去。

至夜半后。

天女还来。

诣僧护处。

白言。

圣者。

为我说法。

僧护报曰。

决定遣我出此处耶。

诸天复念。

彼眠未足宜应且去。

至夜后分。

天女还来。

诣僧护所。

白言。

圣者。

为我说法。

僧护复言。

姊妹。

汝欲还令我去此耶。

天女曰。

天既晓已。

何故不去。

岂复不闻佛说。

至恐怖处。

当须忍耶。

尔时僧护便作是念。

天女厌我。

我应速去。

复作是念。

此等仙人。

皆是异学。

我应颂彼所学伽他。

令彼闻者。

悉皆欢喜。

作是念已。

便说伽他曰。

  露形与长发  涂灰并断食

  地卧澡浴身  蹲踞及邪念

  此等诸邪法  终不免生死

  唯除真妙法  庄严于自身

  正见住思惟  当断贪嗔等

  慈悲行喜舍  有情命不断

  勤修于学处  此是真沙门

  亦是婆罗门  是不苾刍性

  说是颂时。

诸仙闻已。

共相谓曰。

此诵我经。

时诸仙众各各私起。

默听其言。

由诸天女迷彼仙人。

互不相见。

尔时僧护为说城喻经。

令其觉悟。

说是经已。

时诸仙众证第三果。

诸天女等令彼仙人。

还复本心。

各得相见。

同声唱言。

善说善说。

此经微妙。

作是赞已。

互相告曰。

汝等于彼。

来听法耶。

答曰。

尔。

又言。

我今于此。

获妙善利。

时诸仙众咸白言。

圣者。

愿我等与出家近圆。

修持梵行。

如尊者等。

僧护告曰。

诸具寿。

汝等能有如是增上信心。

斯为善事。

如世尊说。

能出家者。

获五种利益。

云何为五。

一者出家功德。

是我自利。

不共他有。

是故智者应求出家。

二者自知我是卑下之人。

被他驱使。

既出家后受人供养。

礼拜称赞。

是故智者应求出家。

三者从此命终。

当生天上。

离三恶道。

是故智者应求出家。

四者由舍俗故。

出离生死。

当得安稳无上涅槃是故智者应求出家。

五者常为诸佛。

及声闻众。

诸胜上人之所赞叹是故智者应求出家。

汝应可观斯利益。

以殷重心。

舍诸俗网。

求大功德。

是故我今度汝出家。

汝等欲为于此出家。

为当佛所。

诸仙答曰。

愿与尊者。

同诣佛所。

于彼出家。

诸仙又白。

为用尊者神力而往。

为用我等神通去耶。

僧护闻是语已。

其心不悦。

便作是念。

诸仙人众闻我说法。

上获道果。

我虽解说。

不获斯果。

告诸仙曰。

且待少时。

我有所作。

诣一树下。

于彼敷座。

结跏趺坐。

端身正念。

其心寂然又作是念。

佛说多闻有五种益。

如余广说。

  如其精进。

烦恼顿断。

遂乃获得阿罗汉果。

出离三界。

刀割香涂。

不生嗔恨。

看金与土。

等无有异。

应为帝释诸天梵等之所供养。

即告仙曰。

捉我衣角。

承我神通。

而往佛所。

即升虚空。

犹如雁王。

亦如鹰隼。

其五百商人尚由未达。

各停鞍驮。

遥见僧护。

白言。

圣者。

善到来耶。

今欲何去。

答曰。

此五百仙人。

欲于佛所。

而求出家。

我今相随。

将至佛所。

时五百商人咸皆白言。

圣者。

我等愿欲同去出家。

又告圣者。

且下而住。

暂待我等将诸财物。

付与家内。

相随而往。

分付物已。

僧护苾刍。

与彼千人。

同往佛所。

时佛世尊。

正与无量百千大众。

围绕说法。

世尊遥见僧护等来。

告诸大众。

汝并见此僧护苾刍。

与彼千人。

前后围绕。

相随来不。

苾刍答曰。

我等咸见。

世尊告曰。

世间奉献。

莫过于此化人出家。

调伏济度。

时僧护等。

俱礼佛足。

退坐一面。

具寿僧护白佛言。

世尊。

此诸族姓。

数有千人。

咸欲于佛善说法律。

而为出家。

及受圆具。

成苾刍性。

