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本

菩萨戒本一卷 #

大乘律 #

菩萨戒本一卷 #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菩萨戒本(出瑜伽论本事分中菩萨地)

弥勒菩萨说 #

  若诸菩萨。

已受菩萨所受净戒。

应自数数专谛思惟。

此是菩萨正所应作。

此非菩萨正所应作。

既思惟已然后为成。

正所作业当勤修学。

又应专励听闻菩萨素呾缆藏。

及以菩萨摩呾理迦。

随其所闻当勤修学。

  若诸菩萨住戒律仪。

有其四种他胜处法。

何等为四。

若诸菩萨为欲贪求利养恭敬。

自赞毁他是名第一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现有资财性悭财故。

有苦有贫无依无怙。

正求财者来现在前。

不起哀怜而修惠舍。

正求法者来现在前。

性悭法故虽现有法而不舍施。

是名第二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

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

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

埵打伤害损恼有情。

内怀猛利忿恨意乐。

有所违犯。

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

是名第三他胜处法。

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

开示建立像似正法。

于像似法。

或自信解。

或随他转。

是名第四他胜处法。

菩萨于四他胜处法。

随犯一种况犯一切。

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

菩萨广大菩提资粮。

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

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

菩萨若用软中品缠。

毁犯四种他胜处法不舍菩萨净戒律仪。

上品缠犯即名为舍。

若诸菩萨毁犯四种他胜处法。

数数现行。

都无惭愧。

深生爱乐。

见是功德。

当知说名上品缠犯。

非诸菩萨。

暂一现行他胜处法。

便舍菩萨净戒律仪。

如诸苾刍犯他胜法。

即便弃舍别解脱戒若诸菩萨。

由此毁犯弃舍菩萨净戒律仪。

于现法中堪任更受非不堪任。

如苾刍住别解脱戒犯他胜法。

于现法中不任更受。

如是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于有违犯及无违犯。

是染非染软中上品。

应当了知。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

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

若于正法。

或为正法造经卷所。

谓诸菩萨素呾缆藏摩呾理迦。

若于僧伽。

谓十方界已入大地诸菩萨众。

若不以其或少或多。

诸供养具而为供养。

下至以身一拜礼敬。

下至以语一四句颂。

赞佛法僧真实功德。

下至以心一清净信。

随念三宝真实功德。

空度日夜。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若不恭敬懒堕懈怠而违犯者。

是染违犯。

若误失念而违犯者。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谓心狂乱。

若已证入净意乐地。

常无违犯。

由得清净意乐菩萨。

譬如已得证净苾刍恒时法尔。

于佛法僧以胜供具承事供养。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有其大欲而无喜足。

于诸利养及以恭敬。

生着不舍。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

谓为断彼生起乐欲。

发勤精进摄彼对治。

虽勤遮遏。

而为猛利性惑所蔽。

数起现行。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见诸耆长有德可敬同法者来。

憍慢所制。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

不起承迎不推胜座。

若有他来语言谈论庆慰请问。

憍慢所制。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

不称正理发言酬对。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非憍慢制无嫌恨心无恚恼心。

但由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谓遭重病。

或心狂乱。

或自睡眠。

他生觉想而来亲附。

语言谈论庆慰请问。

或自为他宣说诸法论义决择。

或复与余谈论庆慰或他说法论义决择属耳而听。

或有违犯说正法者。

为欲将护说法者心。

或欲方便调彼伏彼。

出不善处安立善处。

或护僧制。

或为将护多有情心。

而不酬对。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他来延请。

或往居家。

或往余寺。

奉施饮食及衣服等诸资生具。

憍慢所制怀嫌恨心怀恚恼心。

不至其所不受所请。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

不至其所不受所请。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或有疾病。

或无气力。

或心狂乱。

或处悬远。

或道有怖。

或欲方便调彼伏彼。

出不善处安立善处。

或余先请。

或为无间修诸善法。

欲护善品令无暂废。

或为引摄未曾有义。

或为所闻法义无退。

如为所闻法义无退论义决择。

当知亦尔。

或复知彼怀损恼心诈来延请。

或为护他多嫌恨心。

或护僧制。

不至其所不受所请。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他持种种生色可染。

末尼真珠琉璃等宝。

及持种种众多上妙财利供具。

殷勤奉施。

由嫌恨心或恚恼心违拒不受。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舍有情故。

若有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违拒不受。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或心狂乱。

