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图颂

嘉兴大藏经 牧牛图颂

  刊牧牛图颂序 #

  牧牛之说创自契经。

牧牛之人则历代诸祖也。

然其说其人虽见于佛祖。

而牧牛之功于何见之。

诸大禅师之图颂所以照耀古今。

为人之标榜耳。

(信)本俗子。

未纯牧牛之功。

窃见 梦老和尚所辑图颂。

真集牧牛之大成者。

欢喜踊跃售诸梓人。

公之天下。

庶不辜佛祖一片为人苦心。

  时

康熙戊子年佛诞日白山纳信稽首撰

  梦庵格禅师辑牧牛图颂目录刊牧牛图颂序(纳信)原叙(云栖宏)又叙(南涧格)普明目次普明禅师原唱磬山修禅师和箬庵问禅师山茨际禅师玉林琇禅师牧

云门禅师闻谷印禅师严 轹居士迦陵音禅师续辑梦庵格禅师纳允庵居士梁山目次梁山远禅师原唱(并原序)灵隐希彝禅师和千岩长禅师楚石琦禅师迦陵音禅师续

辑梦庵格禅师纳允庵居士跋(迦陵音)

  牧牛图颂原序 #

  遗教经云。

譬如牧牛执杖视之。

不令纵逸犯人苗稼。

则牧牛之说所自起也。

嗣是马祖问石巩。

汝在此何务。

答曰牧牛。

又问牛作么生牧。

答曰一回入草去。

蓦鼻拽将来。

则善牧之人也。

又大沩安公之在沩山也。

曰吾依沩山住。

不学沩山禅。

但牧一头水牯牛。

又白云端公之于郭功辅也。

诘之曰牛淳乎而。

若自牧若教他牧。

层见叠出于古今者益彰。

彰矣后。

乃有绘之乎图。

始于未牧终于双泯。

品而列之为十。

其牛则如次初黑继白。

以至于无粲如也。

而普明复一一系之以颂普明未详何许人。

图颂亦不知出一人之手否。

今无论惟是其为图也。

象显而意深。

其为颂也。

言近而旨远。

学人持为左券。

因之审德稽业。

俯察其已臻。

仰希其所未到。

免使得少为足。

以堕于增上慢地。

则裨益良多。

遂录而重寿诸梓。

外更有寻牛以至入廛。

亦为图者十。

与今大同小异。

俱附末简以便参考。

若夫一超直入之士。

无劳鞭挽。

而天然露地白牛。

不落阶级。

而刹那能所双绝。

则图成滞货。

颂成剩语。

览之当发一笑。

吾无强焉。

  万历己酉佛诞日后学袾宏谨书

  又序

  普明牧牛图颂源流。

云栖序之详矣。

但叙云外更有寻牛以至入廛。

亦为图者十。

与今大同小异。

附末篇以便参考。

而不及梁山远公序偈何也。

况梁山原唱既妙。

附和代不乏人。

其见地超卓声调轩亮。

希彝千严楚石三公独据上流。

普明原唱从而和之者固多。

而磬山真寂南涧绿罗 轹次序井井。

颇与普明相捋。

至于别展机轴短音促节。

精义入神惟大觉普济禅师为最。

真今古所不及。

今将诸大老颂和普明者。

附普明和梁山者。

附梁山汇成一帙。

刊布流通使天下参学之士。

得因图颂想见先德造谊。

复因先德以自考验其悟证。

则牧牛图颂有裨于禅者。

较之南泉犹出一头地在。

  康熙四十四年佛诞日武林南涧梦庵超格识

  未牧第一图 #

  

    牧牛十颂 #

      古杭南涧梦庵超格辑

  未牧第一颂 #

  生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普明原唱 #

  水云渺渺乱声哮。密密寻踪路更遥。昼夜风霜不知处。恐伊相犯别家苗。

  磬山修次韵 #

  走遍天涯逞意哮。穿云涉水路迢遥。多年一片闲田地。蹂踏堪怜损稼苗。

  箬庵问 #

  水草溪边纵意哮。鼻头无系去迢遥。谁知宇宙皆王化。乱踏云山犯稼苗。

  山茨际 #

  湘之南潭之北。头角分明。东触西触。

  玉林琇 #

  空蒙一片羡丹丘。何处天牛晚未收。染得浑身都是黑。牧人追逐气难兜。

  牧云问 #

  信足奔驰不惮劳。东西南北路迢遥。只贪刍草平田阔。忘却家乡有异苗。

  闻谷印 #

  云山堆里一声哮。头角宛然家信遥。满地闲花都踏遍。那知异草并良苗。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野性颠狂声乱哮。归途不识路岐遥。那知脚下泥深浅。只管奔驰混踏苗。

