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宝雨经

佛说宝雨经十卷

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

佛说宝雨经十卷

唐三藏达摩流支等译

  

佛说宝雨经卷第一

一名显授不退转菩萨记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住伽耶城伽耶山顶。

与大苾刍众七万二千人俱。

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

无复烦恼得真自在。

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如调慧马亦如大象。

已作所作已办所办。

弃诸重担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明了正法。

心得自在到胜彼岸。

通达法界为法王子。

于诸利养心无所著。

善得出家成具足戒。

意解圆满住涅槃路。

唯除一人。

谓长老阿难陀。

犹居学地。

  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皆是一生补处。

于一切智现前能入随顺尊重。

得无所著陀罗尼门。

住首楞严三昧。

游戏神通证无功用。

离一切障起大慈悲。

遍满十方一切世界。

善摄无边诸佛刹土。

空性所行安住无相。

心如虚空如甚深海。

如妙高山八风不动。

亦如莲花无所染着。

如明净宝如炼真金。

为欲利益诸有情故。

起无边智入佛境界。

其名曰宝炽菩萨。

宝手菩萨。

宝印手菩萨。

宝冠菩萨。

宝髻菩萨。

宝积菩萨。

宝性菩萨。

宝顶菩萨。

宝幢菩萨。

金刚藏菩萨。

金藏菩萨。

宝藏菩萨。

德藏菩萨。

离垢菩萨。

如来藏菩萨。

智藏菩萨。

日藏菩萨。

定藏菩萨。

莲花藏菩萨。

解脱月菩萨。

普月菩萨。

净月菩萨。

观自在菩萨。

大势至菩萨。

普贤菩萨。

普眼菩萨。

莲花眼菩萨。

普威仪菩萨。

端严菩萨。

普慧行菩萨。

法慧菩萨。

胜慧菩萨。

上慧菩萨。

金刚慧菩萨。

师子游戏菩萨。

大音声王菩萨。

师子吼菩萨。

甚深音声菩萨。

无染着菩萨。

离一切垢菩萨。

月光菩萨。

日光菩萨。

智光菩萨。

智德菩萨。

贤德菩萨。

月德菩萨。

莲花德菩萨。

宝德菩萨。

曼殊室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等。

  复有十六善大丈夫。贤护菩萨而为上首。

  复有贤劫菩萨。慈氏菩萨而为上首。

  复有四大王众天。四大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三十三天众。帝释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时分天众。时分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知足天众。知足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乐变化天众。乐变化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他化自在天众。他化自在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白分魔王众。商主罗摩而为上首。

  复有梵天王众。大梵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净居天众。摩醯首罗天王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百千阿素罗众。毗摩质多罗阿素罗王。睒末罗阿素罗王。婆稚阿素罗王。罗怙罗阿素罗王等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百千诸龙王众。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娑揭罗龙王。和修吉龙王等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百千诸龙王子。威光而为上首。

  复有无量百千诸龙王婇女。

及余无量天龙。

药叉健达缚。

阿素罗。

揭路荼。

紧奈罗。

莫呼罗伽。

人非人等。

皆来集会。

时伽耶山顶周四踰缮那地及虚空。

无微尘许众不充满。

为欲供养佛世尊故敷师子座。

其师子座高一踰缮那。

以无量百千绮妙缯彩宝铃宝网宝盖庄严。

复有百千缯带垂下。

其师子座及地方处皆以金刚所成。

坚固难坏。

平坦如掌洒扫清净散众天花甚可爱乐。

于其地上出生无量百千叶金色莲花。

琉璃为茎帝青为台。

香气芬馥悦可众心。

其座四边生四宝树。

高半踰缮那枝条荫映三俱卢舍。

  尔时如来于大众中坐师子座。

以清净智转妙法轮。

降伏魔怨世法不染。

无有惊怖如师子王。

如清净池。

亦如大海。

如妙高山。

如日光耀。

如月清凉。

如大龙王普雨法雨。

如梵天王超诸法众。

以无量无边诸弟子等。

及百千帝释梵王护世四天王等。

一切大众前后围绕。

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尔时世尊从于顶上放大光明蔽于众会。

其所放光名曰普耀。

有无量光明而为眷属。

遍满十方一切世界。

还于佛所右绕三匝摄入面门。

然佛面门无有异相。

譬如月光遍于虚空无有异相。

如是光明入佛面门无有异相亦复如是。

又如灌水及苏油等入于沙聚。

然彼沙等无有异相。

光入面门亦复如是。

  尔时东方有一天子名日月光。乘五身云来诣佛所。右绕三匝顶礼佛足退坐一面。

  佛告天曰。

汝之光明甚为希有。

天子。

汝于过去无量佛所。

曾以种种香花珍宝严身之物衣服卧具饮食汤药。

恭敬供养种诸善根。

天子。

由汝曾种无量善根因缘。

今得如是光明照耀。

天子。

以是缘故。

我涅槃后最后时分。

第四五百年中法欲灭时。

汝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

位居阿鞞跋致。

实是菩萨故现女身为自在主。

经于多岁正法治化。

养育众生犹如赤子。

令修十善能于我法广大住持建立塔寺。

又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供养沙门。

于一切时常修梵行。

名曰月净光。

天子。

然一切女人身有五障。

何等为五。

一者不得作转轮圣王。

二者帝释。

三者大梵天王。

四者阿[跳-兆+卑]跋致菩萨。

五者如来。

天子。

然汝于五位之中当得二位。

所谓阿鞞跋致及轮王位。

天子。

此为最初瑞相。

汝于是时受王位已。

彼国土中有山涌出五色云现。

当彼之时。

于此伽耶山北亦有山现。

天子。

汝复有无量百千异瑞。

我今略说。

而彼国土安隐丰乐人民炽盛甚可爱乐。

汝应正念施诸无畏。

天子。

汝于彼时住寿无量。

后当往诣睹史多天宫。

供养承事慈氏菩萨。

乃至慈氏成佛之时。

复当与汝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月光天子。

从佛世尊闻授记已。

踊跃欢喜身心泰然。

从座而起绕佛七匝顶礼佛足。

即舍宝衣严身之具。

奉上于佛作如是言。

世尊。

我于今者亲在佛前得闻如是本末因缘。

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已获大善利。

作是语已绕佛三匝退坐一面。

  尔时东方过殑伽沙世界。

有世界名莲花。

其佛号曰莲花眼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

为诸菩萨开示正法。

其所演说唯是一乘。

彼佛刹中无有声闻辟支佛名。

一切有情皆是阿鞞跋致。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彼世界诸菩萨等。

皆以禅定法喜为食无段食等。

彼佛光明清净遍满。

不假日月星宿之光。

地平如掌无诸草木墙壁瓦砾及以山川清净严饰。

  尔时释迦牟尼佛所放光明既遍其国。

而彼大众倍增欢喜。

彼有菩萨名止一切盖。

何故菩萨而受此名。

若诸有情闻其名者。

即能断除诸障结缚名止一切盖。

尔时止盖菩萨。

乘佛光明诣彼佛所从莲花下。

偏袒右肩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世尊。

如是种种清净光明。

悦乐身心从何而至。

  尔时莲花眼如来告止盖菩萨言。

善男子。

西方去此佛刹过殑伽沙世界。

有佛国土名曰索诃。

其中有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

若诸有情闻彼佛名。

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如是种种清净光明。

从彼如来之所现耳。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身心悦乐。

尔时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以何因缘闻彼佛名。

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佛告止盖菩萨。

善男子。

由彼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发是誓愿。

若我得成佛已。

一切有情闻我名者。

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止盖菩萨白其佛言。

世尊。

若如是者彼世界中诸有情等。

但闻佛名皆于菩提不退转耶。

佛言不也。

止盖菩萨言。

世尊。

彼诸众生既已预闻彼佛名号。

云何于中有退不退。

佛言。

善男子。

但使得闻如来名号。

皆与彼作不退因缘。

是故亦名阿鞞跋致。

  善男子。

譬如植种未经腐败。

至彼后时水土和合。

于意云何。

如是种子名为生不。

止盖菩萨白其佛言。

世尊。

如是种子无有损坏。

若遇因缘而定得生。

佛言。

善男子。

如是如是。

彼诸众生由闻佛名。

必定当成阿鞞跋致。

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我今欲往索诃世界。

礼拜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

承事供养尊重赞叹。

愿见听许。

尔时世尊告止盖菩萨言。

善男子。

汝欲往彼今正是时。

其诸菩萨又白佛言。

世尊。

我亦欲往索诃世界。

礼拜亲觐恭敬供养释迦牟尼佛。

  尔时世尊告彼诸菩萨言。

善男子。

汝若欲往今正是时。

汝等于彼国土。

莫生轻贱放逸之心。

所以者何。

彼国有情多诸贪欲嗔恚愚痴。

不敬沙门婆罗门造作非法粗恶犷悷矫诈轻险。

贡高我慢爱着悭吝嫉妒懈怠。

毁破禁戒行诸不善。

无量烦恼之所系缚。

而彼如来能于恶世教化有情。

彼诸菩萨白其佛言。

世尊。

释迦牟尼如来。

甚为希有能为难事。

  佛告诸菩萨。

如是如是。

如汝所说。

于恶世中若诸有情。

一弹指顷能生净信。

或持禁戒或离悭贪或起大悲。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过于清净国土百千劫行。

  尔时止盖菩萨及诸菩萨。

承佛教已顶礼佛足。

彼本住处将欲往诣索诃世界。

为欲供养释迦牟尼佛故。

即以种种神通变化。

示现宝树花树果树劫波树等。

皆以真金琉璃颇胝迦宝而严饰之。

高广微妙枝条扶疏。

或复示现种种衣服严身之具。

妙香宝盖诸天音乐如云而下。

现如是等无量变化。

谓众菩萨言。

诸仁者。

彼索诃世界多诸苦恼。

汝等各现神变。

令彼有情获最胜乐。

时诸菩萨皆曰唯然。

  尔时止盖菩萨及诸菩萨。

身出种种清净光明。

其光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所有地狱傍生琰魔鬼界蒙光触身。

皆得离苦悉获安乐。

慈心相向远离贪嗔。

如父母想。

又于世界暗冥之中日月光明所不能及。

而皆大明各得相见。

威光照耀充满世界。

所有诸山。

铁围山。

大铁围山。

目真邻陀山。

摩诃目真邻陀山。

并余黑山。

上至梵世。

下至阿鼻地狱。

靡不周遍。

威光至处一切有情。

求食得食求衣得衣。

求乘得乘求财得财。

盲者得视聋者得闻。

狂者正念苦者得乐。

怀孕之者自然平安。

  尔时止盖菩萨与诸菩萨。

到索诃世界已诣伽耶山。

以诸菩萨威神力故。

三千大千世界宝网弥覆庄严显现。

于虚空中遍布大云。

雨天妙莲花杂花妙果。

或雨天花鬘好香末香袈裟衣服珠盖幢幡。

现如是等种种供具之时。

索诃世界一切有情。

皆得最上无量快乐。

尔时伽耶山顶及诸方国。

所有株杌一切丛林。

由菩萨威神力故悉不复现。

又复显示一切宝树花树果树栴檀沉水劫波树等。

枝叶花果次第庄严甚可爱乐。

于虚空中奏天伎乐供养赞叹。

  尔时止盖菩萨摩诃萨。

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

向佛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世尊。

我欲少问如来应正等觉。

唯愿听许。

佛告止盖菩萨言。

善男子。

随汝所问当为汝说。

一切如来皆同许可。

今汝应当善自摄心。

止盖菩萨闻佛许已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萨得施圆满。

云何净戒圆满。

云何住忍圆满。

云何精进圆满。

云何静虑圆满。

云何般若圆满。

云何方便善巧圆满。

云何大愿圆满。

云何胜力圆满。

云何得智圆满。

世尊。

诸菩萨云何等于地。

云何等于水。

云何等于火。

云何等于风。

云何等于空。

云何得如月。

云何得如日。

云何如师子。

云何善调伏。

云何性寂静。

云何如莲花。

云何广大心。

云何清净心。

云何无犹豫心。

云何而得智慧如海。

云何而得微妙智善巧。

云何成就应理辩才。

云何而得解脱辩才。

云何而得清净辩才。

云何能令一切众生欢喜满足。

云何言说令他信受。

云何名为能说法者。

云何而得随顺法行。

云何而得诸法善巧。

云何而得法界善巧。

云何行于空。

云何行无相。

云何行无愿。

云何得慈自性。

云何得悲自性。

云何得喜行。

云何得舍行。

云何能得游戏神通。

云何能得离八无暇。

云何住菩提心而不退转。

云何而得宿住智通。

云何而得近善知识。

云何而得远离恶知识。

云何证得如来法身。

云何修得金刚之身。

云何而得为大商主。

云何于道而得善巧。

云何演说得不颠倒。

云何常得诸三摩呬多。

云何菩萨受粪扫衣。

云何而得受用三衣。

云何而得不随他行。

云何常乞食。

云何得一坐。

云何得一食。

云何得阿兰若。

云何得树下坐。

云何露地坐。

云何冢间住。

云何得常坐。

云何随敷坐。

云何修瑜伽者。

云何能持素怛缆藏。

云何能持毗奈耶藏。

云何而得轨则所行境界具足威仪。

云何得离悭吝嫉妒。

云何于一切有情得平等心。

云何得善巧供养如来。

云何降伏我慢。

云何多净信。

云何于世俗而得善巧。

云何于胜义而得善巧。

云何深入缘起善巧。

云何自了知。

云何能知于世。

云何得生清净佛土。

云何得处胎尘垢无染。

云何乐出家。

云何得净命。

云何无疲倦。

云何奉顺如来教敕常不违越。

云何和颜微笑永无颦蹙。

云何具足多闻总持。

云何善巧摄受正法。

云何为法王子。

云何而得释梵护世之所随从。

云何了他意乐随眠。

云何成熟有情善巧。

云何得随顺住。

云何共安隐住。

云何而得摄事善巧。

云何成就相好端严。

云何而得依止所作。

云何而得如药树王。

云何精勤修福德业。

云何修证变化善巧。

云何速证无上菩提。

  尔时世尊告止盖菩萨言。

善男子。

善哉善哉。

汝为利益无量有情故。

为安乐无量有情故。

为哀愍一切世间故。

问如是义。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当为汝说。

尔时止盖菩萨闻是语已白佛言。

唯然世尊。

愿乐欲闻。

佛言。

善男子。

有十种法。

诸菩萨摩诃萨若能成就。

即得施波罗蜜多。

何等为十。

一者成就法施。

二者成就无畏施。

三者成就财施。

四者成就无悕望施。

五者成就慈愍施。

六者成就不轻慢施。

七者成就恭敬施。

八者成就供养施。

九者成就无所依施。

十者成就清净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法施。

所谓摄受正法。

受持读诵。

无所悕求。

不为利养恭敬故。

不为名闻胜他故。

唯为一切苦恼有情令罪销灭。

演说妙法无所悕望。

如为王王子及旃陀罗子演说妙法心尚无二。

况为一切大众说法心不平等。

虽复行施而不恃此心生我慢。

善男子。

是名菩萨成就法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无畏施。

所谓菩萨自舍离科罚及一切器仗。

亦教他学舍离科罚及一切器仗。

又复观察一切有情。

如父母想。

如男女想。

如亲属想。

何故菩萨作如是念。

如佛所说。

一切众生未有不曾为我父母男女眷属。

于微细虫犹割身肉而布施之。

何况广大有情而令惊怖。

是名菩萨成就无畏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财施。

所谓菩萨观见一切有情。

造极恶业施财摄取。

令彼远离所作恶业安置善处。

复起思惟。

佛说布施是菩萨菩提。

由布施故得断三种不善之法。

所谓悭吝嫉妒恶思。

是故我应学于如来随所有财常行布施。

虽复施与不起慢心。

是名菩萨成就财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不悕望施。

所谓布施终不为自身故。

不为财物故。

不为眷属故。

不为利养故。

然诸菩萨行布施时其心清净。

由是因缘远离一切希望报恩而行布施。

是名菩萨成就不希望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慈愍施。

所谓菩萨见诸有情受于苦恼饥渴贫露衣服垢弊。

孤独无怙无所依止。

远离福业无所趣向。

由此菩萨作是思惟起慈愍心。

我为利益彼有情故。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诸有情受于苦恼。

无归无怙无所依处流转生死。

我当何时为诸有情。

为归为怙为所依处。

由是菩萨慈愍缠心。

于常常时于恒恒时。

随所有物施彼有情。

虽有饶益众生善根。

终不恃此起于高慢。

是名菩萨成就慈愍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不轻慢施。

所谓施时终不弃掷轻欺而与。

曾无嗔嫌要颉之意。

不恃富贵自在骜慢。

非求多闻名称憍逸。

所施与时欢喜恭敬尊重赞叹自手授与。

是名菩萨成就不轻慢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恭敬施。

所谓菩萨见阿遮利耶邬波驮耶。

及修梵行所有尊者。

恭敬顶礼问讯起居。

但是所作种种善根。

愿我同作所作成就是名菩萨成就恭敬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供养施。

所谓菩萨供养三宝。

云何供养佛。

谓于如来制多之中。

若花若香若散若烧及涂扫地。

若制多破坏应当修理。

是名菩萨善供养佛。

云何供养法。

谓诸菩萨听闻正法。

若书写受持读诵通利思惟修习。

不颠倒思惟不颠倒修习。

是名菩萨善供养法。

云何供养僧。

谓供给衣服饮食卧具汤药。

下至水器众具皆足。

是名菩萨善供养僧。

如是供养佛法僧时。

是名菩萨成就供养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无所依施。

所谓菩萨行布施时。

终不为求天王位果及生余天。

亦不求人王及小王等。

是名菩萨成就无所依施。

善男子。

云何菩萨成就清净施。

所谓菩萨行施之时。

观察施物及能所施皆非实有。

离诸障碍贪染过患。

是名菩萨成就清净施。

善男子。

若能成就此十种法。

是名菩萨成就施波罗蜜多。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即能圆满戒波罗蜜多。

何等为十。

一者守护波罗提木叉律仪。

二者守护菩萨净戒律仪。

三者远离一切热恼。

四者远离不如理思惟。

五者惊怖所作诸业。

六者惊怖所作违犯。

七者怖见他物。

八者要期坚固。

九者得净尸罗而无所依。

十者尸罗三轮清净。

善男子。

云何菩萨守护波罗提木叉律仪。

所谓菩萨善学如来所说素怛缆毗奈耶法。

善受学处。

菩萨修学及以学处。

不着种族故。

不执异见故。

不着徒众故。

不见补特伽罗过患生尊重心故。

是诸菩萨所修学处。

是名菩萨守护波罗提木叉律仪。

云何守护菩萨净戒律仪。

所谓菩萨如是思惟。

若但学波罗提木叉。

终不令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是菩萨于诸如来素怛缆中所说菩萨学处及菩萨律仪戒。

我应修学。

何者是菩萨学处。

何者是菩萨律仪戒。

谓诸菩萨不住非处。

顺时而语知时知方。

菩萨若不如是即令有情不生敬信。

由是菩萨随顺一切诸有情故。

令至菩提及为己身菩提资粮速圆满故。

成就具足威仪行法。

音声柔软辩才简要无所执着。

恒修寂静颜貌熙怡。

是诸菩萨于如来所说素怛缆中。

成就学处修律仪戒。

是名守护菩萨净戒律仪。

云何菩萨远离一切缠障热恼。

所谓菩萨不为贪嗔痴等毒火所烧。

亦复不为阙缘众具热恼所烧。

以诸菩萨修习贪欲能对除法。

及远离能起贪欲缘故。

何者是贪欲对除。

何者是起贪爱缘。

谓修不净观是贪对除。

世间妙色是贪起缘。

云何修习观不净法。

谓诸菩萨观察自身发毛爪齿皮肤血脉筋肉骨髓脾肾心肺肝胆肠胃生熟二藏肪膏脑膜洟唾涎泪脓汗脂痰疮。

及尘垢大小便利流溢种种臭秽不净。

如是观察不净体性。

深生厌离不起贪心。

设有顽嚚痴迷狂乱幼无了解。

见是事时尚不起贪。

何况智者。

由是菩萨修不净观。

云何远离起贪爱缘。

谓诸菩萨见于世间端严妙相可爱色像。

便生染着适悦身心。

即自思惟。

如世尊说爱欲境界犹如幻梦悟已即无。

云何智者于幻梦境而起贪心。

是名菩萨修习对除贪欲自性及彼起缘。

云何菩萨修嗔对除。

云何远离能起嗔缘。

所谓菩萨于诸有情多修习慈。

由是因缘对除嗔恚。

若起嗔恚于因于缘有执着时。

彼诸菩萨由是伏灭嗔恚随眠。

是名菩萨修习对除嗔及起嗔缘。

云何菩萨修痴对除。

云何远离能起痴缘。

由彼菩萨如是观察便得离痴。

由离痴故无诸热恼。

远离乐欲及众资具。

是名菩萨修习对除痴及起痴缘。

云何菩萨而得远离不如理思惟。

谓诸菩萨静处独坐终不思惟。

云我居静处不杂乱住。

我顺如来毗奈耶法。

其余沙门婆罗门等。

皆杂乱住多所执着。

不顺如来毗奈耶法。

是名菩萨远离不如理思惟。

云何菩萨怖畏所作诸不善业。

谓诸菩萨起正思惟修诸善法。

以如来说诸苾刍等应当恭敬守护净戒。

专修定业习学般若。

何以故。

以恭敬心作福德业。

能招端正可爱果报殊胜果报。

菩萨如是远离一切诸不善业。

是名菩萨而能怖畏所作诸业。

云何菩萨惊怖违犯。

所谓菩萨见违犯中如微尘量深生怖畏。

下至少罪心怀大惧。

况多违犯而生随喜。

何以故。

由知如来说苾刍当知。

多服毒药能令人死。

少服毒药亦令人死。

苾刍当知。

若多犯罪即生恶趣。

若少犯罪亦生恶趣。

菩萨如是正思惟时惊怖违犯。

是名菩萨惊怖违犯。

云何菩萨怖见他物。

谓此菩萨与城邑聚落诸婆罗门刹帝利等。

心相体信彼。

婆罗门刹帝利等。

或以金银末尼真珠珂贝珊瑚璧玉吠琉璃宝及资身具而寄菩萨。

菩萨受时独一无二虽无忌惮。

菩萨于彼终无恶思而辄受用。

又复菩萨执知众事。

若窣堵波物。

若四方僧物及僧祇等物。

于诸物中亦不受用。

何以故。

由世尊说。

若他饮食资生之具一切物等。

他不与时皆不应用。

菩萨如是起思惟已。

宁自割身肉而自食之。

然于他物终无侵犯。

是名菩萨怖见他物。

云何菩萨誓愿坚固。

所谓菩萨若为恶魔及魔天众。

以诸妙欲来娆菩萨令起贪爱。

菩萨于彼心无惑着而不生退。

是名菩萨誓愿坚固。

云何菩萨于净尸罗心无所著。

谓诸菩萨善护禁戒终不起心。

以此尸罗令我生天及王等家。

是名菩萨于净尸罗心无所著。

云何菩萨三轮清净。

谓诸菩萨于身口意皆得清净。

云何身得清净谓身所有一切恶行皆得永离。

何者是身恶行。

所谓杀生及不与取欲邪行业。

常远离故。

是名身得清净。

云何菩萨语得清净。

谓语恶行皆得永离。

何者是语恶行。

谓虚诳离间粗恶杂秽等语。

常远离故。

是名语得清净。

云何菩萨意得清净。

谓意所有一切恶行皆得永离。

何者是意恶行。

谓贪染嗔恚邪见。

皆远离故。

是名意得清净。

是名菩萨三轮戒净。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尸罗圆满。

佛说宝雨经卷第二

  复次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成就十种法得忍圆满。

何等为十。

一者内忍圆满。

二者外忍圆满。

三者法忍圆满。

四者随佛教忍圆满。

五者无分限忍圆满。

六者无分别忍圆满。

七者不待事忍圆满。

八者无恚忍圆满。

九者悲忍圆满。

十者誓愿忍圆满。

云何菩萨内忍圆满。

善男子。

谓诸菩萨于内所有忧悲苦恼。

能安忍住心无逼迫。

是名菩萨内忍圆满。

云何菩萨外忍圆满。

善男子。

谓诸菩萨闻他粗言骂詈毁呰父母亲属阿遮利耶邬波驮耶。

及闻诽谤佛法僧宝。

菩萨闻已不起嗔恨反报毁呰。

亦不为彼嗔恚随眠之所随逐。

堪忍彼恼能安隐住。

是名菩萨外忍圆满。

云何菩萨法忍圆满。

谓诸菩萨于佛所说素怛缆中一切甚深微妙法义。

无来无去自性寂静。

离分别取自性涅槃。

菩萨闻已不惊不怖。

作是思惟。

我若不了诸深妙法。

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由是因缘摄取诸法。

思惟修习心生信解是名菩萨法忍圆满。

云何菩萨随佛教忍圆满。

谓诸菩萨若起嗔恚为损害时。

菩萨自应如是思惟。

而此嗔恚从何而起从何而灭。

是谁所起云何而起有所缘耶。

菩萨如是思惟。

彼能起之因了不可得。

能灭之因亦不可得。

能起既无所起非有。

乃至所缘皆不可得。

由是菩萨安忍而住嗔无缘起。

是名菩萨随佛教忍圆满。

云何菩萨无分限忍圆满。

谓诸菩萨非昼分忍夜分不忍。

非夜分忍昼分不忍。

非自国忍他国不忍。

非他国忍自国不忍。

非于名闻者忍无名闻者不忍。

非于无名闻者忍有名闻者不忍。

由是菩萨于一切时及一切国名闻有无皆悉能忍。

是名菩萨无分限忍圆满。

云何菩萨无分别忍圆满。

谓诸菩萨非惟父母妻子亲属于是处忍余所不忍。

是故菩萨下至旃荼罗等亦能行忍。

是名菩萨无分别忍圆满。

云何菩萨不待事忍圆满。

谓诸菩萨修忍辱时。

不为财物。

不为惊怖。

不为行恩。

不为顺世及羞耻故。

如是菩萨自性常忍。

是名菩萨不待事忍圆满。

云何菩萨得无恚忍圆满。

谓诸菩萨设未遇彼嗔恚因缘。

及未遇他嗔心常安忍。

若遇因缘及遇他嗔。

或复轻欺拳打手搏刀杖损害粗言毁责。

菩萨遇已作是思惟。

被轻毁业是我所造我今应受。

定非父母亲属所造。

是故我今欢喜忍受。

亦非内外地界所受。

水火风界亦复如是。

菩萨由是无倒观察。

遇因缘时于嗔不嗔二俱能忍。

是名菩萨得无恚忍圆满。

云何菩萨悲忍圆满。

谓诸菩萨。

于彼贫苦一切有情。

为作君主若王小王。

有大财宝多诸资具。

若为一切贫苦有情。

骂詈呵责恼乱之时。

终无恚恨损害之心。

亦不自高现主威势。

但起思惟。

此诸有情是我所摄。

我应养育而守护之。

由是菩萨不生损害。

以是因缘起大悲心忍受安住。

是名菩萨悲忍圆满。

云何菩萨誓愿忍圆满。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我曾于彼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