愿佛慈悲。

哀愍听许。

佛言。

善来苾刍。

于我法中。

善修梵行。

成大沙门。

说是语已。

须发自落。

僧伽胝衣。

自然著体。

剃头之处。

如经七日。

瓶钵在手。

威仪具足。

如百岁苾刍。

广如余说。

世尊为彼。

依教示诲。

各自勤策。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果。

离三界欲。

广说乃至。

诸天帝释而为供养。

  尔时具寿僧护白佛言。

世尊。

我于彼处。

见诸有情。

其形如墙。

或如柱树。

如叶花果。

或如扫帚铛杓臼形。

彼于前身。

当作何业。

受如斯报。

佛告僧护。

凡诸有情。

自所作业。

还须自受。

他不相代。

广说乃至。

果报还须自受。

乃往昔时。

于此贤劫中。

人寿二万岁时。

有佛出现于世。

号曰迦摄波佛。

在仙人堕处。

施鹿林中。

是时彼佛所有求寂。

缘作苾刍。

僧护。

汝之所见。

形如墙者。

彼诸众生。

污泥僧伽墙壁。

所以得如是报。

所见似柱者。

彼诸有情。

曾于僧伽柱。

以鼻涕唾污。

由彼业故。

受如斯报。

形如杓者。

曾作求寂。

为行蜜浆于僧伽中。

有客苾刍。

来至求寂处。

其求寂洗杓。

彼客苾刍问言。

于僧伽中。

行非时浆不。

求寂答言。

行浆已了。

不见我今洗杓。

遂生嗔骂。

由彼业力。

受如是报。

汝见形如臼者。

昔日曾作苾刍。

欲造钵时。

有一求寂。

专知僧伽库藏。

造钵苾刍。

于求寂处借白。

我用捣物。

时求寂白言。

大德且住少时。

我今政忙。

少时与臼。

苾刍乃即生嗔苦言。

我若自由。

非论借臼。

以捣油麻。

亦捣汝身。

于时求寂便作是念。

我若报答。

必更大嗔。

默然而住。

知彼苾刍嗔息定已。

时求寂即诣彼边。

白言。

汝今知我是何等人。

尊者告曰。

汝于迦摄波佛教中。

出家求寂。

求寂报曰。

汝出家事。

所作未办。

汝被一切烦恼所缚。

我得解脱。

汝出粗言。

当须说悔。

罪即消薄。

彼即说悔。

遂生臼形身。

汝所见形犹如铛者。

昔与寺家曾作净人。

承事苾刍。

为苾刍煎药。

时苾刍嗔。

然彼净人因兹生恨。

便故打铛破。

由此业力。

身如铛形。

汝见以绳系之挽断者。

昔为授事。

外有施物。

令彼僧伽。

寒热受用。

尔时授事。

夏月衣物。

回为冬用。

回冬衣物。

将为热用。

由此业故。

受如斯苦。

时诸苾刍咸皆有疑。

以缘白佛。

具寿僧护。

曾作何业。

由何业故。

得于大富长者家生。

复得出家。

证阿罗汉果。

能作如是大利益事。

佛告诸苾刍。

汝等应听。

僧护苾刍所作福业。

乃至自受。

广如上说。

乃往过去。

迦摄波佛出现世时。

人寿二万岁。

于时迦摄波佛。

在仙人堕处。

施鹿林中。

僧护亦于彼出家。

身作众主。

有五百弟子。

四远男女。

悉皆归信。

时彼众主。

乃至尽形坚持梵行。

无有缺犯。

然无所获。

后欲命终。

便发是言。

我于迦摄波佛善法律中。

而修梵行。

精勤无怠。

然无所获殊胜果报。

所有功德。

愿资我等。

于当来世释迦牟尼佛出现世时。

于彼法律。

而得出家。

净修梵行。

断诸烦恼。

而证阿罗汉果。

是时五百弟子来诣师所。

白邬波驮耶。

获胜果不。

师曰。

未得。

又白师言。

发何胜愿。

师曰。

发如上愿。

弟子俱白。

若邬波驮耶。

证如是果。

我等亦随出家。

同证阿罗汉果。

时有聚落五百余人。

来诣师所。

同前问答。

乃至广说。

我等亦愿证阿罗汉果。

汝等苾刍。

勿生异念。

昔时众主者。

岂异人乎。

今僧护是也。