  梦庵格 #

  昂头野甸一声哮。只顾奔驰路已遥。烟水茫茫迷岸畔。蹄涔不觉犯嘉苗。

  纳允庵居士 #

  初调第二图 #

  

  初调第二颂 #

  我有芒绳蓦鼻穿。一回奔竞痛加鞭。从来劣性难调制。犹(全)得山童尽力牵。

  普明原唱 #

  才获绳头把鼻穿。谩将痛处更加鞭。也知乡井迢迢远。拽转头来着力牵。

  磬山修次韵 #

  鼻孔生狞不易穿。一回入草一加鞭。狂心何计能拴缚赖有山童把索牵。

  箬庵问 #

  芒绳初把鼻相穿。熟处难忘痛着鞭。分付牧童牢守护。莫教暂失(放)手中牵。

  山茨际 #

  少护头多捕尾。月下风前。盛溺扫屎。

  玉林琇 #

  拚死芒绳蓦鼻穿。上前退后苦相牵。腕头用尽娘生力。痛治还须策一鞭。

  牧云门 #

  气性虽顽鼻已穿。牧童从此痛加鞭。浑身血汗芒绳急(紧)。遥望家山尽力牵。

  闻谷印 #

  生狞如虎鼻难穿。赖得牧童有索鞭。不是一番施辣手。个时劣性恐难牵。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潜通一窍鼻初穿。穿了才堪痛下鞭。左右拘挛时不放。一条芒索紧相牵。

  梦庵格 #

  鼻端有窍急须穿。若不随从漫息鞭。但怕颠狂难制伏。芒绳紧在手中牵。

  纳允庵居士 #

  受制第三图 #

  

  受制第三颂 #

  渐调渐伏息奔驰。渡水穿云步步随。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疲。

  普明原唱 #

  不从他性远驱驰。十(步)步提持漫漫随。几度黑风吹暴雨。通身泥水总忘疲。

  磬山修次韵 #

  拟将何处更驱驰。暮雨朝烟紧自随。踪迹欲逃难躲避。任渠奔烈也(枉)成疲。

  箬庵问 #

  动容顽性好奔驰。左右旋眸渠紧随。怅望远山乡信杳。披云带月正忘疲。

  山茨际 #

  而月白蹄墨黑。有索有钩(鞭)。忍饥受渴。

  玉林琇 #

  清溪濯濯白云深。出入何能放此心。水草时时令饱腹。他家苗稼可无侵。

  牧云门 #

  暂时出草息奔驰好把芒鞋紧自随。到处冻云霜露滑。斤斤调伏敢忘疲。

  闻谷印 #

  熟径难忘欲逞驰。芒绳在手紧相随。岂容逐草寻芳去。昼夜拘拴不惮疲。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从今不敢复狂驰。信手牵来也肯随。几度披蓑陇亩里。栉风沐雨那曾疲。

  梦庵格 #

  鞭朴频加不敢驰。牵来步步也相随。一声短笛横牛背。渡水穿山岂惮疲。

  纳允庵居士 #

  回首第四图 #

  

  回首第四颂 #

  日久功深始转头。颠狂心力渐调柔。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

  普明原唱 #

  蓦地忘(知)机(非)自转头。悄然性气已调柔。山中水草了知足。不用迟疑在外留。

  磬山修次韵 #

  翻然自肯便回头。满地残红衬草柔。故国有怀情未撇。暗愁春老尚迟留。

  箬庵问 #

  知恩逐步肯回头。烈(猛)气消融性渐柔。骑向平陂深草处。横吹短笛绝羁留。

  山茨际 #

  远邪蹊趋正道。步步登高。山长路杳。

  玉林琇 #

  多时只顾向前奔。那觉皮毛落不存。自肯回头端的好。芒绳轻拽转前村。

  牧云门 #

  芒绳不引自回头。毛色皤然性已柔。水草也知山里足。牧童多(着)意尚羁留。

  闻谷印 #

  暂时落草即回头。云冻箱寒足(烈)已(性)柔。欲缓鞭绳尤未缓。乡关不到且拘留。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要骑背上便低头。拽转头来性亦柔。只恐有时还倔强。垂杨阴里尚拘留。

