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嘉兴大藏经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选录)

  华严宗七祖(出历代通载)

  初祖马鸣尊者。

马鸣大士者乃西土十二祖。

波罗奈国人也。

造起信论。

亦名功胜。

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

故名焉。

昔世尊示寂六百年中。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

华氏国人也。

姓瞿昙氏。

父宝身既得法于胁尊者。

寻诣波罗奈国。

有马鸣大士迎而作礼。

因问曰。

我欲识佛。

何者即是。

祖曰。

汝欲识佛。

不识者是。

曰佛既不识。

焉知是乎。

祖曰既不识佛。

焉知不是。

曰此是锯义。

祖曰。

彼是木义。

复问锯义者何。

曰与师平出。

又问木义者何。

祖曰汝被我解。

马鸣豁然惺悟。

稽首归依。

遂求剃度。

祖谓众曰。

此大士者。

昔为毗舍离国王。

有一类人。

如马裸露。

王运神力分身为蚕。

彼乃得衣。

王后复生中印度。

马人感恋悲鸣。

因号马鸣。

如来记云。

吾灭度后六百年。

当有贤者马鸣。

于波罗奈国摧伏异道。

度人无量。

继吾传化。

今正是时。

即告之曰。

如来大法眼藏。

今付于汝。

即说偈曰。

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

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

付法已。

即现神变湛然圆寂。

既受法于夜奢尊者。

后于华氏国转妙法轮。

忽有老人坐前仆地。

师谓众曰。

此非庸流当有异相。

言讫不见。

俄从地踊出一金色人。

复化为女子。

右手指师而说偈曰。

稽首长老尊。

当受如来记。

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

说偈已。

瞥然不见。

师曰。

将有魔来与我校力。

有顷风雨暴至。

天地晦冥。

师曰。

魔之来信矣。

吾当除之。

即指空中。

现一大金龙。

奋发威神。

震动山岳。

师俨然于座魔事随灭。

经七日。

有一小虫。

大若蟭螟。

潜形座下。

师以手取之。

示众曰。

斯乃魔之所变。

盗听吾法耳。

乃放之令去。

魔不能动。

师告之曰。

汝但归依三宝。

即得神通。

遂复本形。

作礼忏悔。

师问曰。

汝名谁邪。

眷属多少。

曰我名迦毗摩罗。

有三千眷属。

师曰。

汝尽神力变化若何。

曰我化巨海。

极为小事。

师曰汝化性海得否。

曰何为性海。

我未尝知。

师即为说性海云。

山河大地。

皆依建立。

三昧六通。

由兹发现。

毗摩罗闻言。

遂发信心与徒众三千。

俱来剃度。

师乃召五百罗汉与授具戒。

复告之曰。

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

汝听偈言隐显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

非取亦非离。

付法已即入龙奋迅三昧。

挺身空中如日轮相。

然后示灭。

四众以真体藏之龙龛。

即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岁也。

是为初祖。

  二祖龙树尊者。

龙树。

乃西土十四祖。

西天竺国人也。

申明起信。