往昔五百弟子者。

即五百仙人是。

往昔聚落五百人者。

今商主等是。

因昔众主。

供养僧伽。

由彼业故。

得于大富长者家生。

由发愿故。

复获阿罗汉果。

又由往昔广能调伏。

今生还得调伏多人。

广度有情。

而为利益。

汝等苾刍。

若种白业。

还得白报。

乃至杂业等。

广说如上。

汝等苾刍。

应如是学。

时诸苾刍又复有疑。

以缘白佛。

其化龙苾刍。

复于何处。

最初发心。

佛言。

乃往过去。

此贤劫中。

人寿二万岁时。

有佛出世。

号迦摄波。

乃至广说。

施鹿林中。

为诸声闻。

而说法要。

汝等苾刍。

应于兰若。

山间树下。

空静尸林。

草庵迥地。

龛窟等中。

端身正念。

寂静而坐。

应勤精进。

勿为放逸。

应如我教。

当如是学。

时诸苾刍。

闻是语已。

如佛所教。

其或往妙高山所。

或向无热池处。

或往余池。

其中亦有七金山处。

或有在于城邑聚落。

时有一龙。

生已未久。

遂被金翅鸟王。

捉将至于空中。

望见苾刍诸根寂静。

端坐入定。

龙作是念。

此等苾刍。

甚大安乐。

不同于我受如斯苦。

便生归仰。

殷重信心。

作是念已。

即便命终。

婆罗痆斯国。

有婆罗门。

具六种法。

于彼家生。

乃至长大。

便于佛所。

出家圆具。

勤修梵行。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果。

乃至帝释诸天。

而为供养。

即自观察。

由何业故。

复从何没。

而生此处。

获如斯果。

遂即观见。

从龙趣没。

来生人中。

复见于大声闻处。

发殷重心。

又见过去龙时父母。

在彼龙宫。

便作神通至龙宫。

见旧父母悲恼啼泣问其龙曰。

何故啼泣。

答言。

圣者。

我生一子。

未久之间。

乃被金翅鸟王捉我儿去。

不知所在。

报其母曰。

我是爱子于此命终。

生婆罗门家。

又于迦摄波佛所。

而得出家。

勤修梵行。

断诸烦恼。

证阿罗汉果。

龙母白言。

圣者。

此实难信。

亦是希有。

然我爱子。

为性甚恶。

生其善趣。

由故不得。

何况获得阿罗汉耶。

又报母曰。

我实证果。

不是虚言。

龙母告曰。

若如言者。

从今已后。

于日日中。

为我受食。

便即默然。

而受其请。

苾刍每日。

常受上味种种饮食。

饭食已讫。

还诣本住。

然彼苾刍有一求寂。

时诸苾刍问求寂曰。

汝之师主。

每于何处。

吃食而来。

求寂报言。

我亦不知。

苾刍报曰。

汝之师主。

每日常食种种饮食。

汝何不去。

答曰。

我亲教师。

有大威德。

而得去食。

我无威德。

云何辄去。

苾刍报曰。

汝师欲去。

汝宜默捉支伐罗角。

求寂答曰。

我捉不辞。

或恐坠地。

苾刍报曰。

汝师衣系苏迷卢山。

由故不坠。

况汝身尔。

既被劝已。

欲至食时。

即便默至师所。

在隐屏处而立。

其师欲升空去。

求寂默捉师主衣角。

亦升空去。

时龙宫内。

安二坐处。

二漫茶罗。

师既见已问诸龙曰。

何故置此二座坛耶。

时龙报曰。

应观背后。

更有人不。

师便回顾。

见此求寂。

汝亦来耶。

答曰。

尔。

师曰。

善哉。

至彼坐已。

诸龙作念。

是彼师主获殊胜果。

有大威德。

应供天食。

然彼弟子未获如是。

应与凡食。

作是念已。

时诸龙等。

依念供养。

饭食了已。

于时求寂取师主钵。

于此钵中。

残一粒饭。

求寂取食。

其饭甘美。

世味无比。

求寂食已。

便作是念。

二人吃食。

便作两般。

心生嗔恚。

发如是愿。

我于迦摄佛所出家。

修习梵行。

将此功德。

愿得龙身。

有大威德。