作师子吼誓修菩提。

成正觉已于生死海烦恼泥中。

济拔一切诸有情等。

菩萨由是不生嗔恼。

是故我应精勤修习。

为拔济故。

为成熟故。

为欲调伏安乐有情。

若自起嗔及损害彼即不含容。

云何而能生于悲忍拔济有情。

善男子。

如有良医善能针疗见有众生患目翳者。

作是思惟。

我应愍彼为除眼翳令无暗障。

尔时良医起思惟已自患眼暗。

善男子。

汝意云何。

而此医师堪能疗彼有情眼翳除暗障不。

止盖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止盖菩萨言。

善男子。

菩萨亦尔作是思惟。

我今不应以般若针断世间翳。

由自心有无明暗障。

如何能灭他无明惑。

由是因缘。

终不损害修忍安住。

是名菩萨得誓愿忍圆满。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忍圆满。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精进圆满。

何等为十。

一者如金刚精进。

二者得无逮精进。

三者离二边精进。

四者广大精进。

五者炽盛精进。

六者性常精进。

七者清净精进。

八者不共精进。

九者不轻贱精进。

十者不倨傲精进。

善男子。

云何如金刚精进。

谓诸菩萨发起精进。

勤修而住诸有情界。

未涅槃者令证涅槃。

未得度者令其得度。

未解脱者令得解脱。

未安隐者令得安隐。

未现等觉者令现等觉。

菩萨如是勤修而住。

尔时天魔伺求其短将欲破坏。

至菩萨所作如是言。

善男子。

汝勿作此勤苦精进。

何以故。

我曾如是发起精进。

勤修而住诸有情界。

未涅槃者令证涅槃。

未得度者皆令得度。

未解脱者令得解脱。

未安隐者令得安隐。

未现等觉者令现等觉。

如此精进诳惑愚夫。

皆为虚妄非真实法。

善男子。

如是勤修起精进者。

我未曾见一有情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现等觉。

善男子。

我知无量俱胝有情。

皆能证入二乘涅槃。

善男子。

汝徒精进求虚妄法。

速舍是心离诸苦恼。

尔时菩萨作是思惟。

决定是魔恼坏于我。

菩萨悟已知是魔说而告之言。

汝恶思惟欲破坏我。

汝但自忧勿忧我事。

世尊已说。

魔罗波旬一切世间各随逐业。

若自若共而感生处。

魔罗汝今亦随逐业。

亦自亦共而感生处。

汝应如是随业而往。

莫恼乱我无义利故。

又于长夜自受苦恼。

尔时魔罗情智狭劣。

自生惭耻即舍恶自隐没不现。

由是菩萨。

若一切魔王及诸魔众来恼乱时。

欲求其短故相破坏。

而菩萨心终不倾动。

无下勇捍坚固不退。

是名菩萨如金刚精进。

善男子。

云何菩萨得无逮精进。

谓诸菩萨发起如是种种精进。

诸余菩萨虽复久远积集净业安住真性终不及此发起种种精进菩萨。

数分不及。

迦罗等分乃至计喻及邬波尼杀昙分亦不能及。

何况一切声闻缘觉。

是中菩萨发心精进力。

能摄取一切佛法。

复能舍离一切罪业诸不善法。

是名菩萨得无逮精进。

云何菩萨离二边精进。

谓诸菩萨常起精进不增不减。

何以故。

以极增上生倨傲故。

以极下劣生懈怠故。

是故精进常不增减。

是名菩萨离二边精进。

云何菩萨广大精进。

谓诸菩萨发起精进。

愿我如是当得如来妙色端严。

诸佛所有无见顶相。

圆光随好微妙具足。

又复发起如是精进。

愿我当得无量无碍诸佛大智。

及大威德胜义性等。

是名菩萨广大精进。

善男子。

云何菩萨炽盛精进。

谓诸菩萨发起精进。

永离一切尘垢过患。

如末尼珠及紫金等。

远离一切尘垢过患。

光明炫曜殊妙赫奕。

菩萨精进如是炽盛。

永离一切尘垢过患。

何者名为精进尘垢。

何者名为精进过患。

所谓惰怠懒惰。

不节饮食。

不自知量。

非理作意。

起恶思惟。

如是说名精进尘垢。

亦名过患。

菩萨精进永能舍离。

是故精进清净无垢鲜白炽盛无复过患。

是名菩萨炽盛精进。

云何菩萨性恒精进。

谓诸菩萨于诸威仪能常发起种种精进。

性恒勤勇无休废时。

若身若心曾无懈倦。

是名菩萨性恒精进。

云何菩萨清净精进。

谓诸菩萨发起如是恒常精进。

所有众罪诸不善法无利益事。

障碍于道乃至微细极小不善一念恶心亦不发起。

况复广大诸不善法。

是故菩萨皆悉除断顺涅槃理。

圣道资粮趣菩提分。

如是善法菩萨修习令增长广大圆满菩提。

是名菩萨清净精进。

云何菩萨不共精进。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设使十方殑伽沙界。

火聚遍满如阿鼻狱过彼世界。

有一众生受诸苦恼。

无归无依及无怙恃。

菩萨哀愍彼一有情。

度猛火聚往彼教化尚不辞劳。

况多有恼而不救济。

菩萨如是大悲精进。

外道二乘所不能及。

是名菩萨不共精进。

云何菩萨不轻贱精进。

谓诸菩萨终不起心。

以我精进微弱下劣及懈怠故。

修习菩提自谓难得。

又复不作如是思惟。

我亦不能荷担。

如是于无量劫及千万劫积集苦行。

如救头然方证菩提。

不作如是退屈之心。

由是菩萨发如是心。

所有过去如来应正等觉。

现在如来应正等觉。

未来如来应正等觉。

彼诸如来于无量劫精进修行皆现等觉。

由是诸佛非不多时修行精进。

得有如是现正等觉。

我亦如是理应多劫修种种行。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三世如来同行精进已成佛故。

又我宁为一切有情。

精勤修习而处地狱。

终不为己修行精进而证涅槃。

是名菩萨不轻贱精进。

云何菩萨不倨傲精进。

谓此菩萨起精进时。

终不味着自倨轻他。

谁有智者希他恩念而行精进。

是名菩萨不倨傲精进。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

能成就此十种法故得精进圆满。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静虑圆满。

何等为十。

一者积集福德。

二者能多厌离。

三者勤修精进。

四者具足多闻。

五者得不颠倒勤修领受。

六者法随法行。

七者成利根性。

八者得心善巧。

九者得奢摩他毗钵舍那善巧。

十者得不执着。

云何菩萨积集福德。

谓诸菩萨爱乐大乘。

复能积集一切善根。

所生之处摄善知识。

而能修习种种妙行。

又常愿生大婆罗门家。

刹帝利家。

大居士家。

所生之处恒得正信。

由是因缘增长无量广大善根。

为常不离善知识故。

善知识者。

所谓诸佛一切菩萨。

由是菩萨。

串习善根增长炽盛。

观察世间苦恼逼迫。

众病所集愚暗所蔽无所安住。

何以故。

以欲因缘故。

云何菩萨能多厌离。

谓诸菩萨由前因缘。

我今不应于此世间行于贪欲。

以彼贪欲但由妄情分别生故。

诸佛广说一切贪欲种种过患。

所谓欲如尖摽如镩如剑亦如利刀。

又如毒蛇。

如水聚沫。

如肉腐败臭秽可恶。

由是菩萨起厌离心。

剃除须发而披法服出家正信趣于非家。

云何菩萨勤修精进。

谓此菩萨既出家已发大精进。

未得令得。

未解令解。

未证令证。

云何菩萨具足多闻。

谓此菩萨由前因缘多闻领受。

于世俗谛及胜义谛深妙理中善能宣说。

云何菩萨得不颠倒勤修领受。

谓此菩萨于诸谛理领纳于心。

精勤修习无倒善巧。

云何菩萨法随法行。

谓此菩萨得善巧已法随法行。

所谓正语正业正命正思惟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见。

是为菩萨修习道支。

云何菩萨而得利根。

谓此菩萨习道支已。

利根明悟能正了知。

菩萨由此安住寂静。

远离执着一切愦闹不乐多言。

复能舍离欲寻恚寻害寻及不死寻。

远离眷属名称利养。

云何菩萨得心善巧。

谓此菩萨由前因缘。

得心善巧身常寂静。

观察其心于善不善及与无记。

自念我今心住何性。

若住胜善清净心生信乐欢喜。

云何胜善。

谓三十七菩提分法。

若住不善应当厌离。

发起精进便能永断诸不善法。

云何名为诸不善法。

谓贪嗔痴。

贪有三种。

谓上中下。

云何上贪。

谓此贪欲遍满身心。

随顺下劣心常染着。

于一切时无有惭愧。

云何无惭。

谓贪欲者恒起思惟寻求欲境。

心生爱重耽着赞美。

是名无惭。

云何无愧。

谓贪欲者为欲因缘。

能于父母及余尊者起于诤论。

轻欺损害重彼贪欲。

是名无愧。

谓贪欲者由是因缘生于恶处。

是故说名增上贪欲。

云何中贪。

谓贪欲者。

行贪欲已即生厌离。

起变悔心不复随顺。

是名中贪。

云何下贪。

谓贪欲者起贪欲时。

或摩触身才共语言。

或时见已欲心便息。

是名下贪。

所有一切活命资具。

心若执着总说名贪。

云何名嗔。

是嗔应知亦有三种。

谓上中下。

云何上嗔。

谓嗔恚者起种种嗔。

于五无间随造一业。

或谤正法。

谤正法者。

其罪过彼五无间业。

数分不及。

迦罗分不及。

乃至计喻邬波尼杀昙分亦所不及。

由是因缘生捺洛迦。

若生人中形貌惨黑眼目恒赤。

为人暴恶常行损害。

由是因缘生捺洛迦。

是名上嗔。

云何中嗔。

谓嗔恚者造罪业已。

速能改悔即起对除。

是名中嗔。

云何下嗔。

谓嗔恚者由起嗔故出粗恶言轻调讥嫌集不善业。

经一刹那及一腊缚一牟呼栗多。

即能改悔修习对除。

是名下嗔。

是痴应知亦有三种。

谓上中下。

云何上痴。

谓愚痴者恒住贪嗔曾无忧悔。

是名上痴。

云何中痴。

谓愚痴者起少不善。

即能于彼梵行者前发露忏悔。

不见恶业可受重故。

是名中痴。

云何下痴。

谓愚痴者于佛所制非性戒中少有毁犯。

或一二三便能舍离。

是名下痴。

菩萨于彼贪嗔痴法。

皆能遮止由心善巧。

得善巧已终无喜乐于彼染着。

何以故。

得心善巧故。

若住无记即勤观察惟起正念。

云何无记。

谓起心时心不在内亦不在外。

非住于善非住不善。

不住毗钵舍那亦复不住于奢摩他。

而心下劣引起睡眠。

令心昧略。

犹如士夫极重睡眠初觉之时根识惛昧不能明了。

住无记心亦复如是。

以无记心不明了故。

菩萨于中心精勇锐安住欢喜。

是名菩萨得心善巧。

云何菩萨得奢摩他毗钵舍那善巧。

谓此菩萨心善巧已。

观察诸法如幻如梦。

思惟诸法此是善法。

此非善法。

此出离法。

此不出离法。

谓诸菩萨观一切法皆依于心。

心为自性。

心为上首。

能摄受心。

善调伏心。

善了知心。

故能摄此一切诸法。

既善调伏又善了知。

由此因缘便能修习奢摩他法。

如是系心如是止心及安住心。

勤修如是奢摩他故。

便能安住心一境性。

菩萨住心一境性已。

入定观察得离生喜乐。

心得喜已。

远离欲界恶不善法及有寻有伺。

是名修行住初静虑。

又离寻伺不味喜乐。

观无常已出初静虑。

住内等净得定生喜乐。

是名菩萨入第二静虑。

次厌离喜及观苦已。

住舍正念正知及乐心安正受。

佛说成就住舍念乐入第三静虑修行而住。

作空解已入第四静虑。

便舍我执。

舍我执故。

苦乐亦断。

忧喜灭故。

住不苦乐舍念清净。

是名修习第四静虑。

又菩萨观身与虚空等。

既信解已。

舍诸色想。

灭有对想。

离种种想。

舍色想故。

灭有对想。

离异想故。

入无边空。

是谓修习空无边处。

超过一切空无边已。

有识等生入无边识。

是谓修住识无边处。

超过一切识无边已。

入无所有。

是谓修住无所有处。

超无所有修习而住非想非非想处。

又诸菩萨远离能缘想受心故。

名住灭定。

虽入彼定终不乐着。

出彼定已与慈心俱。

舍怨憎心远损害想。

广大无量平等无二极善修习。

于一方面意解遍满入定而住。

诸余三方四维上下周遍世间与悲心俱。

舍怨憎心离损害意。

广大无量平等无二极善修习。

于一方面无边世界。

意解遍满入定而住。

诸余三方四维上下周遍世间。

菩萨与喜心俱。

舍怨憎心离损害意。

广大无量平等无二极善修习。

于一方面意解周遍入定而住。

诸余三方四维上下周遍世间。

菩萨与舍心俱。

离怨憎心舍损害意。

广大无量平等无二极善修习。

于一方面意解周遍入定而住。

诸余三方四维上下周遍世间。

云何菩萨得不执着。

谓此菩萨得五神通亦不执着。

常能希求菩提资粮诸法圆满。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

成就此十种法故。

得静虑圆满。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般若圆满。

何等为十。

一者无我善巧。

二者业果善巧。

三者有为善巧。

四者生死流转善巧。

五者舍离生死善巧。

六者得二乘善巧。

七者大乘善巧。

八者舍离魔业善巧。

九者得不颠倒般若。

十者得无等般若。

善男子。

云何菩萨得无我善巧。

谓诸菩萨。

学般若故能正观色受想行识。

观察色时生不可得。

集不可得。

灭不可得。

如是观察受想行识生集灭法俱不可得。

以胜义中不可得故非于世俗。

胜义世俗诸法自性。

但有言说实无可得。

由是因缘菩萨长时不舍精进。

为欲利益诸有情故如救头然。

由是菩萨得无我善巧。

云何菩萨得业果善巧。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一切世间自性皆空。

如戏场处健达缚城。

一切有情虽非实有然执着我。

由是不能通达圣道。

是诸有情如是思惟。

若无有我。

及无有情命者生者意生士夫。

若补特伽罗摩纳缚迦。

若养育者。

即无善恶业异熟果体性可得。

以正般若如实了知。

是名菩萨得业果善巧。

云何菩萨得有为善巧。

谓诸菩萨以正般若了知一切诸有为法。

如是思惟。

诸有为法念念迁谢无久住相。

犹如危露譬若瀑流。

云何如是法中。

而生贪着即怀忧恼。

若起执着易坏诸法。

何名智者。

由是因缘于灭坏法不乐执着起厌离心。

是名菩萨得有为善巧。

云何菩萨得生死流转善巧。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一切世间无明所覆。

常处生死为爱罥缚。

由爱为因而生于取。

由取为因生善恶业。

由生业故令有相续。

由有为因而起于生。

由生为因故有老死忧悲苦恼。

众苦集故如是展转相续不断。

如汲灌轮上下回转。

生死相续亦复如是。

由此菩萨以正般若如实了知。

是名菩萨得生死流转善巧。

云何菩萨得舍离生死善巧。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离无明故不着诸行。

舍诸行故则无有爱。

远离爱故则无有取。

能离取故有不相续。

舍彼有故则无有生。

能离生故永断老死忧悲苦恼。

由是菩萨以正般若如实了知。

是名菩萨得舍离生死善巧。

云何菩萨得二乘善巧。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此法得能预流一来及不还果阿罗汉故。

永尽诸漏断诸结习无复相续。

生死流转游履涅槃。

思惟此法得辟支佛。

如犀角喻。

独一而行。

一切菩萨以正般若了知此法。

终不取证。

何以故。

若诸菩萨如是思惟。

我为利益诸有情界。

作师子吼。

我当拔济住于生死诸有情类。

发大誓愿终不独一出离生死。

是名菩萨得二乘善巧。

云何菩萨得大乘善巧。

谓诸菩萨于学戒中。

观学者不可得。

所学亦不可得。

戒所得果亦不可得。

然不执空堕于断见。

是名菩萨大乘善巧。

云何菩萨而得舍离魔业善巧。

谓诸菩萨远离一切不善丈夫。

亦不住彼恶国之中。

又能远离随世俗见修习咒术。

而求利养及尊重供养。

复能远离障菩提法诸烦恼等。

而能修习诸对除道。

是名舍离魔业善巧。

云何菩萨得不颠倒般若。

谓诸菩萨修习般若。

于诸世间经书咒术工巧处中。

常为教化诸有情故。

终不为已求知解故。

亦不为身得名闻故。

又复不为得利养故。

为开演圣教大威德故。

终不欲为显己德故。

专起思惟殊胜正教。

于如来制毗奈耶中。

示现功德终不堕于异道诸见。

是名菩萨得不颠倒善巧。

云何菩萨得无等般若谓诸菩萨所学般若。

超过二乘。

一切世间天魔梵世及诸外道婆罗门等八部诸众一切有情。

而无等于菩萨般若。

惟除如来应正等觉。

是名菩萨无等般若。

善男子。

菩萨能成就此十种法。

得般若圆满。

佛说宝雨经卷第三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方便善巧圆满何等为十。

一者得回向方便善巧。

二者令诸外道归向方便善巧。

三者转舍境界方便善巧。

四者除遣恶作方便善巧。

五者救护有情方便善巧。

六者施与有情活命方便善巧。

七者得受取方便善巧。

八者舍离非处住于是处方便善巧。

九者示现教导劝励庆喜方便善巧。

十者供养承事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得回向方便善巧。

谓诸菩萨以非他摄所有花果。

昼夜六时奉献诸佛及诸菩萨。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以非他摄所有香树。

若诸宝树。

若劫波树。

于昼夜六时供养诸佛及众菩萨。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又于素怛缆中所有广大承事供养。

闻已起于净信乐心回此。

供养一切诸佛及诸菩萨。

又复菩萨能于十方诸菩萨所。

及余有情所造善业。

令菩提资粮皆得圆满。

发净意乐深心庆喜。

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若以香花奉献如来制多及佛形像以此回向。

令诸有情离破戒垢得佛戒香。

菩萨又常洒扫涂地持此回向。

令诸有情离恶威仪修善法式齐整圆满。

又诸菩萨奉献花盖以此回向。

令诸有情舍离热恼。

又彼菩萨入僧伽蓝发如是心。

令有情等入涅槃城。

出伽蓝时。

愿令有情出生死狱。

若开房门。

愿令有情开诸善趣出世智门。

若闭房门。

愿令有情闭恶趣门。

菩萨坐时。

愿令有情皆得坐于妙菩提树。

右胁卧时。

愿令有情安住涅槃。

从卧起时。

愿令有情离缠障起。

若往便利。

愿令有情向大觉路。

正便利时。

愿令有情拔诸毒箭。

若洗净时。

愿令有情洗烦恼垢一切过患。

若洗手时愿令有情离秽浊业。

若洗足时。

愿令有情离障尘垢。

嚼杨枝时。

愿令有情舍离垢秽。

菩萨自身所作诸业。

持此回向。

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菩萨礼拜如来制多。

愿令有情常得诸天及世间礼。

是名菩萨回向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令诸外道归向方便善巧。

谓此菩萨于彼彼类外道众中。

能变化作诸外道形。

谓遮洛迦波利缚罗社迦昵健陀弗多罗。

于彼法中受持读诵。

菩萨为欲成熟有情如是思惟。

我若先作阿遮利耶。

则不能令傲慢有情随顺调伏。

由是我往外道法中。

示现出家为作弟子。

既出家已勇猛精进。

随彼修习。

种种诸行。

博学多闻究尽彼法。

乞粗秽食所作皆胜彼诸外道威仪行法。

由是菩萨为诸外道尊重师范。

所有言说悉皆信受随顺调伏。

菩萨了知此诸有情归向我已。

说彼外道邪见过失。

所学之法复非正教。

以不能说厌离贪欲令断灭故。

由是外道受菩萨化。

舍离邪道入正法中。

菩萨又于一切外道修习五通梵行之中。

勤行精进证五神通。

又复修习成就静虑。

诸三摩地三摩钵底。

胜诸外道所得五通。

聪慧超彼为作师范。

菩萨了知所化外道皆成熟已。

说彼静虑诸三摩地三摩钵底种种过失。

所学之法复非正教。

以彼不说厌离贪欲对除道故。

由是外道受菩萨化。

舍离邪道入佛法中。

是名菩萨令诸外道归向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转舍境界方便善巧。

谓此菩萨观见一切多贪有情方便调伏。

化作女身端严殊妙胜余女身。

有情见者心生染着。

菩萨见彼如是染着。

即便于彼寝卧之处示现命终。

于一刹那一牟呼栗多。

现膖烂相臭秽可恶。

有情见已起大惊怖生苦恼心情深厌舍。

谁能令我离于如是秽恶之处。

  尔时菩萨即于彼前。

随机演说如是诸法。

于三种菩提定随证一。

是名菩萨得转舍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除遣恶作方便善巧。

谓此菩萨见诸有情造无间罪。

及起一切诸不善业失心忧悔。

菩萨往彼作如是言。

善男子。

云何失心忧悔而住。

彼有情言。

大士。

我造无间诸不善业。

恐于长夜受诸苦恼。

无利益故。

不安乐故。

以是因缘失心忧悔。

是时菩萨为彼有情广说正法。

令深悔过受菩萨戒。

若此有情未能悔过。

是时菩萨欲令彼人心生信伏。

为现神通广说彼人思惟之事。

有情由是于菩萨所生信伏心欢喜信乐。

生信乐已根性成熟。

菩萨为彼广说妙法。

彼人即能随顺领受。

菩萨又复于彼人前化作父母说如是言。

汝可观之我即是汝同伴丈夫。

汝莫悔过此所造业。

毕竟不堕捺洛迦中。

亦不退失利益安乐。

如是说已。

即便杀害所现父母。

菩萨于彼有情之前示现神变。

彼人思惟。

有智之者尚杀父母不失神通。

况我无智而造此业。

堕捺洛迦退于利乐。

尔时菩萨为彼有情演说妙法。

令其恶业渐得轻微犹如蚊翼。

是名菩萨除遣恶作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救护有情方便善巧。

谓此菩萨观见有情。

根器成熟堪为说法。

彼之有情造作一切极不善业。

菩萨为欲利益彼人。

方便调伏化作种种诸有情类。

应以大王身得调伏者。

即现大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小王身得调伏者。

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应以婆罗门刹帝利身得调伏者。

即现婆罗门刹帝利身而为说法。

应以天身得调伏者。

即现天身而为说法。

应以执金刚身得调伏者。

即现执金刚身而为说法。

应以怖畏得调伏者。

现作怖畏而为说法。

应以系缚杀害打骂得调伏者。

即为示现如是等事而为说法。

应以爱语得调伏者。

即现爱语而为说法。

若有情类欲造彼彼无间罪时。

于菩萨身兴损害意。

其得神通菩萨。

即为示现种种方便。

或时遮止。

或复禁制。

或移向他方。

于彼人前。

又复示现似彼所造无间业事。

或复示现捺洛迦相。

制彼所造无间罪业令不现前。

其有未得神通菩萨。

善能观察彼诸有情寿命长短。

见彼有情欲造无间作是思惟。

此诸有情将起重罪。

而发大悲心生忧恼。

菩萨观彼犹如掌中置庵罗果作是思惟。

我为利益一有情故。

能于阿鼻受大苦恼。

即此有情。

乃至未住无余涅槃。

常能如是无别方便而能遮止。

此诸有情造恶业已。

将欲生彼捺洛迦中。

由我未得神通自在。

无有方便移彼不信寿命短促诸恶有情置于他方。

恐彼有情由不善业生阿鼻狱。

菩萨以是发起悲心。

思惟有情各随自业。

无异方便而能救济。

但起慈心平等教诫示为科罚。

是名菩萨救护有情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施与有情活命方便善巧。

谓诸菩萨观见有情不堪受法。

但求衣食以为自足。

不能了知圣法调伏。

菩萨教示此诸有情算数伎术文字注记如是事业。

为成于善不成恶法。

是名菩萨施与有情活命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得受取方便善巧。

谓此菩萨得珍宝聚如妙高山而不受取。

若能下劣资生杂物而即受之。

何以故。

谓此菩萨如是思惟。

此诸有情悭吝嫉妒。

贪爱所蔽惜自他物。

不令自他而得受用。

由此因缘处生死海常被漂没。

菩萨欲令彼有情等。

于长夜中得具足利益及安乐故。

而便为受。

虽受彼物不起贪爱。

无属己心但为供养诸佛法僧。

令诸有情同获胜利。

及为饶益贫苦有情。

施主由是欢喜踊跃。

是名菩萨得受取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舍离非处住于是处方便善巧。

谓诸菩萨观见有情堪能受法。

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现等觉。

然彼有情。

为得声闻辟支佛乘。

发起方便常勤修习。

菩萨说法令彼有情舍离二乘。

引导回向大乘法中。

是名菩萨舍离非处住于是处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示现教导赞励庆喜方便善巧。

谓诸菩萨能令有情未发菩提心者。

令发菩提心。

已发菩提心者虽复持戒心易知足。

若少精进而多懈怠。

菩萨教令常修精进。

若诸有情虽少持戒多有毁犯。

由是因缘信不清净常无喜乐。

为破戒垢覆心而住。

菩萨为彼有情演说种种妙法。

令彼有情心生净信欢喜悦乐。

是名菩萨示现教导赞励庆喜方便善巧。

云何菩萨得承事供养方便善巧。

谓诸菩萨既得出家。

于诸利养知量知足。

所受利养无非法者。

又诸菩萨独处闲静入定而住。

随顺诸佛及菩萨行。

如是思惟。

我欲承事供养如来。

谓此菩萨随顺思惟已。

而作种种承事供养一切如来。

得六殊胜波罗蜜多修行圆满。

云何修六波罗蜜多诸行圆满。

谓于承事供养等中严办资具。

此是菩萨施波罗蜜多。

谓于承事供养等中。

发心饶益一切有情。

此是菩萨戒波罗蜜多。

谓于承事供养等中。

心能安住欢喜悦乐。

此是菩萨忍波罗蜜多。

谓于承事供养等中。

心无厌倦。

此是菩萨勤波罗蜜多。

谓于承事供养等中一心思惟。

此是菩萨静虑波罗蜜多。

谓于承事供养等中。

心能种种差别观察。

此是菩萨般若波罗蜜多。

是名菩萨承事供养方便善巧。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方便善巧圆满。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故得愿圆满。