亦名龙胜。

始于毗罗尊者得法。

后至南印度。

彼国之人多信福业。

闻尊者为说妙法。

递相谓曰。

人有福乐世间第一。

徒言佛性谁能睹之。

尊者曰。

汝欲见佛性。

先须除我慢。

彼人曰佛性大小。

尊者曰非大非小。

非广非狭。

无福无报。

不死不生。

彼闻理胜。

悉回初心。

尊者复于座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

一切众唯闻法音。

不睹师相。

彼众中有长者子。

名迦那提婆。

谓众曰识此相否。

众曰目所未睹。

安能辩识。

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

何以知之。

盖以无相三昧。

形如满月。

佛性之义。

廓然虚明。

言讫。

轮相即隐。

复居本座而说偈言。

身现圆月相。

以表诸佛体。

说法无其形。

用辩非声色。

彼众闻偈。

咸愿出家以求解脱。

尊者即为剃发。

命诸圣授具。

其国先有外道五千余人。

作大幻术。

众皆宗仰。

尊者悉为化之令归三宝。

复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

后告上首弟子迦那提婆曰。

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

听吾偈言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

于法心不证。

无瞋亦无喜。

付法讫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

复就本座凝然禅寂。

迦那提婆与诸四众。

共建宝塔以葬焉。

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己丑岁也。

是为二祖。

  三祖帝心法顺法师。

卒顺。

生杜氏。

亦称杜顺。

如晦族长也。

长安万年人。

以陈永定二年生。

少为隋文帝所重。

给月俸供之。

有病者。

师对之危坐。

少顷即愈。

或生而聋者。

顺召之与言耳即聪。

或生而哑者。

顺就与之语即能言。

或狂而颠者。

顺使人领住。

向之禅定。

少选彼即拜谢而去。

又尝临溪随侍者惧不可济。

顺率同涉。

水即断流。

其神迹类如此。

而顺隤然初不以介意。

尤邃华严宗旨。

帝素敬重之。

尝引入宫禁。

导迎善气。

妃主戚里诸贵奉之。

有如生佛。

唐太宗诏谓之曰。

朕苦劳热。

师之神力何以蠲除。

师曰。

圣德御宇。

微恙何忧。

但颁大赦。

圣躬自安。

上从之。

疾遂瘳。

因赐号曰帝心。

作法界观门专弘华严。

弟子智俨尊者传其教。

是为三祖。

  四祖云华智俨法师。云华。寺名也。师居是寺。因以名之。亲信观法。姓赵。讳智俨。得帝心之亲传以授贤首。其教大行。是为四祖。

  五祖贤首法师。

贤首谥号也。

讳法藏。

其先康居国人。

天册万岁元年。

诏沙弥康法藏于太原寺。

开示华严宗旨。

方绪经题。

感白光昱然自日而出。

须臾成盖停空久之。

万众欢呼叹异。

都讲僧恒奏其事。

则天悦。

有旨命京城十大德为藏授满分戒。

赐号贤首。

诏入大遍空寺参译经。

是岁诏贤首法师法藏于东都佛授记寺讲新华严经。

至华藏世界。

感大地震动。

逾时乃息。

即日召对长生殿。

问帝网十重玄门海印三昧。

参合六相总别同异成坏之义。

藏敷宣有绪。

玄旨通贯。

则天骤闻茫然惊异。

伸请再三。

藏就指殿隅金师子为晓譬之。

至所谓一毛头师子百亿毛头师子。

则天豁然领解。

由是集其语。

目为金师子章。