夺取此宫。

趁诸龙出。

由作猛利嗔恨。

不惜躯命。

发是愿已。

便于两手。

清水下流。

宫内诸龙。

悉皆头痛。

诸龙白言。

圣者。

然此求寂不念善事。

宜应遮止。

师主告曰。

此是恶趣。

汝今何故发如是念。

尔时求寂即以伽他。

答亲教师曰。

  我心已去远  难可却追寻

  何故难追悔  两手水已流

  说是颂已。

求寂为龙。

便即摈出诸龙王等。

自居宫内。

佛告诸苾刍曰。

其化龙苾刍者。

此被摈龙王是。

时彼龙王因斯发心是为最初。

佛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

给孤独园时有外道。

诣给孤林见诸苾刍住处。

床座榻席。

受用资具。

及诸饮食。

彼便作念。

沙门释子。

饮食卧具。

受用等好。

虽然法不如我。

应此出家。

饮食卧具。

于此受用。

若欲听法。

应于彼处。

作是念已。

即诣苾刍处。

白言圣者。

我欲出家。

彼苾刍众即与出家。

及受近圆。

外道常法。

每于十四日。

为褒洒陀。

苾刍十五日。

其外道至十四日。

便往本外道处。

为褒洒陀。

至十五日。

又于苾刍处。

而为长净。

后于异时。

黑月十四日。

僧伽长净。

尔时外道。

便作是念。

今既两处长净。

为向彼处为于此耶。

复作是念。

沙门释子。

慈心哀愍。

法则宽泰。

彼之外道。

法则严切。

我若不去。

必应重罚嗔责于我。

作是念已。

便往诣彼。

时诸苾刍鸣揵椎。

集僧伽。

大众集已。

时秉法人白言。

僧伽尽集不。

诸苾刍众。

乃共不见彼外道苾刍。

既不见已。

便作长净。

至于明日。

彼即归来。

诸苾刍问曰。

汝于昨日。

何处去耶。

答曰。

我向本梵行处去来。

又言。

饮食卧具。

于此受用。

然所受法。

于我本处。

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佛言。

彼外道执邪。

情乐彼法。

耶见不舍。

然于我教。

终无利益。

不能增长法眼。

应须灭摈。

遣令归俗。

从今已去。

来求出家者。

苾刍应问。

汝非外道及心乐邪法不。

若言尔者。

应须摈弃。

若不问者。

得越法罪。

尔时具寿邬波离白佛言。

世尊。

辄度外道。

应灭摈者。

何等外道应须摈弃。

佛言。

一者持外道服。

二者心乐彼见。

三者归著本服。

经明相出。

此等三种。

咸须灭摈。

缘在室罗筏城。

有一长者。

娶妻未久。

便诞一息。

资以乳餔。

尔时长者告其妻曰。

贤首。

生此子者。

虽用我财。

亦能代我偿诸债负。

作是语已。

便将货物。

诣往外国。

兴易取利。

便没不还。

其妻以自身力。

及托诸亲。

种种养育。

年渐长大。

尔时此儿。

与诸童子。

相随而往。

至余长者家。

时彼长者有一少女。

见此童子。

便以花鬘掷彼童子。

时诸童子问曰。

汝于此女。

有期会耶。

答言有。

诸童报曰。

此之长者。

为性严恶。

汝莫为斯事。

损害于汝。

诸余童子乃至日暮。

守此童子。

不令非法。

便共相随。

至于母处。

私报母曰。

此小童儿。

与某长者少女。

欲为非法。

我等劝谕。

制不听为。

我今归去。

于此夜中。

宜应遮止。

母曰汝等既能共相劝谕。

甚为善事。

其母即令童子入房安置。

又于房中。

安触瓶水及以触盆。

母自当门。

安床而卧至夜半后。

子告母曰。

与我开门。

出外便易。

母即告曰。

房中已安触盆。

可应便易。

须臾之顷。

其子复告。

与我开门。

母亦不开。

子遂嗔怒。

母曰。

汝所去处。

我先已知。

我今宁可于此受死。