何等为十。

一者无下劣愿。

二者无怯弱愿。

三者为欲利益一切有情勤修行愿。

四者为诸佛如来赞叹发愿。

五者善能摧伏一切魔愿。

六者成就不由他愿。

七者得无边愿。

八者不惊怖愿。

九者不疲厌愿。

十者得圆满愿。

云何菩萨无下劣愿。

谓此菩萨不乐诸有而发于愿。

是名菩萨无下劣愿。

云何菩萨无怯弱愿。

谓此菩萨不厌三界求离贪欲住于寂灭而发于愿。

是名菩萨无怯弱愿。

云何菩萨为欲利益一切有情勤修行愿。

谓诸菩萨发如是愿。

诸有情界乃至尽证无余涅槃。

我方于后证大圆寂。

是名菩萨为欲利益一切有情勤修行愿。

云何菩萨为诸佛如来赞所发愿。

谓此菩萨发如是愿。

诸有情界乃至未发菩提心者皆愿发心。

愿发心已次第修行菩提分行。

次修行已坐菩提树。

于彼已得坐道场者。

我当承事恭敬供养请转法轮。

若般涅槃我当劝请久住世间。

为欲利益诸有情故。

是名菩萨为诸佛如来赞所发愿。

云何菩萨善能摧伏一切魔愿。

谓此菩萨发如是愿。

若我当来现等觉时。

于佛土中永无一切天魔之众。

亦复不闻诸魔名字。

是名菩萨善能摧伏一切魔愿。

云何成就不由他愿。

谓此菩萨不由他故。

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方发愿。

然以般若观有情界受于苦恼。

既观见已为欲救护。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名菩萨而能成就不由他愿。

云何菩萨得无边愿。

谓此菩萨不为菩提少分资粮而发于愿。

然此菩萨为发大愿。

偏覆左肩右膝着地起净信心。

观十方界现住诸佛一切菩萨。

或有菩萨住于苦行。

或坐道场。

或见诸佛。

或现等觉。

或转法轮。

观见彼已发净意乐。

于彼十方诸佛菩萨。

或住苦行。

或现等觉及转法轮。

菩萨于彼一一信解深心庆喜。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名菩萨得无边愿。

云何菩萨得不惊怖愿。

谓诸菩萨有新发心。

闻甚深法。

闻于诸佛广大威德。

闻诸菩萨游戏神通。

闻于甚深方便善巧。

菩萨闻已不惊不怖作是思惟。

谓诸如来所证菩提所住境界。

成熟有情皆无边量。

于彼法中我不能知。

诸佛证知我应当知。

是名菩萨得不惊怖愿。

云何菩萨不疲厌愿。

谓诸菩萨虽见有情志性顽愚又难调伏。

于此有情终不疲厌。

或有菩萨见诸有情志性顽愚难调伏者而生疲厌。

由疲厌故弃舍有情发如是愿。

我求生于清净世界。

终不用闻如是诸恶有情之名。

虽复愿生清净世界终不得生。

以弃舍有情不成熟故。

于此义中又聪慧菩萨发如是心。

于诸世界诸有情中。

精进下劣有懈怠者。

顽嚚聋瞽如彼哑羊。

如是有情为一切佛及诸菩萨观察简择及遍有情界中。

无般涅槃法者并皆弃舍。

我今欲令如此有情悉当集会我佛刹中。

又我欲令此诸有情坐于道场。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此菩萨发如是心思惟之时。

念念之中诸魔宫殿悉皆震动。

又为一切诸佛如来之所称叹。

如是菩萨必定得生清净佛土。

又能速疾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现等觉。

是名菩萨得不疲厌愿。

云何菩萨得圆满愿。

谓此菩萨坐道场已摧破魔军。

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而现等觉。

愿既圆满无复更发。

善男子。

譬如苏油于其钵中。

平满盛已更不容受。

如极微量一滴苏油。

是故说名得圆满愿。

菩萨如彼盛苏油钵。

能于菩提现等觉已。

愿既满足无复更发一切妙愿。

是名菩萨得圆满愿。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大愿圆满。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修力圆满。

何等为十。

一者他不映蔽修力圆满。

二者不被摧伏神力圆满。

三者于福德力修习圆满。

四者于般若力修行圆满。

五者于眷属力同得圆满。

六者于神通力修得圆满。

七者于自在力修得圆满。

八者于总持力而得圆满。

九者无能改易神变力圆满。

十者他不违越教力圆满。

善男子。

云何菩萨他不映蔽修力圆满。

谓此菩萨一切外道诸异论者不能映蔽。

是名他不映蔽修力圆满。

云何菩萨不被摧伏神力圆满。

谓此菩萨诸有情中。

终无有能摧菩萨力。

是名不被摧伏神力圆满。

云何菩萨于福德力修习圆满。

谓此菩萨修习一切世出世间所有福德。

菩提资粮悉皆积集。

无有少分不圆满者。

是名菩萨于福德力修习圆满。

云何菩萨于般若力修行圆满。

谓此菩萨于诸佛法。

以正般若而观见之。

唯除如来一切种智。

非不已证非不了知。

是名菩萨于般若力修习圆满。

云何菩萨于眷属力同得圆满。

谓此菩萨所有眷属。

于戒及见威仪净命皆悉圆满。

所有眷属一切皆同菩萨所行。

是名菩萨于眷属力同得圆满。

云何菩萨于神通力修得圆满。

谓此菩萨神通胜力。

超诸世间及彼二乘神通境界。

菩萨乐欲于一毛端安赡部洲乃至四洲。

若千世界。

二千三千大千世界。

又复菩萨乐欲于一微尘量中安处无量殑伽沙界。

如是世界若二若三若四若五。

或十二十三四五十。

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殑伽沙界。

安置于一极微尘中。

其微尘量不增不减。

彼诸世界于一微尘中。

各各安处不相障碍。

其中有情亦无娆乱迫迮之相。

是名菩萨于神通力修得圆满。

云何菩萨于自在力修得圆满。

谓此菩萨意所乐欲。

七宝充满大千世界饶益有情。

乃至乐欲种种诸宝。

于不可说不可说界皆得充满。

是名菩萨于自在力修得圆满。

云何菩萨于总持力而得圆满。

谓此菩萨乃至闻于所不可说不可说数诸佛土中一切如来演说正法。

义句有异名理不同。

菩萨能于一刹那中。

若一腊缚一牟呼栗多。

于义句名理领受了知并能修习。

是名菩萨于总持力而得圆满。

云何菩萨无能改易神变威力圆满。

谓此菩萨所有神变。

唯除如来应正等觉。

一切有情终无有能改易菩萨。

是名菩萨得无改易神变威力圆满。

云何菩萨得不违越教力圆满。

谓此菩萨所有教敕言无有二。

有情信顺无违越者。

唯除方便善巧利乐。

是名菩萨得不违越教力圆满。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修力圆满。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智圆满。

何等为十。

一者于补特伽罗无我智得圆满。

二者于法无我智得圆满。

三者于无限量智得圆满。

四者于三摩地所行境界智得圆满。

五者修神变智而得圆满。

六者不摄取智修得圆满。

七者观有情所行智得圆满。

八者于无功用智得圆满。

九者诸法相智修得圆满。

十者于出世智修得圆满。

云何菩萨于补特伽罗无我智圆满。

谓此菩萨随诸蕴相观见生起。

又于诸蕴观见灭坏。

菩萨正观诸蕴生时性不坚固。

无实所作即是空性。

及正观察诸蕴灭时体性破坏。

菩萨如是思惟诸蕴毕竟无我。

亦无有情。

无有命者。

无养育者。

无补特伽罗。

愚夫异生执着于我。

如是思惟。

蕴即非我。

我即非蕴。

然诸蕴中妄执有我。

不能了知真实法故。

生死流转犹如旋轮。

菩萨如实了知诸法。

是名菩萨于补特伽罗无我智得圆满。

云何菩萨于法无我智得圆满。

谓此菩萨如实了知增益损减诸法体性。

菩萨又复如是思惟。

法之与名更互为客。

但由虚妄分别安立法及名字。

俱无自性依想心量。

及随世俗法及名字。

更互为客。

非无有体及以作用。

此依他缘说有法性。

待他众缘而得起故。

菩萨如实了知一切待缘而起缘尽而灭。

是名菩萨于法无我智得圆满。

云何菩萨于无限量智得圆满。

谓此菩萨无限量智。

非初刹那起后刹那不起。

非此方起余方不起。

以无碍智于一切刹那一切方所。

而常相续恒遍起故。

是名菩萨于无限量智得圆满。

云何菩萨于三摩地所行境界智得圆满。

谓此菩萨能悉了知二乘所得诸三摩地。

能悉了知菩萨所得诸三摩地。

及能了知一切如来诸三摩地。

又此菩萨亦能了知二乘修习住三摩地。

及三摩地所行境界。

亦能了知一切菩萨住三摩地。

及三摩地所行境界。

亦能了知如来所住诸三摩地。

及三摩地所行境界。

以如来力加持菩萨故能了知佛三摩地。

菩萨若以自所成就异熟果智。

即不能知佛三摩地。

以自成就异熟果智。

能悉了知余三摩地。

是名菩萨于三摩地所行境界智得圆满。

云何菩萨修神变智而得圆满。

谓此菩萨能正了知声闻神变。

能正了知缘觉神变。

能正了知菩萨神变。

何况一切有情所有神变而不能知。

是名菩萨修神变智而得圆满。

云何菩萨不摄取智修习圆满。

谓此菩萨所成就智。

一切外道及诸恶魔。

声闻缘觉不能摄取。

是名菩萨不摄取智修习圆满。

云何菩萨观有情所行智得圆满。

谓此菩萨以清净智观有情界。

见有情中或未发菩提心。

或已发菩提心。

或未得菩提心。

或已得菩提心。

或住初地乃至十地。

或已现等觉。

或正现等觉转法轮时。

或于所化一切已办入般涅槃。

或有声闻乘般涅槃时。

或有辟支佛乘般涅槃时。

或生善趣。

或生恶趣菩萨悉见。

是名菩萨观有情所行智得圆满。

云何菩萨于无功用智得圆满。

谓此菩萨行住去来若动若寂。

任运常起无功用智。

如人睡眠出息入息而无功用。

应知菩萨无功用智亦复如是。

于一切境智起无碍。

是名菩萨于无功用智得圆满。

云何菩萨诸法相智修得圆满。

谓此菩萨了知诸法皆同一相。

谓能了知一相无相。

及诸幻相妄分别相。

是名菩萨诸法相智修得圆满。

云何菩萨出世间智修习圆满。

谓此菩萨得无漏智。

超过一切世间诸智。

是名菩萨出世间智修习圆满。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智圆满。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如大地何等为十。

一者广大无量。

二者一切有情之所受用。

三者舍离恩怨。

四者普能承受大法云雨。

五者为诸有情之所依止。

六者诸善种子之所依处。

七者如大宝器。

八者如大药器。

九者得不倾动。

十者得不惊怖。

善男子。

云何菩萨广大无量。

犹如大地周遍广大无有边量。

菩萨如是周遍广大。

福智资粮无有限量。

是名菩萨得广大无量。

云何菩萨为一切有情之所受用。

譬如大地为种种资具一切有情之所受用。

菩萨如是摄取彼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等。

种种资粮为诸有情之所受用。

是名菩萨为一切有情之所受用。

云何菩萨舍离恩怨。

善男子。

譬如大地平等载育。

无恩无怨无嗔无喜种种之想。

菩萨如是于有情中无有恩怨不生嗔喜。

是名菩萨舍离恩怨。

云何菩萨普能承受大法云雨。

譬如大地普能承受广大云雨悉皆含容。

菩萨如是承受如来发起广大善法云雨能忍能持。

是名菩萨普能承受大法云雨。

云何菩萨为诸有情之所依止。

善男子。

譬如大地为诸有情来去所依。

菩萨如是平等普为一切有情往于善趣及向涅槃之所依故。

是名菩萨为诸有情之所依止。

云何菩萨为诸善种之所依处。

善男子。

譬如大地能为一切种子依处。

菩萨如是能为有情一切善法种子依处。

是名菩萨诸善种子之所依处。

云何菩萨如大宝器。

善男子。

譬如大地为诸宝器。

能现种种诸珍宝故。

菩萨如是能现种种诸功德宝。

是名菩萨如大宝器。

云何菩萨如大药器。

善男子。

譬如大地一切诸药依之出现。

能除世间一切诸病。

菩萨如是诸大法药依之而出。

所现法药能灭世间烦恼诸病。

是名菩萨如大药器。

云何菩萨得不倾动。

善男子。

譬如大地非蚊蚋等力所亏损。

世间诸风不能摇动。

菩萨如是不为一切有情内外苦恼之所倾动。

是名菩萨得不倾动。

云何菩萨得不惊怖。

善男子。

譬如大地若有诸龙及诸兽王。

哮吼音声无有惊怖。

菩萨如是闻彼诸魔一切外道哮吼音声不生怖畏。

是名菩萨得不惊怖。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如大地。

佛说宝雨经卷第四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如于水。

何等为十。

一者随顺善法。

二者常能生长一切白法。

三者欢喜净信悦乐滋润。

四者令一切烦恼相续朽败。

五者自性澄清无浊洁净。

六者息灭一切烦恼烧然。

七者舍离一切诸欲爱渴。

八者甚深难度。

九者于等不等地方充满。

十者息灭一切诸烦恼尘。

云何菩萨随顺善法。

譬如大水若行若流若出。

皆能随顺滋润草木。

菩萨如是于诸善法。

随顺修行随顺流布随顺出离。

是名菩萨随顺善法。

云何菩萨能生一切白善之法。

善男子。

譬如水性能生一切草木丛林生已增长。

菩萨如是。

以三摩地水。

能生一切菩提分法生已增长。

乃至能成萨筏若树。

以得一切佛果智树。

所有种种诸白善法。

令诸有情之所受用。

是名菩萨能生一切诸白善法。

云何菩萨得欢喜净信悦乐滋润。

善男子。

譬如于水自性流润。

及能令他一切滋润。

菩萨如是常怀净信。

欢喜悦乐自性滋润及能令他一切有情欢喜净信悦乐滋润。

云何欢喜。

谓常悕求出世间法。

云何净信。

谓能归依于佛法僧。

云何悦乐。

谓彼所有清净之心而常悦乐。

是名菩萨欢喜净信悦乐滋润。

云何菩萨令一切烦恼相续根栽皆悉朽败。

善男子。

譬如于水能令一切若树若草其根腐败。

菩萨如是以修行所依三摩地水。

能令一切烦恼根栽相续腐败。

既腐败已烦恼相续体不可得。

烦恼臭秽无有余习。

是名菩萨令一切烦恼相续根栽皆悉腐败。

云何菩萨自性澄清无浊洁净。

善男子。

犹如于水自性澄清无浊洁净。

云何自性澄清。

谓能远离缠及随眠。

云何无浊。

谓能远离贪嗔痴故。

云何洁净。

能令诸根得洁净故。

是名菩萨自性澄清无浊洁净。

云何菩萨息灭一切烦恼烧然。

善男子。

犹如水性于有情热恼及热时热处悉令息灭。

菩萨如是。

能以法水息灭有情诸烦恼热。

是名菩萨息灭一切烦恼烧然。

云何菩萨舍离一切诸欲爱渴。

善男子。

犹如有情为渴所逼。

若得于水即便止渴。

菩萨如是。

一切有情为彼欲境渴所逼故生诸苦恼。

菩萨即为雨大法雨。

有情由此离境界渴。

是名菩萨舍离一切诸爱欲渴。

云何菩萨甚深难度。

善男子。

如大深水甚为难度菩萨如是。

成就般若圆满甚深。

不为诸魔一切外道之所能度。

是名菩萨甚深难度。

云何菩萨于等不等地方充满。

善男子。

如水瀑流。

于等不等诸地方所皆悉遍满。

菩萨如是法水瀑流。

于等不等诸有情界遍能充满。

由菩萨哀愍诸有情故。

发起瀑流广大法水而不逼迫。

诸有情界不同于水。

是名菩萨于等不等地方充满云何菩萨息灭一切诸烦恼尘。

善男子。

譬如于水能令一切坚硬地方普皆柔软。

及诸尘坌皆能止息。

菩萨如是以般若所依三摩地水。

令诸有情坚硬染心悉皆柔软。

及能息灭烦恼尘坌。

是名菩萨息灭一切诸烦恼尘。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等之于水。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等之于火。

何等为十。

一者能烧诸烦恼聚。

二者能成熟佛法。

三者能干诸烦恼泥。

四者如大火聚。

五者如火光明。

六者能令惊怖。

七者能令安隐。

八者能令一切有情共得。

九者能令供养。

十者得不轻欺。

云何能烧诸烦恼聚。

善男子。

譬如大火能烧一切草木丛林诸秽恶聚。

菩萨如是以智慧火。

能烧一切缠及随眠贪嗔痴等烦恼恶聚。

是名菩萨能烧一切诸烦恼聚。

云何菩萨能成熟佛法。

善男子。

譬如火性成熟一切种种饮食诸药等物。

菩萨如是以内证般若。

成熟佛法而不退失。

是名菩萨成熟佛法。

云何菩萨能干诸烦恼泥。

善男子。

譬如大火能干于泥。

菩萨如是悉能干竭诸烦恼泥。

是名菩萨能干一切诸烦恼泥。

云何菩萨如大火聚。

善男子。

譬如有人为极寒苦之所逼迫。

然大火聚得离寒苦。

菩萨如是。

若诸有情为烦恼寒苦之所逼迫。

以般若火令得销灭。

是名菩萨如大火聚。

云何菩萨如火光明。

善男子。

譬如有人于雪山顶玟陀罗山顶然大火聚。

赫奕炽盛光耀周遍一踰缮那。

或二踰缮那。

或三踰缮那。

菩萨如是以智慧明。

光耀周遍百踰缮那。

或千踰缮那。

或百千踰缮那。

乃至无量阿僧企耶。

诸世界中一切有情。

皆蒙智光明耀周遍。

有情遇此智光明故。

破坏一切无明黑闇。

是名菩萨如火光明。

云何菩萨能令惊怖。

善男子。

譬如兽王及诸恶兽。

见大火聚即生怖畏。

既惊怖已舍离于此远至他方。

一切魔王及诸魔众亦复如是。

若见菩萨心生怖畏。

由彼自念威光下劣。

舍离菩萨远至余处。

尚不欲闻菩萨之名何况近见。

是名菩萨能令惊怖。

云何菩萨能令安隐。

善男子。

譬如有人在于旷野。

饥渴困乏险难艰辛迷失方所。

见大火聚即往趣之。

或遇村落或牧牛处。

彼人见已。

远离一切所有怖畏心得安隐。

有情亦尔。

在于生死旷野。

险难饥渴困乏迷失正路。

见菩萨已远离一切烦恼惊怖心得安隐。

是名菩萨能令安隐。

云何菩萨能令一切有情共得。

善男子。

譬如火聚温暖势力。

一切有情之所共得。

若王王等及旃荼罗子皆共得之。

菩萨亦尔。

所有恩力一切有情。

若王王等及旃荼罗子。

皆共得之。

是名菩萨能令一切有情共得。

云何菩萨能令供养。

善男子。

譬如火聚能令人间城邑聚落事火婆罗门刹帝利等之所供养。

菩萨亦尔。

应为世间天人阿素洛等。

犹如佛想而皆供养。

是名菩萨能令供养。

云何菩萨得不轻欺。

善男子。

如微小火不可轻欺以性能烧故。

菩萨亦尔。

住解行位初学大乘。

虽未能有广大威力。

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终不轻慢。

何以故。

世间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等。

了知菩萨不久坐于菩提道场。

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名菩萨得不轻欺。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如于火。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等如于风何等为十。

