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苾芻五法经

佛说苾刍五法经

  宋 法天译 #

  佛说苾刍五法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如来应正等觉。

在舍卫国。

为彼未来观察而住。

是时无量诸天及人。

知佛世尊是人天师。

恭信供养尊重赞叹。

利乐名称而得最上。

各各奉上名衣妙馔卧具汤药。

尔时世尊以利乐故。

咸皆受用而无染著。

如莲在水。

但令人天诸有情众。

获胜福果得妙庄严。

为彼人天而降甘露。

使彼人天久久依住。

复令无量俱胝那由他百千有情获得甘露。

乃至令度生老病死轮回苦难。

乃至令脱地狱大险难故。

使得安乐寂静平正。

无怖无畏获得涅槃。

又复不离摩伽陀国。

嚩[口*(曰/羅)]曼隶国。

迦尸国。

憍萨罗国。

俱噜半左罗国等。

嚩嗟王。

么蹉王。

戍[口*(曰/羅)]细那王。

尸尾王。

那舍啰拏嚩王。

是诸王等见已。

以佛智力彼皆降伏。

又复能于天经行处行。

梵经行处行。

圣经行处行。

空经行处行。

寂静经行处行。

佛佛经行处行。

师师经行处行。

能知者经行处行。

正遍知经行处行。

得心开解。

得最上波罗蜜多。

世尊。

复次一切所有经行处。

彼所求经行悉能经行。

  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言。

有五种法当住。

具足当来苾刍常行。

何等五法。

此苾刍不知阿钵帝不知非阿钵帝。

不知轻阿钵帝。

不知重阿钵帝。

是新戒是减五年。

苾刍此五种法具足者。

此苾刍不合住。

劝事苾刍五种法具足知者。

是苾刍合住劝事。

何等五法。

此苾刍知苾刍阿钵帝。

知非阿钵帝。

知轻阿钵帝。

知重阿钵帝。

得满五年得余五年。

苾刍此五种法具足者。

得住劝事。

苾刍。

复有五法具足者。

是苾刍不得离依止住。

何等五法。

此苾刍不知波罗提木叉。

不知说波罗提木叉。

不知结界。

不知结界事。

是新戒是减五年。

此苾刍具此五种法不得离依止住苾刍。

此五法具足者。

是苾刍得离依止住。

何等五法。

此苾刍知苾刍波罗提木叉。

知说波罗提木叉。

知结界。

知结界事。

是满五年是五年余。

如是苾刍。

此五法具足者。

得离依止住。

苾刍。

别有五法具足者。

是苾刍不得离依止住。

何等五法。

此苾刍不知宝沙他。

不知宝沙他事业。

不知结界。

不知结界事业。

是新戒是减五年。

苾刍此五种法具足者。

不得离依止住。

苾刍此五法具足者。

是苾刍得离依止住。

何等五法。

此苾刍知苾刍宝沙他。

知宝沙他事业。

知结界。

知结界事业。

是满五年是余五年。

苾刍具足此五法者。

得离依止住。

复次苾刍有五正念。

云何为五正念。

谓行报应命终不为财利念出世。

苾刍。

此为五正念。

复次苾刍。

别有五依止正念。

何等为五。

谓饮食礼事不过师界师同住五年分明。

此是五依止正念。

苾刍。

此五依止正念报应等。

当知阿钵帝。

知何等阿钵帝。

当知五阿钵帝。

何等为五。

谓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戒。

当知各四种说。

五知阿钵帝。

如是知阿钵帝。

复次知非阿钵帝。

云何知非阿钵帝相。

常行非阿钵帝。

如是知非阿钵帝。

复次知轻阿钵帝。

云何知轻阿钵帝。

谓行深怖轻阿钵帝。

云何行。

谓行四波罗夷法轻阿钵帝。

行十三僧伽婆尸沙法轻阿钵帝。

行三十舍堕波逸提法轻阿钵帝。

行九十二波逸提法轻阿钵帝。

行九十二波逸提法清净。

各四说轻阿钵帝。

其余五十戒法轻阿钵帝。

如是所行。

得轻阿钵帝。

如是知轻阿钵帝。

次知重阿钵帝。

云何知重阿钵帝。

所行之行得重阿钵帝。

其余行五十戒法重阿钵帝各四说。