终不为汝开门。

凡欲火染心。

无恶不作。

不避恶业。

遂于此时。

拔剑杀母横尸于地。

即诣长者家。

既至彼已。

见其少女。

身形战掉。

女曰。

汝勿生怖。

惟我独住。

更无余人。

童子念曰。

我今应报令知已杀于母。

告言。

少女我已为汝杀母命根。

女曰。

汝所生母。

为是奶母。

报言。

是我所生母。

其女念曰。

此人嗔怒。

尚杀亲母。

况我余人。

作是念已。

报言。

汝应且待。

我暂升楼。

女上楼讫。

高声唱言。

此中有贼。

彼人闻已。

于水窦中。

潜身而出。

到己宅内。

掷刀于地。

高声唱言。

贼杀我母。

贼杀我母。

作是唱已。

便依世法。

烧葬其母。

内自思忖。

深是恶人。

造极逆罪。

情怀战惧。

不自宁心。

遂向处处祠天。

随处告问。

修何业行。

而灭重罪。

或有说言。

应当入火。

或有说言。

自坠高岩。

或有说言。

投身溺水。

或有说言。

自缢其身。

各各说言。

所作方便。

皆令自死。

无有出路。

复于后时。

往逝多林。

乃见苾刍念诵经论。

声中颂曰。

  若人作恶业  修善而能灭

  彼能照世间  如日出云翳

  尔时此人便作是念。

出家释子。

有除罪法。

今我应当出家。

修诸善业。

而灭其罪。

即诣苾刍处。

白言。

圣者。

我欲出家。

愿见哀愍。

时此苾刍便与出家。

并授近圆。

既出家已。

精勤读诵。

于三藏教。

悉皆具解。

辩才无碍。

善能论答。

别有苾刍。

问彼人曰。

具寿。

何因苦行精勤有何别求。

彼人答曰。

我为消重罪故。

问言。

汝作何罪。

答曰。

杀母。

又问。

是亲生母。

为当乳母。

答曰。

是亲生母。

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曰。

若人杀母。

便求出家。

与出家者。

当坏我法。

即须摈弃。

从今已往。

于我法律之中。

若有人来求出家者。

当须问言。

汝非杀母不。

若不问者。

得越法罪。

其人被众摈已。

便自念曰。

我今不可还俗。

应须远去边境而住。

便往边境之处。

化一长者。

长者于此苾刍。

乃生信敬。

为造一寺。

诸方客侣。

皆来此寺。

来者皆为说法。

多有证阿罗汉果。

复于异时。

身有病患。

用诸根果茎叶。

种种药草。

疗治不差。

渐渐困笃。

余命无几。

告弟子曰。

当造浴室。

时诸弟子依教。

便造浴室。

尔时师主说伽他曰。

  积聚皆消散  崇高必堕落

  合会终别离  有命咸归死

  说此颂已。

便即命终。

堕无间地狱。

然诸弟子证阿罗汉者。

入定谛观。

邬波驮耶当生何处。

于诸天宫。

谛观不见。

复观人间。

及傍生趣。

并饿鬼中。

悉皆不见。

复观地狱。

乃见在于无间地狱中。

尔时弟子共作是念。

我邬波驮耶生存之时。

持戒多闻。

以法摄受。

曾作何业堕于无间。

又复谛观。

乃见杀母之业。

既被地狱猛火逼身。

意想将是所造浴室。

遂即唱言。

浴室浴室。

炽热猛火。

极烧于我。

是时当门狱卒以杵打头。

告言。

薄福罪人。

此是无间地狱。

云何言是浴室。

被打头时。

乃发善心。

即便命终。

生四天王宫。

凡生天者。

起三种念。

我从何来。

今生何处。

复缘何业作此念时。

乃见我从无间狱死。

生在四天王宫缘作浴室。

洗浴苾刍。

乘斯福力。

而生此天。

是时天子。

复作是念。

我缘世尊善方便故。

令我生天。

不应安住。

当须诣世尊所。

以报此恩。

既至佛所。

听闻妙法。

便证初果。

得见谛已。

归还天宫。

时彼上首弟子。