初云华寺俨尊者传杜顺华严宗旨。

藏执侍俨。

尽传其教。

及俨去世。

藏以巾帻说法。

于是京城耆德。

连名抗表。

乞度为僧。

凡藏落发受具。

皆则天特旨。

又尝为则天以十圆镜置八隅上下皆使相向。

中安像佛。

然烛照之。

则镜镜现像互相摄入。

及观之者交罗齐现。

以表刹海十界普容无尽之旨。

藏没清凉国师澄观宗其教。

天下学者宗之。

目为一念圆融具德宗。

谓之贤首开宗判教。

是为五祖。

  清凉国师疏钞缘起

  六祖清凉国师澄观。

字大休会稽人。

姓夏侯氏广造疏钞。

生于开元戊寅。

身长九尺四寸。

垂手过膝。

口四十齿。

目光夜发。

昼乃不眴。

天宝七年出家。

至肃宗二年丁酉受具。

是年奉诏入内敕译华严。

初至德中即以十事自励。

曰体不捐沙门之表。

心不违如来之制。

坐不背法界之经。

性不染情碍之境。

足不履尼寺之尘。

胁不触居士之榻。

目不视非仪之彩。

舌不味过午之肴。

手不释圆明之珠。

宿不离衣钵之侧。

从牛头忠径山钦问西来宗旨。

授华严圆教于京都诜禅师。

至是大历三年。

代宗诏入内。

与大辩正三藏译经为润文大德。

既而辞入五台大华严寺覃思华严。

以五地圣人。

栖身佛境。

心体真如。

犹于后得智。

起世俗心。

学世间解。

繇是博览六艺图史九流异学。

华夏训诂竺经梵字。

及四围五明圣教世典等书靡不该洽。

至建中四年。

下笔着疏。

先求瑞应。

一夕梦金容当阳山峙。

光相颙颙。

因以手捧咽面门。

既觉而喜以谓获光明遍照之征。

自是落笔无停思。

乃以信解行证分华严为四科。

理无不包。

观每慨旧疏未尽经旨。

唯贤首国师颇涉渊源。

遂宗承之制疏。

凡历四年而文成。

又梦身为龙。

矫首南台。

尾蟠北台。

宛转凌虚。

鳞鬣耀日。

须臾变百千数。

蜿蜒青冥。

分散四方而去。

识者以为流通之像也。

初为众讲之。

感景云凝停讲堂庭前之空中。

又为僧睿等着随疏演义四十卷。

随文手镜一百卷云。

  诏清凉讲华严经题

  丙子十二年。

宣河东节度使礼部尚书李诜。

备礼迎法师。

澄观入京观至。

有旨命同罽宾三藏般若翻译乌茶国所进华严后分梵夹。

帝亲预译场。

一日不至。

即差僧寂光依僧欲云。

皇帝国事因缘。

如法僧事与欲清净。

观承睿旨翻宣既就进之。

帝命开示华严宗旨。

群臣大集。

观升高座曰。

我皇御宇。

德合乾坤。

光宅万方重译来贡。

东风入律。

西天输越海之诚。

南印御书北阙。

献朝宗之敬。

特回明诏。

再译真诠。

光阐大猷。

增辉新理。

澄观顾多天幸。

钦属盛明。

奉诏译场。

承旨幽赞。

抃跃兢惕。

三复竭愚。

露滴天池喜合百川之味。

尘培华岳。

无增万仞之高极虚空之可度。

体无边涯。

大也。

竭沧溟而可饮。

法门无尽。

方也。

碎尘刹而可数。

用无能测广也。

离觉所觉朗万法之幽邃。

佛也。

芬敷万行。

荣耀众德华也。

圆兹行德饰彼十身严也。

贯摄玄微。

以成真光之彩。

经也。

总斯七字。

为一部之宏纲。

将契本性。

非行莫阶。

故说普贤无边胜行。

行起解绝。

智证圆明。

无碍融通。

现前受用。

帝大悦。

赐观紫方袍。

号教授和尚。

其后相国齐抗郑余庆高郢请撰华严纲要三卷。

相国李吉甫侍郎归登驸马杜琮请述正要一卷。

又为南康王韦皋相国武元衡着法界观玄镜一卷。

仆射高崇文请着镜灯说文一卷。

司徒严绶司空郑元刺史陆长源请撰三圣圆融观一卷。

节度使薛华观察使孟简中书钱徽拾遗白居易给事杜羔等请制七处九会华藏界图心镜说文十卷。

又与僧录灵邃大师十八首座十寺三学上流制华严圆觉四分中观等经律论关脉三十余部。

皆古锦纯金。

随器任用耳。

  诏清凉讲华严宗旨