  梦庵格 #

  一勒轻轻即转头。从前劣性亦调柔。只因未到全相信。且系垂杨树下留。

  纳允庵居士 #

  驯伏第五图 #

  

  驯伏第五颂 #

  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普明原唱 #

  闲放林间与水边。横骑短笛任悠然。归来一带烟霞晚。潇洒歌谣不假牵。

  磬山修次韵 #

  收来放去古溪边。风月随缘自悄然。水草不思无底事。相看撒手竟忘牵。

  箬庵问 #

  只在平田烟柳边。鞭绳抛却坐翛然。暮山钟动上方月。恁么归来不假牵。

  山茨际 #

  戴寒鸦履芳草。毛骨馨香。见者道好。

  玉林琇 #

  游行阡陌露堂堂。俗(尘)垢蠲除野性忘。早去晚归能稳步。山根茅屋卧斜阳。

  牧云门 #

  暖风晴日柳溪边。俯首循人意悄然。花落郊原春色晚。相随归去不须牵。

  闻谷印 #

  高深蹊径曲无边。相狎相驯已信然。杨柳阴斜红日转。鼻头绳断不须牵。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月下风前山水边。随从到处竟恬然。相看彼此无回互。收卷绳头不用牵。

  梦庵格 #

  古涧清溪柳岸边。随来随去竟安然。如今休要频拘绊。抛却绳头那用牵。

  纳允庵居士 #

  无碍第六图 #

  

  无碍第六颂 #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

  普明原唱 #

  出入无栏心自如。拟思量处更(即)犹(牵)拘。满怀风月人牛稳。鞭索俱忘乐有余。

  磬山修次韵 #

  纵步溪山得自如。风流两岸亦何拘。横吹短笛斜阳暮。溢目春光信有余。

  箬庵问 #

  人牛相觑体如如。彼此无心不用拘。花柳丛中随意往。团团蹄迹更无余。

  山茨际 #

  寒暑安忙闲得。故乡宽廓。任出任入。

  玉林琇 #

  蓑笠横抛懒得收。笛声吹起碧山幽。牛儿自在无他想。两眼睁睁四足柔。

  牧云门 #

  调伏多年意自如。水边林下总无拘。一声羌笛松风起。此日忘怀乐有余。

  闻谷印 #

  水草皇王总自如。何须特地苦相拘。山童撒手先高坐。牛亦安然闲有余。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人牛相伴已相如。鞭索全抛浑不拘。抿耳攒蹄安稳卧。悠扬笛韵乐无余。

  梦庵格 #

  倔劣全无性已如。何劳绳索去相拘。平坡浅草恬然卧。风送笛声韵有余。

  纳允庵居士 #

  任运第七图 #

  

  任运第七颂 #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烟芳草绿茸茸。饥餐渴饮随时过。石上山童睡正浓。

  普明原唱 #

  野岸溪湾花柳中。一环山水翠林茸。逍遥快活无求也。软草为毡睡兴浓。

  磬山修次韵 #

  不曾移步出山中。暖簇晴花五色茸。莫怪山童闲瞌睡。卧云眠月兴偏浓。

  箬庵问 #

  或时村里或云中。旧地闲田草正茸。踏遍一毫无剩迹。牧童高卧柳阴浓。

  山茨际 #

  朝陇亩暮茅檐。随时水草。明月同闲。

  玉林琇 #

  春暖桃花放碧林。大家休歇绿杨阴。牧人乃梦牛偏醒。只在溪滨不用寻。

  牧云门 #

  百花溪上柳阴中。饱食和云卧绿茸。歌罢山童无所事。遗鞭枕上睡方浓。

  闻谷印 #

  信步行来到此中。山前山后草茸茸。放渠散走陂塘去。不似当年狂兴浓。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尽日终年在此中。春回大地草初茸。随时饮啖随他去。管带毋劳任睡浓。

  梦庵格 #

  往来只在此山中。遍地春光芳草茸。林下溪边随去住。牧童安枕睡初浓。

  纳允庵居士 #

  相忘第八图 #

  