一者等于风行无有处所。

二者等风所行究竟不尽。

三者能得摧破有情我慢山峰。

四者能得起于大法云雨。

五者能得除灭一切有情烦惑热恼。

六者能普施与一切有情等流净法。

出息入息活命善巧。

七者能持无量大法云雨。

八者能得安立最胜大法。

一切宫殿种种庄严。

九者能于众会决定演说种种妙法。

犹如风吹诸劫波树。

适意之花如雨而下。

十者于阿僧祇劫。

积集无量清净法轮。

及三摩地解脱总持。

于彼大海苏迷卢山。

轮围山等之所围绕众会之处。

若有众生堪应调伏可成熟者。

发智风轮转灭所依一切无余。

善男子。

云何等于风行无有处所。

善男子。

譬如风行于一切处无有住着亦无处所。

无所依止亦无色相能作自事。

谓令一切宫室苏迷卢山及诸海等有所动摇。

皆得成办能令他见。

菩萨亦复如是。

行一切处得无所著。

何者是一切处。

谓蕴界处。

一切法中蕴。

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界谓眼界色界眼识界。

耳界声界耳识界。

鼻界香界鼻识界。

舌界味界舌识界。

身界触界身识界。

意界法界意识界。

处谓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

菩萨又于世出世法。

一切天人富贵炽盛。

转轮圣王。

释梵护世大自在天。

及声闻缘觉诸地菩萨。

乃至一切智中于此诸处得无所著。

又能远离非有非无。

非一性。

非异性。

非真实性。

非虚妄性等。

无量分别之所分别。

以无有所缘故。

然菩萨所行解脱无碍。

复能示现普遍十方无量无边诸世界中。

现作释梵护世等身。

为欲饶益一切有情行一切处。

经于多劫终不可见由离边际故。

以法性身远离分别所分别故。

善男子。

是名菩萨等于风行无有处所。

善男子。

云何菩萨等风所行究竟不尽。

善男子。

如风顺行无量世界。

能吹诸物速疾回转各有所作。

菩萨亦尔。

如风触物速疾行于一切方所究竟不尽。

谓能行于一切如来道场众会。

及诸菩萨道场众会。

又于一切世间所有宫室之中。

普遍安立宣畅演说。

周遍观察世俗胜义无量诸法。

是名菩萨等风所行究竟不尽。

善男子。

云何菩萨能得摧破一切有情我慢山峰。

善男子。

譬如风吹能令曼陀罗山峰林。

低屈摧折堕落菩萨亦尔。

如彼风吹能令有情我慢憍醉纵逸峰林摧折堕落。

何者名为我慢山峰。

谓诸有情。

恃己所有色力等相。

受用自在长寿无病能得活命。

工巧多闻聪明智慧。

有胜眷属言辞辩了令众乐闻。

由是憍醉自赞。

已能菩萨为欲摧破有情我慢山峰故。

能示现色力之相受用等事。

最胜自在过于彼人。

为说正法摧破有情我慢高山。

悉能安置清净善处。

是名菩萨能得摧破我慢山峰。

善男子。

云何菩萨能得起于大法云雨。

善男子。

譬如风力周遍四方发起大云。

其云如轮有种种色。

雷音远震如海中声。

美妙明朗甚深柔软。

又出种种音乐歌声能令悦意。

电光为鬘庄严晃耀。

昼夜恒常而雨大雨。

又雨种种诸宝之雨。

流霔周遍弥覆百千俱胝那庾多界。

令诸有情欢喜悦乐。

又令世间一切草木丛林苗稼皆得生长。

菩萨亦尔。

以大悲为风。

发起十方无边世界。

种种身相以之为云。

所出光明晃耀殊胜色相显现。

如彼电鬘光饰严净。

为诸有情之所爱乐。

出大音声说真实法。

犹如雷震美声深远。

言辞差别有六万种。

以此音声为尽虚空周遍法界一切有情雨大法雨。

覆护一切世界有情在于恶趣。

及诸无暇受苦之者皆令离苦。

复能加持此诸有情。

安置一切严净世界。

然皆令得最胜喜悦。

生安乐心富贵炽盛。

令得种种相好圆光。

其光清净分明晃耀。

又于一切诸法会中。

以法雨水灌人天顶。

令得最胜欢喜悦乐。

成就圆满一切世间。

及出世间诸白净法。

皆令生长如彼云雨。

能令药草丛林苗稼皆得生长。

是名菩萨能广发起大法云雨。

善男子。

云何菩萨能得除灭一切有情烦惑热恼。

善男子。

如风吹击诸云藏时。

周遍流注清净香雨能作清凉。

除灭有情一切热恼。

菩萨亦尔。

大悲为风以正法为水。

清净戒香及不空愿香饶益有情。

谓亲近菩萨同居之时。

若闻说法若见若触皆蒙获益。

是名菩萨不空愿香。

以此无上和合香水。

能令恶趣一切有情贪嗔痴等。

邪见恶行贫穷困苦。

于其境界所爱乖离非爱和合。

起非法贪能生众病。

如是热恼皆得销灭。

又能置于无忧恼地。

是名菩萨能得销灭一切世间烦恼炎热。

云何菩萨能普施与一切有情等流净法。

出息入息活命善巧。

善男子。

如因风力有出入息。

能令一切有情活命。

菩萨亦尔。

如彼风力能施一切白净之法。

能与种种富贵满足。

能令有情各得欢喜。

  复次善男子。

譬如风力广能安立一切世界种种庄严。

谓风能持金刚轮等。

七宝洲海。

轮围山。

大轮围山。

四大洲渚。

苏迷卢山。

大苏迷卢山。

及余宝山香山雪山。

帝释宫殿。

赡部洲等。

及小千中千大千世界。

菩萨亦尔。

大悲为风。

谓能施与周遍十方一切有情诸福德聚。

悉令生长安立成就。

如因风力成就雪山。

菩萨施与世间福田。

应知亦尔。

如风成就四大洲渚苏迷卢山等。

菩萨成就声闻。

应知亦尔。

如风能持小千世界。

菩萨能成辟支佛果。

应知亦尔。

如风成立中千世界。

如是成立菩萨乘果。

当知亦尔。

如风成立大千世界。

菩萨如是成如来身百福之相。

出过一切世间一切世界。

甚深清净究竟圆满遍虚空界。

闻佛名称一切供养。

于一切时安立三摩呬多常住现前。

应知亦尔。

如风能成诸大海水。

菩萨能成三摩地海。

应知亦尔。

如风成立小中大洲及诸山等。

菩萨成就诸陀罗尼。

以方便成熟诸弟子众及一切有情。

应知亦尔。

如风成立帝释宫殿。

菩萨能成清净佛刹功德庄严。

应知亦尔。

如风能成劫波树林。

菩萨成就诸地波罗蜜多及三摩地。

神通自在诸陀罗尼。

三明智光现正等觉力。

及无畏不共大悲。

于一切法最胜自在。

应知亦尔。

善男子。

何者名为诸佛世尊百福之相。

善男子。

譬如十方一一方面。

如阿僧企耶殑伽河沙世界。

其中所有一切有情。

一一成就十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轮王福德之聚。

彼诸有情成就如是福德之聚。

总为一聚成一大转轮王福德之量。

于其东方过前所说世界数量。

复有世界数量如前。

其世界中所有众生。

一一成就如前所说一大轮王福德之量。

如是次第。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乃至尽彼虚空界中一切世界。

所有众生一一成就如前所说一大轮王福德之量。

善男子。

假使十方一一方面。

如阿僧企耶殑伽河沙世界。

其中所有一切有情。

一一成就十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帝释福德之聚。

彼诸有情所成如是帝释福德之聚。

以此福聚合成一大帝释福德之量。

于其东方过前所说世界数量。

复有世界数量如前。

其世界中所有众生。

一一成就如前所说一大帝释福德之量。

如是次第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乃至尽彼虚空界中一切世界所有众生。

一一成就如前所说福德之量。

善男子。

譬如十方一一方面。

如阿僧企耶殑伽河沙世界。

其中所有一切有情。

一一成就十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梵王福德之聚。

彼诸有情所成如是梵王福德之量总为一聚。

以是福聚合成一大梵王福德之量。

于其东方过前所说世界数量。

复有世界数量如前。

其世界中所有众生。

一一成就如前所说一大梵王福德之量。

如是次第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亦复如是。

乃至尽彼虚空界中所有众生。

一一成就如前所说一大梵王福德之量。

善男子。

以如是算数世界所有众生成就声闻及辟支佛。

证得十地大智光明法云灌顶。

成十自在诸大菩萨福聚之量。

亦复如是。

善男子。

总以如是十方三世尽虚空际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微尘数等。

以彼如是一切种类若干有情福德之聚。

如是积数满于百倍。

成就如来一毛孔中福德之聚。

以彼如来一切毛孔福德之聚。

如是积数满十阿僧企耶。

百千倍数。

成就八十随好之中一随好福德之量。

以彼一切随好福德。

如是积数满十不可说不可说倍。

成就如来二十九相。

如是积数满十不可说不可说俱胝倍。

成就如来眉间白毫之相。

其白毫相光明严净。

过于圆满清净月轮其量千倍。

如是积数满十不可说不可说千俱胝倍。

成就如来无观顶相。

其无观顶相乌瑟腻沙之所庄严。

出过世间所有积数满十不可说不可说俱胝那庾多数百千倍。

成就如来梵音声相。

其佛所出梵音声相有六万分。

任运自在能种种说。

词韵和雅一切世间无不等闻。

复令众生欢喜满足。

善男子。

是名诸佛百福之相。

善男子。

如来以是无尽福智资粮。

普遍之所庄严。

令一切有情而得受用。

善男子。

若于十方遍于法界尽虚空性。

诸世界中所有众生。

悉住第十法云之地。

皆得种种殊胜三业之所庄严。

于十自在中能得自在。

以赡部洲金而为诸器。

种种诸宝之所庄严量如虚空。

其数等于殑伽河沙。

以此宝器盛取如来一毛孔中福德之聚。

于一刹那盛取而去。

尽未来际盛而复往。

如来一毛孔中福德之聚不增不减。

善男子。

一切如来百福体相不可思议。

何者诸地有十二种。

一未发菩提心地。

二极喜地。

三离垢地。

四发光地。

五焰慧地。

六极难胜地。

七现前地。

八远行地。

九不动地。

十善慧地。

十一法云地。

十二普光明佛地。

何者是初未发菩提心地。

谓此菩萨出过一切愚夫所行灭坏之法。

胜于一切三界人天释梵护世声闻缘觉。

超过一切世间所得殊胜。

三业种种庄严之所庄严。

圆光晃耀十方无边一切世界。

由精进力一刹那中。

于阿僧企耶诸世界中。

来而复往无有障碍。

于一切世界四大洲中。

普现莲花为大光明。

宝网庄严以承其足。

于千世界中。

庄严宝座无量无边。

精勤修行毗钵舍那。

善能了知一切诸法。

于所缘境无有障碍。

意所喜乐能现十种广大瑞相。

乃至示现阿僧企耶极大瑞相。

得不退转来往诸方而无障碍。

放不思议大光明网。

而能庄严无量佛刹。

善巧神变。

于不可说诸世界中。

示现能作无量无边世界之主。

似佛影身为主。

自在承受灌顶为大施主。

能于一切世出世间。

雨于无量法宝光明作大祠曾。

如云普遍周匝施与。

终无限碍广大庄严。

能令见者之所爱乐。

随顺一切世间有情意乐满足。

又能震动阿僧企耶一切世界往返游行。

哀愍无边诸恶趣等一切有情。

复能供养无边诸佛。

于一切法门悉能受持。

又于阿僧企耶诸三摩地。

总持解脱神通智明。

常能游戏爱乐无边诸法苑乐无所悕望。

于无边数俱胝大劫。

得无功用离分别喜及增上光明。

经于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莲花数劫。

入于大乘种种修习利他之行。

摄取出离福智资粮。

由昔行因有无量种。

今得增长百千数倍。

以此增上最极增上信解法性。

于无间时得初地位。

此是菩萨未发证性菩提心地。

善男子。

譬如转轮圣王。

已得超过人中色相。

而未能得过于诸天净妙色相。

菩萨如是。

已得超过一切世间声闻辟支佛地。

未得胜义菩萨之地。

  复次普光明佛地者。证离中边无复余垢。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一刹那中普遍观察一切有情。获得一切义利之相。

  复次云何名为诸三摩地。

谓诸菩萨证三摩地。

有其十种。

一涌出宝三摩地。

二善住三摩地。

三不动三摩地。

四不退三摩地。

五宝积三摩地。

六日光三摩地。

七一切义成三摩地。

八智炬三摩地。

九现在佛前住三摩地。

十健行三摩地。

是诸菩萨证三摩地。

无量无边。

以如是等而为上首。

  复次菩萨。

陀罗尼有十二种。

一灌顶陀罗尼。

二有智者陀罗尼。

三音声清净陀罗尼。

四无尽箧陀罗尼。

五无边旋陀罗尼。

六海印陀罗尼。

七辩峰陀罗尼。

八莲花庄严陀罗尼。

九入无著门陀罗尼。

十决定入无碍解陀罗尼。

十一诸佛庄严神变陀罗尼。

十二成就佛身无边色相出现于世陀罗尼。

是诸菩萨证陀罗尼。

无量无边。

以如是等而为上首。

云何菩萨六种神通。

一天眼智通。

二天耳智通。

三他心智通。

四宿住随念智通。

五神境智通。

六漏尽智通。

云何菩萨十种自在。

一命自在。

由此寿命经于无量阿僧企耶能持令住。

二心自在。

由心自在调伏方便。

入不可说诸三摩地。

能得自在三财自在。

由此示现一切世间庄严妙饰。

四业自在。

能随诸业及于异熟而示现之。

五生自在。

能于一切世界示现受生。

六胜解自在。

谓能示现诸佛身相。

于诸世界充满令见。

七愿自在。

谓随于彼非时非刹能现等觉。

八神通自在。

于一切世界示现无边种种神变。

九法自在。

谓能于彼离中边法门明了显现。

十智自在。

谓于一刹那中。

遍能了知三世如来。

十力无畏无碍解脱。

佛不共法诸相随好。

复能示现无上等觉。

又于一刹那中。

能遍了知三世诸佛。

一切刹土极微尘数。

又能示现起一切智现正等觉。

成就种种具足最胜。

此是菩萨十种自在。

云何菩萨十力。

一意乐力。

二增上意乐力。

三加行力。

四般若力。

五愿力。

六修行力。

七乘力。

八神通力。

九菩提力。

十能转法轮力。

云何菩萨四无所畏。

一闻陀罗尼受持读诵。

演说其义得无所畏。

二由证无我。

不恼乱他及不现恶相。

俱生无过守护威仪。

三业清净得无所畏。

三以般若而为方便。

善能通达所受持法常不忘失。

又能示现不为放逸。

令诸有情出离清净无有障碍得无所畏。

四不于余乘而求出离。

终不忘失一切智心。

能得圆满种种自在。

方便利益一切有情得无所畏。

是名菩萨四无所畏。

云何菩萨十八不共法。

一诸菩萨行施不随他教。

二持戒不随他教。

三修忍不随他教。

四精进不随他教。

五静虑不随他教。

六般若不随他教。

七行于摄事能摄一切有情。

八能解回向。

九方便善巧为主自在。

令一切有情有所修行。

复能示现于最上乘而得出离。

十不退大乘。

十一善能示现。

于生死涅槃而得安乐。

言音善巧能随世俗文同义异。

十二智为前导。

虽现前起种种受生。

而无所作离诸过失。

十三具足十善身语意业。

十四为摄诸有情恒不舍离。

常能忍受一切苦蕴。

十五能为示现一切世间之所爱乐。

十六虽于众多苦恼愚夫及声闻中住。

而不忘失一切智心。

如宝坚固清净庄严。

十七若受一切法王位时。

以缯及水系灌其顶。

十八能不舍离诸佛正法示现悕求。

是名菩萨十八不共之法。

佛说宝雨经卷第五

  善男子。

云何名为如来十力。

一处非处智力。

二去来现在异熟业因要期智力。

三种种胜解智力。

四种种界智力。

五根胜劣智力。

六遍趣行智力。

七一切静虑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出离杂染清净智力。

八宿住随念智力。

九生死智力。

十漏尽智力。

是名如来十种智力。

云何如来四无所畏。

一诸法现等觉无畏。

二一切漏尽智无畏。

三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

四具足修行证于出离无畏。

是名如来四无所畏。

云何十八佛不共法。

一如来无有误失。

二无卒暴音三无忘失念。

四无不定心。

五无种种想。

六无不择舍。

七欲无减。

八精进无减。

九念无减。

十定无减。

十一慧无减。

十二解脱无减。

十三于过去世智见无著无碍。

十四于未来世智见无著无碍。

十五于现在世智见无著无碍。

十六一切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

十七一切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

十八一切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

是名十八佛不共法。

  善男子。

云何如来大悲。

善男子。

如来成就大悲有三十二种。

能于十方无量无边一切世界诸有情中。

起于种种大悲不可思议。

云何。

三十二种大悲。

一者一切诸法皆无有我。

有情不信诸法无我。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

二者。

一切诸法无实有情。

众生自谓有实有情。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起于大悲。

三者一切诸法无实命者。

有情谓言有实命者。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四者一切诸法无补特伽罗。

有情执有补特伽罗。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五者一切诸法无实体性。

有情执法实有体性。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六者一切诸法无实处所。

有情执著有实处所。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起于大悲。

七者一切诸法无实执藏。

有情妄执有实执藏。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起于大悲。

八者一切诸法无我我所。

有情执有实我我所。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起于大悲。

九者一切诸法无实主宰。

有情妄执有实主宰。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十者一切诸法无实事物。

有情妄执有实事物。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起于大悲。

十一诸法无生。

有情妄执诸法有生。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十二一切诸法无起无灭。

有情妄执有起有灭。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十三一切诸法无有杂染。

有情妄执实有杂染。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十四诸法无贪。

有情起贪。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十五诸法离嗔有情起嗔。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十六诸法离痴。

有情起痴。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十七一切诸法皆因缘生。

自性寂静自性清净。

有情妄执有实可得。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十八一切诸法无来。

而诸有情妄执有来。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起于大悲。

十九一切诸法无去。

而诸有情妄执有去。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起于大悲。

二十一切诸法无实造作。

有情妄执有实造作。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二十一一切诸法无有戏论。

有情爱乐执有戏论。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

二十二诸法体空。

众生执有。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二十三诸法无相。

有情妄执而行有相。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

二十四诸法无愿。

有情妄执诸法有愿。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

二十五此界有情安住世间。

由各执着互相诤论起贪嗔痴。

观见如是诸有情故。

我今当为有情说法。

令彼永断贪嗔痴故。

是以如来为诸有情起于大悲。

二十六谓诸有情安住世间。

具足颠倒坠险恶路堕于非处。

我应令彼诸有情等入真实路。

由是如来为诸有情起于大悲。

二十七此界有情恋着世间贪爱所蔽。

侵夺他财心无厌足。

我应令彼诸有情类得圣法财。

谓施戒闻等。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

二十八一切有情为贪爱驱役耽染舍宅妻子财物诸谷麦等。

经求守护。

与诸财物而作奴仆。

我应为彼演说妙法。

观舍宅等毕竟无常不坚之法。

是诸有情妄作坚想。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起于大悲。

二十九此界有情互为欺诳。

更相侵夺以恶活命。

我为说法令诸有情得清净活命。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三十此界有情亲近恶友。

得诸供养及赞叹等之所饶益。

自谓是我真实知识。

我应为彼一切有情真善知识。

我应为作毕竟善友。

令彼有情众苦息灭。

而得究竟安乐涅槃。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三十一三界有情在于居家。

一向烦劳众苦器中。

于一切时爱乐恋着。

我应为彼说如是法。

令诸有情于三界中而得出离。

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

三十二解脱圣者作如是说。

一切诸法由因而生。

众缘长养果相滋茂。

若诸有情起于懈怠。

即为舍离增上殊胜无染正智及最上涅槃。

此诸有情虽复希求下劣声闻辟支佛乘。

我应为彼说如是法。

令诸有情乐广大慧希求佛智。

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

善男子。

此是如来所成大悲。

有三十二种于有情中起。

应知即是菩萨摩诃萨真实福田。

威光炽盛具不退者。

复能利益一切有情。

善男子。

一切如来及诸菩萨得自在者。

所有功德无量无边阿僧企耶。

此百福相而为上首。

若诸如来经无量劫。

演说如是无量无边诸功德相终不可尽。

我今略说。

为令有情生喜乐故。

是名菩萨摄取有情。

清净等流一切诸法。

出息入息活命善巧。

善男子。

云何菩萨能持无量大法云雨。

善男子。

譬如风轮广大无边。

普遍世界坚固不动。

于成坏时能持云雨。

海及大洲。

牟真邻陀山。

摩诃牟真邻陀山。

轮围山。

大轮围山。

诸香山等。

河林宫室。

以彼风轮为所依持。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以无量无边诸陀罗尼而为风轮。

发起一切正等觉云。

如成劫时安立世界。

苏迷卢山。

轮围山。

大轮围山。

香山雪山。

海及大洲。

河林宫殿。

又复流澍大法云雨。

能持世间及出世间。

无边法蕴百福之相。

诸地波罗蜜多。

一切三摩地。

诸陀罗尼。

神通自在力无畏等。

及无碍解不共大悲。

成就一切佛及菩萨。

是名菩萨能持无量大法云雨。

善男子。

云何菩萨能得安立最胜宫殿种种庄严。

善男子。

譬如风力周遍安立一切宫殿种种庄严。

令诸草木萌牙增长。

根茎枝叶花果茂盛。

又复能令一切有情支分差别。

菩萨如是以无边智。

无著智。

无碍解智。

辩才智。

如风布列一切世间及出世间种种具足。

复能了知示现施与种种差别。

今当略说。

谓此诸法能生恶趣及生善趣所生为主。

谓此诸法生捺洛迦及以傍生。

谓此诸法生琰魔界。

或生人天或生释梵护世诸天。

谓此诸法所生之处。

色相端严人所喜见。

聪明智慧及好眷属。

又菩萨善巧了知此法。

是诸明处种种伎能种种工巧一切色类及诸异论。

又能显示有声闻种姓故起声闻乘。

有辟支佛种姓故起辟支佛乘。

有大乘种姓故起菩萨乘。

今当略说。

发起种种自利利他殊胜功德。

得普贤地及一切智。

复能了知此是诸地。

此是波罗蜜多。

此是诸三摩地。

此是诸陀罗尼。

此是神通。

此是诸明。

此是自在。

此是解脱。

此是诸力。

此是无畏。

此是无碍解。

此是诸佛不共之法。

善男子。

菩萨以莲花等数。

总持善巧。

建立如是无量诸法种种庄严。

善男子。

是名菩萨能得安立最胜大法一切宫殿种种庄严。

善男子。

云何菩萨能于众会决定演说种种妙法。

犹如风吹诸劫波树。

于常常时雨适意花如雨而下。

善男子。

如风吹动诸劫波树。

适意之花如雨而下。

及诸珍宝庄严之具。

衣服饮食种种具足。

微风吹动展转出现。

遍于天人。

众生得已无复忧恼。

心生庆悦获增上喜。

身心安乐欢娱游戏受法苑乐。

于一切时色相端严威力速疾。

受诸胜乐而无退减。

菩萨亦尔。

犹如彼风。

于清净世界。

请诸如来及诸菩萨。

于众会中决定演说相应妙法。

雨法宝花如雨而下。

谓契经。

应颂。

记别。

讽诵自说缘起。

譬喻本事本生。

方广希法论议。

或上或下。

若顺若逆。

种种演说。

复能示现一切世俗所有言说。

于其所缘无我法性寂静清净。

演说解释离诸染相。

复能显现一切诸法平等法门令有情入。

复能示现不可思议如幻诸法。

令如幻智之所趣向。

复令有情于一切法种种增长。

游戏神通欢喜悦乐。

但有问答能令知足。

离于中边。

发起广大善巧神通。

由彼常能爱乐法苑。

身无疲厌语及意业终不违犯。

一切人天威德广大。

具足受用一切诸法恒不退减。

常起般若明耀观察。

趣向增上殊胜之法。

是名菩萨能于众会决定演说种种妙法如劫波树于常常时雨适意花如雨而下。

善男子。

云何菩萨于阿僧祇劫积集无量清净法轮。

及三摩地。

解脱总持。

于彼大海及迷卢山轮围山等之所围绕众会之处。

若有众生堪应调伏成熟者中。

发智风轮转灭所依一切无余。

善男子。

譬如劫尽坏世界时。

以无碍风力速疾吹坏三千大千世界。

百千那庾多。

苏迷卢山。

轮围山等。

及诸大海破坏离散。

犹若虚空都无所有。

菩萨亦尔。

于多劫中积集种种福智资粮之所庄严。

能于一切众会之中发智风轮。

以速疾神力示现神变。

发大音声说诸法蕴无碍法轮。

令一切有情所起我慢如山峰者皆得销灭。

复能证得胜法光明。

毗钵舍那常现在前。

如理思惟。

一切诸行内心正住三摩呬多诸三摩地皆得具足。

破坏离散诸蕴界处。

一切诸行不坚之身。

了知一切虚妄分别。

即能超出一切世间。

无有色相不可思议。

增长出世福德圆满。

复能示现一切色相了知。

转得清净所依。

尽未来际一切时住。

是名菩萨于阿僧祇劫积集无量清净法轮。

及三摩地解脱总持。

于彼大海及迷卢山轮围山等之所围绕众会之处。

若有众生堪应调伏成熟者中。

发智风轮转灭所依一切无余。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等之于风。

  尔时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说此十种法门。

种种具足甚为希有。

一切有情悉皆喜足。

世尊。

若有天人于此法中。

能起净信胜解修行。

如佛所说。

当证具足今世后世。

能得释梵所有安乐一向利他。

  佛告止盖菩萨。

善男子。

如是如是观彼有情。

当得出过一切世间。

若有能于是诸法中而修行者。

永断一切诸不善法。

成就一切清净善法。

为诸世间之所归依。

若诽谤者是名愚人。

堕于恶处受诸苦恼。

又为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之所轻贱。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故等于虚空。

何等为十。

一者得离于垢。

二者得无所著。

三者能证寂静。

四者证无边般若。

五者得无边智。

六者于平等法界能随顺行。

七者得净胜解信一切法犹若虚空。

八者得无所住。

九者超过所行。

十者超过计度。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故等于虚空。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等于虚空。

何等为十。

一者于可爱不可爱色中不贪不嗔。

二者于爱不爱声中不贪不嗔。

三者于爱不爱香中不贪不嗔。

四者于爱不爱味中不贪不嗔。

五者于爱不爱触中不贪不嗔。

六者于爱不爱法中不贪不嗔。

七者于利衰中不贪不嗔。

八者于毁誉中不贪不嗔。

九者于称讥中不贪不嗔。

十者于苦乐中不贪不嗔。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等于虚空。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等之于月。

何者为十。

一者能令一切有情身得悦乐。

二者得喜乐见。

三者增长白净诸法。

四者能断黑闇之法。

五者能令称赞。

六者得身清净。

七者得最上乘。

八者常得庄严。

九者得爱乐法。

十者得大威神及大威德。

善男子。

云何菩萨令一切有情身得悦乐。

善男子。

如月出现能作清凉性可爱乐。

令诸有情身得悦乐。

菩萨亦尔。

出现于世能除有情一切热恼性可爱乐。

令一切有情身得悦乐。

云何菩萨得喜乐见。

善男子。

如月出现光色鲜洁。

令诸有情欢喜乐见。

菩萨出现亦复如是。

诸根寂静威仪功德清净具足。

为一切有情欢喜乐见。

云何菩萨能得增长白净诸法。

善男子。

譬如白月日日增长。

乃至圆满种种光色皆得具足。

菩萨亦尔。

初发心时乃至坐于菩提道场。

诸白净法渐渐增长。

乃至圆满一切种智。

云何菩萨能断一切黑闇之法。

善男子。

譬如黑月所有光色日日减少。

至十五日诸光色相皆不可得。

菩萨如是证出世智。

诸不善法渐渐除灭。

乃至坐于菩提道场一切无有。

云何菩萨能令称赞。

善男子。

如月出现。

能使人间城邑聚落诸刹帝利婆罗门等。

若男若女悉皆称赞。

菩萨如是如月出现。

为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健达缚等悉皆称赞。

云何菩萨身得清净。

善男子。

如月天子业果成就得清净身光色明朗。

菩萨如是出现于世。

证于法性从法化生。

不依父母羯逻蓝等不净所生故。

身得清净光色明朗。

云何菩萨得最上乘。

善男子。

如月天子乘最上乘光耀四洲。

菩萨如是乘最上乘。

智慧光耀无量无边一切世界。

云何菩萨常得庄严。

善男子。

如月天子威德庄严。

其庄严具常不萎歇。

菩萨如是以功德法常自庄严。

云何菩萨得爱乐法。

善男子。

如月天子于一切时爱乐欲乐。

菩萨如月于一切时。

爱法苑乐不爱欲乐。

云何菩萨得大威神及大威德。

善男子。

如月天子有大神通及大威德。

菩萨亦尔。

有大神通及大威德。

谓大福性及大智性。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故等于月。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等之于日。

何等为十。

一者能破一切无明黑闇。

二者能调伏有情令得觉悟。

三者能光耀十方。

四者能出现善法。

五者诸漏灭尽。

六者能作光明。

七者能映蔽一切外道邪论。

八者能示现高下。

九者起所作业。

所谓一切白净善法。

十者得善人爱乐。

云何菩萨能破一切无明黑闇。

善男子。

如日出现破诸黑闇。

菩萨日出亦复如是。

能破一切无明黑闇。

云何菩萨调伏有情令得觉悟。

善男子。

如日出现能令一切莲花开敷。

菩萨日出调伏有情令得觉悟。

云何菩萨能光耀十方。

如日出现光耀十方。

菩萨日现以般若威力。

光明朗耀于十方界。

而不娆乱诸有情等。

云何菩萨能出现善法。

善男子。

如日天子出现之时。

于赡部洲光明可得。

菩萨出世以智光明现诸善法。

云何菩萨诸漏已尽。

如日没时于赡部洲名日光隐没。

菩萨烦恼得灭尽时。

说名永断一切诸漏。

云何菩萨能作光明。

善男子。

如日出现。

为赡部洲一切有情作种种光明。

菩萨出现。

为一切有情放智慧光明。

能破愚痴一切闇障。

云何菩萨能映蔽一切外道邪论。

如日出现能尽映蔽。

彼日不念我能映蔽一切无明。

然法性如是。

菩萨日出能现威光。

映蔽外道诸邪异论。

菩萨不作如是思惟。

我能映蔽诸邪异论。

然法性如是。

云何菩萨能示高下。

善男子。

如日出现于赡部洲。

高下有情悉能显示。

菩萨日现。

以智慧光。

于等不等有情悉见。

谓入诸圣道。

说名为等。

处于非道。

说名不等。

云何菩萨起所作业。

善男子。

如日出现。

令一切农夫起所作业。

菩萨日现。

发起一切善法之业。

云何菩萨得善人爱乐。

善男子。

如日出现。

为诸善人之所爱乐。

诸恶人类所共憎嫉。

菩萨日现聪慧善人之所爱乐。

愚夫种类无智恶人。

向诸邪道背于涅槃。

乐生死者所共憎嫉。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等之于日。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犹如师子。

何等为十。

一者得不惊怖。

二者得无怯惧。

三者得不退道。

四者如师子吼。

五者得无所畏。

六者游行园林。

七者依止岩窟。

八者得无所取。

九者势力勇猛能破他军。

十者守护一切善法苗稼。

云何菩萨得不惊怖。

善男子。

譬如师子所游行处终无惊怖。

自见己身无有等者。

菩萨如是所行之处无有惊怖。

自见己身无与等者。

云何菩萨得无怯惧。

善男子。

犹如师子闻彼野干诸恶兽声终无怯惧。

菩萨如是。

能于一切他诤论时终无怯惧。

不自沉没亦无倨傲。

云何菩萨不退于道。

善男子。

譬如师子唤使前来。

其心终无退避于道。

菩萨如是能于一切诤论之处。

唤菩萨来心无退屈。

云何菩萨如师子吼。

善男子。

譬如师子哮吼之时。

恶兽野干各于方处惊骇驰走。

菩萨如是说无上乘如师子吼。

能令一切外道野干执我我所诸恶兽等。

于诸方所驰走而去。

菩萨虽作是师子吼。

终不恼乱一切有情。

但欲令彼执我我所诸有情类皆令调伏永舍离故。

云何菩萨得无所畏。

善男子。

譬如师子普观诸处得无所畏。

菩萨如是。

普能观察诸有情界。

威仪清净得无所畏。

云何菩萨游行园林。

譬如师子自性无畏能现威势游诸园林。

菩萨如是。

自性寂静常能游戏无碍法林。

云何菩萨依止岩窟。

善男子。

譬如师子依据山窟。

菩萨如是常能安住智慧岩窟。

云何菩萨得无所取。

善男子。

譬如师子弃舍藏积得无所取。

菩萨如是弃舍一切烦恼重担永无所取。

云何菩萨如彼师子。

性能勇猛有大势力。

独一无二能破他军。

善男子。

菩萨坐于菩提道场。

独一无二力能摧破诸魔军众。

云何菩萨守护一切善法苗稼。

善男子。

譬如师子所游行处近于村邑。

一切恶兽无能损坏近彼苗稼。

菩萨如是所近人间及游行处。

一切外道诸恶禽兽。

无能损坏善法苗稼。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如师子。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善调伏。