  己卯十五年。

清凉受镇国大师号进天下大僧录。

四月。

帝诞节。

敕有司备仪辇迎教授和尚澄观入内殿阐扬华严宗旨。

观升高座曰。

大哉真界万法资始。

包空有而绝相。

入言象而无迹。

妙有得之而不有。

真空得之而不空。

生灭得之而真常。

缘起得之而交映。

我佛得之妙践真觉。

廓尽尘习。

寂寥于万化之域。

动用于一虚之中。

融身刹以相含。

流声光而遐烛。

我皇得之灵鉴虚极。

保合大和。

圣文掩于百王。

淳风扇于万国。

敷玄化以觉梦。

垂天真以性情。

是知不有太虚曷展无涯之照。

不有真界岂净等空之心。

华严教者即穷斯旨趣。

尽其源流。

故恢廓宏远包纳冲邃不可得而思议矣。

指其源也。

情尘有经。

智海无外。

妄惑非取。

重玄不空。

四句之火莫焚。

万法之门皆入。

冥二际而不一。

动千变而非多。

事理交涉而两忘。

性相融通而无尽。

若秦镜之互照。

犹帝珠之相含。

重重交光。

历历齐现。

故得圆至功于顷刻。

见佛境于尘毛。

诸佛心内众生新新作佛。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

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

一毫之善。

空界尽而无穷。

语其定也。

冥一如于无心。

即万▆动而常寂。

海湛真智。

光含性空。

星罗法身。

影落心水。

圆音非扣而长演。

果海离念而心传万行忘照而齐修。

渐顿无碍而双入。

虽四心被广。

八难顿超。

而一极唱高。

二乘绝听。

当其器也。

百城询友。

一道栖神。

明正为南。

方尽南矣。

益我为友。

人皆友焉。

遇三毒而三德圆。

入一尘而一心净。

千化不变其虑万境顺通于道。

契文殊之妙智。

宛是初心。

入普贤之玄门。

曾无别体。

失其旨也。

徒修因于旷劫。

得其门也。

等诸佛于一朝。

谛观一尘法界在掌。

理深智远。

识昧辞单。

尘黩圣聪。

退座而已。

帝时默湛海印。

朗然大觉。

顾谓群臣曰。

朕之师。

言雅而简。

辞典而富。

扇真风于第一义天。

能以圣法清凉朕心。

仍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

朕思从来执身心我人。

及诸法定相。

斯为甚倒。

群臣再拜稽首顶奉明命。

由是中外台辅重臣。

咸以八戒礼而师之。

凡历九朝。

为七帝门师。

是为六祖。

(九朝者。

唐玄宗。

肃宗。

代宗。

德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也。

七帝者即代宗以下七帝也。

)。

  上问华严法界 #

  帝问国师澄观曰。

华严所诠。

何谓法界。

奏曰。

法界者。

一切众生之身心本体也。

从本以来。

灵明廓彻。

广大虚寂。

唯一真境而已。

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

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

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睹。

晃晃于色尘之内而理不可分。

非彻法之慧目。

离念之明智。

不能见自心如此之灵通也。

故世尊初成正觉。

叹曰。

奇哉。

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于是称法界性说华严经。

全以真空简情。

事理融摄。

周遍凝寂。

帝天纵圣明。