是阿罗汉。

众欲食时。

于上座处坐。

其小弟子为僧伽行水是时上坐钵中受水。

指头触水。

觉水极冷。

便作是念。

我今于此饮斯冷水。

邬波驮耶。

在地狱之中。

饮镕铜汁。

便观地狱。

遍皆不见。

复观人间傍生鬼趣。

皆悉不见。

即观天上。

乃见生在四天王宫。

复于佛所。

而证初果。

见已微笑语言。

是佛。

是法。

是僧。

大净妙事。

不可思议。

此极重业。

堕于地狱。

有胜功能。

得生天上彼行水者白尊者曰。

邬波驮耶死。

得为上坐。

欢喜笑耶。

告曰。

具寿。

汝今所问非正是时。

若僧伽集时。

可问斯事。

当为汝说。

后于异时。

苾刍僧伽集。

其小同学。

众中问曰。

大德前是何事。

欢喜为笑耶。

为见邬波驮耶死。

得为上座故。

欢喜笑耶。

于时众首对于僧伽。

广如上说。

时诸弟子皆大欢喜。

咸称佛法僧宝。

是大胜利。

我邬波驮耶。

造斯罪业。

而得生天。

杀父准斯犯逆。

广说如前。

  尔时佛在室罗筏城。

逝多林中。

为王说法。

其胜光王证见谛已。

于时有八万天众。

俱时同证。

并有无量百千梵志婆罗门居士等。

尔时胜光大王。

击鼓宣令曰。

于我国界住者。

不应贼盗。

若犯盗者。

当科死罪。

被盗之人。

我自出物。

以酬其直。

尔时世尊复说少年经。

调伏王已。

其王又击鼓宣令告言。

于我国境。

不得贼盗。

若犯者。

当科死罪。

被盗物家。

我以库藏物还。

其时摩揭陀国有贼。

来向憍萨罗国。

两国界中。

商人来去。

皆被劫物。

时摩揭陀国商人。

共往憍萨罗国。

各相谓曰。

此两界中。

多有劫贼。

又多索税直。

于时商人多并却回。

少分前去。

至于中路群贼竞出。

速疾劫夺。

其商人等。

或有被杀。

或有舍财而走。

于商人内。

有阿罗汉。

见此事已。

谛思惟顷。

不觉被贼断其命根。

商人散走。

而得免者。

以泥涂身。

号啼叫声。

往胜光王所。

合掌白王。

我等于王国界兴易。

今被贼劫。

时王问曰。

在何方所。

白言。

于某方所。

其王命大将名毗楼卢泽迦楼赖吒。

令速往彼。

捉贼将来。

大臣依命。

将四种兵往捉。

时诸贼等。

在丛林中。

无畏而住。

不著衣甲。

正分所得财物。

毗楼卢泽迦楼赖吒。

令其四兵围贼。

四面一时击鼓吹螺。

其贼惊怕。

弃物而走。

或有被杀。

或有捉获。

时大将军得所劫之物。

并获贼等。

同诣王所。

白大王曰。

此等是贼并物今已捉获。

王告贼曰。

我先击鼓宣令。

于我国中。

不得行盗。

若有犯者。

当害其命。

被劫之家。

我库藏中出物酬直。

贼白王曰。

我亦闻王击鼓宣令。

为贪财物。

违命去盗。

王曰。

汝等劫人。

何故害命。

白言为欲令前人恐怕故。

王告言。

汝等令他恐怕。

我今与汝未曾见事。

遣汝恐怕。

王敕大臣。

将此贼杀断。

其臣领贼。

于四衢道。

告众人曰。

此是劫贼。

欲将杀去将行之时。

一贼逃走得脱。

往逝多林。

至一苾刍所。

白言。

圣者。

我欲出家。

时彼苾刍即与出家。

及以近圆诸余贼等。

并被王杀。

后于异时。

诸苾刍等往尸林处。

贼出家者。

亦来林间。

见王杀贼。

眼中泪出。

余苾刍见。

各相谓曰。

此初出家苾刍。

极有信心。

见斯死者。

眼中流泪。

见苾刍赞。

便即放声。

号啕大哭。

苾刍问曰。

何故高声大哭。

答曰。

此是我父。

此是我兄。

及以弟等。

又问此之贼等。

曾杀罗汉。

汝岂杀耶。

答曰。

曾杀。

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佛言。