何等为十。

一者菩提心坚固。

二者所作能净菩提之心。

三者密护诸根。

四者能趣向正道。

五者能荷重担。

六者终无厌倦。

七者得于正命利益有情。

八者舍离一切矫诈言论。

九者永离谄诳。

十者自性质直。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善调伏。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自性寂静。

何等为十。

一者得瑜伽师。

二者多习空性。

三者开发圣道离一切缠无有障碍。

四者顺如来教修行无违。

五者随顺诸法平等理趣。

通达实相游止世间。

心常下劣如旃荼罗子。

六者于一切时常能起于乞丐之想。

远离我慢憍醉放逸。

七者于佛法中无有疑惑。

于佛正智现前能证。

八者于一切法无有犹豫。

以自内证知法性故。

九者不由他悟自见道故。

十者为世福田向菩提故。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自性寂静。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如莲花。

何等为十。

一者无所染着。

二者不为少分罪垢所染。

三者得妙戒香。

四者常得清净。

五者面门微笑。

六者得不粗犷。

七者能现吉祥。

八者开发觉悟。

九者成熟觉悟。

十者为他摄取。

云何菩萨无所染着。

善男子。

譬如莲花从水出现无所染着。

何以故。

由彼莲花性清净故。

菩萨如是虽从生死水中出现既出现已无所染着。

何以故。

菩萨能证方便般若法自性故。

由菩萨善巧处生死中。

不为生死过患染着。

以方便般若能摄彼故。

云何菩萨不为少分罪垢所染。

善男子。

譬如莲花不为少分水所染污。

菩萨如是不为小分罪垢所染。

云何菩萨得妙戒香。

善男子。

如地方所若有能生莲花之处。

其香普遍彼彼地方。

菩萨如是游行一切人间地方。

戒香遍满彼游行处。

云何菩萨常得清净。

善男子如地方所生莲花处。

即为一切世间聚落诸婆罗门刹帝利等。

悉皆以彼为清净处。

菩萨如是所生之处寂静清净故。

常为诸佛护持忆念。

及诸菩萨之所称叹。

又为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皆往趣之。

云何菩萨面门微笑。

善男子。

譬如莲花周遍开敷。

一切有情若有见者心皆悦乐。

菩萨如是于一切时。

和颜微笑。

离于颦蹙诸根清净。

何菩萨得不粗犷。

善男子。

譬如莲花。

其性柔软而不粗犷。

菩萨如是性恒柔软。

语无粗犷又无矫诈。

云何菩萨能现吉祥。

善男子。

譬如有人若觉若梦。

乃至于一牟呼栗多。

若见莲花以为吉祥瑞应之相称扬赞叹。

菩萨如是于一切时。

若有见者为善吉祥。

称扬赞叹为大利益。

乃至能得一切智故。

云何菩萨开发觉悟。

善男子。

譬如莲花敷荣之时名为开发。

菩萨如是若得般若菩提分花开敷之时说名觉悟。

云何菩萨成熟觉悟。

善男子。

譬如莲花成熟之时。

若有见者能令眼根增上悦乐。

若有嗅者能令鼻根增上悦乐。

若有触者能令身根增上悦乐。

若欢喜者能令意根增上悦乐。

菩萨如是若得般若光明成就。

能令见者眼根清净。

能令闻者耳根清净。

能令触时及供养者身根清净。

能令称扬赞叹功德思惟之者意根清净。

云何菩萨为他摄取。

善男子。

譬如莲花开敷之时。

能令一切人及非人之所摄取。

菩萨如是所生之处。

为一切佛及诸菩萨释梵护世之所摄取。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如莲花。

佛说宝雨经卷第六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广大心。

何等为十。

一者我当积集一切平等诸波罗蜜多。

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二者我当圆满一切佛法。

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三者我当调伏一切有情。

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四者我当坐于菩提道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现等觉。

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五者现等觉已转于法轮。

若诸沙门婆罗门。

及天魔梵世间人等。

一切无能同我转者。

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六者我为利益一切有情。

往于无量无边诸世界中。

为彼彼有情作利益事。

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七者我当积集般若以为船筏。

度生死海中一切有情令至彼岸。

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八者见诸有情无主无归无救无护无有处所。

我当为彼而作眷属与彼有情为救护等。

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九者于一切佛最胜事业。

我当示现能作诸佛最胜事业。

佛师子吼我当能作大师子吼。

佛所游戏我当游戏。

大龙观察我当观察。

我所得者令诸天魔梵世沙门婆罗门。

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皆当得之。

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十者佛大威德调伏有情。

我当调伏。

不为粗恶行。

不为无利苦行。

不为下劣行是名发起广大之心。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广大心。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清净心。

何等为十。

一者得圆满意乐。

以此意乐性不动故。

常安住故。

为虚伪故。

二者远离不如理作意。

谓我当作佛师子吼。

终不发起声闻作意。

亦不发起缘觉作意。

亦不发起少分作意。

三者永离一切尘垢。

谓能除去诸烦恼尘。

四者永离身现矫诈。

谓能远离一切矫诈威仪异相。

五者永离语言矫诈。

终不示现不真实语。

六者永离心业矫诈。

谓身无所著故。

语言知足故。

心无悕求故。

七者报恩。

于少分恩常不忘失。

况有多恩而不念报。

八者知恩。

于有恩者必无隐讳亦不轻贱。

见彼有德踊跃欢喜称扬赞叹。

除彼世间无惭愧者。

九者如言而作。

谓诸菩萨示现美言称心相应。

心常寂静不怀怨结。

尊重于他不生轻慢。

实言而说无有矫诈。

不为悭吝嫉妒谄诳之所随逐。

菩萨终不令他斗战。

亦非展转破坏于他。

说真实义随利益事而皆与之。

十者于如来教中永离诽谤。

谓此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

剃除须发覆袈裟衣。

于如来教中正信出家。

非因王力逼令出家。

不为盗贼抑令出家。

不为负债方便出家。

不为惊怖而求出家。

非怖不活邪命出家。

希求正法以信出家。

菩萨常为求善知识亲近承事听闻正法闻已修行。

又复菩萨不为我慢之所掩蔽离我慢故。

又不颠倒取。

以无颠倒领受性故。

证通达道得通达故。

证于法性得法性故。

证法性已决定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名菩萨于佛教中离诸诽谤。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清净心。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无犹豫心。

何等为十。

一者深信如来身业秘密。

二者深信如来语业秘密。

三者深信如来意业秘密。

四者深信菩萨积集。

五者深信菩提。

六者能信如来出现。

七者能信演说一乘实相。

八者能信宣说种种实相。

九者能信如来言音深远。

十者深信如来知有情意乐而调伏之。

云何菩萨深信如来身业秘密。

善男子。

谓诸菩萨若闻如来法身之性寂静身性。

无等身性。

无量身性。

不共身性。

金刚身性作是思惟此为真实。

非是虚诳。

谓此菩萨于彼法中心无犹豫。

是名菩萨深信如来身业秘密。

云何菩萨深信如来语业秘密。

谓诸菩萨闻于如来为诸有情现前授记不现前授记。

秘密记已。

菩萨如是思惟。

如来言音。

终无虚诳得无误失。

由此因缘语得真实。

何以故。

由如来永断一切遇患故。

永断一切诸尘垢故。

永断一切诸热恼故。

永无一切诸烦恼故。

能得自在皎洁澄清无诸秽浊。

若如来之言有虚诳误犯无容是处。

惟此真实非为虚诳。

菩萨于此法中得无犹豫。

是名菩萨深信如来语业秘密。

云何菩萨深信如来意业秘密。

若诸菩萨闻于如来意之秘密。

谓如来所有意乐法义。

依止于心依心而住。

一切菩萨声闻缘觉。

及诸有情无能知者。

惟除如来之所加持何以故。

如来甚深难可度量。

超过计度及计度所行。

广大无量犹若虚空。

超越一切虚妄计者所有境界。

菩萨如是正思惟。

此是真实非为虚诳。

于彼法中得无犹豫。

是名菩萨深信如来意业秘密。

云何深信菩萨积集。

谓闻诸菩萨现前利益一切有情。

是诸有情所作之事。

皆能作之终无疲倦亦不惊怖。

复能荷负大愿重担。

有大势力勇猛坚固。

遍能积集诸波罗蜜多。

次第积集一切佛法得无碍智。

无边智性。

无等智性。

不共智性。

精进坚固。

被甲坚固。

誓愿坚固誓愿不动誓愿不共。

以为无上菩提因缘。

是诸菩萨次第修习。

令生增长圆满广大。

菩萨如是思惟。

此为真实非是虚诳。

菩萨于彼诸法之中得无犹豫。

是名菩萨能得深信积集。

云何菩萨深信菩提及如来出现。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闻诸菩萨坐菩提道场已。

无著无碍无障。

得天眼智通。

天耳智通。

他心智通。

宿住随念智通。

神境智通。

漏尽智通。

成就胜智。

一一刹那了达三世。

无著无碍无障。

由是因缘能遍观察诸有情界。

此类有情成就身恶行。

成就语恶行。

成就意恶行。

受诸邪法。

起于邪见诽谤圣者。

由是因缘身坏命终。

堕诸恶趣生捺落迦中。

复能观察如是有情。

成就身善行。

成就语善行。

成就意善行。

领受正法。

起于正见。

不谤圣者。

以是因缘命终之后。

生诸善趣得生天中。

菩萨如是能实观察诸有情界善不善业已作是思惟。

我于往昔行菩萨行有如是愿。

若自觉悟令他觉悟。

我愿既满意乐亦足。

惟此真实非是虚妄。

菩萨能于彼法之中得无犹豫。

由是菩萨能证菩提名为正觉。

善男子。

是名菩萨深信菩提及如来出现。

云何菩萨深信演说一乘实相。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闻于如来一乘法已。

唯此真实非是虚妄。

恒不变易。

何以故。

由从一乘出诸乘故。

善男子。

譬如赡部洲中有诸小洲。

虽各异名然彼同依于赡部洲。

由是说名一赡部洲。

所说一乘亦复如是。

由如来乘出现诸乘。

而诸乘等虽有异名。

然同依止如来乘故说名一乘。

菩萨能于彼正法中得无犹豫。

是名菩萨深信演说一乘实相。

云何菩萨能深信演说种种实相。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闻于如来素怛缆中宣说如是种种实相已。

唯此真实非为虚诳。

何以故。

由诸如来能调伏故。

随诸有情种种胜解演说妙法。

菩萨于此正法之中能无犹豫。

是名菩萨能深信演说种种实相。

云何菩萨得深信如来言音深远。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闻于如来言音深远已。

唯此真实非为虚诳。

何以故。

以诸天子少福善根。

尚得深远美妙音声。

何况如来以于无量百千数劫积集妙行。

由是菩萨于彼法中得无犹豫。

是名菩萨深信如来言音深远。

云何菩萨得深信如来知有情意乐而调伏之。

谓诸菩萨如是思惟。

闻于如来能知一切有情意乐。

种种随眠种种胜解。

一音说法皆令调伏。

各随意解断除疑惑成熟有情。

一一有情如是思惟。

各谓如来独为我故演说妙法。

如来于此实无分别。

我为能说有情为所化。

惟此真实非为虚妄。

菩萨能于彼法之中得无犹豫。

是名菩萨深信如来知有情意乐而调伏之。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心无犹豫。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智如海。

何等为十。

一者得如宝所。

二者甚深难度。

三者广大无量。

四者随顺渐深。

五者不与烦恼死尸同住。

六者皆同一味。

七者容受驶流。

八者潮不过时。

九者与大有情为所依止。

十者无有穷尽。

云何菩萨得如宝所。

善男子。

譬如大海有诸宝所。

赡部洲人皆来取宝终无穷尽。

菩萨如是有功德宝所。

一切有情取功德宝亦无穷尽。

云何菩萨甚深难度。

善男子。

譬如大海甚深难度。

菩萨如是成就智慧甚深大海。

一切有情无能越度。

云何菩萨广大无量。

善男子。

譬如大海周遍广大。

菩萨如是智慧之海广大无边。

云何菩萨随顺渐深。

善男子。

譬如大海随顺向下渐低渐深。

菩萨如是一切智海随顺法性渐低渐深。

云何菩萨不与烦恼死尸同住。

善男子。

譬如大海不宿死尸。

何以故。

以海性法尔故。

菩萨如是不与烦恼死尸丈夫同处而住。

何以故。

以菩萨法如是故。

云何菩萨皆同一味。

善男子。

譬如大海诸瀑流水澍入之者。

一切皆同一碱味性。

菩萨如是积集无量白净之法。

至一切智皆得同于一切智味。

云何菩萨容受驶流。

善男子。

譬如大海容受无量诸驶流水而无增减。

菩萨如是容受无量法雨驶流无增无减。

云何菩萨潮不失时。

善男子。

譬如大海潮不失时。

菩萨如是教化有情随其根性不失于时。

云何菩萨与大有情为所依止。

譬如大海与大有情为所依止。

菩萨如是为一切有情诸白净法之所依止。

云何菩萨得无穷尽。

善男子。

譬如大海为一切有情汲引其水无有穷尽。

菩萨如是为诸有情种种说法无有穷尽。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智如海。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微妙智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得希求出离善巧。

二者得通达一切法善巧。

三者得悟入一切法平等善巧。

四者得悟入一切法幻相善巧。

五者得遍知一切法善巧。

六者得缘起甚深难度善巧。

七者得业不思议善巧。

八者得了知随所说义善巧。

九者得证知如实义善巧。

十者得真实善巧。

善男子。

云何菩萨得希求出离善巧。

乃至云何得真实善巧。

谓此菩萨观察如是一切有情处于世间。

常为贪欲之所烧然。

嗔恚之所昏绕。

愚痴黑暗之所盲冥。

菩萨作是思惟。

此诸有情云何能得出离善巧。

菩萨为彼希求通达诸法。

以通达故悟入一切诸法平等。

以悟入故了知虚幻之相。

以了知故如实遍知一切诸法。

以遍知故随顺思惟甚深缘起。

以思惟故随顺观业不思议性。

菩萨作如是观。

一切法中都无有实。

而业有种种异。

由是菩萨即能悟入微妙智慧。

而于诸佛及菩萨所。

闻说法要即了其义。

以了义故得见真实。

见真实故于生死海中度脱有情。

善男子。

是名菩萨得希求出离善巧。

乃至得真实善巧。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微妙智。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应辩才。

何等为十。

一者于诸法中施设无我。

二者无有情。

三者无命者。

四者无养育者。

五者无补特伽罗。

六者远离作者受者。

七者远离知者见者。

八者空无所有无主。

九者虚妄分别空。

十者一切诸法施设缘生。

善男子。

以一切诸法无我无有情无命者无养育者无补特伽罗远离作者受者。

远离知见者空无所有无主。

虚妄分别从缘所生。

如是此应随顺法性。

善男子。

所有应随顺法性。

不相违法性。

相应法性。

悟入法性。

明了法性。

如是法性菩萨摩诃萨皆应遍知。

是名应辩。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应辩才。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解脱辩。

何等为十。

一者得无著辩。

二者得无尽辩。

三者得觉悟辩。

四者得不怯弱辩。

五者得谦卑辩。

六者得无畏辩。

七者得不共辩。

八者得无蔽辩。

九者得无边辩。

十者得无碍辩。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十种法得解脱辩才。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清净辩才。

何等为十。

一者得无[斯/瓦]嗄辩。

二者得不杂乱辩。

三者得不下劣辩。

四者得不倨傲辩。

五者得义不退失辩。

六者得文字不下劣辩。

七者得方便不下劣辩。

八者得时不下劣辩。

九者得不粗犷辩。

十者得明了辩。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远离怖畏故。

得无[斯/瓦]嗄辩才。

安住智慧故得不杂乱辩才。

菩萨于众会中无所畏故。

如师子王不惊不怖。

得不下劣辩才。

无烦恼故得不倨傲辩才。

善男子。

有烦恼者即有倨傲。

非无烦恼有倨傲也。

证法性故得于义不退失辩才。

善男子。

未证法者于义有失。

非已得者有退失也。

于一切言论无所畏故。

得文字不下劣辩才。

善男子。

知少分论者而于文字即有退失。

非知一切论者名下劣也。

积集诸方便故得方便不下劣辩才。

无善巧者而于方便即有退失。

有善巧者无下劣也。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

知长时。

知应时。

知初中后时。

非先说后。

非后说先。

应时而说故得时不下劣辩才。

永离语言戏论故得无粗犷辩才。

善男子。

以有戏论名为粗犷。

无戏论者非粗犷也。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诸根聪利故得明了辩才。

诸根钝者即不明了。

非根利者不明了也。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清净辩才。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一切众生欢喜满足。

何等为十。

一者得可爱语。

二者面门微笑远离颦蹙。

三者能演说义。

四者能演说法。

五者能平等说。

六者无有贡高。

七者远离轻贱。

八者无染。

九者不嗔。

十者得种种辩才。

善男子。

云何得爱语。

菩萨言辞能令有情心喜悦故。

云何面门微笑。

菩萨和颜安慰能令有情得安隐故。

云何能演说义。

菩萨言辞应量说故。

云何能演说法。

菩萨凡所演说饶益有情故。

云何平等说。

菩萨恒以等心授有情法故。

云何无有贡高。

菩萨远离我慢憍逸同类性故。

云何远离轻贱。

菩萨说法尊重法故。

云何无染。

菩萨尸罗极清净故。

云何不嗔。

菩萨性能行忍辱故。

云何得种种辩才。

菩萨言辞美妙悦众生故。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能令有情欢喜满足。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能令有情领受所说。

何等为十。

一不为非器者说法。

二不为嗔害者说法。

三不为增上慢者说法。

四不为外道说法。

五不为不生尊重者说法。

六不为无净信者说法。

七不为谄诳者说法。

八不为爱乐活命者说法。

九不为规求利养得他尊重嫉妒悭吝所缠者说法。

十不为顽钝喑哑者说法。

何以故。

菩萨摩诃萨不以悭吝法故。

而不为说亦不为师。

奉秘而不说。

亦不为有情轻于我故。

亦不为弃舍法故。

但以非法器故而不为说。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何等有情诸佛菩萨为之说法。

佛言。

善男子。

若诸有情具足信根。

成熟法器承事诸佛。

心无谄曲亦无虚诳。

威仪无诈不贪利养。

意乐具足为善丈夫。

闻法觉悟善能开晓。

聪慧利根随所说义即能了知。

为得法故勤修精进。

顺如来法依教修行。

善男子。

如是种类诸有情等。

佛及菩萨为之演说。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即能领受所说之法。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为说法之师。

何等为十。

一者为积集佛法故能演说法。

然佛法不可得。

积集亦不可得。

二者为积集诸波罗蜜多故演说法。

波罗蜜多不可得。

积集亦不可得。

三者为积集菩提故演说法。

然菩提不可得。

积集亦不可得。

四者为断烦恼故演说法。

然烦恼不可得。

断亦不可得。

五者为厌贪离贪灭贪故演说法。

然厌离灭及贪俱不可得。

六者为得预流一来不还向果故演说法。

然预流一来不还向果俱不可得。

七者为得阿罗汉向果故演说法。

然阿罗汉向果俱不可得。

八者为得缘觉向缘觉果故演说法。

然缘觉向果俱不可得。

九者为永断执着我故演说法。

然我与执着俱不可得。

十者为显示业及异熟故演说法。

而业及异熟俱不可得。

何以故。

彼诸菩萨作是思惟。

由彼名字故说有法。

其所说法本不可得。

所以者何。

法非文字文字非法。

但于俗谛法中顺世俗故。

于无名法中施设其名。

胜义谛中无有名字。

但是虚妄施设假立作其名字。

诱引愚夫故作是说。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故能为说法师。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随法性行。

何等为十。

一者菩萨随法性行不离于色亦不离受想行识。

二者随法性行不离欲界。

三者随法性行不离色界。

四者随法性行不离无色界。

五者随法性行不舍于法。

六者随法性行不执着于法。

七者随法性行而不舍于有情。

八者随法性行而不行于断见。

九者随法性行而不行于常见。

十者随法性行而不舍于正道。

所以者何。

菩萨成就般若方便善巧故。

虽随顺法性然于色等不舍不着亦不行。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随法性行。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法界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有智慧。

二者摄取善知识。

三者勤行精进。

四者离一切障。

五者极清净。

六者尊重教诫。

七者多修空性。

八者离诸慢见。

九者向于道。

十者见真实义。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

有智慧者求善知识。

见善知识故得欢喜悦乐。

于善知识生如佛想依止彼住。

依止彼故得勤行精进。

永断一切不善法。

圆满一切善法。

以勤修精进故。

灭除一切障得无障碍。

开示正道远离身口意粗重。

由离障故得最极清净。

既清净已得尊重教诫。

得教诫已能多修行空性。

修行空已即得远离骜慢之见。

远离骜慢见已得向正道。

菩萨得住道已见于真义。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云何名真义。

佛言。

善男子。

真义者即是实义增语。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云何名实义。

佛言。

善男子。

所谓不虚妄是实义。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云何名不虚妄。

佛言。

善男子。

所谓真如是不虚妄无别异也。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何谓真如。

佛言。

善男子。

此法自内所证。

非有文字能施设之。

何以故。

此法超过一切文字言说及戏论故。

离诸入出无有计度。

非计所行无相离相。

非诸愚夫所行之处。

远离一切诸魔境界。

及以一切烦恼境界。

非识所行住无所住自性寂静。

超过众圣智之所入。

由是因缘自内所证无垢无染。

清净微妙最上无比。

恒常不动性不灭坏。

若诸如来出现于世若不出世如是法界自性常住。

善男子。

为利益故是诸菩萨勇猛修行无量苦行证此法性。

得法性已安置有情住如是法。

善男子。

如是名为真如。

亦名实际。

名一切智。

亦名一切种智。

名不思议界。

亦名不二界。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云何于此法中现证。

云何自内所证。

佛言。

善男子。

应以出世间般若自内所证。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若如是者。

般若现证即是自内证耶。

佛言。

不也。

善男子。

般若如实观见法身为内证也。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若以闻所成慧思所成慧。

如是证法为内证乎。

佛言。

不也。

终不但以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为内证也。

善男子。

以是因缘我当为汝说于譬喻。

譬若有人热际之余在于旷野。

从东方来将诣西方。

复有一人从西方来往于东方。

其人热乏为渴所逼。

语东方人言。

我今热乏为渴所逼请示我路。

何处应有泉林池沼清净冷水。

我若得之热恼渴乏皆得止息。

从东来人语西来者作如是言。

我谙道路知有水处我经尝饮。

从是东行去此不远便有二道。

应舍左路趣于右道。

若见青山彼有林泉清净冷水能解渴乏。

汝可往彼必得舍除热渴之患。

善男子。

于意云何。

彼热渴人唯闻水名但思水事。

即得除其热渴患不。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彼热渴人。

要当内证清凉之水。

然后除其热渴之患。

善男子。

如是如是。

非但闻思即能证得。

自内所证真如之法。

善男子。

言旷野者即是生死。

言热渴者即是一切有情于境界中。

为烦恼热之所渴乏。

示道路者即是诸佛菩萨善知识也。

经自尝饮者即是善巧。

能知一切智道自内所证胜法性也。

  复次善男子。

我今更说譬喻晓悟于汝。

假使如来住世一劫。

为赡部洲人赞叹诸天所食。

甘露色香美味清净微妙。

若触彼时受其安乐。

于意云何。

然彼有情闻是语已。

即得如是自内所证甘露味不。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不也世尊。

彼人虽闻佛说甘露终不能得甘露之味。

佛言。

善男子。

汝于此喻应如是知。

非唯闻思即能得彼自内所证。

善男子。

譬如有人食美果已。

于未食人前赞叹其果香味具足。

于意云何。

彼未食人能得内证知其味不。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

彼亦如是。

汝于此喻应如是知。

非唯闻思即能证得自内所证。

如是说已。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甚为希有。

如来今者善能为我说斯法要。

若有得闻如是法门应当证得。

何以故。

世尊。

彼善男子。

得此法因决定当得此法性故。

佛言。

如是如是。

既知因已当得此法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法界善巧。

佛说宝雨经卷第七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而得空性。

何等为十。

一者能知力空性。

二者能知无畏空性。

三者能知不共法空性。

四者能知戒蕴空性。

五者能知三摩地空性。

六者能知般若空性。

七者能知解脱蕴空性。

八者能知解脱智见蕴空性。

九者能知空空性。

十者能知胜义空性菩萨虽行于空而不为断。

复不执空。

亦不见空性。

亦不依空性。

亦不入于无所有性。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而行于空。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无相行。

何等为十。

一者远离外相。

二者远离内相。

三者远离戏论相。

四者远离分别相。

五者远离有所得相。

六者远离所作事相。

七者远离所行相。

八者远离所缘相。

九者能知识不可得相。

十者所知事物不可得相。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无相行。

  尔时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如是十种法菩萨应学。

云何当学。

佛言。

善男子。

佛所行处不可思量。

以彼远离思量境界性故。

善男子。

若诸有情思惟如来法性境界。

心即迷闷终不能睹法性。

此岸彼岸但生劬劳。

何以故。

如来境界不可思议甚深难测。

超过一切虚妄计度所有境界。

超过一切有所得者所有境界。

以是义故非彼虚妄计者思惟度量。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我今欲有少问。

惟愿如来哀许我请为我解说。

佛言。

善男子。

一切诸佛皆许疑问。

随汝所欲当为解说。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夫自赞者非正士法。

云何如来自赞所行之境超过一切。

佛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谛听谛听当为汝说。

善男子。

如来不为我慢贡高贪着利养。

承事给侍名闻识知。

恐他映蔽而自赞叹。

善男子。

如来无矫无诈言不谀谄。

唯除利益一切有情。

获安乐故。

证法性故。

于如来所发净信心。

欢喜悦乐当成法器。

复能演说饶益有情。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一切有情可不能知如来功德威力。

今者如来须自赞耶。

佛言。

善男子。

此土众生信根薄少智力下劣。

而不能知如来功德及以威力。

是故如来自赞令知。

譬如医师善知方药能疗众病。

医所住处多有病疾。

更无余医能疗治者。

尔时医师作是念言。

此诸人等病苦所逼。

而于良药既不能知。

亦不知我能除其病。

是时医师于病者前而自赞言。

我能识病亦善知药。

尔时病人既已识知。

彼是良医深生敬信。

依之将养所有病苦皆得除愈。

善男子。

于意云何。

如彼医师亦得名为自赞以不。

止盖菩萨言。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

如是如是。

诸佛如来为无有上为大医王。

善知有情烦恼病因能与法药。

然诸有情不能了知。

诸佛如来善除其病。

尔时诸佛便自赞叹功德威力。

众生闻已深起敬信。

依止如来除烦恼病。

如来尔时为大医王施大法药。

令烦恼病皆得除愈。

何等名为大法药也。

大法药者所谓不净观慈缘起等。

善男子。

由是因缘如来遍观而自赞叹。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远离一切依止愿。

何等为十。

一者不依布施有所悕求。

二者不依持戒有所悕求。

三者不依忍辱有所悕求。

四者不依精进有所悕求。

五者不依静虑有所悕求。

六者不依般若有所悕求。

七者不依三界有所悕求。

八者不依菩提有所悕求。

九者不依正道有所悕求。

十者不依涅槃有所悕求。

何以故。

以诸菩萨远离一切依止相故。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无所依止故而能游行一切世间。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即能远离一切依止愿。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而行于慈。