一听玄谈廓然自得。

于是敕有司备礼铸印迁国师统冠天下缁徒。

号僧统清凉国师。

  御赞清凉国师碑铭

  开成三年三月六日僧统清凉国师澄观将示寂。

谓其徒海岸等曰。

吾闻偶运无功先圣悼叹。

复质无行。

古人耻之。

无昭穆动静。

无纶绪往复。

勿穿凿异端。

勿顺非辩伪。

勿迷陷邪心。

勿固牢斗诤。

大明不能破长夜之昏。

慈母不能保身后之子。

当取信于佛。

无取信于人。

真离玄微。

非言说所显。

要以深心体解朗然现前。

对境无心逢缘不动。

则不孤我矣。

言讫而逝。

师生历九朝。

为七帝门师。

春秋一百有二。

僧腊八十有三。

身长九尺四寸。

垂手过膝。

目光夜发。

昼视不瞬。

才供二笔。

声韵如钟。

文宗以祖圣崇仰。

特辍朝三日。

重民缟素。

奉全身塔于终南山。

未几有梵僧到阙。

表称于葱岭。

见二使者凌空而过。

以咒止而问之。

答曰北印度文殊堂神也。

东取华严菩萨大牙归国供养。

有旨启塔。

果失一牙。

唯三十九存焉。

遂阇维。

舍利光明莹润。

舌如红莲色。

赐谥仍号清凉国师妙觉之塔。

相国裴休奉敕撰碑。

其铭曰宝月清凉。

寂照法界。

以沙门相藏世间解。

澄湛含虚。

气清钟鼎。

雪沃剡溪。

霞横缑岭。

真室寥夐。

灵岳崔嵬。

虚融天地。

峻拔风雷。

离微休命。

实际庞鸿。

奉若时政。

革彼幽蒙。

炯乎禹质。

元圣孕灵。

德云冉冉凝眸幻形。

谷响入耳。

性不可为。

青莲出水。

深不可窥。

才受尸罗。

奉持止作。

原始要终。

克谐适莫。

凤藻瑰奇。

遗演秘密。

染翰风生。

供盈二笔。

欲造玄关。

咽金一象。

逮竟将流龙飞千飏。

疏新五顶。

光衔二京。

跃出法界。

功齐百城。

万行分披华开古锦。

启迪群甿。

与甘露饮。

燮赞金偈怀生保乂。

圣主师资聿兴遐裔。

贝叶翻宣译扬独步。

譂柄一挥。

几回天顾。

王庭阐法。

倾河涌泉。

属辞纵辩。

玄玄玄玄。

紫衲命衣。

清凉国号。

不有我师。

孰知吾道。

九州传命。

然无尽灯。

一人拜锡。

统天下僧。

帝网冲融。

潜通万户。

历天不周。

同时显晤。

卷舒自在。

来往无踪。

大士知见。

允执厥中。

西域供牙。

梵伦遽至。

奏启石验嘉风益炽。

敕俾图真相即无相。

海印大龙蟠居方丈。

哲人去矣。

资何所参。

即事之理。

塔锁终南。

  敕写国师真。

奉安大兴唐寺。

文宗皇帝御制赞曰。

朕观法界。

旷阒无垠。

应缘成事。

允用虚根。

清凉国师。

体象启门。

奄有法界。

我祖聿尊。

教融海岳。

恩廓乾坤。

首相二疏拔擢幽昏。

间气斯来。

拱承佛日。

四海光凝。

九州庆溢。

敞金仙门。

夺古贤席。

大手名曹。

横经请益。

仍师臣休。

保余遐历。

爰抒颛毫式扬茂实。

真空罔尽机。

就而驾。

白月虚秋。

清风适夏。

妙有不迁。

缘息而化。

邈尔禹仪。

焕乎精舍。

  七祖圭峰宗密禅师。

撰圆觉疏钞。

是年己未正月六日。

师示寂。

相国裴休撰传法碑。

师姓何氏。

果州西充人。

释迦如来三十九代法孙也。

释迦住世八十年。

为无量天人声闻菩萨说种种法。

最后以法眼付大迦叶。

令祖祖相传。

别行千世。

顾此法众生之本源。

诸佛之所证。

超一切理。

离一切相。

不可以言语智识有无隐显推求而得。

但心心相印。

印印相契。

使自证知。

光明受用而已。

自迦叶至达磨。

达磨东来至曹溪。

凡三十三世。

曹溪传荷泽。

荷泽传磁州如。

如传荆南忠。

忠传遂州圆。

圆传禅师。

师于荷泽为五世。

于迦叶为三十八世。

其宗系如此。

师豪家。