九十二波逸提法重阿钵帝所行清净。

九十二波逸提法清净。

三十舍堕波逸提法重阿钵帝所行清净。

三十舍堕波逸提法清净。

十三僧伽婆尸沙法重阿钵帝所行清净。

十三僧伽婆尸沙法清净。

四波罗夷法重阿钵帝。

如是所行之行。

得重阿钵帝。

如是知重阿钵帝。

是五年是满五年是五年余。

如是得信依止。

复次知波罗提木叉。

云何知波罗提木叉。

此是波罗提木叉。

思惟见前行住坐卧。

过去见在身口意等观察妙行。

如是知波罗提木叉。

次知说波罗提木叉。

云何知说波罗提木叉。

有七波罗提木叉。

何等为七。

当云何说。

说四波罗夷法。

余所闻当说。

此第一说波罗提木叉。

次说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

余所闻当说。

此第二说波罗提木叉。

次说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三十舍堕波逸提法。

余所闻当说。

此第三说波罗提木叉。

次说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三十舍堕波逸提法九十二波逸提法清净。

余所闻当说。

此第四说波罗提木叉。

次说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三十舍堕波逸提法九十二波逸提法清净。

各四法解说。

其余所闻当说。

此第五说波罗提木叉。

次说四波罗夷法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三十舍堕波逸提法九十二波逸提法等清净。

各四说五十戒法。

余所闻当说。

此第六说波罗提木叉。

次一一广说。

此是第七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说波罗提木叉。

如是知说波罗提木叉。

知结界。

  云何知结界。

谓今众十四日十五日结界。

如是知结界。

次知结界事。

云何知结界事。

一受持。

二请名。

三请。

四请五众结界。

如是知结界事。

是五年是满五年是五年余。

如是知得念依止。

次知宝沙他。

云何知宝沙他。

今众十四日十五日宝沙他。

如是知宝沙他。

次知宝沙他事。

云何知宝沙他事。

一受持。

二请名。

三请。

四请。

五众宝沙他。

如是知宝沙他。

次知结界。

云何知结界。

谓五种。

五种集结界。

如是知结界事。

云何知结界事。

舍堕不得结界。

当低小座饮食。

当办食饮已所作应作。

如是知结界事。

是五年是满五年是余五年。

如是得念依止。

又行道。

云何行道。

谓阿阇梨行道。

自行道。

如是是念依止。

次分别行道。

云何分别。

知阿阇梨说戒。

知自说戒。

如是得念依止。

又分别过时。

云何过时。

谓阿阇梨过时。

自过时。

如是得念依止。

如是过时不为财利。

云何不为财利。

谓彼僧伽蓝住阿阇梨不为财利。

如是得念依止。

如是不为利养半月行。

云何半月行。

谓阿阇梨半月半月同忏悔。

如是得念依止。

如是半月行无阿钵帝。

云何无阿钵帝。

谓阿阇梨令去某甲处受依止。

如是得念依止。

又言行。

云何言行。

谓依阿阇梨言不用汝依止行。

如是得念依止。

如是依行不犯师界。

云何不犯师界。

谓不犯师聚落界。

如是得念依止。

如是不犯师聚落界。

同师忏悔。

云何同师忏悔。

谓半月半月同师忏悔。

如是得念依止。

如是同师忏悔五年分明。

得念依止。

苾刍。

当具足此五种法。

此苾刍法当依行。

彼法无阿钵帝。

彼所有戒法。

当日日得讷瑟讫哩(二合)多。

  尔时世尊。说是五种法已。诸苾刍众及诸人天。瞻奉旋绕作礼而退。

  佛说苾刍五法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