何等为十。

一者无方所慈。

二者无差别慈。

三者得诸法慈。

四者得决定思惟一缘之慈。

五者无滞碍慈。

六者恒利益慈。

七者于一切有情心平等慈。

八者无损害慈。

九者遍一切慈。

十者出世间慈。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是名修慈自性。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而行于悲。

何等为十。

一者见诸有情无归无护受苦恼者。

即起哀愍发菩提心。

二者发菩提心已勇猛精进速入法性。

三者入法性已饶益有情。

四者为悭吝有情令其布施。

五者为毁禁有情令其持戒。

六者为嗔害有情令其忍辱。

七者为懈怠有情令其精进。

八者为散乱有情令其静虑。

九者为恶慧有情令其智慧。

十者虽为有情受诸苦恼志必拔济无有疲厌。

于大菩提终不退转。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是名修悲自性。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而行于喜。

何等为十。

一者我得出离诸有牢狱猛火炽然。

如是生喜。

二者我能断除久远相续生死之缚。

如是生喜。

三者我已能度种种寻伺邪执杂乱生死大海。

如是生喜。

四者我能倾折憍慢久远之幢。

如是生喜。

五者我能以金刚智破烦恼山。

乃至无有如微尘许。

如是生喜。

六者我今自既安隐。

亦复能令他得安隐。

如是生喜。

七者我于长夜睡眠之中而得觉寤。

亦能令他于长夜中为爱绳所缚痴盖所覆盲冥有情。

皆令觉寤。

如是生喜。

八者我于一切恶趣既得解脱。

亦能令他而得解脱。

如是生喜。

九者我于长夜生死旷远。

困乏饥渴独行无伴流转无穷。

不识正道不知方所。

既能识道复能示道。

如是生喜。

十者我今能向一切智城。

如是生喜。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是名修喜。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而能行舍。

何等为十。

一者于眼所见色中得舍行故。

二者于耳所闻声中得舍行故。

三者于鼻所嗅香中得舍行故。

四者于舌所尝味中得舍行故。

五者于身所受触中得舍行故。

六者于意所知法中得舍行故。

作是行时于色等境不恼坏不损害不灭尽。

七者于苦苦中得舍行故。

八者于坏苦中得舍行故。

九者于行苦中得舍行故。

作是行时于苦苦坏苦行苦性中。

不恼坏不损害不灭尽。

十者于所作已办有情中得舍行故。

发欢喜净信悦乐之心。

作是思惟。

彼诸有情虽已自度。

我当令彼而得度脱行于舍心。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是名修舍。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游戏神通。

何等为十。

一者示现隐没。

二者示现受生。

三者示现少年游戏后宫。

四者示现出家。

五者示现苦行。

六者示现往于菩提道场。

七者示现降伏众魔。

八者示现成等正觉。

九者示现转正法轮。

十者示现大般涅槃。

  尔时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何因缘故诸大菩萨。

于睹史多天宫示现灭没。

乃至示现入大涅槃。

佛言。

善男子。

菩萨于睹史多天最尊最胜。

超过一切世间诸欲境界而无染着。

为有情故示现隐没。

有情见已舍离常想起无常想。

以彼无常为依止故得不放逸善男子。

彼诸有情未离放逸。

虽于菩萨生净信心。

然由耽嗜诸欲境界。

未能承事供养菩萨。

作是思惟。

菩萨与我长时在世。

我等于后往菩萨所。

承事供养而不晚也。

为令如是有情起恋慕心舍于放逸现隐没耳。

而彼有情观无常已不复放逸。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若有众生应处母胎而调伏者。

菩萨即处母胎中。

现其功德威神希有之事。

为说种种微妙之法。

众生闻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若诸有情应见菩萨为童子时。

后宫游戏而调伏者。

菩萨令彼有情得成熟故。

亦为守护下劣有情少信根者。

现为童子宫中游戏。

善男子。

若诸有情应见菩萨出家而成熟者。

菩萨为欲令其得成熟故示现出家。

善男子。

若天龙药又健闼缚应以苦行得调伏者。

菩萨为化彼故。

及为降伏诸外道故示现苦行。

善男子。

若诸有情长夜悕求发如是愿。

菩萨若诣菩提道场。

我当往彼勤修供养。

菩萨为如是等诸有情故。

示现往诣菩提道场。

为令有情随顺供养。

决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

若诸有情我慢贡高憍奢纵逸。

为欲令彼舍离如是烦恼事故。

降诸魔故。

而能示现坐于道场。

若诸有情乐寂静者。

菩萨为令毕竟证得最胜最高殊胜法故。

示坐道场成等正觉。

是故菩萨现正觉已。

三千大千世界。

悉皆寂静无复众声。

彼诸有情见斯事已。

咸作是言。

愿我未来证菩提时。

亦如菩萨坐于道场成等正觉。

善男子。

若诸有情以彼邪师。

为一切智受于邪法。

此世他世不能出离成等正觉。

菩萨为欲降伏彼故。

及为善根成熟故。

复有众生堪为法器堪示道故。

菩萨即现成等正觉。

往彼波罗痆斯城。

示现三转十二行法轮。

善男子。

若诸有情宜闻涅槃而调伏者。

菩萨即现大般涅槃而调伏之。

善男子。

以是因缘菩萨于睹史多天最胜宫中。

示现隐没乃至示现大般涅槃。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游戏神通。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离八无暇。

何等为十。

一者舍离不善法。

二者于如来所说学处终不违越。

三者远离悭贪。

四者已曾供养诸佛如来。

五者勤修福业。

六者智慧圆满。

七者得方便善巧。

八者本愿具足。

九者厌离世法。

十者勤行精进。

善男子。

菩萨以离众恶业故不堕地狱。

诸有情等生地狱中者。

为无量苦之所逼恼生嗔恚心。

菩萨不尔。

十善业道性成就故。

终不生于地狱之中。

善男子。

菩萨于如来学处不违越故。

不堕畜生趣中。

生其中者极受炽盛无量苦恼。

善男子。

菩萨不悭贪故不生饿鬼之中。

生其中者极受炽盛饥饿苦恼。

善男子。

菩萨已曾承事供养诸佛如来故。

而不生于邪见之家。

若生其中诸缘不具。

与善知识不得和合。

是故菩萨不生其中。

遇善知识修行善法。

由是得生正见之家诸缘具足。

增长广大殊胜善根善男子。

菩萨诸根终无缺减。

若缺减者于佛法中即非法器。

然菩萨以积集福业故。

于佛法僧及制多所承事供养故。

得诸根具足堪为法器善男子。

菩萨不生边地。

何以故。

边地之人顽嚚愚憃犹如哑羊。

如是等类于善恶言义不能了知。

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

是故菩萨常生中国。

利根智慧聪悟明达。

于佛法中堪为法器。

善男子。

菩萨不于长寿天生。

若生其中不得值遇无量诸佛出现于世不得道果无能利益。

是故菩萨生于欲界遇佛出现。

承事供养成熟众生。

所以者何。

以能得彼巧方便故。

善男子。

菩萨不生无佛世界。

其中无佛法僧而应供养。

常生具足三宝佛土之中。

所以者何。

以诸菩萨具本愿故。

善男子。

菩萨闻是无暇之处深生厌离。

随如是类得厌离已。

勤修精进获诸善法。

永断一切诸不善法。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远离八无暇。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不退转菩提之心。

何等为十。

一者远离虚诳谄曲。

二者质直清净离诸疑惑。

三者远离师奉。

四者远离法悭。

五者不作灭法因缘。

六者如说而行终不虚诳。

七者摄取大乘。

八者于大乘人常生尊重同法想故。

九者得趣向大乘随顺悟入。

十者于说法师作善知识想。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即得不退菩提心。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宿住随念智。

何等为十。

一者承事诸佛。

二者摄受正法。

三者持戒清净。

四者无有恶作。

五者得无障碍。

六者欢喜无量。

七者得多修行。

八者得三摩呬多。

九者得化生。

十者得识无愚痴。

善男子。

菩萨承事无量诸佛故得尊重正法。

于诸正法受持读诵为他广说。

不顾身命勤修正法故得尸罗。

所谓身语意戒皆得清净。

由戒清净故得无恶作。

无恶作故得无障碍。

由无障碍故得欢喜无量。

欢喜无量故得多修行。

多修行故得三摩地。

得三摩地故能趣清净。

趣清净故恒得化生。

得化生故识无愚痴。

识无愚痴故得忆念生智。

由是能随忆念多生。

一生二生乃至无量百千生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宿住随念智。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不离善知识。

何等为十。

一者见佛闻佛念佛。

二者听闻正法。

三者承事众僧。

四者不离诸佛菩萨问讯起居。

五者常近多闻说法之师。

六者常得听闻诸波罗蜜。

七者恒闻菩提分法。

八者恒闻三解脱门。

九者恒闻四梵行。

十者恒闻一切智性。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亲近善知识。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远离恶知识。

何等为十。

一者远离毁禁补特伽罗。

二者远离破见补特伽罗。

三者远离坏威仪补特伽罗。

四者远离邪命补特伽罗。

五者远离习近愦闹补特伽罗。

六者远离懈怠补特伽罗。

七者远离耽着生死补特伽罗。

八者远离违背正觉补特伽罗。

九者远离爱着家业补特伽罗。

十者远离一切烦恼。

善男子。

菩萨虽复远离如是诸恶知识。

然于彼处不起损害轻贱之心。

菩萨应发如是之心。

由佛说言。

若与杂乱众生而相染习。

便即为彼之所破坏。

是故我应远离如是诸杂乱处。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远离恶知识。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法性身。

何等为十。

一者得平等身。

二者得清净身。

三者得无尽身。

四者得积集身。

五者得法身。

六者得甚深难测不可计度身。

七者得不可思议身。

八者得寂静身。

九者得等虚空身。

十者得智身。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如来法性身。

止盖菩萨言。

世尊。

诸菩萨等于何位中。

得证如来法性之身。

佛言。

善男子。

初地菩萨得平等身。

何以故。

以永离一切不平等故悟入一切菩萨平等法性故。

二地菩萨得清净身。

以尸罗清净故。

三地菩萨得无尽身。

以永离一切嗔害故。

四地菩萨得善积集身。

以积集佛法故。

五地菩萨证得法身。

以能通达一切法故。

六地菩萨得不可计度甚深难测身。

以积集不可计度甚深难测法故。

七地菩萨得不可思议身。

以积集不思议佛法。

及能积集方便善巧故。

八地菩萨得寂静身。

以远离一切戏论及烦恼故。

九地菩萨得等虚空身。

以无边身充满故。

十地菩萨证得智身。

以积集一切智故。

止盖菩萨言。

世尊。

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有何差别。

佛言。

善男子。

二种法身性无差别。

功德威力而有差别。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云何性无差别而有差别。

佛言。

善男子。

佛与菩萨法性无差别。

何以故。

此二种身同一性故。

但功德威力有差别耳。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佛与菩萨功德威力云何应知有其差别。

佛言。

善男子。

我今为汝广说譬喻以明斯义。

善男子。

如末尼珠有莹拭者有未莹者。

虽同是宝。

而已莹者光明具足人所爱乐。

未已莹者所有光明犹不具足。

善男子。

如来珠宝与菩萨珠宝。

体性虽同然亦有异。

何以故。

如来珠宝已清净故。

离一切垢故。

菩萨身中法性珠宝。

未能普照一切世界。

何以故。

以有余故。

犹有垢故。

如末尼珠未已莹者。

是故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如是差别。

善男子。

如白分月。

从初一日至十五日。

光明照耀渐渐圆满。

虽同是月光明不等。

而菩萨法身如来法身虽同一性相。

然功德威力如是差别。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金刚坚固之身。

何等为十。

一者贪嗔痴等不能沮坏。

二者忿恚结妒我慢贡高颠倒之见不能沮坏。

三者世间八法不能沮坏。

四者恶趣苦恼不能沮坏。

五者一切诸苦不能沮坏。

六者生老病死不能沮坏。

七者外道诸论不能沮坏。

八者魔及魔众不能沮坏。

九者声闻辟支佛不能沮坏。

十者诸欲境界不能沮坏。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金刚坚固之身。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为大商主。

何等为十。

一者得平等意乐。

二者应受供养。

三者能作出离。

四者能为所依。

五者能作饶益。

六者善能积集道路资粮。

七者得好财宝。

八者心无止足。

九者常为导师。

十者善巧随顺往一切智城。

善男子。

云何菩萨得平等意乐。

乃至云何得善巧随顺往一切智性大城。

善男子。

譬如商主得诸国王及国王子等之所爱乐。

菩萨亦尔。

为法商主得诸如来及声闻等之所爱乐。

善男子。

譬如商主应得聚落婆罗门及刹帝利等之所供养。

菩萨亦尔。

为法商主应得有学无学及余天龙等之所供养。

善男子。

譬如商主经于旷野饥馑之处。

导引众商令得安乐无有疲厌。

菩萨亦尔。

为法商主经于生死旷野之中。

能令众生免离逼迫皆获安乐。

善男子。

譬如商主能与一切贫苦众生作大依止。

令得出离旷野饥馑。

菩萨亦尔。

为法商主能与外道遮落迦波离婆罗社迦。

令得出离生死全其躯命。

善男子。

譬如商主能得饶益王臣及诸人民。

菩萨亦尔。

为法商主能得饶益爱着生死诸众生等。

善男子。

譬如商主将多商人往于诸方。

经过旷野饥馑之处。

善能积集众多资粮。

越于险难得至大城而获安乐。

菩萨亦尔。

为法商主善能积集福智资粮。

导引众生超过生死旷野之中。

得至诸佛一切智城。

善男子。

譬如商主养育众人。

欲往他方积集珍宝。

所谓金银末尼真珠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宝。

菩萨亦尔。

为法商主养育众生。

欲往一切智慧大城。

善能积集佛法珍宝。

善男子。

譬如商主悕求一切财物终无厌足。

菩萨亦尔。

为法商主悕求一切正法财宝无有厌足。

善男子。

譬如商主于众商中而为上首。

积集资财能为主故。

最尊胜故。

能令众商信受语故。

菩萨亦尔。

为法商主于一切众生中最尊胜故。

能为主故。

积集功德言不虚妄故。

善男子。

譬如商主能以善巧超过险路至彼大城。

菩萨亦尔。

将诸众生超过生死到智慧城。

善男子。

是名菩萨得等意乐乃至善巧到一切种智慧大城。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而能于道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能知平等道。

二者能知不平等道。

三者能知安隐道。

四者能知善巧道。

五者能知有水草道。

六者能知诸方道。

七者能知相道。

八者能知正道。

九者能知邪道。

十者能知出离道。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即能于道善巧。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不颠倒道。

何等为十。

一者若诸有情应以大乘而调伏者。

为说菩萨道而调伏之不为说声闻道。

二者若诸有情应以声闻乘而调伏者。

为说声闻道而调伏之不为说菩萨道。

三者若诸有情应以一切智而调伏者。

为说一切智道而调伏之不为说缘觉道。

四者若诸有情应以缘觉乘而调伏者。

为说缘觉道不为说一切智道。

五者若诸有情执着我法。

为说无我及以空法。

不说我与有情命者养育者补特伽罗。

六者若诸有情执着二边为说离二边道。

不说依止二边。

七者若诸有情心散乱者。

为说奢摩他毗钵舍那。

不说散乱道。

八者若诸有情着戏论者为说真如。

不说愚夫耽着戏论。

九者若诸有情耽着生死。

为说涅槃不说生死。

十者若诸有情着于邪道。

为说无结无棘刺道。

不说普遍烦恼棘刺道。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即能成就不颠倒道。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而能善行于三摩呬多心。

何等为十。

一者善行身念处。

二者善行受念处。

三者善行心念处。

四者善行法念处。

五者善行境界念处。

六者善行阿兰若念处。

七者善行村邑国土王都聚落念处。

八者善行利养尊重名闻念处。

九者善行如来施设学处念处。

十者善行烦恼及随烦恼杂染念处。

云何菩萨行身念处。

善男子。

菩萨以正般若简择诸法。

与身俱者能舍恶法。

观察是身从头至足无我我所。

性不久停终当坏灭。

筋脉缠缚臭秽不净。

菩萨如是观察之时。

而不于中乐欲贪着。

以是义故。

身中所有诸可恶法。

唯除菩萨自在能舍。

非诸有情。

是名善行于身念处。

云何菩萨行受念处。

善男子。

菩萨作是思惟。

所有诸受悉皆是苦。

愚夫颠倒为之为乐。

一切智者知乐即苦。

是故勇猛修行断苦。

令他有情亦如是学。

菩萨摩诃萨观察受时。

终不染着亦不嗔恚。

是名菩萨善行受念处。

云何行心念处。

善男子。

菩萨作是思惟。

心实无常执着为常。

实是其苦执着为乐。

本无有我执着为我。

本来不净执着为净。

其心轻动无时暂停。

以不停故。

于诸杂染能为根本。

坏灭善道开恶趣门生长三毒。

与随烦恼等作其因缘。

为主为导。

又能积集净不净业。

迅速流转如旋火轮。

亦如奔马。

如火焚烧。

如水增长。

遍知诸境如世彩画。

菩萨如是观察心时。

便得自在。

得自在已于诸法中亦无挂碍。

是名菩萨善行心念处。

云何菩萨行法念处。

善男子。

菩萨如实了知诸不善法贪嗔痴等。

及依止此所起余法。

及能修习烦恼对治。

令诸恶法皆悉永断。

既能了知一切善法。

于中安住要期发愿。

复能安立一切有情。

如是修学。

是名菩萨善行法念处。

云何菩萨行境界念处。

善男子。

菩萨于可意不可意色声香味触法中无染无著。

亦不发起嗔恚之心。

菩萨作是思惟。

我不应于都无法中而生贪染。

我若生染即是愚夫及愚痴性。

为不了性。

为不善性。

如世尊言。

若为贪爱所染即便顽钝。

不能了知善不善法。

由此因缘堕于恶趣。

菩萨作是思惟。

我不应于空法中发起嗔恚。

我若起嗔。

即不能忍是嗔恚缠。

为诸圣人之所诃责。

及梵行者之所讥嫌。

菩萨观察境界之时。

不为境缚亦无执着。

复教化人如是修学。

是名菩萨善行境界念处。

  云何菩萨善行阿兰若念处。

善男子。

菩萨作是思惟。

住无诤行及住寂静行。

若有天龙药叉健达缚等他心神通。

能知我心心所有法。

是故我应如理作意。

远离不如理作意。

于如理法中增广修习。

是名菩萨善行阿兰若念处。

云何菩萨善行村邑聚落国土王都念处。

善男子。

菩萨若有非法之处当须舍离。

所谓酒肆淫里王家。

博弈醉徒聚戏歌舞。

非是出家之所行处皆应远离。

是名菩萨善行人间念处。

云何菩萨善行利养承事尊重赞叹念处。

善男子。

菩萨能于利养等中发如是心。

为诸施者作福田故。

分散施故。

终不耽着生于爱染。

亦不为己执我我所。

所受之物与一切有情共之。

回施一切苦恼之者。

由此因缘菩萨所得利养等事。

终不倚恃而生我慢贡高之心。

作是思惟。

所得名闻利养等事。

体性空寂都不可得。

终当磨灭败坏之法。

不可信也。

谁有智者于无常法中而生爱着。

复起憍逸我慢贡高。

是名菩萨善行利养等念处。

云何菩萨善行如来施设学处念处。

善男子。

菩萨作是思惟。

过去诸佛习是学处。

既能修习已现等觉入般涅槃。

未来诸佛如是修习。

当现等觉入般涅槃现在诸佛既修习已。

今现等觉入般涅槃。

菩萨摩诃萨。

能于如是所学之处。

发起信心尊重勇猛。

依之修习。

是名菩萨善行如来施设学处念处。

云何菩萨善行一切烦恼及随烦恼杂染念处。

善男子。

菩萨于烦恼及随烦恼杂染法中善能念之。

从何因起何缘所生。

如是缘起。

如是缘生。

悉皆舍离。

是名菩萨善行烦恼及随烦恼念处。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恒常证得三摩呬多心。

佛说宝雨经卷第八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受粪扫衣。

何等为十。

一者誓愿坚固。

二者谦下自卑。

三者无厌弃。

四者无所著。

五者离过患。

六者见功德。

七者不自赞。

八者不毁他。

九者戒具足。

十者诸天之所亲近。

善男子。

云何菩萨誓愿坚固乃至诸天之所亲近。

善男子。

菩萨得信及意乐具足。

于诸佛所深起信心。

设因护命不毁誓愿亦无转动。

由誓愿坚牢故得谦下心。

心谦下故得无我慢。

人所弃舍粪扫之服。

尽皆收用洗濯缝缀。

乃无疲倦亦不弃舍。

由是义故无所执着。

虽云此衣粗弊烂坏复生污垢多诸蚤虱不以为患。

见其功德粪扫衣仙人服用。

如来所赞佛说吉祥。

远离悭贪随顺圣种。

以是因缘得不自赞。

亦不毁他得戒具足。

戒具足故诸天来下而亲近之。

恒为诸佛之所称叹。

诸大菩萨而训诲之。

复得人非人等之所拥护。

若聚落城邑刹帝利婆罗门等顶戴尊重。

同梵行者常所咨嗟。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受粪扫衣。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诸菩萨等其心广大。

何因缘故行下劣行。

  佛言。

善男子。

诸菩萨等有大势力。

方能行此下劣之行。

无势力者则不能行。

何以故。

大力菩萨为护世间。

而能对治未起烦恼。

非无力者行下劣也。

善男子。

于意云何。

如来行解为广大耶为下劣乎。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我今于此不堪詶对。

何以故。

如来无所证无行解。

以不见法故不可测量。

我今何能辩如来所行优劣。

佛言。

善男子。

于汝意云何。

如来于四洲中一切有情天龙药叉健达缚等。

示现如是下劣之行。

复为如是众生赞叹杜多功德。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如来为调伏初发趣大乘。

对治一切有情未起烦恼故。

示现下劣苦行。

佛言。

善男子。

如是如是。

有大势力诸菩萨等。

为欲调伏诸有情故。

着粪扫衣而无下劣亦复如是。

善男子。

是名菩萨受粪扫衣。

  复次善男子。

诸菩萨成就十法受用三衣。

何等为十。

一者知足。

二者少欲。

三者远离希求。

四者无积聚。

五者离损失。

六者离积聚损失苦恼。

七者离忧恼。

八者离愁叹。

九者无所取。

十者勤修习故尽诸有漏。

善男子。

菩萨于下劣衣而得知足。

以知足故而能少欲。

以少欲故无所希求。

不希求故曾无积聚。

无所聚故无损失。

以不损失故即无苦恼。

无苦恼故无有愁叹。

无愁叹故亦无所受。

无所受故能勤修习尽诸有漏。

善男子。

是名菩萨成就十法得受用三衣。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不随他行。

何等为十。

一者不随贪爱行。

二者不随嗔怒行。

三者不随愚痴行。

四者不随损害行。

五者不随悭吝嫉妒行。

六者不随我慢行。

七者不随令他了知名称行。

八者不随尊重利养行。

九者不随恭敬天魔行。

十者不随贡高行。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是故说名不随他行。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名为乞食。

一者为摄受诸有情故而行乞食。

二者为次第故而行乞食。

三者为不疲厌故而行乞食。

四者为知足故而行乞食。

五者为分布故而行乞食。

六者为不耽嗜故而行乞食。

七者为知量故而行乞食。

八者为善品现前故而行乞食。

九者为善根圆满故而行乞食。

十者为离我执想而行乞食。

善男子。

云何菩萨摄受有情乃至为离我执想。

善男子。

菩萨见一切有情受诸苦恼。

虽复成就微少善根。

而此善根暂时非久。

为欲摄益如是有情故。

而行乞食。

菩萨入于城邑聚落之时。

住于正念具足威仪。

诸根寂然亦不高举不令放逸。

得次第故终不舍彼贫穷之家入富贵家。

所谓婆罗门若刹帝利。

居士大家次第乞时。

从一家诣一家。

乃至事毕终无违越。

唯除恶处不应乞食。

所谓恶狗家新产犊家恶种类家。

若男子若女人若童男若童女起烦恼处。

及讥嫌处。

诸外道处。

如是之处皆应舍置。

菩萨次第乞食之时。

不生厌离亦不疲倦。

于彼有情无所憎爱。

由不疲厌而生知足。

于好于恶随应受取。

若得食已至于住处。

收钵多罗及以衣服。

于如来像前。

或制多前。

或窣堵波前。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以所得食分为四分。

一分施与同梵行者。

一分施与贫穷之人。

一分施与恶趣有情。

一分自食。

菩萨虽食而于食事无贪无染亦无爱着。

唯为活命而受于食。

不使身羸亦不令重。

所以者何。

身若极羸废修善品。

身若极重增长睡眠。

菩萨食已能令善品增长现前。

由勤修故无有懈怠亦无懒堕。

而得圆满菩提资粮。

由彼善能成熟菩提分法远离我执。

得无我故能舍身肉施与有情。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行乞食。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于一坐。

何等为十。

一者坐菩提道场。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二者证出世静虑。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三者得出世般若。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四者得出世智。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五者证其空性。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六者证诸法如实。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七者证正觉道。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八者证于实际。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九者证于真如。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十者得一切智。