少通儒学。

一日谒遂州。

未及与语。

退游徒中。

见其俨然在定。

忻跃慕之。

遂剃染受道。

尝赴斋次受经。

得圆觉十二章。

诵未终。

豁然大悟。

归以告其师。

师印可乃谒东京照。

照曰菩萨人也。

谁其识之。

次谒清凉观。

观曰毗卢华藏能从我游者其汝乎。

及因汉上僧授华严新疏。

遂讲华严。

久之着圆觉华严涅槃金刚唯识起信法界观等经疏钞。

及礼忏修证图传纂略。

亦集诸宗禅语为禅藏。

并书偈论议。

凡九十余卷。

或以师不守禅行而讲经论。

游名邑大都。

以兴建为务。

乃为多闻之所役。

岂声利之所未忘乎。

曰嘻。

夫一心者。

万法之总也。

分而为定慧。

开而为六度。

散而为万行。

万行未尝非一心。

一心未尝违万行。

禅者六度之一耳。

何能总诸法哉。

且如来以法眼付迦叶。

不以法行。

故自心而证者为法。

随行而起者为役。

得未必尝同也。

然则一心者。

万法之所生而不属于万法。

得之者则于法自在矣。

见之者则于教无碍矣。

本非法。

不可以法说。

本非教不可以教传。

岂可以轨迹而寻哉。

自迦叶至富那夜奢。

凡十祖。

皆罗汉所度亦罗汉。

至马鸣龙树提婆天亲。

始开摩诃衍。

著论释经。

摧灭外道。

为菩萨唱首。

而尊者阇夜独以戒力为威神。

尊者摩罗独以苦行为道迹。

其他诸祖或广行法教。

或专心禅定。

或蝉蜕而去。

或化火而灭。

或攀树以示终。

或受害而偿债。

是乃法必同而行不必同也。

且循辙迹者非善行。

守规墨者非善巧。

不迅疾无以为大牛。

不超过无以为大士。

故禅师之为道也。

以知见为沙门。

以寂静为正味。

慈忍为甲胄。

慧断为剑矛。

破内魔之高垒。

陷外贼之坚阵。

镇抚邪杂。

解释缧笼。

遇穷子。

则叱而使归其家。

见贫女。

则呵而使照其室。

穷子不归。

贫女不富。

吾师耻之三乘不兴。

四分不振。

吾师耻之。

忠孝不并化。

荷担不胜任。

吾师耻之。

故皇皇于济拔。

汲汲于开诱。

不以一行自高。

不以一德自耸。

人有归依者不俟请而往也。

有求益者不俟。

愤则启矣。

虽童幼不简于应接。

虽傲狠不怠于扣励。

其以阐教度生助国家之化也如此。

故亲师之法者。

贪则施。

暴则敛。

刚则随。

戾则顺。

昏则开。

惰则奋。

自荣者谦。

自坚者化。

循私者公。

溺情者义。

故士俗有变活业绝血食持戒法而为近住者。

有出而修政理以救疾苦为道者。

有退而奉父母以丰供养为行者。

其余憧憧而来。

欣欣而去。

扬袂而至。

实腹而归。

所在不可胜纪真如来付嘱之菩萨。

众生不请之良友。

其四依之一乎。

其十地之人乎。

吾不识其境界庭宇之广狭议者又焉知大道之所趣哉。

唐文宗诏问佛法大意。

赐号大德。

是为七祖。

阅世六十二。

僧腊三十四。

宣宗追谥定慧禅师。

门弟子僧尼四众。

凡数千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七祖行迹(终)

  九会主名 #

 初八普贤七九佛  第二文殊三法慧

 四功德林五刚幢  第六会是金刚藏

  九会八十一卷经数

 菩提十一普光四  忉三夜三兜十二

 他化有六七十三  八七园林二十一

  会品分周总要 #

 信分所信因果周  初会六品说依正

 解分二会至六七  信住等妙次第论

 其中品有三十一  差别平等二周并

 八会一品二千门  成行因果为行分

 说果法界第九会  证入因果证行分

 大经纲要欲粗知  以斯歌诀而熟记

  九会三十九品数

 六六六四及与三  一十一一亦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