或观受已心生染着。

或观后时彼定追悔。

或复知彼于施迷乱。

或知施主随舍随受。

由是因缘定当贫匮。

或知此物是僧伽物窣堵波物。

或知此物劫盗他得。

或知此物由是因缘多生过患。

或杀或缚或罚或黜或嫌或责。

违拒不受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他来求法。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

嫉妒变异不施其法。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

不施其法。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无违犯着。

谓诸外道伺求过短。

或有重病。

或心狂乱或欲方便调彼伏彼。

出不善处安立善处。

或于是法未善通利。

或复见彼不生恭敬无有羞愧。

以恶威仪而来听受。

或复知彼是钝根性。

于广法教得法究竟。

深生怖畏。

当生邪见增长邪执衰损恼坏或复知彼法至其手转布非人。

而不施与。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于诸暴恶犯戒有情。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

由彼暴恶犯戒为缘。

方便弃舍不作饶益。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弃舍。

由忘念故不作饶益。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何以故。

非诸菩萨于净持戒。

身语意业寂静现行。

诸有情所起怜愍心欲作饶益。

如于暴恶犯戒有情。

于诸苦因而现转者。

无违犯者。

谓心狂乱。

或欲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如前。

或为将护多有情心或护僧制。

方便弃舍不作饶益。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说毗奈耶中将护他故。

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

诸有情类未净信者令生净信。

已净信者令倍增长。

于中菩萨与诸声闻应等修学无有差别。

何以故。

以诸声闻自利为胜。

尚不弃舍将护他行。

为令有情未信者信。

信者增长学所学处何况菩萨利他为胜。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如薄伽梵于别解脱毗奈耶中。