  相忘第八颂 #

  白牛常在白云中。人自无心牛亦同。月透白云云影白。白云明月任西东。

  普明原唱 #

  拶到忘怀混沌中。千山一色绝相同。风光不觉人牛处。任运腾腾西复东。

  磬山修次韵 #

  相将无事太平中。渠我情忘迥不同。一段闲愁总收拾。不知花落水流东。

  箬庵问 #

  撑撑头角卧林中。渠我浑忘云水同。为爱山前刍草细。夜深乘月过溪东。

  山茨际 #

  刀砍水珠断贯。澹泊宁静。明志致远。

  玉林琇 #

  牛王昨夜证心空。比旧皮毛大不同。渠我不须重话会。白云明月笑相通。

  牧云门 #

  在此溪山云月中。木人花鸟意相同。国王水草从来足。闲步陂塘西复东。

  闻谷印 #

  太平气象月明中。尔我家山色色同。袖手低眉忘管带。不知西去与来东。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白牛谁道雪山中。此日看来一色同。牛也萧闲人也散。任他南北与西东。

  梦庵格 #

  人牛隐隐在云中。牛白白云色色同。此际那分宾与主。任从西也任从东。

  纳允庵居士 #

  独照第九图 #

  

  独照第九颂 #

  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拍手高歌明月下。归来犹有一重关。

  普明原唱 #

  不须收放得安闲。脱略寻常顾盻间。散步谩归明月下。踏翻从上两重关。

  磬山修次韵 #

  一道寒光万境闲。寥寥四顾水云间。夜深明月归来晚。照彻空王向上关。

  箬庵问 #

  个里风光镇日间。放身稳卧白云间。长歌一曲声嘹喨。直透威音劫外关。

  山茨际 #

  失(牛)却(不)牛(见)撞(人)破(独)壁(立)。一(穷)个(相)闲(双)身(手)。赤洒洒的。

  玉林琇 #

  谁道三更失却牛。溪山独立怅无俦。空来两手真难放。一拍虚空笑点头。

  牧云门 #

  玉(竹)鞭无用草绳间。踪迹全无古路间。空手独归林月下。更前一步即牢关。

  闻谷印 #

  踪迹寥寥独个闲。浑然出处那其间。自歌自唱空山下。多少痴人认过关。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牛既忘兮心自闲。闲闲来往在山间。灰头土面浑无事。枯木岩前尚有关。

  梦庵格 #

  牛儿不牧一身闲。独自徘徊山水间。虽是出尘无事客。还须撒手透重关。

  纳允庵居士 #

  双泯第十图 #

  

  双泯第十颂 #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寒万象空。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寒或作含)。

  普明原唱 #

  人牛处处竟无踪。新月孤悬万象空。借问归源端的旨。枯桩春到绿丛丛。

  磬山修次韵 #

  从前光影觅无踪。不见人牛烟水空。尽大地回春梦晓。日高香散百花丛。

  箬庵问 #

  不见人牛不(绝)见(迹)踪。清风明月满长空。太平休用歌尧令。枯木重开花一丛。

  山茨际 #

  抛灵符瞎正目。函干盖坤火寒雪毒。

  玉林琇 #

  蜗牛角上立生涯。彼此从来共一家。堪笑前人留此相。乌藤三十不容赊。

  牧云门 #

  杳杳人牛不见踪。一团新月照秋空。个中若问还源旨。风落岩花点翠丛。

  闻谷印 #

  人牛谩说绝形踪。何异吹风欲满空。若问还源亲的旨。参天荆棘乱丛丛。

  严 轹居士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绝无人影与牛踪。阶级何为凿太空。究竟本来无一物。依然万象自丛丛。

  梦庵格 #

  见绝人牛岂有踪。犹如净月遍虚空。者回休问其中意。鸟自啼兮花自丛。

  纳允庵居士 #

  牧牛又十颂 #

      古杭南涧梦庵超格辑

  寻牛第一颂(梁山远原叙)

  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合尘 向迷面逐妄。家山渐远岐路嵯峨。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梁山远原唱 #

  只管区区向外寻。不知脚底已泥深。几回芳草斜阳里。一曲新丰空自吟。

  石鼓希彝次韵 #

  暂时不在急须寻。莫待渠侬入草深。满目青山无(何)别(处)迹(去)。只消回首一沉吟。

  千岩长 #

  天涯海角遍参寻。直入万重烟嶂深。拼得今朝与明日。绿杨堤畔听莺吟。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牛儿原在不须寻。怎奈忘来岁月深。今欲为伊亲指示。联珠且自和高吟。