诸魔惊怖而独不动。

言一坐者。

所谓一切智坐。

亦名法座。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一坐。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一食。

何等为十。

一者不恣贪食。

二者无染着食。

谓得食已于时非时。

不应更受。

若苏油石蜜等种种滋味。

三者若见他人受苏等时不起嗔恼。

四者若他人受苏等时不生嫉妒。

五者菩萨行一食时。

若遇重病应受苏等。

六者菩萨行一食时。

必有命难应食苏等而便受之。

七者菩萨行一食时。

若有废修善法之难。

应食苏等而便受之。

八者菩萨行一食时。

若有如上三难。

食苏等已而不追悔。

九者菩萨行一食时。

若有三难。

应食苏等而不疑惑。

十者菩萨行一食时。

若有三难。

须食苏等当作药想。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故得一食。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阿兰若。

何等为十。

一者久住梵行。

二者于毗奈耶而得善巧。

三者诸根圆满。

四者具足多闻。

五者善说法要。

六者离我所执。

七者犹如野兽。

八者得身远住。

九者得居寂静。

十者不厌离无盖覆。

善男子。

云何菩萨久住梵行乃至不厌离阿兰若。

善男子。

菩萨舍家出家。

于毗奈耶中三业清净具足尸罗。

性多善巧乐习威仪。

于佛所说长幼法中。

不假他缘自能解悟。

及于教义能得善巧。

又能了知持犯之处。

见持戒者能生恭敬。

见毁戒者便能舍离。

又复多时数数悔过。

于所作罪追悔恶作终不覆藏。

复能了知所犯之罪有上中下。

又能了知所造恶业。

招异熟果时分长短。

菩萨修行清净故得诸根圆满眼根不减。

耳根无缺。

身分具足。

方堪住彼阿兰若处。

独静无人不为恼乱。

乞食易得非远非近。

多诸林木花果枝叶皆悉茂盛。

清净美水取不为劳。

龛室安隐无有恶兽。

山路幽静去住无难。

如是之处乃可依止。

菩萨依止如是处已。

随先所诵及以所闻。

昼夜三时恒常修习。

诵经之声不粗不细。

善摄诸根不令变异。

所受用物皆悉清净。

了知诸法差别之相。

舍离惛沉思惟教理。

其心不动亦不外缘。

若有王王子及刹帝利婆罗门等至菩萨所。

菩萨见已恭敬问讯赞言。

善来大王。

如所敷设请王就坐。

王若坐时菩萨亦坐。

王若不坐菩萨亦立。

详观王等诸根躁动。

菩萨即应赞言。

大王善能利益王之国内。

多有持戒福德多闻智慧沙门。

若婆罗门之所居住。

无有盗贼及官人等之所侵欺。

复观王等诸根寂然安隐调伏。

菩萨尔时当为演说种种诸法。

王若不乐说种种法。

菩萨即当随顺说厌离法。

王若不欲乐闻厌离之法。

即应为说如来甚深广大之法及大威德。

如是及余人间聚落婆罗门刹帝利诸有来者。

随宜为说亦复如是。

菩萨以多闻故即能说法。

令听闻者心皆欢喜。

于菩萨所生净信心。

以能说法修习善品对除烦恼。

又以多闻力故得离我执。

复能远离我执怖畏故。

于阿兰若处不惊不惧得无所畏。

菩萨住阿兰若处。

现前观察无所住着。

非如野兽无所观察。

菩萨住阿兰若处。

无有怖畏无有过患。

非如野兽恒畏中伤。

菩萨住阿兰若处。

为聚落中若男若女若童男若童女散乱心故。

为摄受正法故。

为无所住着故。

非如野兽为护命故。

远避人间。

菩萨由远住故得现前寂静。

见阿兰若有大功德。

复见寂静无厌离无覆盖。

修习诸法住阿兰若。

是名菩萨久住梵行乃至不厌离不覆盖。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阿兰若处住。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树下坐。

何等为十。

一者不得依止极近聚落树下而坐。

二者不得依止极远聚落树下而坐。

三者不得依止棘刺稠林树下而坐。

四者不得依止葛蒙密蔓及猕猴处树下而坐。

五者不得依止枯叶树下而坐。

六者不得依止猿猴住处树下而坐。

七者不得依止多有鸟处树下而坐。

八者不得依止恶兽住处树下而坐。

九者不得依止近道路处树下而坐。

十者不得依止粗恶人处树下而坐。

菩萨应当依止无障难处树下而坐。

身得轻安心常悦乐。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树下坐。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露地坐。

何等为十。

一者于春夏秋冬不应依止墙壁处坐。

二者不应依止林树下坐。

三者不得依止穰[麥  戈]草[卄/積]处坐。

四者不得依止山腹岩坎处坐。

五者不得依止河岸坎中而坐。

六者不得以物遮寒而坐。

七者不得以物障风而坐。

八者不得以物障雨而坐。

九者不得以物障热而坐。

十者不得以物承露而坐。

若诸菩萨在露地坐。

身遇诸病又复无力。

应入寺中作如是念。

如来为欲对除烦恼。

处处广说杜多功德。

我今虽复在于寺中。

心不爱乐又不耽着。

勤修正法对除烦恼。

作是思惟我住寺中。

但为摄受诸施主故。

不为长养于自身故作露地想。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露地坐。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冢间坐。

何等为十。

一者谓诸菩萨于好住处极生厌离。

二者诸菩萨等于一切时恒起死想。

三者诸菩萨等恒常能起余残之想。

四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分起赤想。

五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分起青想。

六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分起脓想。

七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膖胀想。

八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干焦想。

九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离散想。

十者诸菩萨等常观于身起骨锁想。

善男子。

菩萨于冢间坐为利益哀愍诸有情故住于慈心。

亦为持净戒故。

成就轨则故。

不起食肉之心。

何以故。

善男子。

冢间周遍多有非人之所依住。

若见菩萨食啖于肉。

生不净信起烦恼心。

由是菩萨不应食肉。

善男子。

菩萨住于冢间若入伽蓝。

先当礼拜如来制多。

次应礼拜长老苾刍。

后复问讯少年苾刍。

不坐僧家床席等物恭敬而立。

何以故。

善男子。

菩萨为欲随顺世间将护有情故。

不坐僧家床席等物。

冢间菩萨顺圣者故。

若违逆世间非圣者故。

若一苾刍将自坐物。

请菩萨坐冢间。

菩萨应审观察彼苾刍意乐后无追悔。

及余众僧不起嗔嫌。

然自应起下劣之心。

如旃荼罗童子方坐此座。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冢间坐。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常坐。

何等为十。

一者常坐为不恼身故。

二者常坐为不恼心故。

三者常坐为不惛睡故。

四者常坐为不疲厌故。

五者常坐为欲圆满菩提资粮故。

六者常坐为心一境性故。

七者常坐为证现前道故。

八者常坐为趣菩提道场故。

九者常坐为利益一切有情故。

十者常坐为欲永断诸烦恼故。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常坐。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随敷坐。

何等为十。

一者于其敷具无所耽嗜。

二者终不自为施设敷具。

三者不遣他人施设敷具。

四者不现于相令他施设敷具。

五者随彼所有若草若叶便即应坐。

六者诸地方处若多毒蛇蚊虻孔穴。

即应舍离并不应坐。

七者菩萨欲卧身向右边累足而卧。

以法衣覆身。

正念正知起明了想。

八者右胁而卧不着睡眠。

九者但为长养诸大种故。

乃至为活命故。

十者菩萨于恒恒时及常常时令善品现前。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随敷坐。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修习瑜伽者。

何等为十。

一者能常修不净。

二者能常修慈悲。

三者能常修缘起。

四者于诸过患常修善巧。

五者能常修空性。

六者能常修无相。

七者能常修瑜伽。

八者能常勤修。

九者得不悔过。

十者能具足戒。

善男子。

云何菩萨能修不净。

善男子。

菩萨独处宴坐。

端身舒缓结加趺坐。

现前观察心极厌离。

安住正念心不外缘。

作是思惟。

人中所有一切饮食。

若净若秽若好若恶有味无味。

若食啖已身火所触。

皆成不净烂坏可恶。

而不随顺一切世间诸愚夫等耽嗜染着。

我等圣者依毗奈耶法。

能以正智观察自身。

不起染着亦不耽嗜。

然复我心亦不生于厌离。

是故菩萨能修不净。

云何菩萨能修慈悲。

善男子。

谓诸菩萨于闲静处独处宴坐。

端身舒缓结加趺坐。

现前观察心极厌离。

安住正念心不外缘。

作是思惟。

诸有情辈多起嗔害作不善业。

复常亲近不善丈夫。

无状于我起怨仇想。

或于过去。

或于未来。

或于现在。

起如是业。

我意令彼一切有情所起嗔害皆得断除。

令彼坐于菩提道场。

如是之事不唯言说。

实是菩萨甚深意乐随顺思惟。

是名菩萨能修慈悲。

云何菩萨能修缘起。

谓诸菩萨若起贪爱及嗔恚心。

作是思惟。

由我起于贪嗔等法。

能起之我既从缘生。

所起贪嗔及贪等境亦从缘起。

谁有智者于众缘生虚妄法中起我执着。

是名菩萨能修缘起。

云何菩萨于诸过患能修善巧。

谓诸菩萨为欲断除自身过患故常修习。

若他相续有诸过患。

堪为说者令彼断除。

不堪为者菩萨即应舍离而去。

云何过患。

谓于佛法僧。

于戒于圣于梵行者。

及于世间尊卑长幼性不恭敬。

此是过患。

自恃己身常起我慢。

轻贱于他染着现前种种境界。

背于涅槃起我见有情见命者见补特伽罗见断见空见执常无常。

性不承事一切圣者。

亲近愚夫。

远离持戒供养破戒舍善丈夫近不善丈夫。

诽谤甚深素怛缆藏。

于此藏门常怀惊怖。

懈怠懒惰轻贱己身。

性无辩才威光下劣。

所不应悔而乃悔之。

所应悔者而不能悔。

恒为盖缠之所系缚。

幻惑诳谄之所随逐。

惛沉睡眠之所覆蔽。

性常爱乐恭敬利养。

贪着种姓爱恋眷属。

乐国土众会。

舍所受持法性乐。

亲近顺世间咒。

而常厌离出世正法。

串习不善不修诸善。

赞出家人恶。

若于女人及诸丈夫童男童女诸外道等皆悉赞叹。

不乐住于阿练若处。

食不知量。

于其尊者不乐亲近。

诵习之时自为分限。

非所行处不见过恶。

性不恭敬微细尸罗。

于小罪中心不惊怖。

见愚痴者诸根暗昧叹为寂静。

见智慧者诸根明利拨为嚣举。

行于倨傲颠倒执着。

性乐粗言。

于爱不爱诸色之中随顺执着。

见起嗔者不生慈心。

见受苦者不起悲愍。

见有病者无厌离心。

见彼死者无有惊怖。

不求出离焚烧之处。

不观察身不观察戒。

于已作当作现作之法性不观察。

不应思惟而起思惟。

不应计度而生计度。

不应悕求而有悕求。

于非出离作出离想。

于彼非道而作道想。

未得谓得。

应作不作。

耽着恶法舍离善品。

恶说大乘赞叹小乘。

毁呰深信大乘补特伽罗。

赞叹深信小乘补特伽罗。

常为诤论恒起斗讼。

性怀粗犷好为恶语。

倨傲多言严切暴恶。

贪婪矫诈性多虚妄。

语无伦次爱乐戏论。

此是过患。

菩萨能于如是过患。

得善巧已勤修空性。

为欲舍离诸戏论故。

菩萨虽复勤修空性然心流散。

于彼彼处而心乐住。

菩萨遍求于彼彼境。

自性皆空求不可得。

所取之境体既是空。

能取之心性亦非有。

所观心境了知是空。

能观察智体实非有。

菩萨观察空性之时修无相性。

菩萨虽复勤修无相。

犹有彼彼诸相现前。

菩萨又观现前诸相体性皆空。

如是诸相既不可得。

观内身相亦不可得。

于身念住亦不可得。

心不执着外诸相中。

念住体性亦不可得。

菩萨舍离如是诸相。

常能发起修习意乐。

菩萨修习诸三摩地。

于其境界无间而住。

谓心一境性是奢摩他。

如实观察是毗钵舍那。

菩萨修习三摩呬多。

心得无悔又复欢喜。

何以故。

戒清净故。

以诸菩萨戒清净故得于瑜伽。

具足戒者增长瑜伽修习瑜伽。

是故说名得瑜伽者。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修习瑜伽者。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持素怛缆藏。

何等为十。

一者听闻领受。

为守护正法故。

不为资财故。

二者听闻领受。

为守护住持故。

不为利养故。

三者听闻领受。

为三宝种不断故。

不求供养故。

四者听闻领受。

为正摄受发趣大乘诸有情故。

不为名称赞叹故。

五者听闻领受。

为欲利益无依无怙诸有情故。

六者听闻领受。

安乐苦恼诸有情故。

七者听闻领受。

为诸有情无慧眼者得慧眼故。

八者听闻领受。

为发趣声闻乘诸有情等。

演说声闻乘道故。

九者听闻领受。

为发趣大乘道故。

十者听闻领受。

为自身证无上智故。

不为希求下劣乘故。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持素怛缆藏。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持毗奈耶藏。

何等为十。

一者能了知毗奈耶。

二者能了知毗奈耶义。

三者能了知毗奈耶甚深理趣。

四者能了知毗奈耶微细。

五者能了知应作不应作。

六者能了知自性违犯。

七者能了知施设违犯。

八者能了知所学波罗提木叉缘起。

九者能了知声闻毗奈耶。

十者能了知菩萨毗奈耶。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持毗奈耶藏。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善轨则所行境界具足威仪。

何等为十。

一者善学声闻一切学处。

二者善学缘觉一切学处。

三者善学菩萨一切学处。

四者于诸学处得善学已。

能善轨则所行具足。

五者轨则所行皆具足已。

便能舍离非沙门行。

六者以是因缘菩萨不行非处非时。

七者菩萨能于沙门所行威仪轨则皆具足已。

若沙门若婆罗门。

皆无有能非理讥毁。

八者由此菩萨亦能令他善学如是一切学处。

九者菩萨所行轨则圆满已。

得端严寂静具足威仪。

十者成就威仪而无矫诈。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善轨则所行境界威仪具足。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离悭吝嫉妒。

何等为十。

一者得自为施主。

二者能劝他布施。

三者能赞叹布施。

四者庆慰他施。

五者赞余施主令得欢喜。

六者见施他时终不起念。

但施于我勿施余人。

如是之物唯我应有。

七者菩萨发心令一切有情皆得利益。

谓能济彼活命资具。

八者菩萨发心令诸有情皆得安乐。

所谓成就世出世间所有安乐。

九者我当勤修为欲利益诸有情故。

十者我应发起舍离悭吝嫉妒之心。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便能永离悭吝嫉妒。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于一切有情得平等心。

何等为十。

一者于一切有情得平等方便。

二者于一切有情得心无障碍。

三者于一切有情得无恼坏心。

四者修行布施。

五者修习持戒。

六者修习安忍。

七者修习正勤。

八者修习静虑。

九者修习般若。

为欲利益诸有情故。

十者积集一切智因。

菩萨积集终不依止二种之心。

平等普为一切有情而积集故。

菩萨若能如是积集。

速证法性能出一切生死热恼。

亦能令他出离生死。

菩萨平等于诸有情心不贪爱亦无憎嫉。

善男子。

譬如长者有其六子。

皆悉端严称可父意。

长者怜愍心无偏念平等养育。

然彼诸子幼小愚痴未有善巧。

长者舍宅忽然失火。

是时诸子各各别处。

善男子。

于汝意云何。

是时长者颇作是念。

我令诸子前后出不。

止盖菩萨言。

不也世尊。

何以故。

由彼长者心平等故。

于其诸子随得随出。

佛言。

如是如是。

菩萨亦尔。

一切有情在于生死热恼宅中。

愚痴无智复无善巧。

如是有情。

于六道中各各别住。

菩萨以方便故皆令得出。

复能置于寂静之界。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于一切有情得平等心。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善巧供养一切如来。

何等为十。

一者以法供养。

即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二者如说修行。

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三者为利益安乐诸有情故。

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四者为摄诸有情故。

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五者随所作事皆为利益诸有情故。

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六者不舍离誓愿。

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七者不舍菩萨所作事业。

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八者如理思惟故。

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九者心无厌倦故。

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十者不舍离菩提心故。

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云何为法供养。

善男子。

以法身即是诸如来故。

法供养已即为供养一切如来。

云何如说修行。

谓如说修行成如来故。

云何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谓如来出现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故。

云何为摄受诸有情。

谓如来出现摄受一切诸有情故。

云何为利益诸有情。

以所作事业皆为利益诸有情故。

云何不舍誓愿。

以舍离誓愿不能利益诸有情故。

云何不舍菩萨所作事业。

若违背菩萨所作事业。

即不能供养一切如来。

云何如理思惟。

谓不如理思惟。

不能供养诸如来故。

云何心不疲厌。

谓心若疲厌。

即不能供养一切如来。

云何不舍菩提心。

以舍离菩提心。

即不能供养一切如来。

何以故。

善男子。

以诸菩萨为利益有情。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无有情则诸菩萨不现等觉。

是故以法供养。

即得供养一切如来。

非财供养。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即得善巧。

承事供养一切如来。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降伏我慢。

何等为十。

一者菩萨舍家出家所有亲属。

皆舍离我犹如死尸。

以是因缘能降伏我慢。

二者我毁形好。

着坏色衣身貌异俗。

由是因缘能伏我慢。

三者我剃除须发。

手执应器巡家乞食。

以是因缘能降伏我慢。

四者巡家乞食。

如旃荼罗子起下劣心。

以是故能降伏我慢。

五者从他乞食我命因他。

应念己身如乞求者。

由是故能降伏我慢。

六者我所得食虽为他人之所轻贱。

为乞食故而无厌倦。

由是故能降伏我慢。

七者供养尊者阿遮利耶作福田想。

由是故能降伏我慢。

八者我具威仪轨则所行。

为欲令他同梵行者见皆欢喜。

以是故能降伏我慢。

九者未得佛法愿我当得。

以是故能降伏我慢。

十者我能于彼忿怒损害诸有情中常起忍辱。

以是故能降伏我慢。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降伏我慢。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净信。

何等为十。

一者以宿植善根具足因缘故出生福德。

二者不由师教而得正见。

三者舍离虚诳谄曲之行得意乐具足。

四者无邪曲性得质直心。

五者由利根故。

得智慧具足。

六者以清净心流注相续故。

能舍离睡眠障碍。

七者舍离恶知识。

依止善知识。

八者希求善法不起我慢。

九者演说正法。

无颠倒取。

十者以广大信。

能知如来广大威德。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清信心。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我于如来广大威德。

愿乐欲闻少分之义。

佛言。

善男子。

汝应谛听善思念之。

我今为汝宣说如来广大威德少分之义。

止盖白佛言。

善哉世尊。

愿乐欲闻。

善男子。

如来成就大慈平等普为一切有情。

如来于一有情起于大慈。

与一切有情而无有异。

如来大慈。

虽遍有情界尽虚空界。

然大慈边际实不可得。

善男子。

如来成就大悲不与一切声闻缘觉诸菩萨共。

如来于一有情起大悲时。

与一切有情而无有异。

善男子。

如来成就说法无尽。

于无量劫无量阿僧企耶。

名言各别道理不同。

为一切有情能顿演说。

然佛所说法无穷尽。

善男子。

如来成就无量问难。

能答能释。

善男子。

假使一切有情。

乃至入于有情数者。

同时问佛。

名句文身各各有异。

如来于一刹那或一腊缚一牟呼栗多。

能答能释而无穷尽。

善男子。

如来成就静虑所行境界得无障碍。

善男子。

假令一切有情。

皆住十地诸菩萨位。

如是菩萨。

一时皆入无量百千诸三摩地。

如是入时经于无量百千诸劫。

所入静虑各各不同。

实不能知佛三摩地。

及所行境界边际可得。

善男子。

如来成就无量色身。

若诸有情应以如来色身而教化者。

如来即能于一刹那或一腊缚一牟呼栗多。

各各于彼有情之所。

示现如来色身之相。

若诸有情应见种种别类有情色身之相。

如来即能于一刹那或一腊缚或一牟呼栗多。

各各于彼有情之前。

示现种种别类有情色身之相。

善男子。

如来眼所取境有无量种。

诸有情等。

天眼所见。

肉眼不见者。

如是种类有情。

满于超过算数思量世界之中。

世尊如实观见尔所有情。

犹如掌中阿摩罗果。

善男子。

如来耳所取境有无量种。

如前所说无量无边诸世界中。

有情充满。

然彼世界一切有情。

于一刹那一腊缚时一牟呼栗多顷同时出声。

然彼诸声音韵屈曲。

言词大小宣说有异。

如来闻彼音声。

各各差别皆能了知。

善男子。

如来成就圣智无尽无量犹若虚空。

善男子。

尽有情界所有众生。

各各构画别别思惟作种种业。

如来于一刹那于一腊缚一牟呼栗多。

悉能了知。

此诸有情如是构画如是思惟如是造业得如是果。

如来以无碍智。

悉能了知彼诸有情三世业果。

何以故。

如来常在三摩呬多故。

何以故。

如来念无失故。

诸根不散故。

心不驰流故。

何以故。

善男子。

如来住寂静故。

甚寂静极寂静故。

能断一切诸烦恼故。

善男子。

若彼众生。

有诸烦恼心则驰散。

不能得彼诸三摩地。

如来无彼烦恼尘垢起无漏智。

证得一切诸法自在平等理性。

通达一切诸三摩地三摩钵底所行境界。

善男子。

如来所有四种威仪。

一一皆住于三摩地。

乃至如来入于涅槃。

经尔所时住三摩地。

何况少时而不在定。

善男子。

如来于无量劫积集资粮。

由是如来常住三摩呬多。

善男子。

如来不可测量。

不可思惟。

不可计度。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不也世尊。

以如来于三阿僧企耶积集资粮。

而证得故。

佛言。

善男子。

我于无量劫积集资粮。

证得如来不思议境。

非唯于彼三僧祇劫而证得故。

然由菩萨悟解平等诸法性已。

方得入彼三僧祇数。

非初发心。

  止盖菩萨言。

若诸有情得闻如来大威德者。

能起净信欢喜悦乐。

世尊。

彼诸有情。

当知即是有福德者。

作诸善者。

断业障者。

若起信解则亲近菩提。

何况闻已受持读诵究竟通利为他广说。

世尊。

如是有情不久堪成如来威德。

佛言。

如是如是。

善男子。

此诸有情。

当为无量诸佛摄受。

当得承事无量诸佛种诸善根。

若善男子。

善女人。

得闻如来广大威德。

终不应起犹豫疑惑。

于如来威德。

能意乐思惟心净胜解。

着新净衣如法供养。

能于七日七夜。

专念思惟心不散乱。

满七日七夜已。

即于其夜得见如来。

若所作法不具足者。

是人临命终时心不散乱。

当得如来现前而住。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若诸有情。

闻说如来大威德时生不信不。

佛言有。

善男子。

若诸有情。

闻说如来大威德时。

意乐猛利粗恶楚毒起损害心。

于说法师起恶知识想。

由是因缘。

身坏之后生奈洛迦。

善男子。

若诸有情。

闻说如来广大威德心生净信。

于说法师起善知识想及导师想。

善男子。

决定应知。

此诸有情生生之处。

曾闻如来广大威德。

或此诸有情作如是思惟。

我应往昔于诸佛会中曾闻此法门。

由斯我等闻于如来广大威德。

心生净信如世尊说。

今闻如来广大威德。

生净信者以昔曾闻故。

  尔时世尊即现舌相覆于面轮。

次覆于身及师子座并诸菩萨声闻之众释梵护世。

乃至覆于一切大会。

尔时世尊还摄舌相告大众言。

善男子。

如是舌相。

由如来得不妄语故。

汝等应当深生净信。

能于长夜利益安乐。

说此法时。

八万四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无量百千有情。

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其余无量有情。

曾未能发菩提心者皆得发心。

  尔时薄伽梵告止盖菩萨言。

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于世俗中而得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于世俗谛施设有色。

胜义谛中色不可得亦无执着。

于世俗中施设受想行识。

胜义谛中乃至于识皆不可得亦无执着。

二者于世俗中施设地界。

于胜义中地不可得亦无执着。

虽于世俗施设水火风界及空识界。

于胜义中乃至识界俱不可得亦无执着。

三者虽于世俗施设眼处。

于胜义中眼处不可得亦无执着。

虽于世俗施设耳处乃至意处。

于胜义中乃至意处皆不可得亦无执着。

四者虽于世俗施设有我。

于胜义中我不可得亦无执着。

五者虽于世俗施设有情。

于胜义中有情不可得亦无执着。

六者虽于世俗施设命者养育意生补特迦罗摩纳缚迦。

于胜义中皆不可得亦无执着。

七者虽于世俗施设世间。

于胜义中世间不可得亦无执着。

八者虽于世俗施设有世间法。

于胜义中世间法不可得亦无执着。

九者虽于世俗施设佛法。

于胜义中佛法不可得亦无执着。

十者虽于世俗施设菩提。

于胜义中所证菩提及能觉者。

俱不可得亦无执着。

善男子。

因想施设所有言说。

是名世俗。

虽胜义中世俗不可得。

离于世俗则无胜义。

善男子。

若菩萨于世俗中能得善巧非胜义谛。

是故说名世俗善巧。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世俗善巧。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胜义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证得无生法性。

二者证得不灭法性。

三者证得不坏法性。

四者证得不入不出法性。

五者证得超过言语所行法性。

六者证得无言说法性。

七者证得离戏论法性。

八者证得不可说法性。

九者证得寂静法性。

十者证得圣者法性。

何以故。

善男子。

以胜义谛不生不灭不坏无入无出超过言路。

非文字取故。

非戏论证故。

不可言说湛然寂静。

为诸圣者自内所证。

善男子。

以诸如来。

若有出现若不出现。

其胜义理常住不坏。

为是义故。

菩萨剃除须发。

身服袈裟心生正信。

远离于家趣于非家。

是名出家。

得出家已精勤修习。

如头系缯彩为火所烧。

无暇救火专求胜义。

若无胜义则梵行唐捐。

诸佛出世亦无义利。

善男子。

由有胜义故。

诸菩萨于此法中能得善巧。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胜义善巧。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缘起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能知空性。