为令声闻少事少业少希望住。

建立遮罪制诸声闻令不造作。

于中菩萨与诸声闻不应等学。

何以故。

以诸声闻自利为胜不顾利他。

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

可名为妙。

非诸菩萨利他为胜不顾自利。

于利他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

得名为妙。

如是菩萨为利他故。

从非亲里长者居士婆罗门等。

及恣施家。

应求百千种种衣服。

观彼有情有力无力。

随其所施如应而受。

如说求衣求钵亦尔。

如求衣钵如是自求。

种种丝缕令非亲里为织作衣为利他故应蓄种种憍奢耶衣诸坐卧具。

事各至百。

生色可染百千拘胝。

复过是数亦应取积。

如是等中少事少业少希望住。

制止遮罪菩萨。

不与声闻共学安住。

净戒律仪菩萨于利他中。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

少事少业少希望住。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忘念无记之心。

少事少业少希望住。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善权方便为利他故。

于诸性罪少分现行。

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

生多功德。

谓如菩萨见恶劫贼。

为贪财故欲杀多生。

或复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

或复欲造多无间业。

见是事已发心思惟我若断彼恶众生命。

堕那落迦。

如其不断。

无间业成。

当受大苦。

我宁杀彼堕那落迦。

终不令其受无间苦。

如是菩萨意乐思惟。

于彼众生或以善心或无记心。

知此事已。

为当来故深生惭愧。

以怜愍心而断彼命。

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

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有增上。

增上宰官上品暴恶。

于诸有情无有慈愍专行逼恼。

菩萨见已起怜愍心。

发生利益安乐意乐。

随力所能若废若黜增上等位。

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

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劫盗贼夺他财物。

若僧伽物窣堵波物。

取多物已执为己有纵情受用。

菩萨见已起怜愍心。

于彼有情发生利益安乐意乐。

随力所能逼而夺取勿令受用。

如是财故当受长夜无义无利由此因缘所夺财宝。

若僧伽物还复僧伽。

窣堵波物还窣堵波。

若有情物还复有情。

又见众生或园林主。

取僧伽物窣堵波物。

言是己有纵情受用。

菩萨见已思择彼恶起怜愍心。

勿令因此邪受用业。

当受长夜无义无利。

随力所能废其所主。

菩萨如是虽不与取而无违犯。

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处在居家。

见有女色现无系属习淫欲法继心菩萨求非梵行。

菩萨见已作意思惟。

勿令心恚多生非福。

若随其欲便得自在。

方便安处令种善根。

亦当令其舍不善业。

住慈愍心行非梵行。

虽习如是秽染之法。

而无所犯多生功德。

出家菩萨为护声闻圣所教诫。

令不坏灭一切不应行非梵行。

  又如菩萨为多有情解脱命难。

囹圄缚难刖手足难。

劓鼻刵耳剜眼等难。

虽诸菩萨为自命难。

亦不正知说于妄语。

然为救脱彼有情故。

知而思择故说妄语。

以要言之。

菩萨唯观有情义利非无义利。

自无染心唯为饶益诸有情故。

覆想正知而说异语。

说是语时于菩萨戒无所违犯。

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

为恶友朋之所摄受。

亲爱不舍。

菩萨见已起怜愍心。

发生利益安乐意乐。

随能随力说离间语。

令离恶友舍相亲爱。

勿令有情由近恶友当受长夜无义无利。

菩萨如是以饶益心说离间语。

乖离他爱无所违犯。

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行越路非理而行。出粗恶语猛利诃摈。方便令其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如是以饶益心。于诸有情出粗恶语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萨见诸有情。

信乐倡伎吟咏歌讽。

或有信乐王贼饮食。

淫荡街衢无义之论。

菩萨于中皆悉善巧。

于彼有情起怜愍心。

发生利益安乐意乐。

现前为作绮语相应。

种种倡伎吟咏歌讽。

王贼饮食淫衢等论。

令彼有情欢喜引摄自在随属。

方便奖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

菩萨如是现行绮语无所违犯。

生多功德。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生起诡诈虚谈现相。

方便研求假利求利。

味邪命法无有羞耻。

坚持不舍。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为除遣生起乐欲发勤精进。

烦恼炽盛蔽抑其心时时现起。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为掉所动心不寂静不乐寂静。

高声嬉戏諠哗纷聒。

轻躁腾跃望他欢笑。

如此诸缘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若忘念起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为除遣生起欲乐。

广说如前。

若欲方便解他所生嫌恨令息。

若欲遣他所生愁恼。

若他性好如上诸事。

方便摄受敬顺将护随彼而转。

若他有情猜阻菩萨。

内怀嫌恨恶谋憎背。

外现欢颜表内清净。

如是一切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菩萨不应欣乐涅槃。

应于涅槃而生厌背。

于诸烦恼及随烦恼。

不应怖畏而求断灭。

不应一向心生厌离。

以诸菩萨三无数劫。

流转生死求大菩提。

若作此说。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何以故。

如诸声闻于其涅槃忻乐亲近。

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

如是菩萨于大涅槃忻乐亲近。

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

其倍过彼百千俱胝。

以诸声闻唯为一身。

证得义利勤修正行。

菩萨普为一切有情。

证得义利勤修正行。

是故菩萨当勤修集无杂染心。

于有漏事随顺而行。

成就胜出诸阿罗汉无杂染法。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于自能发不信重言。

所谓恶声恶称恶誉不护不雪。

其事若实而不避护。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若事不实而不清雪。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他外道若他憎嫉。

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

谤声流布。

若忿蔽者若心倒者。

谤声流布。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见诸有情应以种种辛楚加行猛利加行。

而得义利。

护其忧恼而不现行。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观由此缘于现法中。

少得义利多生忧恼。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他骂报骂他嗔报嗔。

他打报打他弄报弄。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于他有情有所侵犯。

或自不为彼疑侵犯。

由嫌嫉心由慢所执。

不如理谢而生轻舍。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放逸不谢轻舍。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欲方便调彼伏彼。