  梦庵格 #

  牛儿忘却要追寻。寻去寻来路转深。日暮关山何处觅。乱云堆里自沉吟。

  纳允庵居士 #

  见迹第二颂(梁山远原叙)

  依经解义问教知踪。明众器为一金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辨。真伪未分。欠悟入门。权为见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荒草离披见也么。纵是深山更深处。撩天鼻孔争藏他。

  梁山远原唱 #

  枯木崖前差路多。草窠里辊觉非么。脚跟若也随他去。未免当头蹉过他。

  石鼓希彝次韵 #

  也知隔远苦无多。只管贪程作甚么。蹄踏蹄兮嘴(只)对(者)嘴(是)。明明此物更非他。

  千岩长 #

  东西南北路途多。踏踏遗踪可是么。仔细看来无两个。便从今去莫疑他。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深深浅浅迹踪多。不是渠兮是甚么。从此脚跟勤着力。必须觌面一逢他。

  梦庵格 #

  山坡柳岸蹄痕多。仔细凝眸是也么。识得迹踪须着力。从今步步要寻他。

  纳允庵居士 #

  见牛第三颂(梁山远原叙)

  闻声得入见处逢源。六根门首无差。动用之中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更非他物。

  黄鹂树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梁山远原唱 #

  识得形容认得声。戴嵩从此妙丹青。彻头彻尾浑相似。仔细看来未十成。

  石鼓希彝次韵 #

  临风忽叫攚和声。抬起头来双眼青。业债知他填未足。归耕陇亩望秋成。

  千岩长 #

  隔墙认角又闻声。雨过前村草正青。一对眼睛乌律律。通身毛色画难成。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独露溪边叫一声。通身毛片色青青。向来枉自空寻觅。此际看来本现成。

  梦庵格 #

  远远忽闻叫几声。隔溪一望草青青。本来鼻孔端然在。纵使嵩公画不成。

  纳允庵居士 #

  得牛第四颂(梁山远原叙)

  久埋(奔)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劣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狂力壮卒难除。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霞深处居。

  梁山远原唱 #

  牢把绳头莫放渠。几多毛病未曾除。徐徐蓦鼻牵将去。且要回头识旧居。

  石鼓希彝次韵 #

  如今处处得逢渠。带水拖泥不用除。总是国王田地上。何妨春草埠头居。

  千岩长 #

  辽天鼻孔要穿渠。直待金(芒)绳烂始除。向去不须分皂白。和泥和(合)水且同居。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我侬竭力只因渠。到手如何肯放除。所以药山茅屋下。牛栏名字好安居。

  梦庵格 #

  水尽山穷始得渠。此时野性尚难除。一条芒索牢穿住。不许狂奔向外居。

  纳允庵居士 #

  牧牛第五颂(梁山远原叙)

  前念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向迷因而成妄。不惟境起皆自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惹埃尘。相将收得▆▆▆羁锁无拘自逐人。

  梁山远原唱 #

  甘分山林寄此身。有时亦踏马(向)蹄(风)尘。不从(曾)犯着人苗稼。来往空劳背上人。

  石鼓希彝次韵 #

  百草头边百亿身。如何得不犯纤尘。鼻绳拽转从头看。谁是牛兮谁是人。

  千岩长 #

  从来一个不羁身。满眼云山满眼尘。今日稍能知触净。肯缘苗稼犯他人。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短笛横吹仰卧身。山中水草净无尘。些些随分随时纳。敢把禾苗犯别人。

  梦庵格 #

  手把鞭绳紧逼身。莫教信步踏黄尘。一回入草忙牵转。那肯随他去犯人。

  纳允庵居士 #

  骑牛到家第六颂(梁山远原叙)

  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短)笛。身横牛背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篴声声送晚霞。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梁山远原唱 #

  指点前坡即是家。旋吹筒角出烟霞。忽然变作还乡曲。未必知音是伯牙。

  石鼓希彝次韵 #

  露地横眠已到家。不骑泥像学丹霞。尾巴摇动三千界。还作宗门中爪牙。

  千岩长 #

  前坡咫尺是侬家。叠叠春山横暮霞。好个归来时节子。一钩新月挂檐牙。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历遍崎岖已到家。任他风雨共烟霞。峥嵘头角端然好。老少何须论齿牙。