若杀阿罗汉者。

是断福田犯逆。

亦坏我法。

应须灭摈。

驱令归俗。

汝等苾刍。

若有人来求出家者。

苾刍应问。

汝不杀阿罗汉不。

若不问者。

得越法罪。

具寿邬波离白佛言。

若复有人。

先曾出家。

破坏僧伽。

于后更来求出家者。

应与出家不。

佛言。

不应。

佛告邬波离。

从今已去。

若有人来欲出家者。

苾刍应问。

汝曾破僧伽不。

若非应度。

若不问者。

得越法罪。

又白佛言。

若复有人。

于佛世尊。

起恶逆心。

出佛身血。

其人志求于佛法僧。

心乐出家。

修持梵行者。

有如是者。

应与度不。

佛言。

不应。

若有人来求出家者。

苾刍应问。

汝非恶心出佛身血不。

若非应度。

若不问者。

得越法罪。

又白佛言。

若复有人。

先曾出家。

于四波罗市迦法中。

随犯其一。

便即归俗。

复于善法。

心乐出家。

应度以不。

佛言。

不应。

若有人来求出家者。

苾刍应问。

汝曾犯四重不。

若不问者。

得越法罪。

  佛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

佛告诸苾刍。

若有苾刍。

作不见举。

因即归俗。

还来出家。

及受近圆。

受近圆已。

还造诸罪。

不肯发露。

我不见罪。

若如是者。

僧伽应与灭摈。

佛言。

若近圆已。

苾刍不忏。

不舍恶见。

众作举已。

便即归俗。

来求出家。

不舍本见。

当须灭摈。

  佛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

六众苾刍所度弟子。

未知六众性行依止而住。

知恶性已皆悉舍之。

余处依止。

所作事业。

三时请问。

于时六众苾刍共相谓曰。

此诸黑钵生。

夺我等所度弟子。

若更度者。

应度如是色类。

后于异时。

邬波难陀乃见一人无手。

告曰。

贤首。

汝今何故而不出家。

答曰。

谁能度我无手之人。

邬波难陀言。

世尊教法。

慈悲宽恕。

我当度之。

及受近圆。

经三五日。

所是威仪啖食等事。

皆悉教讫。

即便报曰。

汝可不闻。

鹿不养鹿。

室罗伐城。

甚大宽广。

汝应往彼。

乞食自供。

弟子报曰。

我今如是。

云何乞食。

邬波难陀告言。

具寿。

我当教汝。

便即为著所有三衣。

皆与绳系。

以钵袋盛。

系于左臂。

锡杖系于右臂。

即入室罗筏城。

时有一女。

捶胸唱言。

谁作如是非法毒害。

截此苾刍双手。

苾刍告言。

姊妹。

我在俗时被他截手。

非出家后。

报言谁度。

苾刍报曰。

我邬波驮耶邬波难陀。

邬波斯迦曰。

除彼六众恶行无耻。

谁能度此如是之人。

时诸苾刍以缘白佛。

佛言。

诸苾刍所有过失。

斯由度此不完具者。

何等名为不完具者。

所谓无手。

无指。

无足。

缺唇。

无唇。

及以诸根不具。

皆悉不应。

若度此类。

得越法罪。

若被杖者。

若身形斑白。

太老。

大少。

佛言。

并不应度。

一切秽污僧伽卧具。

咸不应与。

又跛足绿眼。

及以无目。

曲腰侏儒。

项有瘿者。

哑聋水病。

如是等类。

皆不应度。

若度者。

得越法罪。

又淫欲过度。

被女所伤。

因重所伤。

涉路而损。

大小便痢不能禁制。

如斯等类。

亦不应度。

若度者。

得越法罪。

又白佛言。

有癣疥。

疮癞。

瘘疬。

干癣。

湿癣。

瘦病。

患嗽。

上气。

燋渴。

疟病。

癫狂。

痃癖。

痔病等。

佛言。

不应度。

若度得越法罪。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