出不善处安立善处。

若是外道若彼希望。

要因现行非法有罪。

方受悔谢。

若彼有情性好斗诤。

因悔谢时倍增愤怒。

若复知彼为性堪忍体无嫌恨。

若必了他因谢侵犯。

深生羞耻而不悔谢。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他所侵犯彼还如法平等悔谢。

怀嫌恨心欲损恼彼不受其谢。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虽复于彼无嫌恨心不欲损恼。

然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受谢。

亦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欲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一切如前应知。

若不如法不平等谢。

不受彼谢亦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怀忿相续坚持。生已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为断彼故生起乐欲。广说如前。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着供事增上力故。以爱染心管御徒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不贪供侍无爱染心。管御徒众。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懒堕懈怠耽睡眠乐。

卧乐倚乐非时非量。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遭疾病。

若无气力。

行路疲弊。

若为断彼生起乐欲。

广说一切如前应知。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怀爱染心谈说世事虚弃时日。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忘念虚弃时日。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见他谈说护彼意故。

安住正念须臾而听。

若事希奇。

或暂问他。

或答他问无所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为令心住欲定其心。

心怀嫌恨憍慢所持。

不诣师所求请教授。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懒堕懈怠而不请者。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遇疾病。

若无气力。

若知其师颠倒教授。

若自多闻自有智力。

能令心定。

若先已得所应教授。

而不请者。

无所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起贪欲盖忍受不舍。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为断彼生起乐欲。

发勤精进烦恼猛利。

蔽抑心故时时现行。

如贪欲盖。

如是嗔恚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及与疑盖。

当知亦尔。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味静虑于味静虑见为功德。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广说如前。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起如是见立如是论。

菩萨不应听声闻乘相应法教。

不应受持不应修学。

菩萨何用于声闻乘相应法教。

听闻受持精勤修学。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何以故。

菩萨尚于外道书论精勤研究。

况于佛语。

无违犯者。

为令一向习小法者舍彼欲故。

作如是说。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菩萨藏未精研究。于菩萨藏一切弃舍。于声闻藏一向修学。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现有佛教于佛教中未精研究。

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精勤修学。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上聪敏。

若能速受。

若经久时能不忘失。

若于其义能思能达。

若于佛教如理观察。

成就俱行无动觉者。

于日日中常以二分修学佛语。

一分学外则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越菩萨法于异道论及诸外论研求善巧。深心宝玩爱乐耽味。非如辛药而习近之。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闻菩萨藏于甚深处最胜甚深真实法义。

诸佛菩萨难思神力。

不生信解憎背毁谤。

不能引义不能引法。

非如来说不能利益安乐有情。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如是毁谤。

或由自内非理作意。

或随顺他而作是说。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

菩萨尔时应强信受应无谄曲。

应如是学。

我为非善盲无慧目。

于如来眼随所宣说。

于诸如来密意语言。

而生诽谤。

菩萨如是自处无知仰推如来。

于诸佛法无不现知等随观见。

如是正行无所违犯。

虽无信解然不诽谤。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于他人所有染爱心。

有嗔恚心自赞毁他。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为摧伏诸恶外道。

若为住持如来圣教。

若为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如前。

或欲令其未净信者发生净信。

已净信者倍复增长。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闻说正法论义决择。

憍慢所制。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

而不往听。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为懒堕懈怠所蔽。

而不往听。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不觉知。

若有疾病。

若无气力。

若知倒说。

若为护彼说法者心。

若正了知彼所说义。

是数所闻所持所了。

若已多闻具足闻持。

其闻积集。

若欲无间于境住心。

若勤引发菩萨胜定。

若自了知上品愚钝。

其慧钝浊于所闻法难受难持。

难于所缘摄心令定。

不往听者。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说法师故思轻毁。不深恭敬嗤笑调弄。但依于文不依于义。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于诸有情所应作事。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为助伴。

