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离相论

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宋元续入藏诸论

菩提心离相论一卷

龙树菩萨造宋三藏传法大师施护奉诏译

  

菩提心离相论 #

  归命一切佛。

我今略说菩提心义。

至诚顶礼彼菩提心。

如勇健军执胜器仗。

其义亦然。

而彼大菩提心。

所有诸佛世尊诸菩萨摩诃萨。

皆因发是菩提心故。

我发菩提心亦如是。

所成乃至坐菩提场成正觉果是心坚固。

又此菩提心。

是诸菩萨总持行门。

如是观想如是发生。

我今赞说菩提心者。

为令一切众生息轮回苦。

未得度者普令得度。

未解脱者令得解脱。

未安隐者令得安隐。

未涅盘者令得涅槃。

为欲圆满如是胜愿故。

安立自相正体因故。

入第一义真实观故。

彼菩提心无生自相。

是故今说。

所言菩提心者。

离一切性。

问曰。

此中云何离一切性。

答谓蕴处界离诸取舍法无我平等。

自心本来不生。

自性空故。

此中云何谓我蕴等有所表了。

而分别心现前无体。

是故若常觉了菩提心者。

即能安住诸法空相。

又复常所觉了彼菩提心。

以悲心观大悲为体。

由如是故。

于诸蕴中无我相可得。

有诸外道。

起非相应行。

执相分别谓诸蕴有非无常法。

而实非彼我相可得。

诸法任持真实性中。

不可执常亦非无常。

于我蕴中名尚无实。

况复有作及诸分别。

若言有一法乃至有诸法。

作此说者。

世间心转随世间行。

彼非相应为常行相。

此义不然。

是故当知诸法无性。

若内若外不可分别。

彼能执心而有何因。

谓不能离随世间相。

若因若相是二无别。

此即非常亦非能执。

当知心性不可执常。

是故彼性无常是常。

若知彼性是无常者。

当何所作从何所生取我等相。

若离世间即于蕴中无有障碍。

若处若界觉了亦然。

取舍二法即不可得。

  此中言蕴者。

谓色受想行识。

此说为五蕴诸声闻人于是中学复次当知。

色如聚沫。

受如浮泡。

想如阳焰行如芭蕉。

识如幻士。

此五蕴义。

佛二足尊为诸菩萨如应宣说。

  所言色蕴者。今略示其相。谓四大种及彼所造。说为色蕴彼非色者。谓即所余受想行三。诸教应知识蕴行想如下当说。

  此中言处者。谓内眼等处。外色等处。此说为十二处。

  此中言界者。

谓眼根等界。

眼识等界。

色等境界。

此说为十八界。

如是蕴处界离诸取舍。

无方无分不可分别。

分别见者是义不然。

随起分别即有所著。

彼复云何而得相应。

若有一相见外义者。

当知此为破智所转。

意长养色是义云何。

应知如是非一非异。

有诸外道波哩没啰惹迦等。

随诸异见起三分别。

是义不然。

如人梦中造杀害事。

而彼所作无实行相。

又如人梦居最上处。

而彼亦非殊胜行相。

此义云何。

谓识光明破取舍相故。

识法如是外义何有。

是故诸法无有外义。

当知一切色相所表。

自识光明色相照耀。

如人见彼幻化阳焰乾闼婆城取以为实。

诸无智人以愚执心。

观色等实亦复如是由此我执是心随转。

如先所说蕴处界义。

应知离彼诸分差别。

唯心分位所施设故。

而种种相唯心所现。

此义成就如成唯识说。

此中问言。

前说五蕴识云何自相答如说心义识亦如是。

如佛世尊常作是说。

应知一切唯心所现。

此义甚深。

诸愚痴者不能了故。

不见真实。

是故若能空其我相。

即于是心不生分别。

起分别者谓邪教故。

彼所建立是义不成。

如实义者见法无我。

是大乘中法无我义。

自心本来而不生故。

随有所生亦复平等。

自心增上入真实义。

瑜伽行门所出生故。

此中应知。

彼后所依而无实体。