  梦庵格 #

  历尽溪山始到家。任从落日散云霞。归来不语程途事。何必逢人挂齿牙。

  纳允庵居士 #

  忘牛存人第七颂(梁山远原叙)

  法无二法。牛 为宗喻鱼兔之异名。显筌蹄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离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梁山远原唱 #

  栏内无牛趁出山。烟蓑雨笠亦空闲。行歌坐乐无拘系。赢得一身天地间。

  石鼓希彝次韵 #

  无牛得看只看山。一个翁(童)翁(儿)闲更闲。喜得白云相伴住。溪边茅屋两三间。

  千岩长 #

  千重云树万重山。倒卧横眠任我闲。此景画图收不得。谁言身在画图间。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不见牛儿但见山。终朝萧洒自闲闲。有时拍手高歌去。只在山间与水间。

  梦庵格 #

  鞭绳抛下懒登山。无了牛儿心自闲。睡足不知窗外事。夕阳已射草堂间。

  纳允庵居士 #

  人牛俱忘第八颂(梁山远原叙)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两头不着。千圣难窥。百鸟衔花一场懡 。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红炉焰上曾容雪。到此方能合正宗。

  梁山远原唱 #

  惭愧众生界已空。个中消息若为通。后无来者前无去。未审凭谁继此宗。

  石鼓希彝次韵 #

  皮毛筋骨荡然空。好手无劳游刃通。正眼瞎(从)驴(今)边(都)灭却。更将何物显真宗。

  千岩长 #

  翻身踏破太虚空。一处才通处处通。匝地普天无影迹。不知谁解立吾宗。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人牛生活一时空。到此方知处处通。建立从空还扫荡。十方世界显正宗。

  梦庵格 #

  人牛双遣露真空。内外无私万法通。莫立纤尘踪迹泯。堂堂何处不归宗。

  纳允庵居士 #

  返本还源第九颂(梁山远原叙)

  本来清净不染一尘 有相之荣枯 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持。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梁山远原唱 #

  灵机不堕有无功。见色闻声不用聋。昨夜金乌飞入海。晓来依旧一轮红。

  石鼓希彝次韵 #

  现成公案孰施功。耳不盲兮眼不聋。一一音声诸色相。分(鸟)明(啼)黑(花)白(落)间(满)青(溪)红。

  千岩长 #

  一一根门自有功。闻声见色不盲聋。晨昏总是寻常事。睡起三竿日正红。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休笑从前枉用功。聪明黜尽类盲聋。岩前不见庵中主。鸟任啼兮花任红。

  梦庵格 #

  识透根源作甚功。声闻色见似盲聋。春来莫问东君意。数尽枝头院落红。

  纳允庵居士 #

  入廛垂手第十颂(梁山远原叙)

  柴门独掩千圣不知。 自己之风光。 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杖笠还家。酒肆茶坊化令成佛。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妙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梁山远原唱 #

  者汉亲从异类来。分明马颔与驴腮。一挥铁棒如风疾。万户千门尽豁开。

  石鼓希彝次韵 #

  杀人便解活人来。鬣颔何妨又吒腮。甘作畜生行异类。重重关锁尽冲开。

  千岩长 #

  珍御全抛与么来。分明乌嘴与鱼腮。辉天鉴地能育特。尽使劳生眼豁开。

  楚石琦 #

      金台迦陵性音续辑

  酒肆淫房任往来。莫教脑后露双腮。全身同事全机摄。要使群生眼尽开。

  梦庵格 #

  柳巷花街任去来。蓬头赤脚笑盈腮。虚空粉碎全身现。朵朵优昙火里开。

  纳允庵居士 #

  跋

  云栖莲大师重刊牧牛图颂。

而普明之名方着。

梁山远原唱。

吾师梦老人觅之四十载未获一见。

主南涧日始得于幻舟和尚所。

喜不自胜。

但原本蠹邮数字。

遂空之。

俟再得他本查补。

今仍其旧。

至诸公颂内亦有数字可商者。

老人易字于本颂下。

请政大方(音)见闻疏略。

未能尽阅古今诸录。

谨将老人自颂。

及纳公发心刊刻亦次汇入。

伏望 诸方尊宿倘于古德录中得牧牛佳颂。

乞邮寄白门古镜俾续二集。

  性音敬跋 #

  乾隆四十九年佛诞日   戒台寺了汇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