谓于能办所应作事。

或于道路若往若来。

或于正说事业加行。

或于掌护所有财宝。

或于和好乖离诤讼。

或于吉会或于福业不为助伴。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为懒堕懈怠所蔽不为助伴。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有疹疾。

若无气力。

若了知彼自能成办。

若知求者自有依怙。

若知所作能引非义能引非法。

若欲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如前。

若先许余为作助伴。

若转请他有力者助。

若于善品正勤修习不欲暂废。

若性愚钝于所闻法难受难持。

如前广说。

若为将护多有情意。

若护僧制不为助伴。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见诸有情遭重疾病。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不往供事。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为懒堕懈怠所蔽不往供事。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自有病。

若无气力。

若转请他有力随顺令往供事。

若知病者有依有怙。

若知病者自有势力能自供事。

若了知彼长病所触堪自支持。

若为勤修广大无上殊胜善品。

若欲护持所修善品令无间缺。

若自了知上品愚钝。

其慧钝浊于所闻法难受难持。

难于所缘摄心令定。

若先许余为作供事。

如于病者于有苦者。

为作助伴欲除其苦。

当知亦尔。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见诸有情为求现法。

后法事故广行非理。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

不为宣说如实正理。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所蔽不为宣说。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自无知。

若无气力。

若转请他有力者说。

若即彼人自有智力。

若彼有余善友摄受。

若欲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如前。

若知为说如实正理。

起嫌恨心。

若发恶言。

若颠倒受。

若无爱敬。

若复知彼性弊[怡-台+龍]戾不为宣说。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于先有恩诸有情所。

不知恩惠不了恩惠。

怀嫌恨心不欲现前如应酬报。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若为懒堕懈怠所蔽不现酬报。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勤加功用无力无能不获酬报。

若欲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如前。

若欲报恩而彼不受。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见诸有情堕在丧失财宝眷属禄位难处。

多生愁恼。

怀嫌恨心不往开解。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为懒堕懈怠所蔽不往开解。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应知如前。

于他事业不为助伴。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有饮食等资生众具。

见有求者正来悕求饮食等事。

怀嫌恨心怀恚恼心而不给施。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放逸不能施与。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现无有可施财物。

若彼希求不如法物所不宜物。

若欲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如前。

若来求者王所不宜将护王意。

若护僧制而不惠施。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摄受徒众。

怀嫌恨心。

而不随时无倒教授无倒教诫。

知众匮乏而不为彼。

从清净信长者居士婆罗门等。

如法追求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随时供给。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放逸。

不往教授不往教诫。

不为追求如法众具。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欲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如前。

若护僧制。

若有疹疾。

若无气力不任加行。

若转请余有势力者。

若知徒众世所共知。

有大福德各自有力。

求衣服等资身众具。

若随所应教授教诫。

皆已无倒教授教诫。

若知众内有本外道。

为窃法故来入众中。

无所堪能不可调伏。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怀嫌恨心于他有情不随心转。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放逸不随其转。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彼所爱非彼所宜。

若有疾病。

若无气力不任加行。

若护僧制。

若彼所爱虽彼所宜。

而于众多非宜非爱。

若为降伏诸恶外道。

若欲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如前。

不随心转。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怀嫌恨心他实有德不欲显扬。

他实有誉不欲称美。

他实妙说不赞善哉。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放逸不显扬等。

非染违犯无违犯者。

若知其人性好少欲将护彼意。

若有疾病。

若无气力。

若欲方便调彼伏彼。

广说如前。

若护僧制。

若知由此显扬等缘。

起彼杂染憍举无义。

为遮此过。

若知彼德虽似功德而非实德。

若知彼誉虽似善誉而非实誉。

若知彼说虽似妙说而实非妙。

若为降伏诸恶外道。

若为侍他言论究竟不显扬等。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见诸有情应可诃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