此即名为净心现行。

若过去法过去无实。

若未来法未来未至。

若现在法现在不住。

于三世中当云何住。

如军林等多法成故。

应知识者是无我相。

彼识亦非为所依故。

若于诸法如是见已。

犹如赤云速疾散灭。

是故当知。

若法有者从思所现。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

诸有情类若来若去。

法尔如是。

譬如大海众流所归。

阿赖耶识所依亦然。

若有如是观彼识者。

即不可有分别心生。

若彼各各如实知者。

而彼彼名复云何说。

若彼各各知诸物性。

即彼各各不能称说。

作此说者是决定语。

是故诸法亦决定生。

于一切事随转成就。

能知所知是二差别。

所知若无能知何立。

二俱无实法云何得。

是故应知。

所言心者而但有名。

彼名亦复无别可得。

但以表了故。

彼名自性亦不可得。

以是义故。

智者应当观菩提心自性如幻。

若内若外及二中间求不可得。

无法可取无法可舍。

非形色可见非显色可表。

非男女相非黄门相。

不于一切色相中住。

无法可见非眼境界。

唯一切佛观察平等。

若心自性若无自性。

平等法中云何得见。

所言性者名分别故。

若离分别心性俱空。

若有分别可见心者。

此中云何说名为空。

是故应知。

无能觉无所觉。

若能如是观菩提心。

即见如来。

若有能觉及有所觉。

而菩提心不可成立。

是故无相亦复无生。

非语言道而能称赞。

又菩提心者犹如虚空。

心与虚空俱无二相。

此说心空空智平等。

佛佛神通佛佛无异。

所有诸佛三世事业。

一切皆住菩提界中之所摄藏。

虽所摄藏彼一切法而常寂静。

亦复观察。

是无常法犹如幻化。

非所摄藏调伏三有。

住空法故。

一切无生此说为空。

一切无我亦说为空。

若以无生及彼无我观为空者。

是观不成。

若染若净二种分别。

即成断常二种见相。

若言以智观彼空者。

是空亦复无别有体是故菩提心离诸所缘住虚空相。

若观虚空为所住者。

是中即应有空有性。

二名差别故知空者。

犹如世间师子一吼群兽皆怖。

如空一言。

众语皆寂。

故知处处常寂彼彼皆空。

又复识法是无常法从无常生。

彼无常性即菩提心。

此说空义亦不相违。

若无常性即菩提心者。

若爱乐菩提是心平等。

而亦不说爱乐彼空。

取空之心当云何得。

当知本来自性真实一切成就菩提心义。

又复应知物无自性。

无自性性。

是此说义。

此所说者是心云何。

若离我法即心不住。

此非一法亦非诸法。

各各自性而自性离。

如世糖蜜甜为自性。

又如火者热为自性。

彼诸法空。

自性亦然。

彼诸法性非常非断非得非离。

以是义故。

无明为初老死为后。

诸缘生法之所成立。

犹如梦幻体亦无实。

由此说为十二支法。

即此亦名十二支轮。

循环转彼生死门中。

而实无我无别众生。

无三业行果报差别。

若于是中了缘生法。

即能出离诸境界门。

彼非行相不坏正因蕴所生故。

轮回后边非行相故。

一切无持空空生故。

法法平等造因受果。

是佛所说。

所有诸法聚类所生。

如击鼓有声。

如殖麦生芽。

诸法聚类其义亦然。

如幻如梦缘生所现。

诸法因生而亦无生。

因因自空而何所生。

是故应知诸法无生。

即此无生说名为空。

如说五蕴蕴性平等。

彼一切法亦如是念。

若有说空如真实说。

而所说空体亦非断。

非断体中实亦不可得。

说体为空空亦无体。

若了无实作者无常。

诸烦恼业积集为体。

是业亦复从心所生。

心若无住业云何得。

如快乐心是寂静性。

彼寂静心而不可取。

诸有智者能实观察。

彼见实故而得解脱。

又菩提心者最上真实。

此真实义说名为空。

亦名真如亦名实际。

是即无相第一义谛。

若不了知如是空义。