二者能知无所有性。

三者能知不坚固性。

四者能知如影性。

五者能知如像性。

六者能知如响性。

七者能知如幻性。

八者能知无住性。

九者能知摇动性。

十者能知缘起性。

菩萨作是思惟。

诸法如是空。

如是无所有。

如是不坚固。

如是喻影。

如是喻像。

如是喻响。

如是喻幻。

如是无住。

如是摇动。

如是缘起。

复作思惟。

于此诸法能了知生能了知灭。

菩萨又复思念。

一切诸法何因故生何因故灭。

由无明为缘能生诸法。

无明是首。

无明为依。

依无明已诸行得生。

依诸行已诸识得生。

依识生已名色得生。

依名色已六处得生。

依六处已诸触得生。

诸触生已施设于受。

以有受故施设于爱。

愚夫为爱所逼迫故施设于取。

取谓受取。

以取生故有相续生。

依止有故而得于生。

依止生故而得有老。

以有老故补特伽罗皆有其死。

以有死故即能生于忧悲苦恼。

诸法积集为大苦聚。

是故智者应当精勤坏灭无明拔其根本。

无明灭故而诸法灭。

善男子。

譬如命根灭已余根皆灭。

如是无明灭故即无所依。

以无依故烦恼不起。

以生死因灭故诸趣果灭。

由是菩萨能证涅槃。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缘起善巧。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故能自了知。

何等为十。

一者菩萨观察自身是谁种姓。

于婆罗门刹帝利种。

若居士家富贵贫贱。

诸种姓中何种姓生。

菩萨虽能于诸富贵种姓中生。

终不恃此而起憍慢。

若于贫贱种姓中生。

作是思惟。

我昔曾作诸杂业故。

由是令我生此种姓。

以是因缘厌离诸有。

以厌离故而求出家。

二者得出家已应作是念。

为何义利而求出家。

作是思惟。

我今出家为欲自度令他得度。

自得解脱令他解脱。

是故菩萨常应远离懈怠懒惰。

三者菩萨应念。

我今出家于诸罪障不善之法皆应除灭。

所以者何。

若有诸罪已能断除。

应自心生欢喜悦乐。

若未除断为令断故应勤修习。

四者菩萨应当如是观察。

我既出家一切善法皆得增长。

所以者何。

若诸善法已得增长心生喜乐。

若未增长为令增长殷勤修习。

五者菩萨又应如是观察。

若增长善法除灭罪障。

我当依止如是尊者。

由是因缘。

菩萨应随邬波驮耶。

持戒破戒。

少闻多闻。

若有名称。

若无名称。

起导师想犹如世尊。

生于净信欢喜悦乐。

六者菩萨当于阿遮利耶。

应常尊重恭敬供养。

作是思惟。

我今依止阿遮利耶故。

于菩提分法未圆满者愿得圆满。

于烦恼法未得除断愿得除断。

菩萨奉事阿遮利耶。

如邬波驮耶想。

若有善法随顺摄受。

若不善法了知不作。

由此心生欢喜悦乐。

七者菩萨应起思惟谁是我师。

复作是念。

一切智者是我之师。

云何一切智者。

谓了知诸法哀愍世间。

能起大悲为大福田。

与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为大轨范是我导师。

菩萨由此欢喜悦乐得大利益。

复作思惟。

诸佛世尊是我之师。

佛所演说圣道学处我当修习。

乃至命终亦无违犯。

我应如是尊重诸佛。

恭敬供养心常随顺。

八者菩萨作是思惟。

我从谁乞而得于食。

菩萨复念。

我应从彼城邑聚落诸婆罗门刹帝利等而乞于食。

我令如是诸有情等。

以施食故获大果报。

获大义利获大威德。

故从乞食。

九者菩萨作是思惟。

城邑聚落诸婆罗门刹帝利等。

应作何想而与我食。

菩萨复念。

彼应于我。

作沙门想。

作苾刍想。

作福田想。

而与我食。

我应思念但是沙门及福田者。

所有功德我皆修习。

十者菩萨作是思惟。

无始生死我今出离。

云何出离。

菩萨思念。

我得出家成苾刍法。

是第一出离。

我今成就沙门功德。

是第二出离。

我常精进离于懈怠。

证于法性故能出离无始生死。

是第三出离。

我当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现等觉。

是第四出离。

菩萨由作如是观察能自了知。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自了知。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知于世。

何等为十。

一于倨傲者能自卑下。

二于憍慢者能离憍慢。

三于邪曲者能为质直。

四于虚诳者能真实言。

五于恶语者能为爱语。

六于坚强者能柔软语。

七于暴恶者常能忍辱。

八于嗔怒者能修于慈。

九于苦恼者能修于悲。

十于悭吝者能修于施。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知于世。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生清净佛刹。

何等为十。

一者成就于戒无缺无杂。

戒无点污。

戒得清净。

二者为一切有情心得平等。

三者以能成就广大善根。

四者于利养名称恭敬赞叹。

心常舍离无所染着。

五者得清净信心无疑惑。

六者常修精进离懈怠心。

七者能入寂定无散乱心。

八者能得多闻而无恶慧。

九者成就利智非钝根性。

十者有慈悲性无损害心。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于此十法。

为要具足方始得生。

若有阙者能得生不。

佛言。

善男子。

若有菩萨。

成就一法得无缺减。

无少违犯鲜白清净。

彼诸菩萨即得具足成就十法。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生清净佛刹。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处胎藏尘垢不染。

何等为十。

一者造如来像。

二者修理破坏诸佛制多。

三者以诸妙香涂佛制多而为供养。

四者以诸香水洗如来像而为供养。

五者于佛制多中扫洒涂地而为供养。

六者亲能承事供养父母。

七者亲能供养阿遮利耶邬波驮耶。

八者亲能供养修梵行者。

而菩萨心无有悕望。

九者菩萨愿以善根回施有情。

由我善根。

令不染着胎垢而生。

十者菩萨如是回向。

意乐殷重猛利甚深。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处胎藏尘垢无染。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舍家出家。

何等为十。

一者得无所取。

二者不杂乱住。

三者得厌背境界。

四者离境界爱着。

五者不起染着境界过患。

六者于佛施设所有学处恭敬尊重。

能善修习勇猛精进。

七者于饮食衣服资具医药。

随所受物心常知足。

八者于钵多罗及袈裟资具。

善能舍离一切积集。

九者于境界中心常怖畏起于厌离。

十者常勤修习。

能于现前寂静而住。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舍家出家。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能得净命。

何等为十。

一者能善舍离为利养故矫诈谄曲。

二者能善舍离为利养故而现其相。

三者善能舍离为利养故虚言鼓动。

四者善能舍离恶求利养。

五者善能舍离非法利养。

六者善能舍离不净利养。

七者不耽着利养。

八者得不染着利养。

九者得性不热恼。

十者于如法利养善能知足。

善男子。

云何善能舍离为利养故矫诈谄曲。

谓此菩萨不为利养因缘故身语心业而为矫诈。

云何身不矫诈。

谓此菩萨若见施主及助施者。

不现威仪。

云何不现威仪。

谓此菩萨若举足时不诈徐步。

若下足时不前视一寻现思惟相。

亦不诈伪不顾直视。

云何语不矫诈。

谓此菩萨不为利养故安徐细语柔软爱语及随顺语。

云何心不矫诈。

若有施主及助施者请唤之时。

菩萨不为利养语现少欲心广贪求内怀热恼。

是名菩萨不为利养故矫诈谄曲。

云何善能舍离为利养故而现其相。

菩萨若见施主及助施者终不现相。

自言我之衣钵病缘医药。

而彼施主及助施者。

虽不惠施菩萨终不从彼乞求。

是名菩萨善能舍离为利养故而现其相。

云何菩萨善能舍离为利养故虚言鼓动。

菩萨若见施主及助施者。

终不诈言。

某甲施主持某事物而惠施我。

我以某物而报彼恩。

又言某甲以我持戒多闻少欲。

持彼彼物而施与我。

我起悲心。

怜愍彼故而摄受之。

是名菩萨善能舍离为利养故虚言鼓动。

佛说宝雨经卷第十

  云何菩萨善能舍离恶求利养。

善男子。

菩萨不为利养故身心行恶。

身行恶者。

为利养故驰走来往而犯尸罗。

心行恶者悕求利养。

若见余人所得利养及同梵行者。

兴心损坏。

是名菩萨舍离恶求利养。

云何菩萨舍离非法利养。

谓此菩萨不行矫诈取于利养。

不以斗秤而行欺诳。

他所委信。

终不侵损不行矫诈。

是名菩萨舍离非法利养。

云何菩萨舍离不净利养。

谓此菩萨所得利养。

若窣堵波。

若法若僧共有之物。

或他不与亦不许可。

虽得彼物必不受之。

是名菩萨舍离不净利养。

云何菩萨不耽着利养。

谓此菩萨得利养时。

不摄为己物。

不自称富者。

亦无积聚。

时时施与沙门婆罗门等。

若施与父母及辅翼左右亲友眷属。

时时自用。

虽自受用亦无染着。

菩萨不得利养之时。

心不生苦亦无热恼。

若彼施主及助施者。

虽不惠施。

菩萨于彼不起嗔心。

若得如法利养及随僧次。

一切如来皆同许可。

诸菩萨等无有呵责。

诸天赞叹。

同梵行者无有讥嫌。

于此利益常能知足。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净命。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心无厌倦。

何等为十。

一者为诸有情故虽久住生死而无厌倦。

二者为诸有情故于生死苦而无厌倦。

三者于利益有情中而无厌倦。

四者诸所作事常为有情而无厌倦。

五者能令有情作善事业而无厌倦。

六者为声闻乘补特伽罗宣说道法而无厌倦。

七者不于声闻乘补特伽罗前现不信彼声闻乘法。

八者摄受菩提分法而无厌倦。

九者圆满菩提资粮而无厌倦。

十者于涅槃界不求现证。

亦无趣向涅槃意乐。

由此菩萨能随顺大菩提故。

趣向大菩提故。

亲近大菩提故。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心无厌倦。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能行一切如来教敕。

何等为十。

一者修不放逸。

舍诸放逸故。

二者得身善律仪。

身不行恶故。

三者得语善律仪。

语不行恶故。

四者得意善律仪。

意不行恶故。

五者怖畏他世。

能尽舍离诸不善法。

六者能说正理离诸非理。

七者能善说法诃责非法。

八者能得舍离讥嫌之业。

于清净业随顺修行。

九者于如来教中不说过患。

能尽舍离诸烦恼毒。

十者于如来法性能随顺守护。

防御一切恶不善法。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能行一切如来教敕。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面门微笑永离颦蹙。

何等为十。

一者得诸根明净。

二者得诸根遍净。

三者得诸根不缺。

四者得诸根离垢。

五者得诸根白净。

六者得永离损害。

七者得永离睡眠。

八者得永离缠缚。

九者得永离结恨。

十者得永离忿怒。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面门微笑永离颦蹙。

  止盖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趣。由诸根清净故诸菩萨得面门微笑。复由永离诸烦恼故得无颦蹙。佛言。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多闻。

何等为十。

一者如实了知如是贪火炽然生灭。

二者如实了知如是嗔火炽然增盛。

三者如实了知如是痴火惛乱增长。

四者如实了知有为之法悉皆无常。

五者如实了知如是诸行一切皆苦。

六者如实了知如是世间并皆是空。

七者如实了知如是一切诸行无我。

八者如实了知如是爱着皆名戏论。

九者如实了知一切诸法因缘所生。

十者如实了知涅槃寂静。

如是之义非但言说。

要以闻思修所成慧。

方于此义如实了知。

如是知已悲心坚固。

为诸有情发起精进。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多闻。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摄受正法。

何等为十。

一者于后时后分后五十岁正法将灭时分转减。

诸有情类不能修持住非道中。

智灯已灭无能说者。

此时若有能于广大素怛缆中。

有大利益。

有大威德。

生诸善法如有情母。

受持读诵。

种种承事恭敬供养。

二者展转为他宣说开示。

三者能于修学如是广大经典补特伽罗所。

生于净信。

欢喜踊跃摄受于彼。

四者听闻正法无所悕望。

五者于此法师起导师想。

六者能于正法起甘露想。

七者能于正法起仙药想。

八者于其正法起良药想。

九者专求正法不顾身命。

十者悕求正法起修行想。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摄受正法。

  复次善男子。

有十种法菩萨成就为法王子。

何等为十。

一者具诸相庄严。

二者身得随好。

三者诸根具足皆悉圆满。

四者于一切如来所行之处随顺修行。

五者于一切如来所得圣道随顺得之。

六者于一切如来所有觉悟随顺悟之。

七者能得除灭世间苦恼。

八者善学一切圣者所行。

九者得善修习梵行。

十者能住一切智城。

是诸如来所住之处。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为法王子。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得释梵护世之所承奉。

何等为十。

一者能于菩提而不退转。

二者一切诸魔所不能动。

三者于佛法中而无退失。

四者随顺能入诸真实相。

五者随顺通达一切诸法悉皆平等。

六者能于一切佛法之中。

不藉他缘而能信解。

七者得善证智。

八者成就不共一切声闻辟支佛法。

九者能超过彼一切世间。

十者证无生法忍。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得释梵护世之所承奉。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能知有情意乐随眠。

何等为十。

一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贪心意乐。

二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嗔心意乐。

三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痴心意乐。

四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上品意乐。

五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中品意乐。

六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下品意乐。

七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诸善意乐。

八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坚固意乐。

九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常起随眠。

十者如实了知一切有情暴恶随眠。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能知有情意乐随眠。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能得成熟有情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若诸有情。

应以如来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如来色相。

二者应以菩萨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菩萨色相。

三者应以缘觉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缘觉色相。

四者应以声闻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声闻色相。

五者应以帝释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帝释色相。

六者应以魔王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魔王色相。

七者应以梵天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梵天色相。

八者应以婆罗门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婆罗门色相。

九者应以刹帝利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刹帝利色相。

十者应以居士色相而得度者。

即现居士色相。

善男子。

若诸有情应以如是色相方便得调伏者。

菩萨为彼示现种种色相方便而调伏之。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

能得成熟有情善巧。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随顺住。

何等为十。

一者质直心。

二者柔软心。

三者不邪曲心。

四者无损害心。

五者无垢心。

六者清净心。

七者无坚鞕心。

八者无粗恶言。

九者能常忍辱。

十者具足随顺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随顺住。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安乐住。

何等为十。

一者能得正见具足清净。

二者得戒具足。

三者轨则清净。

四者得顺所行境。

五者无所染着。

六者成就悲愍。

七者能常忧念。

八者能得同类。

九者能发起一乘。

十者不事余师。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安乐住。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摄事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为摄有情修利益施。

二者为摄有情修安乐施。

三者为摄有情修无尽施。

四者为摄有情言说利益。

五者为摄有情修言说义。

六者为摄有情修言说法。

七者为摄有情示言说理。

八者为摄有情以善利益。

九者为摄有情同饮食等饶益彼故。

十者为摄有情同于活命资具等事饶益彼故。

善男子。

法利益者所谓法施。

安乐施者。

所谓财施。

无尽施者。

谓常宣说道路示人。

言说利益者。

谓说善根。

言说义者。

谓说真实。

言说法者。

谓顺如来教演说之法。

言说理者。

谓不坏实义。

善利益者。

谓令众生除灭不善置于善处。

同饮食等饶益彼者。

谓同受用种种饮食衣服等事。

同于活命资具等事饶益彼者。

谓同受用金银末尼真珠璧玉吠琉璃宝螺贝珊瑚象马车乘如是等事。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摄事善巧。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得端严。

何等为十。

一能得寂静威仪。

二能得无矫诈威仪。

三能得清净威仪。

四能令见者之所爱乐。

五能令见者诸恶止息心意寂静。

六能令见者无有厌足。

七能令见者心意悦乐。

八能令见者心无挂碍。

九能令见者所愿满足。

十能令见者心生净信。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得端严。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为所依止。

何等为十。

一者能守护他。

以诸有情怖烦恼故。

二者能得出离。

以生死旷野多饥渴故。

三者善能拔济。

谓令有情出生死海故。

四者能作眷属。

以诸有情多茕独故。

五者为大医师。

以能对除烦恼病故。

六者能作依怙。

以诸有情无依恃故。

七者能作依止。

以诸有情无依处故。

八者能作归依。

以诸有情无依托故。

九者能为智灯。

以诸有情住无明故。

十者能作归趣。

以诸有情无趣向故。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为所依。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如大药树。

何等为十。

善男子。

如大药树能令有情皆得受用。

一者受用其根。

二者受用其茎。

三者受用其枝。

四者受用其叶。

五者受用其花。

六者受用其果。

七者见时受用其色。

八者嗅时受用其香。

九者尝时受用其味。

十者摩时受用其触。

善男子。

菩萨如是从初发心乃至成佛。

能施彼彼一切有情诸烦恼病种种法药令得受用。

或受用菩萨施波罗蜜多。

或受用菩萨戒波罗蜜多。

或受用菩萨忍波罗蜜多。

或受用菩萨精进波罗蜜多。

或受用菩萨静虑波罗蜜多。

或受用菩萨般若波罗蜜多。

或见菩萨身而得胜利。

或闻菩萨名而得胜利。

或味菩萨功德而得胜利。

或复供养菩萨而得胜利。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如大药树。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能勤修福德。

何等为十。

一者于三宝中随力供养。

二者于诸有情病患之者能施医药。

三者于一切有情饥渴逼者能施饮食。

四者于一切有情为寒热等所侵逼者能施衣服。

五者于阿遮利耶邬波驮耶。

心常尊重恭敬供养。

六者于同梵行者问讯起居。

合掌礼拜恭敬供养。

七者建立伽蓝树林园苑。

八者于时时间能以资财谷麦等物库藏所有而行惠施。

九者于其奴婢及佣力者。

平等怜愍而养育之。

十者于时时间。

能尊重供养持净戒者及诸沙门婆罗门等。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能勤修福德。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得变化善巧。

何等为十。

一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诸如来所闻甚深义。

二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诸如来所听闻正法。

三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诸如来所恭敬供养。

四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土中。

修集菩提资粮圆满。

五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土中。

见诸菩萨现正等觉。

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六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土中示诣道场。

七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土中。

自现等觉令他皆见。

八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土中转正法轮。

九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土中示般涅槃。

十者于一佛刹身相不动。

能于无量佛刹土中。

从初发心乃至成佛。

经尔所时观诸有情应调伏者。

即能现作种种变化而调伏之。

菩萨虽现如是变化。

而不分别我能变化。

于所变境亦不分别。

如是之事我所化作。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菩萨能作种种变化。

云何于此能化之者及所化事得无分别。

佛言。

善男子。

我今为汝当说譬喻。

汝应谛听。

善男子。

譬如日月光耀四洲。

广能利益诸有情等。

而彼日月。

虽能利益一切有情。

而不分别我为能耀。

亦不分别彼有情等以为所耀。

然日月天子。

由其往昔异熟业成。

能作如是利有情事。

善男子。

诸菩萨等亦复如是。

虽种种变化而无功用。

于能化所化不起分别。

我是能化有情为所化。

何以故。

如是种种变化之事。

一一皆是菩萨善业得成熟故。

由昔修行发如是愿作如是事。

以此故得于能化所化离于分别。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变化善巧。

  复次善男子。

菩萨成就十种法。

速疾能于无上菩提而现等觉。

何等为十。

一者得具足施。

以善积集成就施故。

二者得具足戒。

成就净戒无有缺漏亦无杂染。

超过一切声闻缘觉。

三者具足安忍。

四者具足正勤。

五者具足静虑。

六者具足般若。

七者具足方便。

八者具足胜愿。

九者具足诸力。

十者具足正智。

菩萨以能成就智故。

起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

由能成就不共智故。

又能超过菩萨初地。

乃至能超于第九地。

由菩萨得智具足故。

善男子。

菩萨成就此十种法故。

能速疾于无上菩提而现等觉。

世尊。

说此法门之时。

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又此世界所有苏迷卢山。

及牟真邻陀山。

摩诃牟真邻陀山。

轮围山。

大轮围山。

及宝山等一切诸山。

为供养佛故。

峰岫低屈向伽耶山。

又此世界所有一切花果树等。

悉皆低屈向伽耶山。

供养于佛及供养法。

复有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萨。

以种种衣服诸庄严具。

其积量如苏迷卢山供养佛法。

复有无量百千俱胝释梵护世。

合掌向佛恭敬礼拜。

以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散于佛上。

复有无量百千天子。

于虚空中各执天衣。

举手旋转作百千种声。

以诸天花散于佛上而作是言。

过去诸佛已出世间转正法轮。

世尊。

今者又复出现转妙法轮。

若诸有情曾于过去供养诸佛。

修行福业积集善根。

如是有情。

今时方得闻此法门。

何况闻已深生净信。

复有无量百千莫呼洛伽。

亦为供养此法门故出大音声。

犹如雷震其声普遍。

复变化作种种香云雨诸香水。

其雨遍此三千大千世界。

及伽耶山顶。

亦不娆乱诸有情类。

复有无量百千诸龙婇女。

于世尊前作种种音乐赞叹供养。

复有无量百千健达缚紧捺洛。

右绕三千大千世界及伽耶山。

出美妙音赞叹供养。

复有无量百千俱胝药叉。

雨众莲花而为供养。

复有无量百千诸婆罗门及刹帝利。

以诸花鬘烧香和香涂香末香衣服花盖及诸幢幡而供养佛。

复有无量世界之中所有诸佛。

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供养法故。

各放眉间光明。

其光明中现种种色种种形种种光。

谓青黄赤白及红颇胝迦。

所放光明其光右绕此大千界。

而能破彼一切闇障。

光复右绕伽耶山顶及如来身。

然从世尊顶上而入。

复有妙风所吹之处。

触者安乐。

世尊。

说此法门之时。

于众会中有七十二那庾多菩萨得无生法忍。

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

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无量百千俱胝有情未发心者发菩提心。

时伽耶山有一天女名曰长寿。

久住此山。

率其兵众将诸眷属来诣佛所。

于众会中从坐而起。

为供养佛。

往自宫殿取供养具。

还至佛所恭敬供养。

而白佛言。

我知世尊于过去世无量生中。

常住在此伽耶之山。

曾有七万二千诸佛。

皆为世尊说此法门文句义理。

今者世尊还住此山。

而为我等说此法门所有文句。

佛言。

天女。

汝今得闻如是法宝为大义利。

尔时复有诸天子众作是思惟。

此长寿天女经尔所时承事如来闻此法门。

云何不能转此女身。

  尔时止盖菩萨知诸天子心所思惟。

而白佛言。

世尊。

有何因缘。

此长寿天女。

经尔所时供养如来。

复闻此法门大威神力。

而今不能转此女身。

佛言。

善男子。

此长寿天女。

住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为利益一切有情因缘故。

善男子。

我知此天女于往昔时。

以能劝请超过算数诸佛如来发菩提心乃至涅槃故。

此天女有大威德。

于贤劫中供养诸佛。

于此佛刹当现等觉。

号长寿如来应正等觉。

时薄伽梵。

告天女言。

天女。

汝应示现自身佛刹。

尔时天女。

当即现入一切色身三摩地。

入此定已时。

此三千大千世界平坦如掌。

吠琉璃宝以成此界。

除去诸恶山石草木。

处处示现诸劫波树流泉浴地八功德水充满池中。

于其水上众花弥覆。

复能除彼下劣有情。

乃至不闻女人之名。

处处示现种种莲花大如车轮。

于莲花中有诸菩萨结加趺坐。

亦复示现薄伽梵身。

谓长寿如来应正等觉。

为诸菩萨敷演妙法。

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释梵护世诸大菩萨。

前后围绕说此法门。

尔时长寿天女从定而起。

于世尊前右绕三匝。

大众之中隐没不现。

  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此法门若能受持若读若诵。

若复思惟为他广说。

如是之人生几所福。

佛言。

善男子。

若有人能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

如是布施相续不断。

经于无量百千诸劫。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

有能书写如此法门。

善详校已能施与他生净信者。

是人功德胜前福德。

何以故。

善男子。

以彼财施是下劣之法有灭坏故。

法施殊胜有大威力。

何以故。

善男子。

以诸有情染着财产。

经无量时生死流转。

乐世间法终不能受广大法味。

善男子。

若有能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众生。

皆能安置于十善道。

复有能于此殊胜法门听闻读诵思惟修习为他演说。

是人功德胜前福德。

何以故。

善男子。

十善业道因此法门而出生故。

善男子。

若复有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

皆得声闻辟支佛果。

若有闻此法门受持读诵思惟修习为他广说。

是人功德胜前福德。

何以故。

善男子。

依此法门得诸声闻辟支佛果。

又依此法门得诸菩萨及出世间诸佛之果。

善男子。

若能听闻受持读诵此法门者。

此人即是已于一切素怛缆中受持读诵。

何以故。

以此法门是诸法母。

善男子。

非不得此法性而能证得广大法性。

尔时诸大声闻承佛威神。

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

恭敬合掌。

而白佛言。

世尊。

我等闻此法门。

必定能出广大生死。

佛言。

诸苾刍。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尔时薄伽梵告大众言。

善男子。

若于如是诸地方处说此法门。

当知其地是菩提道场转法轮处。

又应思惟。

其地即是大制多处。

亦是我等一切导师在中而住。

何以故。

善男子。

以法性即是大菩提故。

亦是转法轮故。

又法身即是诸如来故。

若供养法即是供养一切如来。

若说法师所在地方。

当于此处起制多想。

于法师处起尊重想。

起善知识想。

起于演说正道路想。

若见法师。

应当欢喜。

净信悦乐。

邀请上座恭敬供养赞叹善哉。

善男子。

我若赞说法师功德。

乃至劫尽亦不能说少分功德。

何以故。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爱乐法者。

于说法师所行之处。

以自身血洒其道路。

亦不能报彼说法师少分恩德。

何以故。

以说法师即能住持如来法眼甚希有故。

善男子。

诸说法师。

若欲说此法门之时。

若正说若已说应现无畏不应沉没。

不现忧恼无损害心。

着新净衣应生净信。

他赞叹时。

不应倨傲。

不起我慢。

不自赞毁他。

无所悕望。

应常恭敬演说此法。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

世尊。

若诸地方有能说此法门之处。

我当将诸兵众。

及与眷属往诣其处。

为欲听闻此法门故。

及能守护彼说法师。

佛言。

憍尸迦。

善哉善哉。

汝今正应作如是事。

汝当守护如来法性。

  尔时止盖菩萨白佛言。

世尊。

当何名此法门。

我等云何受持。

佛言。

善男子。

此名宝雨法门。

亦名宝积功德。

亦名智灯。

亦名止一切盖菩萨所问法门。

汝当受持。

时薄伽梵。

说此经已欢喜无量。

止一切盖及诸菩萨。

一切声闻释梵护世。

及大自在净居诸天。

无量百千天子。

及诸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