怀染污心而不诃责。

或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

或虽治罚如法教诫。

而不驱摈。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是染违犯。

若由懒堕懈怠放逸而不诃责乃至驱摈。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了知彼不可疗治。

不可与语喜出粗言。

多生嫌恨故应弃舍。

若观待时。

若观因此斗讼诤竞。

若观因此令增諠杂。

令僧破坏。

知彼有情不坏谄曲。

成就增上猛利惭愧疾疾还净。

而不诃责乃至驱摈。

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安住菩萨净戒律仪。

具足成就种种神通变现威力。

于诸有情应恐怖者能恐怖之。

应引摄者能引摄之。

避信施故不现神通恐怖引摄。

是名有犯有所违越。

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

若知此中诸有情类多着僻执。

是恶外道诽谤贤圣成就邪见。

不现神通恐怖引摄。

无有违犯。

  又一切处无违犯者。谓若彼心增上狂乱。若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净戒律仪。当知一切皆无违犯。

  若诸菩萨。

从他正受戒律仪已。

由善清净求学意乐菩提意乐。

饶益一切有情意乐。

生起最极尊重恭敬。

从初专精不应违犯。

设有违犯。

即应如法疾疾悔除令得还净。

  如是菩萨一切违犯。

当知皆是恶作所摄。

应向有力于语表义能觉能受小乘大乘补特伽罗。

发露悔灭。

若诸菩萨。

以上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

失戒律仪。

应当更受。

若中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

应对于三补特伽罗。

或过是数。

应如发露除恶作法。

先当称述所犯事名。

应作是说。

长老专志。

或言大德。

我如是名。

违越菩萨毗奈耶法。

如所称事犯恶作罪。

余如苾刍发露悔灭恶作罪法。

应如是说。

若下品缠违犯如上他胜处法。

及余违犯。

应对于一补特伽罗发露悔法。

当知如前。

若无随顺补特伽罗。

可对发露悔除所犯。

尔时菩萨以净意乐起自誓心。

我当决定防护当来终不重犯。

如是于犯还出还净。

  复次如是所犯诸事。

菩萨学处。

佛于彼彼素呾缆中随机散说。

谓依律仪戒。

摄善法戒。

饶益有情戒。

今于此菩萨藏摩呾理迦。

综集而说。

菩萨于中应起尊重。

住极恭敬专精修学。

菩萨戒羯磨序 #

沙门静迈制 #

  夫瀛溟冲廓。

总川逝而朝宗。

法性惟玄。

统品物而都会。

是知无说显道崇毗耶之息言。

绝听雨花。

宗摩竭之掩室。

自非德本宏邈。

孰能究其弘致者哉。

有三藏法师。

是称玄奘。

弱龄轶俗。

凝神气于白云。

壮志游真。

晰智晖于玄妙。

漱其源者随迎而不如。

涮其流者游泳而不测。

大龟启灭之岁。

捐觿鞢而整花田。

须陀问道之年。

镜戒珠而嬉行地。

爰以炎隋季祀三聚创膺。

深惟蹄旨。

悟有余说。

悼灵章之紊译。

怆神理之纰传。

故能出玉门而遐往。

戾金河而殉妙。

爰有大正法藏。

寔号戒贤。

道格四依。

称流五印。

凡厥藏海取质若人。

故以所旌戒标洪誉。

遂于摩揭陀国。

钦承函杖。

见所未见。

闻所未闻。

虽萨陀之遇昙无。

蔑以加也。

因固请受菩萨律仪。

一稔三祈肇允殷望。

法师以菩萨净戒。

谅一乘之彝伦。

授受宏规。

信十地之洪范。

特所吟味。

匪替喉衿。

以大唐贞观二十有三年。

皇上御天下之始月魄日。

于大慈恩寺奉诏译周羯磨戒本。

爰开两轴。

盖菩萨正地之流澌也。

迈以不敏猥厕译僚。

亲禀洪规。

证斯传焰。

动衷形说。

式赞大猷。

聊纪译辰。

以备攸忘。

其证义。

证文。

正字。

笔受。

义业。

沙门明琰等。

二十许人。

各司其务同资教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