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旧城喻经

佛说旧城喻经一卷

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佛说旧城喻经一卷

宋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佛说旧城喻经 #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俱。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

苾刍。

我于往昔未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

独止一处心生疑念。

何因世间一切众生受轮回苦。

谓生老死。

灭已复生。

由彼众生不如实知。

是故不能出离生老死苦。

我今思念此老死苦从何因有。

复从何缘有此老死。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今此老死因生而有。

复从生缘而有老死。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生何因有。

复以何缘有此生法。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生因有起。

复从有缘起此生法。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有因何起。

复以何缘起此有法。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有因取起。

复从取缘起此有法。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取何因有。

复从何缘有此取法。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取因爱有。

复从爱缘有此取法。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爱何因有。

复以何缘有此爱法。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爱因受有。

复从受缘有此爱法。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受何因有。

复以何缘有此受法。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受因触有。

复从触缘有此受法。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触何因有。

复以何缘有此触法。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触因六处有。

复从六处缘有此触法。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今此六处何因而有。

复从何缘有六处法。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而彼六处因名色有。

从名色缘有六处法。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今此名色何因而有。

复从何缘有此名色。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而彼名色因识而有。

复从识缘有名色法。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识何因有。

复以何缘有此识法。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如是识法因名色有。

从名色缘有此识法。

唯此识缘能生诸行。

由是名色缘识。

识缘名色。

名色缘六处。

六处缘触。

触缘受。

受缘爱。

爱缘取。

取缘有。

有缘生。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是故一大苦蕴集。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以何因故得无老死。

何法灭已得老死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若无生法即无老死。

生法灭已老死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生法得无。

何法灭已生法得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若无有法即无生法。

有法若灭生法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有法不起。

何法灭已有法得灭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若无取法有法即无。

取法灭已有法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取法得无。

何法灭已取法得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若无爱法即无取法。

爱法灭已取法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得无爱法。

何法灭已爱法得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受法若无爱法即无。

受法灭已爱法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受法得无。

何法灭已受法得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触法若无受法即无。

触法灭已受法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触法即无。

何法灭已触法得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六处若无触法得无。

六处灭已触法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六处得无。

何法灭已六处亦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名色若无六处得无。

名色灭已六处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名色得无。

何法灭已名色亦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识法若无名色即无。

识法灭已名色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识法得无。

何法灭已识法亦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行法若无识法即无。

行法若灭识法亦灭。

知此法已。

又复思惟。

何法若无行法得无。

何法灭已行法得灭。

作是念已。

离诸攀缘定心观察。

谛观察已乃如实知。

无明若无行法即无。

无明灭已行法亦灭。

由是无明灭则行灭。

行灭则识灭。

识灭则名色灭。

名色灭则六处灭。

六处灭则触灭。

触灭则受灭。

受灭则爱灭。

爱灭则取灭。

取灭则有灭。

有灭则生灭。

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由是一大苦蕴灭。

一一了知如是法已。

又复思惟。

我今已履佛所行道。

已被昔人所被之甲。

已到昔人涅盘之城。

  佛复告言。

诸苾刍。

譬如有人欲远所诣。

即履昔人所行之道。

又被昔人所被之甲。

乃寻昔人旧所都城。

或行深山或行旷野。

行之不已到彼旧城。

其城广大乃是往昔王之所都。

而此都城严丽依然。

池沼园苑皆悉殊好。

人之见者心无厌舍。

是人见已。

即自思惟。

我今回还诣于本国。

具以斯事上奏于王。

既至本国即奏王曰。

大王当知。

我被昔人所被之甲。

乃履昔人所行之道或行深山或行旷野。

行之不已到一旧城。

其城广大。

乃是往昔王之都聚。

而彼城隍严丽依然。

池沼园苑皆悉殊好。

人所见者心无厌舍。

大王。

宜应往彼都止。

王闻语已。

即允所奏。

乃与臣佐寻都彼城。

而彼都城由王居止。

转更严丽人民炽盛丰乐倍常。

诸苾刍。

我亦如是。

履于诸佛旧所行道。

被于诸佛所被旧甲。

行诣诸佛涅盘旧城。

诸苾刍。

何谓旧道。

何谓旧甲。

何谓旧城。

即是过去诸佛所行八正之道。

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诸苾刍。

此八正道。

是即旧道是即旧甲是即旧城。

先佛所行我亦履践。

乃可得见彼老死集。

是故我证得老死灭。

乃至观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处名色识等皆灭。

又观行集亦令行灭。

行法灭已无明亦灭。

无明灭已即无所观。

是时我以自神通力成等正觉。

诸苾刍。

我所宣说如是正法。

汝等精勤。

应如是学应如是行。

记念修习成诸梵行。

天上人间宣布法化。

广为众生作大利益。

乃至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婆罗门外道尼干子等。

亦应如是修习宣布。

广为众生作大利益。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

一切大众闻佛所说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