当知彼非解脱分者。

于轮回中是大愚痴。

轮回行人六趣流转。

若有智者能如实观彼菩提心与空相应。

如是观已乃能成就利他智慧无碍无著。

是即知恩报佛恩者。

常以悲心普观众生父母眷属有种种相。

烦恼猛火常所烧燃。

使诸众生轮回生死。

如所受苦念当代受。

如和合乐念当普施。

复观世间爱非爱果。

善趣恶趣。

饶益不饶益。

随众生转。

而诸众生本来无得。

随智差别起种种相。

所有梵王帝释护世天等。

若天若人一切不离世间相故。

又复观察所有地狱饿鬼畜生。

是诸趣中一切众生。

无量无数种类色相。

不饶益苦常所随转。

饥渴所逼。

互相杀害互相食啖。

因如是故不坏苦果。

诸佛菩萨如实能观善趣恶趣一切众生诸业报事自相如是。

如所观已起方便心。

善护众生令离诸垢。

诸菩萨由此以大悲心而为根本。

以彼众生为所缘境。

是故诸菩萨不着一切禅定乐味。

不求自利所得果报。

过声闻地不舍众生。

修利他行发大菩提心。

生大菩提芽求佛菩提果。

以大悲心观众生苦。

阿鼻地狱广阔无边。

随诸业因苦报轮转。

此种种罪受种种苦。

菩萨悲心念欲代受。

此种种苦有种种相。

说无有实亦非无实。

若了知空即知此法。

随诸业果如是顺行。

是故诸菩萨为欲救度诸众生故。

起勇猛心入生死泥。

虽处生死而无染着。

犹如莲华清净无染。

大悲为体不舍众生。

空智所观不离烦恼。

是故菩萨以方便力示生王宫。

踰城出家苦行修道。

坐菩提场成等正觉。

现神通力破诸魔军。

为度众生转大法轮。

现三道宝阶从天下降起诸化相。

随顺世间入大涅盘。

于其中间现诸色相。

或作梵王或为帝释。

若天若人随诸相转。

如是种种示现诸相。

是故得名救世导师。

此等皆是诸佛菩萨大悲愿力。

调伏世间悉令安住相应胜行。

是故于轮回中不生退倦。

从一乘中说二乘法。

一乘二乘皆真实义。

若声闻菩提。

若佛菩提。

智身一相。

三摩地一体。

虽有所说是说非说。

或有说为种种相者。

但为引导诸众生故。

若众生得利。

而佛菩提福智平等。

而实无有二相可住。

若有住相即为种子。

彼种子相聚类所生。

是故增长生死芽茎。

如佛世尊常所宣说。

破彼世间种种行相。

但为众生作诸方便。

而实非破。

若离分别比义甚深。

甚深义中无有二相。

虽说有破此亦非破。

于空法中无有二相。

诸法任持自性真实。

智波罗蜜多是即菩提心。

菩提心者除一切见。

是故当知。

诸身语心是无常法。

但为众生作利益故。

此中言空空而非断。

此中说有有亦不常。

是故无有生死亦无涅盘。

而悉安住无住涅盘。

诸佛世尊咸作是说。

悲心所生无量福聚。

彼即最上真实空理。

诸佛威神之所出生。

自利利他二行成就。

我今顶礼彼一切性。

我常尊敬彼菩提心。

愿所称赞佛种不断。

诸佛世尊常住世间。

而菩提心者大乘中最胜。

我于此心安住正念。

又菩提心者。

住等引心从方便生。

若了是心生死平等。

自利利他二行成就。

又菩提心者。

离诸见相。

无分别智真实而转。

诸有智者发菩提心。

彼获福聚无量无边。

又复若人于一刹那间。

观想菩提心。

彼获福聚不可称量。

以菩提心非称量故。

又菩提心宝清净无染。

最大最胜最上第一。

不能坏非所坏真实坚固。

能破烦恼等一切魔。

满诸菩萨普贤行愿。

又菩提心者。

是一切法之所归趣。

所说真实离诸戏论。

是即清净普贤行门。

离一切相。

此如是说。

  我所称赞菩提心  如二足尊正所说

  而菩提心最尊胜  所获福聚亦无量

  我以此福施众生  普愿速超三有海

  如理如实所称扬  